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单元 石头与泥土 2 玩泥巴》优质课教学设计_6

苏教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单元 石头与泥土 2 玩泥巴》优质课教学设计_6
2018春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2课《玩泥巴》教学设计
课题
(章节)
第一单元2、玩泥巴


1.意识到泥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
2.通过筛泥土的活动,知道天然的泥土中混合着各种物体,泥土是由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3.做捏泥塑的活动,感受泥的特点。
教学
重点
在玩中感受到泥土的特点。
教学
难点
学习用泥土捏一个泥塑物品
教法
小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
课型
新授
教具
多媒体课件,泥土、泥塑
一套筛子、塑料盆、一次性塑料桌布、水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
设计
创设情景
导入
1、小朋友们一定都很喜欢大自然吧!因为大自然总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有趣的事物。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几个好伙伴相约一起来到户外去玩泥巴,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玩泥巴的?(土堆,浇水活泥巴,捏小乌龟……)
不行,土里有树枝,有石头,会戳到手。
拣出树枝石头等大块东西。
更细一点的土更适合。
按照用筛孔从大到小的顺序的筛子筛出细土。
还要倒点水,像和面一样和泥。
学生操作
小组交流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课堂拓展
陶器的制作
1、大家捏的泥塑不好保存,就需要再加工,就成了陶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几乎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家里的碗经过了高温烧制而成的瓷器。(播放PPT)
2、ppt出示两种土(颗粒大小不同)。
提问:要用泥巴捏造型,你觉得哪一种土更适合?为什么?
3、指导学生用筛子筛出更细的土。
1、细土我们已经筛出来了,是不是就可以捏泥塑了?你们试着捏一下,行不行。太干了,太松散了,怎么办?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石头》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石头》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石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石头的形态、颜色、种类和特性,初步认识石头的用途和价值。

2.技能目标:观察石头,分类石头,认识不同的石头特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了解石头的价值,热爱祖国的资源。

二、教学重点1. 石头的形态、颜色、种类和特性。

2. 石头的价值和用途。

三、教学难点较难:感性认识不同石头的特性和价值。

容易:简单的分类石头。

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问有哪些东西是硬的,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知道其中有石头。

请学生看看书中的插图,叫学生观察石头,看看石头的形状和颜色,然后请学生说一说。

2.讲授(20分钟)(1)了解石头请学生准备好对自己的学习笔记,然后介绍一下石头的知识。

石头有不同的形态、颜色和特殊的用途。

比如石头可以用于建筑、雕刻、制造化学品等。

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到石头不能被浪费或滥用,应当合理使用。

(2)分类石头教师介绍几种石头的基本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简单地分析石头的形状、颜色和特点来分类它们。

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石头分成黑色、黄色、棕色、灰色。

比较同一颜色的石头,并知道它们存在的差异。

(3)认识石头的用途和价值请学生看书上的图片,感受一下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资源中的石头的用途和价值。

让学生反思一下,我们如何获取石头,也告诉他们如何避免浪费资源。

3.练习(15分钟)观察这些石头的颜色、形态和纹路,从看图片入手,找出不同石头的特点记在学习笔记上。

如果时间充足,可以选择一个石头让学生来画它,让他们理解和储存这些感人的印象。

4.作业(5分钟)请学生重点记忆这些不同种类的石头,还应该报告一下石头的使用和价值。

5.总结(5分钟)今天在学习中的亮点。

教师强调学生要重视大自然的石头资源,懂得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了解了石头的分类、价值以及用途,这些知识将会使他们更加认真地对待他们的家园——地球,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做出他们自己的贡献。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石头与泥土 3沙子与黏土 网格式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石头与泥土 3沙子与黏土 网格式教案

3.沙子与黏土【核心概念】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与要求】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1-2年级:①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教材分析】《沙子与黏土》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石头与泥土》的第三课时。

沙子、黏土与石头一样,都属于岩石,都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

本课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这两种重要的物质,观察与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

本课并不要求一年级学生建立沙子和黏土的概念,而是让学生识别并指出“这就是沙子”、“这就是黏土”。

本课遵循学生同时认识两种事物的一般过程展开,即识别一一比较一一了解用途,以观察和描述为核心,联系生活,展开四个主要活动:(1)交流哪里有沙子与黏土,意识到沙子与黏土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2)观察沙子与黏土,从多个方面描述沙子与黏土的特征;(3)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沙子与黏土的区别,进一步认识沙子与黏土的特征;(4)举例说出沙子与黏土有哪些用途,知道它们是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沙子是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大部分学生都有玩过沙子的经历。

所以应该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创建有趣的情景,通过有意识地观察,动手等方法丰富对沙子与黏土的感性认识。

着重在于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对比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沙子与黏土的特点。

同时,通过资料介绍,使学生知道它们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学情分析】沙子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但是黏土却不常见,因此本课着重介绍了黏土获得的方法。

虽然学生经常接触沙子和黏土,但真正研究二者的特点和不同,还是需要引导的。

因此本课基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经验和科学理解,创设情境,通过观察、对比、实验、总结等方法来加深和丰富学生对沙子和黏土的认识。

