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058d71f5335a8102d22044.png)
三.文艺的春天
三.文艺的春天
小结
助学助记
生机勃勃
欣欣向荣 百花凋零
1949
年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建国初期
文革时期
新时期
知识深化
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春秋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区别?
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 —-是文化方针 内容侧重学术领域 反映学术民主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是思想解放潮流 内容侧重政治统治思想 反映时代变革,影响深远.
二、曲折发展
二、曲折发展
文艺工作者下放农村劳动 文化大革命中田汉被批斗
二、曲折发展
2.文艺事业遭到摧残的表现
(1)优秀文化典籍遭破坏,国家文物遭摧残破四旧 (旧思想、文化、风俗、习惯) (2)优秀文艺人士遭迫害甚至迫害致死全国横扫一切 “牛鬼蛇神” (3)中外优秀作品禁演,文艺创作万马齐喑
(4)样板戏一统天下
知识深化 我国在贯彻“双百”方针中取得 了哪些经验和教训?
贯彻“双百”方针,文化事业繁荣。
违背“双百”方针,文化事业凋零。
正确处理文艺工作与政治的关系
知识拓展
文化大革命中迫害致死的部分学者专家等
1.邓拓: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 ,1966.5.17 服毒致死 2.吴晗: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 1968.10.11 狱中自杀,死前头发被拔光 3.范长江:名记者、曾任人民日报社长, 1970.10.23 在河南确山跳井身亡 4.翦伯赞:历史学家, 1968.12.18 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致死 5.上官云珠:著名电影演员, 1968.11.22 病中跳楼身亡 6.容国团:世界乒乓球男单冠军, 1968.6.20 北京龙潭湖畔槐树上吊自杀 7.姜永宁:乒乓球国手, 1968.5.16 在拘留室上吊自杀 8.傅其芳:国家乒乓球队教练, 1968.4.16. 在北京体育馆自缢而死 9.熊十力:国画学大师, 1968.5.24 绝食身亡 10.顾圣婴:著名女钢琴家 ,1969.1.31 与母亲弟弟开煤气全家自杀 11.严凤英 著名黄梅戏演员 1968.4.8 服安眠药死于医院,死后被解剖,在体 内找发报机 12.老舍 著名作家 1966.8.24 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13.储安平 前光明日报总编、大右派 1966?67? 传跳海自杀或被红卫兵打死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 (共37张PPT)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 (共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bca35a0998fcc22bdd10d37.png)
贯彻执行中遇到的问题: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化 大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 说成政治斗争,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一些正确的甚至是优秀的作品当成错误的受到批判。
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代
——郭沫若
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 ——范文澜
②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家与作品
③文艺刊物增多
(“难忘的1959年”)
④电影创作步入辉煌时期
6.意义: 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绽放
凋零
重生
1949 建国初期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后
年份
二、遭遇曲折
1.原因:
(1)根本原因是“左” 倾错误 的影响
(2)受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 “文革”的影响破坏:把学术问题 当成政治问题,把学术争论说成阶 级斗争,不同的学说观点被看作是 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电影《五朵金花》朵金花》 《青春之歌》为 1959年国庆 35部优秀电影展中的两部.深受人民喜爱.这 种现象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何 在?
《青春之歌》
傅雷, 1927年冬赴法国入巴黎大学文科学习。任中国作家协会上 海分会理事、书记处书记等职。翻译外国文学名著33部。六十年 代,以其研究与翻译巴尔扎克著作的卓越成就,被法国吸收为巴 尔扎克研究协会会员。“文革”初受到迫害,1966年9月3日晨 和他的夫人朱梅馥在上海寓所双双自缢。
郭和范都是中国公认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虽然毛泽东 本人在历史分期问题上更倾向于郭沫若一些,但他确实 不好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便认为解决历史问题还是自 由争鸣为好。“百家争鸣”最初是毛泽东就中国历史问 题的研究而提出的。
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巴金等文艺界著 名人士
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代
——郭沫若
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 ——范文澜
②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家与作品
③文艺刊物增多
(“难忘的1959年”)
④电影创作步入辉煌时期
6.意义: 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绽放
凋零
重生
1949 建国初期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后
年份
二、遭遇曲折
1.原因:
(1)根本原因是“左” 倾错误 的影响
(2)受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 “文革”的影响破坏:把学术问题 当成政治问题,把学术争论说成阶 级斗争,不同的学说观点被看作是 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电影《五朵金花》朵金花》 《青春之歌》为 1959年国庆 35部优秀电影展中的两部.深受人民喜爱.这 种现象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何 在?
