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性知识的特性及克服_刘会超.ca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卷 第2期 天 中 学 刊 V ol. 23 No. 2 2008年4月 Journal of Tianzhong Apr. 2008
收稿日期:2008-01-20
作者简介:刘会超(1982~ ),男,河南驻马店人,黄淮学院网络管理中心助教.
惰性知识的特性及克服
刘会超,杨锋英
(黄淮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能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但惰性知识的存在将阻碍上述目标的实现.介绍了惰性知识的概念,分析了其存在的普遍性、孤立性、等值性及可转化性等特性,指出了教学过程中教、学及环境等因素对惰性知识形成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克服惰性知识的建议. 关键词:惰性知识;素质教育;定势思维;知识结构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能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但惰性知识的存在会束缚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阻碍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并影响学校素质教育的效果.因此,只有认识了教学中惰性知识的特性及形成原因并寻找到其克服方法,才能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1 惰性知识的特性
现代著名教育理论家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在其《教育的目的》中提出:人在思维和实践中往往会受到其思维定式和行为模式的影响,把这种定式和模式支配下的知识称之为惰性知识.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惰性知识是指已经习得但在实践中不能正确提取和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
1.1 惰性知识的普遍性
惰性知识是普遍存在的.通过调查发现,在校学生或多或少都拥有一定的惰性知识.很多的惰性知识是经由人的思维定势形成的.思维定势是指人们按照已掌握的比较牢固的知识和习惯去思考问题和寻求问题的解决,表现出人们思维的一种准备状态.此外,学习者习得的和已有知识结构不关联的知识也很容易形成惰性知识.
1.2 惰性知识的孤立性
惰性知识或者孤立于人的知识结构,或者孤立于人的思维过程中.它存在于大脑中,但无法通过正常的思维活动或知识检索提取.这种孤立性的特点使得
我们无法“学以致用”.孤立的惰性知识降低了学习的效果,加重了学习的负担.学习者长期获得惰性知识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着综合素质培养和创造力的发展.
1.3 惰性知识的等值性
人脑思维的一大优势就是大脑可以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进而形成新的知识,实现知识的增值.而惰性知识孤立于知识结构之外,它一旦存储于人的大脑中,就会等值保存,很难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有所增值.
1.4 惰性知识的可转化性
大多时候惰性知识“酣睡”在大脑中,但这并不是永恒的.我们可以人为地设置情景或通过知识的持续积累来“激活”部分惰性知识;反之,某些长期缺乏激发和强化的知识,同样也能转化为惰性知识. 2 教学中惰性知识的形成原因
教学中惰性知识的形成可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2.1 教授过程的因素
教师对所教授的知识缺乏分析和整理,使所教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无法建立关联,容易形成惰性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组织和引导,忽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启发学生思考,仅通过背诵、记忆等方式使学生获得知识.这些知识在学习时缺乏理解、思考等相关的和已有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也容易使学生形成惰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261(2008)02-0107-02
刘会超,杨锋英:惰性知识的特性及克服·108·
2.2学习过程的因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程度的高低和是否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对是否形成惰性知识至关重要.在学习过程中,如果缺乏对知识的关注和思考,大脑就难以对知识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有效的组织,也无法得到适时的强化,导致知识向惰性知识的转化.
2.3情景环境的因素
很多知识需要在情景中不断强化才能够真正地习得,否则就会成为惰性知识.如果不能创造或者模拟相关的情景环境,对已有知识不断进行强化,就不能避免惰性知识的形成.
3惰性知识的克服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大量惰性知识的存在会阻碍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学生形成新的惰性知识,同时要创造条件激活学生已有的惰性知识,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打下基础.
3.1注重启发引导的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教的方法是否得当对学生形成知识和技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特长,激发学生潜能;应善于运用引导的技巧,以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获取知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据统计,教学方法多达700余种.在如此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应科学地加以分析和筛选,找到恰当的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启发引导,避免形成惰性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2形成合理的个体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有个体知识结构和群体知识结构之分.个体知识结构是个体头脑中知识的构成状况,表现为各种门类、层次知识的比例及相互关系.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晶,对个体来说,掌握的知识种类越多越好,越深越好,然而信息社会里任何人想完全掌握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必须重点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除了包括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外,还应包括合理的个体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各种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只有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才能比较容易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体系,避免惰性知识的形成.
3.3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但可以避免学生习得惰性知识,而且对学生终生学习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此,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学而时习之”的观点,强调“习”的作用.现代心理学也认为人的学习过程要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具有抵抗遗忘的功能,能对已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分析整理.复习可以强化大脑中已有的信息和关联,还可通过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帮助学习者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识关联.除了“时习”之外,科学的学习方法还包括依据个人特点和知识特点而采用的记忆、理解及讨论的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形成惰性知识.
3.4养成学生灵活的思维习惯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思维习惯在解决某些方面问题时具有积极作用,但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灵感.要善于打破定式、进行反向思维.反向思维是与正向思维方法相反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跳出常规,改变思路,从反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学生可以从反方向进行推断,寻找常规的岔道,并沿着岔道继续思考,去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3.5实现学以致用的角色互换
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学以致用”.在从“学”到“用”的过程中要实现角色的转变,同时“学”和“用”的相关活动又是对知识不断巩固、理解和强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善于构建情景,帮助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角色的转换,以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通过角色互换,不但能够避免形成惰性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程方平.中国教育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2002.
[2] 王敏.谈教学中的情感调动[J].安徽教育,2007,(10):
45.
[3] 陈志刚.历史探究教学的本质是什么?——由一则教学案
例谈起[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11):56~58.[4] 王金荣.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德育教学模式探析[J].成人
教育,2007,(10):45~46.
[5] 张志刚,国长锦.消除惰性,促进迁移——从路径倚赖
看惰性知识迁移[J].宁夏教育,2002,(7-8):35~36.
〔责任编辑 牛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