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心理学第十三章神经系统的运动性能[最新]

合集下载

植物神经功能

植物神经功能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下丘脑大脑皮层一、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指调节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或内脏神经系统。

实际上,自主神经系统还是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的,并不是完全独立自主的。

按一般惯例,自主神经系统仅指支配内脏器官的传出神经,而不包括传入神经;并将其分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图10-40)图10-40 自主神经分布示意图(一)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特征从中枢发出的自主神经在抵达效应器官前必须先进入外周神经节(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支配是一个例外),此纤维终止于节仙神经元上,由节内神经元再发现纤维支配效应器官。

由中枢发出的纤维称为节前纤维,由节内神经元发出的纤维称为节后纤维。

节前纤维性有髓鞘B类神经纤维,传导速度较快;节后纤维性无髓鞘C类神经纤维,传导速度较慢。

交感神经节离效应器官较远,因此节前纤维短而节后纤维长;副交感神经节离效应器官较近,有的神经节就在效应器官壁内,因此节前纤维长而节后纤维短。

交感神经起自脊髓胸腰段的外侧柱。

副交感神经的起源比较分解,其一部分起正脑干的缩瞳核、上唾液核、下唾液核、迷走背核、疑核,另一部分起自脊髓骶部相当于侧角的部位。

交感神经的全身分布广泛,几乎所有内脏器官都受它支配;而副交感神经的会布较局限,某些器官不具有副交感神经支配。

例如,皮肤和肌肉内的血管、一般的汗腺、竖毛肌、肾上腺髓质、肾就只有交感神经支配。

刺激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反应比较弥散;刺激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反应比较局限,因为一根交感节前纤维往往和多个节内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副交感神经则不同。

例如,猫颈上神经节内的交感节前与节后纤维之比为1:11-1 7,睫状神经节内的副交感节前与节后纤维之比为1:2。

通过荧光组织化学的研究,发现哺乳动物中,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交不都是支配效应器官细胞的。

在心脏和膀胱中,少量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器官壁内的神经节细胞;在胃和小肠中,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器官壁内的神经节细胞。

《普通心理学(第3版)》第十三章 心理障碍与治疗

《普通心理学(第3版)》第十三章 心理障碍与治疗

23
(1)出生6个月以上仍然没有大笑或其它温馨、快乐的表情; (2)出生9个月以上仍然没有交互性分享的声音、微笑,或其它面
部表情; (3)出生12个月仍然没有咿呀学语; (4)出生12个月仍然没有交互的手势,如用手指、展示、伸手、或
挥手等; (5)出生16个月仍然没有只言片语; (6)出生24个月仍然没有两个字的有意义短语(不包括仿说或重复)。
特定对象恐惧症包括除上述两种之外的所有其他类 型恐惧症,例如恐高症、暗处恐惧症、恐风症等。
(四)强迫症
32
强迫症包含两个成分: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 强迫观念是持续反复的念头、影像或闯入意识的冲 动。这些念头非常讨厌,且很难被消除或被控制。
✓ 强迫行为是对强迫观念的反应,包括固定仪式(洗 手、检查等)或心理活动(数数、祈祷等)。
精神障碍抗辩(Insanity Plea)
9
陆军少校哈桑袭击案与精神障碍抗辩 精神障碍抗辩的历史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问题现实意义
哈桑
二、心理障碍的病因
10
(一)生物医学观点 (二)心理动力学观点 (三)认知行为观点 (四)人本主义观点 (五)社会文化观点 (六)生物心理社会的整合观点
生物医学观点
前述不同的观点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没有 一种理论和治疗模式能证明自己比其他模式更有 效。但这并不代表这些观点中的任何一个是不重 要的,相反,整合不同的观点可以得到解释心理 障碍的更完备的理论。
如:易感-应激模型(diathesis-stress model)
三、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
17
目前我国精神科临床实践中使用的心理障碍诊断标 准是《国际疾病分类》(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国际上的心理 学、精神病学研究领域广泛使用的标准还包括美国 《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

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一、填空题1.基本渐进放松法的练习加上暗示语的渐进放松训练不同场地的渐进放松训练2.主观地让某一肌肉群先紧张收缩充分放松3.自生训练4.肢体沉重感训练呼吸训练腹部发暖训练前额发凉训练肢体发暖训练心脏训练5.东方静默法松弛反应超觉静坐禅宗6.三线放松功7.皮温反馈皮电反馈肌电反馈脑电反馈其他方式8.交互抑制9.交互抑制肌肉放松训练建立害怕事件层次实际治疗10.实战情景言语图像11.对手特点模拟裁判判罚的模拟观众的模拟比赛关键情境的模拟地理、气候模拟法时差模拟法12.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问题13.心理处理策略14.提高对比赛应激情境的适应性提高参赛的准备程度提高比赛的抗干扰能力有效地提高训练程度15.实战情景模拟训练二、选择题1. A2. D3. C4. B5. C6. C7. D8. A三、多项选择题1. A.C.D2. A.C.D3. A.B.D4. A.B.D5. A.B.C.D6. B.C7. A.C.D四、匹配题皮温反馈是指把微弱的肌电信号加以放大,以声或光的形式反馈给练习者肌电反馈是指将被试的皮电活动呈现给练习者脑电反馈将被试者脑电波活动呈现给练习者皮电反馈是指把练习者的皮肤温度变化呈现给练习者五、判断题1.×2.√3.×4.×5.√6.√7.×8.√9.× 10.√ 11.√12.√ 13.√ 14.√15.×六、简答题1.什么是渐进放松训练?进行该训练的条件是什么?答:渐进放松训练是通过先使某肌群紧张,再使其充分放松,以建立肌肉紧张与放松程度的区分感觉的一种训练方法。

