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卷2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卷2
(总分:7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第二部分专业知识(总题数:41,分数:76.00)
1.单项选择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 )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A.语言文字运用√
B.语言交流技能
C.写作技能
D.思维理解能力
解析: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3.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与人文性的统一。
A.实践性
B.工具性√
C.政治性
D.思想性
解析: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4.语文课程目标的设计着眼于( )的整体提高。
A.语文能力
B.语文知识
C.语文素养√
D.语文交流
解析: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 )。
A.整体性和发展性
B.综合性和阶段性
C.整体性和阶段性√
D.综合性和发展性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使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从知识与水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来设计的。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同时从学习中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真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审美情趣,并形成积极准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实语文的学习就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用标准的普通话和工整的汉字与老师、父母、同学实行文明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好语文不但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还要有独立阅读的水平和良好的语感实行情感体验。而面对现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语文学科同样也与时俱进,在学生学会常用语文工具的同时,还初步具备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水平,并积极使用新技术和多媒体学习语文。能够说,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就是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说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第二,说明这门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语文课程,其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实践性”的课程,涉及的目标非常广泛,是“综合性”的课程。2011年版课标的修改,明确告诉我们: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综合性、实践性”。
那么,所谓“综合性、实践性”的具体内涵又是什么呢?
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接着说:“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因此,在教学中应做到:
一、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
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关于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关于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关于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
今天聆听了新的课程标准,受益颇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强调了语文教育的奠基地位。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钻研教材,掌握修辞和语法的应用。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的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对语言文字具有深厚的感情,才能得心应手的去运用语言文字,具体表现就是在写作方面,一篇习作的好与差,就能充分体现出了对汉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的高度。
因此在教学中还要继续坚持以学生自主读练为主,课堂上多读、多写、多积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就是让学生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真实的语言运用中表现出来的,故而彻底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我们也要结合改革,具有真实的学习情景,统整学习主题,做到真正的实践。要相信孩子能行,充分让孩子具有文化自信,切实有效的去运用语言文字,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语文是一个海阔天空的大世界,只有大量阅读才能接受高尚情感的浸润和启迪。
愿每个孩子都能自由并快乐的畅游在阅读的世界里。
关于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2
“新课标”的实施确实是给日常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以下是我学习新课标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第1页共11页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
新课标教学解读与商榷之语文课程性质
新课标教学解读与商榷之语文课程性质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确定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当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一表述包含三层意思:
1.语文课程的内容与特征。语文课程的内容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以“综合性、实践性”为特征。这二者是密切联系的。因重在“运用”,故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所谓“综合性”当指语言文字负载着跨学科的人文内容,具有吸收古今中外文化的功能;所谓“实践性”是指语文作为工具学科,应该在使用过程中掌握,即“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能”。
2.语文课程的功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首先是对语文文字本身的学习,这是基本功能;其次是凭借语言文字学习吸收古今中外文化,从而促进精神成长。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因而语文课程具有文化传承的重要功能,
对人的精神成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标修订特别重视传统文化传承。要求9年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包括古代和现代的中外作品。课标列出中国古代优秀诗文背诵篇目136篇,其中小学背诵75篇,初中61篇。
3.语文课程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谓“工具性”当指语言文字学习,所谓“人文性”当指文化吸收。二者兼顾,不可偏废。
这三层意思的逻辑关系是清楚的:课程功能是对课程内容的具体阐释,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则是对课程功能的概括。
语文新课标模拟题(附加答案)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_______、_______课程。_____与___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_____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语文课程围绕__________,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4._____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综合体现。
6._____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
7._____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
8.____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9._____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1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____ 组织与呈现。
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_____”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_____"“_____"“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______”“______”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 测试题 考试题(附答案)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测试题(附答案)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语文课程围绕,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4 .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和的综合体现。
