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教案四(力和运动)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教案
主题:力学
目标:复习并巩固高中物理力学知识,为期末复习和考试做好准备。
时间安排:2个小时
教学内容:
一、复习牛顿运动定律
1. 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上的合力为零。
2.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在同一物体上。
二、复习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1. 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G\frac{m_1m_2}{r^2}$,$G=6.67\times 10^{-11} Nm^2/kg^2$。
2. 地球引力:$F=mg$。
三、作用力与摩擦力
1. 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 最大静摩擦力:$f_s\leqslant \mu_sN$。
3. 动摩擦力:$f_k=\mu_kN$。
教学步骤:
1. 复习牛顿运动定律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2. 讲解作用力与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3. 练习相关题目,巩固概念和计算能力。
教学方式:讲授、互动问答、练习题演练。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题演练,检验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的学
习效果。
拓展活动:安排实验探究作用力和摩擦力,加深学生对力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高三物理二、三轮复习计划与安排
高三物理二、三轮复习计划与安排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学生对高中物理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在原来的基础上大都有了一定提高。
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来说是比较零散的,同时,由于新高考划线录取模式未完全出炉,前两年——高一、高二对物理在高考中的作用认识不足,老师、学生对物理不够重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第一轮复习较往年同样时间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更存在较大的问题。
根据往年的经验,在第二轮复习中,主要的任务是能把整个高中物理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实现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如何才能在最后阶段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复习效率,这是每位高三同仁都会思考的问题。
我们学校高三物理组根据新高考、新形势,结合本校学生具体情况,参照以往经验制订了2008届高三物理二、三轮复习计划,今天利用市教研室给我们提供的机会,把我们的一些还不成熟的做法向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汇报一下,敬请批评指正。
一、二轮复习主要任务(一)、立足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网络化由于高一高二认识的问题,使得前期基础知识的学习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第一轮复习后学生的基础知识比以前还是有点不足的。
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知识理解不到位:⑴对基本概念、基本公式记忆不清,常在考试中将公式表达错;⑵对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理解不到位,以致于在具体应用中出错;⑶对定理、定律理解单一,缺乏从不同角度理解;2、解题不规范:解题格式,语言表达不规范3、解题方法不灵活:对物理学科而言,现在的高考在选择题方面,由于单选与多选分开,在解题上有很强的技巧性。
比如这次统测的第9题(讲解):4、解综合题能力不够:以上几方面在本次市统测中都有明显的体现,相信这是我们每个兄弟学校的共性,针对这种现状,在二轮复习中我们:进一步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把分章节复习的比较零散的知识点从整体的高度重新认识,突出主干知识,抓住重点,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力与运动专题(含答案)
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力与运动专题一、要点归纳(一)深刻理解牛顿第一、第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1)理解要点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2.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作用效果不能抵消.懂得与一对平衡力区分。
(二)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2.公式:F合=ma理解要点①因果性:F合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失.②方向性:a与F合都是矢量,方向相同.③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某物体的加速度,F合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力.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并找出加速度的方向;(3)建立直角坐标系,使尽可能多的力或加速度落在坐标轴上(4)分别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5)统一单位,计算数值.二、热点、重点、难点一、正交分解法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当物体受到多个方向的外力作用产生加速度时,常要用到正交分解法.●例1如图甲所示,在风洞实验室里,一根足够长的细杆与水平面成θ=37°固定,质量m=1 kg的小球穿在细杆上静止于细杆底端O点.现有水平向右的风力F作用于小球上,经时间t1=2 s后停止,小球沿细杆运动的部分v-t图象如图1-15乙所示.试求:(sin 37°=0.6,cos 37°=0.8)(1)小球在0~2 s内的加速度a1和2~4 s内的加速度a2.(2)风对小球的作用力F的大小.二、连接体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高考卷中常出现涉及两个研究对象的动力学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是处理这类问题的重要手段.1.整体法是指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时,可以把连接体内所有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考虑,分析其受力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2.