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双元制”与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合集下载

浅析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浅析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浅析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摘要:本文介绍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内涵和主要特点,并结合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德国“双元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 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模式当前,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空前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需求空前迫切,因此职业教育面临空前发展机遇。

以2005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标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特别是即将出台的《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中明确将“大力发展”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无疑给高职教育的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德国是目前世界上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德国以“双元制”模式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

正是这种“双元制”教学模式,促进了德国职业教育与企业界的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办学使学校和企业实现双赢。

因此,研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探讨在我国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中,引入“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解决目前职业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内涵与特点1.1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内涵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支柱和核心。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办学体制,更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或方法,而是一种教育制度,是一种重能力、重实践的职业教育思想。

“双元制”,德文“Dua1Systme”一词。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又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教育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双元制”中的“一元”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指企业。

学生既在职业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和基础技术理论,又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两元结合完成职业教育任务,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德国双元制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摘要:德国职业教育理念先进,其“双元制”职教模式更是效果显著,被誉为德国二战后经济腾飞并保持持久不衰的秘密武器之一。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源于中世纪手工业的学徒制,由师傅带徒弟学习手艺,并由行业协会进行管理,它是一种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进行职业教育的模式。

文章就重点分析一下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通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分析,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启示1德国双元制教育概述德国双元制教育是借助“校企合作”机制得以实施,“双元”体现的是“学校”和“企业”这两元,是通过学校和企业的紧密配合才能完成的。

但“学校”和“企业”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研究人员认为“校企合作”就是企业要主动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促进职业学校的发展,这种看法是有待商榷的,因为这是将“校企合作”理解为一种教育制度,事实上从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演变过程来看,“校企合作”更应理解为一项企业制度。

“校企合作”作为一项企业制度就意味着,对这一机制的规定和完善不应该是通过教育的法律法规来进行,不应将发展校企合作的重担放在职业学校的身上。

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普遍提高。

各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大幅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实训设备配置水平与技术进步要求更加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这明显是要提高职业学校“实训”功能,是将企业的任务附加到职业学校头上。

在这样的规定下,无怪乎一些地方的职业院校会利用教学成本购买大量的实训设备,并从德国引入双元制教师,以为这样的做法就是推进校企合作了。

但结果是什么呢?国内的设施设备与德国的设备并不相同,德国的双元制教师无法授课,同时,昂贵的设备又挤占了教学成本,致使职业学校理论教学质量下降[1]。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究其原因,就是有些人对校企合作的本质不了解,职业学校过度承担了企业应负的责任,反而自己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好。

德国双元制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科敉热点Science and Education Hotspots德国双元制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张浩[11徐茸茸121([1]河南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0;[2]河南物流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3514)摘要通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介绍,了解其校企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目标等特征,分析 该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授课方式以及考评机制等方面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糢式启示中图分类号:G649.3 文献标识码:A D01:10.16400/ki.kjdkx.2020.04.004The Enlightenm ent of German Dual System M odel to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ZHANG Hao,tl] XU Rongrong®([l]School o f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o f Engineering, Zhengzhou, Henan 450000;[2]Henan Logistics Vocational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3514)Abstract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German"dual system"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and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 f stu­dents,and analyzes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o f t his mode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Keywords dual system;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mode;enlightenment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作为德国应用型人才的主 要培养模式,为德国贡献了大量同时具备实践技能和理论基础 的劳动者,德国之所以能够在战后迅速崛起,主要得益于大部 分德国年轻人受到了高水平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探索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之路

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探索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之路
的职 业培 训 、规定 培训 企业 的 义务 、培 训者 的资格 以及 培 学 计划 和 企业 培训 计划 出题 ,并客 观地 评 价职 业教 育 的培 训 的组 织 程 序 等 。 在 德 国 《 业 教 育 法》 及 相 关 法 律 规 训 质量 。该项 考试 的公 正性 ,使 得 I 职 HK颁 发 的资 格证 书得 定 :作 为德 国职业教 育 “ 双元 制 ” 主体 之一 的 企业 ,必 须 到 德 国 ,乃至 欧共 体一些 国家 的承认 。
3 ~4天 在 企 业 , 1 2天 在 学 校 ,总 共 校 企 学 习 时 间 介 于 ~
《 关于 大 力 发展 职业 教 育 的 决定》;2 0 0 6年 ,教 育 部 出 台 《 于全 面 提 高 高等 职业 教 育教 学质 量 的若 干 意见》 等政 关
策 ,进 一 步 完 善 了 职 业 教 育 的 宏 观 运 行 机 制 。 从 总 体 上

