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格致余论》的食疗养生学思想论略
朱丹溪的养生思想(六)
朱丹溪的养生思想(六)6.倒仓。
朱丹溪的理学老师许谦,患有痛疾,卧床不起十余年,几乎成废人,丹溪采用倒仓法进行治疗,其法是:用黄牡牛肉肥者一二1.斤,长流水煮糜烂,滤渣不用,取净肉汁入锅中,以文火煎熬成唬珀色为度。
治病时温饮一蛊,少时再饮,直至饮足数i…蛊。
则病在上者吐多,病在下者利多,病在中者吐利俱多,吐利后如口渴,不得饮水,自饮小便一二碗,名轮迥酒。
睡一二日,自觉饥甚,始与稀粥淡食,半月间必精神爽发,身体轻健,沉疴全安。
朱丹溪讲其原理时说黄牡牛肉汁最能养阴滋补,并可反作吐泻,能荡涤体内污垢,使其病根拔除。
所谓“倒仓”,就是及时排出肠中的糟粕浊物,吐故纳新,保持胃肠道的清洁,以利水谷的纳运。
养生家^|J分重视体内代谢废物的排泄。
晋·葛洪说:“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
”①说明当时已认识到“粪毒”对健康的危害。
现代医学关于人体衰老学说中有关中毒导致衰老之说,正是祖国医学上述理论的深化。
中毒学说认为:人体肠腔内存在大量细菌,人摄食后的食物经咀嚼和胃肠消化成为食糜,其在肠道经细菌发酵分解代谢的产物含有一系列有毒物质,如醛类、酮类、氨、过氧化物等;这些毒物若被肠道重新吸收,进人向.液循环,就会给健康带来危害。
所以,加强消化道食物的新陈代谢,对健康极为重要。
近年来,学术界提出了重视人体排废的所谓“负营养”学说。
这里的“正营养”是指人体摄人的营养,“负营养”是指人体废物的排出,其意在于告诫人们要重视体内代澍废物的排泄,及时排便,消除危害。
要减少“肠毒”滞留和吸收,一是荤腥油腻要适量,应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以及蜂蜜、核桃、芝麻等碱性、润肠之物;二是要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提倡早晚两次排便。
这样,一方面降低毒物产生,同时及时清除粪毒,减少重新吸收。
有的医学家还提出:“欲长寿,饮水加大黄”就是清晨饮一杯清水(约250毫升)后慢跑锻炼,使清水在胃肠中晃动,起到洗刷肠胃的作用;同时,常用中药大黄少许泡茶代饮,可润肠缓泻,促成一天早晚两次排便。
浅谈《格致余论》中顾护脾胃思想
脾 胃的用药特 点 ,以 自然 冲和 之物清 养脾 胃 ,值 得大 家 的
推广应用 。
( 收稿 日期 :2 0 1 2 . 1 0 . 2 0 )
i ◆ ‘● ◆ i l l , ● ◆ i l l t ● ● n l● i l● ◆ ( i I● ◆ ● ◆ i l l t ● ◆ ◆ I I
地不交之否 。…… ,遂成胀满。 ” 脾阴受损 ,运化 不能则生 臌胀。 胃强脾 弱 则致 脾 约 ,小 便数 ,大便 硬 。 胃主 受 纳 , “ 生病起 于过用 ” ,饮 食 无节制 则致 土德 不 合 ,导致 瘫痪 、 蛊胀 、癞疾。张锡纯认 为脾 胃是胸 中大气 产生 之根 ,大气 助血上升以滋 养脑髓 ,脑 为精 明之府 ,主宰一 身 活动 ,因
各脏腑 ;又有 “ 四肢皆禀气于 胃,而不得至经 ,必 因于脾 , 乃得禀也 。 ”脾 胃之气濡养 四肢 ,筋骨肌 肉皆得 其气 ,运行 功能正常 。 《 格致余论 ・ 人 迎气 口论》 云: “ 若男 子久病 ,气 E l 充
于人迎者 ,有 胃气也 ,病虽重可治。 ” 胃气 的存 亡关 系到疾 病的治疗。《 格致余论 ・ 臌胀 论》 云 : “ 脾具坤 静之德 ,而
对脾 胃的顾护 体 现在 了疾 病 的预 防 ,生病 时脾 胃的顾 护 , 以及病 后恢 复期 对脾 胃 的调 养方 面 ,足 以 见其 对 脾 胃的
重视 。
中医基础理论认 为脾 胃为 气血生 化之 源 ,为人后 天之 本 。早在 《 黄帝 内经》 中记 载 : “ 饮人 于 胃,游溢 精 气 , 上输 于脾 ,脾气 散 精 ,上 归 于肺 ,通 调 水道 ,下输 膀 胱 。 水精 四布 ,五经并行 。 ”脾 胃将水谷精微散 布于全身 ,濡养
滋阴派---朱丹溪
滋阴派---朱丹溪滋阴派---朱丹溪朱丹溪(1281~1358年),名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赤岸人,因其故居有条美丽的小溪,名“丹溪”,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朱丹溪医术高明,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朱半仙”。
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创阴虚相火病机学说,善用滋阴降火的方药,为“滋阴派”(又称“丹溪学派”)的创始人,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列为“金元四大家”,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
其故里浙江义乌有墓园、纪念堂、纪念亭、丹溪街等。
别名“朱一帖”“朱半仙”“丹溪翁”元朝,汉族人物简介朱丹溪所居的赤岸村,原名蒲墟村,南朝时改名赤岸村,继而又改为丹溪村。
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丹溪先生”或“丹溪翁”。
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
朱丹溪青少年时期为应科举考试,钻研儒家经典。
35岁师从理学家许谦。
43岁从罗知悌学医。
在他小时候,读书能过目成诵,日记千言,言章词赋,一挥即成。
听说著名理学家许文懿在东阳八华山中讲学,专门传授朱熹的理学,他对许文懿讲授那套理学非常崇拜,听了,“自悔昔之沉冥颠齐,汗下如雨。
”他“每宵挟册,坐至四鼓,潜验默察,必欲见诸实践。
”这样,他坚持学了几年,日有所悟,学业大进,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东南大儒”。
