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江苏高考作文评析:借“味”说理,意“味”深长

合集下载

“不同而和”寓深意 “共融相生”显智慧

“不同而和”寓深意 “共融相生”显智慧

“不同而和”寓深意“共融相生”显智慧作者:陈培来源:《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19年第08期根據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正如2017年和2018年江苏语文高考一样,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以出人意料的“面孔”,像一个无言的夜行者,再一次迈着稳健的步伐向我们走过来,成功击碎了很多人的猜想与期待,同时也给考生提供了绽放其写作才华的绚烂舞台。

正可谓:不同而和寓深意,共融相生显智慧。

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试题,有人认为:一是贴近考生实际,考生拿到选题后很亲切,每人都有话说;二是考题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思想,保持自己的个性,酸甜苦辣,五味调和;三是彰显了时代特色……就如今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实际就是文明的对话、文明的碰撞,文明的传承……试题被认为是“最优雅、最语文”。

但也有人觉得,江苏高考作文每个字都认识,但是组合在一起就完全看不懂了。

有人甚至说,在其他省作文开始加大思想建设力度时,江苏卷仍然在吟弄风月,是“带着又酸又犟的腐儒做派”……仁者见仁,不一而足。

笔者认为,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色:首先,主题呈现的“另辟蹊径”。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共有8套试卷,作文以爱国情怀、奋斗精神……为高考作文题的关键词、主旋律。

同时又以德育为魂,积极回应时代重大主题,发掘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

天津卷、北京卷、上海卷以爱国情怀、奋斗精神为议题;全国Ⅱ卷作文试题则以引导考生思考让青春在奋斗中焕发光彩为议题;全国Ⅲ卷、全国Ⅰ卷作文则强调对身边生活的理解与洞察;浙江卷的“作家写作”则体现出它的开放视角……而江苏卷则是着力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颇具人文和思辨色彩。

这在全国八套试卷中,彰显了江苏高考作文特有的思考,是万花丛中一点“绿”,与其它各卷作文题相得益彰,也使得今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丰富多彩。

2019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澡堂滋味》

2019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澡堂滋味》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这是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材料以“水”“盐”设喻,贴近考生日常生活,富有时代气息。

整个文题借“味”说理,意“味”深长,启人深思,能够激活考生思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2019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澡堂滋味》,一起来赏析。

看这题目,忽然想起澡堂,各色人等脱衣入池,悉成裸形,热气腾腾的池水里众生平等,共存共生,揩完热毛巾在躺椅上休息,街谈巷议,百味纷呈。

虽然起身后,或翩翩美衣或衣衫破旧,各有各的人生,此刻却是同一屋檐下,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随意说说这滋味。

冬天里洗澡的大老板,手腕戴了金表,沉甸甸,褪下来,交跑堂手里,暂时存跑堂的手腕上,放抽屉或箱子,不稳妥,跑堂戴上,人在手表在,几十万的表就飞不走。

跑堂也曾对戴金表的成功人士,有一点酸溜溜的羡慕,此刻是甜滋滋的享受。

短暂的戴表时光里,跑堂也神采奕奕,精神焕发,虽然半个小时后物归原主,此刻表是跑堂的表,跑堂是戴金表的跑堂。

拎茶瓶替客人添茶,一路金表闪烁晃眼。

时不时抬起手腕看看时间。

最默契的应该是有人问几点,他看表名正言顺,凝视片刻,略带迟疑,又斩钉截铁,告诉你几点几分,容不得你半点迟疑。

这酸和甜虽短暂,却也一晌贪欢。

跑堂是苦生活,揩毛巾添茶倒水,靠茶水钱糊口,许多老头爱泡澡,驱散一身困乏,可每天付澡票已穷于应付,自带茶水,偌大的堂口歪七八扭躺了一片锱铢必较的老澡客,自然让跑堂头疼。

常起口角,辣味十足。

有一老头,不洗到打烊不起身,似乎也自知理亏,毛巾把子也不劳跑堂动手揩,躺在角落里孤云独自闲,甚至还带一大苹果啃,持久战深谙其妙。

跑堂旁敲侧击或指桑骂槐,老头不为所动,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廓然无我,只当耳旁风。

像这类洗光澡的老头好几个,人情世故不是不洞然观火,但就舍不得这钱或者别有难处。

老头子们齐聚澡堂,蹉跎时光,各自疏慢。

灵动如水,沉稳如山——简评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灵动如水,沉稳如山——简评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年第期———简评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灵动如水,沉稳如山江苏木渎高级中学陈祥书伴随着高考的钟声,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新鲜出炉。

上网搜索,获得文题。

第一段,是写作要求: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第二段,为作文材料: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读完命题,掩卷思考,忽闪一感:今年文题,灵动如水,富于变化;沉稳如山,一如既往。

