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业务经营脉络找准切入点实施信息化
业务梳理知识点总结
业务梳理知识点总结一、业务梳理的概念1. 业务梳理的定义业务梳理是指对企业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信息系统等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优化,以提高运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能力和回应市场变化。
业务梳理是企业管理和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解决问题,提高内部协作效率,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创造更多的利润。
2. 业务梳理的重要性业务梳理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管理决策水平,提高内部协作效率,创造更多的利润。
另外,随着市场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信息系统也需要不断的调整和优化,所以业务梳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3. 业务梳理的方法业务梳理的方法可以分为业务分析、流程优化、组织优化、信息系统优化等几个方面。
二、业务梳理的步骤1. 确定目标企业进行业务梳理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梳理的目标,目标应该包括业务梳理的范围、重点、目标和预期效果等。
2. 数据收集收集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信息系统等相关数据资料。
通过调查、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获取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3. 分析业务流程对业务流程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查明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分析业务流程的优化空间。
4. 优化业务流程根据业务流程的分析结果,重新设计和优化业务流程,消除瓶颈和问题,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
5. 优化组织结构根据业务流程的优化,调整和优化组织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内部协作效率。
6. 优化信息系统优化信息系统,使之更好地支持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优化,提高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7. 实施和监控根据业务梳理的结果,制定实施计划,对优化方案进行实施,监控优化效果,及时调整和反馈。
三、业务梳理的关键技术1. 业务分析技术业务分析技术是对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信息系统等相关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是业务梳理的基础。
2. 流程优化技术流程优化技术是针对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进行优化和重新设计,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流程梳理的步骤及方法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流程梳理的步骤及方法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流程梳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能够帮助企业优化各项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以下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流程梳理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步骤一:确定流程梳理的目标和范围首先,企业需要确定流程梳理的目标是什么,是提高效率还是降低成本,还是其他特定目标。
然后,需要确定梳理的流程范围,是整个企业的流程还是一些部门或一些业务流程。
步骤二:收集相关资料在梳理流程之前,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和数据。
这包括现有工作流程、操作规范、数据统计等。
通过分析这些资料,能够了解目前的流程情况,找出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步骤三:识别关键流程和环节在流程梳理中,需要确定哪些是关键的流程和环节。
这些关键流程和环节通常是对企业的核心业务有重要影响的,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可以带来较大的效益。
步骤四:绘制流程图绘制流程图是流程梳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绘制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展示整个流程的各个环节、角色和数据流动。
可以使用工具如Microsoft Visio、Draw.io等进行流程图绘制,也可以使用在线流程图工具。
步骤五:分析流程问题分析流程问题是流程梳理中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流程图进行仔细分析,可以找出流程中的瓶颈、重复和无效的环节,进而制定改进方案。
步骤六:设计改进方案在分析流程问题之后,企业需要设计相应的改进方案。
改进方案可能包括调整流程顺序、简化操作步骤、引入新技术工具等。
设计改进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人力、技术和资源等方面的因素。
步骤七:测试和验证在实施改进方案之前,需要进行测试和验证。
这样可以在实际运行之前发现问题和不足,并进行调整和优化。
步骤八:编制操作手册在改进方案实施之后,需要编制相应的操作手册。
操作手册是对新流程的详细说明,包括操作步骤、责任人和数据要求等。
操作手册的编制可以帮助员工快速熟悉新流程并正确操作。
步骤九:培训和推广在新流程实施之后,需要对相关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熟悉和掌握新流程。
业务发展方向梳理
业务发展方向梳理业务发展方向的梳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全面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市场竞争、技术发展趋势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步骤和要点,供您参考:1. 市场分析:首先,需要对目标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市场规模、增长趋势、客户需求、竞争对手等信息。
这有助于确定业务发展的机会和挑战。
2. 确定核心优势: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找到最具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和能力。
这些核心优势应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
3. 技术趋势:关注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了解新技术对业务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新技术提升竞争力。
4. 确定发展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明确业务发展的短期和长期目标。
这些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并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5. 制定战略:为实现发展目标,制定具体的战略措施。
这包括产品开发、市场拓展、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组织优化等方面。
6. 资源整合:根据战略需要,对企业内外资源进行整合,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
确保资源的配置能支持业务发展目标的实现。
7. 执行与监控:将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并建立监控机制,定期评估业务发展状况,及时调整战略和资源分配。
