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6大自然的语言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1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1

2、把标题改作《一门丰产的科学— —物候学》,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大自然的语言”用了拟 人手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3、第7—10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 序?文中的顺序能否打乱?为什
么?
不能。
这里运用了逻辑顺序。作者把决定物候 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 小,依次排列。
六、积累运用 ,写作迁移: 要求:
1、用一句话写出季节特 征或景色特点;
2、语言准确生动。
果园里的苹果熟了, 果实累累.远远望去,一 个个苹果像一个个小红 灯笼,多好看呀!
1
2
3
4
七、 你是生活
的有心人吗?你知 道多少谚语?说来 听听.
古诗中的物候知识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草长莺飞 百花盛开
烈日炎炎
金黄一片
白 雪 皑 皑
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
春夏 秋冬
一年有四季, 四季景不同。
秋枫 冬 梅
春柳 夏荷
大自然就像一个神奇的智者, 用他独特的语言向人类传递着季 节变化的种种消息。
竺可桢
•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 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重点字词
3.掌握下列词语,并用词造句。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重点字词
2.掌握下列词语,并用词造句。 销声匿迹:原指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衰草连天:遍地是衰草。 风雪载途:风雪满路。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 美好景象。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活动二:
再读课文——认识“大自然”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这几个因素能否颠倒顺序? 在说明这几个因素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出 两例来,并说说有何好处。
【方法指导】
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 序(从主要到次要、从概括到具体、从一般到 个别、从现象到本质等)。 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下定 义、引用、作比较、摹状貌、作诠释等。
【小试身手】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活动三:
品读课文——感受“大自然”
为了使文章让人爱读易懂,本文也用了不少
生动的说明,找到相关的段落细细的加以品味。
(可以品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种修辞)
延伸课文——聆听“大自然”
除了本文讲述的“语言”外,你还聆听 到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请模仿本文1、2 段的文字,写一段话来介绍。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试一试,你能读准下面字音吗?
竺(zhú)可桢(zhēn)萌发(méng)次第( cì ) 翩然 (piān) 孕育(yùn ) 簌簌( sù ) 草长莺飞(yīng)物候( hòu)连翘(qiáo) 销声匿迹( nì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zài ) shuāi
【活动目标】
回读课文——收获“大自然”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 问?
1. 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2.理清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 3.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
活动一:
初读课文——走进“大自然”
谈一谈你从文章中获得了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教材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大自然的语言》一课,属于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信息传递”中的第二课时。

本课时主要内容是以萨克森科学家莫尔斯为代表的一系列电报通讯的发明和演进过程,介绍电报通讯的意义,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探究电报通讯技术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本课时重点和难点是对电报的演进和发明过程的讲述,学生对电报通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的深入理解。

本节课的主要课文包括两篇文章。

第一篇为Morse and His Telegraph,主要介绍萨克森科学家莫尔斯的电报发明及其演进过程,对电报的作用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第二篇为The Tragic End of Morse,主要介绍了莫尔斯晚年病情的变化和家庭人员的离世,以及人们对他的赞誉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理解电报通讯的发展历史,了解电报通讯技术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2) 掌握电报通讯的原理和相关概念;(3) 了解Morse和他的电报发明历程;(4) 学习使用阅读策略,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思维能力;(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和应用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本课以电报通讯的发明为主线,采取导入-整体阅读-分段阅读-合作探究-梳理思路-个性拓展的教学模式,采用活动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构建生动、丰富、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学场景。

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如下:1、导入环节(1) 预习导入:让学生自己阅读一片关于莫尔斯的小文章,做小组内交流,了解Morse及其电报发明。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16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省一等奖)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16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省一等奖)

16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4.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法、学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竞赛激励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

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

(板书文题、作者)二、检测字词1.加拼音、解词:载途萌发簌簌连翘孕育:翩然:销声匿迹:周而复始:2、了解作者及相关知识三、整体感知: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这几个因素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学生分头筛选信息,然后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

学生明确:(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笔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笔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色,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2.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积累丰富科学知识,开阔认知视野。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养成注重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能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要点,明确本文写作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的生动性。

【课题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设情境,激发兴趣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了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说着冬天的故事。

鱼鳞上的圆圈告诉了我们它的年龄,三叶虫的化石嵌在喜玛拉雅山巅,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浩瀚的海洋。

