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黄河

合集下载

黄河教学设计

黄河教学设计

《黄河》【教材分析】本节课标要求“在地图上说出黄河的概况。

”本课是继《长江》之后第二篇介绍河流的课文,在教材内容方面从介绍黄河的概况入手,接着分析河流的突出特征,然后从利用与治理两个方面展开。

本课的重点不在利用而在治理,特别是黄河的泥沙问题是重点和难点。

【学情分析】学习了《长江》,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河流的一般方法,对黄河的知识了解一些,语文历史中都有涉及黄河的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理解黄河泥沙含量大的原因,掌握黄河开发与治理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重难点进行理解和掌握。

学习方式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代表展示的方法进行。

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事物,读图表,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产生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情感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重、难点】重点:黄河的危害和治理。

难点:黄河泥沙含量大的原因。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方法】“引导自学”型教学【课型】新课【课时】二课时【设计思路】重新安排本课内容,将从四个方面即知黄河、颂黄河、忧黄河和治黄河对本课开展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做好指导。

另外注意加强图表的学习与应用。

通过绘制板图,歌谣总结,内容更直观概括。

【教学过程】第一篇:知黄河(黄河的概况)(讲述):有一条河,她哺育了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有一条河,她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东方文明,有一条河,她在中国北方画了一个巨大的”几”字,有一条河,她穿越了黄土高原,流经了中原大地,最后奔腾入海。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关于这条河流,你了解多少?(提问)从哪几方面学习河流的基本概况?要用哪些类型的地图?(设计说明)此部分内容学生看图讨论自学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安排学习方式,用多媒体展示学习重点↓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适时参与其中)↓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成果绘在板图上)↓师生解释疑难并总结第二篇:颂黄河(黄河的贡献)(讲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孕育了两岸光辉灿烂的文化。

《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2)使学生掌握黄河的起源、演变和治理等方面的知识。

(3)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的特点和问题。

(2)运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黄河的魅力和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母亲河的情感。

(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黄河的基本情况及其流经省份。

(2)黄河的起源、演变和治理知识。

(3)保护黄河、珍惜水资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黄河流域的水文地质特点及其对黄河的影响。

(2)黄河治理的技术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搜集黄河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安排交通工具和导游。

(3)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准备相关教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黄河相关知识,了解基本概念。

(2)分组合作,准备探究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母亲河。

(2)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的起源、演变和治理知识。

(2)分组讨论,探究黄河的特点和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等。

(2)阐述黄河的起源、演变和治理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4.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黄河的魅力和问题。

(2)让学生结合实地考察,提出保护黄河、珍惜水资源的建议。

5. 总结反思:(1)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进行课堂小结。

(2)引导学生关注黄河保护问题,培养环保意识。

五、课后作业:1. 编写黄河治理的调研报告。

《黄河》活动教案设计及反思

《黄河》活动教案设计及反思

《黄河》活动教案设计及反思
《《黄河》活动教案设计及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热爱祖国河山,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地积淀
在中国文化中的,从而歌颂黄河的贡献。

2、关注母亲河现状,加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活动重点】
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展示成果,加深对黄河的了解。

2、通过调查、广告设计、提出建议等方式,培养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活动难点】
根据主题搜集、整理和筛选资料。

【活动内容】
黄河之史——黄河之歌——黄河之忧
【课时安排】
三课时
老师课前进行活动指导、学生课外时间搜集资料。

活动一课时:“黄河之史、黄河之歌、黄河之忧”(课外搜集资料、课内陈词交流并展示成果,以每人办一份手抄报的形式交流资料,进行展示)
写作、评讲:两课时
【活动准备】
1、师生:
(2)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黄河污染的资料分组交流。

八、课堂练习:
请针对黄河断流和水污染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语,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心系黄河
总之,通过本次活动,既锻炼了学生,也提高了自己,收获颇多。

愿综合性学习开展得越来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黄河》活动教案设计及反思这篇文章共1617字。

黄河教学设计-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黄河教学设计-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滔滔黄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记住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主要支流、流经省区、地形区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

理解黄河被称为“母亲河”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阅读黄河水系图,理解黄河中游多泥沙,下游形成“地上河”的成因。

(2)、阅读“地上河”示意图,了解黄河多灾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立志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黄河的源流概况和各河段的自然特征。

(2)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

2、难点:利用“地上河”示意图,理解黄河多灾的原因。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黄河)四、教学方法小组探究活动为主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中国的第一长河——长江,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我国的另一条河流,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这几幅景观图,说说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哪一条河流(教师讲述)提到黄河,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黄河的功与过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滔滔黄河。