有了观察石头和玩泥巴的经验,学生在观察物体时会更全面,但是在科学描述物质特征上有所欠缺。

本课结合词语卡、实验单引导学生规范口语和书面语言。

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第1单元石头与泥土整理:江苏泰州贝成科学工作室拜永兵一、单元分析岩石和土壤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引导学生认识岩石和土壤,是认识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认知水平所限,一年级学生还难以建立岩石、土壤的科学概念,更无法理解岩石圈的概念。

本单元的设计,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石头”和“泥土”,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泥土,以及颗粒更小的沙子和粘土的外形特征,通过操作这些材料,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

本单元力求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玩石头、玩泥巴的机会,在玩中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斑纹、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在探究技能的培养方面,本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对物体进行分类,以及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分享这些活动对于促进思考发展、发展科学思维来说非常重要。

本单元的设计,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入手,帮助学生认识石头、沙子和粘土的特征,了解他们的用途。

第一课《石头》,指导学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教会学生借助气泡图开展结构性观察,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第二课《玩泥巴》,通过采集泥土、筛泥土,引导学生发现泥土中含有不同的成分,泥土有颗粒大小、粗细的不同,细的泥土可以用来做泥塑、烧陶器。

第三课《沙子与黏土》,指导学生识别沙子和粘土,比较干沙子和干粘土的特征,探究沙子和黏土渗水性的不同。

本单元三课在总体上呈现并列关系,石头、泥土以及泥土中的沙子和黏土都是岩石,只是它们的颗粒大小不同。

第二课和第三课构成总分关系,沙子和粘土都可以从泥土中得到,先发现它们可以共存一处,再将它们分开研究,研究各自的特点,比较不同之处。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石头和泥土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

2. 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3. 喜欢玩石头、玩泥巴,乐于与同伴分享发现。

1.石头【教学目标】1. 知道石头无处不在,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一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石头与泥土1石头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石头与泥土1石头教案苏教版

第1单元石头与泥士第1课石头一、教学内容本课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认识它们的特征。

教材按照总体——个别——总体的逻辑结构设计学习活动,依次是:在生活中发现石头(总体),观察并描述石头(个别)的特征,按照某一个特征给石头(总体)分类,进而讨论石头的用途。

第一个活动,通过讨论哪里有石头,交流玩石头的经历,发现在我们周围很多地方都有石头,石头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第二个活动,运用各种感官细致地观察一块石头,借助气泡图,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表面等各个方面,比较完整地描述石头的特征。

第三个活动,按照此前认识的特征中的一个,给一堆石头分类,在分类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石头的特征。

第四个活动,通过阅读图片,讨论石头的用途,意识到石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需要指出的是,本课并不出现“岩石”这一概念,而是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落脚在儿童更能接受的“石头”。

通过玩石头,观察和描述石头的特征,这些有益的经验,能够为孩子们在中、高年级学习岩石的概念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观察石头,会从多个方面描述石头的特征。

●会按照某一个特征给一堆石头分类,进一步认识石头的特征●意识到石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

0对石头和研究石头的活动感兴趣,乐于分享发现。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对石头的特征作结构性观察和描述。

难点: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的特征。

四、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1)具有多种特征的一套石头(10~15块)。

(2)托盘、放大镜(可选)。

五、教学活动●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这对一年级的孩子来是一个难点,需要教师提供帮助。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图形卡、颜色卡、词汇卡等作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把他]观察到的石头特征描述出来。

活动三:给石头分类,说说你是怎么分的设计意图:●“石头”这个词既可以指石头的个体,也可以指总体。

按照某一个特征将一堆石头分类,给学生创造了在较中进步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的机会,从面促进了他们对石头的认识。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石头与泥土 2玩泥巴 网格式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石头与泥土 2玩泥巴 网格式教案

2.玩泥巴【核心概念】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与要求】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1-2年级:①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教材分析】《玩泥巴》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石头与泥土》第二课。

土壤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引导学生认识土壤,是认识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有限,他们难以建立对土壤的科学概念。

本课按照任务驱动的思路,带着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凸显了一个“玩”字。

展开三个主要活动:(1)回忆玩泥土的经历,知道泥土是我们周围常见的一种物质;(2)通过筛泥土的活动,知道天然的泥土中混杂着各种物体,泥土是由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组成的;(3)通过做泥塑的活动,感受泥的特点。

着重在于指导学生通过做泥塑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泥土的特点。

同时,通过资料介绍,使学生知道泥塑经过烧制可以变成陶器。

【学情分析】泥巴是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大部分学生都有玩过泥巴的经历。

所以应该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创建有趣的情景,通过有意识地观察,动手等方法丰富对泥巴的感性认识。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发展有限所以为了学生能够更有效地观察、体会,教师要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做一个泥塑,而不只是看一看泥塑作品,或者只是知道有这么一回事而已。

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次与泥土的亲密接触,这可能是他们迄今为止的第一次,这种真实的感受对学生成长很重要。

【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回忆玩泥土的经历,知道泥土是我们周围常见的一种物质。

2,科学思维:通过筛泥土的活动,知道天然的泥土中混杂着各种物体,泥土是由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3.探究实践:通过做泥塑的活动,感受泥的特点。

4.态度责任:感受到玩泥巴带来的乐趣。

愿意通过小组合作,共同玩泥巴,并乐于分享自己制作的泥巴作品。

【教学重点】在玩中感受到泥土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用泥土捏一个泥塑物品。

新改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备课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教案