其实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

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二、读课文,解释词语1.融化:(冰、雪等)变成水。

2.萌发:种子、草木发芽。

萌、发同义。

3.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4.呈现:显出、露出。

5.周而复始: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6.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7.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8.观测:本课指观察并测验。

9.悬殊:相差很远。

三、理清思路,整体感知1.自由快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自由朗读全文——揣摩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思路。

3.圈点勾画法——画出文章传递的主要信息,整合出每一段的主要意思。

(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项进行讨论,并推选中心发言人在全班发言,老师按回答的先后、概括的准确度。

在黑板上方进行评价记分,并对学生回答进行即时评价,明晰正误,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做到条理化,并能熟练掌握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从而在阅读中能准确地、迅速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课前预习一文体知识事理说明文是以说明事物的本质特点,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揭露出事物进展、转变规律的文章。

这种说明文,要紧阐释所要说的“理”,而要阐释那个“理”,就要安排好释理的顺序,按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以逻辑顺序行文就成了事理说明文的一大特点。

相关资料物候,要紧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转变对节候的反映。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苏醒、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移等均与节候有紧密关系。

非生物现象,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

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季节转变关系的科学。

二(一)走近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

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那时培育地学英才的摇篮。

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材。

长期领导中国科学院工作,踊跃提倡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二)题目解读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原文题目是《一门丰收的科学——物候学》,而“大自然的语言”是用来比喻非常丰硕的物候现象的。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各类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熟悉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课文把原先的题目改成“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乐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种文章的特点。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萌.发( )翩.然( ) 孕.育( )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 簌.簌( ) 风雪载.途( ) 周而复始.( ) 草长.莺飞( )谚.语( )候.鸟( ) 2.说明词语:载途: 簌簌: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衰草连天: 草木枯荣:草长莺飞: 年年如是:3.给以下句子的空白处填词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⑴ 于是转入酷热的夏日,这是植物 果实的时期。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6 大自然的语言(2)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6 大自然的语言(2)

⑥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 敝的样子。
⑦风雪载途: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 形容旅途艰难。
⑧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 又一次的循环。
⑨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生机盎 然,万物复苏的景色。莺:黄鹂。
活动一:分析文脉,理解文意
方法:
快速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词筛选信 息,概括内容要点,了解文中物候 知识,给课文划分层次。
结 第一部分(1-3自然段):
现逻
构 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象 辑
层 第二部分(4-5自然段):

次 说明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序
第三部分(6-10):
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严 第四部分(11-12) 密 阐述了物候学研究的意义。
严 本谨

活动二 选段精读,理清顺序
作业二选一
1.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写一则 短文,要求:用到文中的雅词,模 仿本文的结构层次,讲究说明顺序, 300字以内。 2、在文中找出五句使用了说明方法 的句子,指出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并分析表达效果
4.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 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 说明事物。
5.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文
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 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 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 科学小品文一般短小精悍、通俗 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 活泼。
(6-10自然段)
话题:试根据课文内容阐释这一 部分的结构与顺序都是非常有条 理的、十分讲究说明顺序的。 方法:抓住关键句、抓住连接词 进行分析。
首先
决定 物候 现象
主空


第二

来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及答案内容预览:《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一、给加粗的字注音销声匿()迹连翘()翩()然农谚()差()异孕()育二、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冬季南北温度xuánshū()。

2.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xiǎnzhù()。

3.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yúyèméi()、西府hǎit áng()、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

三、为下列加粗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将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

()活页月刊()大地出现了一片春耕的活气。

()A.生动活泼;不死板。

B.生存;有生命。

C.活动;灵活。

2.各种花次第开放。

()改革开放()A.(花)展开。

B.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

3.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这本书是他的劳动果实。

()A.革命斗争或劳动生产得到的胜利品或收获。

B.植物体的一部分。

四、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是()A.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B.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C.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

五、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六、阅读,然后回答问题(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含答案)

16.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

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名师讲析【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1.关于作者竺可祯(1890—1974),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2.名词解释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气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气候有密切关系。

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

如: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

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

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课文分析】1.文章主题本文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

2.文章结构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l~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lO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对话文本(1)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人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八年级语文 《大自然的语言》课例简介

八年级语文 《大自然的语言》课例简介

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
《大自然的语言》
授课年级:八年级语文
授课者:黄玉珍
提交单位:南海区罗村街道第一初级中学
《大自然的语言》课例简介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运用准确严密、生动优美的语言,多种说明方法,把抽象的物候知识写得形象生动、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全文采用了严谨的逻辑顺序,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同时文章也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只要我们注重观察,我们就可以零距离接触科学。

