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内涝成因及防治对策
《2024年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范文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内涝问题愈发凸显,不仅对城市交通造成严重影响,更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面对这一挑战,我们需深入了解城市内涝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本文将分析城市内涝的成因,探讨其影响,并就如何有效应对提出建议。
二、城市内涝的成因1. 自然因素(1)气候异常: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暴雨、大雨等,使得短时间内降水量剧增,超过城市排水系统的承载能力。
(2)地形地貌:部分城市地处低洼地带,地势平坦,易积水。
同时,河流、湖泊等水系与城市相连,水系不畅导致洪水泛滥。
2. 人为因素(1)城市规划不合理:部分城市在规划过程中未充分考虑排水系统的重要性,导致排水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发展需求。
(2)过度开发: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建筑、道路等设施的建设占据地面空间,减少了地表的渗水能力。
同时,硬化地面使得雨水无法迅速渗透地下,增加了地表径流。
(3)管理不善:部分地区在排水设施维护、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导致设施老化、堵塞等问题严重,影响排水效率。
三、城市内涝的影响1. 交通受阻:内涝导致道路积水,严重影响交通出行,甚至造成交通瘫痪。
2. 财产损失:内涝可能导致低洼地区房屋被淹、车辆被淹等财产损失。
3. 安全隐患:内涝可能引发电气设施短路、燃气泄漏等安全隐患,威胁人民生命安全。
四、应对城市内涝的对策1. 完善城市规划与建设(1)科学规划:在规划阶段充分考虑排水系统的建设,合理布局道路、广场、绿地等设施,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
同时,加强防洪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3)推广海绵城市理念: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措施,提高地表的渗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
2. 加强管理维护(1)定期检查:定期对排水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设施老化、堵塞等问题。
(2)强化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024年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范文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内涝问题日益凸显,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城市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城市内涝不仅导致交通堵塞、财产损失,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因此,分析城市内涝的成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对于城市规划和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内涝的成因1. 自然因素(1)气候异常: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暴雨、连续降雨等,导致短时间内积水严重。
(2)地形地貌:部分城市地处低洼地带,地势平坦,缺乏自然排水系统,容易形成积水。
2. 人为因素(1)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规划中缺乏科学的排水系统规划,导致排水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2)建筑密度过高:城市建筑密度过高,道路和广场等硬质地面过多,降低了地表的渗水能力,使雨水无法快速渗透到地下。
(3)污水处理不当:部分城市的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导致河道淤积严重,排水能力下降。
三、对策与措施针对城市内涝的成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 加强自然因素的应对措施(1)完善防洪设施:加强对河道、湖泊等自然水体的整治,提高其调蓄洪水的能力。
同时,建设防洪堤、蓄洪区等设施,减少洪水对城市的冲击。
(2)改善排水系统:根据地形地貌特点,科学规划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设施的建设标准,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出。
2. 优化人为因素的应对策略(1)科学规划城市布局: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布局建筑、道路、广场等设施,提高地表的渗水能力。
同时,加强绿地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涵养功能。
(2)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污水对河道的影响。
同时,加强对污水的回收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城市内涝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公众养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城市内涝防治工作,共同为城市防洪减灾贡献力量。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们能够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广州内涝治理实施方案
广州内涝治理实施方案近年来,广州市内涝问题日益突出,给市民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困扰。
为了有效解决广州市内涝问题,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内涝治理方案势在必行。
首先,需要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
广州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滞后,导致了排水设施老化和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
因此,需要加大投入,加快城市排水系统的改造和升级,提高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排水能力,确保城市雨水及时排除,减少内涝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要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和保护。
绿地具有良好的雨水渗透和蓄水功能,能够减缓雨水径流速度,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因此,要加大对城市绿地的建设和保护力度,增加城市绿地的面积,提高城市的绿化率,为城市雨水的渗透和蓄水提供更多的空间。
另外,要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
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规划城市的建设用地,避免过度密集的建设,确保城市的雨水有充足的渗透和蓄水空间。
