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塞。示儿

合集下载

《示儿》古诗全文

《示儿》古诗全文

《示儿》古诗全文《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诗词简介-陆游的一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呐喊着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

《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

在十二世纪初,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

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

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

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

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

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

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

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作者】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陆游的爱国诗示儿赏析

陆游的爱国诗示儿赏析

陆游的爱国诗示儿赏析《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

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下面是陆游的爱国诗示儿赏析,请参考!全诗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

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示儿1死去元知万事空2,但悲不见九州同3。

王师北定中原日4,家祭无忘告乃翁5。

词句注释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

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白话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朝廷军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整体赏析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

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

《出塞》《示儿》教学反思

《出塞》《示儿》教学反思

《出塞》《示儿》教学反思《出塞》、《示儿》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出塞》表达了明月还是自古以来的明月,边关还是自古以来的边关。

只是那些远离家乡,长期驻守在边关的战士还没有回来。

假使像李广这样的将军还在的话。

敌人就不敢再来侵犯我们了。

中心思想则是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

《示儿》表达了诗人临终前的心情。

诗人在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不悲;在即将与家人永别的时候,他也不悲,而只悲“不见九州同”。

悲中含愤,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其中既充满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又包含对屈辱求和、偏安江左的南宋王朝的不满和谴责。

这种拳拳爱国之心,殷殷爱民之情,感动天地,荡人心怀。

突出了诗人完全以国事为念,而置家事于九霄的宽广高洁的情怀,悲中见壮,既催人泪下,又令人振奋。

一个“定”字,表明他对收复中原的坚信不疑,对九州统一满怀信心。

表达了诗人浓烈的爱国之情。

《出塞》【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者】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示儿》【原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示儿》,《出塞》读了两首诗,你想了什么?写出你的感受.读了这两首诗,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诗人的那种爱国热情。

陆游在弥留之际不是关心自己的身后事而是关心国家的命运。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表达了诗人对侵略者的深恶痛绝。

中华民族自古多灾多难,我们能够一直延续自己的优秀文化,靠的就是这一代一代有理想有爱国情怀的仁人志士,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和平来得不容易,我们当然要拥护和平,保卫和平,但同样我们要时刻拥有一颗爱国的心,对任何侵害我们国家 -的行为说不。

出塞示儿这两首诗表达啦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出塞》表达了明月还是自古以来的明月,边关还是自古以来的边关。

小学五年级课内课外古诗词及赏析

小学五年级课内课外古诗词及赏析

五年级课内外古诗词50首课内:1、示儿 [ 宋 ]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意】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诗人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背景】他出生在北宋灭亡之际,一生辅佐高(宋高宗)孝光宁四代皇帝,致力于抗金斗争,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未改变初衷。

【赏析】第一行表现了诗人死无所畏的生死观;第二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第三行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虽然沉痛,但也有必胜的信心。

第四行表达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体现了陆游爱国、报国之情。

【情感】爱国激情执着、深沉、热烈、真挚!2、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意】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诗人简介】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生活在南宋孝宗时期,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背景】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社墙壁上。

【赏析】第一句描写祖国大好山河。

第二句用反问语气表达愤慨之情。

后两句讽刺当政者纵情声色的腐朽本质,表达对他们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怒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情感】对统治者苟且偏安的愤怒之情。

3.己亥杂诗作者: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意】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人简介】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庵(ān),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背景】龚自珍处在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时代,他宣传变革,终因揭露时弊,触动时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315首《己亥杂诗》,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示儿》全文及赏析

《示儿》全文及赏析

《示儿》全文及赏析《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绝笔诗,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全诗内容如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死去元知万事空”,诗人开篇就表明,当人死去后,原本就知道世间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了。

这一句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诗人对生死的豁达态度。

然而,接下来的“但悲不见九州同”,笔锋一转,将诗人内心深处的遗憾和悲哀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一生都渴望国家能够统一,山河能够完整,可直到生命的尽头,这个愿望仍未实现,这种悲愤之情令人动容。

“王师北定中原日”,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和坚定信念。

尽管此时国家仍处于分裂状态,但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大宋的军队能够收复失地,平定中原。

这种信念并非盲目乐观,而是源自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念。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则将诗人的爱国情怀推到了极致。

