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收制度与政策的重要调整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中国的税收制度与政策》知识点导览

高考政治《中国的税收制度与政策》知识点导览

高考政治《中国的税收制度与政策》知识点导览中国的税收制度和政策是指国家针对税收征收与管理的体系和相关政策的总称。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经济运行和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为你提供关于中国税收制度与政策的知识点导览。

一、税收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 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是指国家依法对公民和组织征收的财产和所得的一种强制性补偿性费用。

2. 税收的特点:普遍性、强制性、无偿性、间接性、综合性和有效性。

二、税收制度的基本组成1. 税种分类:包括直接税与间接税、中央税与地方税、国税与地税等。

2. 税收征管机构:包括税务机关、财政部门等。

3. 税收征收方式:包括按季征收、按月征收等。

三、主要税种介绍1. 增值税:是一种按照商品和劳务的增值额征收的营业税。

2.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在某一时期取得的各项所得按比例征收的税种。

3. 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在某一时期取得的各项所得按比例征收的税种。

4. 资源税:是对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在本国领土、海域和专属经济区内开展勘探、开采活动的企事业单位收取的一种税种。

5. 关税:是对进入或离开本国关境的物品或运输工具的货物和旅客依法征收的税种。

四、税收政策与效果1. 宏观调控:通过调整税率、改变税收政策等手段,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等宏观经济目标。

2. 产业引导:通过调整和运用税收政策,引导和扶持特定产业的发展。

3. 收入分配:通过税收制度和政策,实现社会公平和财富再分配。

4. 资源配置: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产业结构。

五、税收制度与政策的改革与展望1. 简税制度改革:简化税收制度,降低纳税负担,提高税制透明度。

2. 增值税改革:改革增值税制度,加强发票管理,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3. 地方税体系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加强地方财政收入保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4. 跨地区税收协调:加强税收政策协调,解决地方保护主义问题,实现税收资源的均衡配置。

综上所述,中国的税收制度与政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

税收制度改革与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制度改革与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制度改革与税收优惠政策税收是国家的收入来源之一,也是国家调节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变迁,税收制度也需要不断的改革完善。

税收优惠政策是税收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本文将围绕税收制度改革与税收优惠政策展开探讨。

一、税收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税收制度是国家财政和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税收制度也需要不断的改革完善。

其中,有以下几点必要性:1. 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税制也需要跟上时代步伐,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2. 促进产业升级。

税制可以通过一定的调节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3. 改善税负结构。

税制改革可以通过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调整个人所得税等措施,达到改善税负结构的目的。

4. 提高税收征收效率。

税制改革可以通过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制度和繁琐程序,提高税收征收效率和公正性。

二、税收优惠政策的种类及应用税收优惠政策是税收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

它可以为企业和个人减轻税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目前,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五种类型:1.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主要包括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跨境投资优惠、产业结构调整优惠等。

2. 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税收优惠。

3. 增值税优惠政策。

主要包括小型微利纳税人增值税简化征收、适用较低税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4. 关税优惠政策。

主要包括进口税收优惠、保税区、自由贸易区等方面的政策。

5. 其他税收优惠政策。

主要包括地方税收优惠、环境保护税收优惠、文化事业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

以上几种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和个人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我国税收制度的公正性和效率。

三、税收优惠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税收优惠政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008年中国税收政策与制度的重要调整

2008年中国税收政策与制度的重要调整

2008年中国税收政策与制度的重要调整发布日期:2009年01月07日来源 : 中国税务报字体:【大】【中】【小】2008年,为了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外贸进出口,发展经济、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中国在税收政策和税收管理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重要措施:一、宏观政策和重大改革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

全面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

改革资源税费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继续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研究制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方案。

会议批准了上述报告。

同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上述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国家财政预算的报告提出了积极推进税收制度改革等税收措施,并得到会议的批准。

3月13日,根据国务院2007年3月19日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

意见中提出:要进一步扩大税收优惠政策。

支持服务企业产品研发,企业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按照规定享受所得税抵扣优惠。

加快推进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展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所得税、营业税政策试点,积极扩大软件开发、信息技术、知识产权服务、工程咨询、技术推广、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等鼓励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

对企业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的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对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相关服务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实行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优惠政策。

加大对自主创新、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服务业的税收优惠力度。

在服务业领域开展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试点。

对吸收就业多、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低等服务类企业,按照其吸收就业人员数量给予补贴或者所得税优惠。