隔离法是指当研究对象涉及由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时,若要求连接体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应把某个物体或某几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其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隔离出来的物体列式求解的方法.●例2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相连,在外力F 1、F 2的作用下运动.已知F 1>F 2,当运动达到稳定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A .F 1-F 2kB .F 1-F 22kC .F 1+F 22kD .F 1+F 2k★同类拓展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物块A 放在质量为M 的木板B 的左端,B 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向右滑动,且A 、B 相对静止.某时刻撤去水平拉力,经过一段时间,B 在地面上滑行了一段距离x ,A 在B 上相对于B 向右滑行了一段距离L (设木板B 足够长)后A 和B 都停了下来.已知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且μ2>μ1,则x 的表达式应为( )A .x =M m LB .x =(M +m )L mC .x =μ1ML (μ2-μ1)(m +M )D .x =μ1ML (μ2+μ1)(m +M )三、临界问题●例3 如图所示,滑块A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质量为M 的光滑楔形滑块A 的顶端P 处,细线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 的小球B .现对滑块施加一水平方向的恒力F ,要使小球B 能相对斜面静止,恒力F 应满足什么条件?四、超重与失重问题●例4 为了测量某住宅大楼每层的平均高度(层高)及电梯的运行情况,甲、乙两位同学在一楼电梯内用电子体重计及秒表进行了以下实验:质量m =50 kg 的甲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乙同学记录电梯从地面一楼到顶层的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已知t =0时,电梯静止不动,从电梯内楼层按钮上获知该大楼共19层.求:(1)电梯启动和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2)该大楼的层高.三、经典考题在本专题中,正交分解、整体与隔离相结合是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思想方法,是高考中考查的重点.1.[2007年·上海物理卷]有一个直角支架AOB ,AO 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 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 上套有小环P ,OB 上套有小环Q ,两环质量均为m ,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所示).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 杆对P 环的支持力N 和细绳上的拉力T 的变化情况是 ( )A .N 不变,T 变大B .N 不变,T 变小C .N 变大,T 变大D .N 变大,T 变小2.[2004年·全国理综卷]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一块用绳子拴着的长木板,木板上站着一只猫.已知木板的质量是猫的质量的2倍.当绳子突然断开时,猫立即沿着板向上跑,以保持其相对斜面的位置不变.则此时木板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 ( )A .g 2sin α B .g sin α C .32g sin α D .2g sin α3. [2010年海南卷]如图,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斜劈,斜劈上一物块正在沿斜面以速度v0匀速下滑,斜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A.等于零B.不为零,方向向右C.不为零,方向向左D.不为零,v0较大时方向向左,v0较小时方向向右4.[2009年高考·山东理综卷]如图所示,某货场需将质量m 1=100 kg 的货物(可视为质点)从高处运送至地面,为避免货物与地面发生撞击,现利用固定于地面的光滑四分之一圆轨道,使货物由轨道顶端无初速度滑下,轨道半径R =1.8 m .地面上紧靠轨道依次排放两块完全相同的木板A 、B ,长度均为l =2 m ,质量均为m 2=100 kg ,木板上表面与轨道末端相切.货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g =10 m/s 2)(1)求货物到达圆轨道末端时对轨道的压力.(2)若μ1=0.5,求货物滑到木板A 末端时的速度和在木板A 上运动的时间.5.[2009年海南卷]一卡车拖挂一相同质量的车厢,在水平直道上以012/v m s =的速度匀速行驶,其所受阻力可视为与车重成正比,与速度无关。
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_物理.docx
第一讲 平衡问题一、特别提示 [ 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 ]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 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F xF y0) 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对x 、y 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 x 、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
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
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 a 0 。
表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例 1 质量为 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 的水平面上, 现对它施加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个力最小?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 物体受到重力 mg ,地面的支持力 N ,摩擦力 f及拉力T 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fN,将 f和 N合成,得到合力F ,由图知F 与f的夹角:arcctgfarcctgN不管拉力 T 方向如何变化, 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不变,即的变力。
2020年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教案(14个专题下)
2020年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教案(14个专题下)一、复习目标:1、把握解决动力学咨询题的三个差不多观点:力的观点、动量的观点、能量的观点2、能够熟练、准确合理的选用规律解决咨询题3、正确把握物理咨询题的情境,提高综合分析咨询题的能力二、专题训练:1、假设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那么〔〕A.物体的动能不可能总是不变的 B.物体的动量不可能总是不变的C.物体的加速度一定变化 D.物体的速度的方向一定变化2、在光滑水平面上,动能为E0、动量的大小为p0的小钢球1与静止小钢球2发生碰撞,碰撞前后球1的运动方向相反。
