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世说新语_的玄味_禅意_儒情和悟性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名著导读,作文

《世说新语》名著导读,作文

.精品文档.《世说新语》名著导读, 作文《世说新语》名著导读《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公元403—444 年)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载东汉末年至东晋末年二百多年间士族阶层的琐闻轶事。

全书记事一千三百三十余则。

按内容分类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学等三十六门。

每一门表现士族名流思想和生活的一个侧面,各门综合,便显现出魏晋士人的精神风貌,反映了其时社会的政治、历史、道德、哲学和美学等方面的某些特征。

此书自问世以,颇得人雅士爱赏,添为案头必备之书。

据说宋朝大诗人黄庭坚酷爱此书,离它一步不得。

时隔一千五百余年,此书读令人砰然心动处,我以为还是其字里行间流溢出的艺术上的诗情画意美和魏晋人物那种符合人本性、返归自然的自由心灵及风流潇洒、不滞于物的精神境界。

而我觉得魏晋人物的这种情致本身也是一种诗意。

一言以蔽之,这本书并不是以曲折情节取胜,而是充满了浓郁的诗意。

试举一例: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任诞》53)这则小故事,寥寥几十字,传神地勾画出了晋人寄兴趣于生活过程本身的唯美生活典型。

书中,像这类传达时人意.精品文档.趣的小故事比比皆是。

“东床坦腹” ,显示了王羲之率真任性、通脱超逸的个性。

“阮裕焚车” 、“刘公荣饮酒” 、“管宁与华歆共园中锄菜” ,折射出了魏晋人对金钱、朋友等方面的价值取向。

“王恭无长物”体现出时人新的价值观。

竹席有一张够用即可,何必贪恋许多?正如爱好收集木屐的阮遥集所说,即使我们爱、贪、恋,人生这一遭我们究竟能拥有多少? 生不带,死不带去,我们拥有再多又有何用?为物喜悲,究竟是满足了我们还是拖累了我们?在这种新的价值观的影响下,不少人形成了新的自我的审美价值和不以物喜悲的淡定情怀。

如此种种,每一个故事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宇宙、人生和人性进行了哲学的思考。

《世说新语》是一本主要记载魏晋名士清谈轶事的书,清谈的内容主要以《周易》《老子》《庄子》(合称“三玄” )为本而加以敷衍,而老庄思想与儒学不同,它是诗意的哲学,它探讨的往往是人生的意义和人的终极目的,有着强烈的人生体验。

《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简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letter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世说新语》简介《世说新语》简介《世说新语》又称《世语》、《世说新书》,卷帙门类亦有不同。

世说新语的心得感悟(精选8篇)

世说新语的心得感悟(精选8篇)

世说新语的心得感悟世说新语的心得感悟(精选8篇)世说新语的心得感悟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世说新语的心得感悟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世说新语的心得感悟(精选8篇)】,供你选择借鉴。

世说新语的心得感悟篇1《世说新语》是刘墉写的一本关于教育的秘籍,这本书他从孩子诞生前,父母该怎么决定教育的方法、规划孩子的未来,到孩子出事之后,如何跟孩子互动、开发孩子的潜能。

在这本书里,他的一些独到的教育方法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以下是书中的两个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1、“虎姑婆”长什么样子?记得小时候,我就听过“虎姑婆”的故事,当小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大人们总爱说“再不听话虎姑婆该来咬你手指了!”可是,你知道“虎姑婆”长什么样子吗?答案肯定不是一样的。

作者说“为什么一个虎姑婆可以让我们从小孩时代记忆一辈子,而且每个人心里的虎姑婆都不一样,啃手指的声音可好像能在耳边响?答案很简单:因为想象!”每个人的想象是不一样的,为什么都在呼吁我们要看书,因为在看书的过程中会对书中的人物、事物、事件进行充分的想象,使我们的想象力充分得到发挥。

如果给我们一个虎姑婆的动画片,里面有个虎姑婆,还有虎姑婆啃手指的画面和声音,我们看过就知道:哦,原来虎姑婆那样啊,啃手指的声音是那样啊。

就用不着想象了。

什么都是现成的,那我们的思维与想象岂不是会越来越懒,就跟机器一样时间长不用就会生锈了。

所以,在想象力还没有生锈前,让我们多读读书吧!让它们快速的运转起来。

2、人生光明面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的挫折,但是要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挫折,书中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台北有一个由三位盲人组成的乐团,每个人都笑容满面。

一个说他最幸运,因为他是后来才失明的,所以他看过世界时什么样子。

另一个说他也幸运,因为虽然看不见东西,却能感觉光线,所以不算完全失明。

第三个说他虽然从小就瞎了,可是也不错,因为反正不知道看得见是怎么样的,既然不曾拥有,也就不觉得失去了。

中学生关于世说新语读后感范文

中学生关于世说新语读后感范文

中学生关于世说新语读后感范文《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时刘义庆编攥,记载了后汉至南朝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堪称一部记录当时社会、政治、文学的杂史,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收集的中学生关于世说新语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中学生关于世说新语读后感范文《世说新语》讲的是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匹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

当时以为美事。

刘道真,姓刘名宝,字道真,性格豁达,通经史,精音律,善长下棋,并且智勇双全,在扶风王司马骏府内担任从事中郎,后担任侍中、安北大将军,之后由于戎卫北境有功,赐爵为关内候。

那里“徒”字意指服劳役的犯人,“既而”意指不久。

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刘宝曾是服劳役的犯人,司马骏花了五百匹布将他赎了出来,不久后又任命他为从事中郎。

当时人们将这件事传为美谈。

我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时,并没什么感受,但当我读了5遍6遍乃至10遍时,就有了深刻的感受。

