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教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和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历史资料,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材内容涵盖了唐朝的对外贸易、佛教传播、科技交流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唐朝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可能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念和具体内容较为陌生。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资料。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和分析历史资料,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社会的影响,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2.难点:如何理解和评价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阐述相关历史事实和资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提供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中外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观点,促进互动和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料。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插图、历史资料和案例分析等,以便于教学演示和讲解。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课件演示和教学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唐朝的对外贸易、佛教传播、科技交流等,同时进行讲解和阐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日本派遣唐使等。

这些内容反映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以及我国对外友好交往的历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对于唐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如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

2.难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典型事例,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和特点。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材:准备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的教材。

3.学习资料:收集有关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资料,如文章、论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如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和特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授课课题】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授课老师】李慕华【授课班级】七(12)班【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识读《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得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彩;(2)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3)认识唐代的强盛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玄奘西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西游记》导入教师:《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唐僧西天取经”是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

但那些神奇的故事大都是虚构的,而唐三藏去西天取经的事情确有其事你知道他是怎样去西天取经的吗?当时唐朝在对外交往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还有哪些人唐朝哦对外关系人怎样的一种情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4课第19页——《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二)讲授新课教师过渡语:唐朝当时与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有往来,在众多的与唐朝交往的国家中,最突出的是朝鲜半岛上的新罗,西南边印度半岛上的天竺及东边与我们一衣带水的岛国日本。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唐朝的与它们之间的交往。

一、遣唐使来华学生自行阅读课本第19页第一目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遣唐使?(2)为什么日本要派遣唐使来中国唐朝?(3)遣唐使回去后给日本带去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教师出示日本地图1、遣唐使(1)含义: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节来到中国进行学习交流,当时称为“遣唐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程教学设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方案【选用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4课,本课通过对唐朝时期对外交往历史的介绍,突出的反映出当时中国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其立足点在友好往来上。

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当时中国的繁荣对周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以及唐文化的世界地位。

同时,周边国家也将他们的文化思想,民俗民风等带到中国。

学生们应该知道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世界文明,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此外,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今天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政策。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是“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由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普遍不强,认识事物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

因而,“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的理解”自然而然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首先,从认知能力上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他们认识问题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缺乏对事物的深入理解与分析。

因此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的方向。

其次,从心理特点上分析,中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应发挥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是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最后,从生理特点上分析,青少年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精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勇于质疑,让学生热爱课堂。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情况。

2. 记住与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如:鉴真、玄奘、阿倍仲麻吕等。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内容包括: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地图,使学生了解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如对唐朝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重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史实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图片、地图、多媒体等教学资源。

3.学具: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唐朝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图片、地图和多媒体等手段,生动地展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本节课的主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2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本节课通过讲述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以及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感兴趣,但同时也可能觉得这部分内容较为复杂。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难点: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讲述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4.图片展示:运用插图和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景。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图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

4.视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

提问:你们知道唐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对外交往事件吗?2.呈现(10分钟)讲述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两个历史事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以及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二、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及隋唐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示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一、导入新课:唐朝时期,各国把中国人叫什么?当今把华人在其他国家聚居的地方叫什么?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导入本课。

二、内容学习:(一)遣唐使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弘法大师空海是日本历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他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绝对不仅局限在佛教界,在精神文明、文化乃至实务的贡献上,空海的地位都相当崇高。

3、含义:日本遣唐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跟随使节来华的,好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人等。

日本派出的遺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4、作用: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风格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1、鉴真的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鉴真,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

应日本留学僧请求东渡日本,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1. 玄奘西行:学生将了解玄奘西行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印文化交流的贡献。
2. 鉴真东渡:学生将了解鉴真东渡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
3. 遣唐使:学生将了解遣唐使的背景、组成、任务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作用。
4. 唐朝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学生将了解唐朝与周边国家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情况。
3. 价值观:通过学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5. 时空观念: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运用时空观念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考虑到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历史知识,我们需要分析所教年级的学生层次、知识储备、能力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
5. 唐朝的对外贸易:唐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 玄奘西行的目的是什么?他如何将佛经带回中国?
2. 鉴真东渡的原因是什么?他的努力对日本佛教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 遣唐使的作用是什么?通过遣唐使,唐朝与周边国家在哪些方面进行了交流?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具体知识点如下:
1. 玄奘西行:了解玄奘西行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印文化交流的贡献。包括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历时多年到达印度,学习佛法,并将所学的佛经带回中国,对中印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鉴真东渡:了解鉴真东渡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包括他如何五次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对日本佛教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本课内容涵盖了唐朝与日本、新罗、天竺等国的文化交流,包括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外文化交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背景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背景,掌握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重要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背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的认同。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教学难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历史事件为例,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图片、视频、历史文献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思考:唐朝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盛世?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展示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历史事件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这些事件有直观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 一单元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 一单元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第4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理念引领】自主合作探究感悟实证【核心目标】1.明线:以课本教学内容唐朝与日本、天竺友好交往的历史史实为内容分为四大篇章:篇章一遣唐东来学法度篇章二弘法日本僧东渡篇章三赴印西行求真经篇章四开放盛名扬世界让学生感知唐朝的强盛,领会“交流促发展”的深刻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暗线:在本课中贯穿图像史料证史法,以强化学生史料实证的证据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唐朝对外交往的情况。