同时,要加强对城市建设的监管,严格控制违法建设,避免影响城市的雨水排水系统。
此外,还需要加强城市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城市居民是城市内涝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举止直接影响着城市内涝问题的发生和解决。
因此,要加强对城市居民的环境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城市内涝治理工作。
综上所述,广州市内涝治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城市绿地建设和保护、城市规划管理以及城市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度,才能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为广州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推动广州市内涝治理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广州内涝治理实施方案最新
广州内涝治理实施方案最新
近年来,广州市频繁遭遇暴雨天气,内涝问题愈发突出。
为有效应对内涝挑战,广州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最新的内涝治理实施方案,旨在全面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首先,广州市将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
通过更新改造老旧排水管网,提升排水泵站设施,扩建雨水花园和雨水湿地,增加雨水的自然渗透和蓄滞能力,减少城市雨水径流,有效降低内涝风险。
其次,广州市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覆盖率和密集度,合理设置雨水收集和渗透设施,确保城市基础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此外,广州市还将加强城市绿地建设,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生态景观,提高城市绿地的雨水渗透和蓄滞能力,减少城市雨水径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同时,广州市将加强城市居民的内涝防范意识,提高市民的自我防范能力。
通过开展内涝防范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对内涝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市民科学规划住宅装修和生活排水,有效减少内涝灾害的发生。
总之,广州市政府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效的措施,全力推进内涝治理实施方案的落实,努力打造一个安全、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广州的内涝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城市发展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城市内涝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城市内涝的成因和防治措施城市内涝是指在城市地区由于降雨量超出城市排水系统的处理能力,导致地表积水严重并引发洪涝灾害的现象。
城市内涝主要由降雨量大、排水系统不完善、地势低洼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
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应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降雨量大。
城市通常会出现强降雨的情况,特别是在夏季和季风地区。
当短时间内降雨量超过城市排水系统的处理能力时,水就会积聚在地表上,形成内涝。
其次,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
很多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排水管道狭窄堵塞,雨水无法及时排出,导致积水加重。
再次,城市地面覆盖率高。
城市建设规模扩大,地面被大量的建筑物、道路和人工硬化表面所覆盖,导致雨水难以渗入土壤形成地下水,增加了地表积水的可能性。
最后,地势低洼。
一些城市位置相对低洼,缺乏自然的排水条件,容易出现积水问题。
此外,城市化过程中的地表沉降也会使地势变低,加重城市内涝的程度。
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需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首先,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
应对城市排水管道进行改造和扩建,提高其处理能力。
同时,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道路,将排水系统纳入考虑范围,确保雨水顺利排出。
其次,优化城市水系。
合理规划城市水系,增加水体容纳能力,培养城市绿化和湿地,使其具有吸收雨水的功能。
再次,提高城市绿化率。
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特别是建设湿地公园等湿地区域,增强城市的雨水保持能力。
此外,加强城市地面管理。
减少城市地面覆盖,增加透水表面的比例,利用透水铺装材料和雨水花园等手段,增加雨水的渗透和蓄漏。
最后,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
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避免在低洼地区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或居民区,减少内涝风险。
综上所述,城市内涝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解决城市内涝需要从改善城市排水系统、优化城市水系、增加城市绿化率、加强城市地面管理、改善城市规划等多方面着手。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城市内涝,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生活安全。
城市内涝灾害管理的问题及对策_以广州市为例_卢文刚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 能力致使城 市 内 产 生 积 水 灾 害 的 现 象 。 近 年 来 , 由于城市 综合管理以及公共安全保障步伐的相对滞后等原因 , 规划 、 导致城市内涝等问题日趋严重 。 据统计 , 在全国 5 0 0 多座城 [ ] 1 有3 广州地 市中 , 0 0 多个城市都曾发生过城市内涝灾害 。 “ 处低纬 , 濒临南海 , 暴雨洪水频繁 , 水浸街 ” 成了这个城市一 , 年几度的 “ 必 修 课” 洪 涝 灾 害 造 成 的 损 失 巨 大。 为 解 决 城 广州市从提升危机和巨灾应急准备能力的角 市内涝问题 , 度出发 , 认真分析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 , 借鉴国外城市处置 暴雨 、 洪水灾害的经验 , 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城市硬件设施的 调查研究广州城市内涝防治的 改进 。 本文则以 此 为 个 案 , 分析城市内涝的主要成因 , 以期为广州乃至全 现状和特点 , 国应对城市内涝灾害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 一、 广州市城市内涝灾害的现状与问题 长期以来 , 广 州 城 市 内 涝 灾 害 频 发, 有“ 落 雨 大, 水浸 街” 之说法 。2 0 0 9 年广州 有 水 浸 黑 点 2 2 8 个, 2 0 1 0年增至 ; , 3 1 7个 2 0 1 1年1 0 月广州长时间遭受暴雨袭击 城区 3 2处 发生内涝 ; 广州再遭暴雨袭击成泽国 , 交 2 0 1 3 年4 月 、 7月, , 。 , 通瘫痪 市民 出 行 举 步 维 艰 虽 然 近 五 年 来 为 解 决 城 市 内涝 问 题 , 广 州 开 始 有 计 划 地 进 行 城 市 硬 件 设 施 的 改 进, 但城区水浸问题依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 一般认为 , 系统脆弱性 是 导 致 城 市 内 涝 灾 害 的 根 本 原 因 。 而这种脆弱性集中体 现 在 承 灾 体 、 致灾因子和孕灾环