就灵动而言,自主开放,新颖鲜活。

首先,层次多样,角度多种,发散思维。

细读材料,分为三层:第一层,物各有性,同类同性;第二层,物性调和,共存相生;第三层,推而广之,和而不同。

由此开去,角度多种:就味道而言,可谈滋味,说味道,借味明道,演绎有滋有味的生活;可讲调味,论品味,寻味述理,阐述有调有品的人生。

从中心来说,可从局部到整体,表现调和的生活;可从具体到抽象,展现共生的人生;可从个性到共性,展示融合的事业。

由推论去说,可扣住物性,谈物物有性,调合生辉;可抓住物融,说同存共生,纷呈百味;可紧扣物合,讲合作融合,相和不同。

源此自选,角度多样:可任选人事,在记叙中体现协调,在议论中强调和合;可扣住道理,倡导尊重多元、兼容并包,提倡多边共生、融和大同;也可智慧发挥,强调做好自己、各显其美,注重取长补短、美人之美,突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还可评价挖掘,尊重个性、珍视共性,做好自己、悦纳他人,融入群体、共生共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其次,关系多多,思辨种种,追求辩证。

感悟材料,关系辩证:材料起点,是事物与本性:不同事物原本就各具特性,同类事物相处而不改其性,异类事物调和而共存共生。

材料核心,是物性与调和:五味调和,相存相生,百味纷呈;异物调和,物性改变,和而有异;各美其美,共美其美,互利共赢。

材料推论,是事物与人事:物物有本性,事事有特性:有的顺手,有的棘手;有的正常,有的蹊跷;有的平庸,有的非凡。

高考语文2019年江苏卷满分作文精选点评3篇

高考语文2019年江苏卷满分作文精选点评3篇

高考语文2019年江苏卷满分作文精选点评3篇【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范文1】陶罂墨子在游学鲁地时招收了一个绝顶聪明的门生耕柱子。

据说此人心灵手巧,灵巧到什么程度呢?他能将不起眼的东西制作成有意思的物件,用他自己的话说,融多物为一物。

墨子遇到他的时候,他正在用芦苇叶做着乐器,只见那乐器层层包裹,吹口处尤为精致,貌似是一个不完整的埙,整体酷似一只纺锤。

墨子请他吹上一曲,于是“纺锤”的圆孔处传出别致的声音,一种介于浑厚与清脆之间的声音,流淌着夏季的活力。

墨子对他大为赞赏,认为他“多知”,于是表达了收他为门生的意向。

耕柱子双眼乜斜,要求墨子露两手绝活,他给出的理由是“学高为师”,也是嘛,师傅水平不高,怎么带得起学生哩!只见墨子微微一笑,随手撅下半根芦苇,撕剥下横生的芦苇叶,找到一片沙地在上面画了两座城池,接着给耕柱子推演起了攻城与守城的策略,眼花缭乱的招数融阴谋秘计于一炉,令耕柱子佩服不已。

耕柱子倒身便拜,直言师尊在上,耕柱子我有眼不识泰山。

于是简单地收拾一番,耕柱子跟随着墨子过上了游学的生活。

等到了墨子府第,耕柱子才明白他的老师来头太大,因为老师正是天下显学“墨学”的开创者,而墨学的核心奥义之一就是“融”,所谓“兼爱”也。

墨子给门生讲授守城器械“陶罌”的制作技巧。

这一器械是墨子的得意之作之一。

那是一种陶制的容器,类似水缸,制作者在上面蒙上皮革,将其放入井中,用来听挖地道的声音,以防止敌人挖地道偷袭。

墨子侃侃而谈,耕柱子在听到一半时便心飞天际,因为在墨子的门生中耕柱子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是数一数二的,老师墨子时常在门生面前夸赞他。

墨子讲完后,开始向门生们提问,只听他问道:何以强罂(如何强化陶罂的效果)?门生们一个个抓耳挠腮,墨子突然喊到了耕柱子,此时耕柱子正神游天际呢,自然无法回答老师的提问,墨子当众变了脸色,狠狠地批评了耕柱子,骂得他即刻想找一条地缝钻进去。

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3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

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

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在人潮汹涌的现代都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闻风而至杂居B.名噪一时闻风而至栖居C.名噪一时纷至沓来杂居D.名闻遐迩纷至沓来栖居2.(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至,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A.①③②④⑥⑤B.①④②③⑥⑤C.②①④③⑤⑥D.②③④①⑤⑥3.(3分)下列诗句与“悯农馆”里展示的劳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②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

③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

④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

A.①织布②插秧③车水④打稻B.①织布②车水③插秧④打稻C.①打稻②插秧③车水④织布D.①打稻②车水③插秧④织布4.(3分)阅读下图,对VR(即“虚拟现实”)技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VR技术能提供三个维度的体验: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