在他三十岁的时候,老母患严重的脾病。
他心情焦急,请了许多医生治疗都治不好。
原来这些医生,大都医术粗劣,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盲目搬用《局方》。
开的药大同小异,吃下去一点效果也没有。
这时,他深深体会到:“医者,儒家格物致知一事,养亲不可缺”(《格致余论》序)。
于是他立志学医,日夜攻读《素问》。
从《内经》探析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思想
从《内经》探析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思想班级:11级骨伤A班姓名:张卫成学号:111505073摘要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思想是以《内经》阴阳互根之理为根基的,常态意义上是指一切生命活动有赖于“阳”对“阴”的动用,病态上的“阳有余阴不足”实质是指人身精血正气耗损,真阴真阳俱不足,水火俱虚。
朱丹溪的“养阴”思想和“滋阴降火法”实质也体现了对真阴真阳双方互根互生的重视。
关键词阳有余阴不足阴阳互根朱丹溪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被崇为“滋阴派”的开创者。
后世多以擅长滋阴概括其学术思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相火论”被视为丹溪学说的主旨性论文。
值得注意的是,朱丹溪并非“过分强调人体‘阳常有余’的一面而不知阳亦有亏损的时候”[1]。
丹溪学术思想以《内经》阴阳互根之理为根基,蕴含了深刻的阴阳之道,从阴阳互根互用的基本关系出发,能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和运用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的理论和经验。
1 朱丹溪学术思想以阴阳之理为根基,重视阴阳互根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总纲,是中医理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2]。
对阴阳之理的深刻理解是朱氏学术成就的根基。
戴良《丹溪翁传》所载,朱丹溪“参之以太极之理、《易》《礼记》《通书》《正蒙》诸书之义,贯穿《内经》之旨,以寻其指归”,达到“以阴阳造化之精微与医道相出入者论之”的境界,其所论的“阴阳造化之精微”根源于《内经》和理学太极论。
朱丹溪从医之路就是从自学《内经》三年治愈母亲“脾痛”开始的,从医后更是反复研读,指出“素问,载道之书也”,“医之为书,非素问无以立论”(《格致余论·序》),可见其对《内经》的尊崇。
另一方面,朱丹溪理学素养深厚,引儒入医,始创将“太极之理”引入医学。
在《相火论》的开头直接引用周敦颐《太极图说》论相火,在《吃逆论》中又指出“先儒谓物物具太极,学者其可不触类而长,引而伸之乎”。
太极之理作为基本的思维方式,已经积淀于心,在无形之中发挥着指导作用[3]。
中医学的“阴阳”内容极广,气血、形质与功能、水火即阴精和君相二火等均在其中,就“阴”与“阳”本身的含义而言,相对模糊而不确定,但“阴”与“阳”之间的基本关系却是相对清晰而明确的。
《格致余论》学术思想之我见
贼 。 且 阳有余 阴 不 足 论 云 : 主闭 藏 者 , ” “ 肾也 。司 疏 泄
脾 约 丸论 云 : 夫病 , 下 。 “ 大 大汗 之后 , 阴血枯 槁 , 内火燔
《 格致 余论 》 阳有 余 阴 不 足论 云 : 人 身 之 阴 气 , “ 其
消长视 月之盈 缺 , 人 之 生 也 , 子 十 六 岁 而 精 通 , 故 男 女 子 十七岁 而 经 行 , 有 形 之 后 , 有 待 于乳 哺 水 谷 以 是 又 养, 阴气 始成 , 而可 与 阳气 为配 , 以能 成人 , 为人 之父 而 母, 古人 必近三 十 、 十 而 后 嫁 娶 , 见 阴 气 之 难 于 成 二 可 而古人 之善 于摄 也 。 由此 可见 , ” 人之 生 阴气 之难成 也 。 阳有余 阴不 足论 还 云 : 主 闭藏 者 , “ 肾也 , 司疏 泄者 , 肝
《 格致 余论 》 老 论 云 : 人 身 之 阴难 成 易 亏 , 养 “ 六七
十后 , 阴不足 以 配 阳 , 阳 几 欲 飞跃 , 天 生 胃气 尚 尔 孤 因
留连 , 又藉水 谷之 阴 , 羁縻 而定 耳 。 大 病不 守 禁忌 论 故 ” 云“ 胃气者 , 纯 冲和 之 气 , 之 所 赖 以 为 生者 也 。 夫 清 人 ”
者 , 也 。二 脏 皆有 相 火 , 其 系 上 属 于 心 。心 , 火 肝 而 君
也, 为物 所感 则 易动 . 动则 相 火亦 动 , 心 动则 精 自走 , 相
朱丹溪的养生论
肾
肾单位在工作,一部分在休息。但
肾如果有病了,会导致肾单位的丢
失。肾单位剩下的少了,它们都不
能休息或休息很少时间,加班加点 工作,肾的损伤就会加快。
●张 振
肾单位分两部分,一部分过滤出来,
过滤出来的这些物质叫原尿;另一部分叫肾小管,
是原尿通过的管道,像过滤网下边的下水道。当
然,肾小管的功能比下水道复杂得多。
每一个肾小球都有一个肾小管和它连接,肾
小管最后汇成集合管,集合管最终会把尿液排放
出来。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一天排出体外的尿量,一
丹溪在养生方法上告诫人们戒 色欲。其所撰 《色欲箴》 云:“睠彼 眛者,苟情纵欲,惟恐不及,济以 燥毒;气阳血阴,阴平阳秘,我体 长 春 …… ” 批 评 那 些 终 日 沉 溺 房 惟 之人,贪恋女色,姿情纵欲,甚至 借助药物,以求片时欢快,结果残 害自身。只有远离帏幕,收心寡欲 才利于养生。他认为一个人要保养 身体以求健康,就必须爱护阴精, 保护阴精,使阴精充实,才能与阳 气相配,保持阴阳动态平衡,才是 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