[新课讲授]第一篇识黄河(活动一)自学课本第49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什么海洋2、黄河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单位,主干很明显的呈什么图形3、黄河依次流经哪些地形区4、黄河的上、中、下游是怎样划分的界点分别在哪各河段自然特征是什么5、在水系图中找出主要支流:汾河、渭河(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请学生上台通过幻灯片进行展示讨论的结果)(活动二)小组讨论:读下表,讨论“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第二篇颂黄河(教师引导)观察以下图片,你来说一下黄河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奉献(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学生总结出黄河的功劳。

)(教师总结)展示幻灯片内容:母亲河的奉献(功开发利用:--兵马俑水能丰富--龙羊峡水电站、小浪底水利工程等塑造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等沿途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等观光旅游--壶口瀑布、小浪底水利工程等--沿途城市的居民饮用水、工业用水等第三篇忧黄河(活动)1、让学生观察图片,谈谈黄河的忧患有哪些填表:【探究一】草地退化、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人为原因:过度放牧【探究二】黄河凌汛的形成凌汛就是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

《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2.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包括黄河文明、治黄历史等。

3.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黄河的基本情况。

2. 黄河的历史和文化。

3. 黄河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难点:1. 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2. 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采用案例教学,分析黄河流域的治黄历史和生态环境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黄河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 黄河的案例资料。

教案内容:一、导入:1. 展示黄河的图片,让学生对黄河有直观的认识。

2. 提问:你们对黄河有什么了解?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

二、黄河基本情况的学习:1. 通过多媒体教学,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基本信息。

2.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3. 老师讲解,学生记录,巩固所学知识。

三、黄河历史和文化的学习:1. 通过多媒体教学,介绍黄河文明、治黄历史等。

2.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

3. 老师讲解,学生记录,巩固所学知识。

四、黄河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的学习:1. 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2.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3. 老师讲解,学生记录,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1. 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 选择一个黄河相关的话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1. 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2. 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3.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黄河》教学教案及反思

《黄河》教学教案及反思

《黄河》教学教案及反思教学背景本次教学面向初中生。

学生已经学过具有代表性的五大河流和中国地理文化知识,具有认知基础,本节课旨在使学生从对黄河的印象中,领略中国黄河流域的壮美山河和众多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发源地、流经地区、注入海洋。

2.学习黄河的水文和环境问题。

3.了解黄河流域的文化、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知识。

4.发现和感受中国五大河流中黄河的独特性和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引入环节1.展示几张图片:黄河岸边的农家、青藏高原雪山的图片、黄河的流域地图等。

2.提问学生:你们对黄河有哪些印象?(可能得到的回答包括黄河是中国五大河流之一、黄河曾经发生过洪水、黄河风沙很大等。

)3.引出话题: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一个充满着神话传说和文化历史的地方。

我们将一同学习黄河的故事和文化。

正文教学1.黄河的流域地图–展示黄河流域地图,指出黄河的发源地和流经地区。

并与学生合作发现和描述黄河流域地形、气候、环境、生态等方面的特点。

–展示黄河在中国地图上的走向和重要行程节点,并与学生一起探查这些地方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标注黄河流域内的文化遗产,例如遗址、古塔、古城、名胜等等。

2.黄河的历史–对黄河的历史进行简要介绍,例如中华文明发展和黄河地区的奴隶社会、农耕文明。

–展示兰考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古文明的图片,在欣赏图片的同时探索古文明的特点和意义。

–通过PPT、视频等多种形式介绍黄河的文化、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知识,并与学生合作感悟黄河的独特性和文化内涵。

3.黄河的环境保护–利用图片、PPT等多种形式呈现黄河水文、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探究黄河的治理与保护措施,例如黄河三角洲示范区建设、水库、堤防建设、水土保持、工农业的环保、黄河流域劳动者生态经济实验区等。

–请学生思考,我们该如何自发参与黄河的保护与治理。

总结环节1.请同学自发发表对黄河的认识和感受。

2.总结本节课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并评估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黄河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等基本概况。

(2)掌握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全长等关键数据。

(3)了解黄河的流域特点,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合作能力。

(2)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流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等基本概况。

(2)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全长等关键数据。

(3)黄河的流域特点,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

2. 教学难点:(1)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

(2)如何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地图、图片、视频、课件等。

2. 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白板等。

3. 学生准备:预习黄河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概况,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等基本概况。