论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与财政政策

论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与财政政策

论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与财政政策一、税收制度的起源与发展1.1 古代税收的起源古代中国的税收制度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以狩猎、采集为生,生产力较低,没有形成明确的税收制度。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种植农作物并养殖牲畜,形成了一定的生产力。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满足统治者和国家发展需求,各个时期的统治者逐渐建立起专门负责征收和管理税收的机构。

1.2 封建社会中的税收制度在封建社会中,农业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

统治者采取了各种手段征收农业产出作为主要税源。

这些手段包括征粮、徭役、赋税等。

其中最重要和最直接影响人民生活的是赋税制度。

1.2.1 赋役制赋役是封建时代主要征收财政资金和劳动力资源的手段之一。

赋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土地进行直接征收;另一方面是对劳动力进行强制性的征集。

赋役制度的实施导致了农民的生产力被剥削和压迫,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1.2.2 田赋制田赋制是封建社会中征收土地税的一种形式。

它是根据土地的面积和丰收情况来确定税收额度。

一般来说,田赋分为直接田赋和间接田赋两种形式。

直接田赋是指直接征收农民所种植土地上产出部分的税收,间接田赋则是通过对农产品进行购买和销售来实现。

1.2.3 其他税收形式除了赋役和田赋外,封建社会还存在其他形式的税收征收。

其中包括商业税、关税、工商业税等。

这些税种主要用于支持国家财政开支,以及维持统治者阶级的生活水平。

二、财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1 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古代中国财政对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调控财政支出和征收方式,可以调动社会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例如,适当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同时通过对商业和手工业的税收征收,可以支持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2 社会稳定与财政财政对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税收制度可以减轻社会矛盾和压力。

例如,在古代中国的税收制度中,对于贫困地区和灾民往往有一定程度的减免。

税收制度改革

税收制度改革

税收制度改革税收制度改革是指国家对税收政策、税种和税收征收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的行为,旨在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公平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税收制度改革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将从税收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改革的方向、规模的调整以及推进税收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税收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税收制度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税收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可以实现财政收入增长、促进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社会公平性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税收制度面临着以下问题:1.税负过重。

一些行业和企业负担较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2.税收结构不合理。

税种过多、过分重依赖间接税、直接税比例过低,导致税负分担不均。

3.税收征收管理不规范。

缺乏智能化、便捷化的税务管理手段,导致企业纳税成本增加。

4.税收逃避和漏税问题突出。

存在一些行业的逃税问题,导致国家财政收入损失。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税收制度改革呼之欲出。

税收制度改革的意义在于:1.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调整税收政策,降低税负,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

2.优化资源配置。

合理调整税收结构,减少间接税、增加直接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益。

3.增强社会公平性。

通过完善税制,实现财富重新分配,提高贫富差距,增强社会公平性。

4.保障国家财政收入。

通过改进税收征收管理,提高纳税遵从性,切实保障国家财政收入。

二、税收制度改革的方向税收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根据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税收体制的局限性,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实现税制的科学合理、稳定透明、市场导向和符合国际规范。

1.优化税收结构。

增加直接税的比重,减少间接税的比重,逐步建立以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为主体的税收体系。

2.降低税负。

实行差别化税率,降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负,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

3.完善税收征收管理。

建立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推行智能化税务管理,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便捷性。

中国历史上的税制与财政政策

中国历史上的税制与财政政策

中国历史上的税制与财政政策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税制与财政政策也经历了漫长的变革与发展。

从古代至今,中国的税收制度一直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治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对中国历史上的税制与财政政策进行探讨。

古代中国的税收制度主要依靠农业税收,这是由于农业在古代中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古代中国的税制主要包括田赋、商税和工商税等。

田赋是古代中国最主要的税种,以土地面积为基准,按照一定的比例征收。

商税则是对商业交易中的商品进行征税,而工商税则是对手工业和商业的生产和销售活动进行征税。

这些税收制度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上起到了维护国家财政稳定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税收制度也在不断变革。

在明清时期,税制逐渐趋于完善。

明代实行的税制主要是户口调查制,即根据每户人口数量征收赋税。

而清代则实行的是地租制,即将土地出租给农民,由农民自行耕种并缴纳地租。

这些税制的变革,一方面反映了国家财政政策的调整,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进入现代,中国的税收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1949年以后,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税收制度也随之调整。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税收主要来源于国有企业和集体经济。