细
而就是这么小小的肾,每天都要过
滤出相当于 10 大桶桶装水分量的原 尿。即使在我们坐下休息的时候,
刘完素与朱丹溪对不同时期养生的异同
刘完素与朱丹溪对不同时期养生的异同刘完素与朱丹溪对不同时期养生的异同本文关键词:异同,养生,时期,刘完素,朱丹刘完素与朱丹溪对相异时期养生的异同本文简介:摘要:文章以三时养生为主线,对刘完素与朱丹溪的养生思想进行比较,并提炼出现代养生新观。
刘完素以紧跟自然、本于大道为养生原则,注重精、气、神及饮食和生活起居,并强调少年宜养,当节饮食、适寒暑;青壮年宜治,需逐邪适劳,预防早衰;老年宜保延,要养精气神,药食调养和动静调气。
而朱丹溪七十七据阳有余阴不足论,把养刘完素与朱丹溪对不同时期养生的异同本文内容:摘要:文章以三时养生为主线, 对刘完素与朱丹溪的养生思想进行比较, 并提炼出现代养生新观。
刘完素以顺应自然、穆伊县大道为养生原则, 注重精、气、神及饮食和生活起居, 并强调少年宜养, 当节饮食、适寒暑;青壮年宜治, 需逐邪适劳, 预防早衰;老年宜保延, 要养精气神, 药食调养和动静调气。
而朱丹溪据阳有余阴不足论, 把养阴抑阳、保养延年益寿精血的养生理念贯穿于生命的三个时期, 强调少时护阴勿过暖热、青壮时晚婚陶驷驹保阴、老年肝肾当补益脾胃和茹淡滋阴。
两位黄帝内经对三时养生均深刻有深刻的见解,各时期养生之法既存在共通点, 又有相异之处。
通过比较研究, 精确提炼二人对时期的养生学术思路, 形成基本的三时养生原则, 希冀指导当代中医学的养生实践。
关键词:刘完素; 朱丹溪; 养生思想; 年龄阶段; 对比融合;Abstract:This paper compares the healthpreservation thoughts between LIU Wan-su and ZHU Dan-xi, and extracts a new view of modern health preservation takingsanshi health preservation as the main line.LIU Wan-su’s health-preserving principle was to followed the nature and to based on the main road.He paid attention to essence, Qi, spirit, diet and daily life.He also emphasized that adolescents should be fed properly, festive diet and suitable for cold and summer.Young and middle-aged people should be treated properly, and they need to fight evil and work properly to prevent premature senility.Old age shoule be appropriated to keep long, to keep spirit, medicine and food conditioning and static air conditioning.While, ZHU Dan-xi penetrated nourishing yin and suppressing yang and maintaining essence and blood in three periods of life based on his theory of Excess of Yang and Deficiency of Yin.He emphasized that the juvenile should protect yin not too warm hot, the youth should be late marriage, sexual abstinence and preserving Yin, the eld should replenish spleen-stomach and nourishing Yin.Both of LIU Wan-su and ZHU Dan-xi had profound views on health preservation in the third period, and the law of health preservation in each period had som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Through comparative study, the author refineds accurately their academic thoughts on health preserv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formeds the basic three time health preservation principle, and hopes to guide the practice of health preserv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medicine.Keyword:LIU Wan-su; ZHU Dan-xi; Thoughts of Health Preservation; Age Stage; Contrastive Fusion;作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刘完素是“河间学派”的创始人, 在学术上倡导“火热论”, 和平主义用寒凉法治疗火热病证。
格致余论讲解
格致余论讲解
《格致余论》是元代著名医学家朱震亨(字丹溪,号丹溪翁)所著的一部医理学专著,成书于公元1347年(元至正七年)。