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个单元的说明文,对说明文的常识有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为此我在讲述这篇课文时,对说明文的一些常识没有作详细的讲解,而将重点落在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难点落在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及知识的拓展延伸。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一步步地由浅入深的引导,让学生在读中了解、掌握物候知识;在读中领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在小组讨论、交流学习中升华情感,深化主题;从而使学生掌握阅读科普说明文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各个层次的互动,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多媒体与师生的互动、学生与文本的互动。

同时采用多种方法:朗读法、讨论法、鼓励竞赛法、延伸拓展法等。

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第1页共1页。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精选5篇)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精选5篇)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精选5篇)《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手段、说教学过程设计、说教后反思五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简介:《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

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简介: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能力目标: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由以上目标我指定本课教学重点如下: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四)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16 大自然的语言本文以生动形象而又典雅的语言条理清晰地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同时,作者号召人们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丰收,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有四个因素,作者按“纬度和经度影响、高下和古今差异”的顺序说明,可不可以调换顺序?为什么?提示一:不可以。

因为作者是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

这四个因素中,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这样排列,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

提示二:不可以。

因为纬度和经度在地球上的位置是不同的,属于空间因素;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也属于空间因素;而古今的差异则是时间因素。

这是从空间到时间的一种排列顺序。

这样排列使文章显得有条有理。

科普说明文通常是深奥难懂的,本文却简单轻松地给我们介绍了有关物候的科普知识,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提示一:将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把丰富的、不易理解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使读者容易接受。

文章取名“大自然的语言”,即表明这是一篇寓抽象于形象中的科普文章。

提示二:作者在行文中尽量少用专业术语,而用大众都能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并在阐述每一个问题时都有举例,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一清二楚,便于读者掌握。

提示三:大量运用优美词语、描写性语句和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的科普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如文章首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大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自纬度差异逻然决定物候现象经度差异辑的来临的因素高下差异顺语古今差异序言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等。

【典型例题】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版

大自然的语言非常高兴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点滴思考。

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事理说明文。

作者把“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从具体生动的四季物候现象说起,由现象到本质,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有关知识,把本来生涩难懂的科普知识阐释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本课教学,教师要在学生以往学习说明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和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默读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课文收集农谚,了解相关的物候知识,联系生活,体验反思,培养他们注重观察积累、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制定以下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培养筛选信息能力2、体味本文语言的准确、生动的特点。

3、结合生活实际和知识积累,领悟物候学的相关知识。

4、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以及培养学筛选信息的能力。

2、领悟物候学相关知识3、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点拨法、朗读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比较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明对象;理顺序;筛信息;理解物候和物候学一、导入新课:1、导语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

在我国著名的气象学专家竺可桢看来,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

那么大自然会说些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一篇文章,一起聆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课题及作者)2、走近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

我国现代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由他倡导并组织起统一严格的物候观测网,是我国现代物候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6 大自然的语言人教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七十三篇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6 大自然的语言人教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七十三篇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6 大自然的语言人教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七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

B、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C、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

D、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也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许多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被我国古代人民称为物候学。

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依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大自然的语言》的4到5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A、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B、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C、物候观测比气象仪器复杂灵敏。

D、北京的物候记录很详细。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对下面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A、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B、“传语”“暗示”“唱歌”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人教版语文知识点八年级(上):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

人教版语文知识点八年级(上):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

人教版语文知识点八年级(上):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孕yùn育萌méng发销声匿nì迹连翘qiáo
点拨:注意多音字“翘”字的读音。

2.解释下列词语。

(1)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2)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3)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本课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4)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3.用恰当词语填空。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我国气象学、地理学家(称谓)竺可桢(人名)。

2.说明文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两种,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

3.说明文的结构特征有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三种。

4.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最基本的特征。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2、了解纬度、经度、高下、古今四个因素是如何决定物候现象的。

3、品味本文形象生动的语言.二、教学过程:1、设问导入出示图片,问:你想用什么诗句来概括这幅画面?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大自然语言?我们一起来读读。

再展示《大林寺桃花》,设疑,由此引出课题。

2、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快速朗读课文,找出疑难字词或认为重点的字词,可以同桌间讨论解决。