(1)基本渐进放松法的练习;(2)加上暗示语的渐进放松训练;(3)不同场地的渐进放松训练。

2.自生训练与渐进放松训练的区别是什么?答:自生训练和渐进放松都可以诱发放松反应。

但不同的是,渐进放松法依靠的是肌肉的动态收缩和放松,而自生训练法依靠的是身体对于四肢和肌肉的相关感觉。

植物性神经的名词解释解剖学原理

植物性神经的名词解释解剖学原理

植物性神经的名词解释解剖学原理植物性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是哺乳动物中一种重要的、不受意识控制的、自主调节各种器官和组织功能的神经系统。

它主要由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组成,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维持和调节机体的内环境稳态,保证器官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从植物性神经的概念、组成、调节机制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深入探讨植物性神经的名词解释解剖学原理。

在解释植物性神经的原理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植物性神经的概念。

植物性神经系统是一种将外界刺激传递到内脏器官的自主神经系统。

它主要由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组成。

交感神经系统是通过脊髓和交感节链传递信号的,而副交感神经系统是通过脑干和骶腔传递信号的。

两者在功能上有一定的互补性和对立性,通过相互作用来保持机体的稳态。

植物性神经系统通过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来适应环境和应对各种生理需求。

它参与调节心率、血压、呼吸、消化、代谢等重要的生理活动。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体内的应激反应,即“战斗逃跑反应”,使机体处于亢奋状态,提高心率、收缩血管、刺激肾上腺素分泌等。

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则对应激反应进行抑制,使机体进入“休息消化状态”,有助于降低心率、舒张血管、促进消化。

两者的相互作用调节着机体的内环境稳定,使器官和组织能够适应各种生理和环境变化。

研究植物性神经的原理有多种方法。

其中,神经解剖学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解剖和观察神经系统的结构,可以了解植物性神经的组成和分布。

此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可以通过染色和标记来检测和定位植物性神经系统中的特定蛋白质或化学物质,从而深入了解其功能和调节机制。

同时,功能研究方法如电生理学和光遗传学也被用于研究植物性神经的活动和调节机制。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记录和操纵神经元的电活动、光敏感蛋白质的表达等手段,揭示植物性神经的工作原理。

除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外,最新的研究还使用了脑影像学技术来研究植物性神经的原理。

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技术,可以非侵入性地观察脑区的活动,了解植物性神经在不同任务和刺激下的变化。

变态心理学第3版课件第13章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

变态心理学第3版课件第13章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

三、阿片类物质中毒的诊断标准
阿片类物质中毒是指在使用阿片类物质的过程中或者不久后出现有临床 意义的行为问题或者心理改变(例如最初是欣快感、接着出现淡漠、烦躁不 安、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判断力受损等),伴随瞳孔缩小(或严重中毒 导致缺氧时瞳孔扩大),并出现下列至少1项的体征或者症状:
1.嗜睡或昏迷。 2.口齿不清。 3.注意力或者记忆损害。 这些体征或者症状不能用其它躯体疾病或者其它精神障碍来更好地解释,包括其它 物质中毒。
四、物质使用障碍的病因
一般而言,物质使用障碍的原因很难用单一的模式来解释,它与社会环境、心 理特点和生物学因素皆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生物学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环境
第二节 酒精相关障碍
一、酒精与酒精使用障碍
酒精使用障碍是一组躯体、行为和心理症状群,包括渴求、戒断和耐受。
持续滥用酒精的长期危害
长期过度饮酒的后果包括肝脏疾病、胰腺炎、心血管失调以 及脑部损伤。如肝硬化、内分泌和腺胰损伤、听觉损伤、勃起障碍、 高血压、中风等。
对孕妇而言,可能导致胎儿酒精综合征。
八、酒精使用障碍的治疗
1.药物治疗(戒酒硫) 2.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技能训练、认知重建和生活方式干预) 自助组织:匿名戒酒会(AA)
二、阿片类物质使用障碍的诊断标准
8.尽管对躯体有害,仍反复使用阿片类物质。 9.尽管因使用阿片类物质带来生理、心理等问题,仍继续使用。 10.耐受性,通过下列两项之一来定义。 a.需要显著增加阿片类物质的使用量以达到过瘾或预期的效果。 b.继续使用同等量的阿片类物质会显著降低效果。 11.戒断,表现为下列两项之一。 a.特征性阿片类物质戒断综合征(详见阿片类物质戒断的诊断标准)。 b.阿片类物质或密切相关的物质用于缓解或者避免戒断症状。 注:耐受与戒断诊断标准不适用于仅在恰当的医疗监督下使用阿片类物质的个体。

神经内科学概论

神经内科学概论

.
36
15.RCBF:局部脑血流量测定:
16.OB:等电聚焦技术检测脑脊液
寡克隆带;
17.肌肉和神经的活组织检查;
18.脑脊液细胞学及检测特异性抗
体及细胞因子;
19.基因诊断技术:如基因突变检测、
基因连锁分析、mRNA检测、核酸分子
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
DNA测序等。
.
37
三、脑脊液检查
.
29
1.缺损症状 指损伤的神经组织引 起正常神经功能减弱 或缺失。如主侧半球 脑梗塞导致对侧肢体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和失语;
.
30
2.刺激症状:
指神经结构被激惹后产生的 过度兴奋表现。 如腰椎间盘突出的坐骨神经痛;
.
31
3.释放症状:
指损伤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低位中枢的 控制功能减弱,使低级中枢的功能表 现出来。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锥体 束征: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 Babinski征阳性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遗传性共济失调 第三节 腓骨肌萎缩症
.
17
第四节 线粒体病 第五节 神经皮肤综合征
第十七章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重症肌无力 第三节 Lambert-Eaton综合征 第十八章 肌肉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
18
第三节 周期性瘫痪 第四节 多发性肌炎
由脑、脊髓组成。 周围神经系统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PNS):
由脑神经、脊神经组成。 躯体神经系统: 调整人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