新改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备课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教案

新改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备课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教案1.准备多种不同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的石头。

2.准备气泡图模板和气泡笔。

3.准备分类标准卡片和分类盒子。

4.准备相关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块石头,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石头,让学生意识到石头无处不在,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2.观察与描述(10分钟)老师让学生观察手中的石头,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描述石头的特征。

鼓励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如“这块石头有许多小孔,像是被虫子啃过一样”。

3.结构性观察(10分钟)老师出示气泡图模板和气泡笔,引导学生用气泡图结构性观察石头的特征。

让学生用气泡图来描述石头的特征,如“这块石头有许多小孔,孔洞大小不一,有些孔还有小石头”。

4.分类活动(15分钟)老师出示分类标准卡片和分类盒子,引导学生按照一个标准对多块石头进行分类。

让学生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如“这些石头都是黑色的,都有小孔”。

5.视频观看(10分钟)老师播放相关视频资源,让学生了解石头的用途,如建筑、雕刻、制作器具等。

6.总结(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的研究内容,让学生总结石头的特征和用途。

教学扩展】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到校园里或周围的环境中寻找不同的石头,让学生观察和收集石头,再进行分类和描述。

同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用石头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如石头画、石头拼图等。

1.面对这么多不同特征的石头,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类别,这样就能更好地认识它们了。

2.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些石头的形状,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长方形的,有的是不规则的。

请你们根据石头的形状,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组。

3.接着,我们来看看石头的颜色,有的是灰色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

请你们根据石头的颜色,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组。

4.最后,我们来看看石头的表面和斑纹,有的表面光滑,有的有纹理,有的有斑点。

请你们根据石头的表面和斑纹,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组。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1单元石头与泥土3沙子与黏土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1单元石头与泥土3沙子与黏土 苏教版

第3课沙子与黏土一、教学内容沙子、黏土与石头一样,都属于岩石,都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

本课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这两种重要的物质,观察与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

教材编写上,延续《石头》一课的思路,按照总体——个别—总体的逻辑结构来设计学习活动,依次是:在生活中找到沙子和黏士(总体),观察并描述沙子和黏土(个别)的特征,再讨论沙子和黏土(总体)的用途。

第一个活动,采集一些沙子和黏土。

沙子比较好得到,黏土可以用筛选的方法得到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学会识别沙子和黏土。

第二个活动,通过观察干沙子和干黏土,比较二者有什么不同,知道可以从颗粒大小、细腻还是粗糙、沾不沾手等方面来描述和区别干沙子和干黏土的特点。

第三个活动,做沙子和黏土渗水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从沙子和黏土颗粒大小的角度,描述并解释看到的现象。

第四个活动,通过读图,讨论沙子和黏土的用途,知道它们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二、教学目标●能够指出什么是沙子,什么是黏土。

●学会描述并区别干沙子和干黏土的特征。

●能够描述沙子和黏土渗水现象的不同,并试着作出解释。

●能够举例说出沙子和黏土的用途。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描述并比较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难点:做沙子和黏土渗水的实验并试着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1)干沙子和干黏土若干。

(2)用于筛取黏土的器材:广口瓶、铝箔、皮筋、针和培养皿(3)用于做渗水实验的器材:过滤杯、烧杯、水。

五、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数量相当的干沙子和干黏土各一份,提问:干沙子和干黏土有什么不同?提示学生要通过观察发现不同看一看、按一按、捻一捻的方法要适当指导。

●在黑板上出示一些用于描述干沙子和干黏土特点的词语,提示学生在描述干沙子和干黏土不同点的时候可以用这些词语,当然也可以用自己想到的别的词语。

注意事项:●教材中提供的“词汇卡”可供学生在描述沙子和黏土时选用,但不能仅限于此,对学生造成束缚。

应该鼓励学生用想出的新词来描述沙子和黏土。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 1.1 石头 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 1.1 石头 说课稿

1.《石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石头》,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石头》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该单元以石头与土壤为主题展开。

本单元,机遇一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日常概念的“石头”和“泥土”,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和泥土,通过操作这些材料,丰富对岩石的感性认识。

根据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对“石头”的研究是属于物质科学,一二年级对此项领域的要求是“观察、描述这些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辨别生活中这些常见的材料”。

为此我对本节课设置了如下教学目标:首先,要观察石头,会从多个方面描述石头的特征。

其次,会按照某一个特征给一堆石头分类,进一步认识石头的特征。

第三,意识到石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

最后通过本堂课,学生对石头和研究石头的活动感兴趣,乐于分享发现。

据此,本课的重难点设置为:重点在于对石头的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

一年级的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石头的外形,但科学需要精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并不容易,所以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石头的特征,并用一种特征进行分类,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并不容易。

因此本课的难点有二:用准确的语言表达石头的特征;用某一种特征对一堆石头进行分类。

二、说教法和学法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实践性的、综合性的课程,所以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理解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因此在教法上,要能够注重课程特点,在课程整合的新理念下,要让科学课堂体现他的综合性和包容性,所以本节课我提取了语文学科的习文创作、数学学科的分类问题、以及美术学科的绘画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一次整合尝试。

