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海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海南州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海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海南州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9.22•【字号】南政办〔2020〕61号•【施行日期】2020.09.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海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海南州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县人民政府,州政府各部门: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根本方针,立足海南州在青海省黄河流域独特区位,加快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防洪、供水、生态等水安全保障能力,助力全州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充分发挥水利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中的基础支撑作用,结合全州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形势治州方略,水为大政。
海南州地处三江源区中的黄河上游地区,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和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
黄河横贯全境长达411.3公里,我州输入水量占全省黄河水量的19%,水资源丰富。
加快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不仅关系全州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而且关系全省乃至黄河中下游地区水生态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水利事业发展,水利进入大投入、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
海南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的“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的重大要求,积极作为、精准施策,大力开展水利重大工程建设,为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我州境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工程不足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水生态、水环境脆弱是巩固生态安全屏障的明显软肋,水灾害突发多发频发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大隐患,水法治、水管理薄弱是制约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国家863重大科研项目“分散型水源地突发污染控制与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及示范”取得突破性进展
路泵 站 、鹦 鹉 洲泵 站 、鹦鹉 湖 泵站 、二 桥泵 站 、天 津路 泵
站 、舵落 口泵站 电费调整是 以功率 因数0 8 为标 准 。 .5
立和 完善 资源 节 约激励 约 束机 制 。同时 更 多的提 出一 些改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建设工程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建设工程一、强化青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基本要求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聚焦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水资源节约利用、高质量发展、流域智慧管理与决策等重大战略问题,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要树立“天下黄河青海清”新目标。
突出源头保护与修复,强化干流综合治理,加强流域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提高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既要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又要实现一河碧水绿青海。
按照“一优两高”部署,坚持以水为脉、以人为本,提升水资源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社会公共服务功能,打造高原宜居城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要落实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新机制。
紧紧抓住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支持引导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方案的机遇,充分利用四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建立的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工作平台,探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计量,逐步推进综合生态补偿标准化、实用化,为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开辟黄河源头、干流青海段生态保护新途径一是水源涵养工程。
以三江源、祁连山、黄河湾区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建设好三江源国家公园和祁连山国家公园,提高源头区水源涵养功能。
针对生态敏感脆弱区的青海湖、湟水流域、柴达木盆地等生态功能受损的区域,扩大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范围,谋划一批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力争纳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范围。
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以及生态流量监管。
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等流域内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强湿地保护,全力推进生态屏障建设。
二是黑土滩治理工程。
加大对青藏高原地区坡度大于25度的黑土坡退化成因及其生态过程科研和飞播等工程治理措施研发的支持力度,力争有所突破。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张晓健)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张晓健)6月19日~20日,由中国水网和清华大学环境系联合主办的“2021水业高级技术论坛”成功举办。
在论坛的第四单元中,清华大学教授张晓健以“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为题,作了精彩发言,以下内容根据其发言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今天跟大家交流的内容是关于“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希望用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目前我们国内供水科研界准备开展的一些项目。
我们国家庄严承诺要让人民喝上放心的水。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现在实行饮用水的新国标,新国标比原来85年的标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总共有106项,是去年的7月1号开始实施,这个标准的提出对全国的供水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十一五”重大专项课题“饮用水安全保障”情况国家把“保障供水安全,提高供水水质”作为一个战略目标,而且现在大力推广“节能减排、节水减污、保护水”,这样的重大决策对饮水水保护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为此,国家还特地启动实施了重大科研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研究”,这是“十一五”的重大专项。
但是我们也面临严重的挑战,首先水的水质还在不断下降,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是这样的一个趋势。
其次,饮用水水质标准在不断提高。
除了这些情况,还有安全事故贫乏,水厂的应急能力不足,而水厂升级改造现在还缺少新的动力等问题。
在国家的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专项当中,一共设置了五个主题和一个软课题,五个主题分别为湖泊、河流、城市水环境、饮用水和管理监控,另外还有一个政策方面的课题。
“饮用水安全保障”课题的目标设置,根据水的污染情况和不同区域的特征,以新国标为基础,来构建水保护、水质监测、风险控制、净化处理和饮用水输配为一体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
这个课题现在一共是分了七个项目:一是管理,管理是行业的共性问题,管理的第一个就是水的标准。
我们现在有饮用水的标准、水的水质标准、水地的划分等等。
二是监测、预警、应急。
三是长江下游重点地区。
建设部:加强城市公共厕所建设管理
设 施 完善 、
环境协调 、
管理 规范 的城 市公 厕 服务体 系 : 逐
步实现城市公 厕 全部免费使 用 . 有效服 务社会公 众 。 三 、 完善城市
公厕 建设规划 .
四 、
加快城 市公 厕 配 套建设 : 五 、
提 高城市公 厕 管
理水平 .