B.现有的VR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快,而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慢。

C.VR技术的未来方向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的均衡发展。

D.期许的VR体验将极大提高行为体验的自由度和精神体验的满意度。

2019江苏高考作文解析与范文

2019江苏高考作文解析与范文

2019江苏高考作文解析与范文【真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人间有味是清欢试题解析2019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再次体现了其贴近生活的特色,请看:“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从内容层面看:材料以“水”和“盐”两个物象为载体,托出关键词“味”。

材料共48个字,“味”字出现了4次,与味道直接相关的有“淡、咸、酸、甜、苦、辣、咸”等7个字。

这就充分体现了材料作文中“类话题”作文的特点,因此,这道题的实质就是以“味道”为话题进行写作。

从语言层面看:材料句子简短,语言简洁,略带浅显的文言味道。

读材料,犹如品尝一碟美味快餐。

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核心素养第一点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命题中的语言表达为考生做了漂亮的示范。

从主题层面看:类话题作文的取材范围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写内容确定立意。

材料中的“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是在警醒人:不要孤军奋战,不要做孤胆英雄,更不用搞个人主义,要懂得一加一大于二的道理。

“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是在提示考生:要懂得合作,要增进友谊,要创建和谐。

如果把格局放大一点,那就是“一带一路”,那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样的试题既有享受生活的情韵,还有放眼天下的胸怀,也有充满能量的哲理。

从主体(考生)层面看:写作时,无论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你都要扣住一个“味”字,或者扣住一个词:“味道”。

江苏前两年的作文题也是“类话题”型,所以,今年的考生拿到这样的试题,一定会在心里笑着说:“这个题,不难。

”是的,不难,而且有味。

试题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但愿考生兴味盎然,写出人间清欢!阅读审题认真阅读材料,圈出材料中的“味”字,认清题型,明确写作的大方向。

2019年高考江苏卷作文的审题和选材

2019年高考江苏卷作文的审题和选材

2019年高考江苏卷作文的审题和选材作者:刘步春来源:《求学·素材版》2019年第08期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70分)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成,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仍然是熟悉的材料作文。

材料中“水”“盐”的设喻,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富有时代气息。

整个文题借“味”说理,启发考生深思,能够激发考生的辩证性思维,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2019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简洁明快,直截了当,一改以往高考命题作文老面孔,作文题型令人耳目一新。

首先,内涵深邃,体现传统文化精髓。

“物各有性”,此之谓坚守、本质与初心,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是为物各有性,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所推崇的大丈夫风范。

“五味调和”“共存共生”则彰显中华民族坚守海纳百川、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精神。

寥寥数语,字字珠玑,“秒显”民族文化之璀璨。

其次,观点鲜明,毫不隐晦。

材料以“物各有性”和“共存共生”明白无误地点明了题旨,并没有给考生设置审题障碍。

最后,立意开阔。

区区五十个字,就给考生提供了极开阔的立意空间,考生既可以就宏观的国际关系高谈阔论文化互鉴,也可以就微观的人际关系娓娓道来,还可以就企业、团队之间的关系谈自己的看法——既坚守自己,又包容借鉴他人。

命题材料共有四句话,层次清晰,表意明确。

审题立意时可逐句分析,以准确把握材料内涵。

第一句话,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水”和“盐”,指出“水至淡”“盐得味”,交代两者性质不同,各有其特点,旨在强调“物各有性”。

换句话说,“物各有性”是观点句,水和盐只是两个例子,突出的是不同之物有不同的个性与特质。

第二句话,“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点明水不会因数量改变而变其本性,盐也不因数量变化而改其味道。

此句意在点明同类事物简单相加并不能带来质的变化,强调事物本身的稳定性和纯粹性。

2019江苏高考作文五味

2019江苏高考作文五味

高考真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70分)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专家评析2019年的江苏省高考作文命题搭建了很好的思维平台。

讲到了物各有性,这是个体性,如果五味调和,那就不同了。

这就告诉我们要有一个辩证的思维方式。

同时,这个题目还体现了当下广为倡导的创新思维。

百味纷呈就是创新,两个味道、三个味道融合调和起来,就变成了新的味道,五味凝聚起来就形成了百味。

所以,作文就是要提倡从思维的角度透视材料,才能使作文有灵气,有生气。

这道题目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人可写,有事可记。

考生可以发挥想象力,根据自身的生活选取素材和有趣味的故事,无论写议论文抑或记叙文,都能写出好文章。

这个题目给善于思考的人,善于捕捉自己生活细节的人提供高分。

如果泛泛而谈,不可能得高分。

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题目的重点在后面: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这个“人亦然”其实可理解为“人生亦然”,酸甜苦辣咸是人对生活的体味。

