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讲一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化程度。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一是黄海大战。

二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准备阶段1、身心准备、创设情景:课前播放音乐放松气氛,让学生进入学习角色。

2、知识准备、导入新课:(二)、导学阶段自主学习(第一步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表格)1、目的:。

起止时间:2、经过:第一次战役是。

1894年9月,致远舰管带在黄海大战中奋勇杀敌,壮烈捐躯。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中的“公”指。

第二次战役是辽东半岛的陷落,日军造骇人听闻的大屠杀;第三次战役是。

使航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

3、结果:清政府战败求和。

在年4月,清政府派为议和大臣,同日本首相签订了中日《》,规定了A、割地;B、赔款:C、增开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等。

4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第二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日本和中国有着相同的命运—闭关锁国,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唾手而得矣。

”从材料中你能看出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吗? (为了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 .阅读课本第16页的第二自然段和17页《马关条约》的第一段,结合16页的地图,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重大战役;说出这场战争中出现的民族英雄。

(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

左宝贵、邓世昌、丁汝昌等。

) 二.《马关条约》: .列举《马关条约》的内容,并结合《南京条约》内容,分析此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 .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 想一想:台湾是中国的领土,是怎样“今已归日本”的?“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了什么?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在甲午中日战争时,中国的海军实力,尤其是北洋水师实力与日本相当,但战争的结果却是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有人认为败局是必然的,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败局是必然的。

因为清政府政治腐败和妥协退让、军备废驰;李鸿章推行“避战求和”政策,无心作战。

不一定失败,理由是:有广大爱国官兵的英勇作战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只要清政府组织有方,是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的。

) 役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教师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在短时间里记住条约的内容,教师可给学生将内容分条,并简要化。

第1题:由内容到影响是个难点,教师可引入《南京条约》让学生进行对比第2题:解答此题,指导学生抓住两个关键点:1895年台湾归日本、颐和园搭天棚。

就能判断出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定,台湾已割让给日本。

颐和园又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

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投降派苟且贪安的卖国嘴脸。

失败原因: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力主妥协;清政府自身的腐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战争的目的、黄海大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②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认识《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此后外国侵华进入一个新阶段,从而培养学生比较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揭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通过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马关条约》给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一手挑起的。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战败的主要原因。

4. 教材学情分析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清王朝衰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学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重点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

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今天,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交流、讨论。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一、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1.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二)教材内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八年级学生深入认识甲午中日战争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知识面有所扩展,个性较突出。

因此,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积极思维应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但是,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分析《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并依据内容分析其影响。

(二)过程方法与能力1.通过学生扮演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观看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的片段,再现历史情景,培养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甲午中日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杀敌、顽强反对外来侵略的教学,号召学生向英雄学习,树立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人生观。

2.通过帝国主义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无能的清政府,再次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教学,再次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立志成才,振兴中华的人生观。

四、教学重点黄海大战及《马关条约》。

五、教学难点清政府在当时海军实力比较强大的情况下为何战败;《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

六、中考命题分析中考关于本课命题知识点集中在黄海大战、邓世昌、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八年级历史教案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3.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结果。

4.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5.了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德育目标1.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将领的英勇斗争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社会制度的腐朽、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主要原因,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能力目标1.通过对《马关条约》《南京条约》作比较,提高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并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所列的重要历史资料和对课后材料解析题的回答,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 《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一、看看书、想一想(课前预习)一)甲午中日战争1、时间:年2、交战双方是和,3、原因是:日本为实现征服,侵略、称霸的梦想,因而发动侵华战争,因为这一年是旧历年,因此这次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4、经过:①在黄海战役中,致远舰管带,在弹药将尽的情况下,英勇地向日舰撞去,最后壮烈牺牲,他无愧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②在威海卫战役里,舰队全军覆灭,太后急忙命李鸿章赴日本议和。