8. 持续改进: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收集反馈,对业务发展方向和战略进行定期的审查和更新,以适应市场和技术变化。
9. 组织文化与沟通:确保组织内部在业务发展方向上保持高度一致,通过有效的沟通机制,使全体员工理解和支持发展方向和战略。
10. 风险管理:识别可能阻碍业务发展的风险因素,制定应对策略,降低潜在的损失。
总之,业务发展方向的梳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内外部分析、战略调整和资源整合。
通过以上步骤和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发展方向,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牢记使命 履职尽责 扎实做好纪检监察工作
牢记使命履职尽责扎实做好纪检监察工作近年来,各级行高度重视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各级领导班子都明确和配备了专兼职纪委书记,在组织协调本行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监督职能、加强银行经营管理和防范风险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纪检监察工作仍然存在监督职能发挥不完全适应银行经营发展要求、工作主动性不够、工作手段有限等问题,也有的纪委书记在思想认识有偏差,工作有畏难情绪,不能找准工作切入点,工作成效不够明显,没能充分应有的职能作用,与全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存在差距。
作为班子成员,纪委书记必须积极承担起以下职责和任务:监督本行领导班子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和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行重大决策和规章制度;参与本行重要业务经营、人事任免、人员考核、工资分配、大额采购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对本行领导班子及负责人重要事项决策过程中实行民主集中制情况和合规情况实行监督,推动行务公开等;监督本行领导班子及成员、网点主任和部门经理等管理人员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定期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进行述职述廉;组织协调本行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推进行风建设,建立健全廉政档案;组织本行加强内控合规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认真开展案件风险排查,落实案件防控措施,及时报告和处理各种案件、信访件等。
纪委书记开展工作必须强化两种意识,一是牢记使命,以高度政治责任感,积极转变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加强与“一把手”沟通,围绕“一把手”关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拓宽工作思路和方法,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在银行加强依法合规经营、防范风险中的作用,成为“一把手”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
二是履职尽责,深刻认识所肩负的责任,敢于坚持原则,督促领导班子树立正确的业绩观,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合规经营,及时发现和整改经营管理中的风险和隐患,切实提高全行风险防控能力。
对“一把手”和班子成员违反规定的问题要敢于及时制止,当无法制止时应主动向上级行党委报告。
信息化管理工作总结——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
信息化管理工作总结——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管理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总结展开,重点探讨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以期为企业实现高效运营提供有益参考。
一、信息化管理概述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
通过信息化管理,企业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利用,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技术与业务融合的必要性1. 提高决策效率:信息技术能够快速处理大量数据,为决策者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性。
2. 优化业务流程:信息技术通过对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改造,能够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
3. 提升客户体验:信息技术能够实现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4. 创新商业模式:信息技术能够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三、信息化管理工作实践1. 制定信息化战略规划: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制定信息化战略规划,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2.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网络、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信息传输的安全、稳定、高效。
3. 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信息系统,实现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覆盖。
4. 信息化培训与推广:开展信息化培训与推广工作,提高员工信息化素质和技能,推动信息化管理与业务的深度融合。
5. 系统维护与安全保障:加强系统日常维护和安全保障工作,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
四、技术与业务融合的成果与经验1. 实现信息资源高效整合:通过信息化管理,企业实现了对各类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提高了信息利用效率。
2. 提升生产管理效率: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监控和调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3. 优化销售与服务流程: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建设,企业实现了对销售与服务流程的优化,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中国连锁企业的现代化、信息化体系建设
中国连锁企业的现代化、信息化体系建设在当今国内外商业环境中,众多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借助信息化手段成功实现了战略目标,占据了市场份额并扩大了加盟商合作。
对于特许连锁经营企业而言,信息化建设更是至关重要。
从信息化发展历程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来看,我国连锁企业信息化建设需遵循以下几个关键原则:一、企业信息化的规划1.连锁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应与自身发展战略紧密配合。
要充分考量经营规模、区域、范围、理念、产品选型、生命周期、成本收益率、标准化要求及长远发展目标等诸多因素,同时兼顾总部对供应商、加盟商的管理深度与范围。
通过信息化手段,使必要的管理内容和流程以最便捷的方式实现,确保经营信息迅速上传下达,汇总数据为企业运行提供强力支撑,满足企业管理综合要求。
2.需求规划,即产品选择基础。
一些大型连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不惜重金购买或定制大品牌软件公司的高端产品以彰显实力。
然而,对于中小型连锁企业,资本投入是重要决策因素。
我国国情下,各企业经营具有特殊性,行业未形成固定经营模式,因此信息化产品选择不能盲目追求高端,要根据自身情况,明确所需建设内容,找到真正适合的解决方案和产品,构建符合企业实际的信息化系统。
