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韩缜简介 北宋哲宗时期中书侍郎宰相韩缜生平

合集下载

五代十国文学家韩熙载生平简介

五代十国文学家韩熙载生平简介

五代十国文学家韩熙载生平简介韩熙载,字叔言,其先为南阳人,后家于齐,遂为潍州北海人。

五代十国南唐时名臣、文学家。

南唐烈祖时,召为秘书郎。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五代十国文学家韩熙载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韩熙载也叫韩文靖,祖先是南阳人,曾祖父那一代一直到他的父亲,都是做官,分别担任太常卿、侍御史、秘书少监。

公元902年,韩熙载出生在潍州北海,从小就刻苦学习,饱读诗书,二十出头考上了进士。

由于父亲被卷入了王公俨的事件中,韩熙载被迫逃亡。

出于好朋友李谷在汝阴和交通方面的考虑,他流亡到了吴国,为了融入当地,上交了一份《行止状》给吴睿帝。

虽然韩熙载的《行止状》写得气势恢宏,足见其才能,但他的这份傲气也被人指指点点,之后几年并没有被器重。

公元937年,李昪当上了皇帝,重新重用了韩熙载,任命他为秘书郎,并希望他能辅佐太子李璟,七年间韩熙载的文采得到了李璟的赏识。

六年后,太子登基,韩熙载被委以重任,官职做到了知制诰,却因为他的过于耿直和公正,招来了很多人的记恨。

韩熙载曾一度遭陷害被贬官,后官复原职,并升迁到了户部侍郎的职位。

公元955年,后周进攻南唐,韩熙载建议李璟不要用陈觉,李璟不听,导致南唐国力衰弱,积郁成疾的李璟去世了。

李煜登基后,因为性格原因,有不少人对韩熙载不满,使得他的为官之路也不是很顺,几上几下。

作为朝中的重臣,李煜对于晚年的韩熙载可以说是很宽容、很尊敬了,以至于在他寿终就寝时,追封他谥号,为穷困的他挑选不错的墓地,并请名士写墓志铭。

韩熙载是个什么样的人韩熙载自幼通读诗书,擅长写书作画,特别有才华,文学造诣颇高,一生写了不少诗文典籍,包括《韩熙载集》、《拟议集》等,可惜基本上找不到了。

除了文学方面的成就,韩熙载还在音律上有自己独到的地方。

韩熙载出生于官宦世家,继承了家中为官的思想,后来也位居高位。

只是过于耿直的他还没能适应圆滑的为官之道,加上自己本身恃才自傲,得罪不少同僚,这也是其仕途坎坷的原因之一。

唐朝宰相韩滉的趣闻故事 韩滉的诗词代表_历史故事

唐朝宰相韩滉的趣闻故事 韩滉的诗词代表_历史故事

唐朝宰相韩滉的趣闻故事韩滉的诗词代表唐朝宰相韩滉,生于公元723年,是太子少师韩休的儿子,字太冲,长安人氏。

韩滉既在唐朝政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在绘画史上也是不可或缺,响当当的人物。

韩滉是唐朝著名画家,所作画作被后世人珍藏,虽然大部分已经遗失,但遗存今天的《五牛图》仍然被称为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因为祖上有功,韩滉在唐玄宗时期,以门荫入仕,任同官主簿,后入朝任殿中侍御史,累迁尚书右丞。

大历六年任户部侍郎判度支,与刘晏分领诸道财赋。

大历十四年,韩滉出任晋州刺史。

当时的时局不稳,各地兵变民变之事时有发生。

韩滉在参加镇压藩镇叛军的战役中立有打工,因此得到朝廷信赖,在贞元元年之事,同平章事、江淮转运使,次年封晋国公。

韩滉为官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韩滉在吏部当值的时候,发生了盗贼杀害富平县县令韦当的事件。