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实验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对此,学法上学生就要结合自主观察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本节课的课堂目标。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的内容主要包括石头的形成、种类和用途,以及泥土的成分、特性和应用。

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感受科学知识的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石头和泥土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正逐步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石头和泥土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石头的形成、种类和用途,掌握泥土的成分、特性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石头的形成、种类和用途,泥土的成分、特性和应用。

2.教学难点:石头和泥土的形成过程,泥土的特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石头和泥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常见的物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探究石头:(1)观察石头:让学生触摸、观察不同种类的石头,了解石头的特点。

(2)讨论石头:引导学生探讨石头的用途,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探究泥土:(1)了解泥土的成分: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泥土的主要成分。

(2)探究泥土的特性: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泥土的塑性、吸水性等特性。

(3)讨论泥土的应用:引导学生探讨泥土在生产、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4.总结与拓展: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石头和泥土的认识,提出课后探究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1单元石头与泥土一、单元分析岩石和土壤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引导学生认识岩石和土壤,是认识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认知水平所限,一年级学生还难以建立岩石、土壤的科学概念,更无法理解岩石圈的概念。

本单元的设计,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石头”和“泥土”,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泥土,以及颗粒更小的沙子和粘土的外形特征,通过操作这些材料,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

本单元力求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玩石头、玩泥巴的机会,在玩中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斑纹、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在探究技能的培养方面,本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对物体进行分类,以及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分享这些活动对于促进思考发展、发展科学思维来说非常重要。

本单元的设计,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入手,帮助学生认识石头、沙子和粘土的特征,了解他们的用途。

第一课《石头》,指导学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教会学生借助气泡图开展结构性观察,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第二课《玩泥巴》,通过采集泥土、筛泥土,引导学生发现泥土中含有不同的成分,泥土有颗粒大小、粗细的不同,细的泥土可以用来做泥塑、烧陶器。

第三课《沙子与黏土》,指导学生识别沙子和粘土,比较干沙子和干粘土的特征,探究沙子和黏土渗水性的不同。

本单元三课在总体上呈现并列关系,石头、泥土以及泥土中的沙子和黏土都是岩石,只是它们的颗粒大小不同。

第二课和第三课构成总分关系,沙子和粘土都可以从泥土中得到,先发现它们可以共存一处,再将它们分开研究,研究各自的特点,比较不同之处。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石头和泥土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

2. 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3. 喜欢玩石头、玩泥巴,乐于与同伴分享发现。

1.石头教学目标:1.认识到即使是身边最不起眼的小石头也是有大用处的。

2.让小学生也来经历科学探究发现的过程,从收集材料,观察,实验,记录,得出结果。

苏教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单元 石头与泥土 3 沙子与黏土》优质课教学设计_13

苏教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单元 石头与泥土 3 沙子与黏土》优质课教学设计_13
年级
一年级
课题
1、3玩泥巴
课时
3
教师
教学目标:
1.能够指出什么是沙子,什么是黏土。
2.学会描述并区别干沙子和干黏土的特征。
3.能够描述沙子和黏土渗水现象的不同,并试着做出解释。
4.能够举例说出沙子和黏土的用途。
学习重点:
1、能够描述并比较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2、做沙子和黏土渗水的实验并试着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三、比较沙子与黏土的不同
1.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一份沙子和黏土。下面我们来研究它们,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可以怎么研究?
2.你们的方法都很好,老师这里有三个更具体的方法:(1)看一看,看的时候可以借助放大镜,会用吗?(2)按一按,注意按的时候只要将手指轻轻的触碰沙子和黏土,然后看看你手指上有什么就可以了。(3)捻一捻,向老师这样拇指和食指捏一点沙子或黏土,来回的移动。
教学准备:
1、教师材料:课件。
2、学生材料:每组干沙子和干黏土若干、放大镜、培养皿、用于筛取黏土的器材:广口瓶、铝箔、皮筋、针和培养皿。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引入课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样物品,你们认识吗?
(出示沙子图片)这个是什么?它是沙子。
(出示黏土图片)这个是什么?它叫黏土。
2.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沙子与黏土。(板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题)
3.老师这里还有一张记录单,能看懂吗?这里还为你们准备了6个词语,等会你们可以把词语贴在记录单上。清楚了吗?开始吧!
4.学生研究。
5.学生汇报。
四、比较沙子与黏土的渗水性
1.是不是只有这么多的不同?不是的,其实还有很多不同,不太容易发现,要想一些别的办法才行,比如,我这里有一些材料,一个透明纸杯,一个塑料盒,我在塑料盒的底戳了几个小洞,有一张圆形纸片,有沙子与黏土,有两杯水。我把它们像这样组装起来,等会同时给两个杯子倒水,会出现什么现象?

