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关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研究综述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德国是一个以技术为主导的国家,拥有高素质的技工队伍和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为学生提供了高水平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技能培训。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核心是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合作。
通过在企业中实习,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并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
而在职业院校中,学生将学习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从而为未来的实践培训做好准备。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实践能力强。
实习可以让学生运用工作技能、学习工作流程和获得工作经验,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第二,就业能力强。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充分考虑了企业和市场的需求,让学生接受与市场需求相关的培训,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第三,通用性强。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课程设计和实践能力培养内容与国际市场接轨,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在今天的中国,职业教育是一个热点话题。
中国的就业市场发展极速,劳动力需求量大,但职业教育在就业市场上的地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同时,社会也存在严重的人才短缺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因此,中国应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着力发展职业教育,以缓解就业压力和人才短缺问题。
首先,中国的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设置必要的实习环节和工作经验要求,让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
其次,中国的职业教育应该与市场需求接轨,注重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人才,推进企业和学校的深度合作。
同时,还应该加强职业教育学校的实践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的建设,保证实践教学能够顺利地进行。
最后,中国要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模式,吸纳国外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提高职业教育的声誉和吸引力,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和国际化发展。
总之,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具有较高的可复制性和可操作性,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借鉴对象。
中国需要在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市场认可等方面进行改革,加强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模式,为中国人才培养和产业升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技工院校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研究
技工院校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研究随着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制造业的需求增长,对技工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当前中国的技工教育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在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上存在不足。
鉴于此,许多技工院校开始寻求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其中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技工院校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意义、实施难点和未来前景。
一、“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基本特点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源自于德国的产学合作模式。
其基本特点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训相结合、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学校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在企业中进行实习,通过工作实践学习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
这种模式不仅使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技能,也使他们在学业和职业发展之间能够更好地衔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前景。
引进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对于中国技工院校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技工教育中存在的理论脱节、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技能。
这种模式能够弥补企业对于技工人才需求和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之间存在的脱节问题,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使学生的教育和实践更加贴合企业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引进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对于技工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技工院校的国际化水平,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
尽管引进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与挑战。
这种模式需要学校、企业和政府多方合作,涉及到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经济利益等方面,需要各方共同协商和制定一系列具体的政策与规定,需要时日来实施。
由于中国的企业文化和德国的企业文化存在差异,从管理模式、技术水平、职业素养等各方面都可能存在冲突和磨合问题。
还有,当前技工院校中教师队伍的结构和素质普遍较为薄弱,需要进行师资培训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投入,才能更好地适应“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实施需求。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相结合的制度。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既可以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的培训,也可以在企业进行实践训练。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并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经验。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问题,从而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与他人合作。
学生还能够通过与企业员工的互动,学习到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培养出良好的职业素养。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该模式对学生的选择性要求较高。
学生需要在初中阶段选择是否接受职业教育,这对于年轻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较早的选择。
而对于那些没有得到职业教育机会的学生来说,他们很可能无法获得与职业教育相同的机会。
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和人力资源。
一些小型企业可能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导致学生的工作经验有限。
企业对学生提供的薪酬也可能不高,这可能会降低学生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的动力。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通过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能够更好地为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做出规划。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能够为劳动力市场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力。
