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养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体会到乐趣所在,有所感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作者心情,能将作者高兴处读出。
3、找到你最能体会作者心境的句子,说说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4、在阅读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知道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及养花带来的乐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作者心情,能将作者高兴处读出。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难点:学会文中的生字词语,读懂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要用细心的人能够将他们记录。
有的时候自己高兴的事儿,越回味越觉得心情愉快,非常想告诉他人,今天这么高兴的人就是老舍。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他的快乐吧!板书:养花。
二、介绍老舍、老舍养花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创作。
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
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
还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
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关于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
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
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
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
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事。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1、按生字表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通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言两则》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
根据后注释联系上下,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前准备: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教学时间:2时教学过程:第一时(学习《学弈》)一、读通全,感悟读法。
1.师:学习言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先听老师范读,再跟老师读。
(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意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2.学生自读,结合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主要讲什么内容?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
4.小组合作,疏通意。
.指名说全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
(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
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
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是《诗歌的魅力》,这一单元主要是通过课程内容的讲解和阅读练习,让学生能够了解到诗歌的基本特点、表现手法以及诗歌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掌握一些诗歌的表现手法;3. 能够通过朗读、感悟和鉴赏来感受诗歌的魅力;4.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诗歌的表现手法;3. 诗歌的鉴赏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1. 通过说、听、读、写等多种方式来展开教学;2. 通过阅读鉴赏和演讲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 通过课堂问答和讨论等方式来促进思维的活跃和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放一段诗歌音乐,或者是播放一段与诗歌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关于诗歌的知识。
2. 学习环节在学习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和阅读一些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教师可以通过鉴赏和解析一些经典的诗歌,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魅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诗歌的表现手法,例如押韵和对仗等。
3. 练习环节在练习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堂朗读和分享等方式,来体验诗歌的魅力和表现手法。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来编写和朗读自己的诗歌,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4. 归纳总结环节在归纳总结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和回顾学习重点,让学生加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体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检测和评测,以便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和掌握重点,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基础。
五、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2. 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诗歌的魅力;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六、教学难点1. 让学生掌握一些诗歌的表现手法;2. 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和感悟诗歌的魅力。
七、板书设计诗歌的定义和基本特点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鉴赏和感悟八、教学资源1. 诗歌音乐或相关视频;2. 诗歌教材和课本素材;3. 课堂活动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备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备课一、教学内容1. 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为《爸爸的钱包》,通过一个小男孩的故事告诉学生正确使用钱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节约意识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
2. 重点词汇有效、利用、费用、徘徊、怀疑、伸出、欲望、制定、预算3. 说课内容本课时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正确的使用钱,学生能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会使用重点词汇表达对文章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
2.掌握重点词汇。
3.读懂课文,理解文章中的意思,领会父母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
4.善于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意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爱好。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重点词汇。
2. 分析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意义。
四、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比较善于开口表达。
2. 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法。
2. 合作研究法。
3. 情景教学法。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零花钱和用途,引出本课主题。
2. 研究课文。
分小组朗读,分析文章内容,讲解重点词汇。
3. 合作阅读。
让学生分组,对文章进行有效率的阅读。
4. 运用语言。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重点词汇和句型讲述自己的观点。
5. 情景应用。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设计生活场景,模拟使用钱的场景。
6. 结语并布置作业。
七、教学评价1. 以任务形式考试,让学生通过操作研究并呈现自己的成果。
2. 采用小组互评、全班评比,多维度评价学生成绩。
以上为本单元的教学备课,希望可以有效帮助到您!。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1.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字里行间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
