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

合集下载

关于极端天气有哪些情况

关于极端天气有哪些情况

关于极端天气有哪些情况极端天气有哪些极端天气包括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降水、极端干旱等;中小尺度的极端天气包括冰雹、强风、龙卷风、雷暴、热带气旋等。

极端天气可以按统计频率或观测值定义。

在一个30年气候区间,日发生次数小于10%的天气现象可被定义为极端天气。

若单次天气事件的观测指标,如气温、气压、风速等,超过给定的阈值,其也可被定义为极端天气。

极端天气是什么意思极端天气是指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发生的超越常态的小概率气象现象,通常具有突发性强、不确定性大、叠加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

根据本市历史气象数据分析和近年来工作实际,当天气情况达到某一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级别、经研判其造成的危害可能超出城市设防标准时,按下列标准判定极端天气。

极端天气安全防范措施:一、重点场所加强应急处理能力。

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等弱势人群密集场所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强化防范意识,对于户外活动的开展必须慎之又慎。

储备足量应急药品及急救器械以防万一。

做好电路检修工作,警惕由于电路负荷过大、雷击、暴雨积水等原因导致的短路停电,有条件的单位备好应急电源。

露天人流密集场所如地铁站、景区游乐园等,尽量加盖顶棚并使用喷洒水雾方式做好降温工作。

相关场所工作人员应主动关注、帮助有中暑可能的人员,为其进行补水降温,对于情况严重者及时送医。

二、工业园区紧抓安全生产。

加强工厂、园区对于设备的常规检修,充分预估极端天气(高温、暴雨、雷电、冰雹、狂风)对生产安全的影响,杜绝设备“带伤”运行。

做好厂区工作人员防暑防涝工作,谨防室外作业时由于天气原因产生的人为失误。

三、加强食品卫生监管。

对于餐饮企业食品卫生情况,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大抽查力度,严守安全底线,对于卫生条件不达标的企业坚决予以整顿。

同时引导餐饮企业对食材非必要不进行露天展示,对于生鲜食品的损耗(死虾死蟹等)不得心存侥幸,必须尽快处理废弃。

对于预制菜企业加强生产-运输-储存三点监管,确保冷链闭环式覆盖,防止菜品在中间环节由于管理疏漏导致变质腐败。

极端天气防范措施

极端天气防范措施

极端天气防范措施极端天气是指天气现象异常剧烈或频繁发生的情况,如暴雨、台风、龙卷风等。

这些天气现象可能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极端天气防范措施。

1.暴雨天气防范暴雨天气容易引发山洪、泥石流、内涝等灾害。

针对这些灾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的暴雨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民众做好应对准备。

-加强排水系统:加大对城市排水系统的投入,确保排污沟、雨水管道等设施的畅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防洪堤、河道疏浚、水库等,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

-教育宣传:加强对民众的教育宣传,提高他们的自我防范意识,避免涉水。

2.台风防范台风是一种强大的风暴系统,可引发狂风、暴雨、海啸等灾害。

下面是几个台风防范的建议:-建立台风监测系统: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警能力,确保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做好低洼地区的防护:低洼地区容易受到洪水和风暴潮的威胁,应采取相应的建筑和防护措施。

-加强海岸线防护:修建海堤、护岸等设施,防止海水倒灌进城市街道。

-做好风险评估:开展台风风险评估,加强对重点地区的防护工作。

-撤离人员:对于危险区域的居民,应及时进行撤离工作。

3.龙卷风防范龙卷风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天气现象,可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以下是针对龙卷风的防范建议:-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建立高效的龙卷风监测系统,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外墙加固:对于高风险地区的建筑物,加强外墙的设计和加固,提高建筑物的抗风能力。

-撤退至安全地点:当接到龙卷风警报时,应立即撤退至安全地点,如地下室或混凝土结构建筑物内。

-室内措施:在室内尽量远离大型玻璃、墙壁和屋顶等易被破坏物体,下蹲保护头部。

4.干旱防范干旱是土地水分不足引发的极端天气现象,给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等方面带来严重困扰。

以下是针对干旱的防范建议:-多元化供水方式:加强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推广多元化的供水方式,如雨水收集利用和地下水的开发。

极端天气现象的频发与成因分析

极端天气现象的频发与成因分析

极端天气现象的频发与成因分析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频率正在逐渐增加。

极端天气事件是指那些在特定地区内出现的,超出了当地气候正常范围的剧烈天气状况。

这类现象不仅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也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极端天气现象普遍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可能的后果以及应对措施。

一、极端天气现象的种类极端天气现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类型:高温热浪:指的是持续的高于正常值的气温,通常伴有干旱和缺水情况。

这种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暴雨和洪水:突发的大雨通常会导致河流上涨,堤坝决口,从而引发洪水灾害,给城市和乡村带来很大损失。

飓风和台风:这些强烈的风暴往往伴随大雨和高浪,造成沿海地区的房屋、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

