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1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6.4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1)

八年级物理上册6.4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1)

名师优秀教案执教者:xx时间:20xx年密度与社会生活(一)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 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 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2) 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二)教学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三)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具4千克的铅球、水桶、体重计、纸风车、酒精灯、细线、圆底烧瓶、水槽.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2.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二)引入新课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

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1.密度与物质鉴别讨论的问题如下: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kg的铅球,问学生: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请说出你的办法来.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作答:先分别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判断它是否是铅组成的。

又提问:如何利用家里能找到的器材,测出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呢?用体重计测出铅球的质量,可以用水桶做排水器材测出铅球排开水的质量,即可算出铅球的体积。

实验:计算:总结: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

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变的,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水的质量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不变。

八年级物理上册6.4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6.4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6.4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会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重点一、密度与温度的关系;二、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学方法根据本节特点主要采取启发教学、小组讨论、观察实验等方法。

●教学过程一、预学知新1、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

的密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

m2、由于气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

根据P= —,一定质V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变小。

3、事实表明:水在时是热缩冷胀,在时是热胀冷缩。

的水的密度最大。

人们把水的这个特性叫做水的。

4、密度是的一种特性,是一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我们可以根据密度来物质。

如密度是2.7×103kg/m3的金属是,而密度是7.9×103kg/m3的物质是。

教学建议:二、探究与精导教学点1 密度与温度1、观看演示实验一: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

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1)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放在冰箱冷藏室的气球了,放在炉火附近的气球了。

(2)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会看到这种现象:气体受热,但其不变,由密度公式可知:一定质量的气体后,密度。

2、观察演示实验二:按课本图11.5—1做一个风车。

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

风车能转动起来。

并思考:是什么推动了风车?(1)你发现了什么现象?(2)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会看到这种现象:【学点训练】1、在我国的北方的冬天里对自来水管的保护十分重要。

如果保护不好,水管里的水结了冰,不仅影响正常生活用水,有时水管会冻裂,造成送水设备的损坏。

那么自来水管为什么会冻裂?教学建议:教学点2 质量与物质鉴别1、思考:如何鉴别一只戒指是不是纯金做成的?从密度表可以看出,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物质的密度是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优秀教学案例
3.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重视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评价与反馈,及时发现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加深对密度概念、特性的理解;
2.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自评,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如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引导学生关注密度知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二)问题导向
1.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船能浮在水面上?”“飞机的翅膀为什么能起飞?”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途径,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5.实践性作业:布置一道与密度相关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节课以生活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反思评价,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我认知;最后,通过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五个亮点充分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与密度相关的实例,如船的浮沉、飞机的翅膀设计等,引导学生关注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设计实验现象,如制作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等,让学生亲身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创设生活情境,如讨论潜水艇的浮力控制、分析日常用品的材料选择等,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我的《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密度公式,并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的应用。

难点:密度的计算,生活中的密度现象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冰块在水中漂浮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块会漂浮,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2. 讲解:通过PPT和实物模型,讲解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及其计算方法。

3. 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密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密度的理解。

4. 应用: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为什么石头会沉入水底,为什么气泡会浮在水面上等。

六、活动重难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生活中的密度现象的解释。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密度的计算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密度现象,比如食品的密度,液体的密度等,下节课进行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引入环节的设计。

我选择了冰块在水中漂浮的现象作为实例,这个实例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够直观地展示密度的概念。

在这个环节中,我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块会漂浮,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如冰块浮在水面上、石头比木头沉等,引发学生对密度的好奇心。
2.提出问题:“为什么冰块能浮在水面上?”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பைடு நூலகம்3.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密度现象,如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物体浮沉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如冰块浮在水面上、石头比木头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密度的好奇心。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密度现象,如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物体浮沉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潜水艇能上浮和下沉、如何判断火灾现场的气体密度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鼓励和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判断物体的密度、测量液体密度等。
3.使学生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灭火器、潜水艇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的主体作用。例如,在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公式的推导过程。在实验环节,我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密度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人教新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1)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新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1)教学设计教案

6.4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过程与方法】1.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

2.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教学难点】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天平、量筒、水、台秤、铅球等。

学生准备: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砖块、木板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同学们,我们这段时间学习了三个重要的物理量:密度、质量、体积,请问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三者的关系呢?生:三者的关系可用表达式来说明:对于同种物质,它的密度不受m和V 的影响。

师:我们还学习了测量质量和体积的仪器:天平和量筒。

请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器材使用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生:(描述使用方法,找几位同学补充,使表达更完整。