这样的教育模式能够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虽然该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改善学生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和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可以进一步推进这种教育模式的发展。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摘要】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以其独特的培训体系和成功经验备受世界关注。
本文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概述、特点、优势、挑战以及启示等角度进行研究和思考。
通过对这一模式的深入分析,探讨其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和提高劳动力市场竞争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其中存在的挑战和问题。
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进行总结。
这篇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全面了解,探讨其在全球教育领域中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思考、概述、特点、优势、挑战、启示、借鉴意义、未来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结合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的独特教育体系,被广泛认为是德国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会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也在企业中接受实践培训,从而培养出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际经验的专业人才。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和思考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许多国家,包括中国、美国等,都希望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引入类似的职业教育模式。
通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种教育体系的运作机制、优势和挑战,从而为其他国家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本文将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其特点、优势、挑战以及启示,并结合国内教育实践,提出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借鉴意义、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思考,旨在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2. 正文2.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概述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德国独特的教育体系之一,结合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在特定行业中具备实际工作技能和知识的能力。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在企业实习和学校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获得更全面的职业教育。
这种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和全面的职业发展机会,使他们在学业和工作之间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
德国双元制模式及其发展研究(新)
左、右图藏药加持仪轨中的供奉。
(摄影/索穷)
“门珠仪式”
藏药独特的加持仪轨
守,不得停顿。
丹增平措说,“经过这番加持,(对成药)形状、类型(所需要)的效果、庆典仪轨本身所产生的效果和药师念诵的咒语的效果等都能发挥到
年的加持法会都会过来磕头念经,点香上供,聆听《宇拓心要》,参拜药师佛,体会藏药材修供仪轨的庄重和祥和。
草本药物、动物药物等;从功能可区分为重、
粗、热、凉等八种功效;从效能讲可区分为治风病的五种效能,治胆的六种效能,治痰的六种效能等。
丹增平措说,“不管是何种药,念教修供色彩,实际上体现了藏医药学与藏族天文历算学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也包含着心理疗法、暗示疗法等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内容。
丹增平措小时候的授业师是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的。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将校企结合起来的职业教育模式,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接受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在德国被广泛实施并获得成功,对于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核心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学生在学校学习一半的时间,另一半时间在企业实习。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提前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实践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还可以在实习的过程中获得企业的指导和培训,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行业的特点,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需要进行各种实际操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能力。
与此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需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样的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全面发展,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可以开始建立职业人脉和行业联系,了解职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提前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学生通过实习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和实习经验,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企业来说,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和技能工人。
企业可以在学生实习期间进行培训和试用,选拔出适合企业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改革也具有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建立实践性教育的体系,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实践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技工院校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研究
技工院校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技工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技工教育在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未受到足够重视,导致技工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技工院校开始向国外学习先进的教育模式,并引进“双元制”教育模式。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备受关注,被认为是解决技工人才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对技工院校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特点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是指将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学生既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的教育,又在企业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
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实践经验,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需求。
在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学制普遍为3-4年,学生在校期间将会有约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在企业进行实操实习,剩下的时间则在学校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学生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于中国的技工院校来说具有许多优势。
借鉴德国的教育模式可以使学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技能,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人才。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可以将企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直接反映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所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工作需求。