(2)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全长等关键数据。

(2)分析黄河的流域特点,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

4. 案例分析:(1)展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沙漠化的图片和视频。

(2)引导学生分析成因,讨论解决方法。

5. 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黄河流域环境问题的看法。

(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6.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黄河的重要性,呼吁学生关爱母亲河。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调查身边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现象,提出解决建议。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黄河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黄河

一、教学内容:黄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知黄河的位置、流经的省份和长度,及其历史文化的价值;
2.黄河的水位的变化,以及每年洪水到来的时间;
3.黄河是中国文明发源地,了解黄河在古代中国文明的重要地位。

(2)能力目标:
1.能正确表达黄河的位置、流经的省份和长度,熟练使用以黄河为代表的词句;
2.能描述黄河的水位变化情况,以及每年洪水来的时间;
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河在文明发源地的重要性。

(3)情感目标:
1.树立对伟大的黄河的热爱,培养敬畏自然观念;
2.尊敬文明古老的黄河文化,赞美黄河滋养发展了中国文明;
3.自豪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并向世界展示中国文明的伟大历史。

三、教学重点:
(1)知识目标:黄河的位置、流经的省份和长度,及其历史文化的价值;
(2)能力目标:能正确表达黄河的位置、流经的省份和长度,熟练使用以黄河为代表的词句;
(3)情感目标:树立对黄河的热爱,尊敬文明古老的黄河文化,自豪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

四、教学方法:
(1)教师以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讲解。

《黄河》教案范文

《黄河》教案范文

《黄河》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和全长等基本概况。

(2)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观察黄河图片,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河的相关知识。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图片观察法,锻炼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流的情感。

(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黄河的基本概况。

(2)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

(3)黄河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

(2)黄河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黄河的相关资料、图片和视频。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设计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黄河相关知识。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的美。

(2)提问:“你们对黄河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

3. 课堂探究(1)分组讨论: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

4. 观看视频播放关于黄河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和环境保护现状。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下节课分享学习成果。

3. 思考黄河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下节课进行讨论。

六、教学延伸1. 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黄河流域的遗址或自然风光,加深对黄河文化的了解。

2. 开展“保护黄河”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举办黄河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评价建议1.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黄河》教案范文

《黄河》教案范文

《黄河》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2)培养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识,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3)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学会分析黄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等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河的相关问题。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黄河流域的具体案例,掌握相关知识。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流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黄河概述(1)地理位置及流经省份(2)流域面积、全长和流域形状(3)黄河的源头和入海口2. 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1)青藏高原(2)内蒙古高原(3)黄土高原(4)华北平原3. 黄河的水文特点(1)流域降水特点(2)径流量变化(3)洪水期与枯水期4.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1)历史上黄河的治理(2)现代黄河治理工程(3)黄河流域的开发与利用5. 黄河文化(1)黄河文明的起源(2)重要历史人物与事件(3)黄河流域的民间风俗与艺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黄河的基本情况及流域的地形地貌特点。

(2)黄河的水文特点及其治理与开发。

(3)黄河文化的重要性和表现形式。

2. 教学难点:(1)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对河流的影响。

(2)黄河治理工程的作用及意义。

(3)黄河文化的内涵及其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1)教科书《黄河》(2)相关黄河图片和视频资料(3)黄河治理与开发的案例材料2. 教学设施:(1)投影仪或多媒体设备(2)黑板和粉笔(3)小组讨论桌椅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河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特点和重要性。

《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掌握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特点以及黄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学会通过地图和图表来分析黄河的流域分布和变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

利用多媒体和实地考察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黄河的基本情况、流域特点和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难点:黄河的变迁原因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黄河的相关知识,收集地图、图表、资料等教学资源。

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道具,准备实地考察的地点和方案。

2. 学生准备:预习黄河的相关知识,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准备笔记本和文具,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和播放黄河的歌曲,引起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回答相关问题。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黄河的流域特点、主要支流和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黄河的变迁原因和保护措施,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情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6. 总结反思:学生总结黄河的基本情况、流域特点和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五、课后作业:1. 绘制黄河流域地图,标注黄河的主要支流和流域特点。

3. 设计一份保护黄河的计划,包括具体措施和实施步骤。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意见等,以便对教案进行改进和优化。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黄河的教案

黄河的教案

黄河的教案黄河的教案黄河的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准确找出最能体现本课中心思想的句子,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5、能结合课文内容,激发挑战大自然的豪迈气概。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准备:1、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的特点。

2、收集黄河的图片,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黄河”,指名说说黄河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板书“羊皮筏子”,讲解“羊皮筏子”是什么样的东西。