冰雹和雷暴:冰雹不仅对农作物造成危害,还可能对建筑物和交通安全构成威胁。

雷暴带来的闪电也是引发火灾的一大隐患。

干旱:长时间缺乏降水削弱了土壤湿度,对农业、水资源以及生态系统都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二、极端天气现象频发的成因分析1.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导致极端天气频发的重要因素。

随着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不断升高,这导致海洋升温、冰川消融及生态系统的变动。

全球变暖不仅驱动了更剧烈的天气波动,还使得一些地区更易受特定极端事件的影响。

2. 人为活动影响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包括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砍伐森林、工业排放等。

这些活动直接向大气中释放大量二氧化碳(CO2)和其他温室气体,加剧了温室效应,使得局部及全球性气候变得更加不稳定。

3. 自然机制自然界本身存在着一定的气候波动周期,如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这些自然现象会影响全球及地区性的气候模式,导致某些区域经历反常的干旱、降雨甚至是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

4. 地理因素地理位置也会影响一个地区接收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例如位于热带地区的国家通常更容易遭受飓风和台风。

如何应对极端天气事件

如何应对极端天气事件

如何应对极端天气事件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暴雨、洪涝、干旱、高温、寒潮、台风等极端天气,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考验着我们应对灾害的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极端天气事件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极端天气的监测和预警。

气象部门应不断提高监测技术和预报水平,利用先进的气象卫星、雷达等设备,以及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更准确地预测极端天气的发生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

同时,要建立健全高效的预警发布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社交媒体等,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做好防范准备。

其次,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至关重要。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极端天气的知识和应对方法。

例如,举办防灾减灾讲座、发放宣传手册、开展应急演练等,让公众了解在极端天气下如何避险、如何自救互救。

同时,要加强对学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应急管理能力。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也需要充分考虑极端天气的影响。

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要科学合理,能够应对暴雨等强降水天气,避免出现内涝。

建筑物要具备一定的抗风、抗震和抗灾能力,提高其安全性。

加强城市绿化和湿地保护,有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轻高温天气的影响。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应对极端天气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农民可以根据气象预报,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和农时安排,选择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农作物品种。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的灌溉和排涝能力。

推广农业保险,降低极端天气给农业带来的损失。

在交通领域,要完善应急预案。

在极端天气来临前,对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运行。

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及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如限速、封路等,保障交通安全。

同时,加强对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在极端天气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能源供应方面也需要做好应对极端天气的准备。

电力、燃气等能源企业要加强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高其在恶劣天气下的稳定运行能力。

极端天气现象分析

极端天气现象分析

极端天气现象分析在地球这个庞大而复杂的气候系统中,极端天气事件一直是自然界中最不可预测、最具破坏性的现象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似乎都在不断上升,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极端天气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出现的罕见、极端的气象事件,其强度或频率明显偏离该地区的气候平均水平。

这类天气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热浪、干旱、洪水、飓风和寒潮等。

它们通常与大气环流模式的异常有关,而这种异常往往与地球系统的内部变化以及外部强迫因素,如温室气体排放、太阳辐射变化等密切相关。

以热浪为例,全球变暖导致陆地和海洋温度升高,增加了热浪的频率和强度。

热浪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还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和电力需求激增。

2003年欧洲热浪造成数万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欧元,是极端高温对社会经济影响的典型案例。

洪水是另一种常见的极端天气事件,其发生往往与强降水事件相关。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水循环加速,使得某些地区降水量增加,洪水风险随之上升。

2010年巴基斯坦大洪水影响了2000多万人口,严重损害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和农业,显示出极端降水事件可能带来的巨大破坏力。

对于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的应对策略,首先是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气候监测和预测,及时发布极端天气预警信息。

其次,需要制定和实施适应气候变化的长期战略,包括建设更加坚固的基础设施、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提高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和应对能力等。

此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国际合作减缓气候变化的趋势,也是避免极端天气事件进一步恶化的重要措施。

总之,极端天气现象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一个严峻问题,它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更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

通过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国际合作,人类有望提高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应对能力,减轻其对社会和经济的负面影响。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这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

极端天气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极端天气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极端天气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极端天气是指常规天气现象在某个地区或某段时间内出现的异常、剧烈和极其持久的天气事件。

极端天气给人们的生活、经济和环境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极端天气的形成原因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极端天气的形成原因极端天气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包括气候变化、地球自转、自然灾害等等。

首先,气候变化是导致极端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球变暖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不断增加,形成温室效应,影响大气层的温度分布。

这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热浪、干旱和暴雨。

其次,地球自转也对极端天气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引起了大气环流的不均匀分布,形成了高压和低压系统。

这些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移动和相互作用,会导致气象系统的不稳定,引发极端天气现象。

再次,自然灾害也是极端天气的一大原因。

例如,火山爆发、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会改变大气和海洋的运动,进而导致极端天气的发生。

二、极端天气对环境的影响极端天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包括气候系统、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等方面。

首先,极端天气会扰乱气候系统的平衡。

暴雨、洪水和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破坏了水循环和能量平衡,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不均衡。

破坏性的极端天气也使得作物生长遭受影响,给农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其次,极端天气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

例如,高温干燥的天气会导致森林火灾的发生,破坏林地生态并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到大气中。