)师:课下我有几个问题,请大家帮助我来解决,每个实验小组都选择了一个探究课题,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了探究,我听说了,有些小组有“新”的发现,今天各小组将把自己的探究课题的进展情况,向同学们进行陈述报告。

二、新课教学1.回顾知识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可以用文字、表格、图形等各种形式表示出来。

(1)密度的物理意义以水的密度为例,每1m 3水的质量是1.0×103kg 。

(2)密度的测定方法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呢?(3)密度知识的应用a.根据密度鉴别物质;b.可以根据密度来选择材料;c.可以利用密度发现新物质。

(4)质量与密度的区别①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而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水的质量只是原来的12,但密度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2.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a.通过动画、模型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
b.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密度公式的运用。
c.组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a.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训练。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3.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题目涵盖密度概念、计算方法、实际应用等方面,难度适中,旨在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分析解题思路,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密度表,以及如何利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强调密度的单位制,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密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举例说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b.如何通过密度计算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c.为什么密度可以作为鉴别物质的一种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定义式,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2.学会使用密度表,能够通过查询密度表来判断未知物体的材料。
3.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物理问题的计算。
4.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鉴别物质、测量物体质量、体积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八年级上册教案 6.4密度与社会生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八年级上册教案 6.4密度与社会生活
理论联系实践,学生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类型:w
作用:k
使用:j
来源:z
时间:10
作业
布置
AB档 新学案 6.4节 自主预习 课堂达标训练
CD档 新学案 6.4节 自主预习 课堂达标训练 综合能力提升
板书
设计
6.4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热胀冷缩
2、密度与物质鉴别:步骤
附: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说明
媒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类型:w t
作用:k
使用:j
来源:z
时间:15
讨论
学习
学生讨论:
1.如何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2.不同物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怎么鉴别?
教师作总结归纳
学生掌握利用密度鉴别物质的一般方法
类型:w
作用:k
使用:f
来源:z
时间:15
课外
拓展
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密度与材料的用途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
2.根据你的历史知识,你可以将材料分为哪些阶段?
教学
难点
密度在物质鉴别中的应用
提炼的
课题
如何利用物质密度的属性鉴别物质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媒体选
择分析
提问
导入
学生自学并回答
1.风是怎样形成的?
2.北方的冬天,水管为什么会冻裂?
3.温度是怎么影响物质密度的,一般遵循什么规律?水的密度在温度的影响下如何变化?
学生自学,老师引导,掌握知识点
章节名称
6.4密度与社会生活
编号
课 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课标
要求

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课程内容1、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知道水的反常膨胀现象。

1、密度与物质的鉴别2、用密度求质量和体积★重点——①密度与温度;②密度与物质鉴别。

★难点——水的反常膨胀现象的理解★过程一、密度与温度1.通常情况下,物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t↑——v↑——ρ↓(如风的形成)t↓——v↓——ρ↑2.反常膨胀现象——热缩冷胀。

①0℃~4℃(4℃的水密度最大,0℃~4℃之间水密度小)②水结冰∵m水=m冰∴ρ水v水=ρ冰v冰∵ρ冰﹤ρ水∴v冰﹥v水二、密度与物质的鉴别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可以通过物质的密度而鉴别物质。

三、利用密度求质量和体积例1、你能否用天平和尺求出一块长方形的均匀铝箔的厚度?解:先用天平测其质量为m利用公式V=m/ρ求其体积最后用刻度尺测其长,宽求其面积。

则:L厚=v/s=m/(ρ铝L长L宽)例2、有一卷细铜线,怎样才能方便地知道它的长度呢?说出你的方法。

★本章小结★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反思:质量 多彩的物质世界 密度 概念: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m ) 单位:kg g mg t 测量:天平 结构 调节 使用 定义:单位体积内某种物质的质量(ρ) 公式:ρ=m/V 单位:kg/m 3 g/cm 3 测量 规则固体:天平、刻度尺 不规则固体 液体 天平、量筒 应用 求质量 求体积 鉴别物质宇宙及其微观世界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物质存在的状态 固、液、气 微观模型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甲乙两物质密度之比是4:1,用甲乙分别制作了质量、体积均不相等的两个正方体A、B,A、B的质量之比为3:4,边长之比为1:2,则可以判断A.A物体一定为空心B.B物体一定为空心C.A、B均不可能为空心D.A、B空心与否均不能判断2.将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剪去一半后,不变的物理量是A.电阻B.质量C.体积D.密度3.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小刚拍一张二寸的半身照,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二寸的全身照,正确的操作是A.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里缩B.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外伸C.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里缩D.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外伸4.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下面左图为来自远方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情况示意图,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应该配戴的眼镜是下面图中的A. B. C. D.5.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时,在距凸透镜中心12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密度与社会生活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通过实验,理解密度,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物理现象。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把握密度与温度、密度与物态的关系教学难点:通过对密度知识的认识,会利用密度来鉴别物三、教学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密度与社会生活》一节内容,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密度和测量密度的基本方法以后,进一步探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既是前面三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对前面儿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密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压强浮力的基础。