.
23
自主神经系统: 调节内脏、器官和其他系统, 稳定机体的内环境,下丘脑 是大脑皮质调节下的自主神 经中枢,调控垂体激素的释放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十三章情绪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十三章情绪

第十三章情绪一、单项选择题1.言语的情绪色彩是由(A)控制的。

A、右半球B、下丘脑C、边缘系统D、自主神经系统2.以下哪种情绪不属于谢弗划分出的六种基本情绪(D)。

A、爱B、喜悦C、惊奇D、兴趣3.在冯特提出的情绪三维理论中,下列维度不包含在其中的是(C)。

A、愉快—不愉快B、激动—平静C、注意—拒绝D、紧张—松弛4.当人处于应激状态时会出现肌肉紧张、血压升高等反应,这是情绪的(C)表现。

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C、生理唤醒D、行为反应5.当处于情绪状态时,(A)的反应引起肾上腺素和去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A、交感神经系统B、副交感神经系统C、中枢神经系统D、躯体神经系统6.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主要强调的是(B)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A、中枢神经系统B、外周神经系统C、认知评价D、动机水平7.情绪的外部行为表现是(B)。

A、热情B、表情C、激情D、心情8.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是(A)。

A、心境B、应激C、激情D、心情9.一般地,表达情绪的最主要的表情形式是(A)。

A、面部表情B、身段表情C、语调表情D、手势表情10.情绪分类的环形模式是(A)提出的。

A、罗素B、兰格C、坎农D、普拉切克11.在获取知识的智力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叫(A)。

A、理智感B、美感C、道德感D、责任感12.(B)在恐惧习得中很重要。

A、前额皮层B、杏仁核C、海马D、前部扣带回13.在情绪活动后,(B)恢复活动,使身体状况恢复到情绪发动前的平静状态。

A、交感神经系统B、副交感神经系统C、中枢神经系统D、躯体神经系统14.(A)提出,情绪就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

A、詹姆斯—兰格B、坎农—巴德C、阿诺德—拉扎鲁D、沙棘特—辛格15、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的提出者是(C)。

A、詹姆斯—兰格B、坎农—巴德C、阿诺德—拉扎鲁D、沙棘特—辛格16、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这表明情绪具有(B)。

植物性神经功能

植物性神经功能
器官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循环系统
心跳加强;腹腔内脏血管、皮肤血管以及分布于唾液腺与外生殖器官的血管均收缩,脾包囊收缩,肌肉血管可以收缩(肾上腺素能)或舒张(胆碱能)
心跳减慢,心房收缩减弱;部分血管(如软脑膜动脉与分布于外生殖器的血管等)舒张
呼吸系统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分泌粘稠唾液,抑制胃肠运动,促进括约肌收缩,抑制胆囊活动
分泌稀薄唾液,促进胃液、胰液分泌,促进胃肠运动和使括约肌舒张,促进胆囊收缩
泌尿生殖器官
促进肾小管的重吸收,使逼尿肌舒张和括约肌收缩,输卵器收缩。
使逼尿肌收缩和括约肌舒张

使虹膜辐射状肌收缩,瞳孔扩大;使睫状体辐射状肌收缩,睫状体环增大;使上眼睑平滑肌收缩
使虹膜环形肌收缩,瞳孔缩小;使睫状体环形肌收缩,睫状体环缩小;促进泪腺分泌
皮肤
竖毛肌收缩,汗腺分泌
代谢
促进糖原分解和肾上腺髓质分泌
促进胰岛素分泌

植物的神经系统1

植物的神经系统1

图2. 植物细胞中Ca2+的运输系统.
比如植物缺水,准确的信号分子(钙离子)就启动 或关闭敏感通道,受这个信号的调节,植物会关 闭气孔和采取其他方法控制细胞水分流失。这种 状态经历较长时期后,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的 比率也相应产生变化,植物的细胞壁就变厚,叶 子也变小。最终植物会长成多根须、少枝芽和少 叶子的模样,以利于植物节水;而在有效的变化 发生前,植物通过试验和错误认知,能把更多的 压力和伤害最小化。 植物还能根据环境信号,如营养、温度、湿 度以及自身历史、年龄、以前患过的疾病等改变 战略。
植物“神经系统”怎样运作
实验证明,植物细胞之间的离子通道—— 主 要是钙离子通道,就是其神经系统,而这种信 号系统中微小的差别,就是植物“大脑”发出和 接收的信息。如同动物一样,植物中的钙离子 主要是把感觉信息转换成一种内部语言的媒介, 而这种内部语言是由不同的信号合成的。 实际上,钙离子水平在同一时间和不同时 间短暂的增多与减少,会使植物获得不同的感 觉信号。这可以极大地帮助植物区别不同的感 觉。因而钙离子系统可能就是植物计算和决策 的区域,也是记忆贮存的区域。
克里夫· 巴克斯特实验 条件
向植物根部浇水
反应
感情激动兴奋
用火烧植物的叶片
指针剧烈摆动,极度恐慌
假装用火烧植物的叶片
没有任何反应
当面将海虾丢入沸水中
陷入极度的刺激、恐慌中
触动蜘蛛开始爬行
有反应
通过克里夫· 巴克斯特的实验得出:
①植物是有知觉的,在遇到危险的情况下, 植物会做出积极而聪明的判断和反应 ②它们不仅能够把危险信息传递给身边的同 伴,还能够向那些友好的动物寻求帮助 ③植物中也有着神经系统工作的痕迹,植物 可能也像动物一样有一个神经系统,控制其 生理机能,使之能适应外界的环境