六 、
加大城市公 厕 建设管理 投入 ;
七 、
切实加强 对城市公
座公 厕 ,
二 类 以上 公 厕达 到
6 5 % ; 直 辖市 和省会城市 建 成 区 每平 方公 里 保有 4 — 7 座 公 厕 , 二 类
以上 公
厕达到75
% 。
逐步建立起
以固定式公 厕
为主
,
活动式公
厕
为
辅 .
沿街 公 共 建 筑 内厕 所 对 外开 放 的 网络格局 ,
形 成布局合理 、
数
量 充足 、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于 1 0 月 9 日 和 1 0 日 分 别 发 出 《关 于 发 布 水 专 项 “ 城 市 污 水
“
处理 厂 与排水管网优化技术研 究与示 范
等 1 2 个 课 题 申报 指 南 的 通 知 》和 《关 于 发
布 水 专 项 “ 城 市 供 水 绩 效 评 估 体 系 研 究 与 示 范 ” 等 5 个 课 题 申报 指 南 的通 知 》。
”
技术研 究与示 范
” 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
.
”
整治技术研究与示 范
和
” 水体污染控制战略与政
”
策
主 题 各 项 目实施 方 案论 证 意 见 .
现将
“
城市供水Βιβλιοθήκη ”绩效 评估体 系 研 究 与 示 范
水专项“饮用水主题”取得初步成果
处 理 - 全输 配全 过 程 的 .集 水 质 监控 .风 险评 估 、运 行 管理 、 安
应 急 处 置 于 一 体 的饮 用水 安 全 保 障 技 术 、标 准 和 监管 体 系 , 为
2 突破 净化 处理 关键技 术 ,保 障 出厂 水水质达 标。 、
针 对 一 些重 点 地 区水 厂 处 理 工艺 单 一 、难 以适 应 多样 化 水源 污染 的 问题 开展 了强 化 常规 处 理 、深 度 处理 、超 滤膜 处 理 等水 厂 净 化 处 理 关键 技 术 研 究 与应 用 示范 ,形 成 系列 水 厂 净化 技 术 和工 艺 .指 导 完成 了 1 余 座大 型水 厂 的技 术改 造或 新建 工程 。 O
课题 设置 数
7 8 6 6
0 5
0 6 0 7 0 8
珠江 下游 地区饮 用水 安全 保障技 术集 成与综 合示 范
建 设 .初 步 建 立 了应 对 不 同 种 类 污 染 物 的供 水 行 业 应 急 处 理 技
术体 系。
6
、
初 步 构 建 了饮 用 水 安 全 管理 的 基 础 技 术体 系
针 对我 国城 市水 质 风 险 问题 不 明确 、供 水 管理 技 术 体 系不 完 整 等 问 题 ,全 面 开展 了水 质 调 查 和风 险评 价 、水 质标 准 制 定 、水 源 保 护 区 划分 、供 水 系统 风 险 管理 和 供 水绩 效 评 估管 理 等 研究 ,
序 号
O 1 0 2 0 3 0 4
项 目名 称
饮用 水安 全保障 管理 技术 体系研 究与 示范 饮用水 水 质监控 预警及 应 急技术研 究 与示范 长 江下游 地区饮 用水 安全 保障技 术集 成与综 合示 范 黄河 下游 地区饮 用水 安全 保障技 术集 成与综 合示 范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贯彻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的若干意见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贯彻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07.23•【文号】环发[2015]92号•【施行日期】2015.07.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关于贯彻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的若干意见环发[2015]9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发展改革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发展改革委: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的战略部署,完善主体功能区综合配套政策体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绿色化,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和《环境保护法》,就贯彻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编制实施《关于贯彻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深入贯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的重要举措,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对于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尊重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维护环境功能、保障公众健康、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推进战略环评、环境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相融合,加强环境分区管治,构建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环境政策支撑体系,充分发挥环境保护政策的导向作用,为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奠定良好政策环境和制度基础。
(二)基本原则——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
理顺体制机制,完善制度政策,实施环境质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双管控,实行环保负面清单制度,以严格的环境监管和责任追究、信息公开与社会监督,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