诗人深知自己已无法亲眼看到国家统一的那一天,但他希望在子孙后代祭祀时,能够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他。

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牵挂,即使在死后,他的灵魂也依然关注着国家的兴衰荣辱。

从整首诗的结构来看,前两句写诗人对生死的看法和对国家未统一的悲痛,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嘱托,情感层层递进,浑然一体。

在艺术特色上,《示儿》语言质朴,毫无雕琢之感,却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灵。

诗人用最直白的语言,抒发了最真挚的情感,这种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让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同时,诗歌以“悲”字贯穿始终,从“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愤,到“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悲切,将诗人的爱国之情和忧国之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示儿》还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意义。

它反映了南宋时期,国家遭受外敌入侵,人民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

诗人陆游作为一位爱国志士,他的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爱国人士的共同心声。

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它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古诗《出塞》《题临安邸》《示儿》(课堂PPT)

古诗《出塞》《题临安邸》《示儿》(课堂PPT)
9
理解诗句
万里长征人未还
“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 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 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
的情感。
10
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
边塞。
万里长城人未还: 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
11
但使龙城飞将在:如果有卫青、 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
6
作者简介
•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曾任江宁丞,又 贬龙标尉,故世又称王江宁,王龙标。
• 王昌龄的边塞诗内容现实,感情饱满。专擅 七绝,被誉为“七绝圣手”。其七绝善于抓 住典型题材和情景,通过高度的概括和想象, 用严谨的结构和铿锵流畅的语言,创造出深 沉浑茫的意境,表达明确深刻的思想,将七 绝的优长发挥到极致,如其《出塞》《从军 行》。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题临安邸
休,停止,罢休。 暖风,暖洋洋的春风。
南宋林升
熏,在这里是吹拂的意思。
山外青山楼外楼,游权贵人。,指那些整天寻欢作乐的
西湖歌舞几时休?醉,形容头脑糊涂,不清醒。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汴,州简,直北。宋都城,就是现在的
直把杭州作汴州。河所南占开。封,当时为入侵的金人
理解诗句
• 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 时候,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 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32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示儿》赏析

《示儿》赏析

《古诗诵读凉州词示儿》古诗《示儿》赏析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1.示儿:给儿子们看。

2.但:只。

3.九州同:祖国统一。

4.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5.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6.乃翁:你的父亲。

【译文】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父亲。

【赏析】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

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

《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

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

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

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

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

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

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

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示儿》古诗全文

《示儿》古诗全文

《示儿》古诗全文《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诗词简介-陆游的一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呐喊着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

《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

在十二世纪初,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

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

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

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

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

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

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

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作者】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陆游《示儿》原文译文鉴赏

陆游《示儿》原文译文鉴赏

陆游《示儿》原文|译文|鉴赏《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

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示儿》原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注释1.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2.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

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3.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4.但:只是。

5.悲:悲伤6.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7.同:统一。

8.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9.北定:将北方平定。

10.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11.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12.无忘:不要忘记。

13.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鉴赏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

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

《示儿》全文与赏析

《示儿》全文与赏析

《示儿》全文与赏析《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绝笔诗,这首诗凝聚了诗人一生的心愿,表达了他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渴望,以及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悲愤和无奈。

全诗如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死去元知万事空”,诗人开篇就说,当人死去后,原本就知道世间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了。

这句诗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深沉的感慨。

陆游一生为了国家的前途命运奔波操劳,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如今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对于生死,他已经看得很通透。

“但悲不见九州同”,然而,唯一让他感到悲哀的是,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九州”,代指中国。

这句诗是整首诗的情感核心,将诗人内心深处的遗憾和痛苦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陆游所处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北方大片国土沦陷在金人手中。

诗人一生都怀着抗金复国的壮志,却始终未能实现,这种悲愤之情在这一句中达到了高潮。

“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南宋的军队必定能够北上收复中原。

这里表现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念和殷切期望。

尽管此时他已病入膏肓,但心中依然怀着对祖国统一的美好憧憬。

“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诗人对儿子们的嘱托。

他希望在祭祀时,儿子们不要忘记把收复中原的好消息告诉他。

这句诗饱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子孙后代的深情,让人感受到他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这首诗语言质朴,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以“悲”字贯穿始终。