县吏抓获犯人,却发现犯人是隶属北军的禁军。

监军鱼朝恩出面求情,唐代宗也下诏赦免,其他官吏都决定将此人放了。

但是韩滉却不同意,他坚持对犯人依法判刑,让他得到应有的惩罚。

他坚持上奏疏反驳,最终让犯人成功伏法。

韩滉当初与刘晏分领诸道财赋的时候,就以治下严厉而出名。

在他的严酷治理下,国库充盈,官吏也不敢对他有所期满。

但是他过于严苛,甚至发展到后来许多百姓都对他十分不满的地步。

韩滉不仅严酷,而且非常暴躁,为相之时受到唐德宗重用,以至于大权专揽,其他宰相只是在相位上充数罢了。

就连韩滉自己提拔起来的宰相柳浑都指责他:先相公因气量狭窄,苛察细事,出任宰相不满一年便被罢免,如今你更是变本加厉了。

你怎么能够在听政之地拷打官吏,以至出了人命呢!妄自尊大,滥用权势,这哪里是人臣所应做的事情呢!不过好在韩滉还是明事理的,柳浑指出缺点之后,他此后便也开始多加注意了。

据说有一次官员前来见他,因为没有按时到,所以被气急的韩滉命人用鞭子打了他一顿。

那人求情道:我还有归属,不能按时前来,请求宽恕。

韩滉生气的说:你是宰相手底下办事的人,还能归谁管?那官员回:我还归阴间管。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介绍 精品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介绍 精品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介绍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下面他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

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韩愈在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他的古文众体兼备,举凡政论、表奏、书启、赠序、杂说、人物传记、祭文、墓志乃至传奇,无不擅长,可大致概括为论说与记叙两类。

其论说文气势雄浑,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名篇如《谏迎佛骨表》、《原道》、《原毁》、《争臣论》、《师说》等;记叙文则爱憎分明,抒情性强,名篇如《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序》、《张中丞传后叙》、《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等。

韩文雄奇奔放,风格鲜明,语言上亦独具特色,尤善锤炼词句,推陈出新,许多精辟词语已转为成语,至今仍保存在文学语言和人们的口语中。

韩诗成就虽不如其散文,在中唐亦占有重要地位,对宋诗影响颇大。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杜牧把韩文与杜甫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历史人才,他的影响使无数帝王将相相形见绌。

在中唐的政治舞台上,他扮演过监察御史、考功郎中知制诰、刑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角色,所至皆有政绩。

但他的主要贡献是在文学上。

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

为文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文学常识:唐宋八大家简介_写作技巧

文学常识:唐宋八大家简介_写作技巧

文学常识:唐宋八大家简介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作家的合称,下面小编整理了文学常识:唐宋八大家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

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

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河南方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

“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人物生平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

二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二十五岁后,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三十六岁后,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

五十岁后,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五十七岁终。

关于韩侂的历史故事

关于韩侂的历史故事

韩侂(约公元前2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人物,主要活跃于西汉初年。

以下是关于韩侂的一些历史故事和背景:
1. 身世背景:韩侂原是一个名门之后,但因为家族遭受政治迫害而落魄。

他的父亲被处死,家产被没收,使得韩侂家破人亡。

2. 逃亡和复仇:韩侂为了复仇,流亡在外,逐渐积累力量和声望。

最终,他返回都城,以一个新身份出现,计划推翻那些曾经迫害他家族的人。

3. 智谋计策:韩侂不仅是一个勇敢的战士,而且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军事和政治领袖。

他运用智谋和策略,联合各方势力,逐渐壮大自己的势力。

4. 对汉朝的影响:韩侂的活动对西汉朝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的力量和影响力使得汉朝的一些统治者感到威胁,但最终他还是被一些强大的汉朝将领所击败。

5. 历史评价:尽管韩侂最终未能成功地推翻汉朝,但他的勇气、智慧和对正义的追求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被后人广泛传颂。