国有企业的税收主要是利润税和所得税,而集体经济的税收主要是农业税和个人所得税。

这些税收制度的调整,一方面反映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税收制度再次发生了重大变革。

1980年代以后,中国逐步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税收制度也随之调整。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的税收主要来源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等。

这些税收制度的调整,一方面反映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总的来说,中国历史上的税制与财政政策经历了漫长的变革与发展。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的税收制度不断调整,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这些税收制度的变革,一方面反映了国家财政政策的调整,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我国税制的政策制定与改革

我国税制的政策制定与改革

我国税制的政策制定与改革税制是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我国税收制度经过多次改革完善,已经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税收制度体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革,我国税制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政策的制定和改革。

税制政策制定的主体是国家政府,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经济的平稳发展。

税收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国内经济状况、市场需求、社会稳定等。

税制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到群众的影响和反应。

因此,税制政策制定要抓住国家经济发展的脉搏,合理制定税收政策,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国初期的试验阶段,主要是建立基本税制和财政税收制度;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为市场经济奠定税制基础;第三阶段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主要是对税收制度进行深化改革,以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需要。

税制改革的初衷是为了提高税制效率,营造公平的税收环境,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的改革措施包括减税降费、优化税收结构、完善税收征管体制等。

减税降费主要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优化税收结构包括调整税收政策,降低单位税负。

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则是为了加强对税收征管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透明度。

除了税收改革,我国还在积极推进营商环境的改善。

营商环境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税制优化和税收落地,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税制优化和落地推动了企业的稳健发展,同时也使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更加平稳。

总之,税制政策制定和改革不仅仅是政府的一项职责,也是整个社会的关注重点。

改革税制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共同合作,才能实现税制的优化,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税收调整制度

税收调整制度

税收调整制度税收调整制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政策。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通过税收的调整和优化,可以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的优化,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在当前环境下,税收调整制度已经成为各国政府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全球贸易与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税收调整制度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

一、税收调整制度的意义税收调整制度是指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的优化,并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政策工具。

具体来说,税收调整制度可以帮助政府实现以下几个目标:第一,促进经济增长。

税收调整工具的灵活使用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投资,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第二,调整经济结构。

合理的税收政策可以引导各行业、各领域的资源配置,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各个产业的竞争力,实现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第三,缓解社会矛盾。

税收调整制度可以通过调整收入分配,适当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税负负担,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

第四,满足财政收支平衡。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合理的税收政策可以调整财政收支平衡,节约财政支出,实现财政可持续性发展。

二、税收调整制度的具体措施税收调整制度的具体措施包括:税收立法、税种调整、税率调整、退税政策等。

税收立法是指国家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出相关税收政策规定,统一规范了税收的相关法律制度。

税收立法的意义在于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助于税收政策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税种调整是指对现有的税种进行调整或创设新的税种,以实现最优税务结构。

例如在我国,按照资源利用程度和环境负担水平确定的资源税就是一种新的环境税种。

税率调整是指调整不同税种的税率,以增加政府税收收入和促进经济发展。

税率调整可以适当提高税收负担,适度刺激企业投资、创新和进一步扩大规模,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退税政策是指对于某些行业或企业,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纾困措施。

例如,对于出口企业,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退税政策,以鼓励企业增加出口,提高企业竞争力。

2007年中国税收制度与政策的重要调整

2007年中国税收制度与政策的重要调整
转 发国家 发展和改 革 委 员会编 制 的《 生物 产出 : 实施 有利于 现代 生物 产业 4月 1 4日, 务院 发布 《 于 鼓励和 规 范企业 对外 国 关
发展的税收政 策。
中国境内 、 境外 的所 得纳税 , 居民企业 区别不 同情况就 非 其 来源于中国境 内 、 外 的所得 纳税 。应 纳税 所得 额为 境 企业每 一纳税年度的收 人总额减 除不 征税 收 人、 免税收
业, 可以减按 1 %的税率缴 纳企业所 得税 。民族 自治地 5
重要措施 :