附件1: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珠江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和综合示范”项目“珠江下游地区水源调控及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一、指南说明本项目紧紧围绕珠江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需求,根据地区范围内供水设施存在的巨大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研究和集成饮用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形成一系列重大集成、成套的工艺技术方案,构建区域水源多层次安全保障体系,提供多样化水厂升级技术,建立多环节水质安全输配网络,实行一体化信息监控管理,全面提高珠江下游地区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水源季节性水量水质波动明显、城市水源可调控性差、原水低硬低碱以及南方湿热地区管网输配过程中存在的科学问题,本项目分解为4个课题:“珠江下游地区水源调控及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季节性污染原水预处理和常规处理工艺强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南方湿热地区深度处理工艺关键技术与系统化集成”,“南方大型输配水管网诊断改造优化与水质稳定技术集成与示范”,除“珠江下游地区水源调控及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外,其余课题已于2008年8月底通过国家水专项办组织论证,通过直接委托的方式确定了课题承担单位。
本次发布的是该项目“珠江下游地区水源调控及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的申请指南。
二、指南内容(一)课题名称珠江下游地区水源调控及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二)研究目标针对珠江下游地区代表性水源特点,通过单一水源的蓄水储备与调控、咸潮影响地区的抑咸水资源调配、城区水源水库的污染监控等技术和方法研究,建立水源调控与水质保障技术体系。
(三)研究内容1、备用水源调蓄设施安全构建与水质保障技术“咸潮、排涝、突发水源污染”是长期困扰珠江下游城市,特别是东莞市供水的三大棘手问题,对于单一水源地区其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
建设备用水源调蓄设施对于降低单一水源的安全风险,提供应急备用水源,提高珠江下游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意义重大。
“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 367 —
源污染控制和生态修复等断面达标关键技术 5~6 项,在水生态保 护工程中应用,水质达标率提高 20%以上;提交相关技术指南规 范 4~5 个;在 5~10 个以上国控断面示范应用,支撑长江水生态 监测考核业务工作。
— 366 —
均模拟精度提高 10%以上,并提出生态恢复措施;提出关于长江 中游水系连通演变与优化调控、三峡水库和流域统筹的联合调度 方案建议 2 份,被相关部门采用。
1.3 长江黄河国控断面重要水环境指标异常成因机理与管控 策略
研究内容:针对长江黄河部分国控断面溶解性有机物化学需 氧量(COD)和溶解氧(DO)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里的重要 约束性指标浓度异常问题,探明重点流域 COD 和 DO 等指标的 时空特征、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衔接现有流域空间管理体系和 源管理体系,结合总磷、总氮、重金属相关研究,构建基于污染 源清单、源汇平衡模型、同位素示踪和野外模拟等核心的源—径 —汇污染溯源技术体系;研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多要素、 水沙—生态—环境多过程、土/水—水/气—沉积物/水多界面的流 域尺度污染循环模型;定量估算内源与外源对断面水质贡献,研 究自然地理条件、人类活动等影响因素下典型国控断面 COD 和 DO 等指标浓度异常机理;研发典型流域 COD 和 DO 等指标水质 基准确定技术,提出差异化的标准建议值和管控措施,在重点国 控断面开展综合示范。
— 370 —
10%,典型区域碳减排不低于 15%,优化方案关键断面特征污染 物浓度超标风险概率降低 30%,为珠江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和减 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技术大纲印刷版9[1][1].4
城市现有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和规划水平年城市饮用水水量需求是提出水源地 安全保障各项规划方案的基础。
本规划首先进行全面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调查,并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和人口增长进行城市饮用水水量的预测,据此,从整个城市和城市现有水源地两个层面, 评价和分析城市饮用水水源的安全状况和存在的不安全问题、成因及分布。
声明
本技术大纲版权所有, 未经水规总院同意不得擅自印刷或者发表, 违者必究。
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
技术大纲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二○○五年八月
1
目录
一、总 则.................................................... 1
(一)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1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 (三)总体思路及技术路线 ..............................................2 (四)总体要求 ........................................................5 (五)基本规定 ........................................................5 (六)进度安排 ........................................................6
七、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建设 ..................................... 48
超滤组合工艺技术助力保障城镇饮用水安全
超滤 组合 工艺 技 术助 力保 障城 镇饮 用 水 安全
由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 东 省 建 设 厅 、 营市 人 民 政 府 、 国 城 镇 供 水 排 水 协 会 、 市 水 山 东 中 城 资源开发利用 ( 方 ) 北 国家 工 程 研 究 中心 共 同 主 办 的 “ 镇 饮 用 水 安 全 保 障 及 超 滤 组 合 工 城 艺 技 术 应用 研 讨 会 ” 日在 山东 东 营 召 开 。 次 会 议 的举 办 旨在 推 动超 滤 膜 技 术 在 我 国城 近 这
社 ,0 2 20 .
