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PPT模板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ppt课件.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ppt课件.ppt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6年,“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内涵和成果。 (2)“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术和文艺工作遭受挫折的原因和表 现。 (3)新时期我国“文艺的春天”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2.在掌握“双百”方针的贯彻历程和影响的基础上,探究思考: (1)为什么说“双百”方针是我国科学文化工作中必须坚持的 基本方针? (2)贯彻“双百”方针的过程中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易错辨析】“双百”方针≠自由化方针 “双百”方针是充分发扬民主的方针。中国宪法保障公民
享有充分的创作自由和学术自由。但是,“双百”方针所指的自 由是有前提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范围内,在保证社 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二、曲折的年代 1.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 2.表现: (1)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 (2)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如_王__蒙__的小说《组织部新来 的青年人》,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 《北国江南》《_早__春__二__月__》等。 (3)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 3.影响: (1)_知__识__分__子__受到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2)自然科学和_社__会__科__学__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二、问题思考 1.“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三大改造完成后,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适 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技和 文化事业,因此要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新中国成立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把学术问题当成 政治问题,例如贴阶级标签。(3)在“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 的一部分”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知识 分子的积极性是必要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共26张PPT)

文艺事业发展趋势
春 天 来 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再度逢春


1949
1966 1976 1978
年份
“双百”方针能否顺利贯彻取决于社会环境
总结:“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的文艺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有何认识?
变化: 活力初现----遭遇挫折----重现春天
原因: “双百”方针能否贯彻;国家政治环境的变化;
1、邓拓: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 1966.5.17 服毒致死
2、吴晗: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 1968.10.11 狱中自杀
3、翦伯赞:历史学家 1968.12.18 与妻子戴 淑婉服安眠药致死
4、上官云珠:著名电影演员 1968.11.22 病 中跳楼身亡
5、容国团:世界乒乓球男单冠军 1968.6.20
1956年毛泽东接见巴金等人时,国际 国内的历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即“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材料一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 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 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 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作品 《青春之歌》 《雷锋之歌》 《蔡文姬》 《茶馆》
五朵金花
电影艺术
1958年,中国出现 了第一部中外合拍 片 《风筝》
《林家铺子》
流行歌曲
《我的祖国》——《上甘岭》
《九九艳阳天》——《柳堡的故事》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护士日记》
《唱支山歌给党听》——学习雷锋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赤卫队》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PPT课件(67张)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PPT课件(67张)

吴晗
邓拓
廖沫沙
1966年4月,吴晗、邓拓、廖沫沙因合撰杂文 集《三家村札记》而被定为“三家村反党集团”
田汉被批斗
吴祖光和新凤霞被下放农村劳动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曾任政务 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 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剧协和 中国曲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66年被 “四人帮”迫害致死。
傅雷, 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书记处书记等职。 翻译外国文学名著33部。六十年代,被法国吸收为巴尔 扎克研究协会会员。“文革”初受到迫害,1966年9月3 日晨和他的夫人朱梅馥在上海寓所双双自缢。
材料:文革中部分名人自杀死亡名单
1邓拓 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 1966.5.17 服毒致死 2.吴晗 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 1968.10.11 狱中自杀,死前 头发被拔光 3.范长江 名记者,曾任人民日报社长 1970.10.23 在河南确山 跳井身亡 4.翦伯赞 历史学家 1968.12.18 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致死 5.上官云珠 著名电影演员 1968.11.22 病中跳楼身亡 6.容国团 世界乒乓球男单冠军 1968.6.20 北京龙潭湖畔槐树 上吊自杀 7.熊十力 国学大师 1968.5.24 绝食身亡 8.顾圣婴 著名女钢琴家 1969.1.31 与母亲弟弟开煤气全家自 杀 9.严凤英 著名黄梅戏演员 1968.4.8 服安眠药死于医院,死 后被解剖,在体内找发报机 10.老 舍 著名作家 1966.8.24 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材料:
• 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 制度的基本建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 生了什么变化?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 是什么?

