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春季班第16次课共18次-综合巩固提升+23课24课(2017.2.18)》教案
《初一春季班第14次课共18次-阅读复习巩固三+五单元(2017.2.18)》教案-最新教学文档
初一阅读14次课阅读复习巩固三※(九)找主旨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还有标题。
※(十))找文眼: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首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首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十一)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1)主要人物(2)主要事物⑶主要事件(4)时间(5)地点(6)人物的情感作用:是贯串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路,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十二)记叙的顺序及作用题型一选文第x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何作用?题型二文中续写唐宣宗年间的故事有什么作用?答题套路:(1)顺叙(按事情发展顺序)使得叙事完整,秩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弄,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边发生的事。
)渲染一种氛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避免了叙述的平淡和结构的单调,增添了叙事的活泼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进去相干的另外一件事。
)插入叙述了....的内容(背景、情节、细节),补充交代了....,刻画人物.....性格,突出其某个特点,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更好突出文章主题,推动情节发展。
(4)补叙(叙事后再补充叙述时间结果等内容)使情节前伏后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密,推动情节的发展。
注意:插叙是说的相关的两件事,而补叙和倒叙都是说的同一件事。
※(十三)记叙文的人称(1)第一人称(我)作用:增加真实性;便于抒情。
(2)第三人称(他)作用:不受时空限制,可以从多方面叙述。
(3)第二人称(你)作用:亲切自然,感情强烈。
※(十四)记叙文中的议论答题套路:文章使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观点,表达了...(结合文章主旨分析)。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开头的议论:统领全文;中间的议论:可起到承上启下;引发读者思考;结尾的议论: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凸起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初一春季班第2次课共18次-3或4课复习和知识点》教案
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散文)一、文学常识1、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名为豫才。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孔乙己》2、萧红,原名张乃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萧红小说的特点:以抒情笔调写自我主观感受;散文化的小说结构;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重人物性格的刻画;无完整的故事情节,然而韵味深长。
二、基础知识(一)字音(二)字形明朗咳嗽轻捷(三)词语解释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四)及时练习三、课文理解1、主要内容:作者与鲁迅先生一家的生活中的小事,一点一点追忆鲁迅,去怀念他那种智慧、幽默、爽朗、平易近人、关爱他人,将鲁迅更拉近人们身边。
2、写作特点:描写具体而生动,语言朴实无华,人物神态等描写生动。
3、及时练习第四课:孙权劝学一、文学常识1、《资治通鉴》。
作者是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迁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共294卷,记述了公元前403年(战国时期)至公元959年(五代时期)共1362年的史实。
全书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讲经济、文化,长于描写战争。
这里“资”是“帮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鉴”是“借鉴”;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戒来帮助加强政治。
二、基础知识三、考点演练(一)【基础积累与运用】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初一春季班第1次课共18次-1或2课复习和知识点》教案