辽尹 密劫 爹
林桂 花 ,阚
丽 :从 德 国 “ 元 制 ” 职 业 教 育 中探 索我 国 高 职 教 育发 展 之 双
●蚕蓄 E 圈 翟
国家 通过 法律 、法 规 以及经 济援 助 等方 式参 与 、干预 企业 职业 学校 教师 三方 代表 组成 ,三者 均 为 职教专 家 ,依 据教
邦 职业 教 育法》 是 “ 元 制 ”职 业 教 年 ,八 届人 大 十九 次会议 通过 了 《 双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职业 教 邦 职 业 教育 法》 与 1 8 年 颁 布 的 布 《 91 关于 大力 发 展 职业 技术 教 育 的决 定》;2 0 0 0年 ,教 育 邦 职业 教育 法》, 部 发 布 《 于 加 强 高 职高 专 教 育人 才 培养 工作 的 意见 》; 关 的决定》;2 0 0 4年 ,教 育部 推 出 《 关于 以就业 为 导 向深化

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促进我国高职“2+1”教育模式的改革

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促进我国高职“2+1”教育模式的改革

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促进我国高职“2+1”教育模式的改革作者:张鄂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30期张鄂(西安外事学院工学院,陕西西安710077)摘要:德国的职业教育堪称世界职业教育的一个典范。

其“双元制”教育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要求为培训目标的一种思想、制度、课程模式。

本文对“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内涵及特点进行了剖析,并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2+1”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中、德两种培养方式实现途径的异同点分析,进而提出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促进我国高职“2+1”教育模式的改革的建议,以推进我国高职教育高质量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双元制;高职教育;办学模式;“2+1”教育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55-03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13年计划项目(2013JK0428)“混合制民办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陕西省教育厅2011年教改项目(11G68)“新型技能型汽车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研究”;陕西省高职高专教育学会2011年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实现高职教育与就业市场‘零对接’的课程体系与实践环节改革研究”作者简介:张鄂,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西安外事学院工学院副院长,西安汽车学会副理事长,长期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宏伟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急需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

而承担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材重任的我国高职教育,目前主要实施“2+1”教育模式。

由于这一教育模式目前还未能很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不断吸收国外成功办学经验,特别是借鉴德国“双元制”办学经验来促进我国高职“2+1”教育模式的改革,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势在必行。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内涵与特点概述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在世界上堪称一流。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及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及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及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作者:庞迎波来源:《广西教育·C版》2012年第11期【摘要】分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内涵与特点,提出我国应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经验,应认识到政府是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应提高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参与程度,并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 高等职业教育启示【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017-02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当前国际上公认的较成熟高效的一种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它被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竞相仿效。

然而,在学习和移植其经验的过程中,这些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困难。

因此,分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在德国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对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其所蕴涵的教育理念,进而有效地借鉴经验、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内涵与特点(一)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在德国,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共同构成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以“双元制”模式为德国培养了大量的技术骨干。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内涵是指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年轻人一方面要在职业教育企业或跨企业的培训机构里学习相应职业的实践性知识、培养从业能力;另一方面要在公立职业学校接受普通文化教育和职业专业理论教育。

简单地说,就是学员具有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的双重身份,在学校和企业间实行工学交替的职业教育制度。

(二)“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1.在培养目标上注重职业能力。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十分明确,那就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这并不需要学生掌握系统、高深的理论知识,而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充分的职业训练,使其成为某一领域具有独立从事职业活动能力的职业人才。

“双元制”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理论程度方面要求不是很高,但应长于实践与职业应用技能。

中国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的对比

中国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的对比

中国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的对比第一篇:中国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的对比中国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的对比摘要:德国双元制大学(DualeHochschule,简称DH)在2009年3月1日之前叫做职业学院(Berufsaskasademie,简称BA),德国并未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这一概念,为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求,德国把中等双元制教育体系直接延伸到高等院校,这种类型的高等学校叫做职业学院,也叫双元制大学。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大学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当前中国职业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职业教育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集中在五对矛盾关系上:一是社会需求旺盛与有效供给不足;二是规模能力与质量结构不合理;三是就业能力提升与社会吸引力不强;四是中央大力发展与各方相应不足;五是公平教育目标与政府责任缺位。