读中想象,感受其春节“分外热闹”的特点,体会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2.揣摩语言文字,感悟作者描写北京春节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如谋篇布局的详略得当、点面结合的场景描写等。
感受作者俗白风趣的语言风格,进一步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培养阅读散文的能力。
3.通过比较性阅读,获得从多角度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民俗特点的表达方法,感受老舍的语言风格。
难点: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使学生懂得可以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和表达生活。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一)同学们,我们刚过完春节不久,来,我们来分享一下过春节的感受。
(交流后鼓励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的感受。
初步渗透“文眼”意识。
)(二)想了解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吗?这节课,我们走进我国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老舍先生描绘的北京的春节。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一)检查预习:1.认识生字词语。
2.了解课文大意。
(二)把握文眼。
可谓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们中华大地上,各地的春节风俗各具特色,那么,北京春节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请同学把我们带进老北京的春节,我们一边听读一边用心感受,找出文中反映北京春节特点的一个句子。
(三)质疑导读: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快速浏览课文,标出时间词,看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哪些重要的日子?各有什么活动?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的?(板书:春节前:腊八--腊月二十三;过春节: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春节结束:正月十九。
)还有看不明白的地方吗?(四)小结:课文以时间为线,把老北京春节的各种民俗活动如串珍珠般地连接起来,条理清楚,详略得当,突出老北京春节民俗的独特之处,使人印象深刻。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第一单元的主题和内容,明确学习的目标和重点。
•学习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词语搭配。
•学习本单元的语法知识和句式结构。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午别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文本单元的课文是一篇叙事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中午放学后同学们的欢乐时光。
内容生动有趣,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重点词汇本单元的重点词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名词:同学、中午、放学、学校等。
- 动词:玩耍、聊天、吃饭、跑步等。
- 形容词:快乐、干净、美丽等。
语法知识本单元的语法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主谓一致:学习如何正确使用主谓一致,构成完整的句子。
- 时态:学习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的用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的标题和主题图片,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并向学生介绍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步骤二:预习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意义。
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步骤三:词汇学习通过图片、示意图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和记忆本单元的重点词汇。
可以进行单词卡片游戏、词汇拼图等活动,巩固学生的词汇记忆。
步骤四:语法讲解通过讲解和练习,向学生介绍本单元的语法知识。
可以结合课文中的例句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主谓一致和时态的用法。
步骤五:阅读理解让学生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鼓励学生通过找关键词、推理等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步骤六:写作训练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可以通过示范写作、分组写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步骤七: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向学生介绍下节课的内容和学习要求。
鼓励学生做好复习准备,提前预习。
教学评价这里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些小测验、作业、课堂表现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新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新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稻草人和小鸟》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 理解文章中的比喻修辞手法,并能灵活运用。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课文《稻草人和小鸟》的复印件。
2. 课堂幻灯片或多媒体设备。
3. 黑板、粉笔、彩色粉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一幅描绘稻草人和小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对稻草人和小鸟的印象,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2. 研究课文(15分钟)- 分发课文《稻草人和小鸟》的复印件给学生。
-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 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并引导学生使用课堂词典查找解释。
3. 分析文章(15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修辞手法,解释比喻所表达的意义。
- 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举例比喻,加深理解。
4. 听读课文(10分钟)- 播放课文录音或老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 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表达,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5. 对课文进行讨论(10分钟)- 分组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鼓励他们就文中的情感和观点进行思考和表达。
6. 小结(5分钟)- 归纳本课时的教学要点,鼓励学生总结课文中的知识点和研究心得。
7. 课后作业(5分钟)- 配发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课文,并完成相应的练。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法:观察学生对课文理解的表现和听读的语音语调表达是否正确。
2. 学生表现观察法:评估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参与度和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能力。
五、教学延伸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文中的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感受和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思想,提高语言表达和情感交流能力。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全部教案(含六课)
通过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懂得在阅读时,要分清文章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重在教会学习方法,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同桌交流等方法,在自读自悟中学习。
体会时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的好处。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特定习俗及其寓意。
让学生了解行书的写法,对于即将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学会行书的写法,有助于提升书写速度。
读是古诗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渗透自主识字的方法,使学生对古诗内容有整体的感知,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预设:
这些词语都表示“得了第一”的意思。
3.汉语的词汇非常丰富,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样做在准确表达意思的同时,避免了雷同。
4.拓展练习。
想一想,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替换句子中的“一瞬间”?