《初一春季班第1次课共18次-1或2课复习和知识点》教案秘:秘诀(mì) 秘鲁(bì) 曾:曾祖(zēng) 曾经(céng) 血:吐血(xiě) 血脉(xiè) 殷:殷红(yān)殷实(yín)强:强占(qiáng) 强迫(qiǎng)倔强(jiàng) 参:参加(cān) 参差不齐(cēn) 人参(shēn)说:说服(shuō)游说(shuì)同“悦”字(yuè)(二)字形可歌可泣鲜为人知妇孺皆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家喻户晓截然不同锋芒毕露知人之明层出不穷马革裹尸(三)词语解释1、宰割:比喻压迫、侵略、剥削。
2、筹划:想办法,设法弄到、准备。
3、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4、仰慕:敬仰思慕5、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的流泪。
一般只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6、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7、当之无愧:指承当荣誉时无羞愧感。
8、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9、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10、妇孺皆知:妇女和孩子都知道。
11、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君人战死于战场。
1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到死为止。
瘁,过度劳累。
已,停止。
13、元勋:立了大功的人 14、铤:疾走。
(四)及时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无垠(yín)元勋(xūn)鞠躬尽瘁(jú)B懈怠(xiè)奠基(diàn)当之无愧(kuì)C选聘(pìn)孕育(yùn)妇孺皆知(rǔ)D开拓(tuò)仰慕(mù)鲜为人知(xiān)2、下列加点字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强.占qiǎnɡ宰.割zǎi立即.jíB.乘.船chènɡ开拓.tuò友谊.yìC.难堪.kān参与.yù奇迹.jìD.颤.抖zhàn 筹.划chóu 挚.友zhì3、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彷徨诞生戈璧援助B、谣言阔别选骋逝世C、妇儒癌症氢弹博士D、睿智叱咤决胜胆识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长后,一次井下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人们劝他回去,他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中学初一春季班第15次课共18次综合巩固提升21课22课2017年.2.18》学习教案
初一阅读15次课阅读复习稳固综合练习 +21/22课【阅读】六角粉笔1)粉笔在黑板上舞,敲出“嗒嗒”的声音,教室角落的垃圾箱里塞了色的砂皮,粉笔灰到。
氛围有些抑。
2)是徐老最后一文,她老了,不得禁止退休,走开个站了几十个年的台。
她有些失意。
海里多多——那些都是她的学生,与她分享了她生命中最美好的月。
想到,她轻轻有些激,手中的粉笔舞得更快了,腰也挺直了,忧如回到了她的黄金代,全部都尽美好。
3)但美好被一打断了,教室后出一声巨响,男生勇摸着袋从地上爬起来,再把座位扶正,有些尬地笑着:“不好心思,有点睡迷糊了⋯⋯”底下一哄笑,着窗外的蝉,夏季更为起来。
(4)徐老瞪了他一眼,身板,她得些90后的孩子真薄情,自己好歹了他两年,最后一也不本分。
她开始有点,有点郁,有一点念以前。
几种情她感觉躁,手中的六角粉笔也得硌手。
她心中忧如被一只皮的猫不断地着,着。
(5)于,徐老不由得了,她回:“是我你上的最后一了,我要走了,你就不感么?”预料之中的,她看那一,都充了奇怪的表情。
6)教室里分外寂静,扇“呼呼”地吹着。
班看着她有些巴:“老、老,⋯⋯”7)徐老才意到自己失了,回上,心却未然恍然,直到下响,回到公室都没能回神。
她久久地坐在凳子上,眼睛微,突然感觉很累,忧如不在了上,爬了她内心。
她了口气,低下,手中是一支捏了好多年的、熟习的六角粉笔。
8)“徐老,徐老?”同事的叫她抬起来。
9)“徐老,怎么了?”大家面地看着她。
10)“没事,我就在看六角粉笔,用了几十年,要告了,真有点舍不得。
”完,她又低去看,却好半天没听同事的回音。
抬看去,却同事在那边。
(11)“学校也太偏爱了,我几个班个月都了柱粉笔,就徐老班用着六角的啊!”同事回神就大喊起来。
(12)“叫啦。
”物理老踱步来,看了看粉笔,:“2班学生老向我要砂皮,本来是在磨粉笔。
瞧不儿,一定是学生自个儿将的磨成六角的。
”徐老懵了,她突然想起自己诉苦柱粉笔打滑,不手;想起教室里的垃圾箱;想起到的粉笔灰。
《初一春季班第10次课共18次-13及16次课复习及阅读(2017.2.18)》教案
《初一春季班第10次课共18次-13及16次课复习及阅读(2017.2.18)》教案亭韵母是:ing二、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xīn)苔.(tái)痕鸿儒.(rú) 案牍.(dú)2、解释加点的字。