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经历能够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使他们在毕业后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
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也可以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校的教学压力,加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提高了技工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虽然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于中国的技工教育有着诸多好处,但是也存在一些面临的挑战。
技工院校如何与企业合作开展“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传统的技工院校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较少,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相对独立。
要引进“双元制”教育模式,需要技工院校与企业建立密切合作的关系,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共同参与学生的培养和实践教学。
德国“双元制”模式在高职汽车专业中的实践研究
德国“双元制”模式在高职汽车专业中的实践研究引言德国作为世界汽车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其汽车专业教育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是一种融合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的职业教育模式,被认为是德国教育体系的特色之一。
在德国,学生在高职教育中通过学校学习和企业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获得理论知识,更能够掌握实践技能,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文将以德国“双元制”模式在高职汽车专业中的实践研究为主题,探讨该模式在汽车专业教育中的应用和效果。
一、德国“双元制”模式概述“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指通过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具备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职业人才。
在德国,“双元制”模式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并得到了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广泛认可。
学生在校期间不仅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在企业进行实习,学习实践技能。
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职场环境,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实践经验,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二、德国高职汽车专业教育的现状德国是世界汽车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在汽车专业教育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德国的高职汽车专业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参与到各种实验、实训活动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德国高职汽车专业教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
学校会与各大汽车厂商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和企业的实际运作。
针对德国“双元制”模式在高职汽车专业中的实践研究,可以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来进行。
实地调研可以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企业对学生需求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实际表现。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学生对“双元制”模式的认知情况、在实习期间所获得的收获以及对职业生涯的规划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实践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双元制”模式在高职汽车专业中的应用效果,并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技工院校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研究
技工院校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研究近年来,技工院校在我国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而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成为了研究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对技工院校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研究进行分析。
一、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基本特点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是指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训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还会在企业进行实习培训,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素质。
这种教育模式不仅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被认为是一种较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1.满足市场需求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往往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2.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往往使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难题,因为他们在实际操作能力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而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接触到实际工作,有更多的实习经验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3.促进技工院校的发展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可以提高技工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率,提升技工院校的声誉和地位,对技工院校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需要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而这种合作模式对学校和企业的要求较高。
学校需要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合作,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和实习安排,而企业也需要有较强的实习指导能力和资源支持能力。
2.师资队伍的培训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需要有较高水平的教师和实习指导师,而我国技工院校中这样的师资队伍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
需要对技工院校的教师和企业的实习指导师进行培训和提升,以适应“双元制”教育模式的要求。
3.课程设置的改革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需要对技工院校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将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保证学生在学习期间接触到足够的实际工作。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被誉为全球最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
其核心就是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这一模式以学生和企业为中心,涵盖了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旨在为学生提供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岗位技能和知识。
在这个模式中,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交替学习和工作,并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和技能。
本文将对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和思考。
一、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急剧变化的全球经济中,职业教育被认为是应对日益增长的技能短缺和未来工作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创造更加公正的社会的必要手段。
通过职业教育,人们可以获得有助于在特定职业领域取得成功的技能和知识。
因此,职业教育对于社会的经济增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在德国,职业教育的标准由政府和工会制定,统一管理,以确保整个国家的教育质量和标准。