我十分佩服司马骏的这种做法。

首先,他能够不计刘宝以前犯过罪,任用刘宝,给刘宝用武之地,其次,司马骏花重金将刘宝赎了出来,能够说是对刘宝有恩,让刘宝死心塌地为自我做事。

即便将来刘宝势力过分强大,也总会卖个人情。

这件事传为美谈,又的民心。

司马骏做这件事心思慎密,一举多得,我很佩服。

他的这一做法也似乎效仿了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

齐桓公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而司马骏也在宗室中变得最为俊望。

生活中,我们也切不可因为他人曾有过什么过错或是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而一向对他心存不满。

平等待人,往往更容易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

同样,做错事的人也不能过分自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有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不改。

我们应有的是用心向上、改正错误的态度。

世说新语读后感范文我看了一本世说新语,这本书中摘写了许多的小故事,都是一些说道德,说道理的故事。

但是我还是看得津津有味,就像故事书一样。

我看到一篇什么管宁和华韵的故事,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了一块金子,管宁没有捡起金子,而是将金子像泥土一般,继续翻土。

《世说新语》原文注释及译文(卷十到卷十五)

《世说新语》原文注释及译文(卷十到卷十五)

《世说新语》原文注释及译文(卷十到卷十五)《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世说新语》规箴第十汉武帝乳母求救东方朔【原文】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1],帝欲申宪[2],乳母求救东方朔[3]。

朔曰:'此非唇舌所争,尔必望济[4]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5]耳。

'乳母既至,朔亦侍侧,因谓曰:'汝痴耳!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6]之,即敕免罪。

【注释】[1]汉武帝:即刘彻。

犯事:做违法的事。

据褚少孙补《史记·滑稽列传》记载,违犯禁令的是乳母的子孙家奴,乳母因受牵连而获罪。

[2]申宪:施行法令,指依法处理。

[3]东方朔:字曼倩,西汉平原厌次人,曾任太史大夫,为人诙谐机智,很受汉武帝宠幸。

[4]济:有所帮助。

[5]冀:希望。

[6]愍:怜悯。

【译文】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武帝将要按法令治罪,奶妈去向东方朔求救。

东方朔说:'这不是靠唇舌能争得来的事,你想一定要把事办成的话,临走时,只可连连回头望着皇帝,千万不要说话。

这样也许能有万一的希望呢。

'奶妈进来辞行时,东方朔也陪侍在皇帝身边,奶妈照东方朔所说频频回顾武帝,东方朔就对她说:'你是犯傻呀!皇上难道还会想起你喂奶时的恩情吗?'武帝虽然才智杰出,心肠刚硬,也不免引起深切的依恋之情,就悲伤地怜悯起奶妈来了,立刻下令免她的罪。

【评析】东方朔在国家的法内法外游刃有余,他对待制度与情感也是个得道的士者,在对待汉武帝和他奶妈这件事情上,他一方面深知以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像乳母这等违法乱纪之事,如果按规定放在法内、制度内,那是绝对没有从宽发落的余地的;但是考虑到汉武帝个人感情的话,那就不能如此大义凛然了。

《世说新语》人物品评的儒学渊源精品文档12页

《世说新语》人物品评的儒学渊源精品文档12页

《世说新语》人物品评的儒学渊源人物品评,是通过外在形貌发现人物的内在品性本质,“是对人进行从形骨到神明的审美批评和道德判断”。

《世说新语》中条目最多的《赏誉》(156条)及《品藻》、《识鉴》、《容止》、《企羡》5篇,皆为人物品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其他21篇,大部分条目属人物品评。

有的条目即使没有“品题”、“题目”、“目”等标示,也多涉及人物品评。

从孔子大量品评人物开始,经东汉许劭“月旦评”到《世说新语》,士人品评人物就一直未曾脱离有益于世用的初衷。

“汉代相人以筋骨,魏晋识鉴在神明。

”超凡脱俗的玄风道骨逐渐成为魏晋人物品评的主流,但魏晋玄学和佛学的流行,并不意味着儒学荡然无存。

相反,在整个魏晋时期,汉儒培植的深厚的儒学传统,为相当多的人所继承,当时仍存在着一片儒家人伦识鉴的社会土壤。

士人对于儒学的改造,即向玄学的转变是在儒学的基础之上完成的,时人并没有完全抛弃儒学的基本立场,不论是援儒人道或援道人儒,都是在经典之权威已经树立的情况之下,寻找属于自己自由的新空间。

儒学传统的延续及其学风的渗透,必然会使《世说新语》人物品评中蕴含丰富的儒家思想,其渊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官方正统儒学思想《世说新语》以人物品评为主要叙事内容是根源于儒家注重伦理人事的传统,并与东汉以来选拔人才的政治制度与品评人物的时代风气有着密切关系。

以“忠”、“孝”为主要内容,以“三纲五常”为主要框架的儒家伦理观念极大地方便了统治阶层的统治,自然而然被统治阶级所需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政治层面。

作为一种政权的组织思想,儒学事实上从来就没有衰歇过。

“因为儒家思想对巩固封建社会的伦常秩序来讲,最是适合统治阶级的需要的,他既没有玄学思想带有的那种消极因素,又不像佛教一样存在着分割民户影响国家租调收入和兵源的危险,所以统治阶级还是要发展儒家思想的。

”统治者选择儒学为立国的思想基础,以之作为衡量事物是非的尺度,并运用各种手段,维护其权威性,凡是符合其纲常教条的就加以倡导,反之则予以贬斥打击。

《世说新语》原文注释及译文(卷二十二到卷二十六)

《世说新语》原文注释及译文(卷二十二到卷二十六)

《世说新语》原文注释及译文(卷二十二到卷二十六)《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世说新语》崇礼第二十二元帝朝会引王导【原文】元帝[1]正会。

引王丞相登御床,王公固辞[2]。

中宗[3]引之弥苦。

王公曰:'使太阳与万物[4]同辉。

臣下何以瞻仰!'晋元帝【注释】[1]元帝:即司马睿。

[2]固辞:执意推辞。

[3]中宗:晋元帝司马睿的庙号。

[4]太阳与万物:喻指君主与臣民。

【译文】晋元帝在正月初一举行朝贺礼时,拉着丞相王导登上御座和自己坐在一起,王导坚决推辞,元帝更加恳切地拉着他。

王导说:'如果太阳和万物一起发光,臣下又怎么瞻仰太阳呢!'【评析】晋元帝司马睿能登上皇位,王导是最大的功臣,所以司马睿肯定是拿王导当大恩人了,于是在朝会的时候,硬邀他同坐御座,但是王导也把握得很有分寸,用赞扬的话婉言拒绝了司马睿的邀请,严格遵守君臣之间的规矩和礼仪。