宏 观 政 策 和 重 大 改革
3月5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第五 次会 议上所 作 的 《 政府 工 作报 告》中肯定 了 20 0 6年税收工作取得 的成绩 , 并提 出了对 20 0 7年税收 工 作 的要 求 : 续 实施 稳健 的 财政政 策 ; 力推 进依 法 冶 继 大
投 资合作 的意 见》 。意 见 中提 出 : 积极 研 究鼓 励和 扶持 “ 走出去” 的财税政 策 , 加强财 税支 持。积极 与有关 国家 签订避免 双重征税 等政 府间双边协定 。税 务部 门要加强 对于 企业境外 经营 活动 的税 收监管 , 完善相 关税收 征管 制度 与措施 , 增强对于 国际偷 、 、 、 逃 骗 避税行 为的应对能
维普资讯
锯j { I r 硒宪考 20 年第 1 期( 考 08 1 总第23 期) 1 9
… 。 } 一 t # } 。 l ¨ Ⅲ
20 07年 中 国税 收 制 度 与 政 策 的 重 要 调 整
国家税 务总局 税收 科学 研究所 刘 佐
人为企业和其他取得 收 入的组 织 , 居民 企业 就其 来源于

中国税收制度的改革与优化

中国税收制度的改革与优化

中国税收制度的改革与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税收制度的改革与优化也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税收制度的改革与优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共同协作,才能达到目标,并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

一、中国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中国税收制度存在许多问题,如税率过高、税制繁琐、税收征收难度大等。

首先是税率过高。

在大多数人眼中,中国的税收负担很重,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主要税种的税率确实比其他国家高出不少。

其次,税制繁琐。

中国的税收制度由中央税和地方税构成,一级一级下放,相关法规也由中央出台,地方执行,加上各种税种和税目,导致了税收制度十分繁琐。

接着是税收征收难度大。

由于缺乏有效的税收征收手段,许多纳税人往往以偷漏税为手段,这既增加了企业成本,也减少了政府税收收入,影响到国家财政健康发展。

二、改革和优化的措施针对中国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和优化措施。

首先,改革税收体制。

近年来,政府不断推出多项改革举措,如提高税前扣除标准、增值税下调等,目标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同时给予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税收优惠政策。

其次是完善税收法律制度。

在税收法律制度方面,政府加强税收宣传力度,提供更多的税收服务,并加强税收征收和管理手段,依法加大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最后,推进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税收制度改革与优化的重要一环,信息化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税收的工作效率,降低企业和纳税人的税收成本。

三、改革和优化后的成效改革和优化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在改革税收体制方面,政府提高了多项税前扣除标准和增加了税收优惠政策,大力减轻纳税人和企业的负担。

在完善税收法律制度方面,政府加强了税收征收和管理,依法加大了对违法者的打击力度,这有效遏制了偷漏税行为。

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方面,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平台逐渐完善,使得纳税人越来越依赖电子渠道缴纳税款,提高了税收管理的智能化。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税收体制的改革与优化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税收体制的改革与优化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税收体制的改革与优化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税收体制是由国家统一规划和管理的。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转向市场经济,税收体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中国税收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优化。

本文将探讨这些改革与优化的过程和效果。

首先,中国税收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转变征收方式。

在计划经济时代,税收主要通过中央计划决定和统一征收。

然而,在市场经济中,税收的征收方式应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因此,中国税收体制改革推动了地方税收的增加和完善。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经济状况和市场需求,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税收政策,并独立征收税款。

这种转变使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响应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其次,税收体制改革还涉及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的调整。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主要通过减免和优惠政策来引导和控制经济发展。

然而,在市场经济中,这些政策往往导致了市场扭曲和资源浪费。

因此,为了优化税收体制,中国政府逐渐减少了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的数量和范围,并逐步建立了公平、透明的税收制度。

这种改革措施有助于提高税收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减少了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另外,税收体制改革还包括完善税收征管和信息化建设。

在计划经济时代,税收征管主要依靠传统的手工操作和人工核算,效率较低且容易产生漏税问题。

为了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准确性,中国税务部门推行了信息化建设,并建立了税收征管信息系统。

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税务部门可以更好地监控和管理纳税人的税务行为,减少了人为错误和漏税问题,提高了税收征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最后,税收体制改革还包括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的执法力度。

在市场经济中,税收征管涉及的主体广泛而复杂,涉及的税种也多样化。

为了确保税收的公平性和法律性,中国税务部门加强了税收执法力度,打击各类税收违法行为。

通过加强税收稽查、监督和处罚,有效遏制了各类逃税行为,维护了税收秩序和市场秩序。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改革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改革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改革改革开放40年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改革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财政政策和税收改革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这一进程始于1978年,当时中国提出了进行经济改革和开放的目标。