广州市内涝成因及对策分析
配套不完善 、排水 设施 的管养维护滞后等 也是导致 内涝发生原 因。( 2 )城 市排水管 网建设缺 乏长远规 划,设计标准偏低 。在广 州市的不断发展过程 中, 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没有 对城 市未来 的发展规模 作 出准确 的预测,从而导致排水 管网的建设也不 能达
到科 学 、 系 统 、 长远 的 要 求 。
一
的城 市布 局以及未来 的发展方 向和规模等 ,对整 个
城市从 总体上进行布局 ,让新 建的排水系统和原 有 的排水 系统形成综合能衔接统 一系统 。再者 ,城 市 排涝设施设 计标 准偏低是城市 内涝的原因之 一,因 此 ,应 由政 府主管部 门修订有 关规范 ,适 当提 高设
计标准。
能与城市发展 同步。城市 内涝 的治理必须在城市规 划、城市建设和城 市管理等层面加 以综合考虑 。为 此, 对广州 市的内涝治理 提出以下几点的对策建议 : 1 .科学规划排水系统 城市排水系统规划 要与城市总体 规划建设相一 致,在制定城市规划 时,不能过度追 求用 地一马平 J 1 l ,填湖平壑 ,为 了城 市开发量而牺牲 了绿地、公 园、天然水系等 雨水 的收纳 体,应最大 限度 地保护 原有 的河湖、湿地 、坑塘 、沟 渠等 。其次 ,排水系 统规划 要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 。应从总体上 分析 目 前广 州市的人 口数量 、现状 的排水管 网设施 、现有
项就 构 成 了 内 涝 。
、
一
广州市内涝概 况 广州 市主要是亚热带海洋季风 气候,发生超标
的基础设施承担不 了城市扩大后负荷 的增加 ,存在
“ 重地上 ,轻地下 ”的错 误思想 ,导致城 市在不断 变大的同时, 配套 的地 下排水管 网却由于投入 不足 , 建设缓慢 ,留下 了隐患。( 3 )地下各种城 市设施密 集,导致排水设施扩建 空间受限 。城市化进程 不仅 使城 市在 平面上不断扩展, 而且在 空间上立 体开发 , 各种地 下设施包括 地下交通、下穿隧道、地 下商场 、
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城市内涝指的是在城市中出现的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排水系统不完善或不堪重负而导致的水浸现象。
这一问题在许多城市中都存在,给居民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本文将从成因和对策两个方面来分析城市内涝问题。
城市内涝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土地覆盖面积的扩大,使大量的原本透水的土地变为不透水的硬化地面。
这样的变化导致雨水无法迅速渗入地下,增加了雨水积聚的风险。
其次,城市建设中的排水系统不完善,包括排水设施陈旧、设计不合理以及维护不及时等问题。
这些都会导致排水能力下降,使得降雨过后的雨水难以排除,从而造成内涝。
此外,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存在的不合理布局及土地利用方式也是城市内涝问题的成因之一。
一些城市存在大量的水泥森林和人工湖泊,这些地方无法有效吸收雨水,反而成为雨水聚集的场所,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内涝的风险。
针对城市内涝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议:首先,应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
建设绿色空间和适度增加自然湿地,增加城市的透水面积,促进雨水的自然渗透。
其次,应改善城市的排水设施,加大投入力度。
对于老旧的排水系统,应进行维修和更新,提升其排水能力。
在新建城市或改造工程中,要充分考虑排水因素,合理设计和建设排水设施。
此外,应加强城市的防洪措施。
在一些容易发生内涝的区域,可采取加装抽水设备、建设雨水花园等方式,提高城市的洪涝抗灾能力。
最后,应加强社会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和能力。
居民应该了解内涝的成因及其危害,了解如何避免内涝和如何应对内涝发生时的紧急措施。
综上所述,城市内涝问题是由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多个层面入手,注重提升城市的排水系统和防洪能力,并加强居民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采取,我们才能够有效应对城市内涝问题,提升城市的抗洪能力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广州市内涝成因分析及内涝深度模拟研究
广州市内涝成因分析及内涝深度模拟研究近年来,广州市频繁发生内涝事件,给市民的生活和城市运行带来了巨大困扰。
为了深入了解内涝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内涝成因分析及内涝深度模拟研究。
首先,我们对广州市内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通过研究发现,广州市内涝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地势低洼、下水道排水不畅、城市建设无序以及气候变化等。
广州市地势较为平坦,部分地区低洼,雨水难以迅速排走,容易形成积水。
此外,部分下水道设计不合理,排水能力有限,导致雨水无法及时排出,进一步加剧了内涝问题。
城市建设无序也是内涝的重要原因,大量的水泥路面和建筑物使得雨水无法渗透,增加了城市排水负担。
而气候变化使得降雨量增加,雨水集中期间较短,给城市排水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为了更好地解决内涝问题,我们进行了内涝深度模拟研究。
我们采用了数值模拟方法,根据广州市的地形、下水道网络以及降雨数据,建立了一个内涝深度模拟模型。
通过模拟不同降雨情况下的内涝深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内涝的分布情况,并为城市规划和排水系统的改进提供参考。
通过模拟研究,我们发现内涝深度与降雨强度、地势高低以及排水系统的状况有密切关系。
在大雨天气下,地势低洼的地区内涝深度更深,排水系统较差的地区内涝问题更为严重。
同时,我们还发现局部的城市绿地和雨水花园对于缓解内涝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以起到雨水渗透和蓄水的功能。
综上所述,广州市内涝问题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通过对内涝成因的分析和内涝深度模拟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内涝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加强城市规划,改善排水系统,合理利用城市绿地和雨水花园等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内涝的影响,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为广州市民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
《2024年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范文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问题愈发凸显,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和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城市内涝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提供参考。
