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点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点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两个重要分支,涉及教育理论、方法和实践等方面的知识。

在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常考的知识点,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教育学常考知识点1. 教育学的概念与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学科,它以研究教育的目的、原则、方法和教育活动规律为主要内容。

教育学的特点包括理论性、实践性、对象性和科学性等。

2. 教育的基本范畴教育的基本范畴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等。

其中,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原则是教育活动的规范和指导;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和教育原则的手段;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的核心。

3. 教育发展理论教育发展理论主要包括进化论、心理发展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等。

进化论认为教育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产物;心理发展理论探讨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发展规律;社会发展理论关注教育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4. 教育评价与教育改革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判和反思的过程,教育评价的方法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教育改革是指对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的改革,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

二、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点1.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与特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的学科,它以研究学习、记忆、思维、情感、人格和行为等心理活动为主要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特点包括个体性、动态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等。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构造主义学习理论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刺激与反应的关系;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活动;构造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互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3. 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而采取的有意识和目的性的行为方式。

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和意愿,它对学习的持续性和积极性起到重要影响。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梳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梳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梳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与教育相关的两个重要学科。

教育学研究教育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旨在提高教学质量;而教育心理学则关注学习者的发展、学习过程以及教育中的心理问题。

本文将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复习重点进行梳理。

一、教育学的复习重点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划分- 教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基本划分与发展历程2. 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主要教育学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教育学理论的主要内容与观点3. 教育目标与任务- 教育的目标与任务的关系与特点- 教育目标的分类与内容4. 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素- 教学方法的分类与选择5. 学校教育与教育管理- 学校组织与管理的基本原则- 教育管理的内容与方法6. 教育评价与教育改革- 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教育改革的内容与策略二、教育心理学的复习重点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 -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2. 学习者的发展与学习过程- 学习者的智力与认知发展- 学习过程的认知、情感与意义3. 学习动机与学习动力- 学习动机的分类与来源- 学习动力的培养与调控策略4. 教学与学习环境- 教学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环境的组织与管理5. 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 学习者的心理问题与挫折感应对- 心理健康的培养与维护6. 教育辅导与心理咨询- 教育辅导的目标与方法- 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与技巧三、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关系与应用1.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的联系与相互作用-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共同研究领域-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相互促进关系2.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利用教育学原理指导教学实践- 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解决教育难题总结:本文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复习重点进行了梳理。

教育学的复习重点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划分、理论体系、教育目标与任务、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学校教育与教育管理、教育评价与教育改革等内容。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心理现象和条件,以促进教育的实现和改进。

2.学习理论:学习是指通过吸收、加工和使用信息来改变行为和认知的过程。

常见的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

3.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学习时更倾向于使用的认知和情感策略。

常见的学习风格包括感性与直觉型、活动与反思型、视觉与听觉型等。

4.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和使用的方法和技巧。

有效的教学策略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例如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5.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指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的活动。

常见的教学评估方法有考试、作业、观察和访谈等。

6.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动力和动机。

常见的学习动机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促进学习动机的策略包括目标设定、激励和自我反思等。

7.学习障碍:学习障碍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常见的学习障碍包括注意力不集中、阅读困难、写作困难等,解决学习障碍的方法包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辅导。

8.教育发展理论:教育发展理论描述了儿童和青少年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和需求。

常见的教育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9.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人与人之间在能力、兴趣、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不同。

教育者应该关注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以上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学习和教育的过程,从而改进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和实施教学策略,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汇总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人舒明浩和霍林斯基,他们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上指三个方面: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上指学校教育;义是指思想道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是:永久性、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书名号123、书名号123、书名号123、书名号123);“五经”(诗、书、礼、变、春秋)。

贯穿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把符合条件的新生送到更高一级的学校。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想象、思维、记忆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1.引言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相关心理现象的学科,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必备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2.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1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和有意识地引导,促使个体在思想、知识、品德、技能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

2.2教育目标的分类教育目标可分为个体发展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

个体发展目标是指通过教育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社会效益目标是指通过教育促进社会的稳定、进步和繁荣。

2.3教育内容的分类教育内容可分为学科知识、技能和德育三个层面。

学科知识是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教育使学生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技能是指实际操作中所需的技能和技巧;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4教育方法的分类教育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

不同的教育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育目标。

3.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3.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心理活动的科学,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3.2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是指个体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获取、加工、组织、运用信息,形成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创新等环节。

3.3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如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情感教育理论等。

这些理论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而制定更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4.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4.1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学为教师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如启发式教学法、问题解决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师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心理现象的学科。

在教育学中,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发展情况。

本文将介绍一些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教育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1.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学习过程的理论框架。

其中,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一种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来形成学习。

认知学派则强调个体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强调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2.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框架。