将碰撞后球1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分不记为E1、p1,球2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分不记为E2、p2,那么必有〔〕A.E1 < E0 B.p1 < p0 C.E2 > E0 D.p2 > p03、一物体静止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在升降机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A.物体势能的增加量B.物体动能的增加量C.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物体势能的增加量D.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克服重力所做的功4、如下图,半圆形的光滑固定轨道槽竖直放置,质量为m的小物体由顶端从静止开始下滑,那么物体通过槽底时,对槽底的压力大小为〔〕A.2mg B.3mg C.mg D.5mg5、如下图,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在同一高度沿倾角不同两个光滑斜面由静止自由滑下,在到达斜面底端的过程中,相同的物理量是〔〕A.重力的冲量 B.重力做的功C.合力的冲量D.刚到达底端的动能6、一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从t=0开始,将一个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该木块上,在t=t1时刻,力F的功率是:A、F2t1/2mB、F2t12/2mC、F2t1/ mD、F2t12/m7、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着两块长度相同,质量分不为M1和M2的木板,在两木板的左端各放一个大小、形状、质量完全相同的物块,开始时,各物均静止,今在两物体上各作用一水平恒力F1、F212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以下讲法①假设F1=F2,M1>M2,那么v1>v2,;②假设F1=F2,M1<M2,那么v1>v2,;③假设F1>F2,M1=M2,那么v1>v2,;④假设F1<F2,M1=M2,那么v1>v2,;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B v m8、如下图,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将系绳小球拉开到一定的角度,然后同时放 开小球和小车,那么在以后的过程中 〔 〕A .小球向左摆动时,小车向右运动,且系统动量守恒B .小球向左摆动时,小车向右运动,系统动量不守恒C .小球向左摆到最高点,小球的速度为零而小车速度不为零D .小球摆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9、质量为m 的小球被系在轻绳一端,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是作用。
最新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物理
第一讲 平衡问题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00(∑∑==y x F F 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对x 、y 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
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
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0=a 。
表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施加例1 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现对它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个力最小?摩擦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mg ,地面的支持力N ,力f 及拉力T 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N f μ=,将f 和N 合成,得到合力F ,由图知F 与f 的夹角: μ==αarcctg Nf arcctg 不管拉力T 方向如何变化,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不变,即F 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
2019-2020年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力和运动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力和运动教案人教版一、考点回顾1.物体怎么运动,取决于它的初始状态和受力情况。
牛顿运动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关系如下表所示:2.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反过来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反映出物体的受力情况。
从物体的受力情况去推断物体运动情况,或从物体运动情况去推断物体的受力情况,是动力学的两大基本问题。
3.处理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是:①领会问题的情景,在问题给出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构建出正确的物理模型;②合理选择研究对象;③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④正确建立坐标系;⑤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规律列式求解。
4.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要善于捕捉隐含条件,要重视临界状态分析。
二、经典例题剖析1.长L的轻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现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小球通过最低点和最高点时所受的绳拉力分别为T1和T2(速度分别为v0和v)。
5求证:(1)T1-T2=6mg(2)v0≥gL证明:(1)由牛顿第二定律,在最低点和最高点分别有:T1-mg=mv02/L T2+mg=mv2/L由机械能守恒得:mv02/2=mv2/2+mg2L以上方程联立解得:T1-T2=6mg(2)由于绳拉力T2≥0,由T2+mg=mv2/L可得v≥gL5代入mv02/2=mv2/2+mg2L得:v0≥gL点评:质点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的问题是牛顿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应用的综合题。
加之小球通过最高点有极值限制。
这就构成了主要考查点。
2.质量为M 的楔形木块静置在水平面上,其倾角为α的斜面上,一质量为m 的物体正以加速度a 下滑。
求水平面对楔形木块的弹力N 和摩擦力f 。