袁宏参军释疑惑【原文】桓宣武[1]尝请参佐入宿,袁宏、伏滔[2]相次而至,莅名[3],府中复有袁参军,彦伯疑焉,令传教更质[4]。

传教曰:'参军是袁、伏之袁,复何所疑?'【注释】[1]桓宣武:即桓温。

[2]袁宏:字彦伯。

伏滔:字玄度。

袁、伏二人都是桓温手下的参军,当时并称为'袁伏'。

[3]莅(lì)名:通名;通报来人的姓名。

[4]传教:传达教令的属吏。

质:查问。

【译文】桓温曾经请他的属官入府值宿,袁宏和伏滔接连来到。

签到值宿时,因府中还有个袁参军,袁宏怀疑名单上的袁参军是不是自己,便叫传令官再查问一下。

世说新语读后感精选15篇

世说新语读后感精选15篇

世说新语读后感精选15篇世说新语读后感1光山话有句方言叫“谈玄”,意思是打妄语,说一些不切实际话,但是在《世说新语》中,谈玄却是一种坐而论道的高雅行为。

下面我们进入魏晋时期的“朋友圈”,对这群“谈玄”的人,一窥究竟吧。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

从《世说新语》及相关材料中魏晋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谈玄成为风尚,而玄学正是以道家老庄思想为根底的,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该书详细的描写了魏晋士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不能深究内容史料性的严肃真实,在九品中正制的调节下,人物获得的社会评价等级决定了他所处的社会阶层和地位,进而影响到生前富贵与身后名誉,所以全书基本上都是品评人物的内容,有些是别人口中说出来的,有些是人物本身的行为反应的,不一而足。

其中有很多有意思的桥段,比如“皇帝得子请客,大臣说咱们也没啥功劳的,您还请吃饭,皇上笑道,我生孩子怎么能有你的功劳呢?”“王蓝田吃鸡蛋的故事”“卿卿我我、性情中人”的由来等等,刘义庆可谓是当时文人圈中的段子高手了。

有意向读这本小书的话,还是建议读燕山出版社或中州古籍出版社的小册子本,注解不啰嗦,直取原文,这版本我已刷了七八遍了,是爱不释手的一本书之一。

想要深一些的了解魏晋人物的背景故事,可以买一本三联书店版本的,细细读来。

世说新语读后感2元方十一岁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护之仁,恣其所安。

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赋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袁公一次问儿童时的元方他爸在当县城做官时,都做了些什么事情,为什么所有人都对他赞口不绝的。

元方说他父亲对比较强势的人用德行去感召,对弱小的人则用施以仁慈和关怀。

世说新语心得体会

世说新语心得体会

世说新语心得体会世说新语心得体会1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写的。

语言风趣,幽默。

全书今传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治,文学,方正等,共一千多那么,记叙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琐稳逸事,主要有关人物评论,清淡玄言和机敏应对的故事。

我阅读的文言文: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猿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

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译文:桓温进军蜀地,到达三峡中,队伍里有人捉住一只幼猿,母猿沿着江岸哀鸣哭号,跟着船走了一百多里路也不愿离去,最末母猿跳到船上,刚跳上船就立刻气绝身亡了。

剖开母猿的肚子看,肠子全断成一寸一寸的了。

桓温听说了这件事后大怒,下令革除了那个人的官职。

感受:母爱是最伟大的,我们要尊敬每一位母亲,有一句歌词唱到:“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

”小猿被抓走了,母猿肯定哀伤万分,而去想方法救回自己的孩子,即使搭上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这件事还能说明另一个道理:我们要爱护动物,爱惜动物,它们也是一条条生命,它们也有权利享受与家人的镇静生活,所以,爱惜动物,并爱护它们吧,爱护动物就是保卫人类将来。

世说新语心得体会2地位不同,有不同的气质;时代不同,有不同的性格。

谁知,即使时代、地位甚至境况都相同,气质与性格也会迥乎不同呢?《世说新语》中的人各有特点,他们的处世风格颇为迥异,形成了一组又一组鲜亮的对比。

镇静与慌乱只在危险时刻真正显现出来。

王徽之、王献之从起火的房子中逃出,王徽之像打了败仗的兵,鞋也不穿,一个劲地往外冲;王献之那么神态自假设,他从容穿鞋,让仆人扶他出去。

虽然我们明知慌乱只会使事情越变越糟,但我们在危急的境地,又能有多少次像王献之那样从容自如?是伪装就终会被撕破,丑恶的事物总有现出原形的一天。

华歆、王朗乘船逃难,途中有人向他们求助,王朗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贼人追至,却又欲丢弃;华歆一开始不情愿,后来反而不愿丢弃,他们一前一后的立场,引人深思。

《世说新语》读后感3篇

《世说新语》读后感3篇

《世说新语》读后感3篇《世说新语》读后感1阅读《世说新语文学篇》,最大的感触是古人的那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氛围。

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一则关于郑玄的故事。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

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

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

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槊,逢彼之怒’”。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郑玄家的佣人都喜欢读书。

有一次,郑玄觉得他的奴婢干事不称心,准备用“家法”惩罚。

这位婢女认为自己冤枉,想加以解释说明;但恰逢此时郑玄盛怒,于是就叫人把她拽到院中的泥地里。

这时,恰好另外一位婢女走来,见此而问:你为什么站在泥地里?她问话时引用了《诗经邶风式微》中的“胡为乎泥中”一句。

被斥责的这位回答时则引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薄言往槊,逢彼之怒”,用来解释说:我本来是要向他(郑玄)说明清楚的,谁知正好赶在他气头上。