题面上在说物,说物的彼此关系,其实包含着立身处世的大道理。

小至身边,大到国际,都存在着类似的关系。

但是,这样深奥的含义,却以一种间离的、隐喻的方式表达出来,深合语文艺术的真谛。

相对来说,这个题目可能写记叙文比较好,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中遴选生动的故事。

抓住平等、互鉴、沟通、坚持、互利等合乎题目主旨的关键词,可以找到很多事例;如果写议论文,也能在一些国际事件中看到符合题意的典型事例,从而找到合适的切角。

故而,在作文过程中大致应注意以下方面:首先,拿准材料的核心。

材料从“物各有性”说到“五味调和,共存相生”,所以在写作时要辩证地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即“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其次,定位材料的引申义。

材料表面谈的是物,也可引申至事或人。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拒绝平庸(7篇)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拒绝平庸(7篇)

我们身边定然有这样的人在。

他们即使变为"卡奴",也要用奢侈品,即使变成"房奴",也要拥有一个固定地址。

他们或许活得像一句广告,或许活得像一部成功学,但无可否认,他们活得平庸。

拒绝平庸并非是一味地盲从时代潮流的脚步,也不是故意地与大众的认识相忤逆,而是清醒地活着,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保持独立的人格,保持自由的精神。

正如《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顺从内心的指引,追寻自身的梦想,而舍弃了人们所认为的"好工作",孤身来到巴黎,克服病痛折磨,最终自我流放到一座小岛,创作了足以震惊世界的名画。

他没有满足于地上六便士的眼光,而是追逐着心底那轮明月的清辉,拒绝了平庸,实现了自己的追求。

当然,拒绝平庸而顺应内心,是有难度的。

纵使是特立独行的韩寒也不能轻易地拒绝平庸。

他曾立下不签售、不代言、不商业等等"12不"的规定,我们却仍看到了"我不是什么旗手,我就是我,我是韩寒"这样标榜自我的广告。

在他对读者的连声道歉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无奈。

作家们对此总是最敏锐的,鲁迅作品中的"帮闲"形象证夏瑜这样的革命者流血牺牲。

纳博科夫的《云影·古堡·湖光》中一个不愿卷入集体活动而想独享美景的旅客被其他旅客干扰同化,最终被殴打致死。

这些作家都敏锐地发现,要想让更多的人成功地拒绝平庸,还需要社会能够包容更多的异见。

我想,社会环境固然重要,但要想在时代合唱的边缘有自己独吟的空地,仍需个人拒绝平庸的选择。

不一味追随大流,也不刻意触碰逆鳞,这或许是拒绝平庸的最好态度。

简评 文章由福楼拜《庸见词典》引入,概述了当今社会生活平庸者的表现,进而提出"拒绝平庸"要"清醒地活着,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保持独立的人格,保持自由的精神",并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剖析了"拒绝平庸"的不易。

2019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五味

2019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五味

2019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五味翻看2019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让我感触颇深。

有的时候,有些人总会给你一个无言的鼓励,那份温暖就像一颗蜜糖,只需品尝一口便会觉得甜到心里;而有的时候,有些事情也是如此,即使做错了,别人给予的也许是批评、教导甚至是指责,但它却能够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动力,支持我们走下去,正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回想昨日的书山题海,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学习和比赛,仿佛两条平行线,终究没有交集。

我曾经以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学习,但当我踏入社会,接触这个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时,才发现自己太过天真。

父母都说我不务正业,他们都没有支持我去完成自己的梦想,每次问到,他们都会敷衍过去,而我却仍然固执地在奔跑着,希望着……好多时候,我都想放弃,想要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屋子里,每天在父母的催促声中勉强度日。

然而,当我走出房间后,才发现生活处处充满着美好,处处都有温暖。

对面楼道中,我常常看见奶奶笑呵呵地向我走来,伸出干枯的手,为我递上一杯热水;偶尔下雨天,奶奶撑着伞迎在门口,雨点落在她的肩膀上,为我挡风遮雨。

这种平淡的生活,似乎是在嘲讽我的无能,但我不得不承认,在我意志消沉时,只有奶奶还在陪伴着我。

不禁忆起母亲的一句话:考得不好,不要紧,只要知错能改,父母就一定会支持你。

这句话虽然很朴实,但却令我终身难忘。

有时候,母亲的严厉也并非是坏事。

比如她曾经在我偷偷吃零食后用她的方式阻止我,只是因为怕我长胖。

听完这句话,顿时觉得心中的委屈和怒火全都烟消云散了。

母亲曾对我说:“真正的努力,是拼尽全力之后的不辜负自己。

”回想起过往的一幕幕,或许是我之前做的不够好,因此导致她失望,但我明白,她是爱我的。

即使我曾犯了错误,也是值得被原谅的,因为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时间从不会停留,错了就得改,对了就要赞,可即使这样,也要记住尊重。