解析:首先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建立牛顿定律方程: N 1‘=mgcosα mgsinα-f 1’=ma ,得:f 1‘=m(gsinα-a) 由牛顿第三定律,物体楔形木块有N 1=N 1’,f 1=f 1‘然后以楔形木块为研究对象,建立平衡方程:N =mg +N 1cosα+f 1sinα=Mg +mgcos 2α+mgsin 2α-masinα =(M +m)g -masinαf =N 1sinα-f 1cosα=mgcosαsinα-m(gsinα-a)cosα=macosα 点评:质点在直线运动问题中应用牛顿定律,高考热点是物体沿斜面的运动和运动形式发生变化两类问题。
【物理教案】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专题教案
[二轮复习]第一讲力与运动(一)一、高考导航力是贯穿整个物理学的一条重要主线,运动是物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
其中,许多基本规律和科学思维方法在力学中,甚至在整个物理学中都是相当重要的。
中学教材中遇到的力有场力(万有引力、电场力、磁场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核力等。
研究的运动有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
力具有相互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同时性)、矢量性(力不仅具有大小而且有方向,运算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力还具有作用的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对时间和空间的积累性(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及作用的独立性等。
判断一个物体做什么运动,首先要看它的初速度是否为零,然后看它受力是否为恒力。
若为恒力,还要看它与初速度的夹角情况,这样才能准确地判断运动形式。
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通过加速度a架起受力、运动(平衡是a=0的特例)这两部分的联系,建立起等值关系式,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典型例题例1、在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常识,用手握瓶,将瓶提离桌面,瓶越重,越要用力提紧瓶,这样是为了(BD )A.增加手与瓶的接触面积B.增加对瓶的压力C.增大手与瓶之间的摩擦因数D.增大手与瓶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例2、某人推着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1,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2;该人骑着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3,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F1与车前进的方向相同B.F2与车前进的方向相同C.F3与车前进的方向相同D.F4与车前进的方向相同例3、物块1、2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用轻质弹簧相连,如图所示.今对物块1、2分别施以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1、F2.且F1大于F2,则弹簧秤的示数( D )A.一定等于F1 + F2 B.一定等于F1–F2C.一定大于F2小于F1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例4、如图,悬线下挂着一个带正电小球,它的质量为m,电量为q,整个装置处于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场强为E,则(AD )A.小球平衡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的正切为Eq/mgB.若剪断悬线,则小球做曲线运动C.若剪断悬线,则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D.若剪断悬线,则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例5、一物体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固定于加速上升的电梯中,加速度为a,如右图所示,在物体始终相对于斜面静止的条件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 )A.θ一定时,a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B.θ一定时,a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大C.a一定时,θ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D.a一定时,θ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小例6、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楔形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顶角为90°两底角为α和β;a、b为两个位于斜面上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力与运动】
例 4 如图,绝缘光滑圆环竖直放置,a、b、c 为三个套在圆 环上可自由滑动的空心带电小球,已知小球 c 位于圆环最高点,ac 连线与竖直方向成 60°角,bc 连线与竖直方向成 30°角,三个小球 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小球带同种电荷
B.a、b小球带异种电荷,b、c小球带同种电荷
2.(2017·全国卷Ⅰ,21)(多选)如图,柔软轻绳 ON 的一端 O 固 定,其中间某点 M 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 N,初始时, OM 竖直且 MN 被拉直,OM 与 MN 之间的夹角为 α(α>π2).现将 重物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 α 不变.在 OM 由竖直被拉到 水平的过程中( )
二轮复习主要是立足于高考现实,复习内容虽然以模块的形式展开,但在复习过程 中应该淡化模块界限,加强章节间、模块间的相关物理量、物理情景以及物理模型 之间的联系。尤其在练习题中尽量避免针对性强、问题单一的题目,引导学生突破 模块框架,通过对题目信息的分析整理,根据物理原理、利用物理规律独立思考解 决问题。我们在一轮复习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章节复习过关成绩很好,但随着复习 内容的增加和综合,成绩开始下降,考试内容涉及范围越大,成绩也越不理想。这 部分学生就是受到了内容框框的约束,缺乏突破框架发散思维的能力,二轮复习一 定要打破这种限制,提倡一题多解,一理多用,提高学生自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 力。
考点二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例 2 如图所示,倾角为 θ=30°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个重为 G 的球在水
平力的作用下,静止于光滑斜面上,此时水平力的大小为 F;若将力 F 从水平方向逆时
