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中历史第2章东西方的先哲第1节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学案北师大版选修4
最新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时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学案 人教部编版选修4
第1课时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学考报告】考核要求考试内容必考加试孔子的生平 b 孔子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思想与主张 c 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c考点一孔子的生平(b)1.少年学礼(1)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于鲁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2)少年时立志学习礼乐,苦研《诗》《书》《礼》《乐》。
(3)三十岁时精通“六艺”,开始收徒讲学。
2.从政失败:出仕为官,官至司寇,后做官失败,结束从政生涯。
3.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4.献身文教:68岁后回到鲁国,整理典籍,删修《春秋》。
要点孔子的生平史料明代《圣迹图》(局部),描绘了孔子周游列国、退修诗书、教授弟子的生活片断。
思考(1)图片中,孔子周游列国宣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图片中孔子退修诗书具有怎样的意义?(3)孔子周游列国和晚年献身文教体现的共同追求是什么?提示(1)宣传自己恢复礼治社会的政治主张。
(2)孔子整理编撰的古代文化典籍“六经”,是孔子留给后人最宝贵的遗产,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绵延不绝,树立了继往开来的里程碑。
(3)实现传承礼乐文化、恢复礼治社会的政治理想。
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过:“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2 500年以上的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他这样说指的是孔子( )A.开办私学B.开创儒家思想C.提出“礼”“仁”“中庸”等思想D.立志学习礼乐,把“六经”融会贯通解析孔子把当时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已融会贯通,成为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所以钱穆才这样说。
答案 D2.(2017·浙江慈溪中学模拟)孔子总结人生时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孔子七十岁时,他主要( )A.热衷于从事政治B.专门研读六艺C.专心致志从事教育和整理古典文献D.成为以传播周礼为生的儒者解析孔子68岁时回到鲁国,从此放弃为官,专心致志从事教育,整理古典文献。
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案人民版选修4(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案人民版选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案人民版选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案人民版选修4的全部内容。
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标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目标导航] 1.了解孔子追求礼乐的一生,归纳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2。
掌握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3。
分析孔子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探究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孔子其人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青年好学,30岁时精通六艺,35岁时收徒授课,55岁因政治抱负难以实现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68岁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教育和古典文献的整理,其言论被辑录在《论语》一书中。
[思维点拨]孔子生活在宗法分封制日趋崩溃、奴隶社会不断瓦解的春秋时期,一生大致经历了幼年学礼、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教四个阶段。
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背景(1)春秋时代,社会动荡,私人讲学风气开始有所发展。
(2)春秋晚期,孔子兴办私学,创立儒家学派。
高中历史第二章东西方的先哲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文本素材北师大版选修
孔子资料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
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及《五经》中。
孔子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
春秋后期鲁国人。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
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
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姜广辉认为,“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孔子不是像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而是回首历史,到上古“圣王”那里去寻找智慧。
孔子自谓“述而不作”,实际是以“述”为“作”,通过对历史传统作当代诠释,来实现价值的叠加和转换。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
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政治生涯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时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第1课时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学考报告】考核要求考试内容必考加试孔子的生平 b 孔子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思想与主张 c 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c考点一孔子的生平(b)1.少年学礼(1)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于鲁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2)少年时立志学习礼乐,苦研《诗》《书》《礼》《乐》。
(3)三十岁时精通“六艺”,开始收徒讲学。
2.从政失败:出仕为官,官至司寇,后做官失败,结束从政生涯。
3.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4.献身文教:68岁后回到鲁国,整理典籍,删修《春秋》。