二、城市内涝的成因1. 自然因素(1)气候因素: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暴雨、持续降雨等,导致短时间内大量降水,超出城市排水系统的承载能力。
(2)地形地貌:部分城市位于低洼地带,地势平坦,缺乏自然排水条件,容易形成积水。
2. 人文社会因素(1)城市规划不合理:部分城市在规划过程中未充分考虑排水系统的重要性,导致排水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2)建筑密度过高:城市建筑密度过高,阻碍了自然地表的渗水作用,增加了地表径流,加重了排水系统的负担。
(3)环境破坏:过度开发导致植被破坏,降低了地表的渗水能力,加剧了内涝风险。
三、对策与建议针对城市内涝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1. 完善城市规划与排水系统建设(1)科学规划:在制定城市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因素,合理布局排水系统,确保排水设施的承载能力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2)加强排水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排水设施建设,提高排水系统的承载能力和排涝能力。
(3)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措施,提高地表的渗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
2. 强化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1)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通过气象监测、水文监测等手段,实时掌握降雨情况,提前发布预警信息。
(2)加强应急响应: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发生内涝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
3. 倡导绿色出行与低碳生活(1)推广绿色出行:鼓励市民选择步行、骑行、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出行,降低碳排放和空气污染。
(2)低碳生活:倡导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低碳生活方式,降低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对城市内涝的影响。
四、结论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措施。
城市暴雨内涝应急措施
城市暴雨内涝应急措施简介城市暴雨导致内涝是一个常见的现象,给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城市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急措施,以减轻内涝带来的不利影响。
内涝成因城市暴雨导致内涝主要有以下几个成因: 1. 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包括下水道、排水沟等设施,如果设计不合理、建设不到位或者维护不及时,则很容易造成积水问题。
2. 地下管道堵塞:城市地下管道存在堵塞和破裂的风险,导致雨水无法迅速排出。
3. 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填充:土地填充会改变原有的自然排水系统,造成积水问题。
4. 雨水径流面积的增加:城市建设导致水泥、沥青等硬质材料的增加,减少了地面渗透能力,增加了雨水排放的困难。
应急措施为了应对城市暴雨导致的内涝问题,城市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应急措施:1. 加强排水设施建设和维护•完善城市排水系统,确保设施的畅通和运行正常。
•增加下水道的数量和容量,提高排水能力。
•定期对下水道、排水沟进行检查和清理,防止积水和堵塞的发生。
2. 提高雨水处理能力•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湖等绿色雨水管理设施,增加雨水的渗透和蓄存能力。
•设置合适的截留设施,减少城市表面径流的量,减缓雨水流入下水道的速度。
3. 增强防洪能力•建设防洪设施,如堤坝、防洪墙等,以减少洪水对城市的影响。
•定期检查和维修防洪设施,确保其完好。
4. 改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减少城市建设对原有排水系统的破坏。
•限制土地填充行为,避免因填充导致的积水现象。
5. 加强天气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天气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暴雨预警,提醒市民做好应对准备。
•提供天气信息和应急指南,向市民教育如何应对暴雨导致的内涝问题。
6. 加强市民教育和公众参与•加强市民对暴雨内涝的认识和意识,提醒市民做好准备措施。
•组织市民参与清理排水设施、保护环境等活动,共同应对内涝问题。
总结城市暴雨导致的内涝问题是一个严重的挑战,但通过加强排水设施建设和维护、提高雨水处理能力、增强防洪能力、改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加强天气监测和预警系统以及加强市民教育和公众参与等应急措施,城市能够更好地应对内涝问题,减少暴雨带来的影响,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韧性城市视角下城市内涝防治策略研究——以广州“5·22”特大暴雨为例
韧性城市视角下城市内涝防治策略研究——以广州“5·22”特大暴雨为例韧性城市视角下城市内涝防治策略研究——以广州“5·22”特大暴雨为例引言全球变化和人类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许多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的挑战。
城市内涝作为城市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之一,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应对城市内涝风险,提高城市的韧性能力,各地都在积极研究和探索相应的防治策略。
本文以广州市的“5·22”特大暴雨为例,从韧性城市的视角出发,探讨城市内涝防治的策略与措施。
一、韧性城市的概念与内涝防治的关系韧性城市是指城市在面对各种冲击时,能够迅速恢复并保持正常运行的能力。
在城市内涝问题上,韧性城市是指城市能够预测风险、强化防护、加强应急响应、优化恢复能力,并通过适应性策略和创新技术不断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城市内涝与韧性城市的关系密切。
城市内涝是城市面临的极端天气条件下的一个常见问题,会导致交通堵塞、积水、设备瘫痪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韧性城市对内涝的防治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应对能力,可以降低城市内涝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并缩短灾后恢复的时间。
二、广州市“5·22”特大暴雨的情况分析广州市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一个典型的高人口密度城市。
然而,由于地域特点和气候条件,广州常年面临着暴雨和台风的袭击。
在2019年5月22日,广州遭遇了一场特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内涝问题。
“5·22”特大暴雨期间,广州市多个地区积水严重,交通瘫痪,市民被困,一些基础设施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严重制约了城市的正常运行。