所以本节主要是通过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在于通过实验和具体实例来分析和帮助夹了一理解,将密度应用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环节一:导入新课视频:热气球吹气、点火、升空的过程。

问题:你想了解热气球的哪些知识?学生讨论,未果。

教师告诉学生若要明白此事,必须学习本节内容。

由此引入本节课题《密度与社会生活》。

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告诉学生,今天采用项目教学:热气球升空!再把研究的总项目分为三个项目:模拟热气球升空。

利用桌上的两个器材:薄垃圾袋、酒精灯模拟热气球升空。

然后,分别展开研究。

环节二:新课讲授项目一:热气球能否升空?教师继续求助于学生,学生讨论,各持一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

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眼看着有几组学生用酒精灯让薄的垃圾袋升空了,高度不高,很快的歪歪扭扭落下来)教师首先询问: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热气球为什么会升空?学生讨论回答:空气热胀...... 教师再问:那它的密度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继续问: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答案,热气球为什么会成功升空?讨论后,得到总结:“热胀冷缩”以及密度关系,教师板书:气体温度升高。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建立学生互评机制,让学生相互评价作业,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密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密度计算、单位换算等基础题目,以巩固对密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鼓励学生利用家庭物品进行简单的密度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加深对密度物理意义的认识。
2.生活实践应用:
6.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布置与密度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设计拓展性题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学活动设计:
-展示一颗石子和一块木块,并提出问题:“为什么石子会沉入水底,而木块能浮在水面上?”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沉浮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鼓励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种密度测量装置,或优化现有密度测量方法。
4.团队合作分享:
-组织学生分组,共同完成一个与密度相关的项目,如制作密度展示板、录制科普视频等,促进团队合作和知识共享。
-要求每组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让其他同学了解和学习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5.反思与评价:
-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学习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密度知识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及对今后学习的规划。
-设计一道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一个生活中的现象,例如浮力、物质鉴别等,并撰写小论文。
-鼓励学生思考密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建议。
3.探究拓展提高:
-布置一道探究性题目,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等方法,研究不同物质密度随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变化的特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一、学习目标:二、重点难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会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学法指导:阅读教材,分析讨论四、课前检测:五、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P21—24,先对下面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合作与交流: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风的形成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体积______,密度变_______,从而向______运动,而周围____________的气体,会从周围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风。

2.一般的物体都是“热胀冷缩”,而水有什么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密度如何鉴别物质的种类:例题1:某金属块质量为71.2克,体积为8厘米,它是什么材料制成的?”例题2:有一大型洒水车,里面注满了水,外侧标有“50m³”等字样。

计算出里面水的质量六、归纳总结:1.根据你的生活体验说出密度与社会生活有那些联系。

2.气体密度与温度的变化是怎样的关系?水的反常特性是怎样的规律?3.说出鉴别戒指是否是真金的呢?七、巩固提升:1、一块体积是200cm3、质量为540g的金属块,把它切掉1/3后,余下部分金属块的密度是( )A.2.7×103kg/dm3B.2.7g/cm3 C. 1.8 kg/m3 D. 4.05×103 kg/ m33、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密度大的物体含物质多 B.密度小的物体体积小C.将一个物体放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其密度不同D.任何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4.一些故事影片中常有这样的镜头:高墙倒塌压在众人(演员)身上,造成人员受伤。

但在实际拍摄中,倒塌的高墙并不会伤害演员,砌成这种高墙的物块最有可能是()A. 泥土砖块B. 金属块C. 泡沫塑料块D. 水泥砖块5.若从金属块上取下一部分,再测其密度,在不考虑实验误差的条件下,测量结果和原来相比将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1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简单地与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有了质量、密度的基础知识以后,进一步探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前面三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

这一节从密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入手,从而引出温度对密度的影响,进而引出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深化对密度的理解,感悟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本节可从讨论分析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引入新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应用,然后通过分析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引出密度知识在鉴别物质中的应用,进而通过例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密度计算公式进行求质量、体积以及判断实心、空心等相关的计算,锻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密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学重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

三、教学策略对于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已经具备的密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温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