在财政政策方面,中国重点推进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在税收改革方面,政府加强了税收制度的完善和创新,特别是强调了税制改革的市场化导向和开放性。

本文将就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改革进行深入探讨,以了解其发展过程、重要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改革开放40年的财政政策在改革开放40年的财政政策方面,中国一直致力于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提高财政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市场化改革,以及持续加大财政投资力度。

1.1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在改革开放40年之前,中国的中央政府掌管了大部分的财政收入和开支,并严格控制地方政府的开支。

然而,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问题日益嬗变。

中央需要协调地方的财政行为,确保地方政府可以按照中央的政策行事,同时还需要确认地方财政与税收在中央政策中的作用。

这就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协调和合作带来了重大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采用了“分税制”和“债券市场”等措施促进中央和地方协调。

具体来说,“分税制”旨在促进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务合作和协调。

在这个机制中,中央政府收取一定的税收,然后将其分配给各级地方政府。

给予地方政府权力,让地方政府更好地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政府还促进了财政支持,以支持地方和中央发展。

1.2.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能力中央政府在改革开放40年的过程中,致力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能力,以为中国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在贪污腐败严重、财政管理混乱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开始加强财政管理和财政能力的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财政部作为中央财政管理机构,加强了中国财政的管控,内部分工也更加清晰。

中国税收制度的现状和未来改革方向

中国税收制度的现状和未来改革方向

中国税收制度的现状和未来改革方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于维持国家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现行的中国税收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改革。

本文将从税收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改革的方向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税收制度的现状中国税收制度分为中央政府税和地方政府税两个层级。

中央政府税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地方政府税包括地方教育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等。

增值税是中国税收制度中最重要的税种之一,从1994年开始实行,目前占税收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是直接税,分别针对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予以征收。

此外,中国还有房屋租赁税、车辆购置税和资源税等。

中国税收制度的税率较低,增值税税率为17%,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个人所得税税率分为七级,最高税率为45%。

同时,中国还有一些针对特定行业或区域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存在的问题尽管中国税收制度的税率偏低,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税种单一,征收比例偏重中国税收制度中主要税种为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税收征收比例较重,地方财政收入只有20%左右。

因此,地方财政面临较大的困难。

同时,地方教育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地方税种比例较小,对地方财政的支持不足。

2.税收征收效率不高中国税收征收效率不高,主要表现在逃税和税收漏洞方面。

近年来,政府加强了税收征收的力度,但由于监管和技术手段的局限性,税收逃漏问题还是存在。

3.税收优惠政策多,但不够有针对性中国税收制度中存在大量的税收优惠政策,这是为了扶持和鼓励特定行业或地区的经济发展。

但其中一些政策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不够有针对性,也存在行业领域的不公平现象,导致税收负担不均。

4.税法生效时间过长税收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程序,法律生效时间也较长。

这样,一些政策变化缓慢,不能及时响应市场需要,导致税收政策落后于经济发展。

论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与财政政策

论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与财政政策

论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与财政政策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与财政政策引言: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与财政政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政权统治稳定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古代,税收制度与财政政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和制度模式。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古代税收制度与财政政策的演变与影响,以及其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经历了不同朝代的更迭和演变,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税种与税制。

早期的中国古代社会,税收主要以地租和劳役为主。

在夏、商、周等时期,地租是最主要的税收来源,财政收入主要用于维持王室、官僚集团以及部分军队的运转。

在秦汉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统一的需要,推行了更多样化的税制,如田赋、房产税、商品税等。

其中,田赋是最主要的税种,通过对土地的征收,确保国家财政的稳定。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财政政策的特点与实施中国古代的财政政策主要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社会财富分配和推动经济发展为目标。

在秦汉时期,实行过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如征农役、朝贡制度、税赋调整等。

这些措施既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又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如农民负担过重、地主豪强加重等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财政政策也不断调整与完善,如隋唐时期推行的均田制和翁仲法就是为了改善土地分配的不公平问题。

第三部分:税收制度与财政政策的影响。

税收制度与财政政策的改革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税收制度的改革使财政收入得到了增加,为国家提供了充足的财政资源,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的统治和民生的改善。

