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结构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结构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来源内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地球,表现为、、等。
外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地球的能,它能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和。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板块构造主要观点:(1)地球表层的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分割成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等六大板块。
(2)板块之间互相挤压碰撞(边界)和相邻板块的彼此分离(边界)对于宏观地形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大影响。
①在大陆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高峻的和巨大的。
如②在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深邃的,以及与之相伴的或。
如美洲西岸的和亚洲东部的。
③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如的形成)或海洋(如海的形成)(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概念:由运动留下的“痕迹”。
1.褶皱概念: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可以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
基本形态:一般地说,中间向上隆起的叫,中间向下凹陷的叫。
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地区的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比较,抗能力较强,反而形成山地。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形态来识别背斜和向斜,而因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确定背斜和向斜,背斜从中心向两翼岩层越来越,向斜从中心向两翼岩层越来越。
2.断层概念: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
形式:断层中两侧陷落,中间的突起的部分叫,常形成陡峻的。
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形成构造,常形成或。
(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岩浆喷出地表即为,其熔岩物质的堆积常常形成、等多种火山地貌。
大地由于而快速震动称为,其结果往往造成地壳和。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和作用。
(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流水侵蚀作用:如山地山高谷深,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流水堆积作用:如许多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往往形成开阔的和。
风力沉积作用:如干旱地区沙粒沉积形成,埋没村舍、道路、牧场,带来流沙危害。
2.2第二节地球表面的形态
二、内力作用 与地表形态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四、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
地 球 表 面 形 态
地 质 作 用
内 力 作 用
板块运动与 -----板块构造学说 宏观地形
地质构造与 (局部)地形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地垒 地堑
外 力 作 用
2、断层(地壳的垂直运动)
岩石产生断裂未必形成断层,关键看是否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 位移。
断裂面 断层线
岩层受力达到一定 的强度,发生断裂, 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 产生显著的位移,成 为断层。
地垒
地堑
在地垒构造上常形成陡峻的山峰。如华山西峰、峨眉山万佛顶等。
在地堑构造上则常形成盆地或谷地。如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等。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自学指导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P36) 2.板块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P36)
师生互动
1.板块构造学说 近几十年解释 大地构造 和 海陆分布规律 较为盛行的一种学说。
2.主要观点
完整一块 ,而是被断裂带分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不是 割成 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 运动 状态。
沙丘--风力沉积地貌
黄土高原----风力沉积
人工修建的梯田
怎样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具有双重性?
海岭
喀斯特地貌(溶洞)---流水溶蚀地貌
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城堡----风力侵蚀作用
海蚀崖----海浪侵蚀作用
冰碛地貌----冰川沉积地貌
山前冲积扇---流水沉积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由于流速减慢,导致大 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山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流速减慢, 导致泥沙淤积,从而形成宽广的冲 击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高一地理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4) 如果该地打算修建一条东西走向地地铁,则地铁遂道的工程地址应定在
AB两处中的 A处,背理斜由岩是层:受到张力作用,符合力学原理,支撑性
较强,不易塌方;能引导地下水顺岩层向两翼渗流,减少渗漏事故;背斜岩
层相对疏松,采石工程量较小,可降低工程成本。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挤压力
断 层
思考:1)什么是断层? 2)它可以受到什么力的作用?(拉张力、挤压力)
2、断层
概念: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 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地位移,称 为断层
.地垒:在断层中两侧陷落、中间凸起的部分 如华山西峰、峨眉上金佛顶
.地堑:在断层中,中间相对下沉的部分 如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作用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地球内部 太阳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使地表趋于高低起伏
地震
风化、侵蚀、 削高填低,使地表趋 搬运、固结 于平缓 成岩
珠穆朗玛峰
1、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
2、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它们朝相反 的方向改变地表的形态,其中以内力作用为主
·分类: 背斜——岩层向上隆起
向斜——岩层向下凹陷
1)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以内力作用为主
褶皱
岩层形态(一般形态)
背
斜
向上拱起
向 斜
向下弯曲
地形
一般形成山岭 一般形成谷地
背斜反成谷,向斜反成山
外力作用为主
背斜 背斜成谷原因:背斜顶部受张 力,岩性疏松,容易被侵蚀
向斜 向斜成山原
因:向斜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优质课件(共34张ppt)
褶皱形 成初期: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外力侵 蚀以后: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背斜和向斜的判断
背斜:岩层两翼新,中间老。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 2分24秒
向斜:岩层两翼老,中间新。
褶皱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地貌形态 外力侵蚀后
背斜 岩层受
褶
挤压弯 曲变形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 2分24秒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
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 六大板块 2、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板块内 部地壳活动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 剧烈 3、板块之间的两种关系:相互挤压碰 撞(消亡边界);相邻的板块彼此分离 (生长边界)
乙 甲
1、图中背斜为 A ,向斜为 B , 地垒为 D ,
地堑为 C 。(填代号) 2、甲乙两处,有可能找到石油的是 甲 ,
地下水丰富的是 乙 。
甲处为背斜,结构
3、如果修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甲
稳定,不易储水
处,原因是
。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5秒
4.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是 C A.① B.② C.③ D.④
皱
向斜
岩层上拱, 两翼新, 中间老
岩层向下 弯曲,两 翼老,中 间新
常形成 山岭
谷地或 盆地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背斜山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向斜谷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向斜山
背斜谷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二)、2地球表面形态
思读 考图 落: 基 山 和 安 第 斯 山 脉 的 成 因 ?