2.掌握唐朝与日本、天竺友好交往的具体史实,知道遣唐使,掌握鉴真、玄奘两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及其贡献。

3.分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唐朝主要交通图》,让学生学会观察历史地图,总结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2.通过话文化探源头活动让学生学会从图片中感知从史料中印证中日之间的文化渊源,知道遣唐使对日本的影响。

3.通过历史视频和微课让学生从鉴真玄奘的事迹中感悟其优秀品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

2.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材地位】本课属于人教版(2016)七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它上承盛唐的经济繁荣,下启唐朝的由盛而衰。

在内容上侧重于唐朝的对外开放,重点讲述了唐朝与日本、天竺等国家的友好往来史实。

她以拨打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之精华,同时又把中华文明的精髓传播到世界各地,唐朝的威名远扬四方,出现了自西汉以来中外交往的第二个高潮。

学习本课将更加有助于全面完整的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

【教学重难点】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难点:唐文化对日本文化发展的影响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教学方法】情景引导法、讲授引导法、问题探究法、任务驱动法【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图片史料分析法、比较迁移学习法、感受体验法【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玄奘西行》,问:他是谁?去了哪里?此行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收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去寻找答案。

七年级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七年级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七年级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篇1一、牢固树立课标意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一)设计思路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研读“课程标准”自然是我展开教学设计的起点。

《课程标准》(20xx年版)对本课作出如下规定:“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这是较为典型的以“点”带“线”的呈现方式,指引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把握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两个典型事例——“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

它们在中日、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影响深远,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

在学生认知水平及教材知识结构的综合考量下,我将这两点确立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对“鉴真东渡”这一重点的处理,我运用图片导入法,出示《鉴真坐像》图,指导学生观察、描述图片信息并关注“双眼紧闭”的细节,询问学生其中的缘由。

在问题驱动之下,学生通过充分提取书本信息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唐大和尚东征传》选段,化身为小导游为游客讲解家乡园博园内“鉴真东渡遇险纪念塔”这一景点。

之所以创设这一情境,我主要是为了吸引初一学生的主动参与,将知识点变为“活的”、“可用的”知识,既增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也在活动中渗透基本技能、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最后,我提供了鉴真在日本医药学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在传布佛法外,鉴真还传播了中国许多的文化成就,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对另一重点“玄奘西行”的处理,我考虑到大部分的学生阅读过青少版的《西游记》或观看过相关的电视剧、电影作品,对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感兴趣,对相关的情节也较为熟悉,只是在历史史实与文学作品之间未能作很好的区分。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4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本课内容丰富,包括唐朝对外交往的原因、主要交往国家、交往方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我国对外友好交往的历史事实,认识到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主要交往国家、交往方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主要交往国家、交往方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教学难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中外文化交流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具:准备相关的历史地图和图片,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唐朝历史知识。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吗?在唐朝时期,我国与外国有哪些文化交流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设计说明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和谐,对外交流频繁,科技和文学艺术硕果累累,唐朝成为当时世界舞台的中心,逐渐形成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唐文化圈,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仅如此,繁荣富强的盛唐气象和开放、包容、自信的盛唐气概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至今仍令无数国人为之自豪。

本课围绕“万邦来贺,汇聚盛唐”的主题,以盛唐兼收并蓄、惠泽四方、万邦汇聚为明线,以唐朝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为暗线串联本课知识,通过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式学习,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润物无声地深化家国情怀。