曾经的我只顾埋头奋斗,其余的一概不管。

而现在我明白了,错了可以及时修正,对了要懂得赞赏,父母也都是这样的。

江苏省2019高考作文试题解析及精品范文一

江苏省2019高考作文试题解析及精品范文一

江苏省2019高考作文试题解析及精品范文一【作文试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试题解析】一、审题材料讲了一种现象,两种思想。

1.一种现象: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是丰富多彩的。

“多样性”是材料的核心潜台词。

“物各有性”,是多样性。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是对“物各有性”中“性”的进一步强化说明,说明“各有”的意思。

第三句,“共存”,是说多样性。

“相生”,促进“多样性”。

第四句,三个代词,此,是,然。

三个代词指代同一个意思,即材料前三句里的“多样性”。

“物,事,人”,是多样性呈现的不同领域,提醒我们“多样性”的广泛性。

2.两种思想:第一种,共存。

第二种,相生。

共存,是肯定多样性。

对立面就是否定多样性(人类历史上有例子)。

相生,是说这种多样性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互相促进,更好地繁荣。

文章的立意应当在这两种思想当中。

二、立意示例立意的本质是传达一种价值观。

我试着从价值观出发,我们来给这则材料立意。

1.科学和理性【立意】生命的演化没有方向,保持多样性,能增加存活的几率。

2.效率优先【立意】社会是一个多样性并存的网络。

这个网络呈现出幂律分布的特点——它告诉你社会是不公平的,网络的生长遵循优先连接的原则。

这意味着酸甜苦辣咸在社会网络中并不是均匀分布的。

掌握了该特点和原则,可以用来指导做事。

3.个人价值【立意】承认人和人的不同,尊重个体的不同。

人人专注于自己的“长板”,社会分工协作。

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分工不断精细化的历史。

学校和家庭不能用单一标准来培养孩子。

(感觉写这一点的考生会多)4.社群【立意】什么是中国味道?中国味道不应该是“区别”于世界的味道,中国味道应该是“融入”世界的味道。

【精品范文】亦说“一枝独秀不是春”“一枝独秀不是春”语出明代《增广贤文》,原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作品就不算繁荣。

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与分析

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与分析

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与分析Titl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2019 Jiangsu Provinci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hinese Essay TopicIntroduction:The essay topic for the 2019 Jiangsu Provinci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Chinese was a thought-provoking one. It required students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a given text and express their own opinions.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delve into the details of the topic and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Content:The essay topic consisted of a passage from a famous literary work, followed by a set of questions. Students were expected to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understand its themes and ideas, and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a well-structured essay.The passage chosen for the 2019 exam was a thought-provoking one, exploring themes such as personal growth, societal expectations,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It presented students with a deep philosophical dilemma, challenging them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express their thoughts effectively.The questions asked in the essay topic required student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s' motivations and actions, as well as reflect on the broader implications of the text. Students were required to provide textual evidence to support their arguments, demonstrating their ability to comprehend and interpret complex literary works.Furthermore, the essay topic encouraged students to think beyond the text and relate it to their own lives and experiences. It encouraged self-reflection and introspection, fostering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mes presented in the passage.Conclusion:The 2019 Jiangsu Provinci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hinese essay topic was a thought-provoking one, challenging students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a complex literary work. It aimed to assess their comprehensi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writing skills. By providing a passage that explored deep philosophical themes, the topic encouraged students to think beyond the text and reflect on their own lives. Overall, it was a comprehensive and stimulating topic that tested students' abilities in both literary analysis and personal reflection.题目: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与分析简介: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题目。

2019年高考(江苏卷)试题分析(作文部分)

2019年高考(江苏卷)试题分析(作文部分)

2019年高考(江苏卷)试题分析(作文部分)八、作文(70分)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难易度】中。

区分度高。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写作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今年的作文题仍是材料作文。

材料延续江苏卷关注日常生活的特点,立足于平稳平和、稳中有进的原则,着力于感悟生活、关怀社会、回应时代,提升思维能力,聚焦语文本质,引导写作教学。

材料共四句话。

第一句话,选取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事物,至淡之“水”和得味之“盐”打开“物各有性”这一思考的原点。

第二句话,化用《左传》中“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这一典故,语言朴实而富于哲理,既紧扣上句,又为下文做好铺垫。

第三句话,正面指出“五味调和”“共存相生”,以及所达到的“百味纷呈”的效果。

在肯定事物各有其特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事物之间互相调和、共存相生的关系,从而实现和而不同、互利共赢。

第四句话,从“物”拓展到“事”与“人”,指出前面所说的道理,既是万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原则。

材料是一个有机整体,借生活中的“味”,以“和而不同”为核心,逐步打开“物各有性,不可淆乱”“以同裨同,同则不继”“调匀适度,各得其当”“融而遂通,和实生物”等多个维度,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启发性。