其中,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感知运动期到操作期,再到形象操作期和抽象操作期。

这些阶段对应着儿童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3.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学习是社会文化交往的产物。

它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通过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承来实现的。

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4.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根据不同的学习理论,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行为主义学派强调奖励和惩罚的运用,认知学派则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智力理论智力理论研究个体的智力发展和智力类型。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力可以分为多个方面,例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类型,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6.学习障碍学习障碍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障碍。

常见的学习障碍包括阅读障碍、写作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教师需要了解学习障碍的特点和原因,以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7.情绪和动机情绪和动机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

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动机水平会对其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教师可以采用激发学生兴趣、提供正向反馈等策略,促进学生的情绪和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学科,它以研究教育的目标、原则、方法和手段为主要内容。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原理的学科,它以研究学习、发展、教育问题和心理测量为主要内容。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紧密相关的学科,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和互补性。

在本文中,将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说明。

一、教育学的重点梳理1. 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教育学源于古代哲学家和教育家的思考和实践,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对于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至关重要。

2.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如教育、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这些概念对于理解教育学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 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理论。

基本理论包括教育学的哲学基础、心理基础和社会基础;专门理论包括教育学的学科理论和教育实践理论。

理论体系对于指导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4.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和教育实践研究方法。

这些方法对于开展科学的教育研究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5. 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问题: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问题对于制定教育政策和进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教育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育公平等问题是当前教育学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梳理1.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原理的学科,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家和教育家对人的认知和学习的思考。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对于理解学习、教育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学习与记忆:学习是教育的核心过程,学习与记忆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心理活动。

理解学习和记忆的机制和规律,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如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教育问题: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改革等。

教育规律: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2. 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学生心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意志等。

教育心理规律: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所遵循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3. 教育目的与功能教育目的: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育功能:教育对社会、个人、家庭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如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个人素质等。

4. 教育制度与政策教育制度:国家或地区对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规范。

教育政策:国家或地区为发展教育事业而制定的指导性原则和具体措施。

5. 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中传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

教育方法:教育活动中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如讲授、讨论、实践等。

6. 学生心理发展认知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和认知结构的形成。

情感发展:学生情感体验的丰富和情感调节能力的提高。

意志发展:学生意志力的增强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7. 教师心理与职业发展教师心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现象,如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情感等。

职业发展: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如职前培训、职后培训、专业发展等。

8. 教育评价与改革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教育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而进行的教育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变革。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9. 教育公平与差异教育公平:指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教育差异: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不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差异。

10. 教育环境与资源教育环境: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的学科。

了解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对于理解教育和教育心理现象以及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

一、教育学的重点知识1. 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包括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以及教师和学生等各方面。

2. 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活动,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使学生在认知、情感、道德和行为等方面不断发展和成长。

3.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技巧,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教学手段是教师用来实施教学方法的具体工具和材料,如教科书、多媒体教具等。

5. 教育评价和教育质量评估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和判断的过程,教育质量评估是对教育的总体质量进行评价和监测,以保证教育的有效性和提高教育的质量。

6. 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改革是指对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教育发展是指教育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变化和发展。

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包括学生的学习、记忆、思维、情感、动机等心理过程。

2. 学习和记忆学习是指通过教育活动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记忆是指对所学知识和经验的保存和再现。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和记忆的过程和规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记忆效果。

3. 思维和创造力思维是人类在认识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创造力是指个体在生成新思想和新创意时的心理能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学习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学习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才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和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以及教育实践中心理机制的科学,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理论。

下面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总结和归纳。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的特点包括以个体为研究对象、以教育实践为应用领域、以心理活动为研究内容、以教育目标为关注焦点。

2.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包括分析和描述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原则、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推动教育发展。

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学习与记忆、发展与成长、个性与情感、动机与激励、教育过程与教学方法、评价与测试等。

二、学习与记忆1. 学习的基本过程:学习是指通过获取新的知识、技能或经验来改变行为或思维的过程。

学习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理解、运用和创新。

2. 记忆的分类和机制:记忆可分为感知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记忆的机制包括编码、存储和检索。

3. 学习策略和技巧:学习策略和技巧对于有效学习和记忆非常重要,如分步学习、归纳总结、刻意练习、利用情景和联想等。

三、发展与成长1.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等。

2. 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包括儿童认知发展、情绪和社会性发展、身体发展等方面。

3. 成人发展和生涯发展:研究成人不同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以及个体的职业选择和发展。

四、个性与情感1. 个性的内涵和评价:个性是指个体在行为、思维和情感上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质。