造成这些矛盾的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缺少共识支撑。

发展职业教育是政府责任,但不少人认为发展职业教育只要依靠市场,导致国家定位和主体责任定位出现偏差。

二是缺少制度供给。

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等法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生均经费拨款标准、“双证书”制度、教师编制标准等制度缺失。

三是缺少财力保障。

职业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比例持续下降。

四是缺少政策引导。

财政金融税收等引导行业企业和社会积极办学的政策体系没有建立,政府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能力不足。

五是缺少机制配套。

管理评价机制、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不配套,影响相关法律制度政策的实际效果。

六是缺少体系建设。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中职高职、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不健全、不衔接。

理论与实践领域对职业教育的公益性质认识不足,政府履行责任不清,公益性实现形式单一,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

德国双元制大学采取“双元制”教育模式,通过两个学习地点——州立学院和培训企业或社会事业机构的合作,每学期三个月学校理论学习,三个月企业实践交替进行,培养在技术、经济领域和社会工作第一线从事生产、管理和教育等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应用型职业高级人才。

中国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中国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公关论坛中国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比较研究文/洪雅婷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大势所趋,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将肩负更重的历史使命,通过对比和分析中国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对提升中国高职教育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二战后,德国能够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很重要的原因是发展职业教育。

文章阐述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与我国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管理、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德国职业教育可借鉴的方面并提出自己见解。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比较;借鉴引言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快速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

我国有近9亿劳动者,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4700多万人,仅占6%。

职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和创业。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仅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突破“卡脖子”技术,也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把先进的技术设备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劳动力素质、提高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

目前,世界职业教育模式种类众多。

德国职业教育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

中国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教育类型与办学模式、教育质量与评价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所以,中国可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补齐职业教育短板,通过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竞争力,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

一、中国和德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地方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管理体制。

1996年中国出台第一部《职业教育法》,到2022年已经过26次修订。

新《职业教育法》立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浅析德国双元制教育系统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启示

浅析德国双元制教育系统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启示

相熊教寥番 粤 攀 2 0 1 3 年 第9 期
教育广角
职 业 预 备期 课 程 是 为没 有 达 到职 业培 训要 求 和 没 有 中学毕 业证 书 的年 轻 人或失 业 者而准 备 的。 职 业 准 备期 课程 是一 种特殊 的基 本职 业 培训 , 是 为帮 助年
是在 学校 内 完成 的 , 这 也是德 国职 业教 育培 训 的一 种 特 色 。这 些学 校 主要包 括 以下 类型 : ( 一) 全 日制 职 业学校
还 可 以 通 常 作 为在 职 培 训 准 备或 作 为 在 职培 训 的 一部 分 的 础职 业培 训 的教 育 期 内学 习基 本 知识 和技 能 , 基 本 职业培 训 。 学 习 2年 或 3年 的课 程就 可 以获得 就 获取 一部 分职 业领 域工作 信 息 。 没 有获得 中学 毕业 证
完成全 全 日制 的初 级 职 业 培 训 内容 由全 日制初 级 职 业 轻 人找 工作 或使 其能 融入 职业 生涯而 设置 的 。 日制 的课程 既不 能获得 就 业资格 , 也不提 供任 何 普通 培 训 学校 提供 。 学 校提 供 至 少 1 - 3年 的课 程 , 培 训 范 围非常 广泛 。 就 读此 类学 校不要 求 有先 前就职 经验 和 学校 的教 育 。 年 轻 人可 以参加 一年 的基 础职 业培 训课程 。 在基 职 业培 训经 验 。在全 日制职业 学 校学 习一 年 的课 程 ,
级 职业 培训 学院 的 资格 , 授 予被 培 训 人员在 高 级职 业 力 。医院 为学校 提供 有力 的条件 , 如: 实 习基 地 、 医学
培 训学 院学 习的资格 。
设备 、 岗位、 师傅、 病例等 , 并及 时 将 医 院 的人 才 变化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发展我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的启示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发展我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的启示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发展我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的启示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是一种将学校教育与行业实践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在企业实习,以获得实际工作经验。