这次特大暴雨事件将广州市的内涝问题推到了公众的视野,并引发了对城市内涝防治策略的广泛关注。
三、韧性城市视角下的内涝防治策略(一)提前预警与风险评估预警是城市内涝防治的第一步。
通过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系统,及时预警暴雨、洪水等极端天气,能够有效提醒市民和相关部门,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内涝的风险。
《2024年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范文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内涝问题日益凸显,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城市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城市内涝不仅会造成交通堵塞、财产损失,还会对城市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因此,深入分析城市内涝的成因,并探讨有效的对策,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内涝的成因1. 气候因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暴雨、大暴雨等极端气候现象增多,导致短时间内降水量增大,容易引发城市内涝。
2. 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规划不合理,缺乏科学的排水系统规划,导致排水设施建设滞后。
同时,城市建设中硬化地面过多,影响了雨水的自然渗透,降低了地表的排水能力。
3. 管道设施老旧:一些城市的排水管道设施老化、管径过小、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排水能力不足,无法及时将雨水排出。
4. 人为因素: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等行为,堵塞了排水管道,降低了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
三、城市内涝的对策1. 完善城市规划与建设: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排水系统的建设,合理规划排水设施的布局和规模。
同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尽量保留地表的自然渗透能力,采用透水性好的建材,降低地表径流的形成。
2. 加强排水设施建设与维护:加大投入,对老旧的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和升级,提高排水能力。
同时,定期对排水设施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引入先进技术:采用先进的雨水收集和处理技术,将雨水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雨水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同时,利用智能化的排水系统监控技术,实时监测排水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制定关于城市排水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处罚措施。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等行为,保障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5.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城市内涝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乱倒垃圾、不乱排污水,共同维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城市内涝成因与对策
城市内涝成因与对策在我国,城市内涝问题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作为一名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城市内涝给我们带来的困扰。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对城市内涝成因与对策的一些看法。
一、城市内涝成因1. 自然因素(1)地形地貌:城市地形地貌对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形坡度大、起伏大的地区,排水速度快,内涝风险相对较低;而地形坡度小、起伏小的地区,排水速度慢,容易发生内涝。
(2)气候条件: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如强降雨、台风等,导致城市排水系统难以承受短时间内的大量降水,从而引发内涝。
2. 人为因素(1)城市扩张: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拓展,原有的自然水系被破坏,湿地、湖泊等调蓄水体的面积减小,导致城市排水能力下降。
(2)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城市建设中,大量采用硬化铺装,如水泥、沥青等,使得地表水难以渗透进地下,增加了地表径流量,降低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3)排水设施不足:部分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滞后,排水管道设计标准低,难以满足现有城市的排水需求。
(4)城市规划与管理不到位:城市规划中缺乏对排水系统的综合考虑,导致排水设施布局不合理;城市管理中,对排水设施的维护保养不到位,导致设施老化、损坏。
二、城市内涝对策1. 完善城市排水系统(1)提高排水设施设计标准,确保排水系统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2)加强排水设施建设,改造老化、损坏的排水管道,提高城市排水能力。
2. 恢复和保护自然水系(1)合理规划城市用地,保护湿地、湖泊等调蓄水体,提高城市自然排水能力。
(2)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排水需求,确保排水设施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
3. 提高城市抗灾能力(1)加强城市防洪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抵御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
(2)建立健全城市内涝应急预案,提高城市内涝应急响应能力。
4. 加强城市排水管理(1)加大对排水设施的维护保养力度,确保排水设施正常运行。
(2)加强城市排水监管,严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广州市城区暴雨导致城市内涝的原理及对策
广州市城区暴雨导致城市内涝的原理及对策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强降雨所带来的城市内涝对居民生活以及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与损失,为了更好地做出应对措施,研究它的成因显得非常重要。
以广州市为例,阐述能够导致内涝发生的暴雨强度,分析了发生城市内涝的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对于洪涝灾害做出怎样的减灾对策,同时也讨论了一种目前在国外使用非常普遍但在国内仍是新兴技术的雨洪利用技术。
关键词:广州;暴雨;城市内涝1 引言暴雨是我国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当短时间的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城市排水能力时,会导致城市内涝的发生。