从 计 算 结 果 来 看 ,箱 梁 的顶 板 和 底 板 是 由于
温 度 应 力 引 起 的 ,加 固后 裂 缝 没 有 进 一 步 开 展 。
【裴强, 4 】 郭讯 , 敏政 . 梁健 康监 测及 诊断研 究综 述 . 震工 程 张 桥 地
与 工 程 振 动 [】20 , 32: 16 . J, 0 3 2 () 6 ~ 7
划, 东营南郊水 厂必将成 为旧水 厂升级改造 的示 范工程 。以浸没式超滤膜 为核心技术的水
厂 改 造 , 为我 国 旧水 厂 的改 造 , 水 质 标 准 的实 现 提 供 新 的思 路 。 将 新
超 滤 被 认 为 是 提 高 饮 用 水 安 全性 最 有 效 的方 法 ,并 被 列 入 “ 一 五 ” 国 家 重 大 水 专 十
f 一, 1l - 、 _
通过 对该桥 加 固后 的安全监 测数据 分析 , 确
.
f
定 该 桥 的总的健 康 监 测 .中 国公 路 学 报 … ,00, 32 : 1秦 桥 20 1 ()
0 ∞ 1 ∞ 10 5 t / e i me s e 20 0 20 5 30 0
黄河下游地区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展望
黄河下游地区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展望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发展状况,对采样方式及设施、水样前处理技术和设备、监测技术和设备进行了较详细分析;指出当前水质自动监测特别是在黄河下游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引入有关智能计算方法实现水质预测预警要求。
关键词:水质监测黄河下游水质预测预警1、前言胜利油田地处黄河下游地区,黄河水是唯一饮用水源,由于黄河水系存在严重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污染,导致黄河下游取水地区引黄水库具有高藻、高总氮、高有机污染特征,使黄河下游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面临p2、国内外研究现状2.1 总体情况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在一些河流上相继设立了水质自动监测站,作为河流水质监测的重要手段,用于国家水资源质量管理。
目前各国的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都是根据本国或区域河流水质状况,监测能力和水平,以及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政策法规的具体要求而建。
自动站的建设规模、设站数量、参数选择、仪器配置、技术方案、运行方式不尽相同。
近年来,利用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仪(最多可达17项参数),建立小型水质自动监测站发展得较快。
这种小型站在水质实时监测,水质预警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它投资小,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但测定精度较差。
其监测数据在目前阶段很难用于水功能区管理和省界河段水质的管理。
2.2 采样方式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采样方式和设备是实现安全可靠、稳定的采集具有代表性水样的首要条件。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河流采样方式主要有:栈桥式采水、桥梁式采水、浮筒式采水,、悬臂式采水及船只式采水方式。
2.3 水样前处理技术和设备水样前处理技术和设备是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监测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国内外水质自动站常采用连续的平流沉淀池,再经过滤装置过滤,以满足在线监测仪器测定的需要。
平流沉淀法是利用水沙比重的差异,依靠重力作用使泥沙在缓慢平流的情况下产生沉降来达到去除部分泥沙的目的。
但在多泥沙的黄河建水质自动监测站使用简单的平流沉淀法,无法按要求完成对水样的前处理。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目标要求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目标要求(试行)(郢都水厂)饮用水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
自2006年以来,水利部实行“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核准公布制度,并对列入《名录》的水源地提出了管理要求和目标。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文)精神,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饮用水安全,进一步推动水源地保护工作,经研究,对列入明录的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开展达标建设工作。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水量保证,水质合格,监控完备,制度健全。
具体目标要求如下:一、水量(一)饮用水水源地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
(合格)(二)流域和区域调度中,应有优先满足饮用水供水要求的调度配置方案,确保相应保证率下取水工程正常运行的水量和水位。
(郢都、南湖、柳林水源地同属长江流域,水文情况类似,而且各自有负责的供水区域,仅靠调度配置无法完成集团公司全部供水范围的正常供水。
)(三)供水设施完好,取水和输水工程运行安全;(缺少取水管线复线工程,在一路源水管出现故障时,如短期无法修复,将导致荆州区停水。
)取水口处河势稳定;地下水水源地采补基本平衡,长期开采不产生明显的地质和生态环境问题。
(四)建立重要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地,建立特枯年或连续干旱年的供水安全储备,制订特殊情况下的区域水资源配置和供水联合调度方案;(秋冬长江枯水期无法确保固定式泵船能在极端情况下正常取水生产,需对泵船所在航段采取水利措施保证枯水期泵船不至于搁浅。
)备用水源能够满足特殊情况下一定的时间内生活用水需求,并具有完备的接入自来水厂的供水配套设施。
二、水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建设目标包括水质保护和区域综合治理两类。