3.是数据规划。
信息系统由大量数据以不同结构结合,发挥综合功能。
数据具备采集能力,如来自POS 终端的商品和顾客服务数据;传输能力,实现与供应商和分店的数据共享,提高补货和存货共管能力;存储能力,完成数据存储、合同存储等工作及流程记录约束;分析能力,对组织机制设计和业务流程关系进行固化,处理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实时数据;服务能力,作为资源被内外部供应链伙伴广泛应用,解决本地需求与总部网络集中服务的差异化流转问题。
连锁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明确所需数据源和数据功能,选择合适的信息化产品,并非越贵越好。
二、企业信息化系统的选择先看国内外信息化产品情况对比。
美国科技发达、通讯网络高速发展、先进设备广泛运用,为连锁商业信息化发展创造了良好外在环境和必要条件,综合应用水平高,信息化产品种类繁多、应用广泛。
信息化条件下开展报送审计的思考
信息化条件下开展报送审计的思考信息化条件下,如何转变审计方式,开展好审计工作,是审计机关近年来努力探索,不断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
2012年,我们采取报送审计方式,开展了对某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现整理出一些工作做法与体会,供同行们参考,抛砖引玉。
一、主要做法(一)严格履行审计程序。
推行报送审计,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减轻被审计单位负担,但审计程序不能少,审计标准不能降低。
审计组在严格遵循《国家审计准则》等审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认真组织进点会议。
审计组进点会议是报送审计的首要环节。
报送审计有别现场审计,与被审计单位人员接触的时间相对较少,开好审计组进点会,对落实审计工作方案,部署审计工作,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开展审计调查制定实施方案非常关键。
进点会一般选择在被审计单位召开,会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根据报送项目形成时已掌握的审计调查情况和审计机关的规范化要求,安排好会议议程、内容、参会人员以及有关会议材料。
在会上,审计组长不仅要宣读审计通知书、说明来意,更要向被审计单位说明此次审计方式的不同,介绍报送审计的有关内容,提出审计的具体要求,以求得到被审计单位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按要求及时提供审计所需资料。
通过审计进点会,既要与被审计单位充分交流信息,倾听被审计单位声音,更要了解被审计单位职责范围、业务活动及其目标、财务管理体制、业务管理体制、相关信息系统及其电子数据情况等,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情况。
报送审计场地重心位移,使得许多工作不能再像传统审计方式那样可以在进点会后不断补充提要求,就是时间上也不允许待后办理。
由于审计组在进点会注意提出与审计有关的事项与要求,细化双方的职责,将每个事项与要求真正落到实处,相对于以往的同类项目的审计进点会,明显更加务实,针对性、指导性、责任性更强。
2.做细做实四项工作。
一是突出审前信息调查。
做好审前信息调查是开展报送审计的前提基础。
全面实施“五大工程”推动零售业务又好又快发展——对农行荆州分行零售业务的思考
标要求。
一
是 保 证 网 点人 员 。 各 行 在 人 员
是 完善 差 异 营销 。 在 产 品销 售
配备上 要优 化结构 。更多地 向高 效 、 中效 网点倾 斜 ,对纳 入市分行转 型示 范 网点 范围的 网点 ,各行要无条 件确
零售业务发展是农 业银行后股 改 时代业务 发展的重心和 改革重点 ,对
状 ,从 品质经 营的角度来看 ,有三个 无法 回避须尽快 解决好的 突出问题 :
一
个 客户 ,而存款 日均 1万 元以上的有 0
效 目标 客户 只有4 万多个 ;资产 客户
25 -万个 ,而贷 款5 万 元 以上 的客 户 O
是经营理念保 守 ,零售业务 发展 品
质不高 。行里 还有相 当一部分 人沉醉 于网点最 多、人员最多 、储 蓄增量多
只 有 近 3 0 个 ;理 财 客 户 超 1 万 00 O 个 ,而基金保有量 1 万元 的客户只有 0 近5 0 个 。从 这些数据来看 ,荆州分 00 行零售类客户提 升的空 间巨大 ,加强
实施产 品大 营销
近 几年 ,荆 州分 行零 售 客 户 数
量 、产 品销售数 量均有大 幅度增长 。 但始终 没有改 变广种薄收 的粗放经营 模式 ,经营 品质低 下 ,绩效 考评水平 不 高 。 目前 ,全 行 共 发 行信 用卡 近 1 万 张 ,有55 张 处于 睡 眼状 态 , 0 .万 安 装 P 机 2 1 户 。有 1 0 户 处 于 OS 6 3 30 睡 眼 状 态 ,个 人 网 银 动 户 率 只 有
售业务纵 深发展 的 系列对 策。
关键词 :零售业务
全面梳理关键业务流程
全面梳理关键业务流程关键业务流程是指在企业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业务流程,影响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客户体验以及业务效率等诸多方面。
对于企业来说,全面梳理关键业务流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帮助企业提升运营效率,改进业务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更好地发展业务。
下面我们将对关键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以期为企业提高业务效率提供帮助。
一、客户关键业务流程客户关键业务流程包括客户营销、客户服务、客户售前咨询、客户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
其中,客户营销主要负责客户的开发、维护和推广工作,是吸引新客户、提高客户留存度的关键业务流程。
而客户服务则包括客户需求分析、产品定制、客户咨询、客户投诉处理等多个流程,是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关键业务流程。
此外,客户售前咨询和客户售后服务也是客户关键业务流程的重要环节,它们直接关系着客户购买体验和客户满意度,需要通过有效的流程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采购关键业务流程包括供应商选择、采购计划制定、采购执行、入库管理、付款管理等多个环节。
其中,供应商选择是决定采购质量和价格的重要环节。
采购计划制定则是根据需求和预算等因素,制定合理、实用的采购计划。
采购执行则是实现采购计划,保证采购质量和时间的重要流程。
入库管理则是确保入库物品数量、质量和价格等正确性的管理程序。
付款管理则是确保付款符合合同要求、价格、数量和承诺的重要流程。
生产关键业务流程包括生产计划制定、生产排程、生产执行、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
其中,生产计划制定是根据订单和库存等因素,制定合理、实用的生产计划。
生产排程则是根据产品制造工艺和设备情况,对生产过程进行合理安排,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执行则是根据工序要求,进行生产加工的重要流程。
质量控制则是根据产品规格和品质控制要求,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进行验收和检验等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要求。
销售关键业务流程包括销售计划制定、销售执行、库存管理等多个环节。
其中,销售计划制定是根据市场需求和业绩目标等因素,制定合理、实用的销售计划。
全面业务流程梳理情况介绍
全面业务流程梳理情况介绍全面业务流程梳理是指对企业的所有业务活动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描述,包括流程、人员、技术、工具等方面的综合考虑。
通过全面业务流程梳理,企业可以深入了解每个业务环节的具体流程,明确各种资源的使用和配置,从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1.识别业务流程: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的主营业务和辅助业务,然后逐个识别每个业务的具体流程。
通过与相关人员的交流、观察和文档整理等方式,了解每个业务环节的输入、处理、输出和控制要点。
2.绘制业务流程图:在了解每个业务环节后,可以使用流程图等工具绘制业务流程图。
流程图要尽可能详细,包括各个环节的判断条件、执行步骤和并行/串行关系等信息,帮助人员全面了解业务流程。
3.分析业务流程:在绘制好业务流程图后,可以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
主要包括评估每个环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找出潜在的瓶颈和改进点,并提出优化建议。
4.优化业务流程:根据业务流程分析的结果,制定优化计划并实施。
