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困难及策略分析
农村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策略选择 蔡桂华
农村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策略选择蔡桂华减小字体增大字体20l1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明厶确提出,“2011年,银监会将在全国选择部分条件较好的农村商业银行先行启动实施巴Ⅱ内部评级法的试点,力争在2015年年底前正式实施。
其他有条件的农村银行可在2012年起启动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在2018年年底前正式实施。
”虽然实施内部评级法有助于农村商业银行 (以下简称农商行 )极大地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但基础相对薄弱的农商行实施内部评级法将比其他商业银行面临更多的挑战,需要详细考虑,统筹规划。
一、实施内部评级法应具备的条件内部评级法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的以银行内部风险评级为基础的资本充足率计算及资本监管的方法,即商业银行在满足监管部门规定的一系列监管标准的前提下,利用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确定信用风险最低资本要求的方法。
内部评级法根据复杂程度可以分为初级法和高级法。
实施内部评级法的银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健全和完善的内部评级体系;二是监管部门的技术检验和正式批准。
因此,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首先要构建适应监管要求和本国银行业实际发展状况的内部评级体系。
实施内部评级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准备、模型建立、业务流程体现 (建立配套制度,将结果运用到日常的业务流程中去 )和 IT系统建设。
其中,数据是内部评级法实施的基础,模型是内部评级法实施的核心内容,业务流程是内部评级法实施的目的,IT系统是内部评级法实施的平台二、实施内部评级法所面临的困难比起其他商业银行,农商行的基础相对薄弱,其历史发展过程、市场定位和管理体制决定其在实施内部评级法过程中将面临更为复杂的问题。
(一)数据难以达到内部评级法的要求数据是内部评级法实施的基础,没有符合要求的数据,任何模型和系统都是无源之水、空中楼阁。
在数据(转载自论文库/,请保留此标记。
)数量上,内部评级法要求数据涵盖所有信用风险业务,包括表外业务。
不同的客户分级中,一般认为一个类别最少要有500个违约客户样本才能满足模型需求;在数据质量上,内部评级法要求数据具备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可比性;在数据时间上,内部评级法的初级法要求必须具备5年以上的历史数据才能估计并验证违约概率,高级法要求应具备基于一个完整经济周期并且不得少于7年的数据才能估计各项指标。
论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论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是指该银行内部对其经营活动、财务状况、内部控制等进行检查和评估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讨论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农村银行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人才资源相对不足,因此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
这可能导致审计过程中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针对这个问题,解决办法是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能力提升。
银行可以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展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项目,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银行还可以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审计经验和技能的外部审计人员,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为解决这个问题,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内部审计人员应该独立于其他部门,直接向银行的高层领导和董事会报告。
银行还应该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审计过程的流程和规范,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之三是对审计结果的跟踪和整改不足。
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对审计结果的跟踪和整改不够重视,导致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为解决这个问题,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审计结果跟踪和整改制度。
银行应该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对审计结果进行跟踪和监督。
银行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整改不到位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处罚,以提高问题整改的效果和效率。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着素质不高、独立性和客观性不足以及审计结果跟踪和整改不足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能力提升,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建立完善的审计结果跟踪和整改制度。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质量和效果,促进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农商银行内部审计分类综合评级管理模式初探及实证分析
农商银行内部审计分类综合评级管理模式初探及实证分析冯蒋银 林敏[摘要]本文在综合评价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如何获取审计对象的多维度管理状况,以经营规模、发展速度、风险状况的分类指标体系为核心,量化指标得分,对审计对象进行综合评级。
以A农商银行的辖内机构为例,按照上述分类综合评级管理模式,围绕制度建设、系统配套、操作流程、指标量化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提出综合评级结果运用模式以及完善措施,有助于优化内审资源配置,提升审计质效。
[关键词]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综合评级文着我国经济逐步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农村金融改革也在加速深化,各农商银行面临更加严峻的风险和挑战。
在此背景下,农商银行内部审计也朝纵深发展,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审计覆盖面不广、审计内容不够深入、审计重点不够精准等因素,导致银行经营发展中亟须关注的重点领域风险和内控缺陷不能及时洞悉和揭露,审计监督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何建立更有效的新型内部审计管理模式,是农商银行内审工作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农商银行内部审计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审计问题深度不够,目前农商银行发现的问题雷同度高且多停留在合规性层面,缺乏对深层次问题和较大风险隐患问题的识别能力,对内部控制失效等问题带来的本质影响揭示不够。
二是信息化运用不充分,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的运用不足,根据业务风险特征建模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对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的综合应用能力不强。
三是重点风险部位把握不准确,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抽样和评价方法,不能精准发掘重要风险主体,提前进行审计布局。