(一)水质保护1、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供水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按基本项目和补充项目评价)。
黄河下游微污染水生植物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黄河下游微污染水生植物综合防治技术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沉淀和发展。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规模的扩大,黄河下游地区的水质却逐渐受到了污染的威胁。
微污染是当前水质污染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它对水生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不良影响。
黄河下游地区的微污染问题严重,主要源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多方面因素。
这些微污染物在水体中堆积和积累,不仅污染了水质,还影响了水生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研究黄河下游微污染水生植物综合防治技术,对于改善水质,恢复生态平衡,保护水生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黄河下游地区的水生植物及其生态环境,可以有效探讨微污染与水生植物之间的关系,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借鉴。
开展黄河下游微污染水生植物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黄河下游微污染水生植物综合防治技术,针对当前水生植物受到微污染的影响情况,寻求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法。
通过对微污染与水生植物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微污染对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机制,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技术提供依据。
通过总结目前已有的水生植物综合防治技术概况,了解各种技术的优缺点,为未来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提供参考。
研究的目的还在于探讨不同的微污染治理技术,并结合水生植物综合防治技术,寻找适合黄河下游水域的综合治理方案。
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黄河下游微污染水生植物的综合防治,保护水生生态环境,改善水质,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与维护。
1.3 研究意义黄河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和生态区,然而近年来水生植物的生长受到微污染的影响,造成了水质恶化和生态环境受损。
研究黄河下游微污染水生植物综合防治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对于黄河下游地区的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黄河水质,维护黄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下游微污染水生植物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黄河下游微污染水生植物综合防治技术探讨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三长的河流。
黄河的下游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但由于长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黄河下游地区的水质状况一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微污染。
微污染水生植物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黄河下游微污染水生植物综合防治技术进行探讨。
一、黄河下游微污染现状分析黄河下游地区水质受到了大量的农业与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了水中的蓝藻和水华等问题的加剧,对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水藻的大量生长会导致水体浑浊,还会消耗大量的氧气,使得水体缺氧,导致了水生态系统的恶化。
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也会对水体产生污染,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饮用水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水生植物在微污染水体中的作用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对于水体的净化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水生植物可以通过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起到了净化水体的作用。
水生植物还可以为水体提供氧气,维持水体的氧气平衡,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水生植物在微污染水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水体的净化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三、水生植物综合防治技术探讨1. 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在黄河下游地区进行微污染水生植物综合防治技术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进行种植,在此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生长迅速和吸收能力强的水生植物,如莼菜、芦苇、水葱等,这些植物对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可以有效地改善水体的水质状况。