本课包括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玄奘西行三个子目,三者属并列关系。

通过唐朝与日本、新罗、天竺等国家交往的典型事例,展现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局面,这对学生理解我国的大政方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启发学生感悟繁荣必须开放,开放促进繁荣的双向关系,理解中国作为东方大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目标1.运用史料,了解遣唐使来华的目的和影响。

2.运用表格,掌握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基本史实和异同点,感悟他们的可贵精神。

3.运用史料,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

4.通过学习,以史为鉴,树立民族自信心,培育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难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资源与工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字材料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出示图片《玄奘西行求法(邮票)》,并提出问题——电视剧和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与历史上的玄奘有什么不同?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1.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有哪些?2.说出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相关史实。

三、学习任务一材料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1)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1)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2.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3.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鉴真东渡教学难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英国唐人街日本唐人街美国美国唐人街思考:唐朝时期,各国把中国人叫什么?当今把华人在其他国家聚居的地方叫什么?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遣唐使学习与探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探究讨论以下问题,老师给出总结。

1.什么是遣唐使?2.遣唐使团的地位和成员构成有什么特点?材料从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说:“大唐国者,法式定备之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结合材料分析日本为什么要派遣唐使呢?意义?鉴真东渡结合课件图片展示,教师讲述鉴真东渡的经历及影响玄奘西行学习与探究1.玄奘西游的时间是?2.玄奘为什么要西行,前往天竺?3.玄奘的重大贡献有哪些?四、课堂小结请结合本课课件五、巩固练习请结合本课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1)提供图片资料,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探究日本和新罗受唐文化影响的史实(2)利用视频、文字等资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玄奘西游形成全面的认识(3)通过探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鉴真和玄奘事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坚定的信念和个人的奋斗,这些历史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5)通过探究对外交活跃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唐朝的强盛,树立民族自豪感(6)联系现实,教育学生有鉴别地吸收外来文化课程标准: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大屏幕展示一组有关“唐人街”的图片导语:大屏幕展示的是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在当今的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新加坡、古巴等国,都有华人聚集的地方,这些地方被称为“唐人街”。

它们为什么被称为“唐人街”?和唐朝有什么关系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唐朝和各国交往的历史,去找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唐人街”是学生熟悉的名词,但大部分学生只知美国有“唐人街”,不知世界许多国家都有,这些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足以说明唐文化影响之广、影响之深。

鲜活的图片既能唤起学生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又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教师:我们首先来学习唐与日本、新罗这两个国家的交往一、唐风洋溢海外1、唐文化对日本和新罗的影响创设情境一:多媒体展示下列有关服饰的图片。

日本服饰唐朝服饰问题:仔细观察上述服饰,你觉得这些服饰有哪些相似之处?(学生能答出一二即可,比如领子的样式、腰部的装饰等)教师总结:唐朝时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传达了一种意气风发的信息,就连服饰也被日本和新罗所模仿。

当今日本、朝鲜的传统服饰依然保留着唐朝服饰的流风遗韵。

创设情境二:多媒体展示下列有关文字的图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❶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隋唐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悉尼唐人街(上图)、日本唐人街(下图))图中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

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遣唐使
1.(多媒体展示《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史料解读
(多媒体出示材料一地图: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教师讲述: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吐为了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


2.(多媒体出示问题: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 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 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标导学二 鉴真东渡
(一)开始——珍妮机的发明(18世纪60年代)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唐招提寺图片)
2.教师简要介绍鉴真东渡的故事。

(多媒体链接鉴真东渡的故事)
3.提出问题:鉴真东渡对日本的有怎样的影响?
教师指出: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

目标导学三玄奘西游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玄奘离国已久,怀念祖国的心情越来越迫切。

戒日主和各国国王、广大的僧俗人民再三挽留他。

鸠摩罗国王甚至表示只要他肯留下来,要为他建立一百所专院。

无奈玄奘归国心切,留学求经的目的既然已经达到,说什么也要回国了。

643年春天,西游十七年的玄奘辞别了戒日王和天竺的朋友们,满载着印度人民的友谊、荣誉和六百五十七卷佛经,启程回国了。

2.(多媒体出示问题: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学生抢答论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印度)
3.(多媒体出示问题:玄奘取得了那些历史功绩)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回答玄奘的历史功绩
答案提示:(1)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根据他的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三、课堂总结
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

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本课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要让学生明了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很多启迪。

第一,我们必须具备安定团结的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同时,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经济文化水平,这样才有条件投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

其次,我们必须学习唐朝有着广博的胸怀,传播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善于吸收他国之长,为己所用,有容人之度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