《青春之歌》
傅雷, 1927年冬赴法国入巴黎大学文科学习。任中国作家协会上 海分会理事、书记处书记等职。翻译外国文学名著33部。六十年 代,以其研究与翻译巴尔扎克著作的卓越成就,被法国吸收为巴 尔扎克研究协会会员。“文革”初受到迫害,1966年9月3日晨 和他的夫人朱梅馥在上海寓所双双自缢。
郭和范都是中国公认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虽然毛泽东 本人在历史分期问题上更倾向于郭沫若一些,但他确实 不好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便认为解决历史问题还是自 由争鸣为好。“百家争鸣”最初是毛泽东就中国历史问 题的研究而提出的。
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巴金等文艺界著 名人士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ppt课件.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78c7213ff5335a8103d22044.png)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6年,“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内涵和成果。 (2)“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术和文艺工作遭受挫折的原因和表 现。 (3)新时期我国“文艺的春天”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2.在掌握“双百”方针的贯彻历程和影响的基础上,探究思考: (1)为什么说“双百”方针是我国科学文化工作中必须坚持的 基本方针? (2)贯彻“双百”方针的过程中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易错辨析】“双百”方针≠自由化方针 “双百”方针是充分发扬民主的方针。中国宪法保障公民
享有充分的创作自由和学术自由。但是,“双百”方针所指的自 由是有前提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范围内,在保证社 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二、曲折的年代 1.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 2.表现: (1)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 (2)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如_王__蒙__的小说《组织部新来 的青年人》,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 《北国江南》《_早__春__二__月__》等。 (3)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 3.影响: (1)_知__识__分__子__受到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2)自然科学和_社__会__科__学__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二、问题思考 1.“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三大改造完成后,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适 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技和 文化事业,因此要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新中国成立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把学术问题当成 政治问题,例如贴阶级标签。(3)在“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 的一部分”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知识 分子的积极性是必要的。
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6年,“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内涵和成果。 (2)“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术和文艺工作遭受挫折的原因和表 现。 (3)新时期我国“文艺的春天”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2.在掌握“双百”方针的贯彻历程和影响的基础上,探究思考: (1)为什么说“双百”方针是我国科学文化工作中必须坚持的 基本方针? (2)贯彻“双百”方针的过程中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易错辨析】“双百”方针≠自由化方针 “双百”方针是充分发扬民主的方针。中国宪法保障公民
享有充分的创作自由和学术自由。但是,“双百”方针所指的自 由是有前提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范围内,在保证社 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二、曲折的年代 1.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 2.表现: (1)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 (2)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如_王__蒙__的小说《组织部新来 的青年人》,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 《北国江南》《_早__春__二__月__》等。 (3)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 3.影响: (1)_知__识__分__子__受到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2)自然科学和_社__会__科__学__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二、问题思考 1.“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三大改造完成后,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适 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技和 文化事业,因此要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新中国成立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把学术问题当成 政治问题,例如贴阶级标签。(3)在“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 的一部分”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知识 分子的积极性是必要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cd2c77fc281e53a5802ffe3.png)
文艺事业发展趋势
春 天 来 临
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遇
再度逢春
寒
流
1949
1966 1976 1978
年份
“双百”方针能否顺利贯彻取决于社会环境
总结:“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的文艺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有何认识?
变化: 活力初现----遭遇挫折----重现春天
原因: “双百”方针能否贯彻;国家政治环境的变化;
1、邓拓: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 1966.5.17 服毒致死
2、吴晗: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 1968.10.11 狱中自杀
3、翦伯赞:历史学家 1968.12.18 与妻子戴 淑婉服安眠药致死
4、上官云珠:著名电影演员 1968.11.22 病 中跳楼身亡
5、容国团:世界乒乓球男单冠军 1968.6.20
1956年毛泽东接见巴金等人时,国际 国内的历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即“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材料一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 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 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 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作品 《青春之歌》 《雷锋之歌》 《蔡文姬》 《茶馆》
五朵金花
电影艺术
1958年,中国出现 了第一部中外合拍 片 《风筝》
《林家铺子》
流行歌曲
《我的祖国》——《上甘岭》
《九九艳阳天》——《柳堡的故事》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护士日记》
《唱支山歌给党听》——学习雷锋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赤卫队》
人教版必修Ⅲ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
![人教版必修Ⅲ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8c3b34fc4ffe473268ab16.png)
提问:“双百”方针中所指的自由,同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所主张的自由有何不同? “双百”方针所指的自由是有前提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的范围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不去干 涉他们,但要保证社会主义方向,最终有利于社会主义科学文 化事业的发展。
3、“双百”方针的影响及文革前取得的成果。 (1)、影响: ①、学术领域:促进了不同学派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人们 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了,自由讨论的风气浓 厚了。 ②、“在文学艺术领域:带来了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文 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以不 同的风格,生动地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 期的新风貌,各方面的创作成就都很突出。 (2)、成果:硕果累累 ①、文学:老舍:《茶馆》(话剧);郭沫若:《蔡文姬》 (历史剧);杨沫:《青春之歌》(长篇小说)等 ②、期刊:仅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就有18种,原 有的刊物质量也有提高。 ③、电影:“难忘的1959年”,杰出的故事片有《五朵金 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北国江 南》等。
人教版必修Ⅲ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 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让 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 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 齐放。” “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 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 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 也需要这个。” ---毛泽东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三、文艺的春天