同时,德国的企业也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提供了适合实际工作的培训和实践经验,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密切与学生合作,培养和促进学生适应工作需求的能力,为企业培养了专业、有经验的员工,也为学生提供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路线。
三、优缺点分析与传统的教育形式相比,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具有以下优点:1.培养高素质的工人和专业人才: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可以为企业生产高素质的工人和技术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也可以为工人和专业人才提供一个更好的职业发展平台。
2.应对匮乏的人力资源:尽管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当前众多国家中很成功,但仍有许多行业面临着人力资源的匮乏问题。
考虑到这种情况,投资职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其培训和生产的效率和生产能力,为宏观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3.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标准:通过职业教育,德国企业可以提高其员工的技能和知识,并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同时,政府和工会制定标准,督促和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标准。
尽管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有运作得很好处,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1.缺乏灵活性:一些德国企业认为,该模式过于刻板,缺乏灵活性,可能无法满足某些行业的需求。
德国双元制模式在改善我国高职教育工学交替模式中的借鉴研究
,学校教师负责理论教学,企业师傅负责实践教学,形成“双师”教学团队。
2、明确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时,应该紧紧围绕培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一核心目标,同时注重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工学交替模式在国内外的高职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和实践。国内外学者对工 学交替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模式的内涵与特点、模式的应用与 效果、模式的实现条件与优化等。虽然已有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 一些不足之处,
如对工学交替模式的理论基础研究不足、实证研究不够深入等。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进 行深入研究。首先,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梳理和评价,深入了解工学交替模式的理 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情况。其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收集高职院校师生的意见 和建议,
3、师均为来自企业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同时,学校应定期邀 请企业专家来校为学生授课,传递最新的会计理论和实务知识。
4、实践环节: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 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职业技能比赛、认证考试等形式, 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分析工学交替模式的实际效果和存在问题。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 优化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的对策建议。
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学习和 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二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充分利用 双方的优势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课程设置灵活,适应行业企业的发展 需求。
发展。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包括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 系、加强学生管理和质量监控等方面。
国内外关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关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研究综述摘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带有方向性的改革措施,也是解决职业学校办学经费不足,帮助家庭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其实质就是校企合作。
因此领域内专家和学者对其研究非常广泛,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寻求切入点,深刻探究了德国双元制的各个维度。
梳理国内外对德国双元制研究的主要脉络,归纳其主要特点,是进行德国双元制模式创新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关键词:国内;国外;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一、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概述德国的社会各界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对双元制职业教育研究涉及到职业教育政策、法制、社会环境、企业参与双元制培训的成本与收益、考核要求、培训与教学理念等方方面面。
通过在中国知网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上,以“德国双元制”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从 1979 年至 2011 年共检索到期刊文章231篇、硕士学位论文7篇、博士学位论文0篇。
发现国内职业教育界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研究主要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予以较多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此后,上海职业教育研究所及试点单位的一些领导和理论工作者,开始较多地发表文章,对“双元制”的职业教育的模式、特点、作用及借鉴等进行研究探讨,直到19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德两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不断交流与合作,我国教育界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认识也不断深入,与此同时,一些研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著作相继出版,形成了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研究的一个小高潮。
其中,公开出版了一些有影响的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论著作,例如,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的雷正光编著的《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初探》,该书系统分析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课程结构、教学与培训的组织与实施、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借鉴其合理成分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它让我们了解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结构以及教学与培训的特色,为我们合理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提供了启示。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2019年第3期教育前沿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摘要: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德国是职业教育最发达和完善的国家。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它为德国企业培养了大批的有用人才,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诞生了像黑格尔、康德等世界著名的哲学大家以及马克思、恩格斯这样伟大的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德国,其思辨的传统对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
德国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尤其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德国的职业教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特色,也是推动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双元制的教育模式为各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版本。
一、德国职业教育概况纵观当今世界,只有德语文化圈国家(德国、奥地利、瑞士)将职业教育学作为大学的一门独立学科。