读图:分析日本和我国台湾多地震的原因?
讨论:说说大西洋的成因?
亚 洲 板 块
非 洲 板 块
美 洲 板 块
10/28/2014
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张裂)
10/28/2014
①板块张裂(生长边界)--
裂谷或海洋
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 ②板块碰撞(消亡边界)-- Ⅰ.两陆块相撞-- 巨大的褶皱山脉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
Ⅱ.陆块与洋块相撞—— 海沟、欧板块相撞产生的。
10/28/2014
(3)板块构造与地表形态
板块交界处 板块内部 消亡边界 (碰撞) 地壳比较稳定 陆陆碰撞 褶皱山脉
D
冰岛
〔2010· 海南地理〕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 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读 图,完成下题。
3.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地带 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地带 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 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分离地带
) B
落基山
安第斯山脉
固结成岩
二、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陆漂移说的创始 人。1880年11月1日生于柏林,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 1910年提出“大陆漂移说”。
地图上的发现
难道仅 仅是巧 合吗?
魏格纳认为:全球的陆地 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 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 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 到现在海陆分布。
海底扩张学说
四、板块构造学说
魏格纳去世30年后,法国地质学家勒比雄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于1968年提出了板块 构造学说的主张,板块构造学说很好地解 决了魏格纳生前一直没有解决的漂移动力 问题,人们终于承认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正 确性。
2.2地球表面形态
褶皱山系 B.陆洋板块相撞挤压: 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
(2) 两个板块张裂: 裂谷、海洋、海岭(海底)
【合作探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
地理事物的形成(小组讨论)
冰 岛
红 海 东非大 裂谷
生长边界(海岭、断层)
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反馈练习题
1、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
沉积地貌
主要分布地区
冲积扇、冲积平原、 湿润、半湿润地区 三角洲
•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 图6-9
返回目录
第6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和地球表面形态
•
•
•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 • • •
(1) 下列地貌中,与a附近板块边界 的成因基本一致的是( ) A.雅鲁藏布江谷地 B.菲律宾火山 群 C.东非大裂谷 D.安第斯山脉 (2)图中b处附近因太平洋板块的持续 移动而形成( ) ①岛弧 ②巨大山脉 ③海沟 ④海 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 ④
分类 内力 作用 外力 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来自地球内部,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隆起或凹陷, 主要是地球内 变质作用、地震 使地表高低 部的热能 起伏 来自地球外 把高山削低、 风化、侵蚀、搬运、 部,主要是 凹地填平,使 沉积、固结成岩 太阳能 地表趋于平坦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 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C )米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风化作用 2. 流水作用 3.风力作用 (1) 风力侵蚀 (雅丹地貌) A. 风蚀柱和风蚀蘑菇 B. 风蚀丘和风蚀洼地 C. 风蚀城堡 (2) 风力沉积: 沙丘、沙垄、黄土
地球表面形态 ---内力作用
研究地质构造有何实践意义? 北 C
A
B
(1) A、 B两处地质构造中有可能发现石油的是哪一处? B处,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和储气构造。
(处方2面开)选 原考凿欲理择虑?在,B处。(此不开)提处易凿示建塌,:一陷因从个,为工东同岩程西时层安向不向全的易上性地积隆、下存起稳隧地符定道下合性,水力及应。学地选下择水A处运还动是等B
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现象的形成
背斜
1 2 3
一段时间
向斜
后,由于差别侵
蚀,背斜部位反
而低于向斜部位,
形成背斜 成谷,
向斜成山的现象
中间老、两翼新 为背斜
新
甲
老
中间新、两翼老
为乙向斜
新