1、春天来临的原因: ①、“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极左路线,
党 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 根于人民生活。 ②、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 义服务;他还强调要坚持贯彻“双百”方针。 ③、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以“五讲”“四美” 2、春天的表现: ①、出现了反映“文革”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 学”、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 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②、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欣欣向荣。 ③、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学艺术的内 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3、“双百”方针的影响及文革前取得的成果。 (1)、影响: ①、学术领域:促进了不同学派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人们 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了,自由讨论的风气浓 厚了。 ②、“在文学艺术领域:带来了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文 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以不 同的风格,生动地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 期的新风貌,各方面的创作成就都很突出。 (2)、成果:硕果累累 ①、文学:老舍:《茶馆》(话剧);郭沫若:《蔡文姬》 (历史剧);杨沫:《青春之歌》(长篇小说)等 ②、期刊:仅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就有18种,原 有的刊物质量也有提高。 ③、电影:“难忘的1959年”,杰出的故事片有《五朵金 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北国江 南》等。
人教版必修Ⅲ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 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让 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 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 齐放。” “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 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 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 也需要这个。” ---毛泽东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三、文艺的春天
1、春天来临的原因: ①、“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极左路线,
党 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 根于人民生活。 ②、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 义服务;他还强调要坚持贯彻“双百”方针。 ③、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以“五讲”“四美” 2、春天的表现: ①、出现了反映“文革”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 学”、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 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②、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欣欣向荣。 ③、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学艺术的内 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人教版高二 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共47张PPT)
![人教版高二 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共4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64fc04616fc700abb68fcbf.png)
补充 史 料
第三届百花奖”黯然撤消
1964年3月1日,第三届“百花奖”开始征 集选票。原拟定于6月下旬发奖。但这时文艺界 的整风、思想大批判如火如荼。有的获奖者正 在作检查、接受批判;有的作品被诬陷。如按 评选结果发奖,定会招致对“百花奖”的围攻 和批判,也将连累获奖的创作人员。无奈,影 协不得不于1964年底,违心地自诬获奖影片不 符合当前的革命形势,呈请撤消了这次评奖。 至此,第三届“百花奖”,黯然隐入了历史深 处,停办了17年之久。(摘自《中国电影史》)
“只要社会政治 权威话语中提出一种 意识形态的想象性关 系,谢晋的影片就提 供一个与之相适应的 故事。”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走近谢晋的电影人生,探究“双百方 针”的发展历程 。
第一幕:电影创作的第一个春天 1951年,从北京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 究院学习归来的谢晋,正式调入上影厂。1957 年谢晋导演兼编剧拍摄了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 部体育题材的彩色故事片——《女篮五号》, 一举成名。1962年他拍摄的《红色娘子军》一 举包揽了首届电影百花奖的最佳故事片、最佳 导演等4项大奖。
1966年9月3日,翻译 家傅雷及夫人被迫自 缢
田汉被批斗
老舍先生于1966年8月 24日在北京投湖自尽
吴晗,1969年10月
11日被迫害致死。
文革中遭迫害致死的名学者专家和知名人士
一 邓、拓被、迫 老害 舍自 、杀 陈的笑雨3你0、名怎给陈著么我梦名看们家学待什、者这么言种教慧珠现训、象?叶?以群、
金爵奖
9大国际A 类电影节
之一
金鸡奖
内地的重要 电影奖项
华表奖
最高荣誉 的政府奖
金像奖
香港电影 奖项 ,中 国奥斯卡
大众电影百花奖 (以群众投票为准)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5155b69cc17552706220853.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文学作品《创业史》
《创业史》作者柳青, 这部小说以梁生宝互助组 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我 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 情感的转变。最早是以连 载的形式发表在《延河》 杂志上,每期两章。这是 1959年春天的事这部巨著 蕴藏着作者柳青14年农村 生活的丰厚积累。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文体事业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国力强弱等 因素息息相关,正确的方针政策是文体事业繁荣 进步的保证,认识中国体育事业的成长过程是新 中国综合国力增长的一个缩影;形成健全的人格 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坚 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和 历史责任感。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文学作品《红岩》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 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 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 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 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 武装越狱斗争等。 这部作品以惊心动魄的斗争 画面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震撼了广大读者的心, 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被称为具有共产主义精神 和革命气节的教科书。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文学作品《创业史》
《创业史》作者柳青, 这部小说以梁生宝互助组 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我 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 情感的转变。最早是以连 载的形式发表在《延河》 杂志上,每期两章。这是 1959年春天的事这部巨著 蕴藏着作者柳青14年农村 生活的丰厚积累。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文体事业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国力强弱等 因素息息相关,正确的方针政策是文体事业繁荣 进步的保证,认识中国体育事业的成长过程是新 中国综合国力增长的一个缩影;形成健全的人格 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坚 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和 历史责任感。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文学作品《红岩》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 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 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 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 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 武装越狱斗争等。 这部作品以惊心动魄的斗争 画面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震撼了广大读者的心, 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被称为具有共产主义精神 和革命气节的教科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共4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共4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0f409590912a216147929f2.png)
(1)科技领域:
成功召开了关于遗传学的讨论-----摩尔根学派和李 森科学派之争的座谈会。
(2)文艺领域: ①新的题材和主题,多样化的体裁和表现手法,描绘 新风貌(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②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家与作品 ③文艺刊物增多 ④电影创作步入辉煌时期 (“难忘的1959年”)
4.意义: 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毛泽东对“双百”方针的阐 述
思考:怎样理解“双百”方 针中的“自由”?