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

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

植物性神经节有3类:一类位于椎骨两 侧,沿脊柱排列,称椎神经节或椎旁 神经节,如交感神经干上的神经节; 第2类在脊柱的下方,主动脉的腹侧, 称椎下神经节,如腹腔肠系膜前神经 节和肠系膜后神经节等;第3类位于内 脏器官附近或器官壁内,称终末神经 节,如副交感神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植物性神 经节,但只在其中的一个神经节中交 换神经元。
迷走腹侧干分布于胃、幽门、十二 指肠、肝和胰;迷走背侧干除分布 于胃外,还向后伸延,通过腹腔肠 系膜前神经节参与构成腹腔肠系膜 前神经丛,分布于胃、肠、肝、胰、 脾、肾等器官。
迷走神经分出的侧支有咽支、喉前神经、 喉返神经、心支、支气管支及一些分布于 外耳的小支。咽支在咽外侧分出,分布于 咽和食管前端。喉前神经在咽支后分出, 分布于咽、喉和食管前端。喉返神经在胸 腔中分出,绕过主动脉弓(左侧)或右锁骨 下动脉(右侧),沿气管向前伸延,分布于 喉肌,沿途还分出侧支分布于食管和气管。 心支常有两三支,在胸腔内发出,参与构 成心神经丛,分布于心和附近大血管。支 气管支在胸腔中分出,参与构成肺神经丛, 分布于肺 。
迷走神经经破裂孔出颅腔,与交感神 经合并成迷走交感干,沿颈总动脉的 背侧缘向后伸延,到颈后端离开交感 干,经锁骨下动脉腹侧进人胸腔,在 纵隔中继续向后伸延,约于支气管背 侧,分为一食管背侧支和一食管腹侧 支。左、右迷走神经的食管背侧支合 成迷走背侧干;腹侧支合成迷走腹侧 干,分别沿食管的背侧缘和腹侧缘向 后伸延,穿过膈的食管裂孔进入腹腔。
(3)从中枢到效应器的神经元数目不同。躯 体神经由中枢到效应器只有一个神经元, 而植物性神经则要经过两个神经元。植物 性神经的第1个神经元称节前神经元,其胞 体位于脑干和脊髓灰质内,由它发出的纤 维称为节前神经纤维,伸延到中枢以外的 植物性神经节中,与第2个神经元发生突触。 第2个神经元称节后神经元,其胞体位于植 物性神经节内,发出的纤维称为节后神经 纤维,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腺体。节后 神经元数目多,一个节前神经元能与许多 节后神经元构成突触,可使许多效应器同 时活动。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教案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教案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教案第一章:中枢神经系统的概述1.1 引入:介绍中枢神经系统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性。

1.2 内容:讲解中枢神经系统的定义、位置和作用,以及与周围神经系统的关系。

1.3 活动: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1.4 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图,并简要描述其组成。

第二章:脑的组成与功能2.1 引入:介绍脑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脑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重要性。

2.2 内容:讲解脑的组成(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功能及其分工。

2.3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脑各部分的功能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脊髓的组成与功能3.1 引入:介绍脊髓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脊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3.2 内容:讲解脊髓的组成、功能及其与大脑的联系。

3.3 活动:学生观察脊髓的模型或图片,了解其结构特点。

3.4 作业:要求学生绘制脊髓的结构图,并简要描述其组成和功能。

第四章: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功能4.1 引入:介绍中枢神经系统对身体的调节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整体功能。

4.2 内容:讲解中枢神经系统对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原理、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4.3 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中枢神经系统在不同情境下的调节作用。

第五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治疗5.1 引入:介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类型及其影响,引导学生关注中枢神经系统健康。

5.2 内容:讲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成因、症状和治疗方法,重点介绍一些常见疾病。

5.3 活动:学生分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案例,分析其病因、症状和治疗策略。

第六章: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6.1 引入:介绍大脑皮层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激发学生对大脑皮层功能的好奇心。

6.2 内容:详细讲解大脑皮层的分区、功能及其与行为的关系。

6.3 活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功能。

6.4 作业:要求学生制作一个大脑皮层功能的小海报。

运动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运动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原因、判断指标、消除方法
运动性疲劳的生理机制及其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内分泌系统如何调节和适应运动需求,以及兴奋剂对内分泌的影响
第九章 感觉机能
视觉、听觉、前庭感觉、本体感觉在运动中的应用
各种感觉在运动中的作用及其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第十章 神经系统机能
反射、神经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
神经系统如何控制和协调运动行为
第十一章 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运动动力定型、动作自动化
运动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章节
重点概念/知识点
简要描述
第一章 绪论
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体液调节
运动生理学的基础概念,理解生物体在运动中如何维持稳态
第二章 骨骼肌机能
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全或无”现象、兴奋-收缩耦联、阈强度、运动单位募集
骨骼肌作为运动的主要执行者,其生理机能对运动表现至关重要
第三章 血液
红细胞压积(比容)、内环境、碱储备、渗透压、等渗溶液、假性贫血、运动员血液
血液在运动中的运输、调节和适应功能
第四章 循环机能
心动周期、心率、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电图、动脉脉搏、血压
循环系统如何为运动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
第五章呼吸机能
胸内压、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最大通气量、通气/血流比值
呼吸系统如何为运动提供必要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第六章 物质与பைடு நூலகம்量代谢
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食物热价、氧热价、呼吸商、代谢当量
运动中能量的产生、利用和转化机制
第七章 肾脏机能
运动性蛋白尿、运动性血尿
肾脏在运动中的调节和适应,特别是与运动性蛋白尿和血尿相关的机制