暴雨和洪水也会引起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破坏生物多样性,甚至导致生物栖息地的丧失。

最后,极端天气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高温天气增加了热波和中暑的风险,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暴雨和洪水则会导致城市内涝和基础设施的损毁,给交通、电力和通讯等方面带来严重的困扰。

此外,极端天气还会引发灾难性事故,如山体滑坡和海啸,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重大危害。

综上所述,极端天气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涉及气候变化、地球自转和自然灾害等因素。

极端天气厄尔尼诺现象

极端天气厄尔尼诺现象

极端天气厄尔尼诺现象极端天气现象是指那些超出正常气候范围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强烈的风暴、洪水、干旱等。

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造成这些极端天气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将从厄尔尼诺现象的定义、影响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定义厄尔尼诺现象最初是指太平洋赤道东部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常伴随着大规模的厄尔尼诺事件。

随后,该术语也被用来形容其他地区海洋和气候系统的异常变化。

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1. 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全球气候模式发生变化,引起气温异常升高或下降,从而导致降水量、气流和风向等气象要素的变化。

2. 农业损失:厄尔尼诺现象常伴随着干旱和洪涝,极端气候条件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导致作物减产以及农作物疾病和虫害的爆发。

3. 全球经济: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经济也有重大影响,例如,干旱可能导致水资源短缺,影响电力供应和工业生产,洪涝可能破坏基础设施,导致经济损失。

4. 生态系统:厄尔尼诺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以及陆地生态系统都有影响,导致珊瑚礁白化、鱼类迁移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问题。

三、应对厄尔尼诺现象的策略1. 预警机制:建立全球范围内的厄尔尼诺预警体系,通过对厄尔尼诺事件的监测和预测,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帮助国家和地区做好准备。

2. 适应性措施:加强各领域的适应性措施,包括农业、水资源管理和城市规划等方面,以减少对厄尔尼诺事件的脆弱性。

3.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科学研究合作,共享数据和信息,提高对厄尔尼诺现象的认知和了解。

4. 气候变化应对: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降低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综上所述,厄尔尼诺现象作为一种极端天气现象,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为了应对厄尔尼诺现象的挑战,我们必须加强预警机制、制定适应性措施、加强国际合作以及应对气候变化。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挑战,保护我们共同的生态家园。

气象学中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

气象学中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

气象学中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Introduction: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天气变化规律的学科,通过观测天气的温度、湿度、气压等指标,以及各种气象仪器的记录、分析,对天气变化和气候演变发起分析和研究。

气象学和自然灾害是关联性极高的,因为气象学中的极端天气常常会引起各种自然灾害。

一、极端天气:所谓极端天气,如暴雨、暴风、寒潮、冰雹等等,是相对于一般的天气状况而言的。

其特点在于极其强烈和不寻常,常常会带来严重的灾害后果。

当现代社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人类对气象预测、气候研究的要求日益迫切。

极端天气状况越来越多,如果不及时进行预警,就容易导致生命和财物损失。

二、自然灾害:从地球形成,物种生成的第一天起,自然灾害就始终是伴随人类的生存及生活进程。

很多时候,自然灾害还会成为创造美丽与伟大的自然景观的源动力。

但是,如果当自然灾害过于猛烈时,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危害影响人类的安全和生活质量。

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台风、洪涝、干旱、地震等。

其中,干旱、台风、洪涝等都是天气极端事件的变体,是对天气变化影响后果的总结。

三、极端天气与自然灾害的关系:1、极端天气是自然灾害的源头如同我们生病的时候,身体出现异常反应,伴随这些异常反应的就是病症,自然灾害也是这样。

极端天气带来的豪雨、风暴等都是引起洪涝、风灾的主要原因。

2、自然灾害加剧了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会间接影响气候形态,从而加剧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

例如,中国的旱灾,就严重影响了自然界的水分平衡和气候环境。

3、气候变化会造成新的自然灾害随着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新型自然灾害相继出现。

比如,热带气旋的频发、干旱的加剧、冰雹的倾向增强等等,都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新型自然灾害。

四、预防与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1、定期开展检查和修缮工作其实有些自然灾害是可以避免的,只需要平时防范意识强一些,就可以避免大面积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例如,一些重要的建筑物需要每年做好必要的检查和修缮,以确保其安全性。