要点孔子的生平史料明代《圣迹图》(局部),描绘了孔子周游列国、退修诗书、教授弟子的生活片断。
思考(1)图片中,孔子周游列国宣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图片中孔子退修诗书具有怎样的意义?(3)孔子周游列国和晚年献身文教体现的共同追求是什么?提示(1)宣传自己恢复礼治社会的政治主张。
(2)孔子整理编撰的古代文化典籍“六经”,是孔子留给后人最宝贵的遗产,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绵延不绝,树立了继往开来的里程碑。
(3)实现传承礼乐文化、恢复礼治社会的政治理想。
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过:“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2 500年以上的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他这样说指的是孔子( )A.开办私学B.开创儒家思想C.提出“礼”“仁”“中庸”等思想D.立志学习礼乐,把“六经”融会贯通解析孔子把当时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已融会贯通,成为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所以钱穆才这样说。
答案 D2.(2017·浙江慈溪中学模拟)孔子总结人生时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孔子七十岁时,他主要( )A.热衷于从事政治B.专门研读六艺C.专心致志从事教育和整理古典文献D.成为以传播周礼为生的儒者解析孔子68岁时回到鲁国,从此放弃为官,专心致志从事教育,整理古典文献。
【配套K12】[学习](全国通用)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 儒家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标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简述古代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目标导航] 1.了解孔子的生平,探究孔子一生的追求目标。
2.概括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明确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
3.结合孔子对后世的影响,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1.少年学礼(1)苦研《诗》《书》《礼》《乐》,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2)三十岁时精通“六经”,开始收徒讲学。
2.从政失败:出仕为官,官至司寇,后做官失败,结束从政生涯。
3.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4.献身文教:68岁时回到鲁国,整理典籍、删修《春秋》。
[思维点拨]孔子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孔子起初学习“六艺”,十五岁立志学习礼乐。
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二、开创儒家思想1.背景(1)春秋时期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违背周礼的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2)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2.内容(1)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3)中庸:为恰当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
[历史认识]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的规范制度,体现了其思想保守的方面;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的目的是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思维点拨]中庸思想是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整合】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2章第1课 中国古代圣人——孔子(课件1) (共41张PPT)
十五岁时下决心学习;三十岁时建立起自我;四十岁时成为智 者,不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认同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 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却不违反礼制规矩。
• 对孔子这段言论,你有什么感想?
志向专一,执着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
孔子周游列国图
周游列国
[读一读 想一想]孔子周游列国路线
▲鲁定公13年,孔子55岁。孔子离开鲁国,到外国去 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 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 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10个 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 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 ▲鲁定公13年十月,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 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 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 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
仁的终极目的还在于”克己复礼”,要求克制自己,
二.开创儒家思想 1、儒家思想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孔 子创立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2、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哪些?它们之间的相 互关系如何?
强调仁的终极目的还在于”克己复礼”,的目的是 什么 ?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缓和阶级矛盾.
探究问题: 1.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 2.他周游列国是否达到目的? 否 3.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阅读课本20页,用词语归纳孔子一生的经历 自学礼乐 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 献身文教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zxxk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为政》
• 对孔子这段言论,你有什么感想?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选修4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古代圣人孔子 Word版含答案