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成为灵异的水)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大)(读书人)往来无白丁...(调弄)(未加装饰的)..(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阅金..之乱耳(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经.(阅览)(佛经)无丝竹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声音)无案牍..(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南阳诸葛庐...之劳形(草庐)3、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名词用作动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成为灵异的水名词用作动词)惟吾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名词用作形容词)无丝竹之乱.耳(使······受到扰乱形容词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使······感到劳累动词是动用法)不蔓.不枝.(生长枝蔓,生长枝节名词用作动词)4、“之”字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三、整体把握。
1、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3、《陋室铭》在写法上用了类比的手法,先与“山”类比,原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中强调山能闻名天下的原因是“有仙则名”。
然后与水类比,原句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强调了水能显示灵异的原因是“有龙则灵”。
《初一春季班第13次课共18次-阅读复习巩固二(2017.2.18)》教案
《初一春季班第13次课共18次-阅读复习巩固二(2017.2.18)》教案(七)写启示感悟发挥题。
题型:(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触感染和启示;(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部实质意义的理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好坏,对选文材料谈自己创见;(5)接合实际,对文中提及的现象提出合理化提议和设想;(6)调动知识的堆集,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接合(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著名的句子等);(7)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部实质意义;如: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技巧:1.必须用第一人称;2. 心理活动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来描写。
答题技巧点拨: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切合文题要求,所谈内部实质意义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答这类题时要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
即: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1)抒发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
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
比如……”等标志性语言。
先用“我认为……。
”言简意赅地表白自己的观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抒发内部实质意义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抒发要流畅。
(八)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题型一:指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题型二: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套路一:词语的原意+语境含义(这个词指......,在这里指的是......)答题技巧:1、理解语境义的方法:(1)从字形上推断出其本义和与改词相关的事物,联系上下文确定含义。
《初一春季班第14次课共18次-阅读复习巩固三+五单元(2017.2.18)》教案
《初一春季班第14次课共18次-阅读复习巩固三+五单元(2017.2.18)》教案(3)(4)更好突出文章主题,推动情节发展。
(5)补叙(叙事后再补充叙述时间结果等内容)使情节前伏后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密,推动情节的发展。
注意:插叙是说的相关的两件事,而补叙和倒叙都是说的同一件事。
※(十三)记叙文的人称(1)第一人称(我)作用:增加真实性;便于抒情。
(2)第三人称(他)作用:不受时空限制,可以从多方面叙述。
(3)第二人称(你)作用:亲切自然,感情强烈。