术干在“华 有 是双涉思刊人 承利百他想物民 认于在”们,上共社社中方。正、和会会华针…确报国主主人的…的纸宪义义民“这, 上法 科文共自一错 可内 学化和由派误 以, 文科国”,的 说保 化学宪是那, 各证 的事法有一让 种社 多业范前派他意会 层的围提,们见主和发之的让去。义多展内:他说的样。,在们,方格实各中去不向局质种说去,。学,
3、“双百”方针的内涵?
一、“双百”方针提出
材料1 【材料一】 这个方针(注:双百方针) 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当时(注: 1956年),一方面,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 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 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 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
重生
1949 建国初期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后
年份
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 的人民群众……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在艺术 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 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
三、文艺的春天——恢复“双百”方针
京剧《智取威虎山》 京剧《沙家浜》剧照 京剧《红灯记》剧照
京
成功召开了关于遗传学的讨论-----摩尔根学派和李 森科学派之争的座谈会。
(2)文艺领域: ①新的题材和主题,多样化的体裁和表现手法,描绘 新风貌(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②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家与作品 ③文艺刊物增多 ④电影创作步入辉煌时期 (“难忘的1959年”)
4.意义: 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毛泽东对“双百”方针的阐 述
思考:怎样理解“双百”方 针中的“自由”?
术干在“华 有 是双涉思刊人 承利百他想物民 认于在”们,上共社社中方。正、和会会华针…确报国主主人的…的纸宪义义民“这, 上法 科文共自一错 可内 学化和由派误 以, 文科国”,的 说保 化学宪是那, 各证 的事法有一让 种社 多业范前派他意会 层的围提,们见主和发之的让去。义多展内:他说的样。,在们,方格实各中去不向局质种说去,。学,
3、“双百”方针的内涵?
一、“双百”方针提出
材料1 【材料一】 这个方针(注:双百方针) 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当时(注: 1956年),一方面,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 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 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 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
重生
1949 建国初期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后
年份
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 的人民群众……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在艺术 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 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
三、文艺的春天——恢复“双百”方针
京剧《智取威虎山》 京剧《沙家浜》剧照 京剧《红灯记》剧照
京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共29张PPT)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d4117fffd0a79563c1e72c2.png)
状况: 在文艺问题上动辄扣帽子情况时有发问生,把 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混淆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原因: 受苏联在学术批评中的粗暴作风影响;自身 “左”倾思想的影响
危害: 挫伤文艺工作者积极性,不利于文艺发展
联系必修2经济史思考:1956年,随着三 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党 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谢晋:为电影而生
序幕:谢晋的困惑
1951年,从北京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归来 的谢晋,正式调入上影厂,但每天听到的都是某某影片 被批判,某某导演写检查的消息。被誉为中国电影半壁 江山的上影厂仅拍出1部故事片,电影创作降到了冰点。 想一想:这反映了当时意识形态领域的状况如何?原因 何在?有何危害?
• 由阶级矛盾转变为人民内部矛盾,即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与当前的经济文化 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 发展经济文化,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探究1:结合教材及学案材料1---4,思考“双百” 方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国际、国内)
国际:苏共二十大召开,中共试图破除对苏联模式的迷信 国内: ①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 ②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党中央提出让 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③意识形态领域中某些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 的矛盾。
探究2:结合学案材料5和教材内容概括:什么是 “双百”方针?其内涵是什么?目的何在?实质?
“双百”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 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
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归纳:新时期出现文艺的春 天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 受苏联在学术批评中的粗暴作风影响;自身 “左”倾思想的影响
危害: 挫伤文艺工作者积极性,不利于文艺发展
联系必修2经济史思考:1956年,随着三 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党 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谢晋:为电影而生
序幕:谢晋的困惑
1951年,从北京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归来 的谢晋,正式调入上影厂,但每天听到的都是某某影片 被批判,某某导演写检查的消息。被誉为中国电影半壁 江山的上影厂仅拍出1部故事片,电影创作降到了冰点。 想一想:这反映了当时意识形态领域的状况如何?原因 何在?有何危害?