广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快,“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导致广州市市区降水的时空分布趋于不均匀,增强了各种极端降雨事件发生的频率[1]。
广州市城市内涝问题十分严重,几乎每次强降雨过后都会发生城市内涝。
本文主要分析研究广州市城市内涝灾害的背景,广东省致洪特大暴雨的特点以及广州市暴雨内涝成因,研究城市洪涝灾害的减损对策,并涉及对雨洪利用技术的简单效应评估。
2 致洪暴雨2.1广东省历次致洪暴雨特点练江帆等[2]选取12个造成广东大洪水且造成严重灾害的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概括了广东,尤其是珠江流域造成洪水的特大暴雨的一些共同特征:(1)暴雨主要发生于春夏两季,其中6月份更为暴雨多发期。
(2)致洪暴雨的基本特点是强度大、历时长、范围广,最大日雨量都超过300mm。
(3)珠江流域各支流及沿海诸河皆可由暴雨引发洪水,其中西、北江地区尤为严重。
2.2广州市短历时暴雨特征陈刚[3]通过分析近十年来引发广州市城区发生内涝的几场降雨,发现引发内涝的降雨强度一般达到暴雨到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的强度,其中造成重大影响的暴雨历时多在2h以内,其中1h雨强在30mm以上。
陈其幸等[1]分析发现广州市年最大1h降雨量呈周期性变化,进入21世纪后波动减弱,且稳定在较大范围内;大于20、30、40mm的1h暴雨次数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大趋势,其中大于30mm的次数增加显著。
《2024年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范文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内涝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城市安全与居民生活的重要问题。
内涝不仅导致交通堵塞、财产损失,更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城市的正常运转。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内涝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城市的防洪排涝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城市内涝的成因1. 气候因素: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是导致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暴雨等极端天气现象呈增多趋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超过城市排水系统的承载能力,导致积水成灾。
2. 城市规划与建设问题:部分城市在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过于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排放。
城市地面硬化严重,绿地、透水铺装等面积减少,自然地表的渗水能力降低。
同时,部分老旧小区及城市低洼地带排水设施不完善,雨水管道容量不足或老化堵塞,难以应对短时强降雨。
3. 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地区政府对防洪排涝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
同时,部门间协调不够,导致防洪排涝工作难以形成合力。
三、对策与建议1. 强化气候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天气监测网络,及时预报极端天气事件,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同时,加强预警信息的传播与普及,提高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2. 优化城市规划与建设: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排放,增加绿地、透水铺装等面积,提高自然地表的渗水能力。
同时,加强老旧小区及低洼地带的排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提高雨水管道的容量与排水效率。
3. 完善管理机制:政府应加强对防洪排涝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与应急响应机制。
同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形成防洪排涝工作的合力。
4. 推广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城市理念强调城市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能力。
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措施,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吸收、储存、净化雨水,减少径流污染和内涝灾害的发生。
5. 加强公众教育与宣传:提高公众对内涝成因及防灾减灾的认识和参与度。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一、引言城市内涝是指城市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由于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泥沙物质和建筑基底改变导致的排水系统不堪重负而发生的洪涝灾害。
城市内涝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挑战,不仅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内涝的成因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城市内涝的防治提供参考。
二、城市内涝的成因1. 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内涝的主要成因之一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地表被大量建筑、道路、人行道等硬化结构覆盖,阻碍了雨水的渗透和排水。
同时,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整理、填土、开挖等活动导致了地表坡度的改变,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内涝的风险。
2. 排水系统老化另一个导致城市内涝的重要因素是排水系统的老化和不完善。
许多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于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排水需求。
排水管道破损、堵塞、缺乏维修等问题频繁出现,导致雨水无法迅速排出,加重了城市内涝的程度。
3. 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如暴雨、强风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于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是巨大的,往往超过了原有的设计标准。
加之城市内涝问题本身可能导致雨水的滞留,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内涝的程度和范围。
三、城市内涝对策1. 加强排水设施建设首先,应加强排水设施的建设和更新。
对于老化和不完善的排水系统,应进行全面的修复和改造,确保其正常运行。