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格致余论》不仅反映了朱震亨的学术思想,而且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部著作共有四十二篇论述,内容涉及面广泛,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基础理论:书中探讨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中医基本理论,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和创新性观点。
2.病因病机:朱震亨强调脾胃在人体健康中的关键地位,提出了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重要理论,认为人体疾病的发生多与阴精亏损有关,这一理论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养生保健:书中提倡饮食调养和精神调摄的重要性,主张顺应
自然规律以保持身心健康。
4.辨证论治:朱震亨在《格致余论》中还阐述了自己的辨证施治
原则,强调因人、因地、因时制宜,重视个体差异以及内外环境对人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5.具体病症分析:针对当时的一些常见病及疑难杂症,朱震亨进
行了深入剖析,并提供了具体的诊疗方法。
《格致余论》体现了朱震亨“滋阴降火”为主的学术思想体系,奠定了其在中医历史上的“滋阴派”创始人地位。
该书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一部重要的医理学文献,对于研究和发展中医学术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朱丹溪“倒仓论”
朱丹溪“倒仓论”
元·朱丹溪《格致余论》:“经曰:肠胃为市。
以其无物不有,而谷为最多,故谓之仓,若积谷之室也。
倒者,倾去积旧而涤濯,使之洁净也。
胃居中,属土,喜容受而不能自运者也。
人之饮食,遇适口之物,宁无过量而伤积之乎?七情之偏,五味之厚,宁无伤于冲和之德乎?糟粕之余,停痰瘀血,互相纠缠,日积月深,郁结成聚,甚者如核桃之瓤,诸般奇形之虫,中宫不清矣,土得不和矣。
诚于中形于外,发为瘫痪,为劳瘵,为蛊胀,为赖疾,为无名奇病。
”
【大意】
《黄帝内经》说:人体的肠胃就像市场。
这是因为里面什么东西都有,其中谷物最多,所以管它叫做仓库,就像存谷物的屋子。
所谓的倒,就是清除掉积存的旧物,打扫一遍,让它干净干净。
胃在人体居于中部,在五行属土,善于容纳食物但不能自行运化。
人在吃饭的时候,遇到适口的食物,难道不会因为食用过量成为积滞而伤害肠胃吗?因为七情的偏激,饮食五味过于丰腴,难道不会伤害人体的平和之气吗?残存的糟粕以及体内停留的痰饮、淤血,互相纠缠,日积月累,郁结成为积聚,严重的就像核桃瓤那样,或者生出各种各样的寄生虫,使得中宫脾胃不清,胃的功能失去正常的状态。
因为内部的不和表现在外,所以出现瘫痪、劳瘵、蛊胀、癞疾或者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奇病。
朱丹溪节欲养生思想探析
朱丹溪节欲养生思想探析节欲养生思想主要体现在饮食和色欲两方面,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朱丹溪节欲养生思想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前言《格致余论》是朱丹溪的代表作,成书于元至正七年(1347),书名取自“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朱丹溪认为阴气难成易亏,“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人又往往容易受外界种种因素的影响,“温柔之盛于体,声音之盛于耳,颜色之盛于目,馨香之盛于鼻,谁是铁汉,心不为之动”,心动则相火妄动,煎熬真阴,因此提出了节欲养生的观点和具体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疾病发病率也在升高,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风、肥胖症等,这些疾病与纵欲不节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如心血管疾病发病因素中遗传只占15%,而个人生活方式占60%[1].其中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经常熬夜是生活方式疾病的危险因素,而经常运动和常吃蔬菜水果是生活方式疾病的保护因素[2].对生活方式疾病的患者加强宣教,并控制饮食和运动三个月之后,其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指标均有下降[3].朱丹溪的“节欲养生观”,提倡“饮食有节、合理膳食、节欲保精”等健康养生之道,对现代人群预防保健、控制疾病及病后康复均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1节欲养生的思想基础朱丹溪的节欲养生思想一是来源于程朱理学,他早年曾师事理学大师朱熹的四传弟子许谦学习理学,程朱理学是指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起于北宋,盛于南宋、元、明,它不仅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也对金元及以后的中医学乃至养生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程朱理学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并以此作为人们的道德规范。
通俗来讲,“天理”指人的本性即天性,“人欲”是被物欲所蒙蔽、迷惑而产生的恶念。
朱丹溪开篇即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饮食和色欲,是两项人生大欲,是“天理”,但放纵的性欲和嗜食膏粱厚味是“人欲”,应节制,因此推崇节欲的养生理念[5].节欲养生思想的另一个来源是其医学理论。