优化的目标可以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错误等。
优化措施可以包括流程重组、技术应用、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改进。
5.监控和改进:优化后的业务流程需要进行监控和改进。
通过建立监控指标和流程绩效评估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1.知晓整体情况:通过全面业务流程梳理,企业可以全面了解各个业务环节的流程和关系,清楚每个环节的职责和要求,从而提高整体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优化业务流程:通过对业务流程的梳理、分析和优化,可以发现瓶颈和改进点,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减少错误。
3.支持决策:全面业务流程梳理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对业务流程的了解,企业可以分析和预测各种因素对业务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决策方案。
4.提升创新能力:全面业务流程梳理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
通过对业务流程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改进和创新的机会,推动企业不断改进和创新以适应市场变化。
综上所述,全面业务流程梳理是企业进行流程优化和高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业务开展体系化
业务开展体系化
业务开展体系化是指在业务运营和执行过程中,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方法和流程,使业务能够有序、高效地运行。
这种体系化的方式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业务、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并最终实现业务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业务开展体系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清晰的业务流程:首先,需要将业务拆分成不同的阶段和环节,并明确
每个环节的输入和输出。
这有助于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清楚自己的责任,也有助于避免在业务执行过程中出现混乱。
2.建立规范的操作标准:针对每个环节,需要制定详细、可执行的操作标准和
规范。
这些标准和规范应该明确工作要求、操作步骤、质量标准等,以确保业务执行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完善内部管理体系:要确保业务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管
理体系,包括人员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
这些管理体系的完善可以为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4.搭建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监控业务的执行情况,需要搭建一
套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时收集各个环节的数据和信息,并进行分析和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需要对业务流程、
操作标准和管理体系进行持续的优化和改进。
这需要建立一个持续改进的机制,以确保业务始终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业务开展体系化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工作,需要企业不断地投入和努力。
通过建立完善的业务流程、操作标准、内部管理体系、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持续改进
机制,企业可以逐步实现业务开展的体系化,提高业务运营效率,降低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业务流信息流梳理
业务流信息流梳理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各种业务活动都离不开信息的流动和处理。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合理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流梳理是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
本文将从业务流信息流梳理的角度出发,探讨其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二、业务流信息流梳理的重要性业务流信息流梳理是指对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流进行分析和优化,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的目标。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业务流程的梳理和优化,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和无效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合理的信息流动和传递也能够加快决策过程,降低沟通成本。
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业务流信息流梳理,企业可以清晰了解每个环节的资源需求和资源利用情况,从而合理调配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的效能。
3.提升客户满意度:合理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流动可以使企业更加高效地处理客户需求,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黏性。
三、业务流信息流梳理的实施方法实施业务流信息流梳理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步骤,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实施方法:1.流程图绘制法:通过绘制业务流程图,清晰地展示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和信息流动,帮助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业务流程,找出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点。
2.数据分析法:通过对业务流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数据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找出信息流动中的瓶颈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3.模拟仿真法:通过模拟仿真技术,对业务流程和信息流动进行模拟和测试,找出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从而指导业务流程的优化和改进。
4.持续改进法:业务流信息流梳理并非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企业应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业务流信息流梳理机制,不断地对业务流程和信息流动进行优化和改进。
四、案例分析以某电商企业的订单处理流程为例,通过业务流信息流梳理,可以找出其中的问题和改进点。
1.订单流程分析:通过流程图绘制法,可以清晰地展示订单从下单到发货的整个流程。
信息化管理的定义
信息化管理的定义企业信息化管理(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简称EIM):是指对企业信息实施过程进行的管理。
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包含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变革过程管理、企业运作管理以及对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设备等信息化实施过程的管理。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三方面的实现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互相支持、彼此补充,达到融合又相互制约。
