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课.ppt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5课_3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5课_3
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否定了神的意志
积 极: 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本
主义本质
局限性: 强调人的主观感受,重视人的作用,忽视
人的道德,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 义泛滥
返回
苏格拉底
孟子
孔子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福各特
“古代最伟大的百科全书, 古希腊人的科学的杰出代表和改革者, 古典时代最博学的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
隐士与熊的故事 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
来打扰隐士睡觉,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 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 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
“殷勤过分的蠢才比任何敌人还要危险。”
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美德即知识”
③指出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前469—前399)
中国古代类似于苏格拉底 的思想家有谁?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有什么积 极意义?
(2)评价:
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 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想一想: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点 和不同点?
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 大的痛苦。
◇学问是富贵者的装饰,贫困者的避难所, 老年人的粮食。
——亚里士多德
伟大的成就
“亚里士多德似乎是属于另一个时代, 另一个民族和不同思想形式的人,他在任何 时代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而且不能用希腊 人的视角去看代他,他即被他的崇拜者也被 他的诽除 武装谤者所误解”.
4、亚里士多德
(1)观点: 强调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然界中,

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课件

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课件

(二)新文化运动概况
1、旗帜:“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和科学
【前期】 派别:资产阶级激进派
内容:前期:(三提倡,三反对)
(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民主的含义: 民主的思想 科学的含义: 科学的精神和法则
民主
(德先生)
科学
(赛先生)
材料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 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 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 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A
(2012年汕头教学质量监测· 15)据统 计,从1840年起到1861年止,描述 世界大势的著作至少出现了22种之 多。这种现象产生的背景可能是 A.鸦片战争的失败 B.晚晴统治的腐败 C.国内政局的动荡 D.西方思想的冲击
A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19C60—90N) 1、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内忧 第二次鸦片战争——外患 2、主张:中体西用 中学为体:以中国的封建伦理纲常作为决定国家 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挽救清王 朝统治; 3、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4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B
维新变法
1898年,在维新派的推动下, 光绪帝实行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 也叫百日维新。
性质: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历 史 意 义 失败 原因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 进了人民的觉醒。
主观原因
①维新派力量过于薄弱,把希望寄 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②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客观原因 ③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中国是行不通的。
(辽宁沈阳市市重点联合体期考)一位学者 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 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 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 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 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 料实质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C.指出资产阶级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3第5课

高中历史必修3第5课

王夫之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王夫之,湖南衡阳人。 1643年, 农民起义军势力非常壮大 , 张献 忠曾邀他参加农民军,他拒绝了。 1644年 ,清兵入关,不断往南推进, 王夫之在衡山起兵抗清。兵败,逃 到广东肇庆,效力于南明桂王政权, 对桂王政权里许多人结党争权深表 不满。不久,他见大势已去,辞职 还乡,长期住在湖南湘西苗瑶山区。 他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努力著述, 人称船山先生。代表作有《张子正 蒙注》、《周易外传》、《读四书 大全说》、《思问录》、《黄书》、 《噩梦》和《读通鉴论》等。
狂傲不羁、 离经叛道 正直清廉
正以勇敢
坚持真理
不畏强权
2、悟叛逆李贽 资料 1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 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 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耳”。 ------《焚书 》
挑战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反对孔孟绝对权威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明清进步思 想的主要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如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 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提出男女平等等思想。 (2)反封建专制。如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如顾炎武提倡“众 治”反对“独治”等。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紧跟时代, 要求变革。如工商皆本思想,经世致用等
1、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材料反映王夫之 材料1:王夫之:“尽天地之间,无不 什么思想主张?
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是物质 实体,“理”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 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 质本身的;又说:“气者,理之依也”, 这里的“理”是指精神,即精神是依赖 于物质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 精神就不存在。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5课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5课

孔子与苏格拉底主张的不同处
目标上,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 目标上,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 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 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 有利于个性发展。 有利于个性发展。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前5-前4世纪) 世纪)
苏格拉底 BC399) (BC469——BC399) BC469 BC399
“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 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 雅典人啊 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要认识你 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 要认识你 自己。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自己。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你 你 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 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 美德。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 美德。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 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 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 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 金钱不能买到美德, 改善你们的心灵。 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 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 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 义。” ——苏格拉底的演讲 苏格拉底的演讲
如何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哲学观点? 如何评价“人பைடு நூலகம்万物的尺度”这一哲学观点?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①消极方面:世界上的价值标准由人制 消极方面: 每个人的需要、兴趣、感觉不同, 定,每个人的需要、兴趣、感觉不同,因而 好坏优劣都取决于个人的尺度, 好坏优劣都取决于个人的尺度,一切都是相 对的。 对的。这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 方便之门。智者学派被人诟病为“ 方便之门。智者学派被人诟病为“诡辩学 派”。 ②积极方面: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 积极方面: 的主体的意义, 的主体的意义,否定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 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高中历史必修三 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 PPT课件

一段距离;一次离别,一份伤感。

13、回忆在无数次的发酵中膨胀成了苦涩,这苦涩滴穿着温柔,蛰伏在每个长夜的背后,惊醒了隐藏的疼痛,变成了雨在外面的天空飘洒着!一滴滴的泪,一阵阵地雨凝结成了张望,慌乱着,流淌着!