为缓解上述困难与问题,本文借鉴国家审计实践经验,基于银保监会制度文件,对内部审计分类综合评级的管理模式进行初步探索。
二、内部审计分类综合评级的管理模式初探建立内部审计分类综合评级管理模式的目的是契合银保监会关于持续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机构及重点人员监督的监管要求,提升审计针对性,有效随抓住审计“痛点”。
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的若干问题探讨
2004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取代1988资本协议,成为新的国际银行业风险监管“圣经”。
新协议将于2006年底在10国集团开始实施;25个欧盟成员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表示将利用新协议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南非、印度、俄罗斯等也将采取积极措施克服困难实施新协议。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给中国银行业带来巨大的挑战。
由于中国缺少权威的评级机构,无法实行标准法,留给中国银行业的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内部评级法(IRB)。
尽管银监会2004年宣布中国银行业暂时不实施新资本协议,但是大势所趋,IRB的实施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中国几家大的商业银行都已经开始了IRB的征程。
本文探讨的是内部评级系统开发和使用中的几个非技术性的关键问题,以供银行相关管理人员参考。
业务专家在核心模型开发中的作用不少人的认为,评级模型就是利用一定的数学方法从数据中提取出合适的信息,业务专家能起到作用的地方最多有两处,一是模型建设前期的数据收集和整理,二是模型建设完成后系统应用流程的实现。
这种认识是不完整的。
首先,评级模型解决的是一个统计问题(即使应用的不是经典的统计方法,例如神经网络)。
统计专家都知道,统计模型的建设往往需要建模人员的主观参与,而且这样的主观参与必须建立在对相关业务细节的了解、业务本质深入的理解和其中经济学含义的把握。
另外,模型建设过程中很多细节的处理,决定了未来模型应用流程的大方向。
例如,公司类敞口内部评级往往要求给出贷款人的信用等级(Credit Rating)和信用等级的准入级别;而对于个人业务的内部评级,往往要求给出一个信用分值(Credit Score)和是否接受的阈值。
不同的应用流程要求模型建设时采取非常不同的处理方式。
所以,即使核心模型建设人员对业务有很深的认识,也必须安排适当的业务专家加入到核心模型的建设团队。
核心模型必须不断的升级评分模型本质上是利用历史预测未来。
农村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策略选择
川女 益匹 配原则 以及 组合优 化原则选 择风 险承担 ,就 有可能实现低风 险 、高收益 ,在压缩风险资产规模 的 同时 ,扩 大 资产规 模 ,增 加 收益 ;事前 计算 风 险成
a d c n r e h mp ra c fi tr a a i g s se i a k . o a g o me c a a si i a b g n t u l e i . n o f m d t ei o tn e o en l t y t m b n s S me l r e c m i n r n n r i l n Ch n e a b i t bk n o d h n
Ke rs ua cmmeca b n yWod :rrl o ril ak,B sl I,it laig—ae ( ae I ne t sb sd I ma r n RB) oiy pin ,p l t s co o
中图分 类 号 :F 3 .1 文献标 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 7 .2 5 (0 )0 .0 00 8 06 6 42 6 2 1 1 70 7 —3
内部 评 级 法 是 《 巴塞 尔 资本 协 议 I》 提 出 的 以银 I
行 内 部 风 险 评 级 为 基 础 的 资 本 充 足 率计 算 及 资 本 监 管 的 方 法 ,即 商 业 银 行 在 满 足 监 管 部 门一 系 列 监 管 标 准 的 前 提 下 ,利 用 银 行 内部 信 用 评 级体 系 确 定 信 用 风 险 最 低 资 本 要 求 的方 法 。 内部 评 级 法 根 据 复 杂 程 度 可 以 分 为 初 级 法 和 高 级 法 .允 许 并 鼓 励 有 能 力 的商 业 银 行
XX农商银行内部评级管理办法
附件2:XX农商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内部评级体系的管理架构第三章内部评级流程第四章内部评级应用第五章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第六章内部评级报告体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本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与管理,提高本行信用风险的管理水平,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本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治理政策》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包括对主权、金融机构和公司风险暴露(以下简称非零售风险暴露)的内部评级体系和零售风险暴露的风险分池体系(以下简称零售风险暴露)。
通过对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各相关主体职责、关键定义、模型设计原则、操作流程及管理要求等进行明确,规范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运行和监督检查。
第三条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能有效识别信用风险,具备稳健的风险区分和排序能力,并准确量化风险。
本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基本要素:(一)内部评级体系的管理(治理)架构:保证内部评级结果客观性和可靠性。
(二)非零售风险暴露内部评级和零售风险暴露风险分池的技术标准:将非零售风险暴露每个债务人和债项划入相应的风险级别,将每笔零售风险暴露划入相应的资产池。
(三)风险参数的量化:将债务人和债项的风险特征转化为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和期限(M)等风险参数。
(四)内部评级的流程:保证内部评级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五)内部评级应用:包括应用的范围和应用要求,其中应用范围包括核心应用和高级应用两部分。
(六)内部评级报告:包括定期报告和不定期报告,确保内部评级体系运行情况能及时有效传达。
(七)信息和数据管理系统:收集和处理内部评级相关信息,为风险评估和风险参数量化提供支持。
(八)文档管理:保证内部评级体系的设计和建设过程能得到有效的记录和保存,以便监管机构和第三方对其进行检查。
第二章内部评级体系的管理架构第四条本行已通过《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治理政策》明确董事会及其授权的专门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相关部门在内部评级体系治理结构中的相关职责,具体职责可参见相关政策文件。
农村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评价现状及解决措施
农村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评价现状及解决措施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逐渐出现动荡状态,互联网金融、资本监管以及金融脱媒带来的压力越来越明显,这也使得银行市场中经常步入到白热化阶段,农村区域商业银行发展处于相对较为弱势的地位,与其他商业银行之间发展有着一定差异,为保证能够在激烈竞争中获得发展机会,必须要提升管理水平以及对各种资源配置力度,保证银行拥有完整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从实际情况出现,积极引入先进的绩效考核评价管理理念,设计出更加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实现路径,促使农业商业银行管理水平持续增强,实现战略化发展目标,这也是农业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商业银行中绩效考核评价概述(一)绩效评价概述。
绩效考核评价,主要就是将非财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当作主要参考依据,有机结合不同分析与评价力法,并采取客观、科学的方式来针对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预期目标实现情况、特定发展阶段实际经营绩效进行评价。
