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形成机制问题初探-最新教育资料
创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式及机制的思考
创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式及机制的思考作者:邹彩娟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17期摘要:创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式及机制,有利于推进大学生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满足现代化建设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创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式及机制主要通过创新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构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式、创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机制和优化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环境几条路径来实现。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式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兴旺发达的源泉,是经济社会的内驱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大学生教育必须适应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创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式及机制,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
一、创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式及机制的重要意义我国大学生人数较多,创新素质普遍不高,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大学生,大多缺乏刻苦钻研精神,自信心不足,严重制约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但他们出生于改革开放时代,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求新求异意识突出,社会交往能力也比较强,这些特点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素质提供了有利条件。
创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式及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创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式及机制的时代背景在全球化加快的背景下,国际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专门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
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从“二战”结束后,就十分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尤其在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
西方高等学校传统的教育思想片面强调知识传播,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市场竞争和经济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在新时代的国内背景下,改革开放以后,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要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新视角
三、高职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基本原理,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 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 的 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解放与 自由的追求。法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 :只有环境和教育,才能把牛 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尔变成画家。因此,高职 院校要十分重视人文关怀对学生创新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4期 3 20 06年 8月
邢 台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o i g ai P l t c n c C l g o r a f X n t o y e h i ol e e
V 1 2 N . o .3 o4
思考 ,勇于向权威挑战,并且敢于提 出问题和探索解决 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思路 。 2创新思维。它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于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 ,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 . 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创新思维贯穿创新活动的始终 ,它是创新素质的核心 。 3创新技能。它是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包括创新主体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或操作 . 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等。它是创新思想获得表现 的载体,是创新的关键 。 4 创新人格。它是接受长期的创新教育和 自我训练之后所形成 的稳定而持久的创新个性特征 ,包括 . 具有远大的理想、务实的作风等 。它是创新的最终 目的和创新素质的集中体现。 5创新意志。它是指创造者 自觉地确定创造 目标,克服创造活动 中的困难 以实现创造 目标 的心理品 . 质 ,突出地表现在创造活动中的 自觉性 、果断性 、坚韧性和 自制力四个方面。
一
、
高职教育 的培养 目标是面 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高职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 高职 院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的核心 内容 ,也是高职办 出特色的关键 ,加强对高职生的创新素质培养有着 十 分重要 的意义 。 1高职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适应当今时代 的发展要求 .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应用不只是继承性应用,而是创造性应用;不只是 对现有知识、技术和方法的应用,而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 , 解决新 问题 。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应是创新 的教育 ,在教育和管理过程 中,要强调突 出学生的个性,重视
论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
新、 知识创新、 管理 创新、 科技创新等多种领域 。创新就是要变革一 分 ,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 切旧有的东西使其变 得更好 , 是为了能够让人类生活 的更幸福 , 是 中国现如今所进行 的改革和建 设, 需要 一批 又一批 、 一代又 一 为了社会进步 。对于 高职 院校学生来讲 , 创新是指在其 生活 、 学习 代 具有积极进取 的独立创 新精 神的优秀大学生,只有 这样 的人才 和实践 的过 程 中, 善于 对 已有 的知识 进行新 的加工 、 组合 和应用 , 能够 支撑 我国经济 、 文化和教育等各项事业发展 。只有拥有创新 能 敢于提 出新 问题 , 勇于 阐述新 见解 , 善于 寻求发现 新规律 , 找出新 力的民族 , 才 能充满活 力, 迅速发展 。 同样 , 一个 没有创 新能力 的 方法的活动 。 人, 也很难在 当前竞争越来越激烈 的知识经济时代立足 。所 以, 作 创 新 素 质 是 人 的 内 在 的 潜 能 得 到 充 分 开 发 的 ~ 种 积 极 的 状 为 高职 院 校 , 要 把 培 养 创 新 型 人 才 作 为 自己 的 重 要 使 命 和 责 任 , 在 态。创新 素质 是指 在人 的内在的心理素质 、 生理素质和外在的教育 对学生的教学和管理 中突出和 强化对学生创新能 力的培养,重 视 环境 、 文化 环境 、 生活 环 境 、 社 会 环 境 的 共 同作 用 下 , 在 创 新 实 践 活 学生创新素质的养成 ,以使其成 为适应知识经济 时代 发展需要 的 动中逐渐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对稳定 、 比较全面的综合素质。 人才 。 高职 学生的创新素质指 的是高职学生在 已经掌握 的专 业知识 3 .高职院校学 生创 新素质培养是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 的需要 。 的基础 上 , 在其 生活 、 学 习、 实 践活 动 中创造 出某种 新 颖 的、 独 特 为了适应当前知识经济 时代对 高素质人才 的需求 ,社会对新 时期 的、有价 值的产 品的过程 中具备的相对稳 定的基 本品质或 基本素 的高职教育提 出了更新和 更高的要求 ,对高职教育和 改革指 明了