大部分学生对密度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让学生利用实验认识到气体和液体的上浮、下沉原因是比较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再去深入探究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就显得比较容易。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结论,千万不要想当然的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对本节例题的教学也应这样,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新知效果会更好。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1.通过公式V m /=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V m /=ρ,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2.对V m /=ρ进行公式变形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根据公式V m /=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V m ⋅=ρ和ρ/m V =.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 题a .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b .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c .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2.求质量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t s v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v s t t v s /,=⋅=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 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 间可以讨论一下.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236,263⨯==则, 362=,对比可解决V m /=ρ的公式变形问题.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由密度公式V m /=ρ,可以得出V m ⋅=ρ,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 3.求体积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ρ/m V =,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4.讲解例题 例题:有一个体积是340cm 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 ,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 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 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 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 心的.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 是球壳的体积.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 法、体积比较法三种.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已知:340cm 361g ==球球V m3g/cm 9.8=铜ρ求 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解法一、密度比较法333g /c m 9.8g /c m 9.740c m316g <===球球球V m ρ ∴<铜球ρρ 球为空心.解法二、质量比较法316g g 356cm 40g/cm 9.833>=⨯==球铜实V m ρ∴>球实m m 铜球为空心.解法三、体积比较法333cm 40cm 5.358.9g/cm316g <===铜球铜ρm V ∴<球铜V V 铜球是空心的.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球的体积340cm 减去壳的体积3cm 5.35,是3cm 5.4.从前边的计算我们看到,这个铜球的密度是3g/cm 9.7,它恰好和铁的密度相同.这里边告诉了我们两个问题.一是平均密度问题,我们刚才计算出的3g/cm 9.7,实际是这个球的平均密度,如果一个物体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这个物体的密度应当是)/()(321321V V V m m m ++++=ρ 二是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 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33g /c m 8.2~g /c m 6.2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3g/cm 7.2,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3.总结、扩展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乙乙甲甲V m V m //= 由此得出乙甲乙甲V V m m //=.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由于乙甲m m =,所以乙乙甲甲V V ρρ=,也就是甲乙乙甲ρρ//=V V ,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由于乙甲V V =所以乙乙甲甲ρρ//m m =也就是乙甲乙甲ρρ//=m m ,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七、作业:P123 动手动脑学 物理
明确相应的的层次要求
C、B、A 各层学生共同 合作,讨论是什么推动 了风车的转动?分析风 形成的原因
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实验 现象进行观察,并由 A 层学生总结
培养学生描述物理现 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由无意识观 察到有意识研究的物 理学习方法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组 内交流,形成组内共同 的解决方法
教具准备 教具:教具:风车、酒精灯、课件等。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引课 新课讲解 合作探究
第 4 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一、密度与温度 1、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2、密度与温度:水的反常膨胀 二、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及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分层复习 1、密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关系? 2、如何测量小石块的密 度? 3、先用量筒测量小石块 的体积,后用天平测量小 石块的质量,测量的小石 块的密度偏大还是偏 小? 二、导入新课 (1)人们利用风力区分饱 满的种子与瘪粒,在生产 中,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 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制造 飞机以及航天器时,选用 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 维,让不同学生都得 到锻炼
锻炼学生的思维,培 A、B、C 层学生共同参 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与讨论
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对 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收 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获等方面进行反思 反思学习过程中,知识、 方法等方面的收获和体 会
学生阅读讨论
2/2
C 层学生回答。 B 层学生回答。 A 层学生回答。
观看
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 况,为本课学习做好 知识储备
放松心情,引起兴趣, 激发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对同类物理 现象进行归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探究密度与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利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和问题解决的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列举生活中的三个实例,说明密度在其中的应用;
-分析物体浮沉现象,解释其与密度的关系。
2.实验探究:
-利用实验室器材,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探究物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分析可能的原因。
3.家庭实践作业:
-观察家中常见物品,推测其密度,并进行简单实验验证;
-拍摄实验过程的照片或视频,撰写实验报告,分享实验心得。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验过程和问题解决的方法,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6.情感教育:强调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7.总结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学生在实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了质量、体积等基本概念,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仍需加强。学生对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在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上存在困难。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较为熟练,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在这方面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实验和问题探究,提高他们对密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6.4密度与社会生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6.4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整体设计】本节是在学习了密度的基本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一方面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温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结论。

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教学重点: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学方法:根据本节特点主要采取启发教学、小组讨论、观察实验等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空矿泉水瓶、热水、风车、酒精灯、火柴。

学生:土豆、小刀、量筒、刻度尺、烧杯、水、天平、细线。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密度与温度(板书)(师):看大屏幕上是一款新式的鸡尾酒,现场老师就为大家调制出这样一款鸡尾酒,请观看。