3、教师讲解引导过渡:有一位艄公,他竟然用羊皮筏子载着六个人在黄河上行驶着,那是怎样的情景呢?二、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2、把自己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读书情况,结合朗读理解部分词语:1、指名分读课文(有些重点段落齐读)2、请同学读自己读得不流利的段落。

《黄河,母亲河》的教案设计

《黄河,母亲河》的教案设计

《黄河,母亲河》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流经的省份、流域面积等。

(2)让学生了解黄河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生态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3)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2)利用互联网、书籍等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黄河这条母亲河的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及其对我国的重要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准备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黄河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重要性。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流经的省份、流域面积等,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黄河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生态等方面的重要影响,让学生认识到黄河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黄河对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保护意识。

五、课后作业:2. 调查家庭成员对黄河的了解程度,分享调查结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观察周围的水资源利用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黄河基本情况及其重要性的掌握程度。

2. 能力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作业,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信息处理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

4.2黄河 教案

4.2黄河 教案

4.2黄河目标:1、了解黄河的概况(长度、发源地、干流流经的省区、流入的海洋以及主要支流名称)2、了解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和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3、理解黄河经常泛滥的原因,明确治理和开发黄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重点: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难点:黄河泛滥的原因引入:视频一、概况1、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一条害河。

你的观点呢?黄河是其中之一,还是二者兼有?2、读图思考问题:地图册P20页,找到黄河流域范围,你能分清黄河的干流和支流吗?(支流——指汇入另一条河流而不直接入海的河流。

)a黄河干流的形状是怎样的?(请在纸上描绘出黄河干流的简图)b找出黄河发源于哪座山脉?其干流流经哪些省、自治区?流入什么海洋?(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干流依次流经9省——青-川/蜀-甘/陇-宁-内蒙古-陕/秦-晋-豫-鲁)c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桃花峪及其所在的省区。

(上中游分界:内蒙古河口;中下游分界:河南(豫)桃花峪)d找到黄河上游主要支流湟水、洮河;中游主要支流渭河、汾河,分别位于哪一省?(青海(青)湟水、甘肃(甘)洮河、陕西(陕)渭河、山西(晋)汾河)黑板画出相关图3、快速阅读书本P54第一段,找出黄河的长度并划线?黄河全长5464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

为什么不把黄河称为“第二大河?”(黄河虽然在长度上位居第二,但是流量远不如珠江,称不上第二大河)投影相关原因4、对照“中国地形图”,找出黄河干流自源头到河口一次流经几级地势阶梯和哪些高原、山脉、平原?(第一、第二阶梯;流经青藏高原、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大峡、青铜峡、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二、各河段的水文特征1、要了解一条河流,我们一般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水能、凌汛、流速等,黄河有哪些水文特征呢?请阅读书本54到56页,找出黄河上、中、下游水文特征,并划出来。

可以挑着划)分3组,分别找出上中下游水文特征,注意上游分三段,结合书54页第二题和54、55页内容;中游56页;下游56页。

《语文园地二》教学计划:理解诗歌中的“黄河”

《语文园地二》教学计划:理解诗歌中的“黄河”

《语文园地二》教学计划:理解诗歌中的“黄河”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黄河”的意象,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感性思考、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赏析有关黄河的诗词,学习黄河的文化内涵;2. 分析黄河在文化、经济、历史方面的地位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 学习诗歌中黄河的意象,并理解诗人通过“黄河”这一形象来表达对祖国的寄托和对命运的思考;4.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尊重历史和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以及对中国的重要影响。

2. 学习黄河的文化内涵通过赏析名家名句,让学生了解黄河的神秘与不可预知,理解黄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历史的贡献。

3. 理解诗歌中的“黄河”通过分析现代诗人所作的关于黄河的诗歌,理解黄河意象所代表的不同的文化、历史意义,对祖国的爱和对命运的思考。

4. 感悟黄河的温情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黄河的意象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温情,感悟黄河更深层次的寄托和故事。

5. 总结回顾通过让学生展示自己对于黄河的理解和感受,巩固并加深对黄河的文化、历史内涵和情感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

四、教学评估1. 课堂答问老师在课堂上随机提问学生,检测学生对于黄河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书面作业在掌握了关于黄河的文化历史内涵后,布置相关书面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黄河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资源PPT、绘本、图示、名家名句、诗歌,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黄河的文化内涵和意象,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情感化教学通过课堂上演讲、绘画、诗歌、摄影等形式,向学生传达黄河的情感内涵,激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爱、敬和热爱。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学习。

3. 生活化教学通过课堂实践、课外实地考察等方式,生活化地教育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黄河文化,从而更好地掌握课程。