高职院校有效开展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有效开展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探索与思考摘要: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素质教育探索思考高职院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为了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及方法,我校“基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背景下的学校创新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组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
我们选择了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验试题共50题,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三轮有关创造力的测试。
第一轮测试的对象是刚进校不久的一年级学生,测试结果达到平均分以上的占90%;第二轮还对同样的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达平均分的占92%;第三轮对参加我校创新课程选修课的同学进行测试,结果达平均分的占98%。
其中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上得分最多,但是对在事物的冒险性上和挑战性上的得分相对较少。
针对测试的结果以及我校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教育方面所进行的一些尝试和探索也做出了一些思考。
1 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1 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现状我校课题组对我市几所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素质进行了调研,调研报告表明,当高职生的创新素质有喜有忧,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具有创新意识,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
学生对创新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希望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积极寻找新的学习方法。
但是,他们普遍存在着缺乏向知识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同学请教的勇气,往往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和相关学科知识的横向关系,由此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2)创新的灵感,但缺少必备的创新技能。
高职生在特定因素的诱发和引领下,会产生灵感。
此时若有较强的创新技能,就会使灵感成为现实。
(3)有创新的兴趣与热情,但缺乏毅力。
调查显示,高职生在兴趣的深度、广度、稳定性及效能上都有相当的发展,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需要具有坚强的毅力。
学生创新思维的启迪者——中职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引导
学生创新思维的启迪者——中职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引导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能力逐渐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
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目标。
中职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育与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职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一些具体的策略和方法。
二、中职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1.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中职教师通过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创新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中职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灵活变通,寻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3.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和项目合作等形式,中职教师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竞赛和活动,以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
三、中职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与方法1. 创新教学方式中职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中职教师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项目合作、组织技能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职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挑战权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学生才能在面对问题时独立思考,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
4. 营造创新氛围良好的创新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最新年精选文档
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重点发展的两个方面,特别是随着国家社会和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对高素质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要求越来越迫切。
如何培养高素质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迫切的问题。
我国一部分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模式重点是对学生知识的讲授,而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重视不够,这种模式不利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因此,有必要改革现有的培养模式,要求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高职院校教育的全过程当中。
1. 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为了适应国家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我国的高职院校不断的改革人才的培养的模式,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并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首先要遵循以我为主的原则,结合本校自身特点和特定情况来构建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以期能切实符合人才培养的需求,不能违背本校的发展规律,盲目发展。
其次是资源整合与互补原则,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体系可以与其他高职院校进行交流,资源共享互相补充。