并找出文中提到的大自然语言。

生读后,师PPT展示字词读音,指名读,齐读。

师:文中提到了哪些大自然语言?3、问题探究师:哪些因素决定了这些物候现象?4、语言探究(1)四个因素能否换位?为什么?(“首先”一词说明纬度是最主要的,其他次之.)(引出逻辑顺序)(2)从这几个问题中,我们明白“大自然的语言”就是指“物候现象”。

既然这样,老师想把题目改为“物候现象”,好吗?(生:不好.原题目运用比喻、拟人,显得新颖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与阅读兴趣。

)—--—-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师:文中1、2两段语言也与题目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同学们来品析,并说说它的妙处.五、作者把大自然的语言介绍的如此生动形象而又通俗易懂,他告诉我们,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当我们在野外迷路时,请用大自然的语言来判断吧!下面请读《要是你在野外迷路》来结束这堂课。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要是碰上阴雨天,可千万别慌张,大树也会来帮忙: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树叶稠的一面是南边,会告诉你准确的方向. 树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可千万别慌张,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只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它永远高挂在北方.要是你能认出它,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结语: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六、布置作业(第五部分机动,可排为作业)1.课外收集几则农谚,思考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第四单元科技的奇观16 大自然的语言名校讲坛1.主题解说本文以生动形象而又典雅的语言条理清晰地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同时,作者号召人们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丰收,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2.重点突破决定物候现象来临有四个因素,作者按“纬度和经度影响、高下和古今差异”的顺序说明,可不可以调换顺序?为什么?提示一:不可以。

因为作者是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

这四个因素中,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这样排列,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

提示二:不可以。

因为纬度和经度在地球上的位置是不同的,属于空间因素;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也属于空间因素;而古今的差异则是时间因素。

这是从空间到时间的一种排列顺序。

这样排列使文章显得有条有理。

3.难点攻克科普说明文通常是深奥难懂的,本文却简单轻松地给我们介绍了有关物候的科普知识,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提示一:将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把丰富的、不易理解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使读者容易接受。

文章取名“大自然的语言”,即表明这是一篇寓抽象于形象中的科普文章。

提示二:作者在行文中尽量少用专业术语,而用大众都能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并在阐述每一个问题时都有举例,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一清二楚,便于读者掌握。

提示三:大量运用优美词语、描写性语句和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的科普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如文章首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

4.结构图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大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自纬度差异逻然决定物候现象经度差异辑的来临的因素高下差异顺语古今差异序言研究物候学的意义5.学法点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等。

【典型例题】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参考答案】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古今是不相同的。

【技法点津】(1)下定义: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2)分类别: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使说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楚。

(3)举例子:通过具体事例,清楚、真实、有力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4)列数字: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5)作比较: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单,更清晰、更鲜明地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

(6)打比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具体,更能吸引读者。

6.拓展延伸关于天气的谚语①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②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③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④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⑤燕子低飞要落雨。

⑥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⑦雷公岩岩叫,大雨毛快到。

⑧泥鳅跳,风雨到。

⑨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⑩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冰雪融.化( ) 翩.然归来( ) 簌.簌落下( )销声匿.迹( ) 衰.草连天( ) 层峦叠嶂.(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草长莺飞....的美妙春景。

B.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大兴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

C.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文明的源远流长....。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管理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周而复始....。

3.下列句子每句都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请写出修改意见。

(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2)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3)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4.(六盘水中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以掉以轻心。

B.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C.通过这次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事故,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盲目修建核电站存在的隐患。

D.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六盘水市上映,许多学生闻讯纷纷前来观看。

5.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几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大自然的现象真是千奇百怪,风就是其中的一种。

一会儿,它像个乖巧的孩子;一会儿,又像个调皮的顽童。

一会儿,;一会儿,。

一会儿,;一会儿,。

总之,它是变化无常的。

6.探究题。

(1)仔细品读下面这首诗,分析其中的物候知识。

柳(唐)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2)请你写出四句关于物候的农谚。

7.班上开展“感悟大自然”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上面三幅图片呈现的是一组物候现象,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描述出来。

(2)晓华家种有数亩农田,父母利用农闲去了邻近城市务工,请你根据从上图中了解到的物候现象和下图中晓华家所在地区的天气预报信息,以晓华的身份给他们发送一条提醒短信。

(3)在本次活动中,你有幸担任了主持人,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

阅读文章第六至十段,回答下列问题。

8.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9.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

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10.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有什么表达作用?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11.课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草木知时节——漫话物候胡启山“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候鸟春秋迁飞,蛇蛙冬前蛰伏,百花深秋凋谢,腊梅傲雪迎春”……这些古今诗话,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生长、发育、活动的规律。