极端天气常识及紧急应对措施

极端天气常识及紧急应对措施

极端天气常识及紧急应对措施极端天气常识及紧急应对措施极端天气的定义和分类•极端天气是指异常气候现象,通常具有较长的持续时间和较大的影响范围。

•极端天气包括但不限于暴雨、暴雪、台风、龙卷风、地震等。

暴雨的紧急应对措施•注意及时关注天气预报,避免出门时遇到暴雨天气。

•如遇暴雨,应尽量不要在户外停留,迅速寻找安全地带躲避。

•如果车辆受困于淹水中,切勿强行驶入深水区域,应立即下车并寻找高处避难。

•在家中应做好排水设施的维护,确保室内不积水,以免导致损坏和滋生病菌。

暴雪的紧急应对措施•暴雪天气条件恶劣,尽量避免外出活动。

•对于需要外出的人员,应增加衣物层次,注意保暖,防止冻伤和感冒。

•在户外工作时,应使用防滑鞋具,避免滑倒受伤。

•家里应备有足够的食品和应急用品,以备暴雪期间无法外出购买。

台风的紧急应对措施•台风来临前,及时收听和关注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

•如果生活在沿海地区,应提前做好撤离准备,准备好必需的药品、食品和对紧急情况的应对预案。

•高楼住户要注意确保窗户的安全,避免受到飞来的杂物伤害。

•在台风期间,切勿接触电器和线路以免触电,最好将电器断电并拔掉插头。

龙卷风的紧急应对措施•发现龙卷风形成迹象时,应尽快躲入坚固的建筑物内,并选择无窗户或有保护措施的房间避难。

•避免站在靠近大型玻璃窗、阳台等易被破坏的地方。

•如果在户外遭遇龙卷风,应躲避到低洼处,如水渠或房屋下方,并尽量保护头部和躯干。

地震的紧急应对措施•地震来临时,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迅速躲到桌子、床下等可以提供遮蔽的地方。

•在室外时,远离高大建筑、电线杆、大树等易倒塌物,躲至开阔地带。

•在地震结束后,应注意避免进入受损建筑物和危险区域,留意灾情。

以上是对极端天气常识及紧急应对措施的一些简要介绍,希望能对人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有所帮助。

记住,预防和应对是我们在面对极端天气时最重要的一环。

防灾准备措施•组织家庭成员制定应对极端天气的预案,包括撤离路线、应急联系人、紧急物资等。

极端天气的应对措施

极端天气的应对措施

极端天气的应对措施极端天气是指那些超出常规天气条件的自然气象现象,如暴雨、洪水、暴风雪、台风、干旱等。

极端天气的出现可能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减轻其影响和损失。

以下是针对不同极端天气情况的应对措施:1.暴雨和洪水:-增加排水系统的容量和效率,包括净化河流、修建沟渠和深化水道等。

-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撤离人群。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包括救援队伍的组建和救灾物资的储备。

-加强土地管理,限制建设在高风险地区,减少洪水风险。

2.暴风雪和寒潮:-加强气象观测和预报,尤其是对北方地区。

-提前做好冻结水管、保护农作物、保温、施肥等措施。

-适当增加取暖设备,确保供暖系统的畅通。

-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确保交通运输的正常进行。

-对于边远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偏远地区的生活条件。

3.台风和飓风:-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系统,提前发布预警信息,确保人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防范。

-尽早撤离安全隐患区域的人群,确保人身安全。

-做好防风措施,如加固建筑物、修剪树木、加固电线杆等。

-加强海洋安全管理,封锁危险海域,禁止不必要的海上活动。

4.干旱和高温:-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促进节水意识,鼓励人们采取节水措施,如喷头浇水、收集雨水等。

-增加水库、水井和水渠等灌溉设施,提高农业灌溉效率。

-推广节能减排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总的来说,应对极端天气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投入资金增加防灾设施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社会组织可以组织志愿者参与救援和救助工作,提供援助和支持。

个人必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如备足粮食、储备应急物资和制定逃生计划等。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减轻极端天气对生活和经济带来的影响,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极端天气的成因与特点

极端天气的成因与特点

极端天气的成因与特点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逐年增多,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气候灾害之一。

极端天气所带来的破坏力之大,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到。

那么,什么是极端天气?如何形成?有哪些特点?本文将为大家逐一解答。

一、极端天气的定义极端天气是指某个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温度、降水、风力等气象要素值达到历史上极端值的天气现象。

从气象学的角度来讲,极端天气是一种极端气候现象,是指某个地区出现的温度、大风、冰雹、龙卷风、暴雨等极端气象条件,这些极端气象条件造成的破坏力远远超过常规天气。

二、极端天气的成因极端天气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

1.气候变化全球气候正在发生变化,导致地球各地的气候变得更加极端。

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随着温度升高,世界各地的极端天气事件越来越多,比如高温天气、严重干旱、强热带风暴、暴雨和海平面上升等。

2.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是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

大规模的人类活动,比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燃料燃烧等,都会使得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导致全球气温上升,从而加剧了极端天气的发生。

三、极端天气的特点极端天气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持续时间短、强度大极端天气事件的持续时间一般很短,通常只有几小时或一两天,但其强度却非常大,可造成巨大的破坏力。

例如,台风和龙卷风等气象灾害都属于极端天气事件,其强度之大,常常造成的破坏力远远超过了普通自然灾害。

2.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大极端天气事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很大,通常会导致水土流失、植被减少、生物灭绝等问题。

一些特殊的极端天气现象,例如森林火灾、沙尘暴、酸雨等,都属于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极端天气事件。

3. 应对难度大极端天气的发生对社会的影响巨大,因为其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短,使得相应的应对措施难以实施。