个性评价主要包括问卷、观察和实验等方法。

2. 情感的基本特征和调节:情感是人们对事物产生的主观体验和心理反应。

情感的调节包括情绪管理、自我激励等。

3. 自尊和自我概念: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

自尊和自我概念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有着重要影响。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以及教育过程与教育效果的学科,而教育心理学则是研究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发展以及与教育相关的心理现象的学科。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在理论与实践上密切相连,对于了解教育和提高教育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整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关键概念和理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两门学科。

一、教育学重点整理1. 教育目标与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同时,教育也承载着社会价值观的传递和塑造,不同社会对教育目标和价值观的理解也存在差异。

2.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在教育实践中,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而教学策略则侧重于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3. 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教育评价涉及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估,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议题。

考试制度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如何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能力,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二、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1. 学习与记忆学习是个体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记忆则是学习的基础。

教育心理学研究了学习和记忆的机制以及如何提高学习和记忆效果的方法。

2.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研究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和社会经验等。

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有助于制定适宜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政策。

3.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包括社会认知、群体行为、人际关系等。

在教育中,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理解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影响。

结语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相辅相成的学科,通过对教育现象以及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能够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促进教育的有效实施和教育效果的提升。

本文重点整理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关键概念和理论,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对这两门学科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通过深入学习和应用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需求,创造积极的教育环境,促进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教师招聘中,教育学和心理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方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下面分别介绍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教育学知识点:1.教育的定义和本质: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影响和引导人的发展过程,旨在培养人的能力和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教育的基本原理:包括差异性原则、个别性原则、师生互动原则、积极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

3.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4.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协作学习方法等,以及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方法。

5.教育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社会构建主义教育学等理论。

教师应了解不同的教育学理论,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

6.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小学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

教师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心理学知识点:1.心理发展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教师应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

2.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教师应了解不同的学习理论,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个体差异和诊断评估:包括智力、性格、情商等个体差异的诊断评估方法。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法。

4.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包括情绪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问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5.教育心理学:包括认知发展心理学、动机与情绪心理学、教育评估心理学等。

教师应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

6.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包括心理疾病、行为问题、学习障碍等。

教师应了解常见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支持。

教师资格证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引言:教师资格证考试是教师入职的重要门槛,对于想要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掌握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常见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点进行整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心理学基础知识点1. 学习理论:包括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观察学习等,了解学习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 认知发展理论: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征,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3. 个体差异理论:了解个体差异对学习的影响,如能力差异、兴趣差异等。

4. 智力理论:包括多元智能理论、智力测量等,了解智力的概念、分类和评估方法。

5. 人格理论:了解不同人格理论对教育的影响,如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

6. 动机理论:了解动机的概念、类型和影响因素,如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和维克多·弗兰克尔的存在主义心理学理论。

7. 情绪与情感理论:了解情绪与情感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如情绪管理与情感教育。

8. 社会认知理论:了解社会认知的概念、发展和影响因素,如亚伯拉罕·马斯洛维茨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教育学基础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包括教育的定义、目标、任务等。

2. 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了解不同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对教育的影响,如孔子思想、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等。

3. 学生发展与教育:了解学生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如儿童、青少年、成人的发展特点和教育方法。

4. 教学理论与方法:了解不同教学理论和方法,如传统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等。

5. 教育评价与考试:了解教育评价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如成绩评价、素质评价等。

6. 教育管理与领导:了解学校管理和教育领导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7.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教育信息化的相关知识。

8. 教育法律与教育职业道德:了解教育法律和教育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三、心理学和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 课堂教学:如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等。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教育领域中的两门重要学科,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教育过程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

本文将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概述。

一、教育学的重点知识点1. 教育定义:教育是指社会和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向个体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促使其全面发展的过程。

2. 教育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全人格、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和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3. 教育过程:教育过程包括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三个方面。

其中,教育内容包括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教育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包括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

4.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效果进行量化和分析的过程,主要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确定。

5. 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对教育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的过程,分为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两个层面。

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1. 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是指个体通过经历和环境刺激的作用,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和联想等。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学习的规律和原理的学科,包括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和社会学习理论等多个学派。

3.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学习目标,制定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的过程。

4. 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包括智力水平、性格特点和动机等。

5. 教育心理测量:教育心理测量是指通过观察、问卷和测试等手段,对学习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科学、客观的测量和评价。

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依存。

教育学基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而教育心理学通过对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研究,为教育学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高频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高频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2、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

3、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条件反射的第一信号系统:(巴甫洛夫)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望梅生津”条件反射的第二信号系统:(巴甫洛夫)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谈虎色变”5、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神经细胞的活动状态。

抑制:神经细胞处于暂时性的减弱或停止的状态。

6、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及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代表人物是冯特和铁钦纳。

研究方法是实验内省法。

(德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把意识看成一种持续不断的、川流不息的过程,提出“意识流”的概念。

创始人是詹姆士,代表人物有杜威和安吉尔。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的方法进行客观的研究。