2. 建立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一种重要的水体净化技术,在微污染水生植物综合防治技术中,可以通过建立人工湿地的方式来增加水生植物的生长面积,提高水生植物的生长密度,从而提高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效果。
人工湿地还可以通过湿地土壤的微生物作用和化学吸附作用来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使得水体的净化效果更加显著。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20.05.17•【文号】•【施行日期】2020.05.17•【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西部开发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也扩展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
但同时,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任务依然繁重,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新时代继续做好西部大开发工作,对于增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为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坚定不移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实,防范化解推进改革中的重大风险挑战。
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水专项2014年立项课题清单 - 环境保护部 水体污染控制与
沈阳建筑大学
海河流域重污染河流水质改善成套整装技术集成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
与综合示范项目
心
海河南系子牙河流域下游湿地生态恢复关键技术与 示范
北京大学
海河干流水环境质量改善关键技术与综合示范
天津大学
海河流域水资源调蓄区水质保障及生态修复关键技 术研究与示范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工业园区废水治理及环保服务模式综合示范研究
张远
项目(课题)编号
项目(课题)名称
2014ZX07508001
辽河流域水生态完整性观测模拟平台建设关键技术
承担单位 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负责人
类型
会审地方组织 单位
朱京海 共性技术类
2014ZX07510001 2013ZX07502 2014ZX07502002 2012ZX07503 2014ZX07503004 2013ZX07504 2014ZX07504003 2014ZX07504005 2012ZX07506 2014ZX07507001
类型
会审地方组织 单位
综合示范类
淮河水利委员 会水资源局
综合示范类 安徽省
产业化类
产业化类
综合示范类 综合示范类
广东省 广东省
产业化类 产业化类 产业化类
2014ZX07214004
精细化工等行业浓缩废水(液)干化设备产业化
浙江环兴机械有限公司
俞其林 产业化类
2012ZX07501
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调控与污染减排管理技术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项目(课题)编号
项目(课题)名称
承担单位
2014ZX07201010 2014ZX07201011 2014ZX07201012 2012ZX07202 2014ZX07202011 2012ZX07203 2014ZX07203008 2014ZX07203009 2014ZX07203010 2014ZX07211001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水专项
附件1:水体污染限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饮用水平安保障技术体系探讨与示范”主题“黄河下游地区饮用水平安保障技术探讨与综合示范”项目“黄河下游城市供水管网水质保障技术探讨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一、指南说明本项目针对黄河下游地区人口高度密集、经济总量巨大、水质污染严峻及净化工艺落后等现状,突破引黄供水系统水质风险识别、水源生态修复、水厂净化处理和管网平安输配关键技术,通过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构建适合引黄取水地区“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的饮用水平安保障技术支撑体系。
针对黄河下游引黄水库水特有的高藻、高有机物和高溴离子特征以及“从源头到龙头”供水全过程中存在的饮用水平安保障问题,本项目分解为6个课题:“引黄供水系统水质风险识别技术探讨与应用”、“引黄水库水源系统水质改善技术探讨与示范”、“高藻引黄水库水常规工艺强化集成技术探讨与示范”、“高嗅味、高溴离子引黄水库水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技术优化与示范”、“引黄水库水超滤膜处理集成技术探讨与示范”和“黄河下游城市供水管网水质保障技术探讨与示范”。
除“黄河下游城市供水管网水质保障技术探讨与示范”外,其余课题已于2008年8月底通过国家水专项办组织的综合论证,通过定向托付的方式确定了课题担当单位。
本次发布的是该项目“黄河下游城市供水管网水质保障技术探讨与示范”课题的申请指南。
二、指南内容(一)课题名称黄河下游城市供水管网水质保障技术探讨与示范(二)探讨目标针对黄河下游城市供水管网水质存在的共性问题,对黄河下游地区以黄河水为主多水源切换条件下城市供水管网水质预警、稳定评估及应急保障等管网平安输配技术进行系统探讨,为实现供水系统从源头到龙头水质平安保障技术集成供应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探讨内容1、黄河下游地区水质分析模拟与预警监测技术依据黄河下游供水管网水质特点和存在的技术问题,探讨黄河下游管网水质改变特征及规律,建立管网水力、水质模型及水质平安评价模型,进行特征污染物的现状分析及趋势分析,实现给水管网系统的水质评估与预警监控。
黄河下游悬河段饮用水源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健康风险
农业活动
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以及污水灌溉 等行为也会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也会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如火山喷发、森林火 灾等自然灾害会向大气和土壤中释放重金属元素。