这里且不说郑玄的不论是非的火爆脾气,单就他家里的学习氛围就让人叹服,虽是“婢女”,却能那么娴熟地引经据典,且诙谐隽永、恰如其分。

说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吧,但是想到更多文人的事迹时,又不尽然,这里让人更多的是感受到郑玄为学成就之高,连家里的佣人也极富文化修养,郑玄的'学术修养更是让人钦佩。

这又不禁让人想到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应当继承和弘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根据《世说新语文学篇》的记载,古人自身所营造的浓厚的学习氛围真的让后人为之惭愧不已。

文人为了探讨学术知识,竞相辩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种胸襟和气度也是后人鞭长莫及的,然而,这种涵养却是我们现在做学问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只有在互相努力的前提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让各自的研究做到飞跃性提升,也为我国强国之路的发展,伏下强有力的一笔。

未及弱冠的王弼前往吏部尚书何晏所设宴请有名望的宾客宴会,何晏把客人谈论最精彩的部分告诉他,并问道:“此理仆以为极,可得复难不?”(我认为这个道理讲的很对,还可以提出质疑吗?)面对前辈,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王弼依然提出质疑,然而在座宾客无人能对答,王弼自问自答,反复论辩多次。

《世说新语》解读

《世说新语》解读

《世说新语》解读
简介
《世说新语》是北魏时期的一部文学作品,以记录人物言行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际关系。

该书包含八十四则故事,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成为了研究魏晋时期社会风尚和人物形象的重要资料。

内容解析
《世说新语》主要围绕着魏晋时期的士人、官员和各界名流的故事展开,描绘了他们的品行、才能以及与他人的交往。

这些故事反映了当时人物的性格特点、智慧和处世之道,带有浓郁的人情味和思想深度。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作者较为注重对人物之间言语和举止的描写。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往往以短篇形式呈现,内容涉及政治、学术、军事、家庭等方面,展示了魏晋社会各个领域的动态。

文学价值与影响
《世说新语》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备受推崇。

作品中的每个故事都富有启发性,能够让读者体会到魏晋时期士人的风采和智慧。

这些故事也深刻地揭示了人类性格和行为的本质,具有普适的价值观念。

在文学传世方面,《世说新语》的影响力深远。

它不仅在当时就备受推崇,成为魏晋时期的士人必读之作,而且在后世也被广泛传播和研究。

许多文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都对该作进行了深入解读,对后世文论、诗词创作和思想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论
《世说新语》是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通过描绘人物的言行举止,反映了魏晋时期社会的风貌和人际关系。

它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不仅丰富了文化遗产,而且为后世的文学、历史和思想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还是个人修养,理解和解读《世说新语》都是必要的。

世说新语的写作背景《世说新语》文学价值

世说新语的写作背景《世说新语》文学价值

世说新语的写作背景《世说新语》文学价值世说新语的写作背景《世说新语》文学价值世说新语的文学价值《世说新语》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淡,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从而也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

按照冯友兰的说法,风流是一种人格美,构成真风流有四个条件:玄心、洞见、妙赏、深情。

当然,这种人格美是以当时士族的标准来衡量的。

在《世说新语》的三卷36门中,上卷四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卷九门: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慧、豪爽,这13门都是正面的褒扬,如: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德行》)通过与华歆的对比,褒扬管宁淡泊名利。

又如: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

”(《赏誉》)这既是对邴原的褒扬,也是对公孙度善于誉人的褒扬。

至于下卷23门,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有的褒扬之意比较明显,如容止、自新、贤媛。

有的看似有贬意,如任诞、简傲、俭啬、忿狷、溺惑,但也不尽是贬责。

有的是贬责,如“谗险”中的四条,以及“汰侈”中的一些条目。

也有许多条目只是写某种真情的流露,并无所谓褒贬。

既是真情的流露,也就是一种风流的表现,所以编撰者津津有味地加以叙述。

例如: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任诞》)这种任诞只是对竹的一种妙赏,以及对竹的一往情深,或者在对竹的爱好中寄托了一种理想的人格。

又如:晋文王功德盛大,。

《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后感《世说新语》读后感【精】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世说新语》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说新语》读后感1曾在一本书上读到过沃维纳格的这样一句话:伟大的才能比伟大的成功更不寻常。

沉思片刻后猛然想起《世说新语》任诞篇中曾有这样一则故事,再次捧起书来细细品味,不禁莞尔。

故事大致讲述了东晋官员殷羡出任豫章太守,临行前,很多人托他带去他们自己渴望获得官职的书信。

到了石头城,殷羡把书信全部扔到江里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致书邮。

”读完这则短故后曾对“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这句话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在其他书中看到沃维纳格说的那句话后才恍然大悟:殷羡不推崇这种“不走正道,贪图小径”的社会风尚,认为虽然获得了官职,也就是所谓的“成功”,还不如依靠自己的一言一行,学识才略从而获得自己的成功。

所以“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更深层面的含义是:无用之才自不会得到赏识,而德才兼备之人定能得到重用。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贪图一时小利,放弃了光明和正义的大道,误入歧途,走向黑暗。

这也许能获得些许利益,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更何况这是一种道德败坏的象征,一种不良的行为准则。

与其走这偏门邪道还不如潜心向善,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

虽然会比前者付出更多,但这是一次锻炼和展现自我的机会,更能使得到的成功更真实,得到也更为自豪和愉悦,何不一试呢?从小就养成这种习惯对于将来不论是发展的过程还是种。

种鸿图霸业抑或遭遇挫折时的心态都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为了得到赏识,得到成功,唯一也是必不可少的道路就是学习。

学习就需要有“铁杵磨成针”的顽强毅力与勤奋刻苦的钻研态度,正如童第周所说的“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当我们真正做到这一点时,也就成为了真正的浮者了吧。

不要一味地羡慕别人而自己却无所作为,更不要为了谋取利益而抛弃光明,那样只会像陷入沼泽地一般越挣扎陷得越深。

《世说新语》读后感(集合15篇)