代表人物是华生。

(美国)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

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

(德国)精神分析心理学:(西方心理学的第二势力)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弗洛伊德(奥地利)人本主义心理学:(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罗杰斯(美)现代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奈塞尔、皮亚杰(瑞士)第二章认知过程1、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一、教育学及其发展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2.教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3.教育学发展中的教育专著:(1)中国先秦时的《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2)教育学史上,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撰写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3)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看,通常以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赫尔巴特本人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4)杜威也被视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二、教育及其发展1.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2.教育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等几个阶段三、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1.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2.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3.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四、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力(三)教育与科技文化1.教育与科技的关系(1)科技对教育的影响:1)科技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技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技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2)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够完成科技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可以推进科学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技研究的功能(3)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2.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1)文化本身具有教育力量;2)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2)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五、教育与个体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至结束的全部过程中,身心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2.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发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二)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 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2)遗传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2.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教育受成熟制约,成熟对人的发展有积极的能动作用,教育以成熟为前提,同时又要积极、能动的促进个体成熟;3.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4.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规范了个体的发展的方向与方面;(2)学校教育加速了个体的发展;(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还有延时价值5. 个体发展中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学校和社会要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知识梳理汇总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知识梳理汇总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语言的发展达到了较为完备的文字形态。

3、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都可归为前制度化教育,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都归为非制度化教育。

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4、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的前学校与前社会教育机构、近代的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

5学校教育系统是19世纪下半期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学校教育系统)6、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之外,还包括适合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

7、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与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与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8、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库姆斯的非正规教育,伊里奇主张非学校化观念。

9、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10、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一、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地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近代社会教育的特征?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20世纪后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民主化3.教育的全民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全球化6.教育信息化7.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的基本规律·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政策、制度和教育的内容体系·教育与发展生产力的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教育对文化的影响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教师)专门训练的教师,效果好。

3.(学生)有效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因素表现: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拔苗助长)、阶段性(一刀切)、不平衡性(关键期)、互补性、个别差异性三、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教育目的的功能:1. 导向功能;2. 激励功能;3. 评价功能;·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1.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4.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影响学校教育制度的因素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 人口发展状况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四、教师与学生·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教师具备的素养:1.思想道德(政治、职业道德、思想)2.知识素养(学科专业、教育专业)3.能力素养(基础能力、职业能力)4.身体素养 5.心理素养(认知、情感、意志)·教师的角色教师的一般角色: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管理者角色 4.示范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的角色6.研究者角色。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辩证统一的师生关系(意义)1.教学上——授受关系2.人格上——平等关系3.社会道德上——相互促进的关系·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1.建立新型的师生观;2.树立教师威信;3.善于和学生交往;4.发扬民主,倾听学生意见·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阶段:关注阶段→生存阶段→情景阶段→学生阶段·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已考)提倡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具体包括:1. 树立人本化的学生观;2. 树立个性化的学生观;3. 树立发展性的学生观·课程的内涵: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课时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制约课程的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六、教学·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量力性原则·教学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与答疑、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6.组织严密7.气氛热烈·教学的基本任务:1.传授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5.教会学生学习,培养自学能力·教学过程的特点: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结合;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备课做好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教学评价的功能:1.诊断教学问题2.提供反馈信息3.调控教学方向4.检验教学结果·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优: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的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1.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德育的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2.集体主义教育; 3.劳动教育;4.民主与法制教育;5.自觉纪律教育;6.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7.理想教育;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德育过程的规律1.德育过程是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德育过程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发展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德育的原则:1.导向型原则;2.疏导性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知行统一原则;7.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常用的德育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八、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班主任工作的内容:1.了解和研究学生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3.建立学生档案4.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5.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6.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7.操行评定8.班会活动的组织9.个别教育工作10.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从哪些方面展开班级管理工作:1.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2.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3.建立严明的班级纪律4.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九、教育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课外活动的特点:自愿性、自主性、灵活性·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小组活动心理学一、普通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颞叶·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称为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二、认知过程·注意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感觉:感受性和感受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受阈限低,反之,亦然。

·知觉概念: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应。

分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良好的观察力的培养:1.向学生明确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和具体方法;2.培养中学生观察的全面性;3.增强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社会能力·记忆记忆的种类: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记忆的品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复习的方法:1..合理分配复习时间2.恰当安排复习内容3.反复阅读与视图回忆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记忆系统:瞬时记忆(图像记忆)、短时记忆(听觉编码)、长时记忆(意义编码)·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想象分类: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再造想象:必须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存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识要准确、鲜明、生动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创造想象:强烈的创造愿望、丰富的表象储存、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原型启发、积极的思维活动、灵感的作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丰富学生对事物表象的认识;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4.结合学科教育,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