格致余论 读后感
格致余论读后感朱震亨是丹溪学源的代表人物,字彦修,元代婺州义乌人,号丹溪翁,后人多以丹溪称之,是金元四大家中最晚出现的一位。
他既得河间之传,又融合了易水学派和攻邪学派的思想,虽有养阴派之称,他博采张仲景、刘完素、张元素张从正、李杲等名家等所长,熔为一炉,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主张和治病方法。
开创了内伤杂病治疗的新局面。
丹溪著有略致余论铜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等传世著作,现谨就其所著《格致余论》探析其部分学术思想。
1攻击宜详审正气须保护所谓用药如用兵。
丹溪认为治国和治病的道理是一样的。
真气就是民众病邪好比盗贼对于盗贼必须剪除而后已。
作为良相良将,必须审时度势而后方可动兵。
若不察形势而轻举妄动,必致民困于盗,民困于兵,陷民于水火之中,终将因民生不安而国弱。
良医治病救人。
理由于此。
根据病情及病人体质的不同,有攻补兼施者。
有先攻候补者,有先补后攻者。
然攻击之法,必须体质壮实者乃可行也。
否则邪气虽去。
而正气必伤,从而导致小病加重,重病必死。
而弱质而得深病者,最难为药。
大凡攻击之药有病则病受之,但若病邪轻而药力重,则可致胃气受伤。
胃气者,清纯冲和之气也惟与谷肉菜果相宜。
凡药石皆是偏胜之气,即使如参芪之类,药性亦有偏颇,故使用药力峻猛的攻击之药更应当慎之又慎。
丹溪治妇人胃气虚弱,患有痛病,小腹有块,经不行3月,脉涩而虚整,因其胃气自弱。
且以擅为病,败血为多。
而好血不足,故先以四物汤加味养血和血。
先补其虚。
至30贴,再与消石丸四五次,腹部结块稍变小,即停药,待经行,下黑血半开夹小血块数十,乃块消一半。
至此,块已开矣而不可再攻,待经行两次,瘀血消尽,病愈。
由此例,可见其使用攻法的谨慎态度,对于邪实正虚之证,不可味蛮攻,否则欲速则不达,且可致胃气消亡而预后凶险。
基于此,提出“病邪虽实胃气伤者勿使攻击论这一治病观,提醒我们使用攻法时,当时时顾护正气。
另外,丹溪特别提出对于恶热之班,一定要分清虚实,有因病伤寒者,有因虚所致,而其治截然不同。
浅谈朱丹溪的养生思想_吴登梅
医学家
,
述 及 茹 淡 及 生 命 在 于恒 动 等养 生 观 点 朱 丹 溪 倡 导 的 滋 阴摄
养 的养 生 思 想
延年很有功效
, 。
也 是 名副 其 实
。
的养 生家
他 不但 在 医
,
学 上 作 出很 大 贡 献 大家 之一
。
成
,
对 于祛 病
为 中国医 药 史 上金 元 四
,
溪看后摇 摇头说
:
“
这是肥胖症
“
治!
”
冯 财 主 千 般请 求 为 其 子 治 病
,
。
精 力充沛
生 之法
。
,
依然 形 体 矫 健 面色 红 润而光泽 周 围 的
,
,
溪 沉思 了 一会
说
`
:
要治 好这 病
’
人 莫不 惊 讶 和 羡 慕 他曰
:
。
有 人 问他有何养
,
.
必须 找 到 一 种 叫
妙灵丹
的草药 !
。
”
无他也
。
唯滋阴摄养
,
、
并告之 这草药生在大 安寺的 塔后 乱石 堆里
,
茹淡
、
恒动也
。
当他老年 之时
,
他的
,
得 让 病 人 自己 去 找 才 灵 验
,
冯
饮 食 是 基 本 不加 调 料 的
唯 求清 淡 之 味
不追求美食
财 主为 了 治 病
只好 让 三 儿 子 按 照 丹
。
溪 的 指 点 天 天 一 大早 上 山 去 找
获等为
《格致余论》[元]朱丹溪
《格致余论》[元]朱丹溪《格致余论》[元] 朱丹溪序《格致余论》为元代医家朱丹溪所著,为其代表作。
格致取于儒家"三纲八条目"之格物致知。
自宋朱熹将《大学》从《礼记》中单列出来并为《四书》以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成为士子们读书进学的理想,而这条进身之路最基本的开始便是格物致知。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唉,平天下其实是明明德于天下!)本书取于此意,以其将有功于天下,又不敢径直并于圣学,因此名为《格致余论》,亦可见丹溪对医道之重视。
今释此文,望读者识古人习医之初衷,由古人之文字,了解中医之发展过程,丹溪创"滋阴"之理论,是为见《局方》之弊,今人有"废医存药"之说,怕比《局方》还不如。
中医存也罢,废也罢,终究不能否认,这个民族是受其之惠方繁衍至今,哪怕是作为古董,也当受人尊敬乃至景仰的,何况今人依然得蒙其惠!《素问》,载道之书也。
词简而义深,去古渐远,衍文错简,仍或有之,故非吾儒不能读。
学者以易心求之,宜其茫若望洋,淡如嚼蜡。
遂直以为古书不宜于今,厌而弃之,相率以为《局方》之学。
间有读者,又以济其方技,漫不之省。
医道隐晦,职此之由,可叹也。
-有时,还真的得感慨历史何其相似!"古书不宜于今,厌而弃之",当今之世何尝不是如此?可当时丹溪据古识今、创立新法,终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由此,难保今日中医未有出身之路。
叹《局方》之弊而道之不显。
《局方》为宋所颁布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发布之后,惠民无数,然至丹溪时,弊端频出,因此有可叹之说。
震亨三十岁时,因母之患脾疼,众工束手,由是有志于医,遂取《素问》读之,三年似有所得。
又二年,母氏之疾,以药而安。
因追念先子之内伤,伯考之瞀闷,叔考之鼻衄,幼弟之腿痛,室人之积痰,一皆殁于药之误也。
从《格致余论》看朱丹溪的养生思想
从《格致余论》看朱丹溪的养生思想
陈利琳
【期刊名称】《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5(018)002
【摘要】从《格致余论》看朱丹溪的养生思想陈利琳(云南中医学院昆明650011)关键词朱丹溪,《格致余论》,养生思想《格致余论》一卷,元代朱震亨(1281~1358)著。
震亨,字彦修,浙江金华(今义乌县)人。
因世居丹溪,故人称丹溪翁或朱丹溪。
朱氏为著名的金元四...