※(十四)记叙文中的议论答题套路:文章使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观点,表达了...(结合文章主旨分析)。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开头的议论:统领全文;中间的议论:可起到承上启下;引发读者思考;结尾的议论: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凸起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十五)记叙文中的抒情答题套路:文章使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情感,表达了...(结合文章主旨分析)。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十六)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个、那些、其他、以上、云云、此……;(2)通常为往前找;前一句或前一段(3)注意:找到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不是适合。
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22分)葵花发觉自己在做作业的时候,青铜总喜欢在她身旁坐着,聚精会神地看她写字、做算术题。
他的眼睛里充满羡慕与渴望。
这一天,她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我要教哥哥识字!这个念头如闪电一般在她的心田上照亮,使她自己大吃一惊,也使她激动万分。
她急切地对青铜说:“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
”青铜好像没有听明白似的望着葵花。
葵花把削好的铅笔和一本本子放到青铜面前:“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青铜有点儿惊愕,有点儿激动,又有点不好意思和不知所措。
《初一春季班第2次课共18次-3或4课复习和知识点》讲义
《初一春季班第2次课共18次-3或4课复习和知识点》讲义关联词语错用,是指这一句中不该使用这种关联词语.例子:尽管严寒酷暑,我们都坚持清晨的锻炼。
(尽管……都……错用,改为无论(不管)……都……(条件关系))(二)滥用关联词语例子:有的同学因为对语文不感兴趣,所以对数学很喜欢。
(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而分句间没有因果关系)(三)缺少关联词例子: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
(两个分句间很明显是转折关系,应加上虽然……但是……)(四)关联词位置错误例子:鸟的翅膀不管多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不管应移到句首)小玉不但会唱歌,而且小李也会唱歌。
(两个分句主语不同,不但应移到句首)三、病句形成的主要原因(一)关联词使用的常见语病有些网站可以申请免费的个人主页,这样你只要将自己的信息放在指定的位置上,全世界的人就可以了解你的情况。
(语序不当,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第一个人分句的主语你应放在只要后)(二)介词使用的常见语病1、在校庆八十周年展出的一系列图画作品,完全是由2019级文科班学生创作的。
(介词“在”赘余)2、这是一个偏远的小车站,对于他是很陌生的,没有一个熟人,没有任何落脚的地方。
(主宾颠倒,在”他”后加“来说”)(三)并列短语使用的常见语病例子1:每当想起和王老师相处的那段日子,他那循循善诱的教导和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又会重新出现在我的眼前(并列短语做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例2:每逢节假日,他时常丢下工作和妹妹到公园玩耍。
(连词“和”造成歧义)例3:在今年全区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各级领导要求我们,一定要改进和提高复习质量,确保学科成绩稳步上升。
(并列短语作谓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四)包含词使用的语病例子:由于战云笼罩,伊拉克各大医院药品非常奇缺,很多伤员只能硬撑,形势十分严峻。
(语义重复)注意:常见的包含词有“当前”和“当务”、“十分”和“酷”、“十分”和“悬殊”、“防止”和“不”、“令人”与“堪忧”、“过分”和“溢美”等。
《初一春季班第2次课共18次-3或4课复习和知识点》教案
《初一春季班第2次课共18次-3或4课复习和知识点》教案1、主要内容:作者与鲁迅先生一家的生活中的小事,一点一点追忆鲁迅,去怀念他那种智慧、幽默、爽朗、平易近人、关爱他人,将鲁迅更拉近人们身边。
2、写作特点:描写具体而生动,语言朴实无华,人物神态等描写生动。
3、及时练习第四课:孙权劝学一、文学常识1、《资治通鉴》。
作者是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迁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共294卷,记述了公元前403年(战国时期)至公元959年(五代时期)共1362年的史实。
全书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讲经济、文化,长于描写战争。
这里“资”是“帮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鉴”是“借鉴”;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戒来帮助加强政治。
二、基础知识三、考点演练(一)【基础积累与运用】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②涉()③邪()④孰()⑤遂()⑥岂()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②涉猎:③才略:④大兄:3.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