《植物神经》课件

《植物神经》课件

心血管系统表现
心慌、胸闷、气短、心悸、心 率失常等。
消化系统表现
食欲不振、胃痛、腹胀、肠鸣 、便秘或腹泻等。
神经系统表现
头痛、头晕、失眠、健忘、四 肢麻木、手脚心发热、全身游
走性疼痛等。
其他症状
焦虑、紧张、抑郁、恐惧、强 迫等心理障碍,以及女性月经
不调、男性遗精等。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病因与机制
心理社会因素
植物神经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关系
01
自主神经系统是植物神经的上级 控制系统,能够调节和控制植物 神经的活动。
02
植物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 活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02 植物神经的组成与结构
植物神经的组成
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是植物神经的主要组成部分 ,负责调节身体的应激反应,如心跳 加速、血压上升等。
不受大脑皮层控制,能够自主调 节内脏器官的活动,维持机体内 环境的稳定。
植物神经的功能
01
02
03
维持内环境稳态
植物神经通过调节内脏器 官的活动,维持机体内环 境的稳态,如血压、心率 、呼吸等。
调节代谢
植物神经能够调节机体的 代谢过程,如糖、脂肪和 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
情绪反应
植物神经参与情绪反应, 如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 下,植物神经会相应地调 节身体反应。
利用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 断层扫描等技术观察大脑结构 和功能。
分子生物学技术
通过基因敲除、基因转录分析 等手段研究植物神经的分子机 制。
药理学方法
利用药物干预手段,研究药物 对植物神经的影响。
植物神经研究的新发现与成果
01
发现了植物神经在心血 管系统、消化系统、呼 吸系统等生理过程中的 重要作用。

抗精神失常药专业知识宣讲专家讲座

抗精神失常药专业知识宣讲专家讲座
机制:阻断5-HT2A受体和D2受体。
抗精神失常药专业知识宣讲
第19页
第二节 抗躁狂症药
躁狂症是躁狂抑郁症一个发作形式。以情感高 涨、思维奔逸、以及言语动作增多为经典症状
发病机制 :脑内单胺类递质失衡学说 5-HT↓ NA↑
诊疗依据: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最少有以下3项 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2、语量增多 3、思维奔逸、联想加紧或意念飘忽体验 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5、鲁莽行为(如浪费、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行为) 6、睡眠需要降低
抗精神失常药专业知识宣讲
第20页
药品治疗
(一)抗精神病药治疗: 适合用于躁狂症病人,尤其是精神运动性兴奋症
状显著病人。惯用药品有氯丙嗪、氟哌啶醇、氯氮平, 普通可口服给药,有显著兴奋症状者可用肌肉注射给 药。
(二)锂盐治疗:惯用锂盐制剂是碳酸锂
抗精神失常药专业知识宣讲
第21页
碳酸锂 1、药理作用
协调5-HT和DA系统相互平衡而发挥治疗作用,被称 为5-HT-DA受体拮抗药。作用较强,有镇静催眠作用, 能较快控制各种类型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幻觉、妄 想、焦虑不安、木僵等症状。
几无锥体外系反应,亦无内分泌方面不良反应, 严重是产生粒细胞降低或缺乏。马上停药,并主动抢 救(如使用抗生素,输白细胞或输 血,适当使用糖皮 质激素),常可渡过危险而恢复。
➢ 增加色氨酸摄取,促进5-HT生成和释放,使突触 间隙中5-HT浓度增加,锂能使5-HT受体敏感化。
➢ 抑制磷脂酶C及肌醇磷脂系统中磷酸酶作用,阻抑 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甘油(DAG)信使作用 (躁狂症时此系统作用显著增加)。
抗精神失常药专业知识宣讲
第23页
2、用途:躁狂症;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

植物神经科学:植物如何感知世界

植物神经科学:植物如何感知世界

植物神经科学:植物如何感知世界
植物神经科学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领域,它探讨植物如何感知和响应其周围环境。

尽管植物没有中枢神经系统,但它们拥有一套复杂的信号传导机制,使它们能够感知光线、重力、水分、温度和机械刺激等环境因素。

植物的光感受器,如光敏色素和隐花色素,能够检测光线的波长、强度和方向。

这些感受器激活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途径,最终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例如,植物通过光敏色素感知到日长的变化,从而调节开花时间。

重力感知是植物另一个重要的感知能力。

植物通过称为平衡石的淀粉质颗粒感知重力方向,这些颗粒位于特殊的细胞——平衡细胞中。

当植物倾斜时,平衡石会向重力方向移动,触发信号传导,导致植物重新定向其生长方向。

水分和温度的变化也被植物敏锐地感知。

植物的根尖和叶片边缘的细胞能够检测土壤和空气中的水分含量,而温度感受器则能够感知温度的变化。

这些感知机制帮助植物在干旱或寒冷条件下调整其生理活动,以适应环境。

机械刺激,如风力、触摸或昆虫的触碰,也能被植物感知。

植物通过细胞壁和细胞膜上的机械感受器检测这些刺激,并通过钙离子信号传导途径响应。

这种感知能力使植物能够调整其生长模式,以减少损伤或吸引传粉者。

总之,植物神经科学揭示了植物如何通过其独特的感知系统与环境互动。

这些感知机制不仅对植物的生存至关重要,也为农业和园艺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植物的生长。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发现更多关于植物感知世界的奥秘。