针转过某一角度 α 后,仍保持 F 的大小不变,且小球和斜面依然保持静止,此时水平地 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为 f.那么 F 和 f 的大小分别是( )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教案四(力和运动)
力和运动专题复习ﻫ人造革2007-1-9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力学部分的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概念、规律较多,又都是今后学习物理的基础知识,应特别注意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掌握几种重要的物理方法。
一、基础知识梳理ﻫ(一)重要的物理概念ﻫ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是从力的物质性说的。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是从力的效果上说的。
中学物理中主要研究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仑力。
同学们要掌握它们产生的条件、大小和方向的确定、它们做功的特点。
2.描述运动的物理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
这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组物理量,它们都是矢量。
位移S是物体位置的变化,即S=△x;速度V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即V=△x/△t;加速度a则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即a=△V/△t。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而加速度则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和变化方向的物理量,二者尤其要区分清楚。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这是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线速度V就是速度,它表示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角速度ω是表示绕圆心转动快慢的物理量,它也表示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周期T是转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它也是表示转动快慢的物理量。
这些物理量间的关系是V=ωr=2πT/r。
向心加速度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由于它的方向总是指向圆心而得名,它的大小a=V2/r=rω2(r是圆周的半径)。
ﻫ(二)基本物理规律ﻫ1.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这是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法则,也是一切矢量合成与分解的法则。
ﻫ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它的基本规律有两条,即速度公式VT=V0+at 和位移公式s=v0t+at2/2.还可以导出一些有用的推论,如v t2=v02+2as、、等。
ﻫ 3.牛顿三个运动定律。
牛顿三个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又称加速度定律,它是联系力与运动的桥梁,是最重要核心内容。
高中物理单元复习课教案
高中物理单元复习课教案
课时安排:1节课,45分钟
教学目标:
1. 复习本学期所学的物理知识,巩固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运动的描述与研究方法
2. 牛顿运动定律
3. 力的分解与矢量合成
4. 动能与功率
5. 动量定理与碰撞
6. 万有引力定律
教学准备:
1. 课件投影仪
2. 练习题
3. 课堂互动环节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概念(10分钟)
通过简单的选择题和填空题来复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基本概念。
二、解题讲解(15分钟)
老师通过一道题目的解析,引导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三、练习与讨论(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题的讨论与解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
四、课堂互动(5分钟)
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环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复习课的教学,学生对本学期物理知识有了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梳理和复习,有助于考试前对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解题能力。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下节课可增加实验环节或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应用知识。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功和能)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学案 (04)课题:功能关系的理解和应用题型 1 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对应关系例 1. 在“奥运”比赛项目中,高台跳水是我国运动员的强项,质量为m 的跳水运动员竖直进入水中后受到水的阻力而做减速运动,设水对他的阻力大小恒为F,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在他减速下降高度为h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A .他的机械能减少了Fh B.他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hC.他的动能减少了(F- mg)h D.他的动能减少了Fh变式 1. 在固定的负点电荷正上方有一质量为m 的带正电的小球,现用竖直向上的恒力作用在小球上,使小球从静止开始向上运动,当小球上升高h 时,速度为 v。
则这一过程中( ABD)A. 小球所受合外力做功为1 mv2 B.电场力对小球做功为 1 mv 2mgh Fh22C.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电场力做的功D.机械能增量和电势能增量之和为Fh例 2. 如图所示为某电动传送装置的示意图 .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保持恒定速率 v 运行。
现有一物体从静止开始轻轻放到传送带的底端,如果传送的高度 h 一定,且物体到达顶端前已经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将物体由底端传送到顶端,传送装置多消耗的电能与θ无关B.减小θ,则将物体由底端传送到顶端,传送装置多消耗的电能减少C.当θ一定时,将物体由底端传送到顶端,传送装置多消耗的电能与v 无关D.当θ一定时,将物体由底端传送到顶端,传送装置多消耗的电能与v2成正比变式 2.如图所示为某传送装置的示意图.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保持恒定速率v 运行。