一节中国古代圣人孔子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了解孔子追求礼乐的一生,归纳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
掌握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分析孔子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探究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求学与办学.自幼勤奋好学1)宋国贵族后裔,迁居陬邑城里的阙里,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
2)利用各种机会,认真学习周礼,前往东周京师洛邑,向史官老子请教礼制。
向郯国之君郯子请教古代的官制,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琴。
3)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对《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典籍了如指掌。
.兴办私学1)历程:30来岁开始聚徒讲学,办起私学,坚持终生。
2)在教学思想上,主张“有教无类”。
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
在学习方法上,强调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
3)教学内容:以“六艺”为内容,以“六经”为教材,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美德。
4)成就:一生执教,“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有二”,对当时和后世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对孔子思想的传播和儒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创立儒学.创立:春秋晚期是一个社会失序、“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立了融政治、伦理为一体的儒家学说。
.思想主张1)要实现天下太平,必须“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为此须先“正名”,即恢复周礼。
2)思想核心是“仁”,“仁”就是“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从“礼”的角度来说,他认为“克己复礼为仁”。
把“德”治与“礼”治结合起来,形成以德治国、以德化民的政治伦理思想。
3)主张“爱民”“富民”“教民”“化民”和“安民”。
.意义:经西汉儒学家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成为统治者“治国理民”的工具。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2教学教案选修4
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根本思想观点和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的地位和思想。
[教学目标]1、能准确说出孔子的思想主张并列举其教育方面的奉献;2、了解并能概述孔子的生平;能够结合材料分析孔子思想的影响;3、以分析孔子为例了解分析历史人物的根本原那么和程序。
[教学重点]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思想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教学难点]孔子的“中庸〞思想分析历史人物的根本原那么和程序[教学方法]1、教法:学案导学法问题引导法多媒体展示重点讲述法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宣布上课,学生以“老师好〞打招呼以后,要求学生重复这句话,并指出“老师好〞这句话几乎是学生在学校说的最为频繁的一句,但估计很少有学生去了解一下老师这一名词的由来和开展。
事实上,老师在古代最早指的是年老辈尊的传授学术的人,后指代过科举制度下的主考官,甚至还指代过僧侣,现在当然指的是教书育人的职业教师。
说到老师大家肯定都知道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老师-----孔子。
本课就来学习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
〔讲授新课〕:提问:如果要求你写一篇介绍孔子的文章,你打算涉及哪些方面?这些内容中,你又会选择从哪里说起?在学生答复根底上,提出本人的意见:从时代背景说起,包括时代背景、思想主张、生平命运及科学分析。
一、穿越时空走近历史要求第一组学生选派代表展示学案完成情况,以填表的形式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描述春秋时期的社会特征:西周 春秋经济:政治:文化:二、触摸伟人 把握思想1.儒家思想:要求第二组学生答复孔子三大思想核心各自的含义及实现途径,重点说明“中庸〞的内涵。
2.教育思想:第三组学生展示孔子教育思想。
三、了解生平 体会命运1.第四组学生归纳孔子一生的几个重要阶段:自学礼乐〔15岁〕 创办私学〔30岁〕 从政失败〔51岁〕周游列国〔55岁〕 献身文教〔68岁〕2.第五组学生思考孔子四处碰壁、壮志难酬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答复根底上总结: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割据混战的背景下,需要的是如何富国强兵,如何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打败对手,孔子的思想不能满足其需求;其次,孔子游说的对象正是原有体制的破坏者,所以,孔子四处碰壁,壮志难酬。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第 1 课儒家文化首创人孔子学习目标要点难点1. 掌握孔子的基本思想看法和政治主张及其 1. 要点: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的中心内容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及其对后代的影响。
2. 研究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 2. 难点: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和影响。
和评论。
一、追求礼乐的一世1.自学礼乐少年时发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30 岁时精晓“六经” ,创办私学。
2.从政失败五十多岁时先后任中都宰和司寇,试图增强君权、削弱医生权、克制陪臣,结果失败。
3.漫游列国率徒漫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未被采用。
4.整理文籍68 岁回到鲁国后,整理文籍,删修《春秋》,献身文化教育事业。
[ 特别提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思想编纂而成的,波及领域极其宽泛,记录了孔子对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文学、道德等方面的言论,是研究孔子及其创办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件。
[ 课中思虑 ]阅读教材P21[ 资料回放 ] ,思虑:从这句话中,你看出孔子抱着什么信念?【提示】孔子在少年时就发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而礼乐是周文王拟订的,故孔子的话表现了他要将周文王的礼治社会恢复起来的政治理想,这也是孔子漫游列国的目的。