总的来说,韩侂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斗争、家族荣耀和复仇的主题。

尽管他的生涯充满了挑战和风险,但他仍然是一个值得尊敬和纪念的人物。

北宋名臣韩亿简介 韩亿是怎么死的?_历史故事

北宋名臣韩亿简介 韩亿是怎么死的?_历史故事

北宋名臣韩亿简介韩亿是怎么死的?韩亿是北宋时期著名大臣,性情稳重,本人端方严谨,工作勤奋,就是在家闲居的时候也未曾懈怠。

在为官期间,韩亿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想法。

他认为官员小吏在皇帝圣明,天下安定富庶的时候,犯些小错误是值得原谅的。

毕竟每个人都有私心,为自己谋取一些利益是说的过去的事情。

这个观点,受到当时和后世许多人争论。

人物档案姓名:韩宗魏别称:韩忠献、韩忠宪字号:宗魏谥号:忠献/忠宪国家:中国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汉族出生地:真定灵寿出生时间:972年去世时间:1044年官职:太子少傅追赠:太子太保主要作品:文集十卷咸平五年,韩亿进士及第,授职大理评事、知亳州永城县。

在担任亳州知县期间,处理政事的能力十分出色,以至于当其他郡县有不能处理的诉讼案件的时候,郡守会将事情交给韩亿处理。

因为在知县任上的功绩,韩亿很快就被升为陈州通判,又为尚书屯田员外郎和相州知州。

在为陈州通判的时候,韩亿就遇见过河流泛滥成灾的情况。

他一力主张修建堤坝,却不侵占百姓一分一毫的银两,并未向百姓增加赋税。

等到知相州的时候,又遇见河北发生旱灾。

当时转运使未曾据实以告,使得灾情越来与严重,朝中却未曾赈济灾民。

最后还是韩亿独自上言,陈明情况,使得百姓得以借贷租米。

也许是因为多年处事公道,。

事事为民着想,侵犯了某些人的利益,所以韩亿的儿子后来被人诬陷收受贿赂。

韩亿因此受到牵连,降职任大名府通判。

不久任殿中侍御史,升任侍御史,安抚淮、浙,又升为开封府判官,任河北转运使。

宋仁宗初年,韩亿任直史馆、知青州,以司封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判大理寺丞。

三司变更茶法的时候,韩亿秉公处置,宰相以下许多官员都因此受到弹劾。

这种秉公办事的立场,使得韩亿受皇帝重用,独掌台务超过一年。

后授职龙图阁待制,奉命出使契丹。

再出使契丹期间,机智敏捷,挽回了其他使臣失言之过,维护了宋朝大国尊严。

出使契丹归来后,韩亿又任亳州知州,升兵部郎中、同判吏部流内铨,以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知益州。

历史趣谈:北宋政治家韩琦生平简介 韩琦是怎么死的

历史趣谈:北宋政治家韩琦生平简介 韩琦是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北宋政治家韩琦生平简介韩琦是怎么死的导语: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北宋政治家、词人,仁宗天圣年间进士。

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北宋政治家、词人,仁宗天圣年间进士。

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

当时,边疆传颂一首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韩琦一生,历经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亲身经历和参加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抵御西夏、庆历新政等。

在仕途上,韩琦曾有为相十载、辅佐三朝的辉煌时期,也有被贬在外前后长达十几年的地方任职生涯。

但无论在朝中贵为宰相,还是任职在外,韩琦始终替朝廷着想,忠心报国。

在他的仕途生涯中,无论在朝中为相,或在地方任职,都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

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

熙宁八年(1075)六月,韩琦在相州溘然长逝,享年68岁。

宋神宗为他“素服哭苑中”御撰墓碑:“两朝顾命定策元勋”。

谥忠献,赠尚书令,配享宋英宗庙庭,备极衰荣。

有《安阳集》五十卷。

《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北宋政治家韩琦生平简介早年经历韩琦于大中祥符元年七月初二(1008年8月5日)出身世宦之家。