展示,并引入密度的应用。

(师):我们学习物理,要求同学们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多提问,多思考。

那么老师今天想问问大家,冬天了,我们家里一般都用什么取暖?(学):地热,暖气,空调等(师):为什么现在地热这个流行呢?各种取暖设备安装的位置有什么道理么?(学):讨论。

热气向上跑之类的。

(师):那我们验证一下是不是热气上升。

(师):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风车,酒精灯)现象:风车旋转结论:热空气上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密度与社会教学设计(一)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2.会利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质量和体积。

3.知道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说明:
同学在进行体积单位换算时,不习惯将单位的进率立方。

在计算中,指数相乘、指数相除,等都会使同学感到困难。

同学在碰到实际问题时,不知道如何用密度知识去分析解决。

二、教法设计
(一)教法指导
1.本节地位:本节是在学习了密度的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学习利用密度知识进行物体体积和质量的计算;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同学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学生学习了密度之后,对密度公式掌握得较好,困此对m=ρv及的掌握不会困难.但学生缺乏运用密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应用密度知识产生障
碍.在计算中要用到体积的单位换算及指数的运算,而学生这方面的基础较差。

3.本节课的设计可分为四个内容:(1)学习查密度表;(2)利用m=ρv计算物体的质量;(3)利用计算物体的体积;(4)通过计算物质的密度鉴别物体。

说明:
查数据表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之一。

本节通过查密度表.培养学生查数据表的能力。

应用密度公式计算时,应紧密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联系实际时,①应给学生介绍有关的实际问题的常识。

②在计算前,应复习体积的单位换算和指数运算规则。

在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时,不计算混合物的密度。

(二)教学设计方案
1.引入课题
让学生思考问题:如要买500米的裸铜线,售货员是用尺量吗?若手边没有天平,只有量筒,如何量出100克酒精?
告诉同学利用密度知识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2.讲述密度知识的应用
(1)密度表
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科学家们测出了各种物质的密度,供查用。

让同学观察课本上的一些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表,让几位同学从表中查出几种物质的密度值,并说出它的物理意义。

(2)求物体的质量
由密度公式,变形可得m=ρv。

提出问题:一块体积很大的花岗岩,无法用秤称出它的质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引导同学思考:花岗岩的体积可以量出,其密度可从密度表中查出。

让全体同学根据课本上图7-8所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数据,算出碑心石的质量。

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计算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求物体的体积
由变形可得。

提出问题:采购员买了44.5千克裸铜线,铜线的横截面积为25,这些铜线有多长?
复习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引导同学思考:铜的密度可从密度表中查出,铜的质量已知,能不能利用密度公式求铜线的总体积?
进一步思考:铜线可看作圆柱体,已知它的总体积和截面积,如何算出铜线的长度?
全体同学计算铜线体积,最后算出铜线的长度。

提醒学生注意统一单位。

将25换算成做单位。

让一位同学将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注意纠正同学计算铜线长度时因单位换算不正确出现的错误。

复习指数运算:,并纠正同学中指数运算的错误。

(4)鉴别物质
提出问题:如何鉴别一只戒指是不是纯金?
引导同学思考:从密度表可以看出,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

提出问题:如何测戒指的密度?
在同学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小结:测出戒指的密度后,与密度表中金的密度比较。

引导同学思考:用量筒测得的戒指质量是否精确?因此测出的戒指密度是否精确?
全体同学计算例题:有A、B两个金属块,从外观上很难确定它们分别是什么物质,通过测量,A、B的体积分别为30、27;A、B的质量分别为580克、24克;你能鉴别出A、B分别是什么金属吗?
让同学通过计算学会如何鉴别物质。

在计算密度时,如果单位用克,可将克/换算成千克,再对照密度表确定物质的种类。

(5)课堂练习
出示图片(或幻灯投影片)
让同学计算出容器中煤油的质量。

提示:用同一容器,先后装满两种液体,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

出示图片(或幻灯投影片)
让同学计算水的体积。

提示:物体发生物态变化后,质量不发生变化。

在计算上述两个问题时,要将密度表中的密度单位千克正确地换算成克,再利用公式计算。

说明:
本节例题一定要设计生活或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解题的兴趣。

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可多设计些例题。

本节例题只设计计算纯净物的密度,不设计有关混合物的密度计算题。

三、基本训练
1.体积相同的铝和铁,____的质量大。

2.在三个相同的瓶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硫酸、酒精和水,根据密度知识可知,体积最小的是____
【答案】
1.铁
2.硫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