关于极端天气是什么意思

关于极端天气是什么意思

关于极端天气是什么意思极端天气是什么意思极端天气是指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发生的超越常态的小概率气象现象,通常具有突发性强、不确定性大、叠加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

根据本市历史气象数据分析和近年来工作实际,当天气情况达到某一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级别、经研判其造成的危害可能超出城市设防标准时,按下列标准判定极端天气。

极端天气有哪些1.极端降雨:暴雨橙色及以上预警信号,即预计1小时降水量达70毫米以上,或6小时降雨量达100毫米以上,或24小时降雨量达150毫米以上。

地质灾害橙色预警信号,即气象因素致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高。

2.大风:大风橙色及以上预警信号,即预计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

3.冰雹:冰雹红色预警信号,即预计累计降雹时间30分钟以上,冰雹直径在2厘米以上,地面积雹厚度5厘米以上。

4.雷电:雷电红色预警信号,即预计有强烈雷电活动,并伴有10级以上短时大风,或短时强降水,或冰雹。

5.极端高温: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即预计日最高气温升至41℃及以上,或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37℃以上。

6.极端降雪:暴雪黄色及以上预警信号,即预计12小时降雪量达6毫米以上。

7.寒潮:寒潮橙色及以上预警信号,即预计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下降12℃及以上,并且日最低气温下降到0℃或以下,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的冷空气活动。

8.极端低温:持续低温黄色预警信号,即预计连续三天及以上日最低气温低于-12℃。

9.大雾:大雾红色预警信号,即预计2小时内可能出现强浓雾天气,能见度小于50米;或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并可能持续。

10.沙尘暴:沙尘暴黄色及以上预警信号,即预计有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沙尘暴天气现象。

11.龙卷风:由事件是否发生来确定。

在强烈不稳定天气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小范围的高速旋转的空气涡旋,中心风力达100米/秒以上,直径一般几米到几百米。

京津冀这轮强降雨为何如此极端?从最近三天的全国降水量实况图上可以看到,京津冀成为了全国的暴雨中心。

全球变暖影响下的极端天气

全球变暖影响下的极端天气

全球变暖影响下的极端天气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而其影响下的极端天气现象也日益频繁。

极端天气指的是异常偏离气候正常状态的天气现象,包括但不限于极端高温、暴雨洪涝、强风暴雪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不仅对人类社会造成直接影响,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挑战。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释放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进而形成温室效应,使地球整体气温上升。

根据科学研究数据显示,全球气温持续攀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热浪、暴雨等极端天气现象增多也成为了常态。

极端高温极端高温是全球变暖带来的突出表现之一。

高温天气不仅容易引发人们中暑、中风等健康问题,还会导致灌溉水资源枯竭、农作物减产、草原干旱等问题。

2019年澳大利亚的火灾季节就是一次典型案例,高温干燥的天气为森林大火提供了可乘之机,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暴雨洪涝另一方面,全球变暖也加剧了暴雨洪涝频率和强度的增加。

随着气候变暖,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急剧上升。

持续强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给城市和乡村带来沉重打击,城市内涝、山洪暴发、河流泛滥等频繁发生,给民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强风风暴除了高温和暴雨,全球变暖还使得飓风、台风等强风风暴事件更加频繁严重。

风暴携带着强大的风力和降水量,在登陆时带来巨大破坏力,摧毁建筑、打断电力供应、损毁农田等都是其典型影响。

过去几年中频发的强风风暴事件也提醒着人们要加强防范和准备。

生态系统影响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不仅对人类造成直接威胁,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林火频发、栖息地破坏、动植物数量减少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生态平衡被破坏可能会引发更大规模的环境灾难,对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生态系统都带来长期不利影响。

应对与展望面对全球变暖所带来的挑战,国际社会应当团结合作、采取行动。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自然灾害预警预报、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措施都是解决之道。

每个人都应意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的紧迫性,从日常生活做起,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极端天气灾害常识及紧急应对措施

极端天气灾害常识及紧急应对措施

极端天气灾害常识及紧急应对措施1. 极端天气的“威力”哎呀,大家有没有发现,近几年天气越来越奇怪了?晴天一场雨,没事儿的飘飘洒洒,转眼间就能变成倾盆大雨,搞得你出门时心里那个慌啊!极端天气,简直就是大自然的“任性小鬼”。

像是台风、暴雨、冰雹这些,不知道它们哪根筋不对,非得出来“嗨”一把,让我们这些凡人们捉摸不透。

1.1 什么是极端天气?极端天气嘛,简单来说,就是那些跟正常天气比起来,极其出格的现象。

比如,夏天里冷得让你想穿毛衣,冬天又热得像个蒸笼,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些天气变化通常都是因为气候变迁,地球的脾气越来越怪,咱们可得留个心眼儿。

1.2 常见的极端天气咱们先来聊聊常见的极端天气,看看它们的“招牌动作”。

台风是个大力士,风力能让你感觉自己是被吹飞的小鸟;暴雨就像上天在撒娇,分分钟把街道变成“水上乐园”;还有冰雹,来得猛,去得快,简直就像天上的石头雨,一不小心就把车砸得稀巴烂。