农村商行绩效评价一般属于普通企业评价范畴,不过与传统意义企业不同,农村商行不仅需要综合考量经营利润与自身特殊性,还需要拥有金融服务的思想。
(二)农村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作用。
农村商业银行在我国农村区域经济迅速发展中有着十分关键推动作用,对银行发展进行客观全面的绩效考核评价,实时分析商业银行发展状态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能够帮助其探索一条全面符合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农村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要素,包含风险防范、盈利性、资产流动性等。
因为农村区域资金实际流向主要就是以农村区域的小微企业、农业为主,而一般情况下,农业贷款风险比较大,自然因素的影响与限制较大,这也使得本地居民、中小企业逐渐成为农村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同时基于农商银行的地缘优势,能对客户需求具有快速的决策能力和灵活的处置能力,从而及时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在与其他商业银行争夺市场时取得先人一步的优势,但是农商银行以区县为单位法人,管理层次较少,并且农商银行的绝大部分收入仍旧为传统的存贷业务利差收入,而新型的中间业务、个人业务、信用衍生产品还处于开发探索阶段,不能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对农村区域商业银行的评价,需要有效依托绩效评价,结合不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如果只是依靠净利润等各项指标会出现极大局限性,难以将农村商行经营特色进行展示,会使得商行所承担的支农社会效应被忽视,因而难以掌握银行具体绩效情况。
论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论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金融的兴起,农村商业银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农村金融业务的不断扩张和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就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以期为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
一、问题分析1.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一般是由银行内部选拔和培训的,但是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规模和实力相对较小,很多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相对较低。
他们在审计工作中可能会存在审计技术和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导致审计工作质量参差不齐。
2.审计制度不健全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审计制度多为依照传统的审计模式,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审计制度的不健全可能导致审计工作中存在疏漏和漏洞,无法全面准确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3.审计流程不畅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流程通常相对较繁琐,导致审计工作效率低下,审计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
4.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审计工作难以开展。
审计人员可能在审计工作中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和阻碍,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解决办法1.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内部培训和外部引进人才等途径,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水平,以保障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农村商业银行应该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完善审计制度,建立规范的审计流程和标准,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的审计管理模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审计制度,保障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农村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简化审计流程,对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和自动化工具,简化审计程序,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农村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
关于农村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评价现状及解决措施的探索
关于农村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评价现状及解决措施的探索随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评价的现状一直备受争议,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考核方式单一、考核结果不公平等。
为了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有必要对其绩效考核评价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绩效考核评价现状1. 指标设置不科学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业务量、利润、不良资产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这些指标主要反映了银行的经营状况和服务水平。
然而,这些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考虑到客户需求、社会效益等因素,导致绩效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
2. 考核方式单一现阶段,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方式主要以绩效考核结果为导向,直接关联着员工的晋升、薪酬调整等,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员工为了追求高绩效评价分数而忽视了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等方面,影响了银行整体的经营和服务水平。
3. 考核结果不公平由于绩效考核指标的局限性和考核方式的单一性,农村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结果往往存在不公平现象。
一些员工可能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自己的绩效得分,而一些表现优秀但不擅长虚张声势的员工反而得分较低,导致员工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和不满情绪。
二、解决措施1. 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为了更好地反映农村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和服务水平,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包括不仅仅考虑业务量和利润,还要考虑到客户需求、社会效益等因素,确保绩效考核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2. 多元化考核方式除了以绩效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方式外,还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如360度评价、员工自评等,多方位综合评价员工的绩效表现,避免单一指标导致的问题。