出示句子:天上的流星,一瞬间就不见了。
预设:
转眼间、一刹那、一霎时、一转眼、倏忽间……
(二)了解节日的寓意。
展示汇报。
预设:
引导学生明白写文章要注意详略得当。
2.《北京的春节》讲的是北京地区过春节的独特习俗。而能表现北京独特习俗的莫过于这几天了。这几天可以说是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小高潮,所以要详写。其他的日子大体相似,就没有必要一一详细描述啦!
3.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
3.学生小组合作,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预设: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第1单元(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单元(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并积累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识字与写字:本单元共出现生字词50个,要求学生会认40个,会写10个。
2. 课文学习:本单元共包含4篇课文,分别为《草原》、《丁香结》、《古诗词诵读》、《习作》。
3. 语文园地:包括“日积月累”、“我爱阅读”、“趣味语文”等栏目,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并积累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重点词语。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1单元2. 板书内容:生字词、课文标题、重点知识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新课:预习下一课的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3.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书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有所提升。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通用7篇)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通用7篇)六班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篇1六班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篇2六班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篇45、用显微镜观看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过程与方法: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看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发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熟悉到细致观看、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2.进展观看生物标本、讨论生物标本的爱好。
3.懂得由于观看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看到很多自然界的隐秘【教学重点】用显微镜观看洋葱表皮细胞【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教学预备】分组试验材料: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这是一个洋葱,假如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发现些什么?假如用上放大镜又能发现些什么?假如用上显微镜又能发现些什么?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1.师:为了能更好地观看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
(师演示)1)在一个洁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心,留意标本要平绽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渐渐放下另一端,留意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2.同学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看洋葱表皮1.先用肉眼观看洋葱表皮,将发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或书上13页)2.材料员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大家用放大镜观看洋葱表皮将发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3.沟通用肉眼和放大镜观看到的有何不同。
三、用显微镜观看洋葱表皮1.师:假如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看,又会有什么新的发觉呢?2.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假如同学五班级时已使用过,也可叫同学介绍老师指导更正,详细内容见13页)3.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看洋葱表皮,不会使用的同学可依据13页的提示进行操作。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人物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草原》、《丁香结》、《古诗词诵读》等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疑难问题。
4. 课堂讲解: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 板书内容:课文标题、作者、生字词、文章主题、写作手法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宽知识视野。
3. 习作练习:结合本单元的写作手法,进行习作练习。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2.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全部教案(含六课)
6.教师小结:同学们,北京的春节从腊八拉开序幕,到正月十九才宣告结束,历时一个多月,作家老舍却只用了一千多字就将它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作者正是抓住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
同学们要懂得运用刚才总结的写作方法来指导自己写作。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勾起读者对年味的向往,对传统节日的留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语言特色、详略、比较阅读、表达顺序等方面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及传统节日的习俗。
1.自主读文,读中感悟。
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提高语言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本节课教学中,我首先落实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保证他们能多次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充分地与文本对话。
我从整体入手,紧扣中心,抓住关键词“热闹、忙碌、喜庆、团圆”,帮助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脉络。
接着,我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勾画圈点批注,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教学,采用朗读、品味、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语言。
2.指导朗读,创设氛围。
本课写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习俗,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其中许多情景孩子们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注意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
1.突出主体,注重层次。
在教学中,我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力求让学生全员参与,读中感悟,悟中品情,引导学生抓住八儿心理变化的同时,更抓住孩子们对八儿的喜爱之情,运用了最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方式,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孩童形象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中!这也激起了孩子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从而能更清晰地理解课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教案 (Word版 共40页)
第一单元单元初步感知授课提要课时1北京的春节本文以时间为序,用充满“京味儿”的朴实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老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赞美之情。
22腊八粥本文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写他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的过程,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了腊八节的风俗画面中,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对亲情的眷念,留给人无限的回味。
23古诗三首《寒食》是一首描写宫廷寒食节的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权贵大臣,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种,享有特权,诗人巧借夜晚走马传烛一事,对时政予以讽刺。