• 由阶级矛盾转变为人民内部矛盾,即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与当前的经济文化 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 发展经济文化,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探究1:结合教材及学案材料1---4,思考“双百” 方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国际、国内)
国际:苏共二十大召开,中共试图破除对苏联模式的迷信 国内: ①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 ②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党中央提出让 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③意识形态领域中某些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 的矛盾。
探究2:结合学案材料5和教材内容概括:什么是 “双百”方针?其内涵是什么?目的何在?实质?
“双百”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 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
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归纳:新时期出现文艺的春 天的原因有哪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9a2554d4d8d15abf234e68.png)
1、原因:
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革”的到来。
2、表现:
①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是阶级斗争问题 ②一些正确的甚至优秀的作品受到错误的批判 ③许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⑤推广8个样板戏
21
焚 烧 古 籍 字 画
故 宫 被 改 成 血 泪
百 花 奖
1
百花奖创办于1962年,是由周恩来总理特地指明举办的 电影大奖。百花奖代表观众对电影的看法和评价,并由
观众投票产生奖项。因此又被称为“观众奖”。百花奖 也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和最有群众基础的电影大奖。 2
第 20 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
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
A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36
2.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到:“他们 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 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 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 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
材料4: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 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 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 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论十大关系》
问题探究5: 材料4表明我们对待苏联模式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表明我们开始破除苏联模式的束缚
11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田汉被批斗
老舍先生于1966年8月24日 在北京投湖自尽
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革”的到来。
2、表现:
①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是阶级斗争问题 ②一些正确的甚至优秀的作品受到错误的批判 ③许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⑤推广8个样板戏
21
焚 烧 古 籍 字 画
故 宫 被 改 成 血 泪
百 花 奖
1
百花奖创办于1962年,是由周恩来总理特地指明举办的 电影大奖。百花奖代表观众对电影的看法和评价,并由
观众投票产生奖项。因此又被称为“观众奖”。百花奖 也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和最有群众基础的电影大奖。 2
第 20 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
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
A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36
2.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到:“他们 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 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 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 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
材料4: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 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 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 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论十大关系》
问题探究5: 材料4表明我们对待苏联模式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表明我们开始破除苏联模式的束缚
11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田汉被批斗
老舍先生于1966年8月24日 在北京投湖自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74468f710a6f524cdbf8598.png)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1.背景
(1)社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义建设道路(必 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义)——必要性
(2)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 矛盾 (3)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的召开(知识分子的 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在科学、文艺领域贯彻 “双百”方针?“双百”方针在贯彻执行中 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
答案提示:三大改造完成后,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探索 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因此要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 主义的积极性;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 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建国初期,意识 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把学术、思想认识问题当成了政治问题,伤害 了知识分子积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是必要的。
“百家争鸣”是毛泽东在1953年就中国历史问题的研究提出来的。1953年中央 决定要中宣部就中国历史问题、 中国文字改革问题、语文教学问题组织三个委员会 加以研究。7月26日中宣部提出三个委员会的名单,8月5日中央予以批准。当时, 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主任向毛泽东请示历史研究工作的方针,毛泽东提出要 “百家争鸣”。10月,在中国历史问题研究会的会议上传达了这个精神。当时,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两 个口号都只是分别向一个领域提出,而“百家争 鸣”的口号还没有公开宣传。
王蒙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艾青 《蝉的歌》 昆曲 《李慧娘》 电影 《北国江南》 《早春二月》
②作者大都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 受到伤害
剧作家吴祖光(中)和他的妻子——著名演员新凤霞一起被下放劳动改造
百家争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1.背景
(1)社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义建设道路(必 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义)——必要性
(2)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 矛盾 (3)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的召开(知识分子的 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在科学、文艺领域贯彻 “双百”方针?“双百”方针在贯彻执行中 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
答案提示:三大改造完成后,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探索 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因此要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 主义的积极性;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 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建国初期,意识 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把学术、思想认识问题当成了政治问题,伤害 了知识分子积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是必要的。
“百家争鸣”是毛泽东在1953年就中国历史问题的研究提出来的。1953年中央 决定要中宣部就中国历史问题、 中国文字改革问题、语文教学问题组织三个委员会 加以研究。7月26日中宣部提出三个委员会的名单,8月5日中央予以批准。当时, 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主任向毛泽东请示历史研究工作的方针,毛泽东提出要 “百家争鸣”。10月,在中国历史问题研究会的会议上传达了这个精神。当时,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两 个口号都只是分别向一个领域提出,而“百家争 鸣”的口号还没有公开宣传。
王蒙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艾青 《蝉的歌》 昆曲 《李慧娘》 电影 《北国江南》 《早春二月》
②作者大都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 受到伤害
剧作家吴祖光(中)和他的妻子——著名演员新凤霞一起被下放劳动改造
优秀课件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共47张PPT)
![优秀课件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共4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ecc990852d380eb62946dc4.png)
4.影响及成果: 活力初现,硕果累累
(1)科技领域和文艺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作品:老舍—话剧《茶馆》; 郭沫若—历史剧《蔡文姬》; 杨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等 期刊: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有18种 电影:‚难忘的1959年‛, (2)大大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话 剧 茶 馆 剧 照
思考:怎样理解‚双百‛方针中 的‚自由‛? 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内 实质: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
一. 初提“双百” 显活力
2、提出: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 出。
பைடு நூலகம்
3、内涵: “百花齐放”—— 文学艺术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 科学上不同学派不同观点自由争论
一. 初提“双百” 显活力
1、背 景
文化领域中某些争论混 淆了不同性质的矛盾, 挫伤文艺工作者积极性, 不利于文艺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 建立,迫切要求发 展经济和文化
调动知识分子积极 性,发展经济文化, 满足人民需要。 (目的)
2、提出
1956年5月2日的会议上,毛泽东又讲到: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 开放,不要只让几种开放,还有几种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他还说:百 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 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他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 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中讲道:‚百 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 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 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 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探究3:‚双百‛方针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前提条件?有何影响?