其次,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农业向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转型得到了推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此外,税收制度与财政政策的调整也影响了社会的分配结构,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与转变。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与财政政策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丰富的内容,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23年中国增值税发票管理制度

2023年中国增值税发票管理制度

2023年中国增值税发票管理制度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

其中一项重要的税收政策就是增值税发票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重要政策调整和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探讨2023年中国增值税发票管理制度。

一、历史演变增值税发票管理制度在中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

当时,我国对增值税的管理主要采用了一般纳税人申报退税的方式。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容易造成虚开发票等不法行为。

为了整顿税收秩序,1994年起,中国开始推行增值税发票专用章管理制度。

这一制度大大加强了对发票的管理和监控。

二、重要政策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政府不断改进增值税发票管理制度,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

近年来,有几个重要的政策调整值得关注。

首先,2017年起,我国实施了增值税发票电子化管理制度。

这个制度的推行,加快了税收数据的集中管理和信息化处理,降低了企业的税务成本,优化了纳税环境。

其次,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发票的监管,2019年起,中国将增值税发票的使用实现了全线上化。

纳税人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发票的开具、申领和核验,大幅提高了发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最后,为了遏制虚开发票等不法行为,2021年起,中国加大了对增值税发票管理的风险防控力度。

通过加强与财务数据的匹配核验、实施信用激励和惩戒措施等,有效减少了发票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和漏洞。

三、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未来,2023年中国增值税发票管理制度将继续朝着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税务部门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实现对发票的自动识别、风险分析和监管预警,进一步提升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另一方面,随着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推广,发票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将得到更好地保障。

纳税人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发票的真实性,税务部门也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对发票流转的全程监管。

综上所述,2023年中国增值税发票管理制度将在历史演变的基础上继续向电子化、智能化和便捷化的方向发展。

中级经济师 税收制度

中级经济师 税收制度

中级经济师税收制度摘要:1.税收制度的概念与意义2.中国税收制度的历史变迁3.中国现行税收制度的主要内容4.税收制度对经济的影响5.中级经济师与税收制度的关系正文:一、税收制度的概念与意义税收制度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依据一定的原则和规定,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对税收的征收、管理、使用等进行规范的制度。

税收制度是国家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公共服务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二、中国税收制度的历史变迁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税收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初,税收制度主要由国营企业税收、私营企业税收和个体劳动者税收组成。

这一时期的税收制度较为简单,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家对财政资金的需求。

2.计划经济时期的税收制度在计划经济时期,税收制度逐步演变为一种以流转税为主体的制度。

这一时期的税收制度主要目的是实现国家对经济的高度集中管理。

3.改革开放以来的税收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税收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

改革的主要方向是逐步实现税收制度的现代化和法治化。

在这一过程中,税收制度逐步完善,税收征管效率不断提高。

三、中国现行税收制度的主要内容中国现行税收制度包括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行为税、财产税等多种税种。

其中,流转税、所得税和资源税是税收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

1.流转税流转税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

这些税种主要针对商品和劳务的流转过程征收。

2.所得税所得税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取得的收入进行征收的一种税;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收入进行征收的一种税。

3.资源税资源税是对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资源税的主要目的是调节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经济利益,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四、税收制度对经济的影响税收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制度是实现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支持作用。

2.税收制度对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

古代中国的税收制度与政治经济发展

古代中国的税收制度与政治经济发展

古代中国的税收制度与政治经济发展在古代中国历史长河中,税收制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政治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古代中国的税收制度呈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其变化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

古代中国的税收制度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最早的税收形式是“天子征献制”,即各地向中央政权征收物品作为贡品。

这种制度反映了古代中国封建政权对统治地位的追求,同时也决定了当时政治经济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权对人民征收租税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封建社会时期,土地是财富的主要来源,因此土地税成为了重要的税种之一。

地方官府征收土地税,以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

此外,还有其他的间接税收,如商业税和物品交易税。

这些税收制度为政府提供了资金,维持了政权的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税收制度逐渐与西方的财政制度接触与交流。

隋唐时期,中国开始引进一些西方的财政制度,如征收田赋,实行均田制。

这些改革使得税收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并为政治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这也进一步巩固了统治者的地位,使得政府能够更好地控制社会。

然而,在宋代,中国的税收制度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这个时期,朝廷开始实行赋税制度。

