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和友期行》教学设计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三、拓展导学
1、《陈太丘与友期》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2、你认为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说明理由。他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3、读了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检测促学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尊君在不( ) (2)下车引之( )
上课时间:年月日 周
主备人:臧岚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陈太丘与友期》
学生活动及备注札记
学习目标:
阅读浅易文言文,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1.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2、选做:背诵关键词句的翻译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3、在下面句子中补写出省略了的主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过中( )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二、合作助学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将答案写在括号里。
陈太丘与友期( )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 )后乃( )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 )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
2.积累,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教学过程预设
一、自主先学
1、“敬词”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谦词”指表示谦虚的言辞。下列词语哪些是敬词?哪些是谦词?请分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思辨能力: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色和角度分析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
-写作实践:给出一些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
四、教学流程
最后,我希望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能够让自己在教学中不断成长,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同时,也期待学生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积极进取,学有所成。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概念。《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编写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记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名士的言行举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道德观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诚信和礼仪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一课后,我思考了很多。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这篇古文的学习兴趣还是挺高的,他们对于故事中的陈太丘与友的性格特点以及所传达的道德观念都很感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但感觉问题设置得还不够巧妙,没有完全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问题的设计,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和礼仪”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部编版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舍”“不”“期”“去”等重点字词的意思,并翻译全文。
2.读准读顺并读对文章节奏,初步了解“敬辞”、“谦词”现象。
3.小组合作学习,赏析人物形象,说出人物性格特点。
4.初步感受魏晋南北朝士大夫的率性、自由、真实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舍”“不”“期”“去”等重点字词的意思,并翻译全文。
2.小组合作学习,赏析人物形象,说出人物性格特点。
难点:1.初步了解魏晋南北朝士大夫的率性、自由、真实的性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鲁迅曾评价《世说新语》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三位名士,回顾:有谁?讲了什么故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结识《世说新语》的几位新朋友。
知道这几位朋友是谁么?(元方、友、陈太丘)3.介绍人物:哪个不是人名?(友)(陈太丘:太丘是一个县名,古人常用地名来取名指代,如韩昌黎、柳河东)二、读通课文1.初读,读准读顺。
形式:自由朗读2.老师误读,学生纠正读音和几处停顿。
看同学们读得兴致勃勃,老师也忍不住想读读。
请同学们仔细听,听完评价下老师读得怎样?舍(shě:动词,舍弃;shè:名词,宿舍)不(fǒu,通假字,同否)时年(那时年龄)君、家君、尊君(古人称呼讲究谦词、敬辞)3.无标点朗读古书中是没有标点的,标点符号是后人所加。
今天,我们也来试试古人的读法,看看能不能读准节奏呢。
(自由朗读——个别读——全班齐读)4.补充省略成分读。
除了没有标点符号这一现象,古文中还有一种常见现象,叫省略现象。
古文中常省略主语和宾语,在这篇文章中也有,请试着补充完整。
(请一组学生开火车、全班齐读。
)三、读懂人物1.自学疏通字词文意【自学提示】安静独立思考,疏通文意。
(不懂的字词做记号)【小组合作】组内交流,解决不懂字词。
【知者加速】已经完成任务的小组坐下,对重点字词进行记忆背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第八课《《世说新语》二则》之《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以《陈太丘与友期行》为载体,尝试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魅力,体会诚信、友情等价值观的重要性。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思考。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同学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古代文化背景的了解较为有限,导致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2.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通过学习《世说新语》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文中提炼出诚信、友情等价值观,并能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反思。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
至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有着较为明确的认识,但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将这些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他们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诚信、友情等价值观的实际意义。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仍有个别学生表示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打算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疑难点进行针对性讲解。
3.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期、诺、返、顾、舍、去等。
4.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及文学价值,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5.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深入分析,使学生理解并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学习内容】教材:《陈太丘与友期行》【学习目标】1.诵读古文,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谦辞、敬辞,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谦辞、敬辞,培养文言语感。
【学习难点】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冰心有一首诗中这样写道:“ 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谢道韫、谢朗、孔融等“小朋友”,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另外一位古代少年——陈元方。
二、学以致用,自主学习根据《咏雪》的预习,自主预习《陈太丘与友期行》。
1.标注疑难字词。
尊君在不.(fǒu)太丘舍(shě)去2.读准节奏。
陈太丘/ 与友/ 期行,期/ 日中。
过中/ 不至,太丘/ 舍去,去后/ 乃至。
元方/ 时年/ 七岁,门外/ 戏。
客/ 问元方:“尊君/ 在不?”答曰:“待君/ 久不至,已去。
”友人/ 便怒曰:“非人/ 哉!与人/ 期行,相委/ 而去。
”元方/ 曰:“君/ 与家君/ 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无礼。
”友人/ 惭,下车/ 引之。
元方/ 入门/ 不顾。
3.读出感情。
三、朗读比拼,读出趣味1.读准字音与节奏2.朗读接力赛,读准语气、节奏随机指名朗读课文和繁体字文章,其他同学听读字音、断句是否准确、合理,发现错误立即指出。
由发现错误的同学继续朗读,看哪位同学读得又多又好。
3.朗读大比拼分角色朗读,读准语气,读出感情。
可按男女生、小组分角色朗读。