《迢迢牵牛星》一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相会的故事,表达了夫妇之间的离情别意,或也可认为是一种相思而不得的愁绪。
《十五夜望月》是一首描写中秋月夜的七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由“望月”升华到“思人怀远”。
34*藏戏本文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围绕藏戏的主要特点,从藏戏的起源、面具、舞台形式、演出方式等方面进行介绍,让读者对藏戏有基本认识和了解,同时感受到藏戏所折射出的少数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1习作:家乡的风俗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会抓住重点,有详有略地写出家乡风俗的特点。
2语文园地阅读文章能分清主次;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认识并临摹行书,逐渐提升自己的书写速度;朗读并背诵汉乐府诗《长歌行》。
1教法与学法本单元人文主题是关于“民风民俗”的。
这一单元的训练点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细写主要部分的。
授课方法探究1北京的春节按时间顺序,抓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整体上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2腊八粥初步了解小说运用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描写方法。
3古诗三首理解古诗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三首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会写“醋、饺”等15个字,会写“腊月、展览”等3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了解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了解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搜集有关春节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播放歌曲《新年到》。
导入语:同学们,听喜庆的音乐响起来;看,红红的狮子舞起来……听着喜庆的音乐,看着这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大声地告诉我,这是什么节日?2、揭示课题。
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
(板书:1北京的春节)3、读课题。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检查反馈,相机指导。
(1)出示词语,读一读。
饺子 万象 鞭biān 炮 眨眼 通宵xiāo 间jiàn断 万不得已截然 燃放 小贩 摆摊儿 彼此 贺年 恰好一律 彩绘 分f èn 外(2) 出示词语,观察特点。
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提示:后面的字是轻声。
读得又轻又短。
(3)词语解释。
腊月:农历十二月。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的焕然一新。
张灯结彩:挂上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分外:超过平常,特别。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空竹:一种木制的传统健身玩具。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会写“蒜、醋、饺”等15个字,正确读写“饺子、鞭炮”等18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传统文化。
3.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策略】1.字词学习本课要求会写15个字,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结合词语和具体的语段展开教学,把本课的字和词语分类识记,如“拌、眨”都是动词,“饺子、鞭炮”都是名词。
“拌、眨”这两个动词可利用形旁表意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同时通过肢体动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写字时,可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如“醋”字的左半部分不能写成“西”。
2.阅读理解文中列举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趣味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谈谈北京的春节给自己留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表达运用先通过自主读文来感知文本,再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触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大胆交流生活中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在这种对话中不断感悟,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通过课文和课文后的“阅读链接”的对比阅读,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搜集关于春节及春节习俗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及全部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及全部教案本单元围绕“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个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和《藏戏》这4篇文章。
在文章中,作者描绘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风俗图,让我们更能了解传统风俗的魅力。
《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传统的节日风俗,老舍先生以朴素的语言展现了北京过年的热闹与隆重,美好之余传达出惹人向往的温馨,表达了作者对春节的喜爱之情。
《腊八粥》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古诗三首》中《寒食》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的讽刺。
《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十五夜望月》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的中秋月夜图,表达了诗人望月伤感的情怀和别离思聚的情意。
《藏戏》一文由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引入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而后对藏戏的来历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进行了具体介绍,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表达了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赞美之意。
“习作”的主题是"家乡的风俗”,要求介绍一种风俗或者写一写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旨在训练学生观察并描述事物和记录事件的能力,通过练笔,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园地”的内容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
“交流平台”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强调了写文章时应该分清主次,注意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词句段运用”给出两个句子,要求学生体会每个句子中的加点部分的含义和结构有什么相似之处;给出习俗要求写出其背后的寓意。
“书写提示”提议照写教材给出的选段文字,提高书写速度。
"日积月累”要求学生积累汉乐府名篇《长歌行》。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对教材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六年级第二学期使用。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准确诠释先进的课程理念,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在保持第三学段风格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新的探索。
本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同时也是第三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
老师们已经使用过小学高年段的前三册教材,为理解和把握本册教材打下了基础。
为了让老师们更清楚地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简要的介绍,供老师们教学时参考。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
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
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
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4~5篇课文。
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
“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
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到五年级下册为止,学生累计认字3 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个学段识字量,故从六年级上册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
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
教材后附生字表。
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
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