现有一质量为 m 的物体从静止开始轻轻放到传送带的底端,同时受到沿传送带向上的拉力 F 的作用,如果传送的高度为 h,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求物体从传送带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过程中,传送带对物体所做的功。
(设传送带长度较大,且物体能够到达传送带顶部。
北京市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力与曲线运动教学案
知识点能力点回顾复习策略: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及其应用历来是高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它不仅涉及力学中的一般的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还常常涉及天体运动问题,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或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动力学问题,功能问题,动量和冲量问题。
本章知识多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体育竞技,军事上的射击,交通运输等)和空间技术(如航空航天)等立意命题,体现了应用所学知识对自然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述,突出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本章高考几乎年年有题年年新,那么“新”在什么地方呢?“新”主要表现在:情景新、立意新、知识新、学科渗透新,新题虽然难度往往不大,但面孔生疏。
难题和新题都要有丰厚的基础知识、丰富的解题经验和灵活的解题能力。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在每一章节都有典型的习题,在题型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上下功夫,在复习的过程中有意识注意各题型之间的区别、联系和渗透,就能够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知识要求:一、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特点1. 当物体所受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将做曲线运动。
2. 曲线运动的特点:①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②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这是因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断变化的。
③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3. 物体的实际运动往往是由几个独立的分运动合成的,由已知的分运动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基本关系:①分运动的独立性;②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③运动的等时性;④运动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恒力作用下的匀变速曲线运动1. 恒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恒定不变,是匀变速运动。
物体有初速度,而且初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物理二轮复习教案5篇
物理二轮复习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物理二轮复习教案5篇依据教学日历的进度要求所完成的文件叫做教案,教案是我们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书面文体,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物理二轮复习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物理复习教案 力与运动
高考物理复习教案 力与运动在中学阶段,牛顿运动定律是核心内容,运动学中的加速度由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所确定,当物体所受到外力发生变化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发生变化;而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与物体的所受力的变化时刻相关,将这两部分知识综合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或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考查学生综合运动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分析和归纳能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同时也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内容。
平衡问题再也不再是单纯的力学部分的知识点,如热学中气体压强的确定、电学中带电物体的平衡问题,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平衡态问题等等,都是这几年来高考的热点内容。
涉及较多的是对各种性质力的理解、对力合成定则的掌握。
力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贯穿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
对每种性质的力掌握的要求:力的三要素、力做功的特点。
高中涉及到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库仑力)、磁场力(安培力,洛仑兹力)等。
受力分析的能力是高中物理需要培养的一个重要的能力,需要在整个高中阶段逐步完善。
受力分析除了不能漏掉力外,正确地分析各力的方向也是很关键的,其中摩擦力的方向,洛仑兹的方向往往是考查的重点。
力是矢量,力的运算则是由力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定则进行。
同一道题,应用合成还是分解的途径都可以,均能达到求解的目的。
物体的平衡问题分为两大类:单个物体的平衡和物体系的平衡。
单个物体的平衡是合外力为零,涉及到平衡物体受三个力的情况比较多,考查的重点是力的三要素。
物体系的平衡则需要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进行求解,往往需要利用几何图形确定某些关系才能求解。
平衡问题中难点有三大类:一类是涉及到多解问题,往往是因静摩擦力存在一定范围导致而成,这类题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一类是物体处于动态平衡时,各力大小的变化情况的讨论,这类题也是以选择题出现为主;还有一类题是物体系的平衡,涉及到的物系内部相互关系问题,这类题既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以综合性的计算题形式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和运动专题复习人造革2007-1-9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力学部分的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概念、规律较多,又都是今后学习物理的基础知识,应特别注意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掌握几种重要的物理方法。