4.文言接龙赛借助注释,翻译全文。
组内先自主翻译,画出不懂的语句,与同学交流,将学习成果在班内展示交流。
教师补充、指导。
古今异义词语分析:期:动词,约定;今义:名词,日期。
中:时间名词,中午;今义:方位名词,中间。
戏:动词,玩耍;今义:名词,戏曲。
时:当时;今义:时间。
信:动词,讲信用;今义:名词,书信。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5.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文学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文言文词汇、句式及修辞手法: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如“期行”、“绝决”等),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等),以及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的理解和应用。
4.了解古人的道德品质和交往礼仪,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5.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与尊重。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升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
3.强化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基本内容、古代交往礼仪和道德观念。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诚信、守时、礼貌等道德准则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成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以及诚信、守时、礼貌等道德观念。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古代交往礼仪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古代交往场景,演示古代礼仪的基本原则。
-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深刻道理,需要教师引导和分析。
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3篇
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篇6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统编教材七上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第二则,是一篇精读课文。
在单元主题上均围绕着丰富多样的亲情去写的。
作为人间最真挚而又美好的亲情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单元教学的要点:在继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到作品人物间的浓浓亲情,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一篇,它之所以不被放在“夙惠”门是因为:文中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
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懂得为人的道理。
“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
二、学情分析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本文是学生继《咏雪》之后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尽管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有限,但该文内容浅显,且故事性强,学生在多读之中能够感悟大意,借助详细的注解基本上能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培养学生懂礼守信的美德可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
由于我们面对的是较为封闭见识浅薄的农村学生,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和知识有必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训练或推荐来完成。
至于文言文的快速背诵要有技巧,这一点也需要有老师的指点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善于抓住关键词快速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读,及自主学习感悟故事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
(3)情感与态度:传承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优良品德。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积累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学习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良好美德。
四、教法、学法1,教法(1)激趣导入法,用解题激趣导入新课,渲染氛围。
(2)诵读法,采用不同形式的诵读培养学生文言语感,体会人物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3.课文解析: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解读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文化背景介绍:介绍《世说新语》的成书背景,了解魏晋时期的文人风貌。
5.道德启示探讨: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道德教育,如诚信、友谊、尊重他人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文章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文化背景介绍、道德启示探讨。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文章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4.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欣赏文言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创造力。
5.道德观念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诚信、尊重、友善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文言文朗读:正确把握文言文的节奏、韵律,理解课文大意。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时过于依赖课本,缺乏独立思考。为此,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文言文中的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的表达不够清晰、准确。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计划在课后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他们通过写作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3、变换形式诵读,力争当堂成诵。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从“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故事导入(你能说说他们聪明、过人之处在哪里吗?)二、整体感知1、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学习这篇文言文?(文言字词,了解内容,受到的启示)2、朗读:a、自由读b、:读准(正音)读顺(正确停顿、读出语气)c、读懂(解决文言字词,了解内容)3、你能告诉我这篇短文讲了一个什么小故事吗?(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故事:与友期行(起因)相委而去(发展)失约遭斥(高潮)入门不顾(结局)4、品读对话(表演读,读出语气,读出人物性格)并解决对话文言字词。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等)三、探究与延伸(一)、思考: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A、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
不失礼,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方之父B、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
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二)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你是)友人:1) 先道歉,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
第8课《_世说新语_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语文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陈太丘与友期行》是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 8 课《世说新语》二则中的第一篇。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语文要素是“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写景状物的方法。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2.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正在不断发展。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意识。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语文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阅读和品味文章,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分析和探究文章,学生能够提高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欣赏和评价文章,学生能够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了解和传承文章中的传统文化,学生能够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和写作方法。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探究文章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节奏感。