反过来,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活动,也可成为季节时令的标志。

有些自然现象,如初霜、终霜、始雪等也与季节、气候有密切的关系。

这些便是我们通常说的物候。

文献记载,我国特有24节及72候,就是以物候为基础的。

“候”就是气候,五日为候,三候为气(节气),六气为时(季),四时为岁(年)。

每候都有相应的物候现象,叫做“候应”。

72候可以说是古代的“物候历”。

老农铭记的“谚语”如“二月艾发芽,三月韭长叶”“春分海棠、梨花、木兰放,清明桐花、麦花、柳絮开”,就是对古代原始“物候历”的继承。

候应,包括动物候应、植物候应和自然现象候应。

动物候应是从动物的蛰眠、复苏、交配、繁殖、换羽、迁徙的过程来反映节气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东坡的《春江晚景》中这一名句,就是对动物候应的写照。

“布谷枝头叫,种谷时节到”,就是通过动物的啼鸣,向人们告知农时。

植物候应是以植物的萌芽、发叶、生枝、开花、结果、落叶的规律来反映季节变化。

“花开花落”“一岁一枯荣”,就是植物随季节变化而兴衰的显著的特征。

“春季桃花一片红,夏季荷花满池中,秋季梨果压弯树,冬季寒梅伴老松”,又是大自然造化的四季美景。

“木瓜开花,点豆种瓜”,则是向人们报告农时信息。

自然现象候应又称非生物候应,是以霜降雪飘、水冻冰化、风云变幻等来反应节气的。

“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棹舶风”,苏东坡把梅雨与风并提,指的是春末时节,夏季南风开始活跃,雨带则向北推进,江南雨势逐渐减弱的现象,揭示了江南春末夏初“雨渐断,风欲来”的道理。

“伏天有雨,仓里有谷”“棉怕深秋花中雨,麦怕初夏干热风”等农谚精辟地总结了非生物候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物候因地区不同而异。

例如桃花在南京3月下旬已吐蕾竞放,在北京则要到4月下旬才花开满枝。

物候还受到地势的影响。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就是说你若从春光早逝的平川,登上高山,就会觉得又回到了春天的怀抱。

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平均气温要降低0.5℃~0.6℃。

由于平川与高山气候的差别,人们在制订秋播计划时,就有“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地”等策略。

草木知时节,鸟鸣报农时。

可见,认真地研究当地的物候现象,用以指示农时,预报天气,指导农业生产,不失为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12.选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说明的顺序是什么?13.阅读选文第三段,在结构图的横线上填上相关的内容。

候应与农业动物候应生产的关系植物候应候应自然现象候应——候应14.《大自然的语言》中说,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四个,选文中作者认为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几个?是哪几个?与《大自然的语言》中所说的相矛盾吗?15.第三、四两段主要的说明方法分别是什么?为什么采用不同的说明方法?16.一年四季,大自然呈现出不同的气质:春的蓬勃,夏的火热,秋的成熟,冬的沉静,都让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心!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写一段景物描写,注意做到生动形象。

【参考答案】1.róng piān sù nì shuāi zhàng2.D(解析:“周而复始”指绕完一圈又从头开始。

用于形容不断循环的规律。

一般作谓语。

因此用来形容“变化”不妥。

)3.(1)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2)改问号为冒号(3)给“活的仪器”加上引号4.D(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仔细调查,认真研究”;B项删除“不”;C项成分残缺,删除“通过”或者“使”。

)5.它像个慈祥的母亲,轻拂着你的脸庞又像恶煞凶神,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它像个神奇的隐士,传递着腊梅的幽香又像无情的斗士,无止息地摇撼着枯枝6.(1)诗歌写了从盛夏到暮秋时节柳的季节变化,反映了随时节而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2)①山戴帽,雨来到;②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③蚂蚁垒窝要下雨;④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7.(1)夏季时分,布谷声声,小麦成熟,丰收过后便又要插秧。

(2)爸爸妈妈,家里小麦已经成熟,近3天天气不错(3天后天气有变),适合收割,你们回来吗?(3)示例: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必需的物质资源。

奔腾不息的大海,连绵起伏的高山,一望无垠的草原,广袤无边的田野,都会引起人们的思考和遐想;四季更替,昼夜变化,潮起潮落,鸟语虫鸣,都会让人们浮想联翩。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下面,就让我们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感慨吧!8.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9.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

(或答“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也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