3. 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为了确保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应该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避免员工为了得分而采取不正当手段,确保员工的努力和业绩得到公平的认可和回报。
金融改革中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建议(1)
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产物,相对于改革前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完善,但是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远非无懈可击。
例如,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的员工挪用银行资金赌球,涉案金额达2000多万元;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发生贷款诈骗案,涉案金额达4.6亿元等等。
这些沉重的事实提醒我们: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仍存在薄弱环节,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改善内部控制。
金融改革中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农村商业银行在法人治理方面的不足农村商业银行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在实践中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对经营管理层不能形成有效制约。
农村商业银行的股东一般包括本地较大的国有或集体企业、本地较大的民营企业、国有或外资银行、本地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当地居民和银行员工。
地方国有或集体企业和农村商业银行同属地方管理,在行政关系上是平级,因此地方国有或集体企业一般不愿较多介入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本地较大的民营企业注重的是农村商业银行的分红, 是能否得到贷款支持,并不真正关心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国有或外资银行股东熟悉银行业务和经营管理,参与农商行的法人治理有很大优势,但是国有或外资银行股东出资入股农商行的实例很少。
本地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当地居民股东数量众多,虽然整体在农商行的占股比例较大,但是,具体到每一户占股比例很小,同时对银行经营管理不熟悉,在股东大会上发言权很小。
内部员工股东在部分农商行中占有一定比例,但在董事会和监事会中,银行员工对银行经营管理层的牵制作用很小。
由于股东没有动力或能力积极参与农商行的法人治理,股东大会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往往成了走过场。
股东大会对董事会和监事会几乎是放任自流,没有任何要求。
由于没有来自股东的压力,董事会和监事会在工作中也难免懈怠,对经营管理层不能形成有效制约。
农村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制约农村商业银行员工队伍人数有限,相对员工人数而言分支机构却较多。
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平均每个网点的员工人数明显偏少。
农村商业银行绩效考核问题与对策
农村商业银行绩效考核问题与对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必须实现经营管理转型,以更好地服务“三农”经济。
绩效考核作为经营管理的指挥棒,发挥着导向作用。
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绩效考核方法,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激励约束作用,引导农商银行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方法主要包括关键绩效指标(KPI)、平衡计分卡(BSC)和360度考核,以某省为例,截至2018年末,该省94家农商银行(农信社)中有71家采用关键绩效指标(KPI)考核,有13家采用平衡计分卡(BSC)考核,10家采用关键绩效指标(KPI)与360度考核相结合考核。
随着农信社改制为农商银行,它们越来越重视绩效考核模式的改革和完善,绩效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但绩效考核效能不高,在个别机构甚至出现绩效管理失灵的现象。
因此,如何充发挥绩效考核作用,切实引领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文首先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上述几种绩效考核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其次以某省辖内农商银行(农信社)为例,分析各农商银行绩效考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KPI、平衡计分卡、360度考核的SWOT分析(一)三种绩效考核工具内涵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简称KPI)是根据二八定律,通过重点抓住20%的关键工作,带动其余80%的工作,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实践中,把战略目标逐一分解,形成可操作性强的战术目标,通过战略转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之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平衡计分卡(BalancedScoreCard,简称BSC)是为防止战略制定与执行脱节,强化企业战略执行力,从学习与成长、业务流程、顾客、财务4个维度进行业绩评估。
360度考核法又叫全方位考核法,从员工自我评价、上级评价、同事评价、下属评价及客户评价等多方面考核员工的业绩。
(二)三种绩效考核工具的SWOT分析如表一所示,KPI、平衡计分卡、360度考核等考核方法各有优缺点,存在不同的机遇及挑战。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5篇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5篇第一篇: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浅谈改制后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Ⅹ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以ⅩⅩ市农村商业银行为例,作为新改制后的新型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的所碰到的瓶颈制约了发展,也是大部分县域农商行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几个问题来提出解决思路。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成效;存在问题;建议ⅩⅩ年10月1至10月20日,笔者深入ⅩⅩ农村商业银行,就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商行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该行自挂牌以来,在省联社及当地银监部门的领导和监管下,该行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将ⅩⅩ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情况综合报告如下:一、经营发展现状(一)资产负债总额截止ⅩⅩ年5月末,该行资产总额26.3亿元,负债总额24.8亿元,比挂牌开业前分别增加6.5亿元和6.3亿元,增幅分别达33.05%和33.96%。
资产负债率94.5%。
(二)存、贷款规模1、截止ⅩⅩ年5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24.3亿元,较年初增长2.8亿元,比挂牌前增长7亿元。
其中:储蓄存款22亿元,占比90.5%,比挂牌前增长6.4亿元;对公存款2.19 亿元,占比9.01 %,比挂牌前增长0.72 亿元;财政性存款0.73亿元,占比3 %,比挂牌前增长0.4亿元。
活期存款8.42 亿元,比挂牌前增长2.09亿元;定期存款13.64亿元,比挂牌前增长4.28 亿元。
2、各项贷款余额13.5亿元,较年初增加2亿元,比挂牌前增加4.5亿元;存贷款占比55.5%,比挂牌前增加3.4%;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1.5亿元,占比85.2%,比挂牌前增加4.4亿元。