诗人的“悲”,既有对个人生命即将结束的无奈,更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牵挂。

这种“悲”不是狭隘的个人之悲,而是深沉的民族之悲,家国之悲。

同时,诗人通过想象自己死后的情景,来表达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这种想象既体现了他的坚定信念,又让人感受到他的一片赤诚之心。

在结构上,这首诗层层递进。

从对生死的看淡,到对国家未统一的悲哀,再到对未来的期望和嘱托,情感逐步升华,使整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精品课件北京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7、古诗四首《前出塞》《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精品课件北京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7、古诗四首《前出塞》《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二、抓住诗眼,借助资料,还原诗人心境。
悲 关山月(陆游)
因看 不到 祖国 统一 而悲 伤
题临安邸 林升 和戎诏下十五年, 因当 背景资料: 女真统治集团占据了江 山外青山楼外楼, 政者 淮以北的大片土地,可南宋 将军不战空临边。 统治集团昏庸无能,推行屈 不思 辱求和的政策,向金朝摇尾 西湖歌舞几时休! 乞怜,屈膝投降,从而使原 朱门沉沉按歌舞, 来就没有开国气象的南宋更 收复 加显得人心消沉,国势更加 暖风熏得游人醉, 萎靡不振。祖国因为统治集 中原 团的昏庸不能统一。 厩马肥死弓断弦。 而悲 只把杭州作汴州。 愤
给儿子们看
原来就知 道

陆游

祖国统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只。
你的父亲。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 手里的地区。 对祖先的 祭祀。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词语注释: 1.示儿:告诉儿子们。 2.元:同“原”,本来。 3.万事空:什么都不存在。 4.但:只。 5.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6.同:同“统”,统一。 7.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8.定:收复、平定。 9.中原:泛被金军占领的失地。 10.家祭:家里祭拜祖先。 11.乃:你的,你们的。
二、抓住诗眼,借助资料,还原诗人心境。

因看 不到 祖国 统一 而悲 伤
资料: 陆游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应 锁厅试,名列第一,因居秦桧孙子之 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 竟在复试时被除名。淳熙五年,陆游 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 正得到重用。陆游毕生以驰骋疆场、 杀敌报国为素志,以委身锋镝、裹尸 马革为乐事,由于南宋小朝廷以屈辱 投降为国策,以至诗人壮志成空。

漫读《示儿》《出塞》

漫读《示儿》《出塞》

漫读《示儿》《出塞》作者:郭学萍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2年第09期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不悔报国心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临终前,情绪非常低落。

旁边的人安慰他:“你的哲学思想影响了—代人。

”萨特说:“我知道我的影响,可是和死亡相比,它实在不足一提。

”作为一名哲学的外行,我很难去考证这个故事的真伪。

不过我想,如果萨特也读过陆游的这首临终绝笔《示儿》,一定会感慨万千。

老去,实在是人生中最最残酷的事情。

不止是芳华凋零,青春不再,更是面对偌大的世界,你忽然成了赤手空拳的俯首就擒者。

人之将去,有多少可成而未成的事功,有多少将实而仍虚的愿望?一个“悲”字,力贯千钧,发人深省。

悲,人之暮年。

陆游自幼受父亲影响至深,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

青年时,师从曾几,诗作多闲雅清淡。

中年时,他经常身着戎装,骑着战马,驰骋在当时的西北边防前线,虽屡屡被贬,但抗金复国的痴心不变。

而今年岁已老,功名难成,只能带着一种深切的悲伤,遗憾地离开人世。

悲,九州未同。

诗的一、二两句意思是:本来就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忧国、爱民、誓死抗战,是陆诗的最大特色并能传诵千古的原因。

一个人世的陆游,一颗忧国的忠心。

悲,遗愿未了。

南宋小朝廷,偏安南方一百多年,多说它懦弱腐败无能。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大概是可以用来证明的。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个拥有怎样爱国情怀的人,才会在临终之际留下这样的遗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啊!拳拳之心,殷殷深情。

再读《示儿》,又一次泪湿心头。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试问英雄今何在每个男人都有一个英雄梦。

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

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

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示儿:给儿子们看。

元:本来。

元同“原”。

但:只,副词。

九州:指中国的领土。

同,指一统江山。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家祭:旧俗后辈对先人的祭奠(diàn)。