据韩琦墓志记载他祖籍为河北赞皇县。

据《泉州府志--人物志-官宦卷》记载:“韩琦出生于泉州北楼生韩处(现为泉州文管会立碑保护),宋景德年间,其父韩国华任泉州知府时与婢女连理生下韩琦。

后随父韩国生活常识分享。

诗人生平简介

诗人生平简介

着名诗人生平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宋代诗人、哲学家,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

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

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

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

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

其词结有《晦庵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宋代着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

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

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辛弃疾(1104~1207)年,宋代爱国词人。

字幼安,中年所居曰稼轩名,因此自号稼轩居士。

汉族,山东济南人。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有《稼轩长短句》。

历史趣谈:北宋大臣韩缜生平简介 韩缜是怎么死的

历史趣谈:北宋大臣韩缜生平简介 韩缜是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北宋大臣韩缜生平简介韩缜是怎么死的导语:韩缜(1019~1097)字玉汝,原籍灵寿(今属河北)人,徙雍丘(今河南杞县)。

韩绛、韩维之弟。

庆历二年进士。

英宗时任淮南转运使,神宗时自龙图阁韩缜(1019~1097)字玉汝,原籍灵寿(今属河北)人,徙雍丘(今河南杞县)。

韩绛、韩维之弟。

庆历二年进士。

英宗时任淮南转运使,神宗时自龙图阁直学士进知枢密院事。

曾出使西夏。

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罢知颍昌府。

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谥庄敏,封崇国公。

《宋史》、《东都事略》有传。

《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北宋大臣韩缜生平简介韩缜,字玉汝。

登进士第,签书南京判官。

仁宗以水灾求直言,缜上疏曰:“今国本未立,无以系天下心,此阴盛阳微之应。

”词极剀切。

刘沆荐其才,命编修三班敕。

前此,武臣不执亲丧。

缜建言:“三年之服,古今通制;晋襄衰墨从戎,事出一时。

”遂著令,自崇班以上听持服。

为殿中侍御史。

参知政事孙抃持禄充位;权陕西转运副使薛向赴阙,枢密院辄画旨除为真;刘永年以外戚除防御使;内侍史志聪私役皇城亲从:缜皆极论之。

帝为罢抃,寝向与永年之命,而正志聪罪。

迁侍御史、度支判官,出为两浙、淮南转运使,移河北。

夏谅祚死,子秉常嗣,遣使求封册。

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

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

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

帝喜,改使陕西。

入知审官西院、直舍人院。

以兄绛执政,改集贤殿修撰、盐铁副使,以天章阁待制知秦州。

尝宴客夜归,指使傅勍被酒,误随入州宅,与侍妾遇,缜怒,令军校以铁裹杖棰杀之。

勍妻持血衣,挝登闻鼓以诉,坐落职,分司南京。

秦人语曰:“宁逢乳虎,莫逢玉汝。

”其暴酷如此。

久之,还待制、知瀛州。

生活常识分享。

唐宋八大家资料简介

唐宋八大家资料简介

唐宋八大家资料简介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简介如下:一、唐宋八大家之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韩愈的代表作品有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二、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公元819年客死于柳州。

柳宗元的代表作品有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等。

三、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

欧阳修代表作有《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

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四、唐宋八大家之苏洵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苏洵的代表作有《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北宋最短命的皇帝宋哲宗的故事