04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健康风 险的影响
健康风险评估方法
暴露评估
通过收集和分析环境中污 染物数据,评估人体暴露 于污染物的程度。
在某些局部地区,如工业园区、矿山周边等,土壤重金属污染较 为严重,重金属含量超标现象较为普遍。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分析
工业排放
黄河下游悬河段的饮用水源地周围存在大量的工业企业, 这些企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是导致土壤重金 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过程中排放的尾气和轮胎磨损等物质中也含有重 金属元素,这些元素会随着雨水冲刷和空气沉降等途径进 入土壤。
通过评估土壤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 风险,可以为预防和控制土壤重金 属污染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研究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可以 追溯和识别污染源,为制定有效的 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可以为黄河流域的环境保护 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和 技术支持,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和人类健康。
02
《黄河下游悬河段饮用水源 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
健康风险》 2023-10-29
目录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研究区域与方法 •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来源分析 •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健康风险的影
响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
黄河流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下游悬河段地区,由于其特殊 的地理环境和人为活动,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更加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体; 水源中藻类年平均值在2 最高 0 0 万 个/ L 以 上, 可达 1 蓝藻与硅藻是两大类主要 优 势 1 0 0 0 万个/ L, / 藻; 溴离子含 量 较 高 , 一 般 在 0. 最高 1m L 左 右, g / 原水有机物含量高 , 溶解性有机物 可达 0. 2 4m L; g 可吸附去 除 性 好 , 可 生 物 降 解 性 差, 可混凝去除性 差, 经水厂处理后部分有机物得到了消减 , 但出水 仍 存在脂肪烃 、 芳烃 、 酯类 、 酮类 、 酚类及其他杂 环类 痕 且生成了新的消毒副产物 ; 水源 、 出厂 、 量有机污染 , 管网供水全流程 均 存 在 不 同 程 度 的 臭 味 问 题 , 出厂 水因氯消毒使水质遗传毒性增加 。 建成首个引黄 供 水水质数据库 , 建立了黄河下游地区潜在危害性污 染物 、 高关注度污染物 、 重点控制污染物及优先控制 污染物 “ 四级 ” 定量控制体系 。 筛选提出黄河 下游 地 区供水系统优先控制污染物为 : 产臭味藻 、 二甲基 异
给水排水 V o l . 3 8 N o . 1 1 2 0 1 2
表流 、 潜流 、 垂直流 3 种基本形式的 1 原位 3 种组合 ,
2 包含风力曝气和太阳 净化装置覆盖 面 积 2 1 0 0m 3 / 能富氧两种 原 位 净 化 装 置 及 可 应 对 4 0万 m d水 量的移动式药 剂 投 加 装 置 。 中 试 运 行 表 明 , 自然湿
3 / 功能组合式水处理中试研发基地 , 规模为1 5m h,
成技术比选和中试验证 , 将“ 混凝 — 高密度沉淀 池 — 臭氧接 触 池 — 上 向 流 生 物 活 性 炭 池 — 均 质 滤 料 过
3 / 滤 — 氯消毒 ” 组合 工 艺 应 用 于 鹊 华 水 厂 2 0万 m d 的深度处理改 造 工 程 , 形 成 了 以 臭 氧—生 物 活 性 炭
2 , 省区 , 全长 5 最终从 4 6 4k m,流 域 面 积 7 9万 k m
( 已于2 G B 5 7 4 9—2 0 0 6) 0 0 7年7月1日起正式实 , 施 对黄河下游 饮 用 水 安 全 保 障 提 出 了 极 大 的 技 术 和管理挑战 。 2 项目研究集成技术路线 本项目针对黄河下游地区引黄水库水污 染特征 及净化输配 设 施 现 状 , 以国家《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 ) 准》 为 目 标, 开展引黄供水系统水 G B 5 7 4 9—2 0 0 6 集成与 质检测评估和供 水 提 标 改 造 关 键 技 术 研 发 、 示范 , 建立 “ 从源 头 到 龙 头 ” 供水全过程净化处理技 术支撑体系 、 标 准 规 范 体 系 和 示 范 工 程 体 系。项 目 技术路线如图 1 所示 。 ( )共性 技 术 研 究 : 针对引黄供水系统饮用水 1 在水质风险评估 、 水源生 态 安全保障共性技术难题 , 修复 、 水厂净化 处 理 和 管 网 安 全 输 配 等 方 面 进 行 关 建立特征污染物检测评估和净化处理 键技术研发 , 技术体系 。 ( )中试 验 证 研 究 : 在对引黄供水系统水质风 2 险进行检测和评 估 的 基 础 上 , 在济南鹊山水库开展 引黄水源生态修 复 、 原位净化及应急处理集成技术 对生物预处理 、 浮沉/浮滤池 、 臭氧 — 生 物 中试研究 ; 活性炭和超滤膜 集 成 工 艺 开 展 中 试 研 究 , 在济南和 东营中试基地分 别 进 行 拟 用 工 艺 的 优 选 和 验 证 ; 在
经济总量巨大 、 水质污染严重及净化工艺落后等现状 , 摘要 针对黄河下游地区人口高度密集 、 ( 以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 《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准 》 为 目 标, 在对引黄供水系统水质检 G B 5 7 4 9—2 0 0 6) 测评估和关键净化技术中试验证 基 础 上 , 研发建立了适于引黄水库水的“ 源 头” 生 态 净 化、 常规工艺 强化 、 臭氧 - 生物活性炭 、 超滤膜和 管网优 化 改造 等 组合 工艺 体 系 , 并 用于 4 座示范 工 程 水 厂 和 1 个 管网 水质 保障示范 区的建 设与运 行 研 究 , 构建了“ 从 源 头 到 龙 头” 全 流 程 监 测 评 估、 全过程净化处理 技术 支撑体 系 , 为黄河下游地区供水 安全提 供了 有力 的 科 技 支撑 。 关键词 黄河下游 饮用水 安全 风险 评估 深 度 处理 管网优 化 综合示范 1 研究背景 黄河是中华民 族 的 母 亲 河 , 自西向东流经9个