企业信息管理属于企业战略管理范畴,其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化管理的意义管理化信息的分类编辑本段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精髓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精髓是信息集成,其核心要素是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深度挖掘,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把企业的设计、采购、生产、制造、财务、营销、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同时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寻找自己的潜在客户,有效地支撑企业的决策系统,达到降低库存、提高生产效能和质量、快速应变的目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编辑本段企业的决策系统包括决策层、战略层和战术层,相应地,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战略管理、实施管理、运行和维护管理三个层面。
战略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龙头,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服从于企业的总体规划和战略。
战略管理层面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如何与企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发展战略相适应、相融合;信息技术如何有效地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规划企业业务流程、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管理层面主要包括商业软件实施、软件开发、硬件部署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有效的管理保障软件开发项目、系统集成项目得以顺利的实施。
运行和维护管理层面的重点是保障已经实施的项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障各种系统能够正常、稳定、高效和安全运行。
编辑本段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变革过程的管理企业信息化实施必涉及企业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组织行为的改变等是一个复杂的组织与管理变革过程。
在信息管理变革中,通过变革目标导向确保变革有一个具有方向性的、可以监测的、有领导的管理环境,为整个变革历程制定计划,形成有实效的项目小组以及有效管理项目进程。
业务流程优化与信息化升级工作总结
业务流程优化与信息化升级工作总结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和进行信息化升级是至关重要的。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团队致力于业务流程优化与信息化升级工作,旨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并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以下是对这一工作的详细总结。
一、背景与目标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我们原有的业务流程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流程繁琐、信息不畅通、协同效率低下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还增加了运营成本,降低了客户满意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明确了本次业务流程优化与信息化升级的目标:1、简化和优化核心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高效传递,消除信息孤岛。
3、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4、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的决策支持能力。
二、工作内容与措施(一)业务流程梳理与优化1、深入调研我们对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与一线员工、管理人员进行了多次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痛点,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2、流程分析运用流程分析工具,对收集到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流程中的瓶颈环节、冗余步骤和潜在的风险点。
3、优化方案制定针对分析结果,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优化方案,包括简化流程、合并重复环节、优化审批流程等。
同时,明确了每个流程的责任人、输入输出、关键控制点和绩效指标。
(二)信息化系统选型与实施1、需求评估根据业务流程优化的需求,对信息化系统进行了全面的需求评估,明确了系统需要具备的功能模块、性能要求和安全标准。
2、系统选型在市场上对多款信息化系统进行了调研和比较,最终选择了一款功能强大、性价比高、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信息化系统。
3、系统实施制定了详细的系统实施计划,包括项目时间表、任务分解、风险应对措施等。
在实施过程中,与供应商紧密合作,确保系统的顺利安装、调试和上线运行。
业务流程优化与信息化升级工作总结
业务流程优化与信息化升级工作总结一、引言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团队致力于业务流程的优化和信息化升级工作。
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团队的共同协作,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本文将对这些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希望能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项目背景(这里可以介绍一下项目的背景和目标,比如为什么要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和信息化升级,涉及的具体业务范围和团队规模等。
)三、优化业务流程1. 识别瓶颈:通过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分析,我们识别出了一些瓶颈,即使业务流程发生阻塞的关键节点。
针对这些瓶颈,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2. 简化流程:在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深入了解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并与相关部门合作,寻找简化流程的机会。
我们引入了自动化工具和技术,通过流程重组和优化,使得流程更为高效和便捷。
3. 建立严格监控机制:为了追踪业务流程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建立了严格的监控机制。
通过实时收集和分析关键数据,我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信息化升级1. 系统集成:为了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我们进行了系统集成工作。
通过整合现有的系统和软件,实现了数据共享和交流的无缝对接。
这不仅简化了操作流程,还降低了人为错误的风险。
2. 数据分析:我们构建了一套全新的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对大量的业务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管理层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及时的决策依据。
这使得企业能更好地抓住市场机会,提前做出战略调整。