特定条件下:地形倒置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新
老
老
2.断层
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发生断裂,两侧岩层沿 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称为断层。
褶皱山脉
海沟、岛弧 海岸山脉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1、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 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为六大板块。
2、板块处于相对运动状态。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 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 地震。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断层受风化 侵蚀,常常发育成沟 谷、河流、泉。
地垒 :相对上升,多形成 高地或断块山,如 庐山、 华山、泰山、峨眉山等
地堑 :相对下降,多形成 盆地或谷地,如吐鲁番 盆地、渭河谷地、汾河 谷地等
3.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①找水
向斜岩层下凹,易汇集水, 是天然储水结构
(一)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1、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 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为六大板块。
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1知识梳理第二章第2节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
课标:1.4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风成地貌
一、风力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1. 风力地貌类型及成因、特点
(1)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
如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等。
(2)形成过程:流水沉积形成土状堆积物,地壳抬升,风化、流水冲刷和风蚀等作用。
二、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1.危害:降低土壤肥力;掩埋房屋、农田、道路等;使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2.措施:建防护林;设置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
作用:增大地面的粗糙度,以降低风速,削弱风沙的破坏作用,从而达到阻沙和固沙的目的。
活动:当河堤被洪水冲垮,河流沿决口处改道,会形成很大范围的决口扇。
决口扇是河流泥沙在决口处堆积而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貌,其组成物质一般以粉沙为主。
当洪水退后,决口扇上的沙粒被风吹扬,形成风成沙丘和沙地。
我国豫东地区就分布着大面积这样的沙地和沙丘。
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议一议,豫东地区大面积的沙地和沙丘是怎么形成的?
河道决口泥沙堆积形成决口扇,决口扇上的沙粒被风吹扬,形成风成沙丘和沙地。
1。
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第一组:在陆洋碰撞地带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并举例
探究:
第二组:在陆陆碰撞地带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并举例
第三组:在大陆板块或大洋板块内部张裂地带会形成 什么样的地形?并举例
第一组:在陆洋碰撞地带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并举例 海岸山脉
第二组:在陆陆碰撞地带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并举例
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
假如你们是地质工作者,图示地区探明含有 油气资源和水资源,应在何处钻井寻找?
A气 B油
C水
精品课件
举一反三: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 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呢?为什么? 背斜——天然拱形、结构稳定,利于排水
乙
甲
背 褶斜 皱
向 斜
断层
岩层 形态
新老 关系
地貌
实际应用
有良好的储油、气 内老 背斜山 背斜谷 构造;岩层上隆不
地球地表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高大山脉
1、板块碰撞
海沟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 岛弧
海岸山脉 2、板块张裂—— 海洋、裂谷、海岭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 褶皱与地表形态
背斜:山地、谷地 向斜:谷地、山地
2. 断层与地表形态
地垒:山地 地堑:构造盆地或谷地
断层是如何形成的? 断层有哪两种基本形态? 分别形成什么样的地形? 并用自己的方法演示断层
褶皱与地表形态Βιβλιοθήκη 谷? 背斜山? 向斜
为什么背斜成谷,向 斜反而成山了呢?