考生可以展开联想,围绕万物共生、人际交往、社会和谐、文明互鉴等主题,选取适合的角度,自主立意,自选文体,充分发挥写作水平。

材料设喻平常,状难尽之理于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启人深思,引人寻绎。

在立意引导上,使得考生尽快聚焦,进而深入思考。

而且,维度多元,材料在诸多核心问题上给予广大考生以很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具有较强的可写性、选择性、导向性和探究性。

围绕万物共生、思想贯通、社会和谐、文明融合等主题,考生既可以叙写人生百态、情味杂陈等“和”“同”交错的生活故事,也可表达对人类与自然、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群体等碰撞融合的辩证思考。

2019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选评

2019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选评

2019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选评作者:张松原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2020年第03期真题回放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成,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佳作點评生命里的“调和”这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也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犹如“水至淡”和“盐得味”。

因此,不管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我们都应该有求同存异的胸襟,与身边的人“共存相生”。

①作家张晓风有一篇散文《买橘子的两种方法》,说的是刚结婚不久的“我”买的每一个橘子都带梗带叶,而“我”的公公所买的却是光秃秃的,一点枝叶都没有。

“物各有性,人亦如此”在这里体现得着实鲜明:浪漫的“我”看重橘子的观赏价值,以为把带梗带叶的橘子盛在精美的竹箩筐里,就可以让它变成室内设计的一部分;公公看重的则是食用价值,在他的认识里,如果每个橘子都带梗带叶,买上二三斤,就等于少买了一个橘子。

可贵的是,“我”没有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公公,而是想明白了,公公这样做,自有其道理,因为他们那代人是从贫穷边缘挣扎过来的。

于是,“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知道公公是对的,但我知道我也没有错。

”②无疑,“我”的想法来自“我”内心的善解人意,善解人意则源于“我”注重“五味调和”,善于换位思考。

③人与人相处需要“调和”。

进一步说,一个人“自处”又何尝不是这样?诗人有言,“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另一位作家也写道,“花香和饭菜的味道是可以共处一室的”。

④见过一位美术老师几次作画的情形。

他创作时有个与众不同的习惯:桌上放只小碟,碟里有一小撮盐水蚕豆,或是一种用大头菜腌制的咸菜。

他常停下来,眯起眼审视眼前的作品,顺手捏起碟中食物,丢进嘴里细嚼慢咽,然后又拿起画笔,在纸上涂抹。

艺术创作是风雅的事,一边大嚼蚕豆、咸菜一边作画,不是大煞风景吗?我问过老师为何如此,他的解释很简单:画画是一种精神活动,不能高高在上;吃着最简单、最家常的东西作画,才觉得自己时刻都在接地气。

2019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展评

2019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展评

【真题回放】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命题分析】今年高考江苏卷作文材料中的“味”看似是材料表述的原点,但究其本质,其只是作为喻体存在。

也就是说,村料的真正内涵,蕴藉于“味”之下,需要考生深入挖掘和揭示。

材料由四句话组成,句间关系显示出严密的层次性和逻辑性,需要考生仔细推敲。

首句“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是材料的引子,以“物各有性”领起,紧接着以水和盐两种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鲜明特性形象地对“物各有性”进行诠释。

也就是说,第一句话承认了事物各有其特性,暗示事物之间具有差异性,世间万物总体而言具有多元性。

第二句话“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考生应该抓住“还是”二字中的情感与态度倾向。

也就是说,同类事物的简单叠加不会带来质变,简单的重复只会导致单调。

考生可以联系个体,也可以从群体、国家、文明与文化等角度展开联想,丰富这句话的内涵,为立意拓展空间。

第三句“酸酣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是材料的核心,也与上文形成对比。

“调和”是关键词语,可引申为合作、交流、融合,是一种手段,而且对象是“五味”。

与前面的“水加水”“盐加盐”对照着看,不难把握材料的态度。

“共存相生,百味纷呈”是五味调和的结果。

材料的启示正是在肯定“物各有性”的基础上,强调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调和”,如此方能碰撞出丰富多彩的“百味”,方能突破狭隘与单调。

材料的最后一句由“物”及“事”至“人”,强调了这一道理存在的普遍性和原则性,在审题立意和选材构思上进一步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

综合起来看,材料肯定的是人、事、物多样性的价值和意义,提倡包容甚至于相容的一种文化态度。

当然,这里面也有个“度”的问题,就是不能不管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物,都一味地去欣赏和包容。

2019年高考江苏卷语文科目作文评析

2019年高考江苏卷语文科目作文评析

2019年高考江苏卷语文科目作文评析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今年的作文题仍是考生熟悉的材料作文。