这些国家集中了大批专门从事职业教育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建立了高水平的研究机构。
自洪堡大学开始,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大学功能就发挥得淋漓尽致,既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又取得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科研成果。
在德国,包括著名的亚琛工业大学、柏林技术大学等24所研究型大学,建立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机构及相应的职业教育研究所,为德国职业学校和企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一)德国教育的基本框架德国教育的教育体系十分完备,结构呈现多样性。
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是德国现行教育的四个基本层次。
按照德国《宪法》规定,各“联邦州享有文化主权”。
也就是说,各种类型的学校教育都属于州文教部的管理权限。
其中,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一般由国家兴办,由州一级设置。
各高校在联邦基本法规定的范围内自己管理学校,州政府及文教部对高等学校行使监督权。
德国的继续教育复杂多样,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竞相参与,继续教育在德国真正成为了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终生教育。
德国每年有160万学生参加培训,他们从15岁开始进行选择,是读职高还是普高。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双元制是一种典型的德国职业教育模式,也是国际上非常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
它结合了校内教学和企业实践的要素,使得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获得了实践技能,达到了教学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下文分别从教育模式、实践教育和优势三个方面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进行分析。
一、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可以看做是让校内教学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使学生不仅接受相关专业课程的教育,还能通过企业实践来获取相关技能。
由于德国的学生基础较好,一般都会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因此在进入职业教育阶段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可快速适应实践操作,并从实践中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二、实践教育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实践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德国的中小型企业在全国范围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企业自然需要大量的技能劳动力成为他们的组成部分。
因此,这些企业需要为职业教育系统提供场所(例如实习室)和帮助(例如教学导师)。
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有机会获得职业技能及与职业相关的能力,并将这些技能技能和能力运用到未来的工作生涯中。
三、优势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将学校的学术教育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设计能够适应工业体系不断变化和需求的现状。
另一方面,企业装备了先进的技术,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能技术优势。
由此,学生可以通过企业实践实现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技能技术水平。
在实践教育中,学生将会接触到实际情况,且在工作中探索应用有关理论知识的方式。
由此,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以适应未来就业市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融合了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的教育体系,被认为是德国经济奇迹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的也在企业中进行实践培训,以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融入职场并具备实际技能。
这种职业教育模式在德国已经得到了长期的验证和发展,对于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改革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和思考,从中总结出对于其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现状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德国特有的一种教育体系,其根基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也在公司进行实践培训,学校和企业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这种模式既保证了学生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又能够使学生在企业中掌握实际技能,为其未来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企业的参与是非常关键的,企业在学生的培训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有效地将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职场。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已经被大力推崇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走职业教育的道路。
德国政府也给予了职业教育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鼓励,鼓励学生选择职业技能培训,不仅可以保障人才的供给,还可以缓解高校学历过剩的问题。
德国的职业教育还拥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为学生的权益和就业助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和优势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也在企业中进行实践培训。
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不仅获得理论知识,还可以掌握实际技能,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2.企业参与度高在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企业的参与度非常高,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且还可以在学生实习期间对其进行培训和考核。
企业的参与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职场,还可以将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学生更加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
技工院校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研究
技工院校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技工教育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技工院校开始引进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以期能够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
本文将对技工院校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研究进行讨论和分析。
一、“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特点“双元制”教育模式是指工业和工匠两大系统的结合,学生除了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培训外,还要到企业中实习,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这种模式既能够使学生掌握实际技能,又能让他们了解工作场所的环境和制度,更加容易融入工作中。
“双元制”教育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校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通过实习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
1. 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传统的技工教育更加偏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在学校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学习,缺乏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引进“双元制”教育模式,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将能够真实的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积累实际动手能力和技能经验。
2. 推动校企合作引进“双元制”教育模式将更好地推动校企合作,提高技工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机会,使校企双方都能够从中受益。