一、基础知识梳理(一)重要的物理概念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是从力的物质性说的。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是从力的效果上说的。
中学物理中主要研究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仑力。
同学们要掌握它们产生的条件、大小和方向的确定、它们做功的特点。
2.描述运动的物理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
这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组物理量,它们都是矢量。
位移S是物体位置的变化,即S=△x;速度V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即V=△x/△t;加速度a则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即a=△V/△t。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而加速度则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和变化方向的物理量,二者尤其要区分清楚。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这是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线速度V就是速度,它表示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角速度ω是表示绕圆心转动快慢的物理量,它也表示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周期T是转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它也是表示转动快慢的物理量。
这些物理量间的关系是V=ωr=2πT/r。
向心加速度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由于它的方向总是指向圆心而得名,它的大小a=V2/r=rω2(r是圆周的半径)。
(二)基本物理规律1.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这是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法则,也是一切矢量合成与分解的法则。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它的基本规律有两条,即速度公式V T=V0+at和位移公式s=v0t+at2/2.还可以导出一些有用的推论,如v t2=v02+2as、、等。
3.牛顿三个运动定律。
牛顿三个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又称加速度定律,它是联系力与运动的桥梁,是最重要核心内容。
如果把牛顿第二定律比喻成一座桥梁,则合外力F合与加速度a就是这的两个桥头堡。
动力学问题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已知力求运动,对这类问题首先要求出合外力,而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再求其他运动学量;另一类是已知运动求力,这类问题要首先求出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合外力,最后再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求解某些具体的作用力。
第三定律又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在解决连接体问题时,牛顿第三定律是非常有用的。
(三)基本方法1.隔离法和整体法:(1)隔离法:假想把某个物体(或某些物体或某个物体的一部分)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只分析这个研究对象受到的外力,由此可以建立相关的动力学方程。
(2)整体法:整体法就是把若干个运动相同的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只要分析外部的物体对这一整体的作用力,而不出现系统内部物体之间的作用力(这是内力),由此可以很方便地求出整体的加速度,或是相关的外力,使解题十分简捷。
整体法和隔离法解题的步骤是:对象过程要指明,受力分析要对应,整体法求加速度,隔离分开求内力。
2.假设法:在分析物理现象常常出现似乎是这又似乎是哪,不能一下子就很直观地判断时,往往用假设法去分析可迅速得到正确的答案。
假设法解题的步骤是:"先设物理情景和物理量,再据物理规律做计算,最后讨论分析定结论."3.程序法:当物体经过多个运动过程时,必须按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体运动过程(或不同状态)进行分段分析,这种方法就是程序法。
程序法要求我们在读题或分析时一定要注意题目是否描述有(或隐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过程或不同状态,同学们一定要养成这种良好的解题习惯。
4.正交分解法:当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然后各种矢量(力、加速度)分别沿这两个正交方向进行分解,从而得F x=ma x,F y=ma y,使复杂问题变得简便易解。
二、典型问题分析问题1:会求解与摩擦力有关的问题摩擦力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摩擦力知识常常与其它物理知识综合构成综合题,如果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没有学好,是不能正确解答相关的综合题的。
同学们在摩擦力的学习中必须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1.弄清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大小计算方法的不同。
当物体间存在滑动摩擦力时,其大小即可由公式f=μN计算,由此可看出它只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及正压力N有关,而与相对运动速度大小、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正压力是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之一,但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无关(最大静摩擦力除外)。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静摩擦力的大小由平衡条件∑F=0来求;而物体处于非平衡态的某些静摩擦力的大小应由牛顿第二定律求。
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 ,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 ,∠ABC=α,AB 边靠在竖直墙面上,F 是垂直于斜面BC 的推力,现物块静止不动,则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_。
分析与解:物块ABC 受到重力、墙的支持力、摩擦力及推力四个力作用而平衡,由平衡条件不难得出静摩擦力大小为f=mg+Fsinα。