《世说新语》读后感(集合15篇)

《世说新语》读后感(集合15篇)《世说新语》读后感1《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组织门客编纂的一部记述魏晋时期名人轶事的笔记小说,是反映当时上层社会人们的丰厚内涵与文化的中华经典著作。

语文教科书中也编入了多篇该书中的片段,我却总没有时间阅读原书,而在这个暑假,我终于有幸捧起它一览为快。

《世说新语》共分为德行、言语、政事等三十六门,使我印象最深的则为文学篇的“郑玄家奴婢皆读书。

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

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

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槊,逢彼之怒’”一段,讲的是一次郑玄对他的仆人做的事不称心,想要打她,此时恰有另一位仆人经过,引用《诗经。

邶风。

式微》中的“胡为乎泥中”问她为何站在泥中,而这位仆人也用《诗经》之句“薄言往槊,逢彼之怒”来解释她被拖拽于泥中的原因。

且不说郑玄为何要大发雷霆,仆人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属于下层,而郑玄家的婢女却能引经据典,娴熟地用于日常问答,不得不让人佩服他家良好的文化氛围。

同样反映出魏晋人士机智聪颖的,还有言语篇中的“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这篇短文描写了十二三岁的兄弟钟毓和钟会共同面见魏文帝的事。

钟毓脸上流下汗珠,魏文帝问其为何有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魏文帝又问钟会,钟会回答:“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兄弟俩随口应对,巧妙运用同义、同韵的言语回答,字句中流露出他们广博的学识,而钟毓后来担任武将,更可见他们受到的良好教育。

“腹有诗书气自华”,现代社会中的.我们,不也该传承先人的良好风气,多多体会阅读带来的益处吗?“木犹如此,情何以堪”、“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指间在书上一页页划过,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幕幕充满智慧与风度的先哲对话,我一读再读,体会着份中华经典的无穷魅力……《世说新语》读后感2《世说新语》中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读起来有如今日读的极短篇小说,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

其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记言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如实地记载当时口语,不加雕饰,因此有些话不很好懂但是言简意赅,很能传达人人物特征。

世说新语读后感范例(二篇)

世说新语读后感范例(二篇)

世说新语读后感范例读了《世说新语》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自然无为”。

“自然无为”是魏晋的玄学家悟出的唯一能抗衡儒家礼教名分思想的锐利武器,含有道家的精髓。

魏晋的玄学家认为,任由人们的本性自由发展,这就叫自然;而人治理人,对别人的自由横加干涉,这便是人为。

我不知道,道家和儒家哪一方是对的,但是我很喜欢道家的思想--“自然无为”。

这跟仙外的校训“顺其自然”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妙。

“自然无为”的道家学说呼吁人们发现真我的存在,寻找生命的意义。

发现了人的价值,于是就有了人对生活的追求:花前月下,饮酒赋诗,敞怀清谈,展现才情,我行我素。

譬如,王子猷的卓荦不羁、嵇康的一曲《广陵散》、顾恺之的“三绝”、杜预的《左传》癖、阮籍的青眼白眼、王羲之的东床坦腹……他们要在短暂的生命中活得潇洒,活得洒脱,活得自由自在。

他们放荡形骸,胆大包天,不畏生死,有时甚至状若疯魔。

他们不在乎世人的眼光和看法,甚至不知羞愧为何物,只照自己的意愿来活。

魏晋时期,宗教信仰的混乱以及人们对统治者的失望和不满,导致很大一部分有才华、有能耐的人士隐居山林,整天曳尾涂中,饮酒作乐。

如果他们生在大唐盛世,一定会有一番成就,但当时政治腐败,敢于指责的人都死了,剩下的都只能敢怒不敢言。

有的用酒精麻痹了自己,有的直接放弃了希望,在山林里寻觅着他们心中的“道”。

我觉得,上述这些魏晋名士的做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我们不需要刻意做大英雄、大善人,只需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好自己的事,做有意义的事。

世说新语读后感范例(二)读完《世说新语》以后,我深受触动。

这本书以其独到的观点、深刻的见解和犀利的分析方法,在当代文化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我被书中的智慧和智慧所折服。

作者通过精心挑选的个案和独具慧眼的解读,深入剖析了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本质。

他对人们的世故和心思有着敏锐的洞察力,给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和见解。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人际关系和权力斗争的理解。

世说新语的感悟

世说新语的感悟

世说新语的感悟世说新语的感悟篇1《世说新语》是汉末人物品评发展到必须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晋时期作品《语林》、《郭子》、《名士传》等书的。

看了《世说新语》就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逸事笔记的资料和形式了。

也能够说它是一部魏晋风流故事集,从而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

按冯友兰的一句说法,风流是一种人格美。

当然这种人格美是以当时士族的标准来衡量的。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的史料。

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任诞,简傲,种.种人格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述。

综观全书,能够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透过这些人物形象,能够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如《德行》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透过与华歆的比较,赞扬管宁淡泊名利。

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

有德行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情绪这方面,德行较不好的人常会以它个人的情绪为中心,情绪好时大家没事,情绪不好时大家得遭殃,古时就有一位不管快乐或失意,都不会表现于自我的情绪上,那个人就是稽康,王戎说我和稽康在一齐相处二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他高兴或者生气的表情。

人通常得到一个不好的东西,或遇到对自我有害的东西都会闪而避之,但是有的人得到这一个东西,或者遇到这个东西也不是闪而避之。

而倒霉反而还一点不会被那样东西所波及到。

瘐亮的坐骑中,有一匹叫的卢的凶马,有人劝告他派人牵去卖掉,瘐亮回答说:“卖它必须会有人买它,但这样又会害了别人;哪里可把对自我有害的东西转移到别人身上呢?从前孙叔敖杀了两头蛇,就是因为不让后人看见,从此他就成为古人乐于传颂的佳话,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吗?”《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世说新语读后感600字