【总页数】4页(P43-46)
【作者】陈利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12
【相关文献】
1.《格致余论》养生思想撷英 [J], 赵明明;柴铁劬
2.读《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谈朱丹溪的学术思想 [J], 苏海臣;和金玲
3.基于《格致余论》浅析朱丹溪老年养生思想 [J], 陈梦娜;陈鑫宇;江宇航;王鹏;董昌武
4.朱丹溪《格致余论》学术思想探析 [J], 闫平;朱文玲
5.浅谈《格致余论》节欲养生思想 [J], 李盼盼;胡号应;黄鹂;原嘉民;杨志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朱丹溪的养生法
金元名医朱丹溪的养生法——淡薄饮食远离色欲朱丹溪的养生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饮食,二是色欲。
丹溪所处的时代元朝相对平定时期,他所接触的人既有达官显贵,又有贫穷百姓。
一方面,他看到那些富贵者娇养而体弱,恣食反多病,纵欲早夭;另一方面,他又看到那些贫穷之家穷苦终日而身体强健,饥寒交迫反少病长寿。
两相对比,他悟出了其中的奥妙,养生之道在于节饮食,戒色欲。
因此他在其论文集《格致余论》中首到《饮食》《色欲》二箴,告诫其子姪并诸同道,在此二箴不可不慎。
其《饮食箴》曰:人身之贵,父母遗体,为口伤身,滔滔皆是。
人有此身,饥渴洧兴,乃作饮食,以逐其生。
睠彼昧者,因纵口味,五味之过,疾病蜂起,疾病生也,其机甚微,馋诞所牵,忽而不思。
病之成也,饮食俱废,忧贻父母,医祷百计,山野贫贱,淡薄是谙,动作不衰,其身亦安。
均气同体,我独多病,悔悟一萌,尘开镜净。
曰即饮食,易之象辞,养小失大,孟子所饥。
口能致病,亦败尔德,守口如瓶,服之无虞。
《饮食箴》全篇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纵口恣食伤身致病和安于淡薄饮食身安体健两种不同的结果,使人豁然开悟,明白了节制饮食以养生康体的道理。
节制饮食的真正含义不在于少食,而在于不追求美食之品,甘于淡薄之味,即所谓“茹淡”。
丹溪老年之时,尽却盐醯,饮食不用调料,年逾七十,反神茂而色泽,时人以为异,问其故,丹溪因作《茹淡论》。
指出,《内经》论“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及“地食人以五味”。
人之饮食不出五味。
然味有二类,一类出于天赋,一类成于人为。
象谷菽果菜是出于天赋,具有自然冲和之味,人食之有补阴之功。
而烹饪调和之厚味则出于人为,有致疾伐命之毒。
人之茹淡,正是去人为之味,而食自然冲和之味。
象大麦与粟味咸,粳米山药味甘,葱薤味辛,皆自然冲和之味,食之于人有益。
尤其是粳米其味甘淡,禀土之德,性属阴而最善补阴,故人以为主食最宜又须以菜为充,使疏通而易消化,而肉鱼肥鲜、醇性静,无欲无求,火之降也,何病之生?若追求厚味,则是纵欲恣心,火自内生,岂能不病?丹溪的饮食养生法不仅适用于成人,且于小儿老人更有讲究。
格致余论读后感
格致余论读后感首先啊,朱丹溪这人感觉特实在。
他写的这些东西就像是在跟你唠家常一样,但是唠的都是超级有用的医学知识。
书里好多观点都让我忍不住感叹,“哟,原来还能这么想啊!”就比如说他对相火论的阐述。
以前我都没怎么听过这个概念,看他那么细致地分析相火是啥,怎么在人体里运行,什么时候会出问题,就像在听一个侦探讲述一个神秘的案件一样。
他说相火如果妄动就会让人生病,这就好比身体里的小火苗本来应该稳稳地烧着,给咱温暖和活力,结果突然不受控制,呼呼地乱蹿,那身体肯定就会出毛病啦。
这让我一下子对人体内部的平衡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我们身体里的各种机能就像一个小社会一样,得和谐共处才行。
还有他在饮食养生方面的观点,也特别能戳中我这个吃货的心。
他说这个不能多吃,那个要适量,感觉就像是一个严格但又超级懂行的饮食管家。
像他提到的要少吃肥甘厚味,这对我们现在天天被美食诱惑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句很及时的提醒。
现在的人啊,看到炸鸡、蛋糕啥的就走不动道儿了,可朱丹溪就像在旁边敲着小警钟说:“这些东西吃多了身体会抗议的哦。
”这就好比汽车要加合适的油才能跑得顺畅,我们的身体也得吃对东西才能健康。
再说说他对疾病治疗的见解。
他可不是那种只会照本宣科的人,而是真的从实际出发。
他的治疗方法就像是一把把钥匙,去开不同的疾病之锁。
他在书里讲的那些医案就特别有说服力。
通过他治疗病人的过程,能看出来他很善于观察,从病人的各种症状里抽丝剥茧,找到病根儿。
这就像破案的时候要从各种蛛丝马迹里找到真相一样。
他会根据病人的体质、症状的不同来调整治疗方案,不会搞那种一刀切的事儿。
这一点让我觉得他真的是个超级厉害的医生,心里暗暗佩服。
不过呢,读这本书也有点小挑战。
毕竟是古代的医学著作,有些表述还是有点拗口的,就像在跟一个说着半文言文半白话文的古人对话,得仔细琢磨才能明白他到底想说啥。