人教版高二 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共47张PPT)

人教版高二 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共47张PPT)

补充 史 料
第三届百花奖”黯然撤消
1964年3月1日,第三届“百花奖”开始征 集选票。原拟定于6月下旬发奖。但这时文艺界 的整风、思想大批判如火如荼。有的获奖者正 在作检查、接受批判;有的作品被诬陷。如按 评选结果发奖,定会招致对“百花奖”的围攻 和批判,也将连累获奖的创作人员。无奈,影 协不得不于1964年底,违心地自诬获奖影片不 符合当前的革命形势,呈请撤消了这次评奖。 至此,第三届“百花奖”,黯然隐入了历史深 处,停办了17年之久。(摘自《中国电影史》)
“只要社会政治 权威话语中提出一种 意识形态的想象性关 系,谢晋的影片就提 供一个与之相适应的 故事。”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走近谢晋的电影人生,探究“双百方 针”的发展历程 。
第一幕:电影创作的第一个春天 1951年,从北京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 究院学习归来的谢晋,正式调入上影厂。1957 年谢晋导演兼编剧拍摄了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 部体育题材的彩色故事片——《女篮五号》, 一举成名。1962年他拍摄的《红色娘子军》一 举包揽了首届电影百花奖的最佳故事片、最佳 导演等4项大奖。
1966年9月3日,翻译 家傅雷及夫人被迫自 缢
田汉被批斗
老舍先生于1966年8月 24日在北京投湖自尽
吴晗,1969年10月
11日被迫害致死。
文革中遭迫害致死的名学者专家和知名人士
一 邓、拓被、迫 老害 舍自 、杀 陈的笑雨3你0、名怎给陈著么我梦名看们家学待什、者这么言种教慧珠现训、象?叶?以群、
金爵奖
9大国际A 类电影节
之一
金鸡奖
内地的重要 电影奖项
华表奖
最高荣誉 的政府奖
金像奖
香港电影 奖项 ,中 国奥斯卡
大众电影百花奖 (以群众投票为准)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文学作品《创业史》
《创业史》作者柳青, 这部小说以梁生宝互助组 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我 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 情感的转变。最早是以连 载的形式发表在《延河》 杂志上,每期两章。这是 1959年春天的事这部巨著 蕴藏着作者柳青14年农村 生活的丰厚积累。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文体事业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国力强弱等 因素息息相关,正确的方针政策是文体事业繁荣 进步的保证,认识中国体育事业的成长过程是新 中国综合国力增长的一个缩影;形成健全的人格 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坚 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和 历史责任感。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文学作品《红岩》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 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 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 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 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 武装越狱斗争等。 这部作品以惊心动魄的斗争 画面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震撼了广大读者的心, 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被称为具有共产主义精神 和革命气节的教科书。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共29张PPT)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共29张PPT)
状况: 在文艺问题上动辄扣帽子情况时有发问生,把 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混淆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原因: 受苏联在学术批评中的粗暴作风影响;自身 “左”倾思想的影响
危害: 挫伤文艺工作者积极性,不利于文艺发展
联系必修2经济史思考:1956年,随着三 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党 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谢晋:为电影而生
序幕:谢晋的困惑
1951年,从北京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归来 的谢晋,正式调入上影厂,但每天听到的都是某某影片 被批判,某某导演写检查的消息。被誉为中国电影半壁 江山的上影厂仅拍出1部故事片,电影创作降到了冰点。 想一想:这反映了当时意识形态领域的状况如何?原因 何在?有何危害?
• 由阶级矛盾转变为人民内部矛盾,即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与当前的经济文化 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 发展经济文化,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探究1:结合教材及学案材料1---4,思考“双百” 方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国际、国内)
国际:苏共二十大召开,中共试图破除对苏联模式的迷信 国内: ①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 ②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党中央提出让 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③意识形态领域中某些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 的矛盾。
探究2:结合学案材料5和教材内容概括:什么是 “双百”方针?其内涵是什么?目的何在?实质?
“双百”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 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
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归纳:新时期出现文艺的春 天的原因有哪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PPT课件
1、原因:
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革”的到来。
2、表现:
①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是阶级斗争问题 ②一些正确的甚至优秀的作品受到错误的批判 ③许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⑤推广8个样板戏
21
焚 烧 古 籍 字 画
故 宫 被 改 成 血 泪
百 花 奖
1
百花奖创办于1962年,是由周恩来总理特地指明举办的 电影大奖。百花奖代表观众对电影的看法和评价,并由
观众投票产生奖项。因此又被称为“观众奖”。百花奖 也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和最有群众基础的电影大奖。 2
第 20 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
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
A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36
2.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到:“他们 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 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 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 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
材料4: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 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 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 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论十大关系》
问题探究5: 材料4表明我们对待苏联模式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表明我们开始破除苏联模式的束缚
11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田汉被批斗
老舍先生于1966年8月24日 在北京投湖自尽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第20课《百花齐 放百家 争鸣》 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第20课《百花齐 放百家 争鸣》 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第20课《百花齐 放百家 争鸣》 课件 (共24张PPT)
②作者大都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 受到伤害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第20课《百花齐 放百家 争鸣》 课件 (共24张PPT)
①许多新素材、主题得以开拓 文 学 领 域:
②采用多样化的体裁和表现手法
③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家与作品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第20课《百花齐 放百家 争鸣》 课件 (共24张PPT)
(历史剧、话剧、小说)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第20课《百花齐 放百家 争鸣》 课件 (共24张PPT)
《蔡文姬》剧照(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第20课《百花齐 放百家 争鸣》 课件 (共24张PPT)
2.过程
1951年4月,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 齐放,推陈出新。”
“百家争鸣”是1953年,当时,中国历史问题研究 委员会主任向毛泽东请示历史研究工作的方针,毛泽东提 出要“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的正式提出是在1956年4月28日的中共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在会上讲话时说:“‘百 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 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5月26日,陆 定一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每个人都 “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 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己的意 见的自由”。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第20课《百花齐 放百家 争鸣》 课件 (共24张PPT)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 (共41张PPT)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 (共41张PPT)