建立健全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才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新鲜的血液。
2. 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对学生在将来迎接社会各种挑战中把握住机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让他们具有创新的意识。
创新实际上就是超越,超越教师,超越课本的知识,敢为人先创造新的内容。
现在的教育模式主要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因此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模式下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大部分是为了应付考试,即使部分同学对知识的掌握到较高的水平,但也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这是因为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空间就很有限,悟性、灵感在经过“千锤百炼”之后基本上被埋没了,思维被严重地束缚。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初探
统计实践。
删嬲溅础斛蓝霍誓溉警磊毯飘脾s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初探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要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会议精神,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把素质教育摆上了议事日程。
“为什么要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如何抓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最终要取得什么效果?”,笔者就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一、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是抓好素质教育的前提1、加强素质教育是基于学生自身条件的需要。
据笔者调查发现,职业学院招收的学生,入学成绩80%左右在200到350分之问,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入学前受某些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针对诸多现象,笔者认为,在学校层面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三贴近”为原则,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的技能型、操作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素质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Jt-。
众所周知,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的形势,能够正确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和创业意识。
同时发挥“三自’'教育功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思想教育真正融入学校的皿堕茎查.竺盐兰里!旦:墨赵瑞林长效工作c『蝻I中,使学生的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为他们成长成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和谐建院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加强素质教育是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需要。
浅谈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浅谈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摘要】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实践机会、缺乏导师指导和缺乏创新文化氛围。
这些问题的成因可能是学校教学资源不足,导师师资力量不足以及学生创新意识不足等因素导致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实践机会提供、加强导师指导并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促进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成因、实践机会、导师指导、创新文化氛围、加强、营造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和社会的关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变化,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实践机会。
许多高职学生在学校中只接触到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导致他们的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
缺乏导师指导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很多高职学生虽然有创新的想法,却缺乏老师的指导和支持,导致他们的创新项目无法得到有效的推进。
缺乏创新文化氛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学校中缺乏一种积极鼓励创新思维和实践的文化氛围,使得学生缺乏参与创新活动的动力和热情。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素质,已经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1.2 研究目的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高职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包括缺乏实践机会、缺乏导师指导以及缺乏创新文化氛围。
这些问题导致了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着困难和局限性。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通过分析现有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够引起相关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从而促进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探析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探析【摘要】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在迎接未来挑战的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指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
结合创新实践案例分析,展示了教学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及未来发展的展望。
总结指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是必然趋势,需要积极行动。
建议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加强与企业合作,促进教学管理创新。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将迎来更加繁荣和发展的新时代。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现状分析、必要性、问题、挑战、应对措施、建议、实践案例分析、重要性、展望、总结、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是高等教育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进行创新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也面临着新的变革和调整。
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学管理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成为高职院校和教育管理者面临的共同问题。