但这也有点像在寻宝,当你费劲搞懂了一句话的意思,就会有一种找到宝藏的小惊喜。
格致余论的养生思想
格致余论的养生思想
XX的养生思想如下:
XX的养生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
清静无为
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
具体地说,就是《XX》所说的“少私寡欲”。
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
贵柔、返璞归真
XX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
他在《XX》中指出:“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
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
所以,XX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
形神兼养
XX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但也不否认有一定的养形作用。
《XX》说:“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
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
由此可见,XX的养生思想是从其产生开始就是用于健身、治病防病的。
XX的养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历代都有众多的崇拜者与继承者。
他们一方面身体力行,体验效果。
朱震亨的“两论”及杂病治疗经验
朱震亨的“两论”及杂病治疗经验朱震亨,宇彦修,元代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人,因世居丹溪,故学者尊之为丹溪翁。
生活于公元I281-1358年,即元至元十八年至元至正十八年。
始读史,攻举子业,三十岁时因母病而钻研《素问》,曾师事于理学家许谦,后受业于名医罗知悌。
许谦为朱熹的四传弟子,而罗知悌为刘完素的再传弟子,并旁通张从正、李东垣之学。
因而朱氏得以继承诸家衣钵,兼集医、哲于一身。
其在罗氏“湿热相火为病最多”的启发下,重视相火病变的研究,大倡“阳有余阴不足论”,谆谆告诫人们勿妄动相火,宜保护阴精,治疗则强调滋阴降火.被后人称为滋阴派的倡导者。
此外,其对气、血、痰、郁等杂病,亦有深刻的研究,以善治杂病而盛极一时,名扬海内外。
明代医家王纶赞之曰:“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一以贯之,斯医道之大全矣。
”日本医界曾成立丹溪学社,专门研究他的学说,并奉其为“医中之圣”。
足见朱丹溪其人影响之大,其说流传之广。
朱氏的著作颇丰,主要有:《格致余沦》《局方发挥》《金匮钩玄》《伤寒辨疑》《本草衍义补遗》《外科精要发挥》《脉因证治》等,以前两部为代表作。
《格致余论》1卷,系朱氏的医论集,凡40余篇,包括著名的“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饮食**箴”、“茹淡沦”等,集中反映了朱氏研究相火及其病变,人体阴阳关系、养生之道的学术观点,是学习朱氏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
《局方发挥》1卷,为朱氏评论《和剂局方》之专著,书中列举气证、血证、饮证、呕吐、吞酸、膈噎等证,指出误用香燥、温补之危害,主张戒用温补燥热之法,并着重阐发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原则,体现了作者注重护养阴血的学术思想。
其学术思想简介如下:一、阳有余阴不足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是朱震亨阐述人体阴阳关系的基本观点。
他认为人在一生中,阴阳之间多处于阳有余而阴不足的状态。
这一认识是根据《内经》的观点,运用天人相应的理论,通过分析自然界的现象,及人体生理特点与病理状况而得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 明 中医 20 07年 9月第 2 2卷 第 9期
C G T M Sp m e 0 . o 2 . J M C et br 0 7 V l 29 e 2
。1 ‘ 1
命 、 视健 康 的患者无 情抛 弃而 淘 汰 了 , 重 又何 能流 传 到
【 工论 防 】 上
丹溪《 格致余论》 的食疗养生学思想论 略
马跃龙 陈素辉 刘 贤义 河南省 辉县 市 第二 人 民 医院 河 南 辉 县 (5 6 0 430 )
关键词 : 朱丹溪 《 格致余论》食疗学 养生 ,