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4.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C.蒙辞以军中多务D.自以为大有所益5.(1)《孙权劝学》选自《》,《》是(朝代)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诗》《》《》《春秋》等书。
6.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
(1)比喻人学识尚浅。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另写的一段文字:(二)【精段阅读】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请再写一个古今义现象的词语。
《初一春季班第16次课共18次-综合巩固提升+23课24课(2017.2.18)》教案
初一阅读16次课阅读复习巩固综合练习+23/24课【课文知识】24.河中石兽一、文学常识1、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编纂《四库全书》,著有《阅微草堂笔记》。
2、《阅微草堂笔记》清代短篇志怪小说,笔记体,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
二、课文内容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文章中心】河里掉入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到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要表达的寓意就是许多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想当然,应该正确分析,具体综合地考虑,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写作特点】(1)层层铺垫,情节具有戏剧性。
(2)叙事简约,寓理于事,议论精辟。
(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如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
(一) 常规词语【临】靠近。
【干】水边。
【圮(pǐ)】倒塌。
【求】寻找。
【竟】终于。
【设帐】讲学,教书。
【尔辈】你们。
【究】推究。
【杮(fèi)】削下的木片。
【岂】怎么。
【暴】突然;急,大。
【携】带。
【性】性质。
【湮(yān)】埋没。
【沿】顺着。
【服】信服。
【确论】确切的言论。
《初一春季班第15次课共18次-综合巩固提升+21课22课(2017.2.18)》教案
《初一春季班第15次课共18次-综合巩固提升+21课22课(2017.2.18)》教案(6)教室里格外安静,电风扇“呼呼”地吹着。
班长看着她有些结巴:“老、老师,课……”(7)徐老师这才意识到自己失态了,回头继续上课,心却已然恍惚,直到下课铃响,回到办公室都没能回过神。
她久久地坐在凳子上,眼睛微红,忽然感到很累,仿佛皱纹不仅长在了脸上,还爬进了她心里。
她叹了口气,低下头,手中是一支捏了好多年的、熟悉的六角粉笔。
(8)“徐老师,徐老师?”同事的叫唤让她抬起头来。
(9)“徐老师,怎么了?”大家面带忧虑地看着她。
(10)“没事,我就在看这六角粉笔,用了几十年,要告别了,真有点舍不得。
”说完,她又低头去看,却好半天没听见同事的回音。
抬头看去,却见同事愣在那里。
(11)“学校也太偏心了,我们几个班这个月都换了圆柱粉笔,就徐老师班还用着六角的啊!”同事回过神就大叫起来。
(12)“别叫啦。
”物理老师踱步过来,看了看粉笔,说:“2班学生老向我要砂皮,原来是在磨粉笔。
瞧这不规则样儿,肯定是学生自个儿将圆的磨成六角的。
”徐老师懵了,她忽然想起自己抱怨过圆柱粉笔打滑,不顺手;想起教室里的垃圾箱;想起到处飞扬的粉笔灰。
她的脑海里闪现出好多张脸——还是她的学生们,表情有些奇异。
同事再说什么,她也听不到了……(13)第二天,徐老师正式退休,2班学生谁也没去送行,但谁都知道,在他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支六角粉笔。
(选自《短小说》2019年第5期,晓雪/文)1.阅读小说,填写表格。
(4分)主要情节徐老师的心情在最后一节课上,徐老师想起了与学生共度的岁月。
①②难过、郁闷、怀念从前、烦躁徐老师情绪失控,意识到失态后继续上课。
③徐老师回到办公室,听物理老师说起学生们磨粉笔的事情。
④2.比较原句与改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分)原句:她心中仿佛被一只顽皮的猫不停地挠着,挠着。
改句:她心中仿佛被一只顽皮的猫不停地挠着。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4.文中哪句话与画曲线的句子相呼应?找出来并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阅读16次课阅读复习巩固综合练习+23/24课【课文知识】24.河中石兽一、文学常识1、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编纂《四库全书》,著有《阅微草堂笔记》。
2、《阅微草堂笔记》清代短篇志怪小说,笔记体,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