乃翁:乃,代词,你。

即你的父亲。

[翻译]一个人死去本来就知道万事皆空,只令我悲哀的是看不到九州成一统。

将来等到王师北定中原的那一天,家祭时千万不要忘了告诉我一声。

[赏析]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

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

《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作为一首绝笔,它无愧与诗人创作的一生。

陆游享年八十五岁,现存诗九千余首。

其享年之高、作品之多,在古代诗人中是少有的;而以这样一首篇幅短小、份量却十分沉重的压卷之作来结束他的漫长的创作生涯,这在古代诗人中更不多见。

作为一篇遗嘱,它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

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端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语言,是千头万绪的;就连一代英杰的曹操,在辞世前还以分香买履为嘱。

而诗人却以“北定中原”来表达其生命中的最后意愿,以“无忘告乃翁”作为对亲人的最后嘱咐,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在这一点上,古往今来又有几个人能与他相比?陆游生于北宋覆亡前夕,身历神州陆沉之恨,深以南宋偏安一隅、屈膝乞和为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但他从未得到重用,而且多次罢职闲居,平生志业,百无一酬,最后回到故乡山阴的农村,清贫自守,赍志以没。

他的一生是失意的一生,而他的爱国热情始终没有减退,恢复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出塞》《示儿》《题临安邸》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e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出塞》《示儿》《题临安邸》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e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 文:21 古诗三首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所选的三首古诗,《出塞》选自《全唐诗》,是边塞诗中的名作,被誉为唐诗中边塞诗第一,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昌龄。

《题临安邸》选自《宋诗纪事》,是南宋诗人林升在杭州一家旅店的墙壁上题写的。

《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的遗嘱。

三位诗人在他们的诗中都表现了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本课教学设计时,从“课前阅读——识字写字——理解感悟——课后练习”的思路着手,立足于让学生掌握“读古诗,有韵味;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的古诗学习方法,在学会本首诗的同时会学其他的古诗,适当拓展,给学生以应用的机会,在应用中逐步形成学习古诗的能力。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秦、邸、熏、汴”,会写“秦、邸、熏、杭、汴”。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三首诗,默写《示儿》。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课前查阅一下关于这三位诗人的资料——他们生活时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他忧国忧民的诗篇等。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导入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赤子情怀”,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赤子怎样的情感呢?二、新课(一)复习过去学习古诗的口诀“读古诗,有韵味;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二)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古诗学习《出塞》。

1.读古诗,有韵味。

(1)读正确、通顺。

(板书:读古诗)(2)读出古诗的韵律。

(板书:有韵味)。

2.知作者,解诗题。

(1)诗题“出塞”是什么意思?(2)介绍诗人:出示资料:(展示课件第三屏)3.明诗意,悟诗情。

(1)明诗意①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小组学习、与老师交流等方法学习了解这首诗的意思。

(板书:明诗意)②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首句是描写两种不同事物(明月、边关)和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秦、汉)。

南宋.陆游《示儿》赏析

南宋.陆游《示儿》赏析

南宋.陆游《示儿》赏析《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

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

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示儿作品原文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2,但悲不见九州同3。

王师北定中原日4,家祭无忘告乃翁5。

[1]注释译文词句注释1.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2.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

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3.但:只是。

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4.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5.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1][2-3]白话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4]创作背景《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

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

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4]作品鉴赏整体赏析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陆游《示儿》诗意赏析

陆游《示儿》诗意赏析

陆游《示儿》诗意赏析《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

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

表达的是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诗人满腔的悲慨。

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陆游《示儿》诗意赏《示儿》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陆游。

其古诗全文如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前言】《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

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

表达的是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诗人满腔的悲慨。

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注释】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

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译文】我本来就知道,当我死后,一切就都没有了,只是唯一使我痛心,遗憾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自己的祖国的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祭祖的时候,千万别忘了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鉴赏】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最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 古诗三首《出塞》《示儿》《题临安邸》ppt(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B