金 元 四 大 家 之 一 朱 丹 溪 首 倡 “ 有 余 而 阴不 足 阳 论 ” 对后 世 养 阴学说 的形成 与发 展和 温病学 派 的影 响 , 甚 为深远 , 于杂 病 的 辨识 独 具 匠 心 , 治 气 、 、 、 他 善 血 痰 食 、 、 郁 而著称 于世 , 湿 火 故后 世有 “ 杂病 宗 丹溪 ” 之说 。 《 格致 余论 》 其所 著 的 一部 医论 集 , 论 述 中有 着 丰 是 其 富 的食疗 学 方面 内容 , 从另 一方 面体 现其学 术 思想 , 也 专论 《 老论 》 养 中有 “ 至于饮 食 , 当谨 节” 老年 人 阴亏 尤 , 血少 , 内 虚 脾 弱 , “ 阴亏 性 急 ” “ , 内虚 胃热 则 易 饥 而 思 食 , 弱 难 化 则 食 已 而 再 饱 。阴 虚 难 降 则 气 郁 而 成 脾 痰” 。从 而要 求老 人忌食 “ 好酒 腻 肉 , 湿面油 汁 , 炙煨 烧 炒 , 辣甜 滑 ” 辛 。并 且 对 老 年人 的亲 属 也提 出要 求 : 为
好 了 17 脑 炎 , 了 9 6例 用 8个 不 同的 处 方 ; 不 同 国家 在
既然 目前 尚有 完全 不能 重复 的事物 被人们 称 之为 科学 , 我们 就不 能轻 率 地认 为不 完 全 的重 复 是不 科 学 的 , 且特 点 如此鲜 明 的不 完全 重 复并 非 中 医学 所 独 况 有, 如战争 、 侦 、 济 等 都 为人 们 所 认 可 , 接 受 , 刑 经 所 中 医理应 受 到 同等的待 遇 。我们 认 为 , 中医是能 重 复的 , 但它是 有 条 件 的重 复 , 不 完 全 的 重 复 , 相 对 的 重 是 是 复 , 是绝 对重 复和 相对 重复 的统 一 , 它 因而它也 是辩 证 的重 复 , 学 的重 复 。 科
尽 了孝道 , 实则 积 久 为 灾 。这 是 因其 治 老 母 大便 燥 结 苦思 而得 的节养 之 说 。在 这 里 , 溪 强 调 了 老人 的体 丹 质特 点与 所忌 之物 , 以及 对 老人饮 食要 求所持 的态 度 。 不仅对 于 老 人 , 论 述 幼 儿 、 女 饮 食 卫 生亦 十 分 详 在 妇
景之 法而 不用 其方 同样重 复 的是法 ; 效果 的重复 : 如 例
实 际的辩 证 的重复 , 原 则性 和灵 活 性 高 度 统一 的重 是
复 , 不是 刻舟 求剑 、 图索 骥 、 柱鼓 瑟 、 而 按 胶 毫无 变 化的
完全 的重 复 。
1 结论 0
15 9 7年 , 京 地 区流 行 乙型 脑 炎 , 医蒲 辅 周 先 生 治 北 名
子 为妇者 , 亦要 劝 戒老 人 , 要 以为老 人吃 了“ 不 甘脂 ” 为
并 且独具 特 色 。本 文试从 《 致余论 》 讨 朱 氏的食疗 格 探
养生 学方 面 的贡献 。 1 强调饮 食有 节 , 养有 常 调 首先要 重 视饮食 卫生 , 节有 度 , 别注 意老 年人 调 特
今天 ?
论 的科 学 性 。这 种 实验 至 少 要 比缺 乏 了人 的 自然 属 性、 社会 属 性 、 理 属 性 的动 物 实 验要 准确 得 多 , 观 心 客
试 问 : 仲景制 方如 经不起 实 践重 复 , 又为 什么 张 那
经 10 8 0多 年 , 以千 计 医家 的实 践 之 后 , 口 同声 地 数 异
复; 有条件 的重 复 : 如《 例 伤寒论 》 青龙 汤后 有一 段加 小
减法 :若微 利 , “ 去麻 黄 , 荛 花 ” 在 “ 利 ” , 必 须 加 , 微 后 就 去麻 黄 , 荛 花 才 能 重 复 治 愈 的 效 果 ; 同 范 围 的重 加 不
复 : 病 同治 ; 成 了实验 的重 复 : 实 , 异 完 其 自神农 尝 百草 以来 , 中医一直 就在 以人 体 为研 究 对 象 反 复检 测 其 理
( 稿 日期 :0 7—0 收 20 5—1 ) 5
的重 复 : 它千 百年前就 走 出 国门 , 1本 , 到 3 到朝 鲜 , 到越
南, 到东南 亚 , 向世 界 10多 个 国家 和 地 区 , 不 同 走 4 让
地域 的人们 感受 它疗 效 的重 复 , 而 认 可其 疗 效 的重 进
及 孕 妇幼儿 的饮 食调 养 。丹溪 “ 素 问》 年 , 有所 读《 三 似 得 ” 他 以《 , 内经》 法 于阴 阳 , 于术数 , “ 和 饮食有 节 ” 为理 论依 据 , 别强 调饮 食有 节 。《 特 格致余 论 》 首论 《 食色 饮 欲》 示叔侄 、 同志 : 出疾病 生成 “ 口所伤 , 滔 皆 , 各 指 为 滔 是 ” 其原 因是 “ , 眷彼 味者 , 因纵 口味 , 味之过 ” “ 五 ; 病之
得多 ; 也可 以是 部分 的重 复 : 以人 为本 的高度 负责任 的 态度兼 顾 了特殊 性 矛盾 的解决 。即是 说它是符 合 客观
称其 为 “ 方书 之祖 ” 呢? 我们说 中医的重 复性 很 强 是 因 为 : 可 以实 现法 它 的重 复 : 如仲景 之撰 用《 问》 复 的是法 , 人常 师仲 素 重 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