总之,这些天气都在告诉我们:“小心,别小瞧我!”2. 紧急应对措施那么,当这些“天气小鬼”来访时,我们该怎么应对呢?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要做好准备,才能在风雨中稳稳当当。

2.1 提前了解天气预报首先,得多关注天气预报,尤其是气象局发布的预警信息。

现在的科技可发达了,手机上一点儿就能知道外面风雨来袭,咱们可别掉以轻心。

提前知道风向和降水量,才能有备无患。

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可是历久弥新啊!2.2 备好应急物资再者,家里备好一些应急物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你想想,台风来袭时停电了,水也断了,家里要是没点儿干粮和水,那可真是麻烦大了。

水、食物、手电筒,还有充电宝,统统都要准备好,毕竟“家有万事兴”,这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

3. 极端天气下的生存智慧有了准备,接下来就是在极端天气来临时的应对措施了。

这时候,灵活应变可得靠自己了。

3.1 保持冷静首先,保持冷静最重要。

你别看风雨如磐,心里却要平静如水。

千万别像热锅上的蚂蚁,慌了手脚,这样反而容易出错。

遇到极端天气应对措施

遇到极端天气应对措施

遇到极端天气应对措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极端天气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发生,从暴雨到干旱,再到强风暴雪,这些自然灾害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也可能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作为普通民众,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突发的极端天气呢?时刻关注天气预报要应对好突发的极端天气,第一步就是时刻关注天气预报。

通过各种渠道密切关注天气动态,了解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趋势,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当发现可能遭遇极端天气时,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争取在灾难来临之前把损失降到最低。

提前做好物资储备在面临极端天气的情况下,随时可能会出现断电、断水、交通中断等情况,因此我们要提前准备好必需的生活物资。

可以囤积一些矿泉水、罐头、干粮等不易腐坏的食品,同时准备好手电筒、应急照明等设备,以及药品等急救用品。

这样一旦遇到电力故障或交通中断,我们就能自给自足一段时间,最大限度地减轻损失。

保持冷静谨慎应对面对突如其来的极端天气,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和谨慎的态度。

不要轻举妄动,更不要恐慌。

要仔细聆听政府部门及专业机构发布的应急通知,按照指示有序撤离或采取防护措施。

我们要相互帮助,关心身边的老弱病残人员,尽力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只有保持镇定,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灾难。

提高灾害意识和自救能力除了做好物资储备和应急预案,我们还要提高自己的灾害意识和自救能力。

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应急训练,学习急救知识,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比如如何紧急逃生、如何自救等。

这样一旦遇到极端天气,我们就能做好充分准备,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提出合理化建议针对近年来日益严重的极端天气问题,我认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应急体系,为民众提供更好的保障。

通过媒体加强对公众的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提高大家的灾害意识和自救能力。

只有政府和公众携手应对,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极端天气事件。

世界极端天气的分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世界极端天气的分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世界极端天气的分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世界各地经常发生各种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飓风、暴雪等,这些天气现象给人类和自然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不断增加,这与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

了解和分类世界极端天气现象,对于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主要的世界极端天气类型,并探讨其影响和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关注,并为未来的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对世界极端天气的定义进行梳理和阐述,以便读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什么是极端天气。

接着,将详细介绍主要的世界极端天气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暴雨、干旱、台风、暴雪等。

针对每种极端天气类型,将分析其对当地生活、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最后,通过对现有问题和应对措施的总结,展望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的极端天气类型及应对方法,以期为应对极端天气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世界极端天气的分类和定义,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的极端天气现象。

通过学习各种极端天气的特点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减轻其带来的灾害,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同时,本文也旨在引起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倡导环保和低碳生活的意识,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2.正文2.1 世界极端天气的定义世界极端天气指的是异常恶劣、极端的气象现象,其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往往带来严重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等。

极端天气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包括极端高温、极端降雨、极端风暴、暴雪、干旱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在某个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发生,其频率和强度正在逐渐增加,给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等方面造成巨大挑战。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世界极端天气,科学界对其进行了详细分类和定义,以便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减灾工作。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对极端天气的研究和应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极端天气现象的频发与成因分析

极端天气现象的频发与成因分析

极端天气现象的频发与成因分析近年来,极端天气现象的频发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从洪水到干旱,从热浪到寒潮,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不仅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日益严重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极端天气现象的成因以及规律,以便更好地进行预测和应对。

什么是极端天气现象?极端天气现象是指在一定地区和特定时间内,出现了与常年的气候特征相悖的天气状况。

常见的极端天气现象包括:异常高温、低温、强降水、干旱、暴风雪等。

这些现象通常会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且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极端天气现象频发的背景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导致极端天气增多的重要因素。

随着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地球表面气温上升,导致海洋温度显著提高。

海洋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温度变化会直接影响到降水分布、风向及其他气候现象。

例如:温暖空气容纳水汽能力增强:气温上升使得空气能够容纳更多的水汽,当这些水汽骤然释放时,就会发生严重降雨和洪涝。

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与海平面上升,进而影响沿海地区的气候,增加了风暴潮和洪灾等极端事件的风险。