A.维护了民主法制和社会公正 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C
C.使文艺界仅现了八大“样板戏”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2、“文革”时期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喑的局面,而 “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 ()
C A 文艺的繁荣有其自身规律,不会持久
B 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 C 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 D “文革”对文艺有重大影响
1956年6月13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了宣传 部长陆定一的“双百方针”的报告。这样,“双 百方针”就像“和煦的春风”般吹遍中国大地。
—--------------------------毛泽东
社会主义的“百家争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的区别?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内容侧重政治主张 是思想解放潮流 反映时代变革,影响深远
孔 庙 的 浩 劫
故 宫 被 改 成 血


“音乐学院院长领头在全院批判贝多芬是大地主、 封建官僚和大资产阶级买办的代言人。 ……到了夏初, 红卫兵运动兴起,又顺理成章地传出“跳芭蕾的斩腿, 弹钢琴的斩手”的风声,我们便再也不敢碰钢琴,只 得与美妙动人的音乐断然隔绝了……”
——一个音乐人的回忆
2.表现:
贯彻执行中遇到的问题: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化 大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 说成政治斗争,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一些正确的甚至是优秀的作品当成错误的受到批判。
1. 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到: “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 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 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 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 历史事件( )

优秀课件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共47张PPT)

优秀课件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共47张PPT)

4.影响及成果: 活力初现,硕果累累
(1)科技领域和文艺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作品:老舍—话剧《茶馆》; 郭沫若—历史剧《蔡文姬》; 杨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等 期刊: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有18种 电影:‚难忘的1959年‛, (2)大大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话 剧 茶 馆 剧 照
思考:怎样理解‚双百‛方针中 的‚自由‛? 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内 实质: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
一. 初提“双百” 显活力
2、提出: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 出。
பைடு நூலகம்
3、内涵: “百花齐放”—— 文学艺术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 科学上不同学派不同观点自由争论
一. 初提“双百” 显活力
1、背 景
文化领域中某些争论混 淆了不同性质的矛盾, 挫伤文艺工作者积极性, 不利于文艺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 建立,迫切要求发 展经济和文化
调动知识分子积极 性,发展经济文化, 满足人民需要。 (目的)
2、提出
1956年5月2日的会议上,毛泽东又讲到: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 开放,不要只让几种开放,还有几种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他还说:百 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 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他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 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中讲道:‚百 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 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 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 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探究3:‚双百‛方针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前提条件?有何影响?