二、课文内容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文章中心】河里掉入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到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要表达的寓意就是许多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想当然,应该正确分析,具体综合地考虑,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写作特点】(1)层层铺垫,情节具有戏剧性。
(2)叙事简约,寓理于事,议论精辟。
(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如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
(一) 常规词语【临】靠近。
【干】水边。
【圮(pǐ)】倒塌。
【求】寻找。
【竟】终于。
【设帐】讲学,教书。
【尔辈】你们。
【究】推究。
【杮(fèi)】削下的木片。
【岂】怎么。
【暴】突然;急,大。
【携】带。
【性】性质。
【湮(yān)】埋没。
【沿】顺着。
【服】信服。
【确论】确切的言论。
【凡】凡是,大凡。
【盖】因为,由于。
【倒掷】倾倒。
【啮(niè)】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坎穴】坑洞。
【遂】于是,就。
【溯(sù)流】逆流。
溯,逆流而上。
【如】依照。
【果】果然。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臆断】主观地判断。
(二) 一词多义【以为】①可以凭借……做(例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②认为(例句:以为顺流下矣)【为】(1)wéi:①做(例句:可以为师矣) ②认为(例句:众服为确论)③成为(例句: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④被(例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wèi:替(例句:为人谋而不忠乎)【反】①反省(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②反而(例句:遂反溯流逆上矣)(三) 古今异义【并】古义:一起。
今义:并列。
【阅】古义:经历。
今义:阅读。
【岁】古义:年。
今义:年龄。
【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
今义:指物理学,一门学科。
【是】古义:代词,“这”。
今义:一般为判断动词。
【是非】古义:这不是。
(是:这;非:不是。
)今义:对错。
【耳】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闻】古义:听。
今义:用鼻子嗅。
【已】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固】古义:本来。
今义:坚固。
【下流】古义:河的下游。
今义:卑鄙,龌龊。
【但】古义:只。
今义:但是。
(四) 词类活用【棹(zhào)】本义“船桨”;这里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划船”。
【暴涨】本义“急涨”。
这里为动词活用为名词,“洪水”。
(五) 通假字【颠】通“癫”,疯狂。
(六)文言句式1. 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可译为“……被……”)2. 倒装句当求之于上流(“当于上流求之”的倒装)3. 省略句果得于数里外(“果得之于数里外”,省略了代词“之”)三、简答题:1、本文的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寻找掉在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任何事物都不能根据主观臆断,实践出真知。
2、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分)答案:“湮于沙下,渐沉渐深”“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求之于上流”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4、探究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4分)庙僧只考虑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却忽略了流水,他们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
老河兵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三者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5、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6、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那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启发意义?议论。
由此可以看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做出推想,要根据实践情况做出判断。
(或是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23.带上她的眼睛文常:刘慈欣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2019年《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