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进行探析,不仅有助于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更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旨在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探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应对措施建议,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最终希望能够明确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探析的研究意义在于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阶段,教学管理的创新能够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的探索也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推动高职教育的升级和提升。
论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论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摘要】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从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培养的意义出发,探讨了其内涵、培养途径、培养方法、培养策略和培养模式。
指出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素质需要重视,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文章认为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当重视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工作,制定相应的培养策略和模式,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内涵、途径、方法、策略、模式、重要性、意义、进一步完善、重视、高等教育、任务1. 引言1.1 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高等教育培养的关键目标之一,高职学生的创新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具有良好的创新素质的高职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高职学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也有助于培养国家的人才储备。
作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希望,高职学生需要具备解决现实问题和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职学生,才能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系统的培养和引导,可以帮助高职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责任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意义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意义: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发展中,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素质更是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素质不仅可以提升其个人竞争力,更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 , 异 的心 理 , 求 开展 丰 富 多彩 的 校 园文 化 活动。 学生 凡 参 加各 类 知 识竞 赛 , 研 活动 科 与 科技 文化 艺 术 节 , 公开 发 表 文 艺 作 品 与 学 术论 文 , 加 社 会实 践 活 动 都 应 纳 入 的 参 二 课堂 考 核 体 系 , 颁 发 证 书 作 为评 优评 或 先 的 条件 , 力构 建 一 种 适 合 创新 人 才 脱 着 颖 而 出 的 大 学 校 园 文化 氛 围 。 2 2改革教 学方法【 多采 用应 用 讲授 式加 启 发式 教学 , 培养 学 生发 现 问题 的能 力 。 习有 两种 类 型 , 学 一 种是 维持 性学 习, 它的功 能在 于获 得 已有的 知识、 验 , 经 以提 高 解决 当前 已经 发生 问题 的能力; 另一种 是 创新 性 学 习 , 的功 能 在 它 于通 过学 习提 高一 个人 发现 、 吸收新 信 息和 提 出新 问题的 能力 , 以迎接 处理 好社 会 日新 月异 发 生 的变 化 。 养 学生 的创 新 能 力 , 培 不 仅是 培养 解决 问题 的创新 能 力 , 更重 要的 是 要培 养学生 不断 发现 问题 的能 力 , 以适 应 不 断 发 展 的社 会 。 这就 要 求改 革 教 学方 法 , 借 鉴 认 知 主 义学 习理论 和 建 构 主义 学 习 理论 的教学 观 , 强调 有意 义学 习 、 现 学习 、 架 发 支 式 教 学等 方 法 , 过 创 设 问题情 境 , 发学 通 激 生 的兴趣 和探 究 激情 , 引导学 生 由被动 学 习 转 变 为主 动 学 习 、 自丰 探究 。 2 3丰富教学 内容 . 3 ] 首先 要站在学术最 前沿 。 创新 是 要 在 前人研究或实践的基础上的创新 , 如果 没 有 站 在 学 术 的 前 沿 , 前 人 的 研 究 进 行 重 对 复 , 仅浪 费大 量 的人 力物 力财 力 , 不 而且 很 难 跟 上 学 科 理 论 和 应 用 的 发 展 。 此 , 师 因 教 不 仅 要 讲 授 本 学 科 的 基 础 内 容 , 要 积 极 更 地 从 事学 术研 究 , 授 课 中站 在 学 术 的 最 在 前沿 讲授 教学 内 容 。 师在 教 学过 程 中 通 教 过 讲 授 本 学科 最前 沿 的 理论 和 实践 应 用 , 能 使 学 生 站 在 学 术 前 沿 来 看 待 所 学 的 内 容 , 刻 地 领 悟 所 学 学 科 的 实 践 意 义 , 大 深 大 激 发 学 生 学 习兴 趣 , 让 学 生 对 相 关 领 域 并 生疑 。 引导 学 生 课 后 积 极 关 注 相 关 理 论 和 实 践 问题 , 后 进 一 步 去 主 动思 考 、 新 。 然 创 其 次 注 重 各 个 学 科 间的 相 互 联 系 。 创 新 需 要 丰 富 的 知 识 做 基 础 , 且 要 善 于 发 并 现 事 物 之 间的 区别 和 相 互 的 联 系 。 何 一 任 门 学 科 都 不 是 孤 立 存 在 的 , 是 和 其 他 相 而 关 学 科 有 着 内 容 或 者 方 法 上 的 联 系 。 如 比 机械 修理 工艺 学 》 门课 程 , 机 电设 备 这 是 维 修 与 管 理 专 业 的 一 门 专 业 课 , 容 却 涉 内 及到 机 械原 理 、 力学 、 液压 、 气控 制 、 图 电 制 测 绘 等 多 个 学 科 的 知 识 。 此 要 求 教 师 在 因 教学 中要 积极 地 介 绍 相关 领 域 的前 沿 理 论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创新实践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创新实践汇报人:2023-12-22•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问题•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目录•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探索•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效及问题•未来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趋势与展望目录01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问题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探索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科研项目、创新创业竞赛、社会实践等,积极探索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创新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教师,同时加强教师的创新教育培训。
创新能力培养意识增强高职院校普遍认识到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将创新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措施。
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现有的课程体系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支持不够,缺乏相应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不完善虽然高职院校开展了一些实践活动,但实践环节的时间、经费、指导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环节薄弱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教师,同时教师的创新教育培训也需要加强。