3. 安全保障:在信息化升级的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了数据和信息的安全。
通过引入先进的加密技术、权限管理和安全审计系统,我们成功地防止了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的风险。
五、成果与价值1. 成果总结:通过业务流程的优化和信息化升级,我们显著提高了业务的处理速度和质量。
同时,我们也成功地降低了运营成本和人力资源需求。
这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 价值体现: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们不仅实现了内部业务流程的优化,还提高了企业和客户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效率。
梳理业务活动方案策划书3篇
梳理业务活动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业务活动方案策划书》一、活动主题[具体活动主题]二、活动背景[简要介绍活动背景,如行业趋势、市场需求等]三、活动目的[明确活动目的,如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产品销量、拓展客户群体等]四、活动时间和地点1. 时间:[具体活动时间,包括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2. 地点:[详细活动地点]五、活动对象[明确活动的目标受众,如潜在客户、现有客户、合作伙伴等]六、活动内容1. 活动形式:[详细描述活动的具体形式,如讲座、研讨会、展览、比赛等]2. 活动亮点:[列举活动的亮点和特色,吸引参与者]3. 活动流程:[制定详细的活动流程,包括开场、主体内容、互动环节、结束等]七、活动宣传1. 宣传渠道:[列出活动宣传的渠道,如社交媒体、电子邮件、线下宣传等]2. 宣传内容:[制定宣传的具体内容,如活动海报、宣传文案、视频等]3. 宣传时间:[明确宣传的时间安排,确保在活动前充分预热]八、活动执行1. 人员安排:[明确活动所需的各类人员,如主持人、演讲嘉宾、工作人员等]2. 物资准备:[列出活动所需的物资和设备,如场地布置、宣传物料、礼品等]3. 应急预案:[制定活动的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九、活动评估1. 评估指标:[明确活动评估的指标,如参与人数、客户满意度、销售业绩等]2. 评估方法:[说明活动评估的具体方法,如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3. 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活动的措施和建议]十、活动预算1. 预算明细:[列出活动的各项预算,包括人员费用、物资费用、宣传费用等]2. 预算控制:[说明活动预算的控制措施,确保活动在预算范围内进行]十一、注意事项1. 安全保障:[强调活动期间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参与者的人身安全]2. 法律法规:[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活动的合法性]3. 合作伙伴关系:[维护与合作伙伴的良好关系,共同推进活动的顺利开展]篇二《业务活动方案策划书》一、活动主题[具体活动主题]二、活动目的[阐述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三、活动时间和地点1. 时间:[具体日期]2. 地点:[详细地址]四、参与人员[列出参与活动的人员范围]五、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由主持人或相关负责人致欢迎辞,介绍活动背景和目的。
业务梳理方法
业务梳理方法一、明确业务目标与流程在开始梳理业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业务的目标和流程。
业务目标是组织所追求的长期战略目标,而业务流程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操作步骤。
明确业务目标和流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业务需求,为后续的梳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分析业务环境和需求在梳理业务之前,需要对业务环境和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
通过了解市场竞争情况、顾客需求和行业趋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业务的关键点和痛点,为业务流程的优化提供方向和依据。
三、细化业务流程在明确业务目标和需求的基础上,接下来需要详细细化业务流程。
这包括将整个业务流程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操作步骤,并对每个步骤进行详细的描述。
在细化业务流程时,可以通过绘制流程图、使用文字描述或使用其他工具来清晰地展示每个步骤的输入、输出和执行者。
四、梳理流程中的问题和瓶颈在细化业务流程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一些问题和瓶颈。
这些问题可能是流程中的冗余环节、低效的操作方式,或者是流程中存在的缺陷和隐患。
通过识别和分析这些问题和瓶颈,可以为后续的优化工作提供依据,并帮助组织更好地提高业务效率和质量。
五、优化业务流程在梳理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接下来需要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
优化业务流程的目标是提高业务的效率、质量和用户体验。
具体的优化方法可以包括简化流程、合理分工、优化资源配置、引入自动化技术等。
在优化业务流程时,需要权衡各种因素,确保优化后的流程能够更好地满足业务需求。
六、制定执行计划和监控机制在优化业务流程之后,需要制定具体的执行计划和监控机制。
执行计划包括明确优化措施的实施时间和责任人,以及优化后业务流程的具体操作步骤。
监控机制则是为了评估优化效果和及时发现问题。
通过制定执行计划和监控机制,可以确保优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七、持续改进和创新业务梳理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持续改进和创新的过程。
随着业务环境和需求的变化,业务流程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优化。
因此,组织应该建立起一套持续改进和创新的机制,定期对业务流程进行评估和调整,以保持业务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信息化建设与业务流程优化的工作总结
信息化建设与业务流程优化的工作总结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业务流程优化已成为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致力于推动信息化建设与业务流程优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以下是对这一阶段工作的详细总结。
一、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1、信息系统的升级与整合为了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我们对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升级。
淘汰了一些老旧、效率低下的系统,引入了更先进、功能更强大的软件和平台。
同时,加强了不同系统之间的整合与数据共享,打破了信息孤岛,使各个部门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和交流信息。
2、数据管理与安全数据是企业的重要资产,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
制定了数据采集、存储、备份和恢复的规范和流程,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同时,加强了数据安全防护,采用了先进的加密技术、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防范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
3、信息化团队的建设为了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加大了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招聘,组建了一支专业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信息化团队。