例2、如图2所示,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两物体P 和Q 叠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P 、Q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Q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当它们从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时,两物体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物体P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A .0;B. μ1mgcosθ;C. μ2mgcosθ;D. (μ1+μ2)mgcosθ;分析与解:当物体P 和Q 一起沿斜面加速下滑时,其加速度为:a=gsinθ-μ2gcosθ.因为P 和Q 相对静止,所以P 和Q 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不能用公式f=μN 求解。
对物体P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f=ma所以求得:f=μ2mgcosθ.即C 选项正确。
2.弄清摩擦力的方向是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所谓相对运动方向,即是把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相对该参照物运动的方向。
当研究对象参与几种运动时,相对运动方向应是相对接触物体的合运动方向。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所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即是把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假若没有摩擦力研究对象相对该参照物可能出现运动的方向。
例3、如图3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水平放置的钢板C 上,与钢板的动摩擦因素为μ。
由于受到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光滑导槽A 、B 的控制,物体只能沿水平导槽运动。
现使钢板以速度V1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用力F 拉动物体(方向沿导槽方向)使物体以速度V2沿导槽匀速运动,求拉力F 大小。
分析与解:物体相对钢板具有向左的速度分量V1和侧向的速度分量V2,故相对钢板的合速度V 的方向如图4所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V 的方向相反。
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fcosθ=μmg从上式可以看出:钢板的速度V1越大,拉力F 越小。
3.弄清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只存在一个摩擦力。
在求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的摩擦力时,应注意它们之间只存在一个相互作用的摩擦力。
例4、如图5所示,套在很长的绝缘圆直棒上的小球,其质量为m ,带电量是+q ,小球可在棒上滑动,将此棒竖直放在互相垂直,且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电场强度是E ,磁感强度是B ,小球与棒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小球由静止沿棒下落的最大加速度和最大速度。
(设小球带电量不变)分析与解:此类 问题属于涉及加速度的力学问题,必定得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5所示。
由于N=Eq+BqV ,所以F 合=mg-μN =mg -μ(Eq+BqV),可见随V 增大,F 合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小球作加速度越来越小直到最后匀速的变加速运动。
故当V=0时,a 最大=当F 合=0即a =0,V 有最大值V m ,即mg-μ(BqV m +Eq)=0所以Vm =mg/(μqB )-E/B但如果将例4中磁场方向改为与电场方向一致,如图6所示.磁场方向变化后,当小球开始下落后,洛仑兹力f q 垂直纸面向外,此时洛仑兹力f q 、电场力F=qE 、棒对球的弹力N 在同一水平面内但不在一条直线上,三个力合力为零,有.分析知道,V=0,f q=0,N最小,摩擦力f最小,合力F合=mg-f=mg-μqE最大,最大加速度为。
当小球下落速度增加时,f q增加,N增大,摩擦力f增大,合力F合=mg-f减小到零时,速度达最大Vm有:得不少同学认为磁场方向变化后,当小球开始下落后,小球受到两个摩擦力作用,一个是f1=μqE,另一个是f2=μqBV,这是错误的。
因在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只存在一个摩擦力。
4.弄清摩擦力是否存在突变。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既存在大小的突变,又存在方向的突变。
在求解摩擦力问题时必须弄清摩擦力是否发生突变。
例5、如图7所示,某工厂用水平传送带传送零件,设两轮子圆心的距离为S,传送带与零件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传送带的速度恒为V,在P点轻放一质量为m的零件,并使被传送到右边的Q处。
设零件运动的后一段与传送带之间无滑动,则传送所需时间为_________ ,摩擦力对零件做功为__________ .分析与解:刚放在传送带上的零件,起初有个靠滑动摩擦力加速的过程,当速度增加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物体与传导送带间无相对运动,摩擦力大小由f=μmg突变为零,此后以速度V走完余下距离。
由于f=μmg=ma,所以a=μg.加速时间t1 = V/a = V/μg加速位移通过余下距离所用时间共用时间摩擦力对零件做功W=mV2/2问题2:会分析与弹力有关的问题.直接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是"接触且有弹性形变"。
若物体间虽然有接触但无拉伸或挤压,则无弹力产生。
在许多情况下由于物体的形变很小,难于观察到,因而判断弹力的产生要用"反证法",即由已知运动状态及有关条件,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进行逆向分析推理。
例如,要判断图8中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球是否受到斜面对它的弹力作用,可先假设有弹力N2存在,则此球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力不为零,必加速运动,与所给静止状态矛盾,说明此球与斜面间虽接触,但并不挤压,故不存在弹力N2。
弹力的方向的确定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面与面、点与面接触的弹力垂直该面(若是曲面则垂直于该接触点的切面),指向反抗形变的方向。
线的弹力的方向沿着线指向线收缩的方向。
由于杆是刚性的,因此杆的弹力的方向需要由平衡条件和运动定律进行决定。
例6、如图9所示,小车上有一支架ABC,其中杆AB与斜面垂直,杆BC与斜面平行,在BC的下端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随小车一起沿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下滑,求杆对小球的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