材料以“水”“盐”设喻,贴近考生日常生活,富有时代气息。

整个文题借“味”说理,意“味”深长,启人深思,能够激活考生思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材料共有四句话构成,从三个层面进行解说,引导考生展开联想,打开写作思路。

第一句话选取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事物,至淡之“水”和得味之“盐”,形象地说明了“物各有性”这一生活常识。

中间两句话构成对比,即将水、盐同物简单叠加和“五味”异物之间“调和”“共存”两种生活现象进行比照,意在提示材料的核心内涵:在肯定“物各有性”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事物之间共存相生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

最后一句话由“物”及“事”至“人”,强调了前面所说的道理既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原则,点明这一道理存在的常识性和普遍性,在立意方向上进一步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

整个材料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言说情境,让考生由此及彼、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的引申发散,进而谋篇成文。

文题启示考生,面对多元文化和多彩文明的社会现实,个体应该以何种姿态融入其中,智慧生存。

综合分析,“和而不同”是整个材料的核心。

“和而不同”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常识,是为人处事的智慧之举,是文明、文化得以延续发展的精神之基,更是人类社会交流互鉴的融合之道。

“和而不同”追求的终极价值是美美与共,互利共赢。

材料看似明白如话,实则意蕴丰厚。

写作时可钩沉历史,探求“和而不同”的典范事例,以古鉴今;可比照中外,智慧“拿来”,思考“和而不同”的积极意义;可关注身边现实,以小见大,反映“和而不同”的现实价值……考生可根据个人感悟和写作特长,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自由选择,彰显个性,做到“百味纷呈”。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选取何种题材入文,行文均要围绕材料核心“和而不同”来写,体现对这一核心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要尽量选择小而巧的角度,集中笔墨,深入开掘,切忌大而空泛。

2019年江苏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

2019年江苏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

2019年江苏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正文)在2019年江苏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中,考生需要根据所给题目进行解析和分析,展示出自己对于文本的深入理解和独到见解。

以下将对2019年江苏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进行详细解析。

题目:读完方书《南京日记》有感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我们可以划分成两个主要部分来进行解析。

第一部分是方书《南京日记》的阅读体验;第二部分是方书《南京日记》给我们带来的感悟和思考。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进行解析。

方书《南京日记》是作者对南京大屠杀期间亲身经历和所见所感的记录。

通过阅读方书,《南京日记》给我们传递了一种真实而残酷的历史记忆。

作为读者,我们或许会对方书的描写感到震惊和痛心,因为这段历史带给人们的伤痛难以抹去。

同时,方书中还揭示了人性的光辉面和黑暗面。

我们看到了在那段黑暗中依然存在着一些救援者的善良和勇敢,也看到了那些凶残暴虐者的恶行。

这些揭示给我们的是对于人性的深度思考和警示。

方书《南京日记》给我们带来的感悟和思考是关于历史和人性的。

历史是不能被忽略和遗忘的,因为历史记载着人类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读方书,《南京日记》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一段特殊而残酷的历史,更能够思考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

历史告诉我们,战争和屠杀只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痛苦和伤害。

我们应该珍惜和平,推崇人道主义价值。

在面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和侵害时,我们都应该发出正义的声音,并努力为和平与公正而奋斗。

在思考人性时,方书《南京日记》同样给予了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

黑暗和光明、恶和善在每个人身上都并存,而我们需要做的是选择正确的道路。

面对历史上那些凶残暴虐的行为,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我们要坚决表达对那些罪恶的谴责,并努力践行善良与和平。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阳光,传递温暖与正能量。

通过对方书《南京日记》的阅读和思考,我深深感受到历史的重要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方书让我明白了历史和人性的真相,也让我意识到自己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人道主义价值的责任。

希望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可以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让和平与善良永远存在。

2019年江苏卷高考作文及解析

2019年江苏卷高考作文及解析

2019年江苏卷高考作文及解析2019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目:人生的选择高考,是每一个即将迈入大学的学子们必经的一道门槛。

作为整个高考之路的终点,作文题目往往是考生们展示思想、表达观点、展现才华的重要环节。

而2019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目《人生的选择》就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

本文将对这道题目进行解析。

首先,我们要明白作文题目中关键词的含义。

人生的选择,指的是人们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所做出的重大决策。

这些决策包括但不限于教育、职业、婚姻等方面的选择。

而作文的要求就是针对这些选择,展开论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组织文章结构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第一部分:引入在引入部分,我们可以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者事例来为文章开篇。

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引出人生选择的重要性和我们在其中面临的困境。

第二部分:阐述人生的不同选择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分别从教育、职业和婚姻这三个方面,阐述人生的不同选择。