14、抬起了自己粗糙厚大的手掌,捂住了渐渐变红的眼睛,在悲痛欲绝的痛楚传来之前,爆发了一阵撕心裂肺的哭泣声。

3、经常听一支支寂寥的曲子,让我那孤单的灵魂与影子和你一起舞蹈,精疲力竭,不知所措,却又心甘情愿。

4、爱上你,缘于那一滴泪。晶莹剔透中饱含着凄美,轻轻滑落的瞬间,为我种下了今生刻骨的相思。

5、将爱深深地埋在心底,曾经认为真正的爱不用说出来,但是我错了,其实爱要说出来,让她明白让她知道你的爱,但我却错过了。
创新视角下的中国古代科
一、另辟蹊径 独创新意的造纸术
“自古书籍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 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 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 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创新
一、另辟蹊径 独创新意的造纸术
疑比问较::“西蔡汉侯的纸植”物究纤竟维是纸不是PK最早“的蔡纸侯呢纸?”
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
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李约瑟著《中国科学
思考:是什么使中国近代科技落伍?
封建专制制度;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传统儒家思想;重农 策、科举制度;实行闭关锁国等等.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创新要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
A.汉朝 B.唐宋 C.元朝 D.明朝
(2)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教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教案
②汉字在朝鲜半岛长期使用,在学习汉字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本民族文字
③古代朝鲜文化也传人中国中原地区,南北朝时期中国宫廷中就已有了朝鲜半岛的乐舞
2、古代日本文化
(1)神道与武士道
①古代日本人认为万物都有神灵,应加以崇拜,神道逐渐兴起
②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后裔
③12世纪幕府统治时期,武士阶层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教学重点
古代印度文化、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美洲印第安文化的成就。
教学难点
古代日本文化与美洲印第安文化。
辅助教具
希沃白板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第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过程一、古Fra bibliotek印度文化1、时代背景
(1)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2)约公元前3000年古印度文明在印度河流域兴起
高二历史课时教学教案(首页)
学科:历史主备人:任课教师:
周次
第周
教学时间
课题
5.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型
教学目标
1.理解南亚、东亚与美洲文化作为主要区域文化各有特色,培养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素养
2.理解世界文化在交流传播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培养运用唯物史观辩证评价问题的能力
3.分析16世纪以后美洲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被毁灭的原因,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感悟民族文化具有民族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尊重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四、大洋洲文化(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南太平洋的岛屿)
1、整体:在新航路开辟前大洋洲各地相互隔离,发展水平较低,主要使用石器或木制工具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共48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共48张ppt)

一 沿海拾贝
为什么文字至今不能被解读,现在仍然要研究?
印章 文字

玛雅 文字
印加 结绳
文字能丰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构 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文化整体。
二 海底探秘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亚洲的黄河和长江流域、 印度河-恒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 及东南亚等地区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辉映、 相得益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古代朝鲜——文字]
[佛教]
15世纪以前,朝鲜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以 汉字为书写工具。1443年朝鲜王朝世宗大王 组织以郑麟趾、申叔舟等一批优秀学者,参照 汉字创造了一种音标文字——谚文,称为"训 民正音"。于1446年公诸于世,一直使用到今 天。