苏教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单元 石头与泥土 2 玩泥巴》优质课教学设计_11

苏教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单元 石头与泥土 2 玩泥巴》优质课教学设计_11
2、通过活动3中的反馈环节,每组学生的作品都主题鲜明,生动形象。作品获得了师生的肯定,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了解了中国的泥塑文化,从而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活动1创设情境生成主题活动2筛泥土
活动3泥塑创作反馈评价活动4欣赏图片拓展延伸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一个捏好的泥塑。一次性包书纸若干张、筛子(筛孔大小不同)、塑料盆、矿泉水瓶装适量的水。PPT
学生材料:每组泥土若干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Flash动画与PowerPoint相结合,增强直观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我国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也是通过泥土加工而成图片展示,通过一个小视频来了解秦陵兵马俑。
欣赏泥塑图片,知道泥塑需要再加工,高温烧制泥塑变陶器和瓷器。观看陶器和瓷器的图片。
通过图片、视频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了解中国的泥塑文化,从而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欣赏
图片
活动4:欣赏图片和欣赏上色后的泥塑作品。
欣赏图片,学生课下给自己的泥塑作品着色。
激发学生课下继续创作的动延伸
此时,教师导语:一块块普通的泥巴,用你们的双手,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我们该如何把这些美丽的作品保存起来呢?首先,通过1、观看幻灯片,知道泥塑需要再加工,烧泥塑变陶器和瓷器。
欣赏老师的小章鱼,观看图片,通过观察分析知道树枝石头等不是泥土要把它们挑拣出来,大的土块用手捻碎。
通过观察,汇报第二幅细土更适合做泥塑。
思考如何能得出这么细的土,并分别汇报自己的想法。
学生通过观察筛孔不同的筛子,知道不同的筛子可以筛除不同的土,先用孔大的,再用孔小的,通过连线,得出筛孔越小,筛出的土就越细。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动手制作课要提高生活及教学效率,不仅要立足课堂,更要面向生活、走进生活。

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教案

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1.石头【课标对应】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分类、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石头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教材分析】岩石和土壤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

本课以观察和描述为核心,联系生活,展开四个主要活动:(1)交流哪里有石头,意识到石头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2)观察石头,从多个方面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3)按一个特征标准给一堆石头分类,进一步认识石头的特征;(4)举例说出石头有哪些用途。

着重在于指导学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引导学生借助气泡图开展结构性观察,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学情分析】石头是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大部分学生都有玩过石头的经历。

所以应该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创建有趣的情景,通过有意识地观察,分类,对比等方法丰富对岩石的感性认识。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发展有限,所以为了学生能够更有效地观察、比较、分类,教师要做到帮扶合理,结合图形卡,颜色卡,词汇卡等辅助学生进行交流、分享的机会,体会研究的方法,认识到石头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的重点就在于对石头的特征做结构性的观察和描述。

难点就是小孩子也需要用科学的词汇语言描述石头的特征。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通过交流,知道石头无处不在,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苏教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单元 石头与泥土 2 玩泥巴》优质课教学设计_10

苏教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单元 石头与泥土 2 玩泥巴》优质课教学设计_10

《玩泥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意识到泥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

2.通过筛泥土的活动,知道天然的泥土中混合着各种物体,泥土是由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3.做捏泥塑的活动,感受泥的特点。

【教学重点】在玩中感受到泥土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用泥土捏一个泥塑物品。

【教学准备】泥土、一次性桌布、筛子、塑料盆、水。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快速聚焦(设计)1.咱无锡的惠山泥人很有名,我们一起来观赏(PPT图片)。

知道是什么做的吗?2.近期惠山泥人展快到了,可是工艺师们发现展览的作品不够,所以想请咱们班的小朋友帮忙设计几件作品。

想一想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板贴设计)二、制作(筛泥土)1.怎么做呢?(板贴制作)你看这是泥人的前期胚胎——泥塑。

没有上过色彩的。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这种泥有什么特点?3.老师这种泥可不可以做泥塑呢?(实物投影)4.怎样让这种泥适合来做泥塑呢?生:把树枝、石头拣出来。

(拣出来我们可以把它放在塑料桌布上)师:原来,天然的泥土中还含有其他杂物。

(师边拣边口述)5.杂物拣掉了,还需要注意点什么?这样的颗粒够不够呢?生:需要把大的泥块捻碎。

6.捻过之后就合适了吗?好像还不太合适,那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工具——筛子,比筛孔小的泥土可以直接漏下去。

给你提供这样的3个筛子,你准备怎么筛?生:用小孔的师:好,你来筛筛看。

老师帮你在下边放一个托盘(孩子实物投影演示)师:哦,这个速度可真慢呀!很多泥粒把筛孔堵上了,不便于我们晒细泥呀!7.那怎样会更顺利呢?如果我们从大颗粒逐步逐步选用小颗粒会不会更好呢?8.筛到这种程度合不合适?(出示筛过的一盘细泥)好,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9.筛完之后筛子上面会存有一些泥粒,我们可以把这些泥粒归放在这个小盘子里面,那这小盘子剩余的泥粒就完全没有用了吗?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来捻碎。

10.组长领取材料,筛的土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坐坐好。

11.你发现3个筛子筛得的土有什么不同?生:大小不同,筛孔小的筛出来的土就越细。

苏教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单元石头与泥土2玩泥巴》课教学设计5

苏教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单元石头与泥土2玩泥巴》课教学设计5

《玩泥巴》教学设计学情剖析学生于“泥”其实不陌生,儿常玩泥巴,塑像和其余平面美不一样,它直立体,便于成型,能够不停改正、整理,方法便易学。

本能激孩子厚的趣。

引孩子学塑像作方法,在玩中学,察生活周的人情百,以增感觉生活的能力,提升立体造型和表的能力。

活动目标1、使学生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术,捏、、搓、、切、揉⋯⋯等方法。

2、通学生探究与,捏出自己喜的作品,培育学新手操作能力。

要点、难点1、掌握捏、、搓、、切、揉⋯⋯等基本玩泥巴的方法。

2、能捏出自己喜的作品,培育学新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泥、、直尺等活动过程一、入孩子,你知道些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玩泥巴?今日,我在教室里也来玩玩泥巴。