创新能力培养师资力量不足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02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通过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创新实践课程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创新方法。
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030201建设校内实践基地,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
校内实践平台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创新技能。
校外实践平台组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鼓励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对在创新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
作为培养技术与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探究1. 教育资源不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的师资、场地、设备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直接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引导和指导能力不足,场地设备不足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
2. 落后的教学理念部分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理论学习而忽略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操作,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创新创业的核心能力。
3. 缺乏与产业的深度融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不够,很多学校仍然停留在开设相关课程或者设置实习环节的层面,没有形成真正的产教融合模式。
学生缺乏与实际产业相结合的实践机会,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难以显现。
4. 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认知偏差和创新创业意识淡薄的现象。
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自身的责任心不强、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认知,导致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二、对策探究1.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在师资力量、场地设备等方面进行增加,提高教育资源的整体保障。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享资源,提高教学实践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2. 转变教学理念高职院校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建立多种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
提升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提升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问题与对策探析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影响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也面临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
本文将探析提升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教师科技创新意识不强高职院校的教师多数来自于工程技术领域,他们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更加注重技术的应用和实践,对科技创新的理论和方法了解不深,科技创新意识不够强烈。
2.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专注于技术的实践应用,对科技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了解不足,缺乏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学校科研条件滞后由于资金和设备的限制,高职院校的科研条件相对滞后,不利于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活动开展。
二、对策探析1. 增强教师的科技创新意识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培训,提高教师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建立科研项目导师制度,指导教师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和实施,激发教师的科技创新热情。
2. 优化科技创新课程设置学校应该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科技创新理论知识的培训,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和项目,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加强科研设施建设和科研项目支持学校应增加科研投入,完善科研设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条件。
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项目,提供项目经费和科研支持,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推动科技创新活动开展。
4. 加强与企业合作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的实践平台和条件。
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
5. 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包括科研成果奖励、科研项目支持、人才培养奖励等。
通过激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引导他们积极投身科技创新领域,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培养高职学生创业创新素质
关 键 词 :创 j - 新 素 质 ; 养 ; 径 , ̄ k , J 培 途
“ 新 人 才 是 指 具 备 开 拓 精 神 、 造 欲 望 、 争 创 创 竞 意 识 , 够 做 出 独 创 性 成 果 、 创 事 业 新 局 面 、 社 能 开 对 会 物 质 文 明 和 精 神 文 明 建 设 作 出 创 造 性 贡 献 的 人 ”
起 、 持 岗 位 成 才 、 现 岗 位 发 展 的 新 观 念 , 既 能 坚 实 要
和 岗 位 的 适 应 性 , 要 强 调 基 本 素 质 的 培 养 。高 职 学 又
生 刨 业 创 新 素 质 的培 养 , 是 让 学 生 明 确 方 向定 位 , 就 明
确 具 体 的 奋 斗 目标 .努 力 把 自己 培 养 成 为 社 会 所 需 要 的 高 素 质 、 技 能 专 门 人 才 , 业 后 成 为 国 家 高 技 高 毕 能 人 才 队 伍 中合 格 的一 员 。 同 时 具 有 开 创 性 的个 性 , 成 为 未 来 新 型 企 业 、 业 和 职 业 岗位 的 创 造 者 。 产 创 业 创 新 素 质 教 育 可 以 分 为 以 下 几 个 主 要 方 面 : 是 要 有 高 度 的 社 会 责 任 感 。在 科 技 高 度 发 展 的 一 今 天 , 乏 责任感 、 作 马 虎 、 心 大意 , 往 会 造成 缺 工 粗 往 灾 难性 的后 果 , 个 人 和社 会 带 来 重 大 损失 , 此 , 给 因
教 育 , 学 生 成 为 创 业 创 新 型 的 人 才 让
一
育 观 念 和 就 业 观 念 已不 能 适 应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 需 要
了 。 从 学 校 专 业 设 置 看 , 有 一 定 的 滞 后 性 , 论 学 总 无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开始关注创新创业,纷纷加入到创业的队伍中。
然而,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将成为重要的挑战。
本文将阐述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缺少实践机会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一大问题是缺少实践机会。