(人教版必修3)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共32张PPT)

(人教版必修3)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共32张PPT)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 得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代 ——郭沫若
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 ——范文澜
郭和范都是中国公认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虽然毛 泽东本人在历史分期问题上更倾向于郭沫若一些, 但他确实不好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便认为解决历 史问题还是自由争鸣为好。“百家争鸣”最初是毛 泽东就中国历史问题的研究而提出的。
3、“双百”方针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针
4、“双百”方针的提出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6年5月,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 “双百”方针;
5、贯彻“双百”方针取得的成就:
“双百”方针给文学艺术的创作和学术研究带来了和 谐宽松的氛围,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1)文学艺术节许多作家、艺术家、扩大生活视野,开 拓新的题材和主题,…… 2)各种艺术学院和团体相继建立,培养大批艺术人才 3)学术界围绕一系列热点问题展开热烈的探讨与争论
话剧《茶馆》老舍作品,剧中写了3个“朝代”,
时间跨度50年,写活了70个人物。向人们展示了从 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 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一大批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的涌 现,证明了什么? “双百”方针的正确性和重要意义
1956年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的“双百方 针”,如昙花一现,极尽绚丽,却迅速凋零。 中国思想文化界的翻云覆雨的斗争,显示出它 极端复杂而微妙的特征。一场以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的开放局面,现在突然变成了打右派的 残酷的阶级斗争。

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3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30张PPT)

病。”
---陆定一
受苏联和“左”倾思想的影响。
党中央对知识分子的态度怎样?
材料三:周恩来代表中央作了《关于知识 分子问题的报告》。指出:“知识界的面 貌发生了根本变化,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 ‘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社会主 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知识 分子参加。”
强调知识分子的重要性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302021/8/30Monday, August 30,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302021/8/302021/8/308/30/2021 8:07:17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302021/8/302021/8/30Aug-2130-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302021/8/302021/8/30Monday, August 30, 2021
(3)党和政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处理问题。
◆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1966.5.17 服毒致死;
◆傅雷:著名翻译家,1966.9.3与妻子朱梅馥上吊自杀;
◆杨朔:著名散文作家,1968.8.3服安眠药而死; ◆翦伯赞:历史学家,1968.12.18 与妻子戴淑婉服 安眠药致死
……
红灯记
沙家浜
智取威虎山
奇袭白虎团
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只能跳忠字,舞忠字舞是文革时期用于广场(大场地)或游 行的队列行进间的歌颂性群众舞蹈。主要动作有: 双手高举表示对红太阳的信仰, 斜出弓步表示永远追随伟大导师毛泽东, 紧握双拳表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跳舞时手里还要挥动语录本(红宝书)或红绸巾作为道具。

人教版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共22张PPT)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 景
(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要调动一切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必要性 (2)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 中发挥更大作用
(3)借鉴苏联经验教训
2、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 会议上提出。
3、内容
文学艺术上的百花齐放
一个基本性的长期性的方针
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文学艺术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科学上不同学派自由争论
“双百”方针的内涵 范围: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非其它 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内 实质: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A 1、“双百”方针是指 ( )
A 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
B 学术上“百花齐放”,艺术上“百家争鸣”
C 在全国办好100所大学,建1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D 在全国重点帮助100个特困生,建100所希望学校
C 2、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主要是针对( )
①科技领域 ②军事领域 ③文艺领域 ④金融领域
4.影响 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1)、百家争鸣:生物学领域的学派争论
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
中科院和高等教育部主持召开的会议, 各派各抒已见,不扣政治帽子。
(2)、百花齐放:文学艺术领域的成果
老 舍——《茶 馆》 郭沫若——《蔡 文 姬》 杨 沫——《青春之歌》
《五朵金花》 《女篮五号》 《青春之歌》 《红 日》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八个样板戏
京剧:《红灯记》《沙家浜》 《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 《海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内涵: 2、提出背景: 3、正式提出: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
4、地位: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而不是一暂时性 的方针
毛泽东关于“双百”方针的手迹
1、内涵: 2、提出背景: 3、正式提出: 4、地位:
5、成就:
1、内涵: 2、提出背景: 3、正式提出: 4、地位: 5、成就: 硕果累累
①形成了比较宽松的学术研究的氛围
②涌现大批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文学、期刊、电影)
③各种艺术学院和团体相继建立,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
6.意义: 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开动脑筋
可惜好景不长,这种繁 荣景象很快就消失了。阅 读以下材料,看看是怎么 回事?回答问题:
材料5:……从1966年6月到1972年,整整7年 中
国影坛没有拍摄过一部故事片。……当时,虽然拍出八个 样板戏电影,可充其量还是让八亿人民看八个样板戏, 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中国电影史》
合作探究7: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的中国只放映样板戏合适吗?为什么?
斗争,通过比较和斗争,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
④没有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作过斗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
固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话剧《茶馆》
话剧《文成公主》
话剧《蔡文姬》
话剧《关汉卿》
五朵金花
中 女华