(板:玩泥巴)二、感觉泥性1、大家想想,生活中泥巴有什么作用呢?哪些西与泥巴相关?2、那你知道哪一种泥巴更适适用来玩呢?3、玩泥巴有哪些方法呢?(板:捏搓揉切⋯⋯)4、你知道泥巴有什么特征呢?大家用眼睛、手、鼻子来感觉感觉泥巴特征吧!用手摸有什么感觉?()用鼻子有什么滋味?(泥老气)C用手拍拍泥巴,感觉怎么?(泥巴很听)三、玩游,制作泥巴作品、既然泥巴么听,下边我来做一个游,比看做的泥条最、最快、最好。

(教用泥条做一只牛)2、泥巴听?你能用听的泥巴做成什么好玩的西?学新手制作四、展现作品五、拓展:1、好的泥巴作品,也就是塑像,是中国之一,我一同来欣一些塑像作品。

兵俑在史上拥有很高的价,是雕塑的宝,中民族的古老文化增加了光彩,也世界史充了光的一。

2、本来,随可的泥土,造型后,就成了塑像,塑像不好保留,就需要再加工,把塑像至700度就成了陶器,至1230度可瓷化,家里的碗、子、杯子等都是高温制而成的瓷器。

假如有同学想在一域有所成就能够通学、进修来承塑像一民,在一基上不停的去探究、新,将它光大,一代代下去。

六、板:玩泥巴捏搓揉切⋯⋯。

1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1石头(教案).doc

1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1石头(教案).doc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
课题
1.1石头单元1学科科学
年级一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石头的特征、分类及用途。
2、能够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与教、同伴交流。
重点
了解石头的特征和用途。
难点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牛活动
设计意图
激情导入
导入:师问:冋学们,看看这些房子都是用什
么材料制造的?(出示相关图片)
语言大胆描述°
石头不能工长也没有死亡;
通过石头与鸡
蛋实验,了解
6、捏一捏石头什么感觉?你们说说石头与鸡蛋
石头在硬的特
相碰谁厉害?
出不右头与鸡蛋相撞的图片,突出石头硬的特
征。
点。
7、石头特别的硬,所以我们平时玩石头的时候
教师讲解石头的
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乱扔防止打伤人的道理。
分类不是唯一
三、石头分类
知道了石头的
并能用简单在
哪些方面去观
3、学生思考,自由讨论。
语言描述石头
察,学牛亲身体
4、学生大胆描述:
在特征。
验更能形象地了
表面:不太光滑
解石头的特征,
颜色:土黄色
让学生用自己的
大小:比鸡蛋大一点
形状:椭圆形
斑纹:有黑色斑点
5、拓展:你知道石头还有哪些特征吗? 老师讲述:石头不论大小都会沉入水中。
铁锤敲击石头能发出火花;
答:石头
引发学生想彖 空间,思维发 散。
利用平时常见 房子,帮助学生 更容易理解。
导入新课
1、出示问题:看看这些石头有你喜欢的吗? 我们一块走进今天的课堂一一《石头》。

苏教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单元 石头与泥土 3 沙子与黏土》优质课教学设计_7

苏教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单元 石头与泥土 3 沙子与黏土》优质课教学设计_7
生:它是沙子。
生:它叫黏土。
学生猜一猜。
生自由说。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
方法:(1)看一看,看的时候可以借助放大镜,会用吗?(2)按一按,注意按的时候只要将手指轻轻的触碰沙子和黏土,然后看看你手指上有什么就可以了。(3)捻一捻,向老师这样拇指和食指捏一点沙子或黏土,来回的移动。
3.老师这里还有一张记录单,能看懂吗?这里还为你们准备了6个词语,等会你们可以把词语贴在记录单上。清楚了吗?开始吧!
四、比较沙子与黏土的渗水性
1教师准备好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试一试吧。
4.猜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5.(出示放大沙子与黏土的照片)观察一下被放大了很多倍以后的沙子与黏土,你有什么发现?
6.小结:沙子之间的空隙比黏土之间的空隙要大,所以水往下漏的就快。
五、沙子与黏土的用途
1.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猜猜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课时计划
课题
沙子与黏土
教时
1
学习
目标
1、能够指出什么是沙子,什么是黏土。
2、学会描述并区别干沙子和干黏土的特征。
3、能够描述沙子和黏土渗水现象的不同,并试着做出解释。
4、能够举例说出沙子和黏土的用途。
学习
重点
能够描述并比较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教学
准备
干沙子和干黏土若干。
用于筛取黏土的器材:广口瓶、铝箔、皮筋、针和培养皿。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样物品,你们认识吗?
(出示沙子图片)这个是什么?
(出示黏土图片)这个是什么?
2.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沙子与黏土。【板书课题】
二、如何找到沙子与黏土
1.(出示沙子与黏土实物)你们看,老师这里有许多的沙子与黏土,知道我是从哪里找到它们的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第1单元石头与泥土一、单元分析岩石和土壤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引导学生认识岩石和土壤,是认识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认知水平所限,一年级学生还难以建立岩石、土壤的科学概念,更无法理解岩石圈的概念。