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企业也能够通过实习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企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选择。
3. 提高就业竞争力“双元制”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具备了实际动手能力和工作经验,更容易融入工作环境,更容易被企业青睐。
学校引进“双元制”教育模式,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 教学资源的短缺引进“双元制”教育模式需要技工院校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建设,设施设备和实验室的建设将增加学校的投入,这对于一些经济条件不足的技工院校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技工院校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研究
技工院校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技工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当前我国技工院校的教育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就业难等,导致毕业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提高技工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技工院校急需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
而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职业教育体系之一,其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等特点,深受各国技工院校的青睐。
近年来,我国技工院校开始探索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途径,希望通过借鉴德国成功经验,改善我国技工教育的现状,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引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围绕技工院校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展开深入研究,探讨其必要性、挑战和问题、案例分析、以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旨在为技工院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技工院校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这一成功的教育模式引入我国技工院校,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人才。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分析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优势和特点,探讨其在我国技工教育领域的可行性和适用性;2. 探讨技工院校引进“双元制”教育模式对学生、教师和企业的影响,探讨其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企业人才储备方面的作用;3. 分析技工院校引进“双元制”教育模式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为技工院校引进该教育模式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研究,旨在为我国技工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1.3 意义和价值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借鉴。
技工院校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可以提高我国技工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德国双元制模式及其发展研究
德国双元制模式及其发展研究引言德国双元制模式是指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种教育模式,特点是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相结合。
这种模式既注重理论学习,又着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它在德国国内被广泛认可,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具体情况以及其发展的研究。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特点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核心特点就是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的结合。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在企业进行实际操作和技能培训。
这种实践的经验对于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且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国双元制模式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还需要学习一些其他的技能,比如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
这些综合素质对于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也非常关键。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发展状况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在那个时候,德国的工业发展迅速,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工业的需求,德国开始尝试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相结合的模式。
这种模式很快获得了成功,并且得到了工业界和政府的认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双元制模式不断发展和完善。
目前,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德国的职业教育被世界各国所称道,并成为很多国家模仿的对象。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优势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更好地与工业界对接。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并且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与此同时,企业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和吸纳人才,满足自身的需求。
另外,德国双元制模式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因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还参与了企业培训,他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这样一来,他们进入社会后很快就能够适应和胜任工作。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挑战尽管德国双元制模式有很多优势,但它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难题。
学校和企业有着不同的目标和利益,如何协调双方的合作变得非常重要。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研究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研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成功模式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全球市场中,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作为世界领先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为德国的经济腾飞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技能人才。
本文将深入探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内涵、特点、优势以及应用场景,以期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中叶,是一种将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
根据这种模式,学生需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教育,并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具备双重身份:一方面是在学校的学生,另一方面是在企业的学徒。
教学内容丰富: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团队合作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教育。
培训标准严格: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和标准,并由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进行监督和审查。
证书含金量高: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学校和企业共同颁发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这些证书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认可度。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目标明确:双元制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实用型人才,有效缩短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