自然因素除了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某些自然因素也在其中发挥着作用。

例如: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这两种现象分别代表太平洋区域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或降低,会导致全球范围内气候模式发生变化,可能引发干旱、洪涝等极端事件。

季风系统:亚洲季风的变化也会影响区域内的降水模式,例如果东南亚在季风期间内可能会经历极端降雨。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现象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城市化: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集中于城市中心,导致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乡村,进而改变地方气候。

土地利用变更:农业开垦、森林砍伐等行为使得地表性质改变,减少了土壤对水分和热量的调节能力,使得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更加频繁。

应对极端天气的措施

应对极端天气的措施

应对极端天气的措施
应对极端天气的措施包括:
1. 警惕天气预警: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警报,了解天气变化趋势和预警信息。

2. 加强防护措施:在极寒天气中,应多穿衣保暖,戴帽子、手套等。

在高温天气中,避免长时间在直射阳光下暴晒,适当增加室内的空调或风扇使用。

3. 室内外环境调节:在极寒天气中,保持室内温暖,使用暖气设备、暖风机或电热毯等取暖设备。

在高温天气中,保持室内通风、空调清洁,利用窗帘、百叶窗等遮挡阳光,减少室内温度。

4. 合理安排活动:根据天气状况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如极寒天气中减少户外时间或采取其他措施,如穿戴防寒装备、带上急救药品等。

5. 防范自然灾害: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如台风、暴雨、大雪等,及时做好防护工作,如加固房屋、疏通排水系统、备足食品和生活物资、准备应急物资等。

6. 加强应急预案:建立紧急应变预案,制定逃生和疏散计划,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并及时获得援助。

7. 参与社区互助: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应加强邻里社区的联系,
互相关心、帮助和提供支持。

总之,应对极端天气的措施包括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合理调节室内外环境、安排活动、防范自然灾害、制定应急预案以及参与社区互助等措施。

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关系

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关系

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关系
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气候变化通常指的是长期的气候统计数据的变化,包括温度、降水量、风速等,这些变化是由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引起的。

而极端天气则指的是在特定地区或季节中出现的偏离历史平均水平或范围很大的天气现象,如暴雨、洪涝、干旱、高温、极寒等。

气候变化可以增加极端天气的频率和强度。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这导致了降水强度的增大和降水事件的频繁发生。

此外,气候变暖还导致了大气环流系统的紊乱,进而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和剧烈发生。

例如,极端高温、干旱和洪涝等天气极端事件会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严重影响,而这些事件往往也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

同时,极端天气也可以引发或加剧气候变化。

例如,极端天气事件会破坏森林、草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无法被吸收,从而加剧了气候变暖。

此外,极端天气事件还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损坏等,这些成本也会对气候变化的应对和减缓产生影响。

因此,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这种关系会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种影响,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缓气候变化和减少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气候监测和预警、提高灾害风险管理水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极端天气
苏静
摘要:干旱、低温、暴雨、高温接二连三,“达到历史最高值”不断见诸报端,今年以来,异常气候频现。

关键词:极端天气,全球气候变化,台风,酷热
大家都看过美国灾难大片,像后天,2012,这些耳熟能详的电影,都给大家带来了一定的视觉冲击,也都留下了一些疑惑,电影里放的事情会发生么?
接下来给大家带来一组信息:
国内
7月21日,北京迎来5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灾害,连续降雨将近二十个小时,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造成近八十人丧生。

与北京同时期,中国北方多个城市都陆续上演了极端暴雨天气。

7月30日今年第9号热带风暴“苏拉”加强为台风
7月31日今年第10号热带风暴“达维”加强为强热带风暴,至此,罕见的双台风形成,并同时登陆我国沿海。

中央气象台8月21日傍晚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今年第14号强台风“天秤”正向台湾东部沿海靠近。

与此同时,今年第15号强热带风暴“布拉万”的中心21日17时位于浙江省象山县东南方大约221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

国外
3月19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遭遇暴雨和冰雹袭击,下冰雹时间持续25分钟,最大的冰雹大如网球
4月4日,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个地方遭到壮观闪电的连续袭击,持续时间超过11分钟。

每一次闪电的袭击都会携带10亿伏特的电力,所以连续10分钟以上不断袭击的威力更是惊人。

5月14日,波斯尼亚的民众早上醒来发现,厚厚的白雪已将路面、山坡、树木和草地全部覆盖,他们在炎热的夏季见证了不可思议的天气。

首都萨拉热窝周末还是阳光普照,温度高达27摄氏度,转眼周一气温便骤降至5摄氏度,并且在夏季上演了飞雪的异常天气。

2012年2月,全球多个地区经历了史上最低温,中国的部分地区最低温低达零下50.7摄氏度,欧洲的寒潮更是造成600多人丧生,国外一些媒体甚至称,人类进入了冰河时代。

上面列举的只不过是进入2012年以来全球极端天气的冰山一角,近几年来极端天气频频光顾各地,今年似乎更是分外极端,既有最冷的2月,又有最热的6月,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电影中的末日景象。