这种模式的实施可以为我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首先,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强调实践和实际工作经验的重要性。

在德国,学生从大学开始就可以在生物技术企业实习,从而早期接触到实际工作场景,了解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这种实践经验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发展生物技术职业教育时也应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培养。

其次,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注重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

德国的大学和企业之间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学校通常会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企业也会参与到教育教学中,为学校提供实践教材和教学资源。

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的衔接,可以为我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提供一种模式。

另外,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与传统的理论教育不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需要亲自操作设备、进行实验,并与实际工作人员一起解决问题。

这种实际操作的经验对于学生的就业准备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也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最后,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

德国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和创新能力,生物技术行业在德国也非常发达。

因此,通过实习和就业机会,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技能,并在就业市场中有更多的机会。

在我国,生物技术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

综上所述,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通过注重实践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培养,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我国的生物技术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培养高素质的生物技术人才。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发-精选教育文档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发-精选教育文档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发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介绍所谓“双元制”,指职业教育中受训者以学徒工身份在企业中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同时又以学生身份在职业学校接受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理论和文化教育,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相结合。

企业的技能培训是“双元制”的主体,职业学校的教育是服务于企业培训的。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征: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以职业分析为专业设置标准,以职业活动为课程开发的核心,以受训学员为核心的教学过程,以职业资格考试为标准。

在培训时间分配上,企业每周3—4 天,职业学校每周1—2 天。

企业与学校这一培训比例始终贯穿“双元制”职业培训过程。

除了这一分散的培训模式外,还有一种“集中”培训形式,即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在某一段时间进行集中培训。

德国职业教育遵循“宽进严出”原则,实行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办法,学校、企业负责培训,行业协会负责考试。

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要获得国家统一颁发的资格证书并不容易,除口试、笔试外,还有更为重要的技能操作考核。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职业培训质量的提高;二是充分调动了企业办学的积极性,使企业的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职业培训效率。

在德国的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当中,“双元制”培训的比例要占到75%,进入职业学校也就意味着接受了“双元制”培训。

“双元制”的作用是给学生以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是打基础性质的。

将来他们无论从事哪一个层次的职业,都必须以经过“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必要条件。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特点行为导向教学法。

“行为导向”教学的含义:职业学校的教学应与具体的职业行动紧密结合,与多样化的思维操作紧密结合,也包括对他人有效行动的模仿。

职业学校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对所实施的行动进行反思,包括对行动计划、行动过程、行动结果的反思。

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培养全面的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倡导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运用手、心、脑等的学习,在专业技能、事务能力和社会能力方面均衡发展,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2019年文档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2019年文档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作为世界上发达国家之一的德国,其经济的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在经济迅猛发展的背后,是什么推动着它的发展呢?探寻个中奥秘发现,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德国人民的高的文化素质以及完善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

每年约56万~60万名青年人,也就是说每年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普通教育学校毕业生接受双元制培训。

[1]追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历史,它形成于本世纪20年代,50年代后期德国政府制定一系列的法规、法律和条例才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组织机构和配套机制。

1984年德国(前联邦德国)教育委员会在对历史和现今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鉴定中,首次使用了“双元制”的正式名称,将存在了一百多年的企业和学校的“双元”培训形式明确地用法定文字形式表达出来,[2]德国职业教育获得了发展的动力与空间,对德国劳动者的高素质、产品的高质量,以及德国国民经济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双元制”被人们称为德国职业教育的秘密武器。

一、双元制职业教育之本质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和基本形式,它作为教学实体,是指工厂、企业与职业学校两方面共同完成对学徒―职业学校学生的培训工作。

[3]它是一种职业学校教育与工厂、企业的培训的交叉结合,在职业学校,通过课堂教学等传统教学手段传授有关职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便能够适应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需要。

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教学的局限性,在实践的过程中,更需要工厂以及企业的实际训练,因此,需要在职业学校学习的知识的基础上,由企业内的实训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演练,学习全面的操作技能和专门化实践,学习接物待人等等,以便使在职业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巩固与深化,并在实际的生活中学有所用。