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在企业实践操作,这种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
教学质量高: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教学,双方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职业规划清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满意度。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制造业和IT行业。
在制造业方面,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德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使得德国在制造业领域保持着全球领先地位。
而在IT行业,双元制职业教育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知名的IT企业如SAP、思爱普等都积极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其提供培训资源和实习机会。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院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论文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院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论文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实践教学教学改革为社会培育大量的具有较高专业技术力量、工作力量、社会力量和创新力量的高素养的有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通识的人才培育目标。
借鉴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创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已经成为各职业院校共同追寻的目标。
为此远赴德国EBG对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为期四周的学习,对我院今后的教育改革有了更清楚的熟悉。
一、德国职业教育目前,德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和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支撑德国经济迅猛进展的力气主要归功于德国人长期以来积淀下来的文化素养和德国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
而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公认为是最核心的隐秘武器,是促成该国强盛的关键所在。
所谓的双元制,就是职业技术院校和企业共同协作完成对同学职业力量培育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以“职业力量的培育”为本位、以“为将来工作而学习”为目标、以“职业活动的开展”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模式。
首先职业教育机构将某一工种所需的'职业力量根据由浅入深的规律划分为基础力量、专业力量、专长力量三个递进的层次,在不同层次的职业力量培育中,根据模块化实施教学。
每一个教学模块的实施都是以职业学校和相关企业为基本培训场所。
职业学校承当的是同学为形成某种职业素养、具备某项专业技能所需基本理论学问和专业理论学问的传授,老师通过启发式、商量法、小组学习法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主要解决“为什么这么做”这个问题。
企业主要通过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同学具备“怎么做和怎么做会更好”的问题。
全部的培训活动的组织都是“以同学为主体”,老师变成了职业活动的指导者与询问者,同学变成了学问和技能的主动猎取者,同学的学习主动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胜利实施,归纳起来,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根本目标就是“为将来工作而学习”,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职业教育的内容紧跟社会生产的需求和技术的进展,同学的职业力量培育与企业的需求紧密联系了起来,大大激发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实现了学习和就业的“零距离”接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关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研究综述摘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带有方向性的改革措施,也是解决职业学校办学经费不足,帮助家庭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其实质就是校企合作。
因此领域内专家和学者对其研究非常广泛,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寻求切入点,深刻探究了德国双元制的各个维度。
梳理国内外对德国双元制研究的主要脉络,归纳其主要特点,是进行德国双元制模式创新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关键词:国内;国外;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一、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概述德国的社会各界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对双元制职业教育研究涉及到职业教育政策、法制、社会环境、企业参与双元制培训的成本与收益、考核要求、培训与教学理念等方方面面。
通过在中国知网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上,以“德国双元制”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从 1979 年至 2011 年共检索到期刊文章231篇、硕士学位论文7篇、博士学位论文0篇。
发现国内职业教育界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研究主要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予以较多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此后,上海职业教育研究所及试点单位的一些领导和理论工作者,开始较多地发表文章,对“双元制”的职业教育的模式、特点、作用及借鉴等进行研究探讨,直到19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德两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不断交流与合作,我国教育界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认识也不断深入,与此同时,一些研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著作相继出版,形成了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研究的一个小高潮。
其中,公开出版了一些有影响的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论著作,例如,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的雷正光编著的《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初探》,该书系统分析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课程结构、教学与培训的组织与实施、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借鉴其合理成分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它让我们了解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结构以及教学与培训的特色,为我们合理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提供了启示。
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性的是国家教委职教中心研究所余祖光写的《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成果与展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6年第12期)一文,文章回顾自1982年以来中德职教合作14年取得的成果及展望。
由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编著的《历史与现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背景、管理与教育机构、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师资培训及考核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双元制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及改革前景进行了分析,它为我国进一步研究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奠定了基础。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学者开始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所涉及的不同领域展开专门的研究。