世说新语读后感600字

世说新语读后感600字世说新语读后感600字篇1《世说新语》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它主要讲述魏晋时代士人的言行举止的一部书。

虽然有人认为魏晋士人不务实事,崇尚空谈,实乃误国之举。

但魏晋时代人们都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开创了哲学思辨的风气,对后世也有着广泛的积极影响。

所以说,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世说新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

我主要谈的是《世说新语》文学篇。

开篇第一条就令我感触颇深。

第一条是“奴婢皆读书”,讲的是郑玄家的故事。

其大意是这样的。

郑玄是汉代的大经学家。

有一次郑玄使唤一名婢女,不合心意,准备鞭打她。

婢女还要解释。

于是郑玄发怒了,让人把婢女拖到泥水中去。

过了片刻,有一位婢女向那位被拖入泥水中的婢女问道:“为什么在泥水中那?”她回答说:“我去向他陈诉,适逢他在发怒。

”这是文学篇开篇的第一条目。

这一条目非常有意思。

第一,在当时的社会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读书的。

能够读书的都是社会的中上层人物。

而婢女在封建社会是属于地位比较低的。

而在郑玄家中婢女也是读书的。

我们可以看到,婢女们在郑玄的影响下也在读书。

这反映出了郑玄的家风。

郑玄这位大学问家对于周围人都是有着巨大的影响。

当郑玄由于生气想要打一位婢女,婢女“方自陈说”。

我们知道,作为地位低下的婢女一般是不敢为自己申辩的。

然而郑玄家的这位婢女很有个性。

她毅然为自己申辩。

因此我认为这位婢女的行为就应该是读书的结果。

读书使得婢女个人精神觉醒,使她敢于为自己申辩。

读过这一条我对郑玄想打婢女极不赞成。

首先郑玄是一位有身份的官员。

官员就有官员的行为准则和心胸。

况且,从本条目中看不出婢女有什么错,只是由于郑玄觉得婢女做的不称意就要打婢女。

这样的行为有失一位官员和大学问家的风范。

当然,我们看《世说新语》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去。

从我们今天男女平等观点会认为打婢女是一件极为可耻的事情。

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责罚一位婢女将会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所以不必苛求古人。

《世说新语》把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记载下来,个人认为这主要是为了反映郑玄这位大学问家对于周围人的影响。

世说新语读后感300字(精选5篇)

世说新语读后感300字(精选5篇)

世说新语读后感300字(精选5篇)世说新语读后感300字(精选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世说新语读后感300字(精选5篇),欢送大家分享。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代一部主要记述汉末至冬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而成。

主要讲述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阅读《世说新语》这本书时我深刻了解到魏晋时期的那些风流人物、时代精神以及各种历史知识。

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原文阅读着很生硬,于是就只阅读了译文,并且因为每篇文很简短,所以兴趣也不是很浓厚。

越来越深入的阅读,魏晋时期的人一个个在我内心鲜明起来,并且震撼我心。

文中常常用到一个形容词“像神仙般的人物”,这个形容词没有用错,光是通过文字来了解他们,都使我觉得他们像神仙般的人物。

本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们“会说话”,简直太厉害了,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居然存在着这么多奥秘,也可以从一个人怎么说话,就可以看出他今后的人生。

当时的人们是以德行和才学来行走社会,来与人处事,而不是以地位、财富等。

《世说新语》的“说人明理”的作用是很大的。

比方“形骸之外”这那么故事就以“王朗从外表上来学华歆,结果离华歆(的境界)更远了”这个结果,向我们揭示了从外表上来模仿别人,内心会离别人更远。

再比方,“舍生取义”这那么故事里,苟巨伯为了救朋友而宁愿用自己的命换友人的命。

贼兵见了苟巨伯这样做,于是相互说:“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接着就撤退了。

苟巨伯舍生取义的精神是大家应该拥有的。

再比方,“顾荣施灸”里的顾荣,他看见送烤肉的人脸上流露出像吃烤肉的神态,便说了一句“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就把烤肉送给了送肉的人。

后来他经遇危急时,常有一人帮助自己,这就是接受烤肉的人。

笼统地说,这就是“好心必有好报”。

我看罢《世说新语》的“文学第四”,心中有一种很不爽的感觉。

《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后感《世说新语》读后感通用1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世说新语》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说新语》读后感1《世说》之书,玄旨高简,机锋俊拔,寄无穷之意于片语,包不尽之味于数句。

烛影摇红,千年的沧桑于名士的弦上指间若梦呓般悄然逝去。

魏晋风度,名士风流,皆似行云流水飘逸于临川王的笔下。

在这幅《世说》长卷中,不仅有清谈之士的“竹下之风”,也不乏女子的冰清玉洁——或哀婉,或皆备德才,或孤独而寂寞的行走在苦雨凄风。

死生有命她本为汉元帝宠姬,本应“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但这一切全因赵氏姐妹的出现而从此幻灭。

飞燕进谗言诬婕妤咒诅,并令成帝亲自招其拷问。

早已明知这一天的到来,她从容答辩,波澜不惊。

“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善尚不蒙福,为邪欲以何望?若鬼神有知,不受奸邪之诉,若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

”修善尚不蒙福,为邪欲以何望?可悲,可叹哉?这样一位冰雪聪明的女子,即便年纪轻浅,自经历这一番世故后,却恍然悟出这金碧辉煌的殿上,这衣冠楚楚的`君王,其下却暗藏着禽兽之心。

史传,班婕妤曾多次上谏君王以黎明苍生为重,杜奢行俭,勤于政事。

固然,她风华绝代,她是脂粉英雄,是治国裙钗,但于将女子视为玩物的古代君王看来,前者方是重新的唯一尺度,何况成帝竟是这样一位耽于酒色,疏于国政的昏庸之徒她的入宫,她的委身,从一开始便注定了是悲剧的宿命;她的甘于引退,她的明哲保身,却依旧无法力挽狂澜。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她不得不入了冷宫,独对秋窗风雨夕。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经年已逝,皓首微白,君已陌路。