字音:点缀闲暇外壳心有灵犀字形:迟钝闲暇高频点缀心有灵犀【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
(18分)礼物柴静①那是个夏天。
晚上上班的路上,细细碎碎地下起了雨,等到深夜下了节目,雨已经大了。
匆忙下了楼向右拐时,忽然有个人迎上来,犹疑地叫我的名字。
我怔了一下,借着一线灯光看见他身着军装,才安下心来。
他那么大的个子,脸却很稚气,期期艾艾地说他是国防科大的学生,就要毕业了,来看看我是他几年来的心愿。
我一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将手里的伞移过去给他遮雨,他马上后退了几步:“不不,不用,我走了。
”②我看他的身影消失在漆黑的雨夜里,转身欲走,他气喘吁吁又跑回来,脸涨得通红,从裤兜里掏出一个火柴盒交给我,并拢双脚刷地敬了一个军礼,转身走了。
③那只火柴盒里装的是一只小乌龟,硬壳绿背的巴西水龟,我在透明的大啤酒杯里养了它很久。
那年冬天很冷,小龟贪恋人的温暖,每每要伏在我掌心才肯蜷起四肢沉沉睡去,这是我收到的最可爱的礼物。
④春节回家过年时,同事转寄给我一封信,信是从西藏寄来的。
我在炉火边拆开细读,信中写道:“那天夜里你没有问我毕业后去哪里,我也没有告诉你,我选择的是遥远的雪域高原。
这里人迹罕至,十分寒冷。
有一夜出去巡哨,看着月光下连绵起伏的雪峰,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你在节目里说,‘人的存在犹如电光石火’。
”⑤远处忽然传来鞭炮的脆响,我顿了顿,继续看下去,“但在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用生命去护卫……那只小龟可好?它很怕冷,所以我把它留给你。
它是去年我生日那天路过教育街市场时捡到的,也是同一天,我在收音机里听到了你的节目。
我一直认为,这都是上天送给我的礼物。
”膝边的炉火渐渐升起来,给严寒的世界增添了一点暖意。
水仙已经开了两朵,满室清香。
——选自柴静《用我一辈子去忘记》【注】柴静: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主持人。
13.标题“礼物”在文中具体指的是哪些内容?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分)14.请你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①段的划线句。
(3分)我一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将手里的伞移过去给他遮雨。
15.“电光石火”本义指“闪电的光、燧石的火”。
请结合文中大学生的选择,说说你对“人的存在犹如电光石火”这句话的理解。
(4分)16.文章结尾的划线句是一处环境描写,请你结合全文,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4分)17.年轻的陌生人在信里写道:“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用生命去护卫……”军人用生命护卫国土,记者用生命护卫真相。
在你的生活里,有哪一样东西也值得你用生命去护卫?并请你谈谈理由。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
(22分)灯影下的人生尤今①生命里使用煤油灯的那段日子,充满了泪的挣扎。
②那时,我才五岁多。
父亲失业,我们一家五口,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迁进了一间租来的小木屋里。
木屋很简陋,无水又无电。
白天阴阴,夜晚暗暗。
地面潮湿,蚊虫很多。
③由于整个区没有电力的供应,所以,夜晚一来,处处伸手不见五指。
母亲在屋子里点了几盏煤油灯,飘忽不定的火舌,将幢幢的人影这里那里胡乱的贴在木屋的四壁上。
屋里明明只有五个人,可是,壁上的黑影,却把一种无声的热闹带了进来。
这个穷苦的家,有爱。
爱是一把蘸了蜜糖的刷子,把孩子的心,髹得甜滋滋的。
爸爸爱说笑,尽管在外面为了生活而碰得焦头烂额,但是,他把他的忧他的烦搓成一小团,密密地锁在心扉中,他给孩子的,是成箩盈筐轻松的笑语。
小小的木屋,常常被笑声震得几乎崩塌下来。
④终于,父亲的生意有所好转。
我们一家子在一座类似大杂院的大房子里租下了一个小房间。
这时,最小的弟弟出世了,一家六口,挤在同一个房间里。
房里装置了一盏日光灯,很亮、很耀目。
父亲为我们买了大量的书籍,晚上用膳过后,一家人围坐桌边,桌上摊开着父亲买回来的书,灯光直直地照在书上鲜丽的图画与墨黑的字粒上,浑沌初开的孩子,欢欢喜喜地辨识书上的“之无”。
灯火明亮的房间,飘散着缕缕若有若无的书香,孩子的心,好似靠岸的小舟,安稳踏实。
⑤我成家后不久,丈夫调职到沙地阿拉伯去;我呢,也带着两岁的稚子同往。
我们住在一幢白色的屋子里,屋子高高地立在山脊上,前不巴村、后不连店。
屋子里装的是伞形的罩灯。
丈夫常常出差,一去,便是数日。
我和孩子,困居于四面是墙的小木屋里,日子长得好似看不到尽头。
这时,我最最害怕的是停电。
⑥电一停,我的屋子,还有整个山头,都跌进了无边无际的黑暗里。
沙漠夜晚特有的风,在山头来来回回凄厉地吼叫,好似千头万头气势汹汹、扑人而噬的猛兽;我呢,蜷缩在屋子里,紧紧地搂着万事不懂、只懂害怕的稚龄孩子,眼泪一串一串地流。
不是悲伤,不是痛苦。
流泪,实在只因为自己忍受不了那一份好似被整个世界遗弃了的孤独。
此刻的寂寞,不是蚕,它不是小口小口地啃你的心叶;它是一粒重甸甸的铅球,搁在你心房里,把你的心、你的整个人,沉沉地往下拖、拖、拖……⑦若不停电,我偶尔夜里外出,总不肯关掉屋里的灯。
让小小的屋子满满地盛着澄亮的灯光,外出归返时,从山脚仰头上望,山顶有一球灿然的亮光,朦朦胧胧间,以为天上的月亮不小心掉落到沙漠这寂寂的山头上了……⑧三年过后,我们终于在新加坡买下了一幢屋子,正正式式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