活 在
” ,
古代印度宗教
宗教 婆罗 门教
佛教
建立时间
原因
BC1500 年左右
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 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 这些国家形成过程中,形成 婆罗门教
BC6世纪
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 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
主要教义
种姓制度
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印度教 4世纪
是随着印度封建社会形成, 崇拜三向神、直接宣扬世袭
育出了进一步的思想和制度。
——林太《印度通史》
你认为印度文化除了融合, 还有什么特点?
史诗、文学、建筑艺术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文化传 播东南亚地区。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同文明和文化只有在保 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以开明开放的态度相互包容、 和平相处,才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习近平
朝鲜
[
[
[
[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复习(共34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复习(共34张ppt)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国家名称 征伐时间
鼎盛时期 疆域范围
所涉及的 文明
结果
了解亚历山大东征和蒙古西征的内容和影响;
亚历山大远征
蒙古西征
希腊文明
埃及文明 基督教 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伊斯兰教 文明
蒙古西征图
印度文明 儒家文明
了解亚历山大东征和蒙古西征的内容和影响;
国家名称
亚历山大远征
拉丁语,印第安语
政治 ①受欧洲意识形态影响,建立联邦制、共和国;①受欧洲意识形态影响,建立联邦制、共和国 文化 ②实行权力制衡。③自由女神是重要文化符号 ②考迪罗主义盛行。③拉丁舞是重要文化符号
相同点
①以欧洲文化为主;②受黑奴贸易影响;③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破坏;④文化融合,具有多元 性特点;⑤种族歧视
文化
美国文化 英国文化为主
政治
政治文化呈现出民主、法治特点
种族 ①多元;②白人、黑人、印第安人融合较少
不 血缘
同 点 宗教
多源,但并不是混血社会 多种宗教
语言
美“考迪罗”独裁政治特点
①多元;②白人、黑人、印第安人融合较多
多源,混血社会 ①多种宗教;②天主教是主要宗教,印第安人 的多神崇拜仍存在
一战期间,列强驱使亚非拉人 民充当炮灰,从事劳役,掠夺 财富,激化了与亚非拉人民间 的民族矛盾。
宗主国忙于战争,一定程度上

放松了控制,殖民地半殖民地

的民族工业得到发展,民族资
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亚非拉 地区民 族独立 运动的
殖 民 者
印度
印度教、伊斯兰教、种 姓制度扮演重要角色; 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提
英语、法律、政府体制、 文官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阅读教材思考:
1、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各自关注的焦点是
什么? 2、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又是怎样发展人文
主义思想的?
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关注焦点:
柏拉图
对人文思想 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
人类社会 《理想国》
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 考,为理性主义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含义
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 的感觉和利害,强调个人选择。
进步性 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 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局限性 过分强调个人价值和作用,否定制度、法律和
道德对人行为的绝对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 和社会公德。
人文精神(humanism)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是humanism,常 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 其核心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张扬人 的理性.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①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人性; ②对真理的追求---理性; ③对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追求---超越性。
异:
思想:(1)智者学派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完 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2)苏格拉底更关注人伦道德,强调“美德即知 识”。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公元前5世纪
1、背景:智者学派思想的局限; 社会道德沦丧
2、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 的尺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4)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 3、影响: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 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 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神否》定神的意志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事物的好坏优劣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 准。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我觉 得热,它就是热的。风本身无所谓冷热。… …”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人是万物的尺度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评价: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 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①萌芽—古代希腊思想家对 “人”的重视 ②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文主义) ③成熟—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第5 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 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 的内涵 。
探究一: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度”
公元前7世纪以前希腊人的自然观: 神主宰一切
古希腊神系中的主神 智慧、保护
掌管雷电和人类
女神
美神
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使人类创 造了神和宗教。对自然界的反思和探究 又使人类重新审视自身,洞察宇宙。随 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最终发现人类才是 世界的中心和主宰,现世的社会才是人 类实现自己价值之所在。在形成这一认 识的过程中,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也逐渐 由朦胧稚嫩走向成熟。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背景:
公元前5世纪
(1)智者学派重视人
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
风日下、道德沦丧。
苏格拉底
(前469—前399)
目的: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 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 邦制度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公元前5世纪
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 的尺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4)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公底元前5世纪 隐士和熊
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 士睡觉,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 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 也成了两半。
如果苏格拉底读到这个寓言,他会得出什么结论?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 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
回答:“快乐极了!”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 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它的 时候突然来访。”
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的异同
同:
(1)生活时代:基本上是属于同一时代 (2)研究对象:都把人类社会作为研究主体 (3)共同思想: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 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度的人是万物的 尺度”,都肯定了人的价值,否认绝对权威。
没有知识就无法做到道德,美德即知识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公元前5世纪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
苏格拉底的这些言论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主张?
教育可以使人认识到灵魂内已有的美德
求知 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
能获得知识?”苏格拉底将这个青 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 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 拉底差别:“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 是什么?” “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 “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1.背景(公元前5世纪) ①工商业发达,城邦经济繁荣。 ②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③人的地位的提高。 ④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文化
传统精神。
2.探索的主题:
人和人类社会。
探究:以下材料反映了智者学派怎样的哲学观点?
“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也不知
道他们不存在。”
——普罗泰戈拉《论
快乐
一群学生在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 和痛苦。他们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老师,快 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 一条船吧!”
这群学生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一边,找来造
船的工具,用了好多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 挖空树心,造出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 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划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强调在自然界中, 人类是最高级的
一、智者学派:
强调“人__是__…_…_”,肯定人的尊严和权威。
二、苏格拉底:
体 现 人
关注伦理道德,提出“美_德_即__知__识__”。

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鼓励理__性_思__考;亚里士多德强调_人__是_…_; 神
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