她浅笑依然,静对着汉宫森严的铁壁,芳华流转。

青冢,秋雁南飞王明君的故事,携着大漠的风尘,不知被吟咏了多少年。

深锁宫花,绣生鱼钥重门闭。

亭台轩榭,帘幕低垂,平凡的景象背后,却遮掩着太多心机与尔虞我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言小说研究·文章编号:1002-3712(2012)03-0139-08《世说新语》的玄味、禅意、儒情和悟性谭莹1史平2(1.蒲松龄纪念馆编辑部,山东淄博255120;2.江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3)摘要:《世说》所反映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玄学气味的时代,但又时时闪现着禅意和儒情。

弱水三千,味异旨同,刘义庆在有意无意中又在显示和倡扬着悟性,《世说》实在是一部闪耀着多道光芒的书。

本文将玄味、儒情、禅意、悟性分开来谈,是为了叙述方便,实际上这四者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常是以一种综合的形式出现。

可以这么说:玄味、禅意和儒情是魏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三把锁,而开锁的钥匙却只有一把,那就是悟性。

关键词:世说新语;玄味;禅意;儒情;悟性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识码:A《世说》所反映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玄学气味的时代,但又时时闪现着禅意和儒情。

弱水三千,味异旨同,刘义庆在有意无意中又在显示和倡扬着悟性,《世说》实在是一部闪耀着多道光芒的书。

一、玄味注于探索哲理中《世说》所反映的时代,其意识形态领域是以玄学为主要特征收稿日期:2012-01-02作者简介:谭莹(1976-),女,山东淄博人,淄博市蒲松龄纪念馆《蒲松龄研究》编辑部,馆员;史平(1938-),男,江苏大丰人,江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139的,是“玄风独振”的时代,而玄学又是通过清谈来向外显示和加以深化的,这在《文学》、《言语》等篇章中都有集中的记叙。

《言语》在全书中列第二,《文学》在全书中列第四,总体来讲份量也比较重,《言语》有108则,而《文学》也有104则,是全书的重头戏。

玄学的创始人何晏与玄学大师阮籍、嵇康等在书中占有显要的地位。

而清谈的内容主要有:有无之辩、言意之辩、声无哀乐论、养生论、圣人有情无情论、才性四本论等,从各方面“祖述老庄,立论以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

”(《晋书》)《世说》对上述问题都有涉及,如《文学》8记王辅嗣与裴徽对话:为什么老子对“无”十分强调,“申之无已”,王回答说:“圣人体无”但无又不可以为训,即无法全面解释,“故言必及有”,老庄亦如此,这实际上是生命起源问题,“万物之本”的问题。

当时“贵无”和“崇有”成为争论的焦点。

最后以“崇有”占上风,“万物非生于无,乃自生耳”。

裴散骑在辩论大会上“理至甚微,”博得“四座(包括对手)咨嗟称快。

”《文学》21记载:旧云,王丞相过江左,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然宛转关生,无所不入。

指王导精通“三论”,而且以之解释其他,成为三把钥匙,“无所不入。

”但这三论究竟是什么内容,则没有详细记载。

情的问题,儒家主张“以礼节情”,道家主张“守性忘情”,《世说》则肯定纯情,赞扬钟情,以多个事例作了回答。

《惑溺》2则记千古情种荀奉倩对妻子的一片深情: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

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以是获讥于世。

虽然“获讥于世”,但这个“世”是指当时一般人而已,并非刘义庆所认同的。

在刘看来,这种浓情却是感人至深的。

王戎干脆明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这表明情是不存在“无”的,只是因人而异。

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正应该是情种。

《文学》57大书无情论者王苟子的失败并灰溜溜地走了:僧意在瓦官寺中,王苟子来,与共语,便使其唱理,意谓140王曰:“圣人有情否?”王曰:“无”。

重问曰:“圣人如柱邪?”王曰:“如筹算,虽无情运之者有情。

”僧意云:“谁运圣人邪?”苟子不得答而去。

《世说》中还记载钟会专门研究“才性四本”的问题,写成《四本论》一书,想找大专家嵇康求教,但心虚,不敢面呈,“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文学》5),他的《四本论》是论才性的“同”、“异”、“合”、“离”的,也未必一无是处,但却不敢给嵇康看,可见该问题的敏感性、尖锐性。

也有可能钟会的论文主旨是“才性同合”是为司马氏服务的,所以不敢面对正直渊博的嵇康。

“四本论”后来的专家是殷浩,但他是真正的学术研究,《文学》34中记他理论的完备性,“无可攻之势”,连著名的高僧支道林与之辩论时都“不觉入其玄中”。

《世说》中记“玄”之处,都是略其内容,详其论述、清谈、论辩时的情态,各有风度、各不相让,针锋相对,妙语连珠。

论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众人对一,有一对一的,也有自己对自己的等等,论题正确(不存私念为自己的政见辩护),论述有据,还要风度翩翩、从容儒雅,才能取胜,得到大家的承认。

书中还记载了一些谈玄时的丑态,如强词夺理,胡搅蛮缠乃至破口骂人的,这都不得玄味,惹人厌烦,被当时人看不起。

由上可知《世说》中的玄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对玄学核心理论的探索、阐述;一是对人生、对世间万物的认识和表达,这种认识的表达都充满了幽玄深远的朦胧之意,悲喜交织,哀乐难分,“不着边际”,“只可意会”,“妙处不传”,一是在辩论或行事中突出自然、潇洒的风度,“若神仙中人”,“明惠若神”,这样美妙的风姿、朦胧的语言、幽深的道理就使玄味更为浓郁了。

二、儒情扬于立德立功立言中历来人们都说《世说》是一部清谈之书,确实它所反映的时代141是以玄学为特征的,然而玄学只不过是它的表面现象,作者真正要弘扬的实际上还是儒家的立德立功立言之说,热情赞扬的还是儒情,也就是一种传统的、切实的入世精神和美好的道德情操。