(人教版必修3)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共32张PPT)
![(人教版必修3)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a51dee4f705cc175527099e.png)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 得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代 ——郭沫若
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 ——范文澜
郭和范都是中国公认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虽然毛 泽东本人在历史分期问题上更倾向于郭沫若一些, 但他确实不好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便认为解决历 史问题还是自由争鸣为好。“百家争鸣”最初是毛 泽东就中国历史问题的研究而提出的。
3、“双百”方针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针
4、“双百”方针的提出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6年5月,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 “双百”方针;
5、贯彻“双百”方针取得的成就:
“双百”方针给文学艺术的创作和学术研究带来了和 谐宽松的氛围,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1)文学艺术节许多作家、艺术家、扩大生活视野,开 拓新的题材和主题,…… 2)各种艺术学院和团体相继建立,培养大批艺术人才 3)学术界围绕一系列热点问题展开热烈的探讨与争论
话剧《茶馆》老舍作品,剧中写了3个“朝代”,
时间跨度50年,写活了70个人物。向人们展示了从 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 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一大批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的涌 现,证明了什么? “双百”方针的正确性和重要意义
1956年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的“双百方 针”,如昙花一现,极尽绚丽,却迅速凋零。 中国思想文化界的翻云覆雨的斗争,显示出它 极端复杂而微妙的特征。一场以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的开放局面,现在突然变成了打右派的 残酷的阶级斗争。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 得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代 ——郭沫若
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 ——范文澜
郭和范都是中国公认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虽然毛 泽东本人在历史分期问题上更倾向于郭沫若一些, 但他确实不好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便认为解决历 史问题还是自由争鸣为好。“百家争鸣”最初是毛 泽东就中国历史问题的研究而提出的。
3、“双百”方针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针
4、“双百”方针的提出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6年5月,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 “双百”方针;
5、贯彻“双百”方针取得的成就:
“双百”方针给文学艺术的创作和学术研究带来了和 谐宽松的氛围,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1)文学艺术节许多作家、艺术家、扩大生活视野,开 拓新的题材和主题,…… 2)各种艺术学院和团体相继建立,培养大批艺术人才 3)学术界围绕一系列热点问题展开热烈的探讨与争论
话剧《茶馆》老舍作品,剧中写了3个“朝代”,
时间跨度50年,写活了70个人物。向人们展示了从 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 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一大批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的涌 现,证明了什么? “双百”方针的正确性和重要意义
1956年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的“双百方 针”,如昙花一现,极尽绚丽,却迅速凋零。 中国思想文化界的翻云覆雨的斗争,显示出它 极端复杂而微妙的特征。一场以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的开放局面,现在突然变成了打右派的 残酷的阶级斗争。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 (共28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 (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f02d25eb14e852459fb575e.png)
合作探究
为什么要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结合材料分析
材料一: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就必须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二: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 报告》。指出:知识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知 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社 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知识分子参加。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 景
(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要调动一切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必要性 (2)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 中发挥更大作用
(3)借鉴苏联经验教训
2、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 会议上提出。
3、内容
文学艺术上的百花齐放
《北国江南》 期刊: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有18种
话剧《茶馆》
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巴金等文艺界著 名人士
话 剧 茶 馆
剧 照
《
蔡
郭
文
沫
姬
若
》
剧
照
二、曲折的年代
探究:电影等文艺创作减少,遭 遇挫折的原因有哪些?