2018年局部解剖学系解神经系统脊髓脑干-文档资料

2018年局部解剖学系解神经系统脊髓脑干-文档资料
42
根据其性质和功能,在脑干内按照以下规律纵行排列成6个功 能柱: 在第四脑室室底灰质中,运动性神经核柱位于界沟内侧, 感觉性神经核柱位于界沟外侧; 由中线向两侧依次为一般躯体运动核柱、一般内脏运动核 柱、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核柱和特殊躯体感觉核柱。 特殊内脏运动核柱和一般躯体感觉核柱则位于室底灰质 (或中央灰质)的腹外侧,网状结构内。
19
(二)白质 1.上行纤维束
(1)薄束 T5 以下 楔束 T4 以上 —传导意识性本体感觉
薄束 楔束
20
(2)脊髓小脑束 1)脊髓小脑后束 2)脊髓小脑前束
—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3)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前束 —传导粗触觉,压觉
脊髓丘脑侧束 —传导痛温觉
21
2 下行纤维束
(1)皮质脊髓束:躯体运动 1)皮质脊髓侧束 2)皮质脊髓前束 3)Barne 前外侧束
11
神经系统
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 髓 一、位置和外形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第二节 脑
12
第一节 脊 髓
一、位置和外形
前正中裂 前外侧沟
位置:位于椎管内
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
下端(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
外形: 两个膨大:颈膨大 腰骶膨大
6条沟:前正中裂 1 后正中沟 1 前外侧沟 2 后外侧沟 2
目 录(2)
感觉器
第十三章 概 述 附:其它感受器
第十四章 视 器
第十五章 前庭蜗器
神经系统
第十六章 总 论 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十八章 周围神经系统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第二十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第二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发育生物学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的发育

发育生物学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的发育

最新编辑ppt
42
神经嵴细胞的起 源与迁移
最新编辑ppt
43
小鼠躯干部神经嵴细胞的迁移
最新编辑ppt
44
HKN-1染色示鸡胚 躯干部神经嵴细胞 通过体节的前部向 腹侧迁移。
这些这些细胞迁移到边缘层内形成中间层细胞迁移到边缘层内形成中间层并开始分化形成一个类似大脑皮层板的始分化形成一个类似大脑皮层板的小脑小脑板cerebellarplatecerebellarplate最后一些仍然具有分裂能力的成神经细胞最后一些仍然具有分裂能力的成神经细胞群体从第四脑室壁的增生层群体从第四脑室壁的增生层rhombicliprhombiclip迁移到直接位于软膜下的区迁移到直接位于软膜下的区域形成一个次级增生层域形成一个次级增生层外颗粒层外颗粒层externalgranulelayerexternalgranulelayer
最新编辑ppt
17
大脑皮层中神经元沿着 神经胶质细胞的突起迁 移,并保持与神经胶质 细胞的紧密联系。
最新编辑ppt
18
大脑皮层(cortex)神经元细胞体与神经胶质 细胞紧密连接处的电镜照片。
最新编辑ppt
19
在小脑(cerebellum)皮层中,神经细胞是沿着伯格 曼胶质细胞(Bergamann glia)迁移的。
这些细胞迁移到边缘层内形成中间层并开 始分化,形成一个类似大脑皮层板的小脑 板(cerebellar plate)
最新编辑ppt
33
最后,一些仍然具有分裂能力的成神经细胞 群体从第四脑室壁的增生层——菱唇 (rhombic lip)迁移到直接位于软膜下的区 域,形成一个次级增生层——外颗粒层 (external granule layer)。外颗粒层中的细 胞通过发育中的小脑皮层,经过浦肯野细胞 层,再向内移动到它们在内颗粒层(internal granule layer)的最终位置。颗粒细胞是脊椎 动物小脑中最后形成的神经元。

植物性神经功能

植物性神经功能

植物性神经功能植物性神经功能是指植物的生理活动和行为受到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植物性神经系统主要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具有兴奋性和抑制性的效应,可以调节植物的代谢活动、生长发育、运动和应激反应等功能。

植物的生命活动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协调。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两个主要部分。

交感神经主要负责激活和调节植物的兴奋反应,使植物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增加植物的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

副交感神经主要负责抑制和调节植物的抑制反应,使植物处于低度兴奋状态,降低植物的代谢活动,抑制生长发育。

植物的运动和应激反应也受到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控制。

植物的运动是指植物对外界刺激的积极运动,如倒藤和卷叶等。

这些运动是由交感神经的兴奋作用引起的,通过改变细胞的水分和渗透压来实现。

植物的应激反应是指植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如光和温度变化等。

这些应激反应是由副交感神经的抑制作用引起的,通过抑制细胞的生理活动来实现。

植物性神经系统对植物的代谢活动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植物的代谢活动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物质的合成和降解等。

交感神经能够刺激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增加能量的合成和释放。

副交感神经能够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降低能量的合成和释放。

植物性神经系统还可以调节植物的物质的合成和降解,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态。

总之,植物性神经功能是植物的生理活动和行为受到植物性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过兴奋和抑制作用实现对植物的兴奋反应和抑制反应的调节。

植物的运动和应激反应以及代谢活动都受到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控。

植物性神经功能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植物的生理机制,还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神经活动85

植物神经活动85

植物神经活动85
摘要:
1.植物神经活动的定义和重要性
2.植物神经活动的分类
3.植物神经活动的影响因素
4.植物神经活动的应用
5.植物神经活动的研究进展
正文:
植物神经活动是指植物体内一系列自发的、非意识性的生物电活动。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神经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物神经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感性运动,这种运动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如光、温度、重力等。