二、创始儒家思想1.背景(1)社会转型:春秋期间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期间。
(2)礼崩乐坏:违反周礼的行为习以为常,人际关系紧张。
2.目的孔子信心经过恢复周礼,肩负传承文化和改良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内容(1) 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次序。
(2)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是办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3)中庸:为适合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
[ 特别提示 ]孔子尊崇周礼,恢复周礼,本质是保护风雨飘摇的奴隶社会的规章制度,表现了其思想守旧的方面;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的目的是追求一致平定、和睦有序的社会场面,令人们生活平定,有踊跃意义。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4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第1节《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参考教案3
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标要求】历史课程标准: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学习要求:知道孔子周游列国、创立儒家学说、兴办私学的简要情况;了解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及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
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中示意的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
模拟演说,依据课本和补充的历史资料,认识孔子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子主张的异同。
鼓励学生多渠道查阅、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文、发言提纲等形式,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
通过学习与讨论,既要看到孔子思想与活动的伟大贡献,如以礼、仁治国的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循循善诱、学思相长的先进的教育方法,整理典籍、保存文化的执著追求,也要看到其思想主张的时代特性及其历史局限性。
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而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难点: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
【教学过程】投影:课标要求导入:投影:曲阜孔子赞歌这首歌是由香港孔教学院院长唐恩佳博士所作歌词,今天,就让我们沿着这首歌曲的脉绪,穿越历史的时空,去感受一下孔子坎坷漂泊的人生和博大精深的思想。
【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2章东西方的先哲第1节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学案北师大版选修4
【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2章东西方的先哲第1节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学案北师大版选修4●新课导入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有一套虽不周密而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政治见解。
孔子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仁就是“爱人”。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反映了由于奴隶制的渐趋瓦解而产生的当时庶人(广大人民)的抬头。
孔子首先把文化知识普及到人民中间去,就是这种现实以及反映这种现实的人道精神的具体表现。
孔子对于历史还有哪些贡献?为什么被称为“圣人”?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本课的学习。
●教法案例本节课分六个框目对先师孔子的生平和贡献进行了讲述。
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将其整合成三个大方面的内容:勤奋好学,终成大才;孔子的主要活动;孔子在历史上的地位。
第一个大的方面“勤奋好学,终成大才”,其实就是对教材第一个框目“自幼勤奋好学”的处理。
本目主要把握两个关键点:(1)出身寒微,自强不息。
(2)勤奋好学,终成大才。
第二个大的方面“孔子的主要活动”,主要涉及对教材第2—5目的处理。
(1)兴办私学。
主要从七个方面进行把握:①首创私学;②“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③以“六艺”为主要教学内容;④“言传身教”“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⑤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⑥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有二”的教学成果。
(2)创立儒学。
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正名”;二是“仁”的思想。
此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必修3已经学过的相关内容,从联系的角度进行讲授。
①“正名”,就是恢复已经被破坏了的周礼,从而恢复混乱的社会秩序;②“仁”,就是“以德治国”“克己复礼”。
(3)周游列国。
孔子带领弟子,不畏艰辛,周游列国13年,但终不得用。
此处教师应该点拨出深层次的原因:当时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孔子倡导的“仁”的思想不利于在争霸战争中取胜。
因此,其思想在当时得不到推广。
(4)整理古籍。
①首先知道孔子所整理的六部古籍;②其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对六部经书的内容作大致了解;③教师点明孔子整理这些经书的深层次原因——将其作为治国救民的重要工具;④教师可以从中华文明传承的角度,点拨“六书”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起到的巨大作用。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2章第1节 中国古代圣人孔子教
第一节中国古代圣人孔子(教学素材)1、下列对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在春秋时期受到统治者的推崇B.在春秋时期形成了儒家思想体系C.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D.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期并未得到推崇,故A项不正确;儒家思想体系也不是在春秋时期形成的,故B项也不对;孔子的思想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并未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故C项也不正确。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思想经后世发扬、改造,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故选D项。