教材后面附有生字表,按课序列出本册要求书写的80个字。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高年段前三册保持一致。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
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
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
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读变调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六年级下册教材,既注意落实整体性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目标。
为了落实整体性目标,首先是对课文的严格筛选,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
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匆匆》《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手指》《北京的春节》《藏戏》《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
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中选编的阅读材料,有一些是回忆小学生活的文章,还有儿童诗、书信、演讲稿、建议书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热爱生活(“人生感悟”专题)、民族团结(“民风民俗”专题)、爱国主义(“深深的怀念”专题)、了解多元文化(“外国名篇名著”专题)、热爱科学(“科学精神”专题)等方面的专题。
还设置了以“告别母校”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难忘小学生活”。
另外,上承五年级下册旨在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的专题“中国名著之旅”,本册教材编排了“外国名篇名著”单元,这组教材在让学生接触一些经典的外国作品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自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欣赏优秀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学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
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
本册涉及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详写和略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浏览。
当然,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六年级下册特别重视将小学阶段所积累和习得的各种学习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二)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六年级下册是在前面十一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
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本册教材的结构和思路对前面的教材有一定的继承,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以期向初中教材平稳过渡,使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能够适应中学教材,缩短升入中学后的不适应期。
首先是在专题设置方面的继承与发展。
如第一组“人生感悟”单元。
之前,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曾有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之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
主题相近,但难易不同,衔接有些难度。
为此,我们在六年级下册设置了“人生感悟”单元,希望能够通过本组的学习,加强学生对自身、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
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有了一定的基础,到初中再学习相关单元时,就不会感觉有太大的落差。
“阅读链接”的呈现方式和用途与以往相比,有所继承和发展。
有的仍然是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有的成为课后思考练习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
如第五组,在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后面,链接了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而这个阅读链接同时也是课后第四题──阅读下面的“阅读链接”,结合课文想一想,你感悟到了什么,再简单写下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把链接内容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同时又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体现了进行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要求。
再如第二组,在课文《北京的春节》后面,链接了梁实秋的《过年》片段和斯妤的《除夕》片段,这也是课后最后一个思考题的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将这两个片段同课文中的相关段落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自己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这里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在四年级上册“作家笔下的动物”单元中,学生初步接触了同一作家写的不同文章和不同作家写的同题文章,但是那时的对比是一篇篇课文,而到了六年级下册的对比阅读,是在一篇课文之内进行的,一课的容量更大,对比的角度更多、更细)。
从形式和作用上来说,这种阅读链接的编排与人教版初中教材衔接得十分紧密。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的设计,与以往所有单元都不同,不仅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
这组教材,先安排了两个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相同。
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赏析,激发了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了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这与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安排是比较切近的。
人教版教材从五年级下册开始安排文言文,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册在相应单元里各安排了一篇,分别是《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
本册安排了两篇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
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了四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了一点认识和了解,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有4篇文言文,篇幅也相应要长一些,有了小学的基础,学生对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不会感到陌生和困难。
另外,与本套的其他各册教材不同,古诗词并没有根据内容安排在相应的专题中,而是在六个单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
这10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没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艰深,适合小学生读读背背。
这样的编排也体现了向初中教材过渡的编写意图,在初中教材中,古诗词背诵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部的。
(三)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进一步加强整合。
每一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与高年段其他各册教材相同,本册各专题的导语除第一组和第六组外,都分为两个自然段,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的作用外,还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
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
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迁移训练过程。
“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与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
如,第二组“民风民俗”。
这一组的学习内容包括了解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
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要了解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第二段明确了要学习的读写方法,还布置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调查,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课例:第一篇课文是老舍的作品《北京的春节》,课文后安排了“阅读链接”,让学生看看不同作家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春节的,各写出了春节的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