如何判断背斜和向斜
背斜
1 2 3 21
新
老
新
岩层的新老关系
老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含答案)第1课时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1.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
2.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影响内力作用地球内部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地震等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地球外部的太阳能、地球重力能等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 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
此外,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2)板块边界类型:图中M为消亡边界,N为生长边界。
(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①图中a是两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②图中b、c是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深邃的海沟、山脉或岛弧。
③图中d是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裂谷带。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褶皱:①从地质构造上看,A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B为向斜,岩层向下凹陷。
②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A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B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③从地形上看,A常形成山地,B常形成谷地;但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A会被侵蚀成谷地,B则成为山岭。
(地形倒置)(2)断层: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
其中,A部分叫地垒,常发育成山峰;B部分叫地堑,常形成盆地或谷地。
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1)岩浆喷出地表即为火山喷发,其熔岩物质的堆积常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多种火山地貌。
(2)大地由于构造运动而快速震动称为地震,其结果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
[温馨提示]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共26张PPT)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 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
块
构
造
学 说
主 要
观
点
*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 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为六大板块。,
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 板块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
内
力 来自地球 内部 ,主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形成高山和盆地, ① 内外力长期 作 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 变质作用、地震等 使地表高低不平 。共同作用; 用 物质衰变释放的热能
②某时某地以
外
一种作用为主;
力 来自地球 外部 , 风化、 侵蚀 、 削高填低,使地
作 用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等
张 裂
生长 边界
←|→
大陆板 块内部
海洋板 块内部
形成裂谷 海岭或大洋中脊
图示
举例 喜马拉雅山 阿尔卑斯山 青藏高原
台湾山脉 日本海沟
东非大裂谷
大西洋中脊
想一想
试用板块学说解释下
5
列地形
由美洲板块和欧亚板块张裂分离形成的,处于生长边界。
1.台湾岛
6
喜马拉雅山脉
2.日本海沟 3.落基山脉 4.安第斯山脉
由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2 形成的,处于消亡3边界。 由由欧美亚洲板板块块和和太太平平洋洋板板块块1碰碰撞撞挤挤压压形形成成的的,,处处于于消消亡亡边边界界。。 7 由非由洲欧板亚块8板内块部和张太裂平分洋离板形块成碰的撞挤压形成的,处于消亡边界。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
一、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原因
地球表面形态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部力主要有地壳构造力和地球物理力,外部力主要包括风化、流水、冰川等自然力的作用。
这些力相互作用,使地球表面不断发生变化,形成了多样的地表形态。
二、地表构造运动与地貌的关系
地表构造运动是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分为若干板块,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地震、火山等现象,进而影响地表地貌。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的结果。
三、地形分类及特点
根据地形特点,地球表面形态可分为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
平原地势平坦,海拔较低,如我国的华北平原;山地地势较高,地形险峻,如喜马拉雅山脉;丘陵地势较为起伏,如我国江南丘陵;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如四川盆地。
四、地貌实例分析
地表形态各异,以下举几个典型地貌实例进行分析。
黄土高原地貌,是由于风力、水力等外力作用,使黄土沉积而成;喀斯特地貌,是由于地下水溶解作用,形成奇特的石林、溶洞等地貌;冰川地貌,是由于冰川运动导致的地面侵蚀作用,如我国的长白山天池。
五、地表形态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的变化对人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峡谷,可以为人类提供水利资源;地震等地质灾害,会给人类生活带来严重损失;山脉的形成和变化,影响气候和生态环境,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综上所述,地球表面形态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表构造运动、地形分类、地貌实例等方面均反映了地球表面形态的多样性。
2.2地球表面形态
断裂带
裂谷 或河流
渭河平原、 庐山、 东非大裂谷 汾河谷地 华山 泰山,峨眉山 吐鲁番盆地
岩层形态新老关系
地
貌
背 内老 斜 外新 向 内新 斜 外老
背斜山 向斜谷
背斜谷 (外力) 向斜山 (外力)
断 层
1. 裂谷或陡崖(东非大裂谷、华 山北坡大断崖) 2. 块状山:华山、庐山、泰山 3. 谷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4. 断层构造地带常发育沟谷河流
修建地下隧道:选择在背斜部位
水库、工程建筑:避免建在断层带上
采石:选择在背斜部位,工程难度小.成本低
读上图填写地质构造名称:
向斜 (1)A属于———— 地堑 (3)C属于————
背斜 (2)B属于———— 地垒 (4)D属于————
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处,属背斜的是
沙漠
是什么作用造就了这些千差万别的地表形态?这 些作用的力量又来自哪里?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一)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 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
(二)分类:(根据能量来源分类)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活动1读书 )
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能
思考:外力作用除了流水作用和风力 作用外,还有没有其他类型的外力作 用?