本单元的设计,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石头”和“泥土”,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泥土,以及颗粒更小的沙子和粘土的外形特征,通过操作这些材料,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

本单元力求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玩石头、玩泥巴的机会,在玩中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斑纹、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在探究技能的培养方面,本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对物体进行分类,以及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分享这些活动对于促进思考发展、发展科学思维来说非常重要。

本单元的设计,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入手,帮助学生认识石头、沙子和粘土的特征,了解他们的用途。

第一课《石头》,指导学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教会学生借助气泡图开展结构性观察,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第二课《玩泥巴》,通过采集泥土、筛泥土,引导学生发现泥土中含有不同的成分,泥土有颗粒大小、粗细的不同,细的泥土可以用来做泥塑、烧陶器。

第三课《沙子与黏土》,指导学生识别沙子和粘土,比较干沙子和干粘土的特征,探究沙子和黏土渗水性的不同。

本单元三课在总体上呈现并列关系,石头、泥土以及泥土中的沙子和黏土都是岩石,只是它们的颗粒大小不同。

第二课和第三课构成总分关系,沙子和粘土都可以从泥土中得到,先发现它们可以共存一处,再将它们分开研究,研究各自的特点,比较不同之处。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石头和泥土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

2. 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3. 喜欢玩石头、玩泥巴,乐于与同伴分享发现。

1.石头【教学目标】1. 知道石头无处不在,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2. 能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3. 学会用气泡图描述石头的特征,开展结构性观察。

4. 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给石头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5. 通过看视频,能够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

【教学重点】用气泡图结构性观察、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对多块石头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石头一套、放大镜1个、记录单若干张。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 小朋友,这些你们认识吗?(出示石头图片)有的石头很大,有的石头很小,还有的石头漂亮极了!(出示雨花石图片)2. 你用石头玩过游戏吗?都玩过什么游戏?3. 小石头真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石头。

(板书课题:石头)[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在哪里见到过石头,用石头玩过什么游戏,逐步聚焦到本课的研究话题上。

]二、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1. 石头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其实有很多的小秘密,只有善于观察的小朋友才能发现!2. 你会观察么?为了更好地观察,今天,我特地请来了一个新朋友:(PPT 出示气泡图,请小朋友看1分钟)看明白了么?3.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椭圆形其实说的是石头的形状(贴板书“形状”),比鸡蛋大一点说的是他的(大小)(贴板书“大小”),土黄色说的是它的(颜色)(贴板书“颜色”),不太光滑说的是表面(贴板书“表面”),有黑色的斑点说的是它的斑纹(贴板书“斑纹”),当然,如果你还有什么发现,可以写在这个气泡里面(贴板书“……”)。

4. 等一会,请材料小组长领一盒石头,每个人选一块,你就观察这一块石头。

5. 可是我们会遇到问题,世界上的石头有很多,所有的石头都是椭圆形?所有的石头都是土黄色?所有的石头都只和鸡蛋比大小么?6. 如果你在观察后,写气泡图时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

(与学生一起梳理常见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斑纹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石头特征的观察。

)7. 如果有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实在有困难可以先求助同组的人。

8. (实物投影)哪个小朋友能用气泡图,说说自己观察的那块石头![设计意图:学生对石头并不陌生,但不一定就一块石头展开过仔细观察;他们也许能说出石头的某个特征,但不一定能针对一块石头从各个方面描述其特征。

本活动设计旨在给学生创造一个结构性观察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气泡图的帮助下,有顺序地、从多个方面观察和描述石头的特征。

]四、给石头分类1. 所有的小朋友都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

小朋友观察那么久,我们来放松一下,先来做个小游戏吧!(请男生举手!请穿红衣服小朋友举手!请第一大组小朋友举手!)2. 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分一分,把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按照了性别、衣服的颜色、是哪一个组的区分了。

在分类的时候,每一次就按照一个特征来分一分。

3. 游戏做完,我们再来看看,刚刚我观察的是一块石头,当我们有一堆石头的时候,我们就先做点事,给他们分分类!4. 如果你给石头分类,你会按什么来分?5. 请把你手中的石头放回到材料盒中。

记住,每次按照一个特征来分![设计意图:“石头”这个词既可以指石头的个体,也可以指总体。

按照某一个特征将一堆石头分类,给学生创造了在比较中进一步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的机会,从而促进了他们对石头的认识。

]五、了解石头的用途1. 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通过PPT了解一下)你还知道石头的哪些用途?[设计意图:这里给学生提供一组石头用途的图片,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石头还有哪些用途,让学生意识到石头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六、小结1. 看来小小的石头在我门的生活中用处还真不少,以后的科学课上,我们还要继续观察和研究关于石头更多更好玩的秘密!【板书设计】2.玩泥巴【教学目标】1. 意识到泥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

2. 通过筛泥土的活动,知道天然的泥土中混合着各种物体,泥土是由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3. 做捏泥塑的活动,感受泥的特点。