这首先表现在许多章节皆是以德居首。

全书开宗第一篇就是《德行》篇,共列47条,起着统领全书的重要作用。

对于德高望重之人,倾注了热情的笔墨,大加赞美。

如《德行》第一则记载陈蕃“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并记载了他如何礼贤下士的美德。

《言语》第一则也类似,写边文礼见袁奉高虽举止失措,但不失贤者之风。

《政事》第一则记陈仲弓为官时,严重处罚“诈称母病求假”的人谓其“不忠不孝,其罪莫大”。

《文学》第一则是记大儒郑玄超过老师而又智避迫害之事,赞儒之情特别明显,紧接于后的二条也都有关,一条讲他得知服虔也在注《春秋传》,许多想法与自己相同,他便停止了自己的写作,把自己已经注好的部分无偿地提供给服虔。

另一条是讲郑玄家的奴婢都很爱读书,而且活学活用。

作者在字里行间洋溢着赞美和敬佩。

《方正》第一则是写陈太丘的儿子陈纪责备来宾不讲信用,违背礼仪,使他惭愧而去,《赏誉》第一则又是记载陈蕃赞扬周子居“真治国之器”,还具体地说周“譬诸宝剑,则世之干将”。

《品藻》第一则也是记陈蕃的,记他与李元礼的功德究竟谁先谁后,结论是“陈仲举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犯上难,摄下易。

”所以陈在“三君”之下,李居“八俊”之上,比陈差一点儿。

《贤媛》第一则更开宗明义地称陈婴“少修德行,称著乡党”如此等等,或思爱国立功,或思为民求安,或赞举贤授能,或斥奸佞贪婪……这些都是儒家忠孝爱民之情,都是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信条的形象演示。

由此可见刘义庆对德行的重视,对儒情的显扬。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多处记载了这些名人对下一代的培养教育。

有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有的看到孩子进步很高兴,有的看到别人孩子好很羡慕。

这种“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感情也是儒情。

因而我们有理由说《世说》是一部洋溢着儒情之书,正是在赞扬立德、立功、立言。

应该指142出的是孔孟等所强调的儒情是纲常名教、君臣尊卑、孝悌忠恕、以礼制情等,人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立德、立功、立言”都有具体明确的要求,但秦汉以前比较灵活。

《世说》所扬的就是偏于灵活的。

纲常一字未提,名教只偶而说了一两句,如“名教中自有胜地”(乐令指责胡毋彦国等人公然裸体的),君臣关系也是宽谐多于紧严的,阮籍与晋帝,简文与桓氏即是。

君臣还常常开开玩笑,“君有戏言”,“臣有漫语”(东方朔)。

同样孝悌忠恕都是强调合理性,君王、主子滥杀(如石崇杀美人)都是作为反面例证。

对“杀身成仁”者(如罗企生)则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至于情礼关系则明显反对“发乎情止乎礼义”,而提倡“发乎情,不必止于礼义。

”王戎说:“情之所钟,正在我辈”,阮籍更是出格,可以与嫂子授受相亲,可以醉卧邻女身旁,并说“礼岂为我辈所设”,这都说明《世说》所尊奉的儒情是有选择,有发展的。

三、禅意显于心灵超脱中魏晋时的“玄”是当时儒道的综合,但就其渊源来说,是偏重于道的,因为它直接由老庄之学发展而来,在《世说》中也有所反映。

追溯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魏晋时期与玄学合流,它走的是先依附玄学、继而发展玄学、丰富玄学,最后取代玄学的道路。

正是在这种互相交融又互相发展的过程中诞生了禅。

生活在东晋后期的僧肇(374-414)将佛教般若学与中国玄学相结合,“取庄生之说,独有会心”,强调“用寂体一”,即体一如,静动相即,从形而上的本体转到主体人的实践方面来,“圣人乘千化而不变,履万惑而常通者,以其即万物之自虚”,“至人处有而不有,居无而不无”,这正是庄子“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理想人格的化合,实际上是老庄化的佛学。

后来又经智顗(539-597)发展(创天台宗),提倡“定慧双修”,为慧能(638-713)创立禅宗奠定了基础,这是刘义庆以后的事了。

所以本文只是谈禅意,是僧肇前后《世说》中所143体现出的禅意。

禅有着深湛高明的哲理,又有着豁达恬淡的人生智慧,它的意蕴不在文字中,而在于人的直觉和悟性。

这种淡然、闲雅、自适、高远的人生境界就是禅意。

这些方面在《世说》中也比较明显,其中的禅意也别有风味,当时主要凸现于淡漠名利中。

书中有个不很起眼的人物———谢灵运(385-433),书中记载了他好戴曲柄笠,为人不解。

但他却是位禅学大师,笃好佛理,兼通梵文,曾参与《涅般经》的润色,与慧远、竺道生过从甚密,曾据“顿悟成佛”旨义,写成《辨宗记》,调和儒释,指出人人皆可成佛。

其《山居赋》直接描绘了生活和信仰,颇具禅意。

另一位也很少提到的人是陶渊明,他的诗“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更具禅意。

再如当时有位高僧慧远,一辈子“讲论不辍”,弟子如有懈怠,他就说,“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并即“执经登座,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然而当时像他这样的“苦行僧”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士人甚至僧侣则是执著于世俗红尘,他们追求一种隐于街市的生活,于享受放纵之外求一种心灵上的自由和超脱,于玄、佛、道中各取所需,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和安慰,在世情的涨涨落落中寻得一种心灵的平衡与协调,获得一种“定性”。

在他们看来,追求的是超越经验的内心自悟,外界的是是非非、风雨晦明、沧海桑田全是一片浑沌,合我心者是,不合我心者非,不需要格物,不需要分析判断,只需要人的心灵空灵澄彻时进行全副身心的直觉体验,就能向存在的本源突进,获得终极经验,得到对宇宙对人生的总体性根本认识。

这种精神上的解放和自由就是禅意的获得。

这在《世说》中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如僧人都喜欢与权贵、名士来往,有的还是皇帝的座上客,禅意自在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