③日本屠杀居民,军民在新竹痛击日本侵略军。

二)《马关条约》1、时间:。

八年级历史教案3、《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比较内容割地赔款通商其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南京条约》《马关条约》比较●三、三个臭皮匠(课堂讨论)1、台湾与祖国母亲的联系:①与祖国最早的联系:东汉时,孙权派卫温到(台湾)。

② 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从此台湾正式规中央政府管辖。

③____年,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____年,收复台湾。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doc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doc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新人教版教与学的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揭示清政府的反动、腐朽本质;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教与学的重点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教与学的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危害。

教与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

2.教师: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在近代成为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交流、讨论。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①阅读教材p16页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②阅读教材p16-17页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称、时间、相关人物、重大影响。

③《马关条约》的时间、人物、内容、影响?2.自学效果反馈,跳出教材,同桌互相提问。

相信你是最棒的!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过程和结果;(2)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3)了解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战争的过程;(2)运用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3)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仇恨侵略者的情感;(2)引导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3)培养学生珍惜和平、警惕战争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过程和结果;(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3)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甲午战争的战役分析和战略判断;(2)《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3)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2)展示甲午战争的图片和地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甲午战争的时间、过程和结果;(2)引导学生关注《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3)分析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甲午战争的过程,分析战争的原因和结果;(2)深入讲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其对中国近代历史的严重危害;(3)比较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的异同,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艰辛。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观点;(2)选取代表性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和分享。

5.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3)提醒学生关注当今世界形势,警惕战争,珍惜和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的表现;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3. 知识掌握:通过测试或提问,了解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1. 在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他是 (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丁汝昌
2.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根本原因是 ( )
A.战舰装备落后 B.日本海陆两路的进攻
C.军队士气低落 D.清政府腐败无能
3.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 )
重点难 点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定的情况和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影响。
教学准 备
多媒体投影、小黑板
教学课 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一、感情调节:(1分钟)
大家齐读标题:“甲午中日战争”,顾名思义,是中国和日本的战争,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当年的情况。
二、互阅:(5分钟)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句话反映了台湾人民:( )
A.坚决反对割地议和 B.斥责清政府投降卖国
C.誓死维护祖国领土完整 D.对击败日寇充满信心
7.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之前40~50年代所签条约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 )
读了这首饱含爱国情感的诗作,请你说一说:
(1)台湾是怎样割占的?
(2)诗中“郑氏”指的是谁?“酷炎的夏日”指什么?
(3)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六:拓展延伸(4分)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A.割占中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土的面积最大 B.索取的赔款数量最大
C.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最多 D.列强获取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一、教学目标1、阅读材料分析战前情况,了解战争背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学会思考的能力,掌握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背景,剖析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目的和实质。

2、对《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剖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性,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是逐渐形成的。

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促进历史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二、重点难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黑板、课件1、师生互动交流法 2、说评议结合法 3、材料分析,知识归纳法。

教法设计: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问答法。

四、导入新课阅读材料“冰心的遗憾”晚年冰心,系于她的人生经历、民族感情与父辈的仇恨,打算撰写一部纪实性的长篇之作,书名就叫《甲午战争》。

为此,老人多次提笔,“可是,她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不是因为老,因为病,“而是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

”……“此时此刻的冰心,一边哭,一边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真可恨!真可恨!”——贾国荣《冰心的遗憾》“同学们,你们知道冰心为什么在写这段历史时大哭不止,她气的是什么,恨的又是什么?这是怎样的一段岁月会让我们优秀的文学家无法下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一段可气、可恨又可悲的历史吧!五、探求新知(一)背景1、运用PPT地图和材料分析日本基本国情及大陆政策得出日本侵略蓄谋已久(学生思考:日本一些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

”它为什么敢于挑起这场战争?)(1)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因此萌生对外侵略野心。