北宋最短命的皇帝宋哲宗的故事

精心整理
北宋最短命的皇帝宋哲宗的故事
宋哲宗赵煦即位时只有10岁,虽然年纪很小,但坐在朝廷上却是神情庄重,言谈举止不失帝王风度。

史书上说他“天表粹温,进止中度”。

一次在大殿上,有个太监拿奏折时,不小心把宋哲宗的头巾碰掉了。

当时,宋哲宗才剃过头,头巾突然掉下来,头皮显得明光发亮,看起来滑稽可笑。

殿上的大
话了,应声答可害怕的。

”蔡确愣了半天才回过神,知道这个小皇帝不简单,赶紧行礼退了下去。

宋哲宗虽然少有大志,但寿命不长,年仅25岁就病逝了,是北宋寿命最短的皇帝,也是葬在巩义陵区的最后一个北宋皇帝。

精心整理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宋代诗人韩缜代表诗词作

宋代诗人韩缜代表诗词作

宋代诗人韩缜个人简介:
缜字玉汝,录寿人。

绛、维之弟。

生于天禧三年(1019)。

第庆历二年(1042)进士。

英宗朝,历淮南转运使。

神宗朝,累知枢密院事。

哲宗朝,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出知颍昌府,以太子保致仕。

绍圣四年(1097)卒,年七十九。

赠司空、崇国公、谥庄敏。

宋代诗人韩缜代表诗词作:
韩缜姬·蝶恋花
香作风光浓著露,正恁双栖,又遣分飞去。

密诉东君应不许。

泪波一洒奴衷素。

凤箫吟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

绣帏人念远,暗垂珠泪,泣送征轮。

长亭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

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消魂。

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

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

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

遍绿野,嬉游醉眠,莫负青春。

宋朝常识

宋朝常识

宋代历代名臣武将生平介绍国学大师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说:“宋朝的时候中国很富裕,比世界平均水平富裕一倍!”还有一位当代著名学者表示:“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所以,宋代的文臣武将像夜空中璀璨的群星一样交相辉映。

岁月的流失,冲刷不掉他们的赫赫英名;朝代的兴废,也改变不了他们不朽的业绩。

石守信(928-1971)北宋初年大将。

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

后周时官至禁军殿前都虞侯、侍卫都指挥使,与赵匡胤(宋太祖)相亲厚。

宋初参加平定李筠、李重进之乱。

建降二年(公元961年)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同年由太祖授意,与王审琦、高怀德等自请解除兵权。

累任节镇,聚敛巨万,在洛阳驱使民夫建造崇德寺,不给工值为人所恨。

狄青(1008-1057),北宋大将,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

军人出身,在对西夏战争中屡立战功,为范仲淹等所器重,由士兵累升为大将。

仁宗劝他用药除去面涅(兵士脸上刺的符号),他不肯,认为留着可鼓舞士气。

皇五年(1053年)升为枢密使同平章事。

后被排挤去职,出判陈州而死。

宗泽(1060-1128),字汝霖,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宋名将。

元进士。

靖康元年(1126年)知磁州,募集义勇,抗击金兵。

康王赵构使金,至磁州,被他所留。

旋被任副元帅,南下救援京师。

次年任东京(今河南开封)留守,招集王善、杨进等义军协助防守,又联络两河八字军等部协同抗金,并用岳飞为将,屡败金兵。

他多次上书力请高宗还都,均被主和派排斥,遂忧愤成疾,临死时连呼三声「渡河」。

著有《宗忠简集》。

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宋代大臣。

政和进士,北宋末任太常少卿。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初围开封时,阻止钦宗迁都,以尚书右丞任亲征行营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

但不久却被耿南仲等所排斥。

次年南宋高宗即位,任为宰相。

韩愈资料

韩愈资料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马说》等。

韩愈事迹简介

韩愈事迹简介

韩愈事迹简介韩愈事迹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生平唐贞元二年(786年)韩愈十九岁,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连三次均失败,直至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进士考试才考取。

按照唐律,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到一次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均被拒之门外。

评价韩愈是一个气场和存在感均极强的人物。

作为文坛领袖,他“手持文柄,高视寰海”“三十余年,声名塞天”(刘禹锡《祭韩吏部文》);作为作家,他敢为风气之先,为文为诗气势磅礴;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人”,他刚直敢任,人格伟岸,诚为伟丈夫。

如此人中鸾凤,却也是性情中人,不但极重感情,而且敏感于生活中的许多细微乐趣。

主要成就政治主张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下统一,反对藩镇割据。

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

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潮州,后因治政突出,迁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袁州刺史。