【答案】D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1) 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2) 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3)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思路分析】(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贡献:(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方法:不同结论:(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标准:【答案】(1)兴办私学,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提出了一些今天仍然受益的教学和学习方法;继承、整理和传播历史文化典籍。
配套K12高中历史第2章东西方的先哲章末归纳提升学案北师大版选修4
第2章东西方的先哲章末归纳提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孔子是古代西方与东方的三大思想家,关于对他们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三者的思想对后世的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②他们都主张“理性”和“法治”③三人的思想都涉及教育范畴A.①② B.①②③C.①③D.②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宏观上掌握东方的孔子和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异同点。
孔子的思想成为东方文化的核心,同时也影响到世界;柏拉图和亚士多德的思想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基础,而且也影响到后来的世界其他地区,故①正确。
三者的思想都涉及了教育范畴,故③正确;②明显不正确,这一说法只适合亚里士多德。
故选C项。
【答案】 C综合检测(二)(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4年5月21日至23日,第三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济南举行。
论坛如果对孔子的一生做简要回顾,不应包括( )A.孔子生活在战国时期B.家境贫寒但聪颖好学C.素有抱负但时运不济D.开办私学而声名鹊起【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从政经历。
孔子生活在我国的春秋时期,而非战国时期,故A项说法不准确。
其他三项说法均符合史实。
【答案】 A2.下面的场景,体现了现代中国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的社会美德。
从思想角度看,体现了孔子的( )A.仁者爱人B.贵贱有序C.中庸之道D.克己复礼【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灵活应用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孔子的仁者爱人,不仅爱自己的亲人,还要爱其他人,仁爱对象大大超出了家族和等级的界限。
【答案】 A3.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 )A.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B.礼貌待人C.和谐的人际关系D.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析】孔子的“礼”即“周礼”,也就是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
【答案】 A4.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掉,或者湮没于世界之中。
在《中国焦点2006》评出的最能代表中国的十大文化形象符号中位于第一的是孔子,最主要的原因是( )A.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有现实意义B.孔子被尊为圣人,受到后世的敬仰C.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深深影响了后世教育D.其文化品格对中国的文化具有重要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解析】A项是孔子思想的一个方面,B项较为笼统,C项属于教育,都不能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D项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孔子思想的重要地位。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__孔子学案人民版选修4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__孔子学案人民版选修4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课标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目标导航] 1.了解孔子追求礼乐的一生,归纳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
2.掌握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3.分析孔子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探究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孔子其人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青年好学,30岁时精通六艺,35岁时收徒授课,55岁因政治抱负难以实现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68岁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教育和古典文献的整理,其言论被辑录在《论语》一书中。
[思维点拨] 孔子生活在宗法分封制日趋崩溃、奴隶社会不断瓦解的春秋时期,一生大致经历了幼年学礼、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教四个阶段。
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背景(1)春秋时代,社会动荡,私人讲学风气开始有所发展。
(2)春秋晚期,孔子兴办私学,创立儒家学派。
2.思想主张(1)“礼”的思想礼即周礼,其主要内容首先是尊尊,其次是亲亲。
出于对春秋晚期“礼崩乐坏”的不满,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提倡周礼的贵贱有序。
为维护周礼,孔子还提出“正名”的思想,使社会等级化、秩序化。
(2)“仁”的思想“仁”首先是“爱人”,仁爱建立在自然感情基础之上,应有差别;其次是行“忠恕”之道,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礼”与“仁”的关系(中庸)推崇礼与仁相结合的理想社会,使社会依礼而有严格的等级和上下尊卑的界限;依仁而使人人有爱心,不使有差别的等级走向对抗。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4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标要求]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1.公元前______年,孔子出生在鲁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2.孔子15岁立志学习________,苦研《诗》《书》《礼》《乐》,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3.孔子30岁时,对“六经”融会贯通,开始________________。