3、发放房地产贷款二笔,余额1700万元,2012年6月,ⅩⅩ市金兆房地产公司贷款600万元,用于都市春天项目建设;ⅩⅩ年5月,ⅩⅩ市顺扬房地产公司贷款1100万元,用于顺杨锦绣名邸项目一期工程。
目前,我行无政府融资平台贷款。
4、涉农贷款情况。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客户内部信用评级问题研究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客户内部信用评级问题研究作者:张皓如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34期摘要: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以及外部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国际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呈现出复杂化和多元化的特征,但信用风险仍然是商业银行共同面临的主要风险,而运用信用评级对信用风险进行识别以及管理,日益成为银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以苏南八家农商行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信用评级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理论与调查研究得出相应结论。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客户;违约概率;内部信用评级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21.34.0380引言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以及外部市场环境发生的急剧变化,国际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呈现出复杂化和多元化的特征,但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业危机进行过研究,发现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出现流动性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成了银行倒闭,甚至是导致区域性、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评价借款人风险是其风险管控的核心活动,而信用评级则是规避信用风险最为有效的手段。
信贷客户的信用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商业银行贷款质量的优劣,当前我国企业信用状况不容乐观,对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对放贷工作造成阻碍,进而对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企业信用不佳的情况加重了银行的不良资产负担,银行市场竞争力受到削弱。
因而本文着重讨论了信用评级对于银行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
Lehmann(2008)认為内部信用评级作为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实质是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评价,银行使用这一重要机制进行信用信息采集。
在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研究方面,John Moody(1909)归纳出了传统的“5C”“5P”以及LAPP等指标体系。
此外还有诸如J.P.Morgan(1997)开发的Credit Metrics模型、KMV公司的KMV模型等指标体系。
在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研究方面,王学永(2013)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主要存在评级方法落后的问题,并分行业分地区重新对评级模型进行了构建。
农商行内部考核机制不健全的措施
农商行内部考核机制不健全的措施1.前言农商行是农村商业银行的简称,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近年来发现农商行内部的考核机制存在一些缺陷,这不利于行业健康的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农商行内部考核机制不健全的措施,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考核指标单一目前,农商行的内部考核主要以业绩和利润为核心指标,这种指标单一的考核机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狭隘的考核标准容易导致员工为了追求数字上的突出表现而忽视风险管控和服务质量。
因此,我们需要扩大考核指标的范围,综合评估机构的全面表现,包括风险管理、服务质量、创新能力等。
3.缺乏考核的灵活性目前农商行的考核指标和流程过于僵化,缺乏灵活性。
员工的能力和特长各有不同,应该根据个人的职责和特点进行差异化的考核。
同时,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提升机会,提高其能力水平,以满足不同岗位的需求。
4.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农商行的考核机制应当设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将员工的表现反馈给他们,并提供具体的改进意见。
只有通过有效的反馈,员工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此外,还应该鼓励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促进经验的互相借鉴和提高。
5.考核结果缺乏公正性当前农商行的考核结果往往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缺乏公正性。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该建立公正的考核机制,明确考核程序和标准,并严格按照程序执行,确保结果的客观和公正。
此外,应该设立相应的申诉和复议机制,让员工有权利对考核结果进行申诉,并得到公正的处理。
6.解决办法为了解决农商行内部考核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设立多元化的考核指标,包括业绩、风险管理、服务质量等,综合评估机构的整体表现。
-引入灵活的考核方式,根据员工的特点和职责进行差异化考核,增加员工参与和满意度。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将员工的表现反馈给他们,并提供具体的改进意见。
-设立公正的考核程序和标准,严格按照程序执行,确保结果的客观和公正。
-设立申诉和复议机制,让员工有权利对考核结果进行申诉,并得到公正的处理。
商业银行论文: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存在的难点及对策
商业银行论文: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存在的难点及对策摘要:内部评级体系建设是各家商业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重点内容,由于国内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体系和建设方面起步较晚,在内部评级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本文就国内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一、国内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的难点在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内部评级方面,国内商业银行存在的最大障碍和难点是数据、模型和相配套的系统支持,主要表现在:(一)数据基础薄弱数据问题是制约国内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的瓶颈。
根据新资本协议,对于使用基础内部评级法的银行,要求具备五年以上的历史数据来估计并验证违约概率;对于使用高级内部评级法的银行,必须有七年以上的历史数据来估计违约损失率。
由于新资本协议对数据依赖性很强,历史数据清洗和整合是内部评级体系开发建设的关键环节。
因此,银监会一直要求银行加强对历史数据的跟踪、整理和加工,建立完整的数据库。