在教育方面,我们可以探讨传统教育和新兴教育之间的差异,讨论选择何种教育模式会更有利于个人成长。

在职业方面,我们可以分析文科和理科之间的区别,探究选择何种职业路径更适合个人发展。

在婚姻方面,我们可以评价包办婚姻和自由婚姻之间的差异,谈论选择何种婚姻模式会更加幸福美满。

第三部分:谈论选择的原则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总结出人生选择的原则。

比如,在教育方面,我们可以强调培养兴趣和爱好的重要性,倡导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在职业方面,我们可以强调追求梦想和热爱的意义,提倡追求心灵的满足而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

在婚姻方面,我们可以强调共同的价值观和相互支持的重要性,倡导平等和尊重的婚姻关系。

第四部分:结尾在结尾部分,我们可以用一个简洁明了的语句来总结全文,并引出一个小段落的激励语,让读者对人生选择有更多的思考。

通过以上的结构和内容安排,我们可以完成一篇1500字的作文,准确满足题目的要求。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语句的流畅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同时,也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以及整篇文章的结构和连贯性。

2019年江苏卷高考作文及解析

2019年江苏卷高考作文及解析

2019年江苏卷高考作文及解析2019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目为《爱是一种力量》,考生需要围绕爱的主题展开议论文的写作。

作文要求考生运用文字表达对爱的理解和认识,探讨爱对人们的影响和力量。

以下是对该作文题目的解析和建议:首先,考生可以从爱的定义入手,探讨爱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爱是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可以是家庭之间亲情的温暖、友情之间的真诚、爱情之间的执着,更可以是对人类、社会、自然以及人生的尊重和关怀。

考生可以从个人或周围的亲身经历出发,展示爱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其次,考生可以论述爱对个体成长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爱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能够激发人们内在的善良和仁爱,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理解。

在家庭中,父母之间的爱可以促进子女的健康成长;在社会中,爱的力量可以凝聚人心,推动社会发展。

此外,考生可以探讨爱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在当下社会中,爱可以是对社会问题的呼唤和探讨,也可以是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的力量。

通过展示人们对爱的追求和实践,考生可以体现出爱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最后,考生可以总结并展望爱的未来。

爱是永恒的话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爱都将一直存在。

考生可以探讨未来爱可能的表现形式和作用,展望爱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

总的来说,2019年江苏卷高考作文《爱是一种力量》是一个涉及广泛且富有启发性的题目,考生可以从个人角度出发,结合现实社会情况进行深入思考和论述。

通过对爱的探讨和理解,考生可以展现出独特的见解和文采,从而取得优异的作文成绩。

希望考生在考试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一篇内容丰富,观点独特的优秀作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江苏高考作文评析:借“味”说理,意
“味”深长
为大家提供2019江苏高考作文评析:借“味”说理,意“味”深长,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考出好成绩!
2019江苏高考作文评析:借“味”说理,意“味”深长
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今年的作文题仍是考生熟悉的材料作文。

材料以“水”“盐”设喻,贴近考生日常生活,富有时代气息。

整个文题借“味”说理,意“味”深长,启人深思,能够激活考生思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材料共有四句话构成,从三个层面进行解说,引导考生展开联想,打开写作思路。

第一句话选取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事物,至淡之“水”和得味之“盐”,形象地说明了“物各有性”这一生活常识。

中间两句话构成对比,即将水、盐同物简单叠加和“五味”异物之间“调和”“共存”两种生活现象进行比照,意在提示材料的核心内涵:在肯定“物各有性”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事物之间共存相生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

最后一句
话由“物”及“事”至“人”,强调了前面所说的道理既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原则,点明这一道理存在的常识性和普遍性,在立意方向上进一步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

整个材料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言说情境,让考生由此及彼、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的引申发散,进而谋篇成文。

文题启示考生,面对多元文化和多彩文明的社会现实,个体应该以何种姿态融入其中,智慧生存。

综合分析,“和而不同”是整个材料的核心。

“和而不同”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常识,是为人处事的智慧之举,是文明、文化得以延续发展的精神之基,更是人类社会交流互鉴的融合之道。

“和而不同”追求的终极价值是美美与共,互利共赢。

材料看似明白如话,实则意蕴丰厚。

写作时可钩沉历史,探求“和而不同”的典范事例,以古鉴今;可比照中外,智慧“拿来”,思考“和而不同”的积极意义;可关注身边现实,以小见大,反映“和而不同”的现实价值……考生可根据个人感悟和写作特长,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自由选择,彰显个性,做到“百味纷呈”。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选取何种题材入文,行文均要围绕材料核心“和而不同”来写,体现对这一核心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要尽量选择小而巧的角度,集中笔墨,深入开掘,切忌大而空泛。

从材料的关键词看,从2020年的“车”到2020年的“语言”,再到今年的“和而不同”,江苏作文命题一直遵循重道固本、守正创新原则,积极关注社会现实,努力激活考生思辨,对一线作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