另一类是非感性运动,这种运动是由植物内部生理过程调控的,如生长、开花、结果等。

植物神经活动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环境因素和植物自身的生理状态。

环境因素如光、温度、湿度、重力等,都会影响植物神经活动。

植物自身的生理状态,如生长阶段、养分供应、病虫害状况等,也会对植物神经活动产生影响。

植物神经活动在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监测植物神经活动,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及时调整农业生产措施,提高农业产量。

近年来,植物神经活动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科研人员已经揭示了植物神经活动的一些机制,如植物激素调控、离子通道参与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植物神经活动的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的来说,植物神经活动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人体解剖学》植物神经

《人体解剖学》植物神经

《人体解剖学》植物神经植物神经植物神经系统(VNS)是内脏神经纤维中的传出神经、也称自律神经[1];植物神经系统掌握着性命攸关的生理功能:如心脏搏动、呼吸、消化、血压、新陈代谢等。

植物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一个控制系统,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地调节身体机能,如心率,消化,呼吸速率,瞳孔反应,排尿,性冲动。

该系统主要是控制“应激”及“应急”反应。

[2] 中文名植物神经外文名vegetative nervous system归属传出神经控制心脏搏动、呼吸、消化别名自律神经功能植物神经是内脏神经中的运动神经,又称为自主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可根据功能和药理特点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一.交感神经由脊神经发出,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二.副交感神经,分为脑部和脊椎骶部;常在动物体的中轴,由明显的脑神经节、神经索或脑和脊髓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成分组成:①脑部的中枢位于脑干内,总称为副交感核,发出纤维走行在第3、7、9、10对脑神经内,控制与调协内脏、血管、腺体等功能;②骶部的中枢,位于骶髓2~4节段灰质内的骶中间外侧核,发出节前纤维至脏器附近的器官旁节和脏器壁内的器官内节,组成盆神经,支配降结肠以下的消化管、盆腔脏器及外生殖器。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

在这两个神经系统中,当一方起正作用时,另一方则起副作用,很好的平衡协调和控制身体的生理活动,这便是植物神经的功能。

一些人也可以通过瑜伽或生物反馈技术用意识调节自身自律神经系统的功能。

分类交感神经是植物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概括为产生应激作用,由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到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