但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绝大部分银行在实现从手工操作到计算机处理的转变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但是,数据的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1、企业报表数据质量不高一是企业报表的多样化导致财务数据失真。
由于历史和监管不到位原因,企业会计报表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企业数据一方面混乱不清,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在申请贷款时财务报表存在虚填、漏填现象,商业银行的审核不是非常严格,银行人员对数据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财务数据上,对于非财务数据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企业内生的风险可以通过粉饰的报表,躲过审计师的审计,或者审计师事务所索性帮助企业重新炮制一份报表交给银行,银行缺乏用于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反欺诈监测的有效手段,导致银行获取的企业数据质量不高,从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往往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导致在模型设计时西方沿用的杜邦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分析偏离度较大,越来越受到严重的质疑。
二是中小企业数据不完整。
从国内来看,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不规范和其他主观原因,企业数据不完整,从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开展和小企业自身的生命周期来看,银行方面收集的信息一般都低于五年,并且数据的失真程度较高,数据不完整和数据失真对小企业评级带来了难度。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战略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战略研究摘要:2009年3月,中国加入了巴塞尔委员会,成为该组织的新成员。
这是我国银行监管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标志着我国将全面参与银行监管国际标准的制定,这将更有效维护我国银行业的利益,完善我国银行监管制度。
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进行SWOT分析,对商业银行所处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进行比较,帮助商业银行将自己的资源和必要的行动用在内部评级体系的建立上,从而提高其竞争力。
关键词:内部评级法;SWOT分析;战略作为巴塞尔委员会的成员国,我国商业银行一方面要接受巴塞尔委员会和中国银监会更为严格的金融监管,另一方面要面临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与挑战。
除此之外还要以积极的态度来整合银行内部经营体系和架构,提高其盈利和风险管理水平。
如何有效地实施内部评级法,构建商业银行自己的内部评级体系,是其能否适应巴塞尔协议全球监管要求的关键,也是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核心。
一、《巴塞尔协议》与内部评级法(一)《巴塞尔协议》中关于信用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方式要求的演变1988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协议》,这是巴塞尔协议的第一版,即旧协议。
该协议的公布原于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的国际债务危机给银行业带来的重大损失,以及由于各国银行资本要求不统一所造成的不公平竞争。
在银行信用风险监管方面,旧协议首次提出监管重心以银行风险资产为导向,通过外部评级机构来确定商业银行各项资产的风险权重,计算最低资本要求。
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通过了《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会议:修订框架》,称之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即巴塞尔协议II。
在信用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方面的主要创新是提出了内部评级法(IRB法),强调要建立银行内部评级体系,鼓励有条件的银行建立和开发内部评级模型及相关的计算机系统。
在当时的情况下,IRB法的提出,使银行也可以以自己的内部评级为基础,克服了外部评级机构无法得到更详尽的商业资料的困难,提高了资本监管的风险敏感度。
浅谈农村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笔者从绩效管理角度出发,阐述农村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含义和意义,强调绩效管理对农村商业银行实现绩效目标和战略目标的重要性,目前,农村商业银行也非常重视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特别是员工绩效管理,其目的是提高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和经营绩效,保障农村商业银行战略的有效实施,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都要参与绩效计划的制定、执行、辅导沟通、绩效评价、绩效结果的应用和绩效目标的改进,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的优化等环节,实现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提高薛琳摘要农村商业银行在当前金融机构“严监管、强监管”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实现经营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笔者从绩效管理角度出发,阐述农村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含义和意义,强调绩效管理对农村商业银行实现绩效目标和战略目标的重要性。
从五个方面分析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存在问题,提出加强绩效考核在管理中的作用、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建立绩效考核协调机制、提高信息化考核水平等改进绩效管理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绩效管理激励管理绩效评價一、农村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含义及意义(一)绩效管理的含义绩效管理是指农村商业银行与部门、员工之间就绩效目标及如何实现绩效目标达成共识,农村商业银行与部门帮助和激励员工取得优异成绩,从而实现企业目标的管理过程。
绩效管理的核心是激励管理和绩效评价。
第一,激励管理是促进绩效提升的重要手段,从一般员工管理角度来看,通过制度规范员工工作方式和工作行为,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第二,绩效评价是为了提升农村商业银行员工的工作主动性,使每位员工达到最好的工作状态。
最终的绩效管理目标是提升农村商业银行和员工的绩效。
(二)绩效管理的意义1.绩效管理有助于实现发展目标。
农村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有准确的定位和发展目标,会依据外部市场的变化及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状况制定年度经营计划。
农商银行五级分类不正确成因分析
农商银行五级分类不正确成因分析2004年,我国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
实施该制度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以下同)不良贷款率从2004年的13.2%下降到2011年的1%左右,贷款质量有显著提高。
但是在该制度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一)贷款五级分类定性标准多,没有明显的量化尺度,导致信贷人员难以准确把握其核心定义。
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方法不像以前可以按照逾期天数来进行贷款的分类,而是需要信贷管理人员对贷款企业的各种财务信息、现金流量、信用支持和影响企业经营的各种非财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之后,确定贷款偿还的可能性,进而进行分类。