黄河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黄河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课题识字1 课时第一课时共两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识字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宜、层”等11个生字,会写“宜、实”等5个生字。

2、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观察的学习方法学习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能够对收集词语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会认“宜、层”等11个生字,会写“宜、实”等5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主备教师王春梅审核迟雪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个性修改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秋天来了,秋天的景色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秋天吧!(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呈现与课文对应的三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谈感受。

)二、探索新知正确读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同学们,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季节。

这一册的《识字1》,就收集了12个有关秋天的词语。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己读一读。

要求把每个词语读正确,注意不认识的字,文中不出现拼音了,生字宝宝的音在下面呢!可要把它念准哟!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找个小伙伴一起学习:把会的的词语读给同伴听,不会的请小伙伴帮帮忙。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

(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每个同学再自由大声朗读。

反复认读,强化识字1、这12个词语中,有11个生字宝宝要和我们交朋友。

同学们再看看屏幕认一认。

2、没有拼音,再认认生字。

3、把生字宝宝介绍给小组内的伙伴。

4、比一比,谁交的朋友多?谁记得牢?读中感悟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写字,巩固识字1、出示书写的生字:2、谁能读?3、谁能想办法记住这些字?交流识字办法,如:“华”一个十字架,上面有文化;“谷”八个人有口。

超详细黄河教案(精华版)

超详细黄河教案(精华版)

黄河邓先茜课题黄河课型新授课 1 课时通过学习,同学明白黄河的基本概况学问与才能明白黄河各河段的主要特点懂得黄河的治理措施教学通过读图提高同学的读图才能;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沟通,探讨,同学学会合作学习;通过学习黄河为人们做出的奉献,同学更加喜爱祖国;通过分析黄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治理,增强同学的环保意识;内容教学重点黄河的主要水文特点,分析黄河含沙量大的缘由分析教学难点黄河各河段的治理措施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一,导入新课有一条河,在中华大地上滋养了万年;有一条河,在华夏儿女的心头激荡了千年;想起她,总让人想起母亲,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在她的怀抱中孕育;想起她,总让人热泪盈眶,她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母亲河的怀抱;二,开头新课1,我国其次长河【提问】1,黄河为什么只能称为其次长河,而不能称为其次条大河?(结合课本40 页图表中数据)【归纳】黄河长度和流域面积在中国属其次,但年径流量不是其次,不能称为其次大河;(过渡)今日就让我们走进黄河,先来明白黄河的概况;2,黄河的源流概况;【自主学习】利用课本读图要求指导自学;(1) 黄河的发源地与注入海洋读教材45 页图2-3-5 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展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提问】诗中的“天上”和“海”分别是指什么山,什么海?答: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卡拉山,并向东流入渤海;(2)黄河流经的省区与地势区【提问】黄河流经的省区及地势区?(同学用红笔在课本45 页“黄河流域”图中沿干流自源头至入海口描一遍;同学依据图说出黄河流经的省区,)答:黄河流经省区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 个省级行政区;流经的地势区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提问】黄河与长江流经相同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和欢迎下载答:青海和四川;(3)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及主要支流答:上中下游分界点为河口与桃花峪;上游主要支流为湟水和洮水,中游支流主要为渭河和汾河;(4)黄河流经干湿地区结合《中国的干湿地区》图显现黄河流经的地区【提问】黄河流经的干湿地区?答:由半潮湿,半干旱地区分析植被少,河流径流量少于珠江等;3,黄河上,中,下游特点展现《中国的地势图》指导同学自学,展现上,中,下游特点;(1)上游特点:展现黄河源头景观图上源河道浅草平铺,上源水是特别清亮的;结合《中国的地势图》和相关的景观图片,指图一一讲解,上游众多峡谷如: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盐锅峡,青铜峡等;黄河干流流经青铜峡后,在上游冲积形成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提问】宁夏平原別称“塞上江南”,宁夏平原降水量低于200mm,但可以种植水稻,且宁夏行政中心银川就有200 多个湖泊,那同学们宁夏平原的水来自哪里呢?答:来自黄河水【讲解】“黄河百害,唯赋一套”,那么黄河水的水源来自娜?答:黄河水【归纳】上游特点:落差大,水流急,峡谷多,水能资源丰富;(同学探究上游特点,发觉黄河的中上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所以水能资源特别丰富;)(与长江上游水文特点对比一下)比较长江与黄河的上游特点有哪些相同点:落差大,水流急,峡谷多,水能资源丰富;(2)中游特点:展现兰州,河口,陕县,利津四个水文站的位置及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含沙量(教材47 页活动探究:为什么黄河在中游河段含沙量会大量增加?答:该河段主要流经黄土高原;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缘由和人为缘由.a 黄土质地疏松,多孔隙b 夏季(7,8 月) 多暴雨C 植被稀有d 人类活动:滥垦乱伐,破坏植被【归纳】中游特点:中游含沙量大(强调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年输沙量占全国河流年输沙总量的60%,每年入海泥沙近期内10 亿吨,假如把这些泥沙积累成高和宽各 1 米的沙堤,足可以绕地球赤道20 圈)说明:“跳进黄河洗不清”(3) 下游特点:【提问】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 找出黄河下游经过的地势区——华北平原,然后再分析成因)分析地上河的有利与不利影响:不利:a 下游几乎无支流注入;b 简单遭受暴雨侵袭,形成洪涝灾难,一旦溃堤,河水从高处倾泻而下,埋没四周的城镇,乡村;有利:使得黄河三角洲的面积逐年增大,形成新的国土;4,黄河的问题及治理【问题探究】黄河的问题主要表达在哪些方面?产生这些问题的缘由是什么?怎样解决呢?【过渡】其实,黄河不同的河段有不同的环境问题(1)上游:荒漠化问题(刘家峡至包头河段;上游流域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土地荒漠化)措施:植树种草;合理放牧; 修建水库,水电站;准时疏通河道(2)中游:水土流失问题措施: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禁止破坏林草;退耕仍林仍草;修建水利枢纽工程以防洪等(3)下游:“地上河”的隐患与凌汛措施:加固黄河大堤;疏通河道;三,巩固小结1,黄河的源流概况2,黄河个河段水文特点四,板书设计母亲河——黄河一,黄河的概况1. 发源地2. 注入的海洋3. 流经的省区及地势区4. 支流二,各河段特点1. 上游(1)水文特点: 水能资源丰富开发:修建水电站2. 中游自然因素缘由(1)水文特点:水土流失严峻人为因素治理措施3. 下游(1)水文特点:地上河五,课堂练习(课堂小练习)1,黄河是我国(治理:疏通河道,修建堤坝,加固黄河大堤)A. 流程最长的河流C. 我国其次长河2,黄河的发源地(B.D.我国其次大河水能资源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A. 唐古拉山B. )巴颜喀拉山 C. 喜马拉雅山 D. 冈底斯山3,黄河是在哪个省入海的()A. 河南省B. 江苏省C. 山东省D. 河北省4,黄河全长千米,是我国的第长河5,黄河的干流呈一个庞大的课后反思:。