(根本原因)(2)明治维新后,随着军事实力的上升,日本在1887年制定《清国征讨方略》,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一、内容与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指的是爱国官兵英勇抗日;中日《马关条约》,其核心是邓世昌的主要事迹;《马关条约》。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学生了解英雄的事迹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学生已经学过列强侵华的一些战争,本节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的,由于它还与政治、地理有一定的联系 ,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的重点是邓世昌;《马关条约》,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利用教材中的历史图片和历史地图,了解掌握邓世昌的优秀事迹,分析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二、目标与分析1.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

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2.分析:理解邓世昌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和他的优秀事迹,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就是指甲午中日战争没落的封建制度和国力的衰弱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甲午中日战争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采取避敌求和的方针难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初二学生对近代史的史实不够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差。

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一:爱国官兵英勇抗日设计意图:通过此题使学生了解爱国官兵英勇抗日英勇事迹。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掌握其重点内容,教师适当补充一些有关的历史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问题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日本明日维后,新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开始对外扩张,制定征朝侵华的大陆政策。

1894年7月25日凌晨,日本舰队对中国军舰发动袭击,一场日本“蓄谋已久”和“精心策划”的侵华战争爆发了。

问题2:甲午中日战争中主要的战役有哪些?1)黄海大战时间:1894年9月经过:北洋舰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教学目标
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历史趋势
英勇顽强的抗争,他们是光荣的民族英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难点:甲午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列举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并对他作出评价。

(尽管他对于太平天国的镇压,具有反人民的一面。

在收复新疆方面,他的历史功绩却值得赞颂:他对于较弱的阿古柏果断动武,直接收复失地;对于较强的俄国则尽量避免直接交战,通过外交谈判,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钱作为代价,收回价值更为重要的安全大门——伊犁。


2.起初在收复新疆问题上,同左宗棠意见对立的代表人物是谁?(李鸿章)教师讲授:李鸿章重“海防”轻“塞防”的主要企图是为了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但是在列强疯狂侵略中国的形势下,李鸿章越是保守越是挨打,最终把“老本”都输光了。

请同学们阅读《甲午中日战争》,看看李鸿章怎么把“老本”输光?中国又遭到哪些重创?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又涌现出哪些与李鸿章态度不同的英雄人物?(要求学生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黄海大战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实现征服朝鲜、入侵中国、称霸世界的野心)2.请2——3位学生同时扮演邓世昌的英雄形象,由大家评判优劣。

(教师作“画外音旁白”,学生配合表演适当的动作或对话)
师: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日本舰袭击,邓世昌动员致远舰官兵保卫旗舰。

生:(语言自拟,当场表演冲锋情景)……
师:致远舰中弹过多,舰身严重倾斜,弹药也用光了,邓世昌动员将士决死一战。

生:(语言自拟,当场表演撞向“吉野”的情景)……
师:致远舰被敌人用鱼雷击沉后,邓世昌决心与军舰同沉大海。

随从递给他救生圈……生:(表演不接的动作,也可自拟语言表白殉国决心)……
师:邓世昌的爱犬死死衔住了他的衣服不放,邓世昌怎么做?
生:(狠了狠心,表演用手将义犬按入水中的样子,接着沉入碧波……)
《马关条约》
1.邓世昌等将士死得轰轰烈烈,因为他们用生命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所以,黄海一战,中日双方各有损伤,实力对比没有太大的变化。

可是,后来日军却连战连胜,相继占领了哪些地方?(辽东半岛、旅顺、威海卫等)
2.清政府在这一战中又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力主妥协,一个是为了“保船避战”,另一个是为了要过“万寿大典”。

清政府自身的腐败导致了战场上的全面溃败。

)3.战后双方签订了什么条约?签订于哪一年?双方的代表分别是谁?(《马关条约》,1895年,[中]李鸿章和[日]伊藤博文。


4.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指导学生制表填表)
5.台湾人民怎样谴责卖国的清政府?(有人写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揭露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卖国嘴脸。


6.台湾人民又是怎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徐骧领导台湾义军同刘永福的黑旗军在彰化、嘉义等地重创日军。

后因奸细出卖,台湾终于全部沦陷。

但是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