但是,在贷款五级分类的标准中,定性的标准多,定量的标准少,每一种贷款的分类的特征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共同点是每一类标准均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只是程度大小不同。
因而根据标准进行分类时,误差在所难免,一定程度上影响分类结果的准确性。
许多商业银行从控制贷款风险的角度出发,根据本地区、本银行的情况从分类标准、分类方法、分类程序等方面对五级分类标准进行了细化。
但是,不同的银行之间的分类标准差异很大,导致不同的银行对同一笔贷款的分类出现结果不同的情况。
甚至在同一银行,不同的分类人员由于掌握的信息不同,对同一贷款项目分类判断也不一致,难以对贷款的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
(二)商业银行一些内部制度影响了贷款五级分类的准确性。
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管理实行的是总分支行制,为了实现整体的经营目标,上一级组织会将每期的任务量化并层层分解分配到下一层组织。
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将不良贷款率作为考核的指标之一,如果不能将上级下达的不良贷款率指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将影响下级分行的业绩和工作人员的薪酬。
特别是基层工作人员控制不良贷款率的压力很大,在此背景下,基层支行信贷人员对分类准确性和过程不能够认真对待,而关注的是贷款的分类结果,甚至有个别支行不惜掩盖贷款质量或者滞后反映不良贷款。
浅谈农村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2020年19期 (7月上旬)经济管理摘要:受宏观经济、监管趋严、金融脱媒、利差收窄等内外部因素影响,银行业竞争越趋激烈。
随着民营银行准入放松及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农村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和竞争压力。
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中提升经营绩效是农村商业银行现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围绕农村商业银行开展绩效管理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绩效考核一、农村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意义(一)绩效管理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为了达到总体目标,通过绩效结果运用强化绩效激励的行为,实现绩效提升的循环过程。
农村商业银行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精确、公平公正、逐层分解传导的绩效管理体系,及时全面地评价各层级员工的价值贡献和经营管理质量、促进各项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应用,激活各经营主体的经营活力和动力,最终实现全行整体经营战略目标。
(二)绩效管理促进人才体系的构建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为员工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通过持续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及设立一系列考核指标,将每一个岗位上的员工及中高层管理者全部纳入激励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各层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不断学习,持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能力。
建立与绩效考核管理密切结合的人才选拔和管理机制,搭建完善的人才培养选拔体系。
二、农村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一)绩效合同考核过于主观,考核主体单一绩效合同的背后就是绩效薪酬分配的问题。
现行绩效合同的设置,要会罗列被考核人相关的岗位职责,有些职责有对应具体的量化考核指标,但有些职责由于缺乏量化指标,只能采取由上级考核人对被考核人进行打分的单一主体考核方式,由于打分会存在个人主观判断、缺少考核参考依据等因素影响,因此容易造成该部分没有量化指标的考核结果差异不明显或存在因个人喜好而导致考核拉差结果较大,难以体现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困难及策略分析作者:李亚楠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18期摘要:随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Ⅱ与Ⅲ在中国的推广实施,以内部评级法为核心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成为各商业银行的重点工作。
重点分析了对于风险意识、数据质量、人才储备等处于弱势的农村商业银行在实施内部评级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困难,并给出相应策略选择。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法;策略选择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8-0118-02一、农村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所面临的困难实施内部评级法的银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健全和完善的内部评级体系;二是监管部门的技术检验和正式批准。
也就是说,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首先要构建适应监管要求和本国银行业实际发展状况的内部评级体系。
比起其他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基础相对薄弱,其历史发展过程、市场定位和管理体制又决定在实施内部评级法过程中将面临更为复杂的问题。
(一)公司治理粗放,风险文化基础不牢相比大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严重,管理粗放,“三会一层”这一内部制衡机制形同虚设,部门间和部门内都存在分工不够合理和精细的问题,导致效率低下;风险控制部门的独立性不强,风险管理政策、制度、流程不完善或缺失;风险计量模型的开发、验证和内部审计三者相互独立、各司其责的模型治理流程尚未形成。
农村商业银行普遍风险文化基础不牢,员工风险意识不强,没有形成统一的全员风险防控氛围,不能在各个环节有效把关。
同时,部分高层人员对于内部评级法实施的重要性认识有偏差,重点去关注实施内部评级法是否会增加银行资本要求,是否会增加合规成本等,而没有认识到实施内部评级法是银行风险管理定量化、资本管理主动化趋势的内在要求,是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且高层对内部评级体系开发建设和运作过程的参与度不高,不能高效推动内部评级法的实施。
(二)数据管理不完善,基础数据储备不足目前,中国农村商业银行的数据管理存在较多问题,对顺利实施内部评级法带来了很大困难,具体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数据管理不完善,业务数据分散。
从最基础的客户经理收集、录入客户各项资料开始,就可能存在录入数据口径不一致、错输或遗漏等问题,且当前农村商业银行一般改制不久,其信贷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模块还不完善、不全面,部分数据分散,不能统一快速自动导出相关统计数据,给数据采集带来麻烦。
二是数据储备严重不足,且质量不高,缺乏规范性。
目前,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基本业务处理系统的数据大集中工程和新的管理系统还处于开发建设中,新系统标准下的大量数据存储时间不长,很多无法满足5年或者7年的时间要求,更无法包含完整的经济周期,难以进行合理的压力测试以及对评级结果的返回检验。
且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主要是服务“三农”和当地中小企业,该部分客户的财务信息普遍存在不完整、失真度大等问题,造成数据质量不高,缺乏规范性,直接影响到内部评级结果与风险相符与否。
(三)专业人才匮乏,相关实施经验不足信用风险评级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本作后盾。
且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实施内部评级法的银行必须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专业队伍,它由宏观经济专家、产业经济专家、金融工程师、财务分析师、计量经济学家等组成,且注重专业高度的同时更要求专业的整合运用。