例如: 海岸地貌: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 海蚀穴等) 海积地貌(如沙滩等)
侵蚀作用为主:
横断山区——内力抬升、流水侵蚀——山高谷深 青藏高原——挤压抬升、流水下切——水拍云崖 黄土高原——内力抬升、流水切割——千沟万壑
地震是指岩 石圈在内力作用 下突然发生破裂, 地球内能以地震 波的形式强烈释 放出来,从而引 起一定范围内地 面震动的现象。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共17张PPT)优秀课件
沉积 河口三角洲 、冲积平原
风力作用
侵蚀 风蚀洼地、风蚀蘑菇、花岗岩地貌等
沉积 沙丘、沙垄等
Go on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修筑梯田
在山区延等高线修筑梯田 一般坡度较小
填海造田
陆地面积变大
小结
小结
碰撞 板块运动与 宏观地形 相离
高山、高原 裂谷、海洋
内力作用
地质构造与地 褶皱 表形态
背斜 中老边新 向斜 中新边老
干旱、 半干旱地 区
四、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
修筑梯田 在缓坡沿等高线修筑 填海造陆 陆地面积变大
既可扩大耕地面积 又可保持水土
云贵高原的梯田
澳门的海上跑马场
荷兰围海造陆 迪拜的“人工棕榈岛”
温州半岛工程
外力作用
冲刷侵蚀 沟壑、坡面破碎、陡崖
侵蚀
如:丹霞地貌、黄土高原
流水作用
溶蚀
溶洞、石林、地下河等 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形)
还是不合理的?
利
缓坡梯田
大
于
陡坡梯田
弊
修建水库
封山育林
毁林开荒
弊
大
围湖造田
于
填海造陆
利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外力 流水
风力
侵蚀地形
黄土沟壑 河床加宽加深 喀斯特地形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沉积地形 冲积扇、冲积平 原、三角洲 石钟乳、石笋、 石柱 沙丘、沙垄、 黄土沉积
主要分布地区
湿润、 半湿润地区
火山、地震 断层 地垒、地堑
顺地形 山 逆地形 谷 顺地形 谷
逆地形 山
流水作用 侵蚀 沟壑、溶岩地貌、丹霞地貌等
外力作用
沉 风力作用 沉积 沙丘、沙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斜 向斜
隧洞的良好选址
地下水储藏区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 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 程;水库水易渗漏
泉水、湖泊分布地
断层
铁路、公路、桥梁、水 库等的回避处
(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山麓冲积扇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 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 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城堡、风蚀柱、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沙 丘Βιβλιοθήκη 海浪侵蚀地貌海浪侵蚀
冰川侵蚀
角峰——冰川侵蚀作用
外 力 风 力
火山喷发
地 震
火山类型
日本富士山(活火山)
长白山天池(休眠火山)
夏威夷某火山(死火山)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外力作用
风化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侵蚀作用
固结成岩
外 力 风 力
侵
蚀
搬
运
沉
积
主要分 布地区
流 水
水拍云崖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V形谷
喀斯特地貌
石柱
石笋
石钟乳
长江中下游的冲积平原
在以下地区中打井,你觉得哪里最有可 能找到地下水?哪里最有可能找到石油?
乙 甲
背斜——储油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
在以下地区中建一个东西向的地下隧道, 你觉得在哪里开凿合适?为什么?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构造 地貌 实 践 意 义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原 因 或 依 据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易于储油、 储气
侵
蚀
搬
运
沉
积
主要分 布地区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等
戈壁、荒漠,可 干旱、半 沙丘、沙垄等 能产生沙尘暴 干旱地区
流 水
黄土高原的沟壑、 山麓冲积扇、 河床加宽加深、 瀑 搬运侵蚀后的产 河流中下游冲 湿润、半 布、峡谷、沟谷(V 物——泥沙 积平原、河口 湿润地区 型谷)喀斯特地形等 三角洲等
雄 伟 的 喜 马 拉 雅 山
浩瀚无边的海洋
一望无际的平原
丘陵
黄土高原
第二节 地球的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 能 量 来源 表现形式
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地壳活动、岩浆 活动、地震等 形成高山和盆地
外力作用
主要来自地球外 部的太阳能
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 破坏、搬运和堆积 削高填低
对地表影响
二者关系
同时进行,共同作用
该图表示哪座山峰?