此外,应注重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池塘等雨水管理设施,增加城市的排水容量,减少雨水在城市内的滞留。
2. 优化城市规划其次,应优化城市规划,合理规划城市用地。
在城市规划中考虑排水系统和雨水管理的需求,合理规划道路、建筑和绿地的布局,提高城市土地的渗透性,减少表面径流。
3. 加强预警系统建设加强预警系统建设,提前预警城市内涝的发生。
通过监测雨量、水位等指标,及时掌握气象情况和水文变化,提前采取措施,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措施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措施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内涝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
城市内涝是指在强降雨、暴雨或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过程中,由于城市排水系统容量不足或排水设施失效,导致城市中出现严重的积水现象。
城市内涝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不便,还可能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因此,了解城市内涝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管理和减轻其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城市内涝的原因城市内涝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自然地表被硬化、覆盖或建设,比如建筑物、道路、停车场等。
这样的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大量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而通过排水系统迅速导入水体。
当降雨过于剧烈或排水系统容量不足时,就容易引发城市内涝。
2. 管网老化与疏通不畅城市排水管网的老化和不规范的维护管理也是导致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之一。
管网老化使得排水管道漏水、渗漏增加,排水能力下降。
同时,由于垃圾、沙土等杂物堆积在管道中,导致排水管道疏通不畅。
3. 强降雨事件频繁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特别是强降雨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城市由于硬化地表和排水系统的限制,无法迅速有效地排除降水。
当强降雨持续时间较长,或者降雨强度较大时,城市排水系统容易超负荷运行,从而引发内涝。
4. 规划和设计不合理城市规划和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排水系统的需求,导致排水设施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例如,排水管道的容量设计不足、排水沟的设计不合理等。
这些规划和设计不合理会增加城市内涝的风险。
5. 其他因素城市内涝还可能与地形、地下水位、人为操作等因素有关。
某些地区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容易造成积水。
另外,违法建设、乱占绿地等不合理的人为行为也可能导致城市内涝。
城市内涝的应对措施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减轻内涝对居民和城市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更新和加强排水设施加大投资,更新和加强城市的排水设施。
包括修复老化的管网、增加管道容量、提高泵站的工作效率等,使得排水能力更强,更适应极端降雨事件。
韧性城市视角下城市内涝防治策略研究——以广州“5·22”特大暴雨为例
韧性城市视角下城市内涝防治策略研究——以广州“5·22”特大暴雨为例韧性城市视角下城市内涝防治策略研究——以广州“5·22”特大暴雨为例近年来,全球各地频繁出现极端天气事件,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重,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城市内涝不仅对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还会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作为中国南方经济中心的广州,在这方面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本文以广州市“5·22”特大暴雨为例,从韧性城市的视角出发,探讨城市内涝防治策略的研究和应对方法。
一、内涝防治策略的现状分析广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水网密布,雨水排放困难。
特大暴雨过后,城市内涝问题严重。
首先,城市排水设施的短板显露出来。
部分老旧区域的排水管网设计不合理,维护保养不及时,导致排水效果不佳。
其次,城市土地利用问题加剧了内涝情况。
大规模的城市扩张导致了大量的土地改造和水体填埋,破坏了水体自然吸收和蓄水功能。
此外,城市中存在大量的地下管线,排水系统过时,无法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
二、韧性城市视角下的内涝防治策略在韧性城市的理念下,内涝防治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各个环节的衔接,提高城市的应急响应能力和自适应能力。
首先,应加强城市的预警体系,及时预测和预警暴雨等极端天气,提前做好安排和准备。
其次,要加强城市的排水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城市排水能力。
特别是在老旧区域,需要对排水管网进行综合整治,改善排水状况。
同时,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将蓄洪区域合理规划在城市中,提高城市的蓄水能力。
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等,进行城市排水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三、广州市内涝防治策略的实践针对广州市的内涝问题,城市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行动。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城市排水设施的改造和投入。
例如,加强了对老旧区域的排水管网改造工作,提升了排水能力。
其次,加强了城市的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预警市民极端天气的到来,引导市民做好防范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n ue
广 州 城 市 内涝 成 因及 防治 对 策
张维 。欧 阳里程
( 广东省气象台 , 广东广州 508 ) 10 0
摘
要: 广州地处南亚热带 , 年降水量大 , 自古以来 水患就 比较严重 , 是全 国洪 涝灾害 风险最 高的城
市 之一 , 也是全 国重点防洪城市之一 。城市 内涝一直 以来是 困扰广州城市发展 的问题之 一 , 成广州城 造 市内涝的原 因很多 , 主要有降水量大 , 外江洪水 、 潮水 顶托 , 市排水设 施不足 , 设标准 偏低 以及城市 城 建 化 发展迅速等 。城市 内涝 治理是事关城市可持续发展 、 城市生态 以及城市运行 安全 的一 个系统 工程 , 治
中 图 分 类 号 :P9 4 文献标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 07— 10 2 1 )3— 0 9— 3 10 69 (0 10 0 4 0
1 广州 21 0 0年 内涝概 况
作为 国家 中心城市 的广州 ' 0 冈 刚成功举 办了第 1 6届
亚 洲 运 动 会 , 市 发 展 和 建 设 受 到 了 国 内外 人 士 的 肯 定 。 城