成文法中明确规定了农民应交纳的税款,这使得税收制度更加明确和规范化。

在这一制度的推动下,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的生产热情也有所提高。

税收的提高为政府提供了更多的财政收入,进一步巩固了政权。

税收制度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税收的增加可以为政府提供更多的财政收入,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调整税收制度来实现对社会的控制和管理。

不同的税收制度设计决定了财富的再分配,影响着社会阶层的变动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因此,税收制度的灵活性和科学性至关重要。

总之,古代中国的税收制度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税收制度的变化与政府的政策和对社会阶层的管理密切相关,同时也反映了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

完善税法体系是我国税收改革的重要方面

完善税法体系是我国税收改革的重要方面

完善税法体系是我国税收改革的重要方面引言税收改革是每个国家都面对的重要问题,对于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经济体来说,税收改革尤为关键。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税收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

完善税法体系是我国税收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将探讨完善税法体系的必要性和实施效果。

完善税法体系的必要性完善税法体系具有以下几个必要性:1.合理分配税收负担:通过完善税法体系,可以更加合理地分配税收负担,减轻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推动经济发展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以个人所得税为例,通过调整税法,可以引导高收入群体合理纳税,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更加均衡发展。

2.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完善税法体系可以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税务管理的成本和难度。

通过建立健全的税收征管制度,能够加强纳税人的税收意识和自觉性,提高税收征收的效果。

3.增强税法适应性和灵活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税法需要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完善税法体系可以使税法更具弹性,能够快速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确保税法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完善税法体系的实施效果完善税法体系的实施将产生以下几个效果:1.优化税收制度:通过完善税法体系,可以优化税收制度,建立起合理科学的税收政策框架。

优化税收制度有利于激发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增加税收收入:完善税法体系可以提高税收征收的精细化和高效性,进而增加税收收入。

通过改进税收制度和加强税收征管,可以提高纳税人的合规性和自觉性,增加税收收入,为国家的公共事业提供资金保障。

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完善税法体系可以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差别化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4.提高税收法治化水平:完善税法体系是提高税收法治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健全的税收法律体系,对税收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增强纳税人对税收制度的信任和支持。

近三年税收改革内容

近三年税收改革内容

近三年税收改革内容
近三年税收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个人所得税改革:2018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调整了个人所得税税率和税收起征点,减轻了中低收入群体的税负。

此后,我国还进一步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并对不同收入水平的纳税人实施差别化税率,进一步降低了中低收入群体的税负。

2. 企业所得税改革:2019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企业所得税法修正案,降低了企业所得税税率,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税率进行了大幅下调。

此外,我国还推出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了企业税负,促进了企业发展。

3. 增值税改革:2018年起,我国开始推进增值税改革,将原先的多税率制度调整为三档税率制度,降低了一部分行业的税率,减少了企业的税负。

同时,我国还取消了一些行业的增值税附加税,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负担。

4. 关税调整:我国相继降低了一些商品的进口关税,扩大了进口的优惠政策。

此举有助于降低企业进口成本,促进了国内消费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5. 跨境电商税收政策调整:我国对跨境电商的税收政策进行了调整,降低了一些商品的税率,并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跨境电商发展。

总体来说,近三年来,我国税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减轻中低收入群体和企业的税负,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通过降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税率,以及调整关税和跨境电商税收政策,我国税收改革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结构优化和市场活力的提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中国税收制度与政策的重要调整一、宏观政策和重大改革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同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公布,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为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居民企业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纳税,非居民企业区别不同情况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纳税。

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和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以后的余额,税率为25%。

企业当年发生的亏损可以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是最长不得超过5年。

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收入,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收入,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可以免征企业所得税。

从事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所得,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可以减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对本地区的企业应当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可以决定减征或者免征。

非居民企业没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或者虽然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但是取得的所得与其在中国境内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20%的所得税,并且可以免税、减税。

同年12月6日,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12月2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和《关于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过渡性优惠的通知》。

3月1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意见中提出: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

4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该规划中提出:实施有利于现代生物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4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意见》。

意见中提出:积极研究鼓励和扶持“走出去”的财税政策,加强财税支持。

5月11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2006年发出的《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在中部地区实行增值税转型的要求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部六省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范围的通知》确定的范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印发《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该办法适用于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从事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冶金业、汽车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电力业、采掘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自当年7月1日起施行。

7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上半年经济形势和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建议》。

建议中提出:对一些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型产品要进一步提高或者加征出口暂定关税。