在学校里,大多数课程都注重理论,很少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因此,许多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不知道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
2.缺少创新创业意识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创新和创业。
因此,很多学生并不具备创新创业意识,不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创造价值。
在大多数高职学校,创新创业课程并不是必修的,也没有专门的创新创业培训机构。
因此,不能满足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也不能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对策建议1.加强实践教学高职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学校可以与企业联合开展实践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学校还可以组织创新创业比赛、创意市场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推广创新创业教育高职学校应推广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学校可以开设必修的创新创业课程,让学生了解创新和创业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学校还可以邀请成功创业者来校分享经验,激励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3.设立创新创业培训机构高职学校可以设立创新创业培训机构,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培训。
培训机构可以针对不同领域的创业进行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培训机构还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创业计划、策划创业项目,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三、总结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高职学校应重视实践教学,推广创新创业教育,设立创新创业培训机构,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创业道路上更加自信和成功。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议题。
目前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缺乏实践机会、教育内容单一等。
本文将分析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缺乏实践机会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但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实践机会上仍有不足。
学生缺乏实际创业的机会,导致他们在校期间缺乏相关经验和实践能力。
2. 教育内容单一传统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使得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缺乏实际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师资力量薄弱一些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这导致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4. 缺乏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一些高职院校内部缺乏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不高。
缺乏创新创业文化的培养,使得学生缺乏对创业的激情和信心。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战经验。
2. 多元化教学内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注重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综合素养。
可以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校企合作项目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培训、引进外部专家等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当前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多元化教学内容、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和构建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等对策来解决。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就业和创业提供更好的支持。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研究作者:王丹苏响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20年第09期摘要:高職学生的创新能力由外部影响和内部形成的2个范畴、8个维度、26个因子构成。
此次研究的调查工具为在此基础上自主编制的调查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8个维度的创新能力发展不均衡,即存在高创新认知和低实施创新和应用创新的现象;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差异显著;学校创新文化、社交圈与创新情绪体验是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贡献效应因子。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现状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0)09-0064-06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
虽然我国一惯重视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但是国内相关的高水平研究并不多见。
就中国知网(CNKI)的检索结果显示,大多数研究往往立足于个人的工作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类似于工作研究,既未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概念、构成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又缺少对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的结构性调查,因此这些研究往往缺少系统性、连续性、专业性,未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培养体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只是创业创新一门课程的任务,也不只是一种通识教育,而是一个包含多个因素的系统工程。
该工程以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为逻辑起点和践行基础,运行过程中既要克服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不利因素,积极促成有利因素的出现,又要加强内外部因素的沟通与配合。
因此,要全方位地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首要的就是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及发展现状,而后以此为基础形成有效的教育指导建议。
一、研究设计(一)理论框架创新能力是指个体形成解决问题的观念,并以此为目的充分调动已有的信息、知识、工具,对事物的整体或部分进行改变,产生出能够更好地促进自身或社会发展的新概念、新设想、新技术、新工艺或新产品的个体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形成机制问题初探
当前,理论界对创新素质培养的研究比较深入,但是将高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却少之又少。
高职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高职院校的创新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创新素质运行机制与本科院校的本科生相比都有不同的特点,其中也存在着特殊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职学生缺少创新素质培养的主动性,使创新素质形成机制成为空谈。
创新是一个人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在现今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中虽然有意识地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但忽略了他们的动脑能力。