学校与企业合作,突出企业培训;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技能培训。

这种“双元制”基本思想的设想是,只有通过实践和理论的指导才能传授一种完全有效的职业培训。

[4]这不单是一种职业教育模式,也是一种重能力、重实际的职教新思想。

德国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参考 文献 :
学 , 0 0, 2 :1 0 1 2 2 1 ( ) 1 ~ 1.
[1] 小淋 . 邝 以人 为本与 高校专 业基础课 的教 学融合 [] 湖 J.
南 冶 金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 ,0 9 ( ) 3 ~ 3 , 1 2 0 ,6 : 6 8 4 .
[7 李慧敏 , 赫 , ] 王 吕广 , 海波. 李 工程 管理 专 业 西 方经 济教 学改革探 讨口] 吉林教 育 ,0 9 ( ) 8 . 2 0 ,5 :4 . [ 本文 系泰 山 医学院 2 0 注] 0 9年 度 教 育教 学研 究课 题 “ 强 增
业 代 为 培 训 等 方 法 参 与 职 业 教 育 。三 是 与 各 类 各 层 次 教 育
5 工业学 校 , 中 3 6所 其 4所 为 国立 。直到 2 O世 纪 初 , 练 工 熟 人仍 然按传 统 的长达几个 世 纪的工 匠训练 方式进 行 。 二战后 , 个 由 1 这 1个 州组 成 的联 邦 国家 仍保 留 了传 统
业 对受 培训者 提 出的要求 而定 。
步得 到推 广 , 州 开 始规 定 补 习 教 育 的义 务 制 。1 9 各 8 1年
《 营业条 例 》 规定 , 主 必须 让 1 雇 8岁 以下 的徒 弟 和 职工 进 补
习学 校学 习 。
当前德 国双元 制职业 教育 的突 出特点 : 是教 育与 生产 一
高 等 教 育
德 国双元制对我 国职业教 育的启示
周 可 跃
( 南 省 财 经 学校 , 南 郑 州 4 0 1 ) 河 河 5 0 2
摘 要 : 国的双 元制有 其深 刻的 时代 背景 , 德 这种教 育体 制本 身有着较 为浓郁 的企 业文化 特 色 , 虽然这 种具 有教 育 和企 业双 重性质 特征 的体制 , 实践 中有其存 在 的现 实弊端 , 在 但在 突 出学生 主体地位 和职 业能 力 , 以及 教 学模 式创 新

基于德国“双元制”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

基于德国“双元制”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

1、内涵
1、内涵
德国“双元制”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 养相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学员一般每周在企业里进行3-4天的实践培训, 在职业学校里进行1-2天的理论学习。
2、特点
2、特点
(1)校企合作紧密。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企业和学校的紧密 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计划,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我国高职教育应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实践 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需求。 同时,实践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高职教育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通过 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担任教师,或者安排教师到企业实习、进修等 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对企业需求的了解。同时,加强对教师的职业素养 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四、结论
四、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推进我 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我们需要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成功经验加强 政策引导和支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等策略来 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质量和水平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内容
基于德国“双元制”的高等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
目录
01 一、德国“双元制” 及其启示
02 二、高等职业教育校 企合作的现状及问题
三、基于德国“双元
03 制”的高等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策略
04 四、结论
05 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容

德国“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摘要:我国虽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成功经验,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双元制”道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教模式;双元制“双元制”职教模式是德国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主要模式,曾被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双元制”中的一元指的是职业院校,另一元指的是企业,实行校企双元培养、工学结合。

我国职业教育成效不像德国那样显著,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仍然很突出,因此有必要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成功经验,改善我国职业教育模式。

一、我国职教模式存在的问题1.保障体系不健全,可执行性差我国使用的是1996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职教制度停留在政策要求和理念层面上,如《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没有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适应范围和标准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政策解释和内涵界定。

2.以职业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度低我国职教是以学校为主体,企业仅仅是给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因利益驱使造成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是学校委托企业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所以会出现企业在生产旺季将学生作为廉价生产劳动力赚取价值的现象。

3.教学体系不科学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忽略了职业导向性,强调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轻视实践,造成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由于高职学生入学门槛低,整体学习积极性不高等,为了保证较高的毕业率,学校大都对学生的考核采取宽松的态度,结果的可信度受到质疑。