而从农信社转型不久农村商业银行严重缺乏相应专业人才和管理经验,再加上小银行品牌效应弱,机制不健全,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吸收能力较弱,即便可以从高校招收相关专业人才,但这些人刚走出校门,缺乏对银行业务、流程、体系的了解,缺乏相关项目实施经验,不能快速将专业知识运用于项目建设。
该种人力资源上的瓶颈,极大阻碍了农商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步伐。
(四)IT 系统的落后,后续管理欠缺目前大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的系统由省联社统一设计开发,因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系统的开发速度慢、且对于个体差异和业务发展并未留下足够调整空间,造成系统在实际操作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业务系统之间没有很好对接,不能方便的进行数据的交互、保存和提取。
或是原有信息管理系统基础薄弱,很多业务操作未在系统留痕,很多数据没有相应端口可供录入,导致数据完整性较差。
(五)实施周期长,资源耗费大从首批新资本协议银行实施情况来看,虽然部分银行(如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早在2004年巴塞尔协议Ⅱ发布不久就启动了相关建设工作,但截至2013年底,才完成第三轮评估,至2014年4月获准实施资本管理高级方法,历时十年左右,经过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应用完善、不断优化等阶段,可见实施周期之长。
另外据咨询所做的实施规划预算,开展内部评级将是一项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从客户经理到董事会都将参与到项目实施过程中来,即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且在短时间内无法判断其投资回报,这对于资产规模较小的农村商业银行来说,是需要慎重考虑或无力承担的,是需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的。
(六)信用评级流于形式,评级结果运用有限内部评级法属于舶来品,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银行业根据本国情况,自生的一种风险管理方法。
引进中国后,因中国农信社的历史原因等,即使部分农商行能实施内部评级法,但可能存在指标选取不合理、模型的针对性不足、模型检验效果不理想等情况,产生“水土不服”的问题,导致最终搭建的内部评级体系成为摆设,信用评级流于形式,在贷款审批、风险定价、限额管理、业务准入等方面不能切实得到有效运用。
二、农村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策略选择(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打造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文化国内外实践表明,高层支持的强度和参与的深度是内评法实施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
毕竟,在当前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加剧的背景下,对于小银行来说,是否实施内部评级法,是否达标新资本协议,对于提升品牌形象、提高市场议价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盈利水平和发展空间。
且银监会针对农商行实施内评法也有正向激励原则,即对于验收合格的农商行,在监管评级、市场准入以及现场检查频率等方面,适当给予监管政策的倾斜和支持。
首先,农商行应将内部评级法实施提升到公司治理的高度来对待,明确董事会、高管层在项目实施工作中应尽的职责及牵头作用,成立由高管负责的信用风险评级条线部门,并统筹安排好各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形成矩阵式的管理架构。
其次,统一全行思想,及时传递风险管理理念和思想到各个层级,营造全员参与风险防控的氛围,形成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文化,将风险管理思想根植每个员工心中,群力群策,共同推动。
(二)加快IT系统建设和优化,提升数据质量管理内部评级效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收集的数据准确性和可比性,若没有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信贷管理系统、数据仓库等IT系统的有效支持,项目开展将举步维艰。
而农商行主要是“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微企业”,因其客户特殊性,数据准确性、规范性及集中性天然存在缺陷,更需要尽快建立统一的数据仓库及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整合不同部门、不同条线的业务信息、客户信息和风险信息,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明确数据审核、把关环节,从源头上提升数据质量。
同时,为了更好承接做好后期初级内评法和高级内评法的实施,应加强IT系统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并预留住相应模块为后期优化、升级所有,从而更好地提高对内部评级法实施的系统支持力度。
(三)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评级模型内部评级系统和方法属于银行的商业机密,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培养、组建一支精通风险计量分析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对于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实施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但这支队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的,银行需要进行长期储备、培养甚至挖掘人才,具体可采取以下两点措施:一是精选具有数理统计基础的员工组成团队,并不断吸收补充应用数学、计量经济、金融工程等专业的高学历人才加入,定期对他们进行风险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参与同外部咨询公司进行的交流、同业考察等学习活动,加快对内部评级法实施的认识和知识储备,为后期项目开展做好准备。
二是建立良好的内部培训体系,内部评级项目团队人员尽可能兼任行内培训师,负责全行员工培训,充分发挥一人培训全员得益的效果,为后期内部评级系统上线运行打好基础。
内部评级法属于舶来品,不能盲目拿来为我所用,要充分考虑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所在区域环境、所面对的客户群体等因素,需要在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和现状,研究开发适合自己的模型框架和参数体系,避免出现“水土不服”,使评级结果运用更为有效。
在具体开发、建设过程中,可按照重要性则,先公司板块,后零售板块,分批开发,分步推广,稳步推进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的建设,逐步提高覆盖率。
(四)积极探索合作模式,提升风险计量水平由于部分单家农村商业银行可能存在数据量不足的问题,尤其是违约样本量,不足以支持构建稳定、有效的统计模型,可以考虑推进合作模式(例如苏南八家农商行联合),即所在经营区域临近、经营模式及客户结构类似等的部分农商行可以商议开展合作开发内部评级模型。
可以采取自行联合或由监管部门牵头组建的方式,不仅能够集合众多银行客户数据,开发较为精确的风险计量模型,保证模型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而且可以降低单个银行实施成本,缓解人才不足的问题,但要注意建模过程中的沟通交流及最终模型的针对性微调整。
参考文献:[1]王修华.中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战略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5,(11).[2]赵先信.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7,(5).[3]张焕南.中国银行业内部评级法实施:挑战与对策[J].中国金融,2010,(21).[4]陈颖,王丹丹.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在中国的实施[J].中国金融,2013,(17).[责任编辑陈凤雪]收稿日期:2014-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