城 市 内 涝 治 理 是 一 项 特 殊 的 系 统 工 程 , 系 到 众 多 关 部 门 、 多 城 市 设 施 以及 生 活 在 城 市 里 的 每 一 个 人 。 国 众
内外 的成功经验 表明 , 只有采取综合的治理措施 , 能达 才
到 较 好 的效 果 。
一
是 截 。城 市 在建 设 发 展 过 程 中应 该 保 留 足 够 多 的
2 广 州 内涝的 主要成 因
城市 内涝作 为广 州 城 市建 设 和 发 展 过 程 的 “ 大 老 难” 问题 , 因到底何 在?其 中既有先 天 的成 因, 有后 原 也 天 的因素 , 总结起来 , 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 面。 1 降水 强度大 、 ) 频率 高。
然而 , 与之形成 强烈 反差 的是 ,0 0年 的广州 由于经 历 21 多场暴 雨 袭击 , 区数度 大 面积 内涝 , 城 许多 主干道 变 为 “ 河道 ” 城市交通严 重受 阻甚 至瘫痪 , , 国家 、 众财产 遭 公 受巨大损失 。 事实上 , 广州 的城市 内涝 可谓 由来 已久 。广 州地 处 南 亚热带 , 降水 量大 , 年 自古 以来 水 患就 比较严 重 , 是全 国洪涝 灾害风险最高 的城 市之 一 , 也是 全 国重 点 防洪城
广 州 虽 然 对 于 城 市 内涝 问 题 进 行 了 多 次 治 理 , 都 但
医脚” 的短期行为 , 有效避免“ 年年治理年年涝” 的现象 。
32 科学 制定 广 州城 市 排水 标 准 .
任何城市 的排水措施 , 都只能在一定经济 、 技术保 障
下 防御 一 定 程 度 的 内涝 。 无 论 怎 样 制 定 防 御 标 准 , 论 理
2 外江洪水 、 水顶托。 ) 潮
广州 的地理位置 比较特殊 , 外江洪水 、 潮水 的顶托也 是城 区内涝严重 的成 因之一 。据有关 资料 显示 , 江广 珠 州河段市 区范 围内的两侧 堤岸 长约 15k 每逢盛潮 便 8 m, 会 出现“ 不下雨 也会 水浸街” 的现象 。如 “ 5・ ” “ 0 6 、 黑格
涝 压 力 。
3 4 加 强城 市运行 的 管理 水平 , 城市 生命 线 正常 运行 . 确保
交通 、 电力 、 通信 、 供水、 供气 等基础设 施是城 市运行 的生命线 , 这些重要基础设施的排水标准应 当高于一般 的 排水标准 , 尤其是 交通主 干道 的排水标 准 , 应该有 更严格 的要求—— 鉴于广州处于多雨地 区的基本事实 , 建议交通
蓄 雨 水 的 设 施 , 后 应 该 积 极 学 习 国外 的 先 进 经 验 , 城 今 在 区 内规 划 和 建 设 蓄 水 设 施 , 量 兴 建 低 运 动 场 、 公 园 、 大 低
标准原本就偏低 的城区排水 系统的排涝 能力进一步下降。 另外 , 城市化导致广州热岛效应 日益严 重 , 季夜间 夏 广卅I 区比四周气 温高 出许多 , 强广州 城 区上空 空气 城 加 的辐合上升 , 导致 夜间暴 雨频发 , 也增大 了夜间排涝 工作
涝 。5月 7日凌晨 , 广州 各 区普降大 暴雨 , 城市 交通 随即 陷入瘫痪 , 中心 区域几十处严重 内涝 , 市 有些 道路水 深竞 达 3m,0 2 0多辆 快速公 交 车抛锚 , 白云 机场 18个 航 班 3 延误 ,5个小 区地 下停 车场遭 遇 “ 顶之灾 ” 被泡 车辆 3 灭 , 高达 1 0 80 0辆 。5月 1 , 化 、 41 从 3 花都 、 白云等 区和市 区 先后 出现强雷 雨 ,9处发 生 内涝 ,0多 条道 路 出现 水浸 9 5
市 之 一 。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着 广 州 城 区 面 积 的 不 断 扩 大 , 随
广州年降水量大 , 而且降水时空分布极 不均匀 , 这是
造成 内涝严重的先天性原 因之一 。广州 与部分大 城市 的
年 降 水 量 比较 见 表 1 。
表 1 广 州 与 部 分 大 城 市 的 年 降 水 量 比 较 ( 9 1~ 0 0年 ) 17 2 0 mm
广州建城 已有 220多年的历史 , 市排水历史沉 积 0 城 问题较多 , 中心城区就有 600多 k 仅 0 m的排水管网 , 当 相 部分老城 区管 网容量 不足 , 排水 管 网的建 设 不 够完 善 。 “ 历史欠账” 主要表现为 : 1 老城 区旧管道普遍存在“ 第 , 超 期服役” 的现象 ; 2 由于排水 管 网的建设 时期不 同, 第 , 建 设标准也不一样 , 改造难度之 大可想 而知 ; 3 广州城 区 第 , 高楼林立 , 也增加 了地下排水 管网改造 的难 度 ; 4 一些 第 , 排水设施不配套 , 使地 面径流不能及 时进入 管道 ; 5 排 第 , 涝泵站、 排水设施维修等无法满足城 市排水 的需要 ] 。 4 排水管网设施缺乏长远规划 , ) 设计标 准偏低 。
重 的 内涝 。
在全球气候变 暖的大 背景 下 , 世界 各地 的极端 天气
灾害 明显增 多 , 广州属 于南 亚热带地区季 风气 候 , 今后这
种极端 的区域性的强 降水仍 会不 断发 生 , 甚至 可能 会更
加频繁 。比较典 型的一个例证是 ,0 0年 5月 , 21 广州市在
一
个月 内连续 出现 5次 强降水 过 程 , 导致 市区大 面 积内
理 内涝必须从总体规划 、 提高建设标准 、 合治理和加强暴雨预报预警 以及 法制化建 设等多方 面措施人 综 手, 才能从根本 上消除 内涝隐患 , 实保护 广州 城市 建设 和城市 发展 的文 明成果 以及 广大 市 民的切身 切
利 益。
关键词 : 用气 象 ; 市内涝防治 ; 应 城 广州市
作者简介 : 张维( 9 9 15 年生 ) 女 , , 助理工程师 , 主要从事气象专业服务工作。
5 0
广东气象
第3 3卷
3 城市发 展长 期重 地上 轻地 下 , ) 排水 管 网 “ 史欠 历
账” 多。
现象的报道 , 正确看 待新 闻报 道的影 响, 坚持既定 的治理
目标 和 工作 思 路 , 绝 在 舆论 压 力 下 出现 “ 杜 头痛 医 头 、 痛 脚
或积水较深现象 ,l 2 条主干道瘫痪 , 连环城高 速路也 出现
水浸, 部分车辆 6 h后 还堵 在路 上 。快 速公 交 线路 多处 被淹, 地铁 2号线 因渗水暂停 服务 , 州火车站 成为水 中 广 车站 , 天河客 运站滞 留六七 百旅 客 , 白云机 场 5 航班 7个 延误 , 上千旅客滞 留。
收稿 日期 :0 0—1 21 2—1 6
比” “ 、 巨爵 ” 台风 登 陆 时 , 中大水 文 站最 高 潮 位分 别 为
213I 和 215t, 7 I 5 n 超过 5 T 0年一遇 , 沿江路天字码头 、 沙 基涌河水 漫过堤岸 , 面地 区遭遇大面积水浸 , 沙 都是外 江 洪水 及潮水顶托造成的 … 。
3 3 采 取 综 合 措 施 治 理 广 州 内涝 .
没有得到根治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前期整体 规划没有对 城市的未来发展做 出准确预测 , 水管 网 的建设 因此不 排 可能做到科学 、 系统 、 长远。
此外 , 中心 城 区 排 水 系 统 的防 洪 排 涝 标 准 一 直 偏 低 : 中心 城 区 现有 排 水 管 网 60 0多 k 排 水 管 道 达 到 “ 0 m, 一
上都有可能 出现 超 出 防御 标 准 的情况 J 。标 准 定 得 过
高 , 但 不 经 济 , 且 也 不 可 能 完 全 实 施 ; 之 , 如 设 计 不 而 反 假
标准越低 , 城市被淹 的可能性 就越 大, 生命财产遭 受 巨大 损失的概率也就越 高 。因此 , 何在高标 准 和投资 效益 如 之间找到一个合理 的平衡 点 , 接影 响着 能否 制定 一个 直 科学、 合理 的防御标 准。
主干 道 的排 水 标 准 应该 达 到 “0年 1 ” 1 遇 以上 的 标 准 。 35 加 强广 州城 市 暴 雨预 警 预 报 应 急体 系 的 建 设 .
3 广 州城 市 内涝 的防治对 策
短期 的城市内涝呈现出密集多发 的态势。特别是 进入新 世 纪以来 , 广州几乎 每年都 有城市 内涝现象 发生 , 只不过
严 重程 度 有 所 不 同而 已 。
从 表 1可以看 出, 州 的年 降水 量分 别约为 纽约 和 广 上海 的 15倍 多 , . 是北京 、 巴黎的 2倍 多 , 是莫斯科 的近 3 倍 。比如 2 1 00年 5月 7—1 4日, 同时受 到 3次暴 雨过程 影响, 1周降雨量高达 4 0m 而 2 1 4 m, 00年 5月 7 日凌晨 发生 的那场暴 雨 , 时雨量就高达 9 . / , 其 9 1mm h 故广州 自 古 以来就有 :落雨大 , 浸街” 民谣 , 象地反 映 了广 “ 水 的 形 州城市 内涝 的情况 , 这种 高 强度 的降水极 易造 成城 市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