4.师资队伍总体质量不高我国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相对缺乏,尤其是“双师型”教师。

教师缺少社会历练,动手能力较差,入职后教师培训机会不多,又没有完善的考核机制,而从企业引进的实训老师,实践操作能力很强,但缺少系统的教育培训。

二、借鉴“双元制”,改善我国职业教育现状1.完善职业教育保障体系德国自1969年颁布《职业教育法》后,又相继出台了《企业基本法》《培训员资格条例》《职业教育促进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职业教育改革法》《职业教育条例》及新《职业教育法》等,这些法规条例规定了各方的职责和权益,可执行性强。

德国_双元制_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借鉴

德国_双元制_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借鉴

2010年6月第9卷第2期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Sanmenxia PolytechnicJun.,2010Vol.9,No.2高职教育研究一、引言德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和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德国制造”的标签常常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人们在探索德国科学技术与经济迅速发展的奥秘时发现,德国职业教育的高度发展为德国经济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工业技术水平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双元制”是德国采取的一种较成功的办学模式。

“双元制”为德国培养了技术高超的人才,“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被许多国家借鉴、采用与推广。

二、德国“双元制”产生的背景及涵义德国的职业教育形式和学制多种多样,其中“双元制”是最主要的形式。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学校和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培养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其中“一元”为企业,“一元”为学校,其主要特点是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动脑与动手、教育与就业、专业与职业紧密结合起来,并体现在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中,特别是定向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进而大大缩短学生毕业进入企业的“适应期”,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

现在,约70%的德国青年要接受职业培训,其中绝大多数是接受企业和学校共同组织的“双元制”职业培训,一般情况是学生每周在企业实践3天,在学校学习2天[1](P85)。

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征(一)经费来源为多元混合经费保障体系德国职业教育的经费主要包括企业直接资助、企业外集资资助、混合经费资助、国家资助和个人资助等五种。

其中,企业直接资助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渠道,资金主要来自销售所得利息、租赁和红利,其次来自发行信用券和银行贷款,另外还有失业保险金(提供训练岗位和不提供训练岗位的企业雇主、雇员各付一半)。

企业投资建立职业培训中心,购置设备并负担实训教师的工资和学徒的培训津贴。

(二)教育形式为各类学校之间的灵活分流德国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各类学校之间可以灵活分流。

浅谈中德双元制教育差异化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浅谈中德双元制教育差异化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浅谈中德双元制教育差异化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中德双元制教育是指德国独特的职业教育体系,既包括学校培训,也包括企业实习。

该体系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获得经验和技能。

与之相比,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更加注重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的学习。

中德双元制教育的差异化对职业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德双元制教育的差异化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产生了影响。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而中国的职业教育系统更加偏向于传授理论知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欠缺。

这导致德国的职业教育学生毕业后更容易融入职场,而中国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面临技能不足的问题。

中德双元制教育的差异化对职业教育的实践环节产生了影响。

在德国,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还需要到企业进行实习或者工作,以便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这种实践环节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生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中国,职业教育更加倾向于课堂教学,缺乏实践环节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可能对实际工作中的挑战感到无力应对。

中德双元制教育的差异化对职业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在培养目标、实践环节和师资力量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使学生更易适应职场,并且能够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中的挑战。

而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在这些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来不断完善,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希望未来中德双元制教育可以为两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借鉴,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浅析德国的“双元制”与我国的“校企合作”——德国的“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浅析德国的“双元制”与我国的“校企合作”——德国的“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浅析德国的“双元制”与我国的“校企合作”——德国的“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浅析德国的“双元制”与我国的“校企合作”——德国的“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引言: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德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其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备受瞩目。

其中,德国的“双元制”和我国的“校企合作”是两种不同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模式。

本文将对德国的“双元制”进行浅析,并探讨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德国的“双元制”1. “双元制”概述“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模式,是指工业、商业、农业等行业通过职业学校和企业两个渠道,共同培养拥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职业人才。

2. 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在德国的“双元制”下,职业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

学生通过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在企业实习,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实用技能和工作经验。

3. 学徒制度的重要性德国的“双元制”注重学徒制度的建设。

学徒通过在企业接触真实工作环境,由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导,逐步成长为专业人才。