黄河的教案设计

黄河的教案设计

黄河的教案设计【篇一:黄河活动教学设计】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活动目标】了解黄河历史,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活动过程】导入: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

今天就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走进黄河,领略黄河文明,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反思黄河忧患,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首先让我们随着同学的脚步走进黄河。

一、走进黄河1.了解黄河的概况。

(学生展示搜集图片成果)学生甲:一位诗人曾经说,黄河是太阳和月亮降下的神女。

神女黄河从青海巴颜喀拉山发源,一路奔腾东下,在甘肃南部展身躯,舒广袖,划出了第一道优美的曲线,留下了著名的“九曲黄河第一弯”。

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

黄河滚滚洪流,一路奔腾,一泻千里,象忍不住河岸的束缚,终于扑进大海,将海赶出十里、百里、几百里。

黄河在这里歇息。

全长5464公里,是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

流域面积达75.2443万平方公里。

考考你:黄河是我国第几大河?黄河发源于哪座山?黄河注入什么海?黄河全长多少公里?黄河的形状和哪个汉字相似?黄河附近最著名的瀑布是?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黄河流域的哪一个省?(1)它是黄河下游的一个省;(2)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孔子在这里诞生;(3)高高的泰山就耸立在这里,黄河也在这里入海。

教师学法指导:把听到的有效信息记下来,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丰富知识储备,这是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2.教师小结过渡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雄浑跌宕,悠悠历史中,她以其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势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无数文人墨客歌颂她,赞美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黄河文明吧。

二、黄河文化1.读黄河传说,谈给你的启示.a、大禹治水的传说:这个故事说明了黄河成就了英雄。

B、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有个古老的中国神话故事,说是在滔滔的黄河上,有一道龙门,这道龙门每隔多少年才出现一次。

《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学简案

《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学简案

黄河,母亲河一、活动名称:黄河,母亲河二、活动目标:•了解黄河的形成、地理特征以及庄重地位;•建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环节:1.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进入黄河这一主题,并征集学生对黄河的印象与了解,搭建学生的环境感知与思维。