6. 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坚定信心。
7. 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
8. 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9. 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
10. 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
14. 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测试题
教师姓名任教班级等级
一、填空题。(60分,每空1分)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3.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4.(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建议先认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
5.第一学段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6.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7.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8.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9.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10.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1.(1)找准学生缺什么
(2)想清到底教什么
(3)落实课上怎么教
2. 我认为此观点是片面的。学生写作水平高低、写作能力的强弱虽然不完全是老师教出来,但其水平高低、能力强弱与老师教的有着很大的关系。
首先,老师对学生的习作教学有限于对语句段落的安排,写作方法的指导,写作内容的讲解等等。习作完成水平的高低还应看学生日常知识的积累,学生对老师指导的体悟,对该习作题目理解的深度。老师只能帮助其辅导其写作,但绝不能代替其写作。学生如果以不主动求知,不进取学习,不以积累知识的态度去习作,我想即使老师再怎么教也是杯水车薪。学生习作自己还要付诸行动,学无止境,不要仅限于课堂上老师教的知识,还要扩大课外阅读量,拓展视野,积累更多的知识,有益于自己的习作水平的提高。因此,学生的习作水平不仅仅只是老师教出来的,还要看自己的投入。
再次,众所周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习作水平低,习作能力弱,这说明在习作的某些方面学生还是存在欠缺,或是词语积累少,或是段落不明,或是中心不明等等这些都有可能。这时老师就应该帮助学生理清症结所在,帮助他们重拾习作的信心。老师应在平时的实践教学中教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考、整合、加工、重组、运用。老师还应在每次写作时还要立足人文,情趣生动,巧妙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度,使学生以自主、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因此,老师在习作中的重要引导作用不可或缺。
另外,我认为一位好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关注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对其进行长期的耳濡目染的熏陶。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内心生发对习作甚至是写作的喜爱或热爱,只有这样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充盈自己的心灵,才能写出好文章。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测试题题库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测试题
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4.语文课程应该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5.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6.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7.(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8.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9.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
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10.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11.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显然,这一慎重研究、修改后的表述,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千变万化,语文教师千千万万,但都必须围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个核心。课标《修订稿》又坚守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这一“基本特点”。这样的表述,我以为,就会把大家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争论中摆脱出来,又引导大家把目光投向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去关注和研究语文的特质。叶圣陶先生早就揭示了语文的特质。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两个观念,其一便是“在教学的时候,内容方面固然不可忽视,而方法尤其应当注重”。他进一步指出了“语文教学特有的任务便是重视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便是要重视语文的形式和方法”。
语文课程的特点,也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方法——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课程不像其他课程一样,教材是什么,就要学什么。语文课就是要通过一片片文质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达到能够准确的明白(听或读)对方的意图,同时还能够恰当、充分的表达(说或者写)出自己的意图。阅读是过程,写作是结果,让阅读为写作服务。不管是阅读、说话、写句,都要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读写结合,引领学生学以致用,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服务。文章所呈现的内容、思想、情感,不需要强加给学生,而是需要通过对文章语言文字的品味、揣摩、涵泳,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正如人们品尝美食一样,我们需要的是用心的感受食物带给我们的享受,而食物带给我们的营养,是在我们品尝时自然而然的被我们吸收了。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要始终围绕学习语言运用这个核心,在这个基础之上来达到其他目标的渗透。
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性、实践性学科
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性、实践性学科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括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教材运用“学习任务群”的组织课程,设置了“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阅读与研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等18个学习任务群,涵盖学生生活、学习和日后工作需要的各种语言活动类型,充分关注跨文化、跨媒介等语言文字运用新视角,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其主要任务概括为:
1.坚持语文课程学科内容与育人目标相融合的改革方向,突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
2.确定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落实到语文课程中。
3.在总结概括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特质,准确把握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定位。
4.根据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综合性特征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语文课程以学生为中心,走出知识本位、技术主义、文本为纲、讲解分
析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据新的改革思路调整课程设计和实施路径,加强情境化、结构化和选择性
5.增强考试评价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与高考有机衔接。即体现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新考试协调一致的思想。
—、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新版课标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即 语文课程.doc
—、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新版课标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即语文
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
践性课程。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
习资源。
3、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
学段的重点,也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垂要
教学内容。
4、在三个学段屮,要在每天的语文课屮安排10分钟练习写字,在教师指导下堕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5、学段H标耳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