二、我国的“校企合作”1. “校企合作”概述我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也积极推行“校企合作”。

企业与学校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2.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我国的“校企合作”方式较为灵活,包括联合办学、实习基地建设、人才培养项目等。

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调整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与德国“双元制”相比的不足与德国的“双元制”相比,我国的“校企合作”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较弱,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程度有待加强。

三、德国的“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1. 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我国应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搭建更为紧密的合作平台。

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需求。

2. 建立健全的学徒制度学徒制度是培养职业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国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建立健全的学徒制度,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导师指导。

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摘要:当前,各国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都在进行不同深度的改革,有的吸收不同模式之长,进行优化与整合,探索与创建适合自身需要的新的培养模式。

本文研究了德国双元制模式和本土素质-能力模式,归纳了各自的特点并从适用范围、环境及可操作性等层面进行了对比,并提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具有全球化视角,由单一模式向多种模式融合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双元制模式一、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是享誉世界的一种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双元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如下一些特点: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

通过职业分析,将若干个社会职业归结为一个职业群,一个职业群对应一个专业。

这样既可以清楚地了解一种职业的主要活动内容,明确分辨出支撑该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又能够确定相邻社会职业的技能知识联结点,为社会职业归类及职业群的确定奠定了基础,也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提供了依据。

在课程设计上确立了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阶梯式课程结构。

这一结构是一种建立在宽厚的专业训练基础上的、综合性的、并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课程结构。

所有理论课都采取综合课程的形式(如制造业的专业理论、专业制图和专业计算),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深浅适度、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所有的课程又都分为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三个层次呈阶梯式逐渐上升。

无论哪一阶梯的培训,三门课程始终都是围绕职业活动从泛到精、由浅入深开展。

课程实施是以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为基础。

学校按照各州总体教学计划实施理论课程教学;企业则按照联邦培训规章在企业中实施实践课程的培训,双方通过教育文化部和自主的形式加以协调,保证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并以此共同合作来达到国家对职业人才的总体教育目标。

考试考核以客观要求为标准。

“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承担,这就有利于考试按照《职业培训条例》的考试要求进行,而不是根据哪一个培训机构中所传授的具体内容来考试,从而更客观地评价职业教育的培训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元 制 ” 式 所 表 现 的 主要 特 性 : 、 双 模 1 职业 培 训 是 在 企 业 和学 校 两 个 不 同 的机 构进 行 。 以 企 业 培训 为 主 。 、 业 的 培 并 2企
目标 是 制 定本 专业 教学 计 划 的纲 ,高 职 专业 的培 养 目标 是 确
定 理 论 与 实 践 教 学 比例 、 论 的 课 程 结构 、 程 的 内容 体 系 等 理 课
的 教 学 计划 、 大纲 对 学 生 进 行 文 化 素 养 及 理 论 知 识 的 传 授 . 。 5 培训 者 的培 训 分 别 由培 训 师 傅 和 培训 教师 担任 。6 职 业 教 、 、 育 经 费来 源 于 两 个 渠道 。一 个 是 企 业 及跨 企 业 的培 训 费 用 大 部 分 由 企业 承担 。职 业学 校的 费 用 由国 家 及 州 、地 方 政 府 负 担 。 . 训 与 考 核相 分 离 。 7培 考核 由行 业 协 会 、 业 、 企 学校 三方 选 出的 工 会 代 表或 企 业 代表 、 训 企业 的培 训 师 、 训 学 校 的 教 培 培 师 组 成 考 试 委员 会 。同 一 职业 或 者 不 同 职 业 的 相 同科 目的考 试 在 同 一 时 间举 行 。 现 了 公 平 公 正 的原 则 , 岗位 证 书更 具 体 使
成本 和培 训 负 担 。 这 种 办 学 模 式也 存 在 一 些 不 足 :、 业 培 但 1企
训 和 学 校教 学 之 间 相 互 协 调 较 为 困 难 。2 不 同场 所 教 学 三 阶 、 段 的衔 接 较 为 困难 。 从 以上 可 以看 出 .双 元 制 ” 我 们 的 一 个 最 大 启 发 就 是 “ 给 我 国应 用 型 、 能 型人 才 的 培 养 一定 要 走 产 学 研结 合 的路 子 , 技 实行 三个 结 合 。 即 理论 与 实 践 相 结 合 。 校 与 企业 相结 合 , 学 师 生 与 生 产 实 际 相结 合 。
Au . 0 6 g2 0
第 3卷 第 8
V0 . N . 1 o8 3
德国的“ 双元制” 与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范体禄
( 汉 职 业 技 术学 院 , 武 湖北 武 汉 40 4 ) 3 0 7 摘 要 : 文通 过 德 国 的“ 元 制 ” 教 育 模 式 , 本 双 的 结舍 我 国职 业 教 育 的 实 际 , 阐述 了我 国 职 业教 育 必 须 走 产 学 研 道