它现在身高多少?
珠穆朗玛峰
海拔8844.43米
其未来会“长高”还是“变矮”? 它的增高秘诀是什么?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
碰撞(挤压)——消亡边界
张裂——生长边界
海上——海洋、海岭
板 块 交 界 处
张 裂 区 (生长边界)
霞地貌)。读回答1~2题。 1、该地区的红色岩层属于( ) (A)砂岩 (B)花岗岩 (C)板岩 (D)玄武岩 2、形成红色山群陡峭特征的主要 外力作用是 ( ) (A)地壳上升运动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 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 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陆上——裂谷、断层 (东非大裂谷)
海岭又称海脊,有时也称“海底山脉”。狭长延绵的 大洋底部高地,一般在海面以下,高出两侧海底可达3- 4km。位于大洋中央部分的海岭,称中央海岭,或称大洋 中脊。
海上——海洋、海岭
板 块 交 界 处
张 裂 区 (生长边界)
陆上——裂谷、断层 (东非大裂谷)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海岸山脉、岛弧、 海沟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高大山脉、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风力侵蚀是指土壤颗粒在风力搬运下发生移 动造成的侵蚀现象。简称风蚀。 流水侵蚀是指在地表径流作用下发生的侵蚀过程。
误区警示
风化作用就是风力作用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
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 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 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 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地理现象的形成:
阿尔卑斯山 马 里 亚 纳 海 沟
东 非 大 裂 谷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褶皱: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可以使沉积岩发生弯曲 背斜(中间向上隆起) 两种基本形态
向斜 (中间向下凹陷)
断层:岩石受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发生断裂,两侧的 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
(1)当岩层形态完整时,可直接用岩层的弯曲 方向来判断; (2)当岩层形态不完整时,用岩层的新老关系 来判断。
内力作用(地质构造——褶皱)
侵蚀作用
断 层
地垒 :相对上升,多形成山峰,如
庐山、华山、泰山、峨眉山等
地堑 :相对下降,多形成盆地
或谷地,如吐鲁番盆地、渭河 谷地、汾河谷地等
华
山
峨 眉 山 万 佛 顶
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新--老--新
老--------新--------老
背斜: 中间 老两 翼新 向斜: 中间新 两翼老
判断背斜、 向斜的主 要依据:
岩层的
新老关系
常成山,易成谷 背 斜: 形成的地形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性脆弱,易被侵蚀 成为谷地
常成谷,易成山 向 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背斜、向斜的判断不能单纯从地貌特征来判断, 因为背斜可以成山,也可以倒置成谷;向斜可以成 谷,也可能倒置成山岭。正确的判断方法可以从两 个角度入手:
● 风化作用
☆风化因素——温度、水、生物
1.两千万年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了大约 两万米,可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只有8844.43米, 这是什么原因呢? 2. 黄河每年将 16 亿吨左右的泥沙输往下游,其 中大部分注入渤海,有人计算过,用2000多年时 间即可填满渤海。但是事实是,长期以来渤海的 形状基本未变,这又是为什么呢?
相撞挤压区 (消亡边界)
岛弧:大陆与海洋盆地之间呈弧形分布的群岛,岛屿以山地为主。
(1)板块之间的界线,不是大洲或大洋的界线,而 是一些构造带,如海岭、海沟、造山带。 (2)六大板块除了太平洋板块基本上属大洋板块外, 其余都是由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两部分组成。 (3)大板块内部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东非大裂 谷就是小板块的边界。 (4)板块交界处,由于板块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2)冰川沉积作用在冰川融化时发生, 它的沉积物颗粒大 小不分,常杂乱地堆积在一起。
2.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
(1)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 A; (2)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作用为主,如图中 B; (3)河流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如图中 C。 3.沙丘坡面形态与风向的关系
地质时期广东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 色岩层。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了一片红色山群(丹
下列四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外貌类似于华山西峰的是
褶皱
断层
冲击平原
火山
下列地貌示意图中,属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冲击平原
沙丘 (风力沉积)
风蚀柱 (风力侵蚀)
峡谷 (流水侵蚀)
外力作用规律 1.沉积规律 (1)随着流速或风速的降低, 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 沉积 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 后沉积。沉积物具有分选性。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