4.五十多岁时,鲁国国君任命孔子为____________,后来他官至司寇。
为了实现恢复礼治社会的理想,孔子试图加强君权、削弱________权、抑制陪臣,结果失败。
此后,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都没有被采纳。
5.孔子从68岁时开始专心整理文化典籍、删修《________》,献身于__________________事业。
二、孔子的主要贡献1.开创儒家思想(1)背景:①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充满新与旧的矛盾,违背________的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②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道义,成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核心内容①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主张“________________”,匡正社会秩序。
②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③中庸:中庸思想。
认为“过犹不及”,恰到好处才是中庸,达到这种恰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认为孤立的、单一的因素不能构成完善的事物,只有多种因素,特别是________因素的统一与和谐才形成完美的事物。
2.孔子的教育思想(1)关于教育对象:主张“有教无类”,开创私学。
(2)关于教育目标:①起初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们“________”。
②后来他提高了教育的目标,要把学生培养成“君子”。
(3)关于教育内容:①起初为使学生“成人”,主要教授《诗》《______》《礼》《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中国古代圣人孔子●新课导入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有一套虽不周密而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政治见解。
孔子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仁就是“爱人”。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反映了由于奴隶制的渐趋瓦解而产生的当时庶人(广大人民)的抬头。
孔子首先把文化知识普及到人民中间去,就是这种现实以及反映这种现实的人道精神的具体表现。
孔子对于中国历史还有哪些贡献?为什么被称为“圣人”?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本课的学习。
●教法案例本节课分六个框目对先师孔子的生平和贡献进行了讲述。
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将其整合成三个大方面的内容:勤奋好学,终成大才;孔子的主要活动;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第一个大的方面“勤奋好学,终成大才”,其实就是对教材第一个框目“自幼勤奋好学”的处理。
本目主要把握两个关键点:(1)出身寒微,自强不息。
(2)勤奋好学,终成大才。
第二个大的方面“孔子的主要活动”,主要涉及对教材第2—5目的处理。
(1)兴办私学。
主要从七个方面进行把握:①首创私学;②“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③以“六艺”为主要教学内容;④“言传身教”“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⑤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⑥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有二”的教学成果。
(2)创立儒学。
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正名”;二是“仁”的思想。
此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必修3已经学过的相关内容,从联系的角度进行讲授。
①“正名”,就是恢复已经被破坏了的周礼,从而恢复混乱的社会秩序;②“仁”,就是“以德治国”“克己复礼”。
(3)周游列国。
孔子带领弟子,不畏艰辛,周游列国13年,但终不得用。
此处教师应该点拨出深层次的原因:当时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孔子倡导的“仁”的思想不利于在争霸战争中取胜。
因此,其思想在当时得不到推广。
(4)整理古籍。
①首先知道孔子所整理的六部古籍;②其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对六部经书的内容作大致了解;③教师点明孔子整理这些经书的深层次原因——将其作为治国救民的重要工具;④教师可以从中华文明传承的角度,点拨“六书”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起到的巨大作用。
第三个大的方面“孔子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实际上是对孔子思想的定位与评价。
讲授时,应该以教材最后一目为基础,联系前两个部分的内容,综合审视孔子的一生,回顾其在教育、思想等方面的主张,对孔子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此处,建议教师引用曲阜孔子文化节等新颖材料来说明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及其世界地位。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以下四点:(1)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2)孔子所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因素。
(3)儒学思想具有世界影响。
(4)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
1.(1)从小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长大后为官之余抓紧时间学习。
(2)利用时机,认真学习周礼。
(3)善于抓住机会向他人学习。
2.兴办私学(1)授徒办学:兴办私学;后来做官从政、周游列国,均未停止授徒;晚年坚持办学。
(2)教育主张①教学原则: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②教学内容:礼、乐等“六艺”。
③教学方法:主张循循善诱、教学相长、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强调要学思结合。
(3)历史影响:对当时和后世中国各项事业的进步,特别是对孔子思想的传播和儒学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1.2.内容(1)强调“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以实现天下太平并长治久安。
(2)必须首先“正名”,只有通过道德教化,用礼制来规范人们的言行。
(3)思想的核心是“仁”。
①从“德”的角度来说就是“爱人”。
②从“礼”的角度来说,他认为是“克己复礼为仁”。
(4)主张“爱民”“富民”“教民”“化民”和“安民”。
3.地位汉武帝时期之后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成为统治者“治国理民”的工具。