2.学习环节:1)PPT讲解通过多样化的PPT展示,对黄河的形成、地理特征、河流管理等方面进行介绍,增加学生对黄河的了解,为后续的课堂活动打下基础。

2)语文阅读选择与黄河相关的经典诗歌、散文进行阅读,让学生感受到黄河所带来的文化氛围,并结合黄河的地理特征深化学生的文化素养。

3.活动环节:1)黄河情景表演分小组,让学生在对黄河的深层次认知基础上,展开创意性表演,将黄河的形成、历史、文化等匠心汇聚在一起。

通过团队合作、角色扮演和情感表达,让学生更好地获得团队合作和情感交流的经验,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阐述个人对黄河重要性的思考与表达,丰富视野,加深对黄河的理解,发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总结环节: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采取具体手段评价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学习成果,督促学生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黄河的重要性,并激励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四、教学反思: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这条母亲河,并不仅局限于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以预防为主,加强环保保护责任意识,推动环保实践,从小开始培养为更好的环境公民,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综合素质。

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加强了环保意识,同时也体验到了合作、主动、创新等良好品质。

同时,也促使教师们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黄河
河道特性
黄河在内蒙古××县(河口镇)以上为上游,长3472公里,根据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为河源段、峡谷段和冲积平原等三部分。

贵德龙羊峡以上为河源段。

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东麓的卡日曲是黄河的最长源地。

从卡日曲开始,经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龙羊峡,大部流行于3000-4000米的高原上,河流迂回曲折,两岸多湖泊、沼泽、草滩,河水较清,水流稳定。

龙羊峡到青铜峡河道流经山地丘陵,形成峡谷和川地相间的形势。

在坚硬的片麻岩、花岗岩及南山系变质岩地段形成峡谷,较疏松的砂页岩、红色岩系形成宽谷,其间有龙羊峡、积石峡、刘家峡、青铜峡等20个峡谷,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本段有洮河、湟水等支流汇入,使黄河水量增加。

出青铜峡后,黄河沿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北边界流动,沿河所经大部为荒漠和荒漠草原区域,几无支流加入,河床平缓,水流缓慢,两岸有大片冲积平原,即著名的银川平原、河套平原。

从河口镇到孟津为中游,流程1122公里。

黄河从河口镇南转,穿行于晋陕峡谷之中,至龙门仅长718公里,但水位落差达611米,比降很大,如著名的壶口大瀑布,平水时瀑布跌落17 米。

龙门河槽宽仅100米。

龙门以下到潼关,在长130公里的河段内,接纳了汾河、洛河、泾河、渭河等不少重要支流,水量大增,这里河道流行在汾渭平原上,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河道左右摆动,很不稳定。

黄河过潼关后折向东流,进入黄河最后一个峡谷段,著名的三门峡就在这里。


河中游两岸大部为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源地,年输沙量占全河的89%,同时汇集了许多重要支流,又是黄河洪水主要来源之一,此段水量约占全河的40 %,因此黄河中游成为根治黄河的关键地段。

孟津以下为黄河下游,长870公里。

此段河道在华北平原之上游荡,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旺盛,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除在孟津至郑州桃花峪间纳入伊洛河、沁河、大汶河等支流外,再无其它支流汇入,相反干流束约在大堤间,成为海河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

径流变化黄河流经的主要是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虽为第二大河,但水量并不大,年径流量仅480亿立方米,还不及闽江的水量。

干流沿程水量时增时减,颇为独特。

按利津站计算,兰州以上流域面积占利津以上的集水总面积的29.6%,而水量却占72%,是全流域最主要的增水区。

兰州以下流过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既少支流汇入,又由于引洪灌溉,耗水甚大,是减水区。

至河口镇附近的头道沟,径流量比兰州站减少了 2 3%。

从河口镇到花园口段,有汾、渭、径等支流汇入,水量又大增。

花园口到利津这一段因是地上河,少支流汇入,渗漏严重。

引黄灌溉耗水量大,故水量又逐渐减少。

所以黄河泾流量基本来源于上、中游。

黄河水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一般来说,水量多集中在夏秋季,约占全年径流总量的70-80%。