高 职高 专 一 定 要 以 社 会 经 济 和 市 场 发 展 的 实 际 需
求. 合理地确定所开设的专业。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动力来源
于 全 国 和 当地 经 济 的发 展 , 此 在专 业 的 设 置 上 , 以经 济 建 因 要
设 对 实 用 人才 的需 求 及 时地 进 行 调 整 。 何 专 业 的 设置 , 有 任 要
所 。 主 要 职 能是 让 学 生 接 受 职业 技 能 方 面 的专 业 培 训 。 “ 其 双 元 制 ” 调 的 是技 能 和实 践 能 力 的培 养 , 调 的 是 为 未来 工 作 强 强 而 学 习 。 “ 元 制 ” 由政 府 对 职业 教 育 进 行 宏 观 管 理 的 由学 双 是
维普资讯
2 o 年 8月 06
湖 北 经 济学 院学 报 (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 人 Ju a f b i nvr t o c nm c( m ntsadSca S i cs or l e U iesy f o o i Hu a ie n oil ce e n o Hu i E s i n
路 . 时也 指 出 了我 国职 业教 育 目前存 在 的 问题 及 需要 改 进 的 地 方 。 同 关 键 词 : 业教 育 ; 职 双元 删 ; 学研 产
谈 起 德 国 . 起 德 国 的 经 济 、 会 及 科 学 的 发 展 , 们 首 谈 社 人
先 想 到 的 是 德 国 的职 业 教 育 及 以 “ 元 制 ” 双 为核 心 的职 业 技 术 教 育 模 式 。 双 元 制 ” 为 德 国 职业 教 育 发 展 的 一 个 代 名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成 同 时 也 成 为 世 界各 国研 讨 德 国经 济 长 盛 不衰 的起 因 。并 引 起 了 我 国政 府 和 从 事 职业 教 育 研 究 的 专家 学者 的广 泛 关 注 。 什 么 叫 “ 元制 ” “ 元 制 ” 一种 国家 立 法 支 持 、 双 ?双 是 校企 合 作 共 建 的办 学 制 度 .同时 也 是 学 生 在 企业 接 受 实践 技 能 培 训
较为详细 的、 系统 的、 学的调查报告 , 科 对新 产生 的岗位或者
岗位 群 进 行 充 分 的 论证 , 时 地 开设 出社 会 需 要 的 新 专业 。 及 二 、 确 地定 位 专 业 的 培养 目标 及 就 业 方 向 。 准 专业 的培 养
校、 行业 主管 部 门 和 企业 实 施 的 三 重 负 责制 。

训 是 由行 业 协 会 负 责 监 督 与 管 理 , 受 政 府 的 ‘ 业 教 育 法 > 它 职 约 束 : 业学 校 的 组 织 、 理则 由各 州 根 据 自订 的 ‘ 校法 > 职 管 学 负 责 。 、 训者 既是 学 徒 身 份 , 是 学 生 身 份 。 、 学 文 件 由 二 3受 又 4教 部 分 组 成 。企 业严 格 按 联 邦 政 府颁 布 的培 训 规 章 及 培 训 大 纲 对 学 徒 进 行实 践技 能 的培 il 业 学 校 则 遵 循 州 文 教 部 制 定 J I ;职

与 在 学 校 学 习 理 论 知 识 相 结 合 的一 种 职 业 教 育 模 式 。 “ 元 双 制 ” 中 的 一元 是 指 职 业 学 校 , 主 要 职 能 是 传 授与 职业 有 关 其 其 的专 业 知 识 .另 一 元是 企 业 或 者 公 共 事业 单 位 等 校外 实 习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