1.原因:
(1)受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反右派) 和“文革”的影响破坏。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八个样板戏
京剧:《红灯记》《沙家浜》 《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 《海港》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
交响乐:《沙家浜》
红灯记
沙家浜
智取威虎山
奇袭白虎团
《红灯记》中的李玉和英雄形象 《沙家浜》中的新四军英雄形象 《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形象
人教版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77a09f4fd0a79563d1e720c.png)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 景
(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要调动一切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必要性 (2)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 中发挥更大作用
(3)借鉴苏联经验教训
2、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 会议上提出。
3、内容
文学艺术上的百花齐放
一个基本性的长期性的方针
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文学艺术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科学上不同学派自由争论
“双百”方针的内涵 范围: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非其它 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内 实质: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A 1、“双百”方针是指 ( )
A 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
B 学术上“百花齐放”,艺术上“百家争鸣”
C 在全国办好100所大学,建1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D 在全国重点帮助100个特困生,建100所希望学校
C 2、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主要是针对( )
①科技领域 ②军事领域 ③文艺领域 ④金融领域
4.影响 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1)、百家争鸣:生物学领域的学派争论
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
中科院和高等教育部主持召开的会议, 各派各抒已见,不扣政治帽子。
(2)、百花齐放:文学艺术领域的成果
老 舍——《茶 馆》 郭沫若——《蔡 文 姬》 杨 沫——《青春之歌》
《五朵金花》 《女篮五号》 《青春之歌》 《红 日》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八个样板戏
京剧:《红灯记》《沙家浜》 《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 《海港》
1.背 景
(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要调动一切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必要性 (2)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 中发挥更大作用
(3)借鉴苏联经验教训
2、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 会议上提出。
3、内容
文学艺术上的百花齐放
一个基本性的长期性的方针
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文学艺术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科学上不同学派自由争论
“双百”方针的内涵 范围: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非其它 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内 实质: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A 1、“双百”方针是指 ( )
A 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
B 学术上“百花齐放”,艺术上“百家争鸣”
C 在全国办好100所大学,建1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D 在全国重点帮助100个特困生,建100所希望学校
C 2、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主要是针对( )
①科技领域 ②军事领域 ③文艺领域 ④金融领域
4.影响 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1)、百家争鸣:生物学领域的学派争论
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
中科院和高等教育部主持召开的会议, 各派各抒已见,不扣政治帽子。
(2)、百花齐放:文学艺术领域的成果
老 舍——《茶 馆》 郭沫若——《蔡 文 姬》 杨 沫——《青春之歌》
《五朵金花》 《女篮五号》 《青春之歌》 《红 日》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八个样板戏
京剧:《红灯记》《沙家浜》 《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 《海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内涵:
2、提出背景: (1)国内方面:
a.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
b.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 大的作用
(2)国际方面:
材料3:“……..50年代有一位科学家说 ‘中医是封建医, 西医是资本主义医,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医。’我想在这 样的认识指导下,当然就应该反对中医和西医,取消一切 现在的医院,靠巴甫洛夫的药(就是把兴奋剂和抑制剂混 合起来,叫‘巴甫洛夫液’)来包治百病。”
1966年9月3日,翻译家傅 雷及夫人被迫自缢
田汉被批斗 老舍先生于1966年8月24日 在北京投湖自尽 吴晗,1969年10月11日 被迫害致死。
京剧《红灯记》
京剧《沙家浜》
芭蕾舞剧《红色 娘子军》
“八亿人民八个戏”
京剧《智取威虎山》
京剧《奇袭白虎团》
京剧《海港》
京剧《白毛女》
京剧《杜鹃山》
人们对当时的景象用戏言表示: 跑了吭大吭,看个沙家浜; 跑着上气不接下气,看个红灯记; 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 阿尔巴利亚电影莫明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龚雪《大桥下 面》 吴玉芳《人生》
…………… 徐静蕾《开往 春天的地铁》 刘若英《天下 无贼》 李冰冰《云水 谣》 赵薇《花木兰》 白百何《失恋 33天》 章子怡《一代 宗师》
第08届
........ 第26届 第28届 第29届 第30届 第31届 第32届
1985
…….. 2003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是建设新中国科学 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开动脑筋
可惜好景不 长,这种繁荣 景象很快就消 失了。阅读以 下材料,看看 是怎么回事? 回答问题:
材料5: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的方针。1957年,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号 根据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复 召党外人士“鸣放”,鼓励群众给共产党和政府提意 见,帮助共产党整风。这时,出现了一些十分激烈、 查统计,全国共划分右派份子 552877 人。 尖锐的批评言辞,有些人甚至提出“共产党与民主党 派轮流坐庄”、“反对党天下”。 复查核实改正错划(并未平反真正“右 1957年5月15日,毛泽东撰文《事情正在发生变化》 发给党内阅读。 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 派”)右派533222 人,占总人数97%。 为什么?》,提示人们“少数的右派分子在‘帮助共 产党整风’的名义之下,企图乘机把共产党和工人阶 级打翻,把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打翻”。反右运动开 始了。
王苹《槐树庄》 谢添《甜蜜的事业》 未设 未设 未设 未设
李仁堂《泪痕》 陈冲《小花》 达式常《燕归 来》 王心刚《知音》 严顺开《阿Q 正传》 张瑜《庐山恋》 李秀明《许茂 和他的女儿们》 斯琴高娃《骆 驼祥子》
遭 遇 曲 折
杨在葆《血总 是热的》
吕晓禾《高山 下的花环》 ……………… 卢奇《邓小平》 吴军《张思德》 张涵予《集结 号》 陈坤《画皮》 文章《失恋33 天》 黄晓明《中国 合伙人》
2、表现:
反映“文革”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 痕文学”;反映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1)文学创作欣欣向荣:
(2)学术讨论空前热烈
中国文 化正走 向世界
(3)艺术空前繁荣
三个“伤痕文学”的代表性人物, 从左至右:卢新华、刘心武、王亚