西安音乐学院
中央芭蕾舞团
北京舞蹈学院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
目 录
01 学习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合作探究 04 拓展练习
第一部分
学习目标
大众电影百花奖
第二部分
新知导入
阅读课本 P96 第2段,回答:
百花奖的设立体现了党和政府什么科学艺术发展方针?
“百花齐放”:文学艺术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科学上不同学派自由争论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摆是要在调中动国一人切民积面极前因的素中建心设任社务会是主什义么?
(2)国际方面:
“双百”方针提出的根本目的
A.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B.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 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让各种思想自由辩论
1、内涵: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2、提出背景: (1)国内方面:
a.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表明我们开始破除苏联模式的束缚
1、含义:
2、提出背景: (1)国内方面:
a.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迫切要求发展经济和文化
(必要性)
b.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生活方式、社会交往发生变化
c.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的)
(2)国际方面: 中国开始破除苏联模式的束缚
无奈,影协不得不于1964年底,违心地自诬获奖影片不符合当前的革命 形势,呈请撤消了这次评奖。至此,第三届“百花奖”,黯然隐入了历史深处, 停办了十几年之久。
自主探究6:请从教材中P97最后一段归纳“第三届百花奖” 黯然撤消的原因
政治运动扩大化,知识分子和作品受到错误批判
二 曲折的年代 ——“双百”方针贯彻受挫
——迫切要求发展经济和文化
(必要性)
b.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生活方式、社会交往发生变化
c.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的)
材料2:“……..50年代有一位科学家说 ‘中医是封建医, 西医是资本主义医,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医。’我想在这 样的认识指导下,当然就应该反对中医和西医,取消一切 现在的医院,靠巴甫洛夫的药(就是把兴奋剂和抑制剂混 合起来,叫‘巴甫洛夫液’)来包治百病。”
故 宫 被 改 成 血 泪 宫
材料4:第三届百花奖的历史遗案
1964年3月1日,第三届“百花奖”开始征集选票。原拟定于6月下旬发奖。 但这时文艺界的整风、思想大批判如火如荼。有的获奖者正在作检查、接受 批判;有的作品被诬陷。如按评选结果发奖,定会招致对“百花奖”的围攻和 批判,也将连累获奖的创作人员。
①形成了比较宽松的学术研究的氛围
(山东济南模拟题)“双百”方针提出以后,有人说:“党这回提
出‘百家争鸣’”,我们解放后几年学习唯物论不是白学了吗?你
应如何回答( C )
①贯彻“双百”
方针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
② “百家争鸣”就是彻底自由了,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想怎
么说就可以怎么说
③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和
问题探究4:材料2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建国初人们照搬苏联模式
材料3: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 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 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 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论十大关系》
问题探究5:
材料3表明我们对待苏联模式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1、原因:
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革”的到来
2、表现:
芭蕾舞剧《白毛女》
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剧照
“八亿人民八个戏”
京剧《智取威虎山》 京剧《红灯记》
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只能跳忠字,舞忠字舞是文革时期用于广场 (大场地)或游行的队列行进间的歌颂性群众舞蹈。主要动作有: 双手高举表示对红太阳的信仰, 斜出弓步表示永远追随伟大导师毛泽东, 紧握双拳表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跳舞时手里还要挥动语录本(红宝书)或红绸巾作为道具。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 究领域: 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 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 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内涵:
“百花齐放”:文学艺术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科学上不同学派自由争论
双百方针中所指的自由是有前提的,就是在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的范围内,保证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会有利 于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三部分
合作探究
自主探究 结合材料回答:
党和政府当时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方针?
材料1: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就必须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自主探究3: 材料1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制度发生了什么巨大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