【教学重点】在玩中感受到泥土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用泥土捏一个泥塑物品。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一个捏好的泥塑。

学生材料:每组泥土若干(一次性餐盒分装)、一次性桌布(或旧报纸)1张、一套筛子(3个,筛孔大小不同)、2个塑料盆、一杯适量的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唤起生活经验1. 小朋友们一定都很喜欢大自然吧!因为大自然总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有趣的事物。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几个好伙伴相约一起来到户外去玩泥巴,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玩泥巴的?(堆土、浇水活泥巴、捏小乌龟……)2. 你玩过泥巴吗?3. 泥土覆盖在地球表面,不仅为动物植物提供了生活的家,还可以成为我们手中有趣的玩具。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泥巴”(板书课题),捏一个你最喜欢的造型。

[设计意图:交流自己是怎样玩泥巴的,不仅可以调动玩泥巴的经验,也可以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为后续活动做好铺垫。

]二、筛泥土1. 瞧,我用泥巴捏的小章鱼可爱吗?这是我用我家楼下花园里的土。

你们可以直接用它来捏造型吗?(实物投影一些含有石块、树枝的土)生:不行,土里有树枝,有石头,会戳到手。

生:不行,还要倒点水。

2. 没错,树枝、石头等都不是泥土,我们要先把他们挑拣出来。

(板书:拣)有些大的土块要用手捻捻碎(板书:捻)。

这样就行了吗?3. PPT出示两种土(颗粒大小不同)。

提问:要用泥巴捏造型,你觉得哪一种土更适合?为什么?生:第二种,更细一点。

4. 没错,这是老师处理过的土,才这样细,你猜老师是怎么做的?可不可能是一颗颗拣出来的?你有什么好方法?生:……5.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器,它的名字叫做“筛子”。

筛子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让比筛孔小的颗粒漏下去。

(板书:筛)(播放PPT或示范)筛的时候都需要有一个盆接住漏下来的泥土。

筛的时候手臂可以试着左右摇摆,幅度不要太大,不然土就洒出来了。

6. 我正好有2个筛子,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孔的大小不同。

7. 想一想:先用哪一个?后用哪个筛呢?生1:直接用筛孔最小的筛子筛(提醒:如果泥土没有进行初步筛选,大的颗粒很多,会堵住小的筛孔。

)生2:先用孔大的,再用孔小的。

8. 小结一下,想要得到适合做泥塑的土可真不容易呀!(1)(指着板书)“拣”——“捻”——“筛”,筛子从筛孔大的开始用。

3个筛子,2个盆,盆交替使用。

(2)友情提醒:分工合作,人人参与。

筛完坐正,注意卫生。

“筛完”:筛到已经没有太多土漏下来为止。

注意:筛子上的颗粒不要倒,就放在上面,筛子放一边。

下面就请你们来动动手。

发:塑料餐盒分装的泥土、3个筛子、2个塑料盆。

9.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10. 看一看:3个筛子筛得的土有什么不同?生:大小不同,筛孔小的筛出来的土就越细。

11.(PPT出示实验册内容)是的,不同的筛子可以筛出不同的土,请你来连一连,这里有三个筛孔大小不同的筛子,筛孔依次为大、中、小,用他们筛土,分别可以得到下面几号土呢?学生口答12. 原来泥土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粗细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设计意图:这个一个简单的分离泥土、筛选泥土的操作活动。

通过分拣采集来的土壤,将观察目标聚焦于颗粒大小不同的泥土上。

再通过筛泥土,发现泥土可以分成大小不同的颗粒。

]三、捏泥塑1. 细土我们已经筛出来了,是不是就可以捏泥塑了?你们试着捏一下,行不行。

2. 太干了,太松散了,怎么办?生:加水,像和面一样和泥3. 水怎么倒?一下全倒进去行吗?生:不行,要慢慢倒,水多了就稀了。

4. 时间关系,如果完全自己来筛出合适的泥土,估计得好半天呢,也需要更多的土,所以今天老师提前筛好了一些,补充给每一组。

5. 补充说明:先把盆倾斜过来,把土集中在一边。

先倒半杯水,用手将泥和水搅拌在一起,泥团变大后不断捏一捏。

可以小组共同捏一个,也可以分成四份,每人捏一个。

开始发挥你的创造力,捏个你喜欢的泥塑吧。

6. 学生操作7. 你发现加了点水的泥有什么变化?生:加水后像橡皮泥一样,可以捏。

而干的泥土很松散,不能捏成型。

8. 展示作品[设计意图:干的泥土加水能和成泥,泥会表现出与干的泥土截然不同的特点。

关于这一点,直接告诉学生没有意义,而要让他们去做做看。

本活动就是通过做泥塑的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泥的特点。

同时,通过资料介绍,使学生知道泥塑经过烧制可以变成陶器。

]四、总结与拓展1. 大家捏的泥塑不好保存,就需要再加工,就成了陶器。

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几乎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

家里的碗经过了高温烧制而成的瓷器。

2. 总结:原来随处可见的泥土,经过加工处理后,就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多乐趣。

今天一起玩泥巴开心吗?【板书设计】2.玩泥巴拣——捻——筛3.沙子与黏土【教学目标】1. 能够指出什么是沙子,什么是黏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