从总体上看,这些研究主要涉及双元制职业教育生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关于双元制职业内涵与机理的研究、试点学校个体出发研究、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中国实践中的问题、关于德国职业教育发展动态的研究等方面。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成功的外在有利条件(一)德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德国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朱晓斌在其发表的《文化形态与职业教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文化分析》(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第3期)一文中分析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生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他认为,“从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发展历程看,德意志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社会认同感和文化传承方式是其发展的文化基础,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经济需求的原动力才得以推动它的发展,反过来它又能促进经济的起飞,使得职业教育与社会配合默契。
”[1]我们应该立足于本国国情,合理地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理论和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
周丽华、李守福在《企业自主与国家调控——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社会文化及制度基础解析》(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10期)一文中,从学徒培训的行会传统、德意志民族文化传统中独特的自由观以及社会市场经济制度三方面分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产生的社会因素,揭示了中德两国职业教育存在差异的深层原因,认为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国家与企业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张力,企业的自治与国家的干预这对矛盾从未消融也不会消融,企业自主和国家调控是双元制的主要特色。
从而为我国的合理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2] (二)关于职业教育法制1969年,德国联邦政府颁布《职业教育法》,这一里程碑式的文件夯实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法律基础。
其中较早对新《职业教育法》进行研究的是德国学者托马斯.桑德曼(Thomas Sondermann),他在其发表的《2005年德国职业教育改革法案——新意和不同》(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2005专刊)一文中指出,职业教育法改革的目的是确保并完善年轻人获得职业教育的机会,无论社会和地区背景如何,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他首先分析了1969年《职业教育法》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暴露出的问题,然后对职业教育法的改革举措进行了分析。
该文献对《德国职业教育法》改革的背景、目的、改革所涉及主要方面也做了详细的解析,使我们能深入了解它的内容,从而为我国《职业教育法》的改革提供了启示。
[3]Helmut Pütz在发表的《职业教育法的改革——35年后职业培训新的动力》(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2005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与1969年的《职业教育法》相比,新法包含了很多积极的革新举措,包括跨国学徒培训的相互认可、允许其它类型职业学校毕业生参加行会组织的毕业考核、在法律上允许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毕业考核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等,他认为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使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更具开放性、灵活性和发展潜力。
[4] (三)关于企业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培训的成本与收益企业积极参与学徒培训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成功实施的保证,除了社会传统以外,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动机在于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利益。
Ursula Beicht,Hermann Herget在《培训企业的成本与收益》(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2007专刊)一文中,通过分析他们在2001年对德国境内2500家参与学徒培训的企业进行的考察后发现,这些企业不但可以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而且还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5]联邦教育与科学部出版的《德国职业教育纵览》详尽分析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机:第一,企业不仅可以从中获得需要的雇员,还节省了雇佣成本。
第二,由企业培养的雇员更适合企业自身的需要。
第三,可以避免人事变动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
第四,节省了聘用外来人员所必须支付的招聘与培训成本。
[6]Felix Wenzelmann在其研究报告《企业职业教育——一个有价值的投资》中通过对企业参与双元制学徒培训所付出的成本与获取的收益进行比对后发现:企业普遍从学徒培训中获得了收益。
“尽管企业为培训活动付出了高额的成本,但是企业完全可以通过雇佣学徒来补偿,同时也避免了雇佣和磨合外聘员工所负担的费用。
”[7]三、关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模式的研究(一)德国“双元制”实施的具体模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支柱和核心。
它是一种教育制度,更是一种重能力、重实践的职业教育思想。
“双元制”,英文“Dua1Systme”一词,有的地方也译为“双轨制”、“双重制”等。
“双元制”中的“一元”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指企业。
受教育者既在职业学校学习普通文化知识和基础技术理论,又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两元结合完成职业教育任务,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8]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精髓,概括地说就是“两突出”:学校和企业合作,突出企业培训;理论和实践结合,突出技能培训。
“双元制”中的职业学校“一元”,是德国职业中等教育里最重要的一类学校,一般有70%的中学毕业生(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生)升入“双元制”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
职业学校的任务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特别注重从事未来职业的实践技能的培养。
职业学校一般每周上课l天到2天,或采取集中几个时间段上课的办法,其它时间则在实习培训场地或企业从事技能培训。
职业学校的课程一般划分两个阶段,第一年为基础教育阶段,后两年是专业教育阶段。
基础教育阶段主要为学生传授某一职业领域的广度上的知识,专业教育阶段主要为专门职业的毕业考试做准备。
[9]“双元制”中的培训企业“一元”,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核心。
凡是在职业学校上学的学生,都要与培训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内容包括培训目标、培训起始时间、培训年限、生活津贴数额等。
[10]进入企业参加培训,学生的身份就是学徒。
学徒每周在企业进行3~4天的培训,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亲身经历”本职业的要求和内容,在实践上、生理上、感情上体会他们学习的职业。
[11]学习期满考核合格后,大部分留在原签合同企业工作,也可以到其它企业工作或继续上学深造。
由于职业学校与培训企业的紧密合作,从而保证了职业教育和所培训学生的质量。
学生的结业考试不是由学校而是由相应的行业学会负责,从而使学生所学为企业所用,与实践紧密结合。
“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的“双元”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整体的培训目标上合二为一,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一分为二,呈现出明显的双元属性的特征。
(二)关于双元制职业内涵与机理的研究杨玉宝发表的《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新认识》一文中指出,双元制培训系有六个优点:完全统一的职业社会化培训模式,它把学习与劳动结合起来了;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机构根据新的技能需求迅速发展或调整培训内容;相对有利的过渡机制,学校培训和就业培训能够顺利过渡;通过企业的合作和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增强了社会和政治组织的合作与协调;这种个体经济形式对国民经济的财政体系有利;培训者高于就业平均程度的技能水平。
“实际上,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决定因素不只是学习地点,即“双元”不只是对两种教学组织的概括,双元制意味着系统内部两种不同法律模式下的一体化控制体系:属于私法领域的企业和属于公法领域的国家和政府。
”[12]天津大学的柴彦辉、周志刚发表的《双元制的可移植性研究:机制、内涵与借鉴——教育资源开发的视角》(教育科学2008年第5期)认为,“由于文化适应性的问题,我国在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时遇到了障碍。
因此,我们可以从企业资源开发的视角来研究如何合理借鉴双元制的成功经验。
双元制实质上是制度化的和政策主导式的企业型教育资源开发,研究校企合作,必须考虑企业的需求,因为这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起点”。
文章从企业培训资源开发的视角分析了借鉴双元制的可操作性,并且提出了借鉴双元制应注意的四个环节:“培育企业类教育资源;建立收益保障机制;测算开发成本并合理分摊成本;建设学习者职业发展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