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6、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屮进行。
7、九年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背诵优
秀诗文24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万字以上。
8、课程标准积极俗导并认贞•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垂视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9、朗读要提侶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
10、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
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选择题(20分,每空2分)
1.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頂要的地位,因为它具有多重功能和
(A )0
A.奠基作用
B.交流作用
C.工具作
用D.核心作用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这是对第(B )学段的要求。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
段D.第四学段
3.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木笔训和常用
的偏旁部首的日标要求是:
(C )
A、了解
B、基本学握
C、掌握
D、不要求
4.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D )、感悟和
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
语文基础。
A.潜移默化
B.训练
C.熏陶
D.积累
5.口语交际教学屮选择的话题应当(A )…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 测试题 考试题(附答案)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测试题(附答案)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____ 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
的基本特点。_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语文课程围绕________ ,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4 .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和的综合体现。
6.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坚定信心。
7. 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
8.____ 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9.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
10.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
14.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这一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树立“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观,把“语言文字运用”作为语文课程的一切教学活动与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语言文字运用,下面谈谈我的想法:
“语言文字运用”主要指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运用”一是能正确、规范地运用语言文字;二是能有方法、有创意地运用语言文字。教材中的文章,都有可供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要引导学生学会语言文字运用,首先应引领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领悟和挖掘出语言表达的方法,再重点训练语言运用能力,然后进行方法迁移运用,学生可逐步学会表达。
一、领悟语言表达方法
一篇课文会有多种写作方法,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可引领学生认真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又是如何表达真情实感的,从中感悟出值得学习和运用的写作方法。如学习《草原》一文,首先引领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蒙汉情深这一情感。在此基础上,默读思考,体会作者是怎么表达出这一情感的,哪一方面写得特别好。引导学生抓住“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中的“飞”字,体会蒙古族人民来迎接我们的速度很快,如此急着迎接我们,可看出热情好客。而这段中连续运用几个“飞”字,“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欢呼着,飞驰着”“车跟着马飞过小丘”。抓住“飞”字,通过前后联系、对比,引导发现,开始我们的车是“走”的,现在是“飞”了,由此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以及我们急于到蒙古包和他们联欢的急切心情,进一步体会蒙汉情深。透过三个“飞”字,学生就能触摸到文章的情脉,这就是语言文字能传情达意的魅力。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新版课标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即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
合性实践性课程。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3、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整个义务教育阶
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4、在三个学段中,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 10 分钟练习写字,在教师指导下
5、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
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并认真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9、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
10、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选择题〔20分,每空2分〕
1.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具有多重功能和〔〕。
A.奠基作用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这是对第〔〕学段的要求。
B.第二学段
3.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C、掌握
4.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D.积累
5.口语交际教学中选择的话题应当〔〕。
A.贴近生活
6.语文评价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但更应重视〔〕。
C. 定性评价
7.教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教材是最重要的 ( )
C.课程资源
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
D.默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显然,这一慎重研究、修改后的表述,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千变万化,语文教师千千万万,但都必须围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个核心。课标《修订稿》又坚守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这一“基本特点”。这样的表述,我以为,就会把大家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的争论中摆脱出来,又引导大家把目光投向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去关注和研究语文的特质。叶圣陶先生早就揭示了语文的特质。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两个观念,其一便是“在教学的时候,内容方面固然不可忽视,而方法尤其应当注重”。他进一步指出了“语文教学特有的任务便是重视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便是要重视语文的形式和方法”。
语文课程的特点,也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方法一一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课程
不像其他课程一样,教材是什么,就要学什么。语文课就是要通过一片片文质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达到能够准确的明白(听或读)对方的意图,同时还能够恰当、充分的表达(说或者写)出自己的意图。阅读是过程,写作是结果,让阅读为写作服务。不管是阅读、说话、写句,都要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读写结合,引领学生学以致用,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服务。文章所呈现的内容、思想、情感,不需要强加给学生,而是需要通过对文章语言文字的品味、揣摩、涵泳,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正如人们品尝美食一样,我们需要的是用心的感受食物带给我们的享受,而食物带给我们的营养,是在我们品尝时自然而然的被我们吸收了。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要始终围绕学习语言运用这个核心,在这个基础之上来达到其他目标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