在动手中更多地只是机械式的模仿,很少用脑去思索或主动地寻求某种改变。
另外对于什么是创新、如何创新存在误解,阻碍了高职学生的创新。
大部分学生认为,创新就是遥不可及的科技发明与创造,却不知创新也可以是一种小的变革与改造,甚至可以是解决问题的另一个思路。
第二,学校创新教育各个环节之间的配合缺少协同性,成为创新素质形成机制的障碍。
在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很多人认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完全取决于教学的一个方面,认为教学方法、手段、形式的创新就能完全促使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
这种认识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是整个学校各个部门各个教育环节相互配合的结果,是整个创新教育的结果。
第三,创新素质运行机制缺乏长效性,使创新素质形成机制难以连续、持久。
创新素质形成的心理机制为接受创新――满意创新――信奉创新――立志创新――创新成为人格,可见创新素质的心理机制是一个过程。
那么,相对应的创新素质的实践运行机制,也应同心理机制相适应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一完整的过程中,促进创新素质形成的机制应该具有可持续性。
而在现今的高职教育中对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一方面注重两头而忽视中间,即注重创新观念的输入与创新结果的肯定,却忽视了整个创新的过程;另一方面,就是注重某一方面或某一时期的创新,例如认为课堂上不存在创新,没有可能创新,而只有技能培训课程或者顶岗实习才可能有创新,或创新集中于毕业论文的写作时期等。
除此以外,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没有学生创新素质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使学生创新素质教育出现割裂,没有一个完整的循环。
二、高职院校创新素质形成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1.组织领导协调机制功能不健全
组织领导协调机制是处于整个高职学生创新素质教育机制链状结构起点位置的主导型机制,它的首要功能就是完善高职学生创新教育的组织结构和实现领导层对高职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有效指导。
但是,高职院校的发展与普通高等学校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面临着很多问题,未能积极有效地协调各个部门为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做好整合、控制工作,部分院校甚至存在
着部门设置不健全,机构设置不合理,层级结构僵硬,各部门之间配合不流畅等现象。
2.具体运行机制不能满足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要求
第一,课程结构不尽合理。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普遍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培养办法,但必修课的比例在课程结构中占绝大部分,留给高职学生自主选择的选修课空间所剩无几,致使其知识面比较狭窄,无法满足创新对其宽厚的知识结构要求,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另外,课程安排过于拥挤,有的班级学生有时一天要上八节课,有的甚至高达十节之多,没有留给学生去思考、去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教学活动未能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主体性力量。
高职教育活动中过分强调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性作用,使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因而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再者,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以及高职学生培养市场化趋势的影响,我国高职课堂教育呈现出较多的“一言堂”现象,使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受到阻碍。
另外,很多教师采用对待本科学生的教学方法开展教育,不能切合高职学生实际,使之不能适应其创新的发展方向。
第三,实训与实习过程的形式化。
高职教育的培养重点在于培养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特殊地位。
实训和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日常学习和教学中必然占有较大的比重,这也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创新教育理念未能真正树立,往往使这种能促使学生形成创新素质的培养流于形式。
在实训中,教师的指导力度不够,往往只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实训时也没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没有形成竞争和创新意识;实训成了学生对教师一系列操作动作的简单模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局限。
高职教育的最后一学期往往是顶岗实习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但是,很多学生对这一阶段认识不清,实习单位无法落实;认为实习与否无所谓;实习与自己专业相关程度不大;实习与毕业论文的写作相脱节,实习报告华而不实等等。
上述现象的存在抑制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校园文化的单一化。
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晚,发展快,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系统的校园文化,而且仅有的一点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
活”的错误认识指导下,使校园文化建设停滞在文体活动层面,而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
学校关于前沿科学和交叉学科讲座、技术竞赛和创新竞赛、创新知识和创新技能讲座等方面的活动举办很少,不能满足学生创新发展要求。
作为校园文化重要载体的社团活动有时也流于形式,空有社团,而没有具体的实际内容,更没有给学生的创新教育提供一个切实的实践平台。
第五,评价机制的片面化和随意化。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考
核评价中教学评价过分依赖考试,即使是实训课的考查,也主要是考试的方式,上机操作的内容和形式过于简单,不能真正检测学生的学业水平,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终导致高职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向应试教育的方向发展,阻碍了高职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有序进行。
另外,综合素质评价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目前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还没有找到比较切实有效的实施手段,通常是考试成绩及平时德育表现作为基础评价,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评价没有给予过多关注和研究,以至于学生的创新素质处于哪一层次与水平不甚清楚。
3.反馈机制不健全阻碍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可持续性
高职学生创新素质教育反馈分析机制能够即时分析系统内部各运行机制的运行情况和系统外部的环境变化,并以信息的传递为媒介,通过反馈形式将运行机制可能出现的不合理状态和环境变化对机制的影响传达给领导层面,以便做出及时的应对措施,使高职学生创新素质教育机制不断走向定向性完善过程。
但目前我国高职学生创新素质教育机制处于一种起步状态,各类主体机制都是由高职教育有关管理部门依照教育法规提出和制定的,由于缺乏长期的实践检验和机制建设方面的理论性指导,使机制在构建过程中忽略了反馈分析这一重要环节,导致高职学生创新素质教育反馈分析机制不健全,使高职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组织领导机制和运行机制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得到宏观分析和微观调控,容易产生运行偏差,出现前文所述的运行现状。
同时,反馈分析机制的不健全也导致高职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系统无法做到与外界环境的有效交流,在运行过程中难以适应当今社会信息更新量与日俱增、国际国内形势日趋变化的复杂要求,使现行高职学生创新素质教育机制呈现短期性效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