2. 讨论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3. 探究法:通过探究,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中的文化元素和艺术特色。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图片、音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5.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的情境和氛围。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古代诚信故事或者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新课。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优质课教案_0
【课标分析】新课程标准关于古文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注意语言品味,语感的形成,在情感熏陶的基础上突出文体色彩,应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突出探究性。
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材分析】《陈太丘与友期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是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圈点勾画,积累文言词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多角度的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世说新语》“方正”门。
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为维护父亲的尊严,机智应对父亲朋友的责难,批评了友人的“无信”“无礼”。
篇幅短小,语言简洁隽永,耐人寻味,很适合初一学生学习。
本文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如何教学,促进学生读好文本,培养学生懂礼守信的好品质,是老师思考的重点。
因此,本课作为文言文阅读在第一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文言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信”与“礼”观念。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文本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信”与“礼”观念。
另外,初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教师要加以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兴趣,还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习目标】1、流畅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从陈元方身上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点】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学习难点】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背诵全文。
2.积累文言词语,如:乃、期、委等,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3.结合文中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4.传承古人诚信待人,懂礼识仪的优秀传统。
二、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三、教学难点:结合文中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刘义庆,南朝宋人,他一生居官位,却“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
他组织人记录当时社会名流的小事,将他们按照言语、方正等进行分类编写了一本书。
这本书,不仅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还包含做人的道理,被鲁迅称为“名士的教科书”,这本书是《世说新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本书中的一篇文章,了解其中的道理。
(二)读文章1.三个层次进行,读准字音,读出味道,读懂故事学生读,学生评,层层递进,归纳:朗读要有饱满的感情,要有抑扬顿挫的停顿,要有轻重缓急的语气。
2.形式:学生读、齐读(三)明文意1.借助课下注释,明文意要求:(1)标注重点的字词。
(2)标注难以理解的字词。
(3)同桌合作,一人一句说给对方听。
2.班内交流,根据情况进行拓展延伸(1)学生填空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方法总结一:句子翻译,省略成分要补出。
(2)区分敬称、谦称A尊君在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待君久不至:“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君与家君期日中:对人称自己的父亲练一练:用君、家君、尊君填空。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B考考你:解释划线字。
与友期行太丘舍去入门不顾下车引之相委而去(四)品人物文中的人物有怎样的性格?你从哪个词,哪句话看出来的?示例:从“友人惭,下车引之”看出友人知错就改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文言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信”与“礼”观念。
因此,通过引导学生去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文本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信”与“礼”观念。
教材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主要描写了陈元方和来客的对话.交代对话背景,然后记对话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得为人的道理,从而说明了“信”与“礼”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目标: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3.能力目标: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难点:
学习新的学习方式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路边苦李》:
在我国西晋时期,有个叫王戎的孩子,他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和其他小朋友出去玩,看到了路边的李子树上结满了李子,多到都把树枝压断了.许多小朋友争相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呢,他说:“这李子树就长在路边,但却结满了那么多果实,其果实必定是苦的。
”后来别人摘来果实一尝,果然如此。
师: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聪明、机智
师:在中国历史上,这样聪明早慧的孩子有很多,比如砸缸的司马光、让梨的孔融,还有今天我们要了解的元方。
一、齐读课文。
全班齐读课文。
1、师:强调字词读音。
(1)不通否(fǒu)
(2)舍(shě):太丘舍去
(shè):渐如高舍
2、请一位同学点评全班的朗读情况。
师:是不是只要把字音读准了,就可以了呢?
师:还要注意感情和语气。
三、自学课文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解翻译全文,遇到不懂的字,提出来,大家帮着解决,或者觉得重要的字,提醒全班同学注意。
(1)舍:放弃
(2)时年:时,当时;年,年纪,年龄
(3)戏:玩耍、嬉戏
四、我来考考你
根据课内的字义,来推荐这些词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 不期而遇
(2)太丘舍去 ------ 舍己为人(四舍五入、舍生忘死)
(3)入门不顾 ------ 瞻前顾后(义无反顾、一顾倾城)学习古文不能死记硬背,要学会融会贯通,温故知新,这样我们的学习才会越学越轻松,我们所掌握的知识也就越老越多。
五、再读课文,读出感情。
1、请女同学齐读课文。
2、请男生点评。
要抓住人物的情绪。
3、朗读指导
(1)本文人物的情绪是什么?(怒)
(2)谁怒了?(友人)
(3)友人为什么发怒?(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友人怒到什么样的程度?(骂人:非人哉)
(5)那要如何读这句话?
(6)请一位同学来示范(大声、重读)
(7)全班尝试,教师读:“友人便怒”,全班齐读友人“怒”的语言(8)父亲被人骂“非人哉”,元方有什么反应?(元方也怒了)
(9)元方是如何还击的?要怎么读才能读出元方的“怒”呢?(10)请一位同学示范。
(11)你能想象元方当时的表情吗?
(12)全班齐读元方的语言。
六、品读课文。
1、你认为谁(友人和元方)的“怒”更合理呢?
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言。
友人有理:因为太丘没有等他就走了,他生气是应该的。
元方有理:首先,是友人失约在先,约定好的时间却没有来;
第二,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实在是没有礼貌。
2、元方一针见血的指出友人“无信无礼”,说得友人惭愧万分,时年
七岁的元方为什么能说出这样有水平的话呢?
首先,他是个知信知礼的人(有识)
其次,他十分勇敢,不因为对方是大人,就不敢反驳(有胆)
3、概括元方的人物形象
机智聪明、有胆有识、知信知礼
4、友人“无信无礼”,那他是不是一个不可原谅的人呢?
不是,友人知错能改。
哪里能看出来友人知错能改?
“友人惭,下车引之”
5、友人“引之”,元方却“入门不顾”,他这样做,是否有礼貌?
6、这则小故事是选自《世说新语。
方正》,什么是方正呢,方正就是“正直”的意思,编者刘义庆为什么要把这个小故事放在这个模块呢?
强调“信”和“礼”是十分重要的。
七、拓展延伸。
《小时了了》
八、布置作业。
鲁迅先生说《世说新语》是一本“名士底教科书”,在这本书中,还记录了相当多的魏晋时期的名士风采,请同学课外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九、板书设计
客人: 无信无礼知错能改信
元方: 聪明机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