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技术功底,还能深入了解业务需求,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业务流程优化的举措1、流程梳理与诊断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诊断,找出了其中存在的繁琐、重复和不合理的环节。
通过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调研,深入了解业务流程的实际运行情况,为优化工作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2、流程简化与标准化针对诊断出的问题,对业务流程进行了简化和标准化。
去除了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合并了重复的工作,制定了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标准。
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出错率,保证了业务的质量和稳定性。
3、引入自动化技术在业务流程中引入了自动化技术,如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和工作流引擎。
实现了一些重复性高、规则明确的工作的自动化处理,大大减轻了员工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业务资源普查梳理业务链条的方法
业务资源普查梳理业务链条的方法1.业务流程分析:通过对企业各个业务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每个环节的输入、输出、执行人员和所需资源等信息。
可以借助流程图、时序图等工具,对业务流程进行可视化展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梳理业务链条。
2.数据驱动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对业务流程的细节进行深入了解。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问题和瓶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链条的优化和改进。
3.组织结构分析:深入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人员分工,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在业务链条中的角色和职责。
可以借助组织结构图、职责矩阵等工具来梳理业务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和相关的人员。
4.外部环境研究: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等。
通过对外部环境的研究,识别出对业务链条产生影响的因素,为业务链条的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
5.业务系统分析:对企业已有的业务系统进行分析,了解其功能和使用情况。
通过对业务系统的分析,可以发现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点,为业务链条的优化提供支持。
在梳理业务链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全员参与:梳理业务链条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需要全员的参与和配合。
各个部门和岗位的人员应共同参与普查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
2.逐级搭建:可以从小范围开始,逐级搭建业务链条。
先梳理一些业务流程的链条,再逐步扩展至整个企业的业务链条。
这样可以有序地进行梳理工作,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3.多角度分析:在梳理业务链条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时间维度、资源维度、成本维度等。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业务链条的情况,为优化和改进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向。
4.随时调整:业务链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企业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业务链条可能需要进行调整和更新。
因此,在梳理完业务链条之后,应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保持其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
通过业务资源普查和业务链条的梳理,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业务资源情况,发现问题和瓶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梳理业务经营脉络找准切入点实施信息化魏英东,安徽电视台安徽广电信息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安徽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信息化顾问委员会总顾问、安徽富煌集团IT总监,信息化从业经验丰富:1998年,在鹰牌陶瓷负责实施ERP系统SAP R/3软件PP、MM业务模块,培训电脑用户。
2000年,在飞歌空调负责组建企业局域网,实施财务电算化系统,开发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等,并培训电脑用户;在协力仪表负责组建企业局域网和培训电脑用户。
2002年,在洽洽瓜子负责组建总部企业局域网,组建集团广域网,实施办公自动化系统、防伪防窜货系统等。
2007年,在燕之坊食品负责规划设计企业营销管理工作流程,组建企业局域网,实施营销配货计划管理信息系统。
2008年,在富煌钢构负责优化组织结构,改造主营业务管理流程,制定信息化管理制度,开发货款回收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电算化系统等。
2009年,在三联泵业负责指导企业局域网建设和ERP系统实施。
2010年,在安徽军工集团负责集团信息化规划设计,并指导信息化项目实施。
上期专栏讲到要做好企业信息化的规划与实施,不能从企业职能部门需求的角度,更不能从单纯的信息系统项目的角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整体角度着手。
本期专栏按照这种思路继续探讨,主题是企业如何根据经营活动和商务交易活动构建信息化工作体系。
接手富煌集团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时候,富煌集团的董事长问我如何构建富煌集团的信息化工作体系。
从那一刻起,我就决定,要边实践边总结,提炼出这纷繁表象后的基准答案。
针对业务经营管理布局实践经验显示,像富煌集团一样,一般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基本分为外部协作、内部事务这两方面。
外部协作是与合作伙伴的商务交易活动;内部事务是企业内部的业务经营活动,它又分为主要业务经营活动、辅助业务经营活动和跨部门的协同办公事务活动。
主要业务经营活动是以产供销为核心的采购、生产、仓储、销售、售后服务;辅助业务经营活动是为了产供销而配置的人事、行政、财务、技术、企划、IT、质管;跨部门的协同办公事务活动是为了主要业务经营活动、辅助业务经营活动以及与外部合作伙伴的交易活动的事务处理。
外部合作伙伴的协作是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商务交易管理,必然需要把面向过程管控的企业管理模式融入各个信息系统之中,构建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信息化工作体系。
四关键系统支撑商务交易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2004年出版的《德鲁克日志》中讲到:“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由企业的商业经营模式引发的商务交易活动和需要建立的信息化工作体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关键信息系统建设。
不难看出,如果企业要构建一套体系化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来支撑企业的商务交易活动,从而创新企业的商业经营管理模式,那么需要先建立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企业自身的日常业务经营活动,创新企业的业务管理模式;继而,一方面将ERP的MM物料管理子系统功能向SCM 系统扩展,管理供应商的生产交货,直至供应商的客户;一方面将ERP的SD销售与分销子系统功能向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扩展,管理销售商的销售送货,直至销售商的客户。