1988年《红高粱》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 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亚洲 电影。
个基本性的同时也 是长期性的方针,而不是一暂时性的方针。
毛泽东关于“双百”方针的手迹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内 涵 2.提出背景
(1)、百家争鸣:生物学领域的学派争论
3.正式提出 4.地 位:
5.成 就
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 (2)、百花齐放:文学艺术领域的成果
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 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保证社会主义的方向, 干涉他们。 ……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 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 有利于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实质 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放”。 是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
自主探究1
阅读课本 P98第2段,回答:
百花奖的设立体现了党和政府什么科学艺术 发展方针?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内涵:
“百花齐放”:文学艺术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科学上不同学派不同观点自由争论
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 艺术、科学研究领域:
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 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
B.学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自由
C.主要是为了尽快把错误的学术倾向暴露出来
D.当时的“百家争鸣” 与二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
在背景上并不相似
C
2.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 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 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 种”。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贯彻 B.昆曲名剧的涌现 C.大众舆论吹捧宣传 D.“教育大革命”的推动
A
1、(福建龙岩质检)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 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 ,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 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 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 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
材料2: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 报告》。指出:知识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 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知识分 子参加。
在材料2中,周恩来重点强调了什么?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让知识分子在
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百家争鸣:生物学领域的学派争论
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 (2)、百花齐放:文学艺术领域的成果
3.正式提出 4.地 位:
5.成 就
a、许多新素材、主题得以开拓
b、采用多样化的体裁和表现手法 c、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家与作品 d、电影创作步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称之为 “难忘的1959年”。
6.影响
届数 第01届 第02届 第03届 第04届 第05届 第06届 第07届
年份 1962 1963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影帝及作品
崔嵬《红旗谱》
影后及作品
祝希娟《红色 娘子军》 张瑞芳《李双 双》
最佳导演及作品
谢晋《红色娘子军》
百花奖
设 立 中 断
“双百”方针
提 出
张良《哥俩好》
自主探究2
结合材料回答:
党和政府当时 提出这个方针?
要
自主探究3:
材料1: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 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 立,开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探索适合中国 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必须要调动一切积极 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1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制度发生了什么巨大变化?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 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a、许多新素材、主题得以开拓,采用多样 化的体裁和表现手法。
b、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家与作品
c、文艺刊物增多 d、电影创作步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称之为 “难忘的1959年”。
话剧《蔡文姬》
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巴 金等文艺界著名人士
话剧《茶馆》
话剧《关汉卿》剧照
五朵金花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内 涵 2.提出背景
问题探究4:材料3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建国初人们照搬苏联模式
材料4: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 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 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 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论十大关系》
问题探究5: 材料4表明我们对待苏联模式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表明我们开始破除苏联模式的束缚
政治运动扩大化,知识分子和作品受到错误批判。
二 曲折的年代 ——“双百”方针贯彻受挫
1、原因:
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革”的到来。
2、表现:
①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是阶级斗争问题 ②一些正确的甚至优秀的作品受到错误的批判 ③许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⑤推广8个样板戏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内涵: 2、提出背景: (1)国内方面:
a.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
c.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 大的作用
中国开始破除苏联模式的束缚 (2)国际方面: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内涵:
2、提出背景: 3、正式提出: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材料6:……从1966年6月到1972年,整整7年
中国影坛没有拍摄过一部故事片。……当时,虽然拍出 八个样板戏电影,可充其量还是让八亿人民看八个样板 戏,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中国电影史》
合作探究7: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的中国只放映样 板戏合适吗?为什么? 不合适。 ①样板戏实际是与“双百”方针的宗旨背道而驰; ②中国人多地广,需要多种多样的文艺形式,样 板戏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 ③大大束缚了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严重阻碍 了文艺的繁荣发展。
假如让你用坐标图像表示“双百”提出后 我国文艺科学的发展趋势,你会怎样作图?
文 Y (发展状况) 化 事 业 的 曲 折 1966 1956 发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