最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 古诗三首《出塞》《示儿》《题临安邸》ppt(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B
这首诗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 的描绘,既表达了对久戍士卒的深厚同 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稳局面的愿望;又 流露出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 时又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个人利益服 从国家利益,因而发出了“不教胡马度 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热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句中的“飞将”是谁?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愿望?
“飞将”指李广。李广(? -前119年),陇西成纪人, 西汉名将。做过骑郎将,骁骑都尉、未央卫尉、郡太守, 抗击匈奴杀敌英勇,使敌人闻风丧胆,李广镇守边关,使 匈奴多年不敢侵犯,故被称为“飞将军”。
像李广一样抗击匈奴的名将还有:卫青、霍去病等。
愿望:作者希望朝廷能任用英勇善战的名将 来镇守边关,抵抗外敌,使国家安定,人民 生活安稳。
小组辩论 1八人为一组,进行辩论,每组推荐一人准备参加全班辩论。 2辩手根据同伴的提示,对自己的发言进行补充修改。 班级辩论 3说明要求:在辩论中要做到态度诚恳,语言得体,阐述观 点要言之有理等 。 4分组:根据所持观点将全班分为两组。 二、辩论 师生点评辩论情况。 三、课堂小结 肯定双方说得对的地方,以使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二、佳作共赏 这次习作要求大家写生活中相互关心令人感动之事,写出真情实 感,并 且注意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看到好文章或精彩片断 的同学请 举手,或者自荐。 1、请写得好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或习作片断,其他学生认真 听,适 当做笔记。学生自评。 2、听了这篇作文,你最欣赏的是什么?有没有写出真情实感? 哪些情 节描写得比较具体?是怎样写具体的?学生评点,教师总结。
诗意
“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 都不知道了,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 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待到南宋军队 收复北方中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 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 诉你们的父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 是一个通假字;“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 都可无牵无挂了。 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
“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 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 诗的第三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 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 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 激昂。结尾句
示儿: 示:告诉、交代、教导的意思。 示儿:交代儿子们/告诉儿子们。
死后元知万事空
元知: 元:同“原”,本来的意思。 本来就知道
万事空: 死去后,什么都不是你的,什么事都和你 无关 。 句意:我本来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
只,只是。 但:
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冀州、兖(yǎn)州、青 九州: 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 这里代指的是中国。
代这 遗就 言是 的《 情示 景儿 !》 中 诗 人 陆 游 向 儿 子 交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 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 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 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 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 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拉弓就应当拉强硬的弓,用箭就应当选用长箭。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要射敌人,先得射中敌人骑的战马,要捉敌人, 先要捉敌人的头儿。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杀人也应该有个限度,各国也都有自己的边境。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如果能制止敌人的侵扰就行了,难道打仗就 在于多杀伤些人吗?
同: 统一。
句意: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王师北定中原日
王师:指南宋的军队。 北定:向北方平定 。 中原:指的是被金人侵占的北方领土。 句意:当宋朝的军队收复祖国领土的那一天。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家中祭祀祖先的仪式。 家祭: 无忘: 不要忘记。 乃: 你 ;你的。
翁:父亲。
句意: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 事情告诉我。
7、古诗四首
出塞 杜甫
苟能
挽弓
家祭
擒贼
乃翁
有疆
侵陵
学习故事的方法: 知诗人 明诗意 解诗题 悟诗情
杜 甫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 的理想,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 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 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 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 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 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 “诗圣”。代表作品:《前出塞》 《咏怀五百 字》《北征》《兵车行》《 村《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 高》。
<3>充分表达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诗人借中原故土人 民的希望,抒发自己对于北方国土沦亡的悲愤,表现了他 爱国的激情。
1、先齐读诗,并思考:<1>这首诗的作者是 一个怎样的人?<2>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情景 下写的?<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毋忘告乃翁。
<1>热爱祖国,渴望祖国统一,心系祖国大业的爱国之士。
<2>《示儿》是陆游89岁重病在床时写给儿子的一首绝笔诗 也是遗嘱。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这首诗
《示儿》
作者:陆游
陆游简介:陆游(生于1125—卒于1210),字务观, 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 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 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陆游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 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 也多清新之作。
前出塞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生活带来的苦难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前出塞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家祭无望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 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 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 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主旨: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 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 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 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 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 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

杜甫一生深察人民的疾苦,其作品也多反映 人民的悲惨生活。其《三吏》、《三别》就 是其中的名篇。《三吏》指的是:《石壕 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指 的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的《前出塞》组诗共9首,写天宝 末年,战争的时事,意在讽刺唐玄宗的 滥用武力扩充疆域。本课选取的是其中 第六首。杜甫先写《出塞》9首,后又 写《出塞》5手,所以加上前后以示区 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