除河套地区至河口镇段秋水大于夏水外,大部分河段夏水都大于秋水。

冬季是整个干流水量最枯季节,仅占全年10%左右。

春季水量约占15-18%。

最大水月,一般在河口镇以上为9月,以下均出现在8月。

黄河径流量的年内变化比其它河流剧烈,极端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之比相当惊人。

据××县记录,最大流量为220xx立方米/秒
(1933年8月10日),而最小流量却不及200立方米/秒,二者相差100多倍。

这种状况对径流资源的利用非常不利,在农业生产中矛盾尤为突出。

春季农业需水迫切,黄河却处在低水期,到夏季则洪峰过高,易于泛滥成灾。

黄河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其变差系数一般在0.2-0.3之间,并有自上游向下游增加的趋势,从径流多年变化过程线看,黄河也有丰枯水交替现象.
洪水和泥沙
水量不稳定和含沙量特多是黄河为害的主要自然原因。

水量不稳定突出地表现为汛期洪水的暴涨。

黄河洪水主要由夏秋季的暴雨所形成。

黄河流域是我国暴雨较多的地区之一,主要暴雨中心在黄河中游的泾、洛、渭河流域,暴雨次数多,强度大(日雨量可超过100毫米以上),雨区大(一般达200平方公里以上),洪水相当剧烈。

从全流域看,上游地形平缓,暴雨量小,区内又有不少沼泽草地和森林调节洪流,洪水涨落速度较平缓。

兰州历史最大洪峰流量不过7500立方米/秒,包头最大流量不过4310立方米/秒,可见上游洪水对下游影响不大。

可是,河口镇以下的中游段是晋陕峡谷,两岸支流流程短,比降大,黄土广布,植被又少,更无湖泊洼地调蓄,一遇强烈暴雨,径流急速入河,洪水猛涨,汾、泾、渭、伊洛诸支流正值暴雨中心,带着巨暴洪水辐聚而入,使洪量骤增,对下游造成严重威胁。

黄河含沙量为世界各大河之冠。

据××县记录,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37公斤/立方米。

黄河的沙量主要来自黄河晋陕段和泾、洛、渭流域,这一区域提供的泥沙量相当于黄河输沙量的90%。

其主要原因是这里分布着大面积深厚的黄土,又是主要的暴雨区,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特别严重。

××县以下到泺口段,含沙量逐渐减少,泺口以下因河床冲刷又稍有增加。

黄河输沙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县实测到的最大年输沙量竟达39.1亿吨(1933年),而最少的年仅达4.88亿吨( 1928 年)。

连续枯水年为两年,连续丰水年为2-4年。

根治水害,开发水利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但解放前,水利长期失修,造成中游水土流失。

每年由中游带来的16亿吨泥沙,一部分淤积在下游河道,使河床日益升高,一部分填海成陆,使河口不断延伸,河床比降减小,更加重了河床淤积,形成周期性的决口改道。

以邙山(郑州西北桃花峪附近)为起点,北至天津,南至淮阴的25万平方公里范围内,都是黄河洪水泛滥和泥沙淤积的范围。

向北的决口阻塞了海河的洪水出路,破坏了海河平原的排水系统;向南决口改道则阻塞了淮河的洪水出路,破坏了淮河平原的排水系统。

据历史记载,解放前二千多年中,黄河决口泛滥达1500多次,其中大的改道就有26次。

1484年以前,黄河涉流改道在今黄河道以北,最北曾沿太行山麓北流,再折向东流入海。

1484年筑太行堤阻水北流,迫使黄河南流入淮,夺淮河道入海,历经约400年,直到1855 年黄河又在铜瓦厢决口东流,夺大清河由利津入海,即今黄河下游河道。

自此以后,人们筑堤防洪,河流
泥沙被约束在堤内大量沉积,导致河床日益淤高。

每次决口泛滥都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尤其是1938年,国民党反动派扒开花园口大堤,河水淹没了豫、皖北、苏北等66个县,造成5.4万多平方公里的黄致使1250万人流离失所,89万人丧命。

解放后,对黄河开展了全面综合的治理。

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同时建造拦洪水库,拦蓄洪水泥沙;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同时建筑分洪工程以应急需。

在下游加固培修了临黄大堤和作为第二道屏障的北金堤和南金堤以及沁河大堤,共1800多公里,大堤高10米,宽12-15米。

在黄河两岸,建造了东平湖,北金堤,齐河和垦利等四个分洪工程,对确保黄河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了很大作用。

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虽然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

但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在不同程度上控制了水土的流失。

现在不少地区流入黄河的泥沙有所减少,如汾河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量以前为7000万吨,近年来已减少为3000万吨。

与此同时,还建造了一系列水利工程,如在干流上完成了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三盛公、天桥和三门峡等七座大中型水利枢纽工作。

主要支流上建有150 多座大中型水利工程和上千座小型水利工程,除了一些单纯水电站外,都发挥着灌溉、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用,灌溉面积由原来的1200万亩发展到5000万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