可是这不是电影,是真是发生在身边的灾难,有很多不幸的人在灾难中就此丧身。

有人说战争带来的人员伤亡很惨重,但是在看来自然的力量是有多么的恐怖!让人们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就在中国遭受着百年难遇的台风肆虐的时候,一些欧美国家正被炎热的酷暑所笼罩,天气干旱,燥热,森林大火频发。

世界气象组织援引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的气候报告说,今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为自1880年有记录以来的第四高。

报告显示,6月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综合平均气温为16.12摄氏度,比20世纪该月平均气温高0.63摄氏度。

全球大部分地区当月气温远超同期平均水平,包括北美、欧亚大陆以及北非地区。

新华网休斯敦8月22日电(记者张永兴赵晓晴)一场严重的干旱正在席卷美国。

迄今,美国境内33个州的1000多个县已被美国农业部列为灾区,美国的农业生产乃至世界粮食供应都可能受到影响。

今年干旱初期虽较为缓和,但之后旱情的发展却极为迅猛。

今年美国境内的干旱与去年相比波及范围更广,许多地区都出现了极端干旱天气,在西部地区,目前至少有五、六个州都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山林大火。

除粮食减产外,也有不少居民丧生或无家可归。

看到这里,许我们就会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极端天气,难道世界末日真的要来临了么?
萨斯多年对气候变化颇有研究,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员。

他对新华社记者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境内重大干旱、洪水、风暴和飓风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

可以预计,干旱不但会变得越来越严重,而且会变得越来越频繁。

他说,每年的气温与前一年相比都有明显的差异,极端高温天气会越来越多,而极端低温天气会越来越少。

在上世纪50年代,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出现的频率是相同的,从60、70年代开始极端高温
出现次数越来越多。

2011年和2012年,高温纪录被打破的次数已是低温纪录的9倍。

萨斯说:“干旱会反复出现,极端天气将变得越来越常见。

气候变化的日趋加剧将使得干旱越发频繁,可能每10年或15年就会爆发一次。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和80年代都经历了严重旱情。

世界上每年在不同的地方都会出现干旱与洪水灾害。


实际上国内冷空气和台风只是幕后“推手”,真正的深层次因素是全球气候变暖。

专家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大气中容纳的水分能增加7%,而全球区域性升温频率不同使大气更加不稳定,促成极端降雨的发生。

因此,极端天气、水旱灾害不仅多发重发,其突发性、反常性、不可预见性也将日益凸显。

这些年来,大家感觉到这种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原因大概有三个:
一是气候变暖,容易产生极端事件;
二是现在的观测能力大大提高了,在时间、空间观测密度上大幅提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能力大大增强了;
三是新闻媒体在报道这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方面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极端天气,给我们带来什么?
四季变两季
极端天气会导致人类适宜生存环境受到挤压,变得越来越小,也就是说冬天寒冷的范围越来越大,夏天炎热的范围也越来越大。

早在2008年,加拿大卫生部一份有关气候变化与健康的报告预测就曾指出,更多、更频繁的极端天气将带给人类更多伤害、疾病,和与压力相关的紊乱症风险。

农业严重受影响
7月8日以来,持续暴雨袭击武汉市,致使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100万亩。

据悉,本轮强降雨是武汉市10年来遭遇的最大暴雨灾害。

截至14日,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08.4万亩,绝收面积达18万亩,造成损失10.18亿元。

极端天气的频发容易导致干旱洪涝,导致农业减产。

不仅如此,气候变化还会使得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扩展北移,世代叠加和重叠。

灾害损失巨大
今年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形势呈现出“重大灾害频繁发生,灾害损失巨大”等特点。

其中之一是气候异常、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出现。

全国多个地方出现干旱、低温、暴雨、高温等极端性天气事件。

年初新疆连续遭受9次大范围寒潮冰雪天气过程,西南五省区遭受秋冬春连旱,6月中下旬南方11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

据悉,全国18个省份遭受旱灾,26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2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受灾人口已达1.1亿人,因灾死亡701人,失踪347人。

其实会发生现在这种自然现象人类至少要为目前的气候变化承担大部分责任。

如何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比如,研发新品种的农作物,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高温天气和缺水环境。

但是从长远来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效是有效方法。

我们需要做也能够做的就是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而这就意味着要减少使用化石燃料,要做到这点并非易事,因为大量的基础设施是依靠碳能源来供能的。

但我们可以慢慢把重心转移到风能和太阳能这些清洁能源开发和使用,并不断加快步伐。

我们现在使用能源时,必须更加注重效率,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对我们大家大有裨益。

极端高温和干旱频发可能是一种全球现象,气候变化问题非常严峻,需要所有人关注,并提早采取应对措施,否则后果将非常严重。

不过我认为,如果内心真的或多或少有对末日的恐慌的话,倒不如在这种恐慌中反思,我们是不是对地球母亲太过残忍?我们有没有认真过好当下的每一天?如果能从现在开始,学着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善待环境,学着用心度过眼前的每一天,其实末日不末日也就真的不那么重要了。

参考文献:新浪网,新华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