1.(1)目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能找到发挥自己政治才能的地方。
(2)经过:先到卫国,然后游历曹、宋、郑、陈、蔡等国,后来到楚国。
(3)结果:周游列国13年,终不见用。
2.整理古籍孔子晚年编订出《诗》《书》《礼》《乐》《易》《春秋》6部著作。
(1)在汉武帝后,成为封建社会理论化的意识形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
(2)在封建社会里,儒学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儒学在中国周边国家广泛传播,传到西方也受到应有的重视。
2.态度(1)原因:进入近代社会,儒学不断受到批判和否定。
(2)态度:其内容虽有糟粕,更有精华,必须批判地继承。
1核心内容。
从汉代开始,几乎所有的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子思想,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脉。
2.以仁、礼、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中去,对塑造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3.在教育方面,孔子不仅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模式,并且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办学形式等诸方面影响深远。
他打破了以往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私学的教育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从而连续不断地发展下来。
4.孔子的思想对亚洲一些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学对近代欧洲思想的发展也发生了一定影响,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和鼓舞。
下列对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在春秋时期受到统治者的推崇B .在春秋时期形成了儒家思想体系C .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D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 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期并未得到推崇,故A 项不正确;儒家思想体系也不是在春秋时期形成的,故B 项也不对;孔子的思想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并未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故C 项也不正确。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思想经后世发扬、改造,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故选D 项。
【答案】D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思路分析】(1)教育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相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评价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兴办私学,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提出了一些今天仍然受益的教学和学习方法;继承、整理和传播历史文化典籍。
(2)相同方法:阶级分析法、两分法。
不同结论:材料一:维护奴隶制的保守主义者,但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材料二: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但也表现保守的一面。
(3)运用正确的观点全面分析历史人物,看其对社会潮流的推动或阻碍作用。
一、选择题1.“三十而立”是孔子对自己30岁时所达到的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
30岁的孔子( ) A.开办私学,聚徒讲学B.步入政坛,政绩显赫C.周游列国,展示抱负D.整理典籍,专攻教育【解析】孔子50岁时步入政坛,后弃官周游列国,晚年整理典籍,B、C、D三项的时间在孔子50岁之后。
【答案】 A2.季氏大夫擅自用天子之礼,跳“八佾舞”,孔子愤慨地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D.因材施教【解析】鲁国季氏用天子的乐舞违反了周礼,而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因此材料反映的孔子主张是克己复礼。
【答案】 C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促进公平,采取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等举措。
这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和原则中的( )A .有教无类B .因材施教C .启发式教学D .温故而知新【解析】 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打破了只有贵族接受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公平。
【答案】 A4.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A .知之为知之B .有教无类C .学而不思则罔D .因材施教【解析】 解题注意关键信息“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相矛盾,而“有教无类”是指不论身份高贵与低贱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与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相矛盾。
【答案】 B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1 孔子游历图 图2 孔子 教学图 图3 邮票中孔子的形象材料二 儒家学者之重视教育是有目共睹的,私塾、书院乃至老师弟子的直接传授形式,是儒者实行教育的主要手段。
而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本来就是一个大教育家,自孔子始教育就不再是少数贵族阶级的特权,而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请回答:(1)据图1分析孔子周游列国对孔子及其弟子一行的作用。
(2)据图2分析孔子教育思想中值得我们继承的地方。
(3)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被称为“圣人”且受到后人敬仰的原因。
【解析】 第(1)问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回答,既可以答最直接的作用,如增长见识等,也可以从长远的角度来回答,如为儒学的创立打下基础等。
第(2)问要结合现代教育实际来作答,注意要抓住孔子教育思想中的精华。
第(3)问要从总体上分析孔子受人尊敬的原因,可以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
【答案】 (1)增加了阅历,增长了见识;传播了孔子的思想,为儒学的创立打下了基础。
(2)“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实事求是”“学思结合”“反复温习”的学习思想;“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