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元反射(单突触):两个神经元所组成的反射弧。 (图13-27)
3、屈肌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
多元反射: 屈反射:机体对损伤性刺激的屈曲反应。 屈肌收缩,同时与这些屈肌相拮抗的伸肌舒张。 交叉伸反射:如刺激增大,同侧肢体发生屈肌反射的基础上出现对侧肢体伸直的反 射活动,具有维持姿势的生理意义。 (图13-29)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的运动机 能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neuron), 每一个神经元是一个独立的实体。
13.1 神经元学说
(图)
几种主要的神经元
13.2 神经元
一、神经元的结构 1.神经元的结构(Fig. )
树突
突起
神经元 细胞体 轴突
2、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流 动 具 双 向 性
胞体
末梢(顺向):运输合成的蛋白质;
神经冲动 末梢兴奋释放化学递质 提高后膜对离子通透性 ,特别是对Na+ 通透性的增大 局部兴奋,去极化 EPSP (Fig.)
特点: 1、EPSP的大小决定于传入神经刺激强度的大小; 2、局部兴奋,紧张性扩布,时空总和;
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IPSP:是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一种局部的超极化电位,使胞体不易产生动作电 potential, IPSP ) 位,而表现为抑制。
三、突触前抑制 (presynaptic inhibition) 由于一种抑制性末梢终止在兴奋性轴突的突触前末梢上,形成了轴突 -轴突
四、突触前易化(presynaptic facilitation) 某些神经元在易化性神经元释放的5-羟色胺作用下关闭钾通道,减少钾内 流,延长动作电位的时程,使钙离子内流增加,对突触后细胞产生易化作用。
13.5 突触整合与神经回路
1、总和 空间总和 (Fig13-10) 总和 时间总和:两个相继发生的突触后电位,第二个 在第一个的基础上升起。 (Fig13-12) (Fig13-11)
2、神经回路 1) 辐散 divergence: (Fig13-13) 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引起许多神经元的同时兴奋或抑制 2) 聚合 convergence 3) 链锁状与环状 (Fig.6)
3、氨基酸类
兴奋性:谷氨酸(glutamate)、天(门)冬氨酸(aspartate) 抑制性: 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cine)
4、神经肽(neuropeptide):
下丘脑调节肽可作为神经激素,有些又可作神经递质。如: ADH、催产素、 TRH等
阿片样肽(opioid peptide), 包括内啡肽、脑啡肽和强啡肽。
二、神经递质( neurotransmitter) 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的作用于突
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引起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 学物质。 (一) 符合神经递质的条件: ①施用于突触后膜时,它引起突触后膜的生理效应与突触前刺激所引发的生理 效应相同。 ②突触前神经元活动时必定释放这种物质。 ③它的作用必定被能够阻断正常传递的阻断剂所阻断。
④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纤维。 Ach失活: Ach被胆碱脂酶水解成胆碱和乙酸。(Fig.3)
• 乙酰胆碱受体 (胆碱能受体 A)毒蕈碱型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 ),M型受体 )
存在于:所有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上;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汗腺上; 交感舒血管纤维支配的骨骼肌血管上 。
M型受体为慢反应受体。通过G蛋白及第二信使发挥作用。 • 效应:心搏抑制、支气管胃肠平滑肌收缩、瞳孔括约肌收缩、消化腺分泌、汗腺分泌 、骨骼肌血管舒张。 • 阿托品可与M型受体结合,阻断Ach的作用。 B)烟碱型受体(nicotinic receptor),N型受体 存在于: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后膜; 内脏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副交感神经节)的突触后膜。 N型受体为快速反应受体。通过开放或关闭离子通道引起生物效应. 阻断剂:箭毒(N-M接点)、六烃双胺(交感、副交感神经节)
高级中枢对牵张反射的影响 抑制区: 大脑皮层运动区、纹状体、小脑前中蚓部、延髓网状结构抑制区。 易化区:前庭核、网状结构易化区、小脑前叶两侧部。
最后公路原则:传出神经元接受兴奋性和抑制性的突触联系,最终表现为兴奋还 是抑制,及其表现的程度,取决于不同来源的冲动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
13.8 大脑两半球的躯体运动机 能 一、大脑两半球结构 (图)
二、大脑皮层运动区:主要运动区在额叶的中央前回(4区)。 运动区对躯体控制特点: 对侧性(头面部双侧性) 头足倒置 机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确度和复杂程度有关 (图) 刺激运动区某一点只引起个别肌肉的收缩
三、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 ( 图13-35) 大脑皮层与脊髓前角神经元的联系有两条主要的路径: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
2. 单胺类神经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 5-羟色胺(5-HT) NE(norepinephrine):交感神经系统节后细胞的兴奋性递质; 肾上腺素能纤维: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中除支配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纤维外,均为肾 上腺素能纤维。 受体类型 α型受体:效应器兴奋,如血管收缩等,但小肠平滑肌抑制; β型受体:效应器抑制,但对心脏的作用为兴奋。 递质失活: NE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大部分被末梢重摄取,回到突触前末梢内并重新加 以利用。小部分被单胺氧化酶降解,还有小部分被甲基移位酶失活。 (图12-8 )
神经营养因子大多由神经胶质细胞分泌。
6、神经的再生(图) 有髓鞘神经纤维被切断后,切口远端的轴突发生神经变性(neural degeneration )。 如果胞体没有受损,而且变性端有神经膜包围,则轴突可以再生。
一、神经突触的类型
13.3 神经突触 (synapse)
分类:轴突——胞体;轴突——树突;轴突——轴突 (Fig) 传递: 化学物质,即神经递质;
4. 靶细胞也产生信号以影响支配它们的神经元的形状及化学表型. 实验证据: 支配唾液腺的交感神经纤维末梢释放NE; 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纤维末梢释放Ach
交叉移植
•发育中神经元的死亡。超过一半的神经元在正常个体发生中死亡。 •大脑细胞是如何构建的? 神经细胞是通过伸出生长锥而生长的。控制神经细胞的生长的分子,既有吸引的也有 排斥的;它们既可以在远程起作用,也可以就在细胞表面分泌,近距离起作用。
(二)主要几种神经递质:
1、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 释放Ach的神经纤维称胆碱能纤维。(胆碱能神经元) 胆碱能纤维包括: ①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Fig)、 (Fig)
②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
③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中支配汗腺的纤维和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
条件反射 二、反射弧 反射弧的五个环节
三、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脊髓反射 2、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产生反射效 应,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此称为牵张反射。
感受器:肌梭(图)
包括:肌紧张和腱反射 肌紧张: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如:膝跳反射 (图13-28)
1、化学突触-----经典的突触概念
2、电突触:缝隙连接 (Fig.4)
两神经膜紧密接触的部位,存在沟通两胞浆的通道; 传递方式:双向,电信号; 作用:促进不同的神经元同步放电;
3、非突触性化学传递:末梢形成曲张体,处在效应细胞旁,释放的递质以弥散作 用到效应细胞的细胞膜受体。由于不经过经典的突触进行,称为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 (Fig) 单胺类神经纤维都能进行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链锁状与环状
正反馈:环状结构内各个突触的生理性质一致,冲动经过环式传递后,在时间 上加强了作用的持久性。 负反馈:环状中存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同其返回的胞体形成抑制性突触,冲 动减弱。
13.6 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机能 概述
一、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的机能 除大脑与小脑外,脑的其他几部分(包括延髓、脑桥、中脑与间脑)统称脑干。
神经冲动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通透性的增大 超极化 IPSP; 释放递质 引起突触后膜对K+、Cl-
特点: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活动引起,超极化。
突触后抑制: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抑 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抑制效应。
型突触(axoaxonic synapse),兴奋性冲动在到达突触前就受到了抑制性末梢 的影响,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变小,由此所致的抑制过程 称突触前抑制。 (Fig.5) (Fig.13-9) 结构基础:轴突-轴突型突触。 突触前抑制的作用:在冲动到来时减少钙离子进入兴奋性末梢,因而减少兴奋 性递质的释放。
末梢
胞体(逆向):反馈控制合成蛋白质;
快速轴浆运输:含递质的囊泡的运输;410 mm/d
速度
慢速轴浆运输:微管与微丝向前延伸;1~12mm/d
3. 神经的营养作用(trophic action) 神经通过末梢经常释放某些物质,持续地调整被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影响其
结构和生理功能,称为神经的营养作用。这一作用与神经冲动无关。 如,切断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后,被支配的肌肉会逐渐萎缩.
P物质
5、一氧化氮 NO
6、一氧化碳 CO
三、递质共存
递质共存:一个神经元内同时存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神经递质 。 如在同一神经元除经典神经递质之外还有神经肽共存。
13.4 突触电位
一、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EPSP: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兴奋,以电紧张的形式扩布到整个神经元胞体 ,这种电位变化称为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交互抑制(交互神经支配):当支配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受到传入冲动的兴奋, 而支配其拮抗肌的神经元受到这种冲动的抑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