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

现宜春秀江中有一个沙洲,名为状元洲,传说就是当年学子读书之处。

墓地韩愈墓位于河南省焦作孟州市孟县城西6公里韩庄村北半岭坡上。

此地北望太行,南临黄河,是一片丘陵地带。

墓冢高大,有砖石围墙,翠柏蓊郁,芳草芨芨,枣树成林。

墓前有韩愈祠,明代建筑,三进院落,韩愈雕像坐于祠中。

始建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

河北廊坊的历史名人

河北廊坊的历史名人

河北廊坊的历史名人廊坊地处河北平原中部,自古名士荟萃,英雄豪杰和能者巨匠同当地民众一起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

历史名人是指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重要作用以至现今仍在发挥着巨大影响的政治人物、农民起义领袖、文学艺术家、思想家、学者、科学发明家等。

依据有关资料,对该区较为重要的历史名人简介如下:韩婴,固安人,西汉今文诗学“韩诗学”开创者。

汉文帝时任博士,掌古今史事侍问及书籍典守。

武帝即位,招为贤良文学之士,传授《诗经》。

刘放(?~250),固安县方城人,汉广阳顺王之子西乡侯刘宏后裔。

善写檄文,魏齐三代帝王诏令多为其所作。

齐王正始元年(240年)为左光禄大夫,六年转骠骑大将军。

张华(232~300年),固安县方城人。

晋惠帝时,因辅佐朝廷有功,进封壮武郡公,数年后为司空领著作。

著有《博物志》等作品。

张弘策,固安县沙垡人。

随梁武帝西征,为辅国将军,迁卫尉卿。

尽忠奉上,重友情,惜人才。

韩延徽(882~959年),廊坊市广阳区人。

他建议辽太祖变易风俗,发展生产,草创制度,加强君权,筹划军机,兼并室韦、党项诸部。

世宗朝,迁南府宰相。

吕端(935~1000)年,廊坊市广阳区人。

宋至道元年,继吕蒙正为相,太宗赞他“大事不糊涂”。

史天倪(1187~1225),永清县张四营人。

1214年,成吉思汗授他为马步军都统,管领二十四万户,后官至兵马都元帅。

史天泽(1202~1275),永清张四营人,史天倪之弟。

天倪死,袭为都元帅,复真定,败金将武仙,杀红袄军将领彭义斌。

金亡,又参加攻宋战争。

中统二年,任中书右丞相。

郝经(1223~1275),元初从山西迁往霸州信安镇。

忽必烈征宋,他随军南下,进《东师议》,详述灭宋方略。

其《经史论》对我国史学研究有重大影响。

刘体乾,廊坊市安次区光荣村人。

明隆庆初任户都尚书,赠太子少保。

民间留传“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美德佳话。

王复,固安县沙垡人。

明景泰初,蒙古也先拥英宗入关,邀大臣迎驾。

三命笔记:被误读的南宋抗金宰相韩平原

三命笔记:被误读的南宋抗金宰相韩平原

三命笔记:被误读的南宋抗金宰相韩平原韩平原:壬申辛亥己巳丙寅。

韩侂胄(tuō zhòu)(1152-1207):字节夫,相州府安阳县(今河南安阳)人,南宋宰相、权臣、外戚,魏郡王韩琦曾孙,宝宁军承宣使韩诚之子,宪圣皇后吴氏之甥,恭淑皇后韩氏叔祖。