加快实施资源税改革。

全面落实和适时调整出口退税、进出口关税等政策。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

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肯定了税收工作取得的成绩,提出了今后税收工作的任务: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

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12月3日~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议上的讲话中肯定了2007年税收工作取得的成绩,提出了2008年税收工作的要求,包括深化税制改革,完善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

二、进出口纵观2007年中国进出口税收政策,节约能源、保护资源和环境、满足国内需求的导向十分明显。

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降低进口税则中44个税目的税率(税率总水平降至9.8%,其中农产品15.2%,工业品8.95%),调整部分进口商品的从量税税率,进口税则普通税率和出口税则税率不变,调整部分税则税目,税目总数增至7734个(其中进口税则税目7646个),调整进境物品进口税政策。

1月14日,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落实国务院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

通知中规定:在国务院确定的对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显著效果,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企业创新有积极带动作用的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领域内,由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专项进口税收政策,对国内企业为开发、制造这些装备而进口的部分关键零部件和国内不能生产的原材料所缴纳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

4月13日,为了适当控制钢材的出口,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调整钢材出口退税率的通知》。

通知中规定:从当月15日起,取消83个税号的钢材的出口退税,同时将76个税号的钢材的出口退税率降为5%.5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海关总署发布公告,从当年6月~12月,对煤炭、燃料油等货物实行0~3%的进口暂定税率,对工程机械零件、照相机零件等货物实行2%~6%的进口暂定税率,对建筑材料、家用电器等货物实行6%~17%的进口暂定税率;对钢丝、烧镁等货物实行5%的出口暂定税率,对普碳钢条杆、天然石墨等货物实行10%的出口暂定税率,对焦炭、镍等货物实行15%的出口暂定税率。

6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

通知中规定:从当年7月1日起,取消濒危动物、植物及其制品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税;降低植物油,塑料、橡胶及其制品等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花生果仁、油画等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

12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出《关于2008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

调整以后的最惠国进口关税平均税率为9.8%,税目总数增至7846个(其中进口税则税目7758个)。

同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取消小麦等原粮及其制粉出口退税的通知》。

三、农业和农村税费改革2007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意见中提出:扩大对畜牧业的财税支持。

继续清理畜禽养殖和屠宰加工环节不合理税费,继续实行对饲料产品的优惠税收政策:“十一五”期间引进优良种畜禽、牧草种子继续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完善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

5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免征滴灌带和滴灌管产品增值税的通知》。

8月14日,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出通知,印发《林业产业政策要点》。

要点中提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在资源利用、资金和信贷支持、税费负担等方面一视同仁。

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2007年1月1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广播电视村村通税收政策的通知》。

通知中规定:2007年~2009年,经营有线电视网络的单位从农村居民用户取得的有线电视收视费收入和安装费收入可以免征营业税等。

1月31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从当年2月1日起施行。

该文件中规定:下列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机构,在2010年年底以前,在合理数量范围以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者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科学技术部会同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核定的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转制为企业和进入企业的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的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核定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

同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对科教用品进口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的决定,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科学研究和教学用品免征进口税收规定》。

2月6日,为了继续支持宣传文化事业的发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宣传文化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

通知中规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法向科普单位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0%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等。

上述规定从2006年起执行。

2月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

通知中规定:从2006年起,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按照其此项投资额的70%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4月17日,为了继续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继续免征国产抗艾滋病病毒药品增值税的通知》。

5月18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同意并转发教育部报送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纲要中提出:进一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企业、个人和社会团体对教育捐赠或者出资办学。

8月2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国家大学科技园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从2008年~2010年,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自用和无偿或者通过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孵化企业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关于国家大学科技园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中规定:2008年~2010年,符合条件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自用和无偿或者通过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孵化企业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修订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同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公布,从2008年7月起施行。

该法规定:国家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并制定产业、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推动全社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经费持续稳定增长等。

五、能源、资源与环境保护2007年1月1日,修改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开始施行。

此条例修改的主要内容,一是将征税扩大到了外资企业,二是适当提高了税额标准(最高税额标准从每平方米10元提高到30元)。

1月24日,为了支持盐业的发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调整盐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的通知》。

通知中规定:从当年2月1日起,北方海盐的资源税暂减按每吨15元征收,南方海盐、湖盐、井矿盐的资源税暂减按每吨10元征收,液体盐的资源税暂减按每吨2元征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