构建企业的商务交易活动信息化工作体系,需要有四个关键信息系统来支撑:ERP系统、SCM系统、CRM系统和EB 平台。
其中,ERP系统是关键中的关键,即抓手。
SCM系统和CRM系统是两翼,是ERP系统的MM子系统、SD子系统的功能扩展。
最后通过EB交易平台对接ERP系统、SCM系统和CRM系统的系统数据库,进行内外部的同步时时交易。
相应地,在信息部门的设置方面,需要在企业总部设置信息管理中心这一职能总部,并下设电子商务部、信息系统部、数据管理部、软件开发部、网络管理部、电脑维护部等职能部门,以及编制IT总监和各部门经理等工作岗位,并设立任职资格条件、岗位工作职责和绩效考核指标,从而由该信息部门和IT人员来负责构建企业的商务交易活动信息化工作体系,以及具体的企业商务活动工作流程设计和相应的信息系统规划、实施、管理、维护和优化。
ERP成败关键在于弄清需求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很多企业曾高调地引进ERP 系统,成功实施ERP系统的企业却寥寥无几,甚至还有被ERP 系统拖累到死的企业。
像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施ERP系统的珠海华丰食品工业集团,历时1年半,耗资上千万元,却最终以失败收场。
当时的联想电脑集团,也是在经历了第一次实施ERP系统失败之后,坚持第二次实施才算成功。
决定以ERP系统为代表的信息系统实施成败的关键不在于ERP系统本身和ERP系统的供应商,而在于要清楚地知道企业的需求、企业自身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和企业员工的专业水平。
如果想通过构建ERP系统来管好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创新企业的业务经营管理模式,就要从如何管理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这一角度分析,寻找切入点,再确定ERP系统的功能,构建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信息化工作体系。
首先就要建立以HR系统为抓手的系统,理清企业的组织结构、部门岗位、人员的职务级别、统一组织编码,并将员工人事信息共享到办公用品管理、财务电算化、用章电子审批、薪资福利管理、员工考勤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系统,从而建立一套辅助业务经营活动信息化工作体系;其次还要建立以OA电子审批流系统为抓手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网上电子审批系统、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等各系统建立一套网络化的协同办公事务活动信息化工作体系;然后才是建立以PDM系统为抓手的进销存管理系统,改变技术人员的产品设计工作模式,统一物料编码、自动分解BOM清单表到生产计划管理系统、采购招标管理系统、仓储运输管理系统、销售分销管理系统、财务电算化系统等各系统,从而建立一套主要业务活动信息化工作体系;最后通过实施ERP进行系统整合,来全面管理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从而建立一套企业业务经营活动信息化工作体系。
ERP的前奏是HR和OA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信息化工作体系的关键信息系统是ERP系统,企业的主要业务经营活动信息化工作体系的关键信息系统是PDM系统,企业的辅助业务经营活动信息化工作体系的关键信息系统是HR系统,企业的协同办公事务活动信息化工作体系是OA系统。
所以,成功实施ERP系统的前提是以PDM系统、HR系统和OA系统这三类系统为代表的诸多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和集成应用。
所以,一个企业,如果先于HR系统上了财务电算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薪资福利系统、生产系统、销售系统等系统,那么,当一名员工离职时,不仅这名员工要办理原始的离职签字手续,到相关部门会签,相关部门还要各自上各自的信息系统禁用或删除该名员工的账号和信息数据。
这是一种没必要的重复劳动,还可能会出现失误与错漏,甚至会把其他员工的账号误删掉了。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没有把HR系统作为基础信息系统先实施好。
同样,如果作为HR系统中的关键信息系统的员工人事管理系统没有实施好,那么薪资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即使建成了也形同虚设。
当然,在很多情况下,企业的一些业务部门往往会根据自身的实际工作需要而要求上一些信息系统,比如,财务电算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仓库物料管理系统等。
如果企业的财务部门先于人事部门上信息系统,那么财务部门的财务电算化系统应在人事部门的HR系统实施之前、之后实施还是同步实施?问题的关键不是谁先谁后,而是企业有没有为此做好准备:即使没上HR管理信息系统,也必须理清企业组织结构、部门岗位、员工的职务级别等基础人事组织信息,以及适用的唯一组织编码,搞清楚财务部门使用财务电算化系统的员工是否具备电脑应用常识和熟练技能。
否则,企业就只能听从来自财务电算化系统软件供应商的安排了,使用财务电算化系统工作的财务人员将会花费很长一段时间学习财务电算化系统知识和练习电脑操作技能,而不是将财务电算化工具真正用于财务工作。
是同步实施,还是分清先后?另外,还要提出一个观点,即使在以上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财务电算化系统能不能更专业,作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一期,就是让财务手工账变电脑账,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财务数据的及时准确性,而不是涉足以存货核算管理为主的仓库物料管理和以生产成本核算管理为主的车间生产统计管理。
因为那样做,从信息化的规划来看,一方面信息化工作体系的跨步太大,直接进入主要业务管理活动会影响日常的生产和仓储,另一方面不仅财务电算化系统的投入资金会大增,还会大大加重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再假设企业的行政部门先于人事部门上办公自动化系统。
行政部门的OA系统和人事部门的HR管理系统谁先实施?在实施财务电算化系统时,计算机网络,特别是企业内部局域网系统这一基础网络对于财务电算化系统虽然重要,但是可以变通解决,例如很多企业因为企业局域网没建好,而把财务部的会计凭证室兼作财务电算化系统机房,放置财务电算化系统的服务器、交换机、UPS等设备设施,并且只在财务部的几个办公室布置了一套财务专用网络。
虽然有诸多隐患和不便,但财务电算化系统依然正常地运行了好多年,为财务人员工作带来简化和便利。
然而,对于OA系统来说,最基础的是企业的局域网和互联网的互联互通,这样OA系统才能起到网络化的协同办公作用。
由此我们就不难看到,很多企业还没有把企业内部局域网和外部的互联网接入互联互通做好的情况下,实施OA系统,出现很多问题是必然的。
建好计算机网络系统,企业才能谈到OA系统的实施。
同样的关键问题仍在于,企业有没有为此准备好。
同样提出一个观点,即使条件都具备了,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能不能更专业也是值得思考的。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是解决电子文件的权限发布、通告和存档、调阅,以及有权限的员工未查看新发布文件的在线统计数量、名单和调查投票,实现电子公告牌功能、知识管理库、在线人数统计和调查投票功能。
它对传统纸质文件的发布、电话或传真是一个强力的补充,也是一种存储方式,有助于提高文件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及时准确性,但它不涉及员工的工作管理、日程安排、文件电子审批流。
因为从信息化的规划来看,一方面信息化工作体系的跨步太大,直接进入管人的工作事务和电子审批这一辅助业务经营活动就会影响日常的工作和费用报销,另一方面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投入资金就会大增,而且大大加重行政人员、IT人员和电脑用户的工作负担。
然而,企业一旦决定OA系统要有这么多的功能,却又是大家不得不面对的工作,那么,就很有可能,企业原本只需要花一个OA系统的电子公告牌和知识文件库(一期)管理电子文件的费用,变成了还要加上管理员工的工作和电子审批流的费用,IT人员和行政人员也自然在实施OA 系统和运行中增加了诸多没有效用的工作,而事实上,很多企业这么做了,却在运行数月后,只有企业的文件发布、浏览和查阅,其他的工作计划与总结、日程安排、电子审批流都形同虚设,而一打开OA系统却又不得不看到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