韩侂胄以恩荫入仕,淳熙末年以汝州防御使知閤门事。

绍熙五年,与宗亲赵汝愚等人策划绍熙内禅,拥立宋宁宗赵扩即位,以“翼戴之功”,初封开府仪同三司,而后官至太师、平章军国事。

韩侂胄任内禁绝朱熹理学、贬谪宗室赵汝愚,史称“庆元党禁”。

他追封岳飞为鄂王,追削秦桧官爵,力主“开禧北伐”金国,因将帅乏人而功亏一篑。

开禧三年(1207),在金国示意下,韩侂胄被杨皇后和史弥远设计劫持至玉津园杀死,函首于金。

时年五十五岁。

生:宋高宗绍兴廿二年十月初八日(1152.11.06)寅时。

韩平原,就是宋朝宰相韩侂胄;封平原君,权倾一时。

其造出自《三命·卷六·四冲得位》引《源髓歌》考《桯史》,云“韩平原”。

此书乃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岳珂记载两宋时朝野见闻的一部见闻随笔。

里面,岳珂以亲历见闻,写了一则《杨艮议命》的故事,杨艮不但批了韩平原的命,还批了袁韶的命,并对两人八字的命理优劣、长短进行了比较。

堪称宋人批命之经典。

岳珂云:蜀有杨艮者,善议命,游东南公卿间,瞽而多知,自云知数;言颇不碌碌,其得失多以五行为主,不深信《珞琭(子)》诸书。

嘉泰辛酉来九江,太守易文昌祓留之,遍见郡官。

余适在周梦兴坐上。

时韩平原得君权震天下,梦兴因扣以所至。

杨艮屏人,愀然曰:“是不能令终。

夫年壬申,金也。

申为金位,有坤土以厚之,故金之刚者莫加焉;目曰(万民英作'故取象’)'剑锋’,从可知也。

是金不复畏它火,唯丙寅能制之。

盖支干、纳音俱为火,而履于木,木实生火,火且自生,生生不穷;虽使百炼,终能胜之,天理之自然哉!凡人生时主末,今乃遇之,兆已成矣。

且其月辛亥,其日己巳,四孟全备,二气交战,虽以致大受之福,亦以挺冲击之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韩缜简介北宋哲宗时期中书侍郎宰相韩缜生平
导语:韩缜(1019~1097)字玉汝,原籍灵寿(今属河北)人,徙雍丘(今河南杞县)。

韩绛、韩维之弟。

庆历二年进士。

英宗时任淮南转运使,神宗时自
韩缜(1019~1097)字玉汝,原籍灵寿(今属河北)人,徙雍丘(今河南杞县)。

韩绛、韩维之弟。

庆历二年进士。

英宗时任淮南转运使,神宗时自龙图阁直学士进知枢密院事。

曾出使西夏。

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罢知颍昌府。

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谥庄敏,封崇国公。

《宋史》、《东都事略》有传。

《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韩缜,字玉汝。

登进士第,签书南京判官。

仁宗以水灾求直言,缜上疏曰:“今国本未立,无以系天下心,此阴盛阳微之应。

”词极剀切。

刘沆荐其才,命编修三班敕。

前此,武臣不执亲丧。

缜建言:“三年之服,古今通制;晋襄衰墨从戎,事出一时。

”遂著令,自崇班以上听持服。

为殿中侍御史。

参知政事孙抃持禄充位;权陕西转运副使薛向赴阙,枢密院辄画旨除为真;刘永年以外戚除防御使;内侍史志聪私役皇城亲从:缜皆极论之。

帝为罢抃,寝向与永年之命,而正志聪罪。

迁侍御史、度支判官,出为两浙、淮南转运使,移河北。

夏谅祚死,子秉常嗣,遣使求封册。

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

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

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

帝喜,改使陕西。

入知审官西院、直舍人院。

以兄绛执政,改集贤殿修撰、盐铁副使,以天章阁待制知秦州。

尝宴客夜归,指使傅勍被酒,误随入州宅,与侍妾遇,缜怒,令军校以铁裹杖棰杀之。

勍妻持血衣,挝登闻鼓以诉,坐落职,分司南京。

秦人语曰:“宁逢乳虎,莫逢玉汝。

”其暴酷如此。

久之,还待制、知瀛州。

熙宁七年,辽使萧禧来议代北地界。

召缜馆客,遂报聘,令持图牒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