地对总氮 、 氨氮 、 亚硝酸盐 、 总磷和 C O DMn 有去除 效 果, 去除率分别为 3 与 0% 、 5 3% 、 5 6% 、 9 8% 和 4 1% ;
沉沙条渠对照组相比 , 去除率分别高出1 8% 、 6 4% 、 人 工 湿 地 对 总 氮、 亚 硝 酸 盐、 总 4 9% 、 8 8% 和 4 8% ; 磷、 叶绿素 a 具 有 去 除 效 果 , 平均去除率分 C O DMn、 原位净化装置 别为 1 4% 、 4 7% 、 3 3% 、 2 3% 和 7 9% ; 对藻 类 、 总氮和 C O DMn 的 去 除 率 分 别 为 2 5% 、 1 2% 和1 有效改善了中试区水源水质 。 6% , 3. 3 引黄水库水常规工艺强化集成技术 在对现有黄河下游地区水厂常规工艺现状调研 突破了 曝 气 生 物 流 化 池 预 处 理 - 强 化 混 的基础上 , 凝, 基 于 藻 及 藻 毒 素 同 时 去 除 的 强 化 混 凝—浮 沉 池 — 活性过滤组合 工 艺 , 水厂气浮藻渣无害化处置 与微囊藻毒素再 利 用 关 键 技 术 , 建成了鹊华水厂多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集成与示范
黄河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贾瑞宝1 孙韶华1 桂 萍2 刘文君3 李 星4 吕 谋5 0 王明泉1 刘衍波6 雒安国7 燕峒胜8 姜海英9 魏长学1
( 济南 2 北京 1 北京 1 1 济南市供排水监测中心 , 5 0 0 2 1; 2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0 0 0 4 4; 3 清华大学 , 0 0 0 8 4; 哈尔滨 1 青岛 2 济南 2 4 哈尔滨工业大学 , 5 0 0 9 0; 5 青岛理工大学 , 6 6 0 3 3; 6 济南泉城水务有限公司 , 5 0 0 2 3; 东营 2 东营 2 7 东营市自来水公司 , 5 7 0 9 1; 8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供水公司 , 5 7 0 4 5; ) 济南 2 济南 2 9 济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 5 0 0 1 2; 1 0 济南清源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 5 0 0 1 1
2 2 , 自然湿地面 积 1 包 含 强 化 沉 沙 区、 植物 m 3万 m 2 人工湿地面积 1 引入区和水位控制区 , 0 0 0m 包含
济南 、 青岛分别进行管网运行优化 、 水质稳定改造和 “ 黄水 ” 应急处理 等 中 试 研 究 , 提出示范区管网水质 保障技术优化方案 。 ( )示范 工 程 研 究 : 针 对 济 南、 东 营、 胜利油田 3 等地引黄水库差 异 性 水 质 特 点 , 将优选出的水厂处 理工艺应用于黄河下游地区 4 座水厂的提标改造示 确保出厂水水质稳定达标 ; 对济南市管网示 范建设 , 范区进行优化改造 , 全面提升示范区管网供水水质 , 为引黄供水系统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 。 项目研究与成果推广将从根本上提高黄河下游 对提升沿黄城 引黄供水城市饮 用 水 安 全 保 障 能 力 , 市现代化水平 , 改善投资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和显著的经济 、 社会及生态效益 。 3 主要成果 3. 1 引黄供水系统水质保障能力综合评估体系 针对现有供水 水 质 检 测 方 法 不 完 善 , 污染物检 测识别技术体系 不 健 全 , 以及引黄供水系统水质风 险不明确等现状问题 , 优化改进了藻及臭味物质 、 痕 量有机污染物及毒理学风险污染物等特征污染物检 测识别关键技术 ; 研发了引黄供水地区水质保障能 力评 估 系 统 , 实现了对引黄供水地区水源地、 水 厂、 管网水质的综合评价及 “ 从源头到龙头 ” 污染物的迁 移转化规律可视化展示和弥散过程模拟 。 将上述研 究成果应用于山东省引黄供水系统水质风险识别与 结果 表 明 : 引黄水库属高氮磷比型中营养水 评估 , 1 0
图 1 技术路线
莰醇 、 溴酸盐 、 二氯一溴甲烷 、 一氯二溴甲烷 、 邻苯二 多 氯 联 苯、 壬 基 酚 和 阿 特 拉 津 等, 并编 甲酸 二 丁 酯 、 为黄河项目其他课 制了相应的工艺 应 对 技 术 方 案 , 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 3. 2 引黄水库水源生态净化及水质改善集成技术 针对引黄水库 生 态 系 统 脆 弱 , 引水管理模式复 杂, 引黄水高营养盐 、 高有机污染 , 水泥沙含量高 、 季 节波动大等问题 , 从系统层面解析 “ 黄河水体 — 沉 砂 的引黄水库水源系统的结构及生态 池 — 调蓄水库 ” 系统特征 , 开展了引黄水库水源保护支撑技术 、 水质 水质改善与净化技术以及应对 水量联合调控技 术 、 突发污染的应急处理技术等创新和集成性研究 。 在 济南鹊山水库建 成 水 源 水 质 改 善 中 试 基 地 , 该基地 包括泥沙快速沉 降 与 吸 附 除 磷 耦 合 沉 沙 池 、 泥沙缓 慢沉降与水生植 物 耦 合 强 化 自 然 湿 地 、 防堵塞多粒 径复合人工湿地 、 近岸微扰动区底遮光控藻装置 、 湍 流区原位强化曝气人工水草装置及原水输水管 道投 加药剂式强化净化装置等 , 其中 , 沉沙池面积 1. 7万
为核心的示范工程体系 , 示范工程运行后 , 出水浊 度 去除率较原常规工 艺 提 高 了 2. 8% , T O C 去除率提 高了 2 溴酸 盐 、 土臭素和二甲基异莰醇等关键 2% , 出水水质稳定达到 《 生活饮 污染指标均低于检出限 , ( ) 。 用水卫生标准 》 G B 5 7 4 9—2 0 0 6 3. 5 引黄水库水超滤膜处理集成技术 针对常规处理 工 艺 水 厂 无 法 应 对 藻 类 、 有机污 染物和 “ 两虫 ” 等 水 质 风 险 的 现 状, 系统开展了超滤 膜运行特性 、 超滤组合工艺 、 超滤膜后饮用水水质稳 定性 、 膜污染控 制 及 超 滤 膜 系 统 检 测 与 控 制 等 技 术 研究 , 建立了 粉 末 活 性 炭 吸 附 — 混 凝 — 沉 淀 预 处 理 和高锰酸盐预氧化 — 混凝 — 沉淀两种预处理关键技 有效解决了 超 滤 存 在 的 难 以 截 留 溶 解 性 有 机 物 术, 和 膜 污 染 的 技 术 问 题。 在 东 营 建 立 了 规 模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