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考能培养给力演练哲学常识第五课第二节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由于管仲正确认识了老马有“识途”的功能,并 利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才解决了迷路问题,体现了人的意 识活动的能动性,②③当选;物质决定意识,而非意识决定 物质,①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排除;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 界的物质活动,动物的活动不是实践,④错误。故选 C 项。
答案:D
[再记忆]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先理解]
1.下边漫画《爱鸟工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人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C
B.要勇于突破和改变现状 D.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 漫画《公牛挤奶》讽刺了某些人
()
①墨守成规,工作缺乏创新精神
[答案] D
考法二 意识的本质内容和形式(7 年 3 考)
[例 2] (2016·全国丙卷)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
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
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
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
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考纲要求 1.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的起源 (2)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2.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通用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意识的作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通用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意识的作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意识的作用课标要求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知识梳理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1)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2)主动创造性①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试判断: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 )提示错误。

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重点突破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特点具体表现事例联系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对象时,总是基于实践的需要带着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

而动物的操作则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建筑工人建造楼房、制衣工人制造衣服三者都是人们发挥主观努力的过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包含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包含了意识的反作用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不同时代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反映客观对象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人类正积极开展太空研究主动创造性人类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现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柏拉图写《理想国》、西方哲学家心中的乌托邦,马克思想象中的共产主义社会提醒: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1)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任何时代的人对事物的认识,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事物自身的运动变化发展以及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原来不能认识的事物,现在是可以认识的,现在不能认识的事物,将来是可以认识的。

高中政治第五课第二框意识的作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五课第二框意识的作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五课第二框意识的作用学案【课前预习案】【学习目标】1.意识的作用。

(理解并运用)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运用)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运用)【知识梳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是指意识通过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别是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实践起指导作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反作用)——指意识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能把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理解为它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人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内容: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能正确的反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注意: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前提和基础,是第一性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性的,意识的能动作用要受到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2)方法论要求: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要性:①这是我们做好各项事业的基本要求;②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优化方案】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哲学常识 第二课第一节考能培养给力演练

【优化方案】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哲学常识 第二课第一节考能培养给力演练

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一节考能培养给力演练一、单项选择题1.今天的网络正在成为我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之一,网络正在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这说明( )A.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B.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C.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的出现推动认识的发展D.联系的多样性要求分析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性解析:选A。

网络开辟了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新渠道,说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A符合题意。

B观点错误,C、D不符合题干要求。

2.(2012·湖北武汉市第三中学质检)2011年,欧洲深受债务危机之苦,进而影响到以日本、中国为代表的对出口依赖较大的国家的经济。

世界经济因债务危机陷入二次探底或二次衰退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B.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C.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D.整体和部分密切联系,不可分割解析:选C。

题干表明欧洲债务危机不仅影响到欧盟自身的经济,而且影响到其他国家,这是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体现,C正确。

A观点错误,因为它违背了联系的条件性;B不是哲学道理;题干强调了部分对整体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3.(2011·高考重庆卷)画家通过对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美术作品,表现个人内心世界。

这表明,美术作品的创作是( )①创造物质材料新的必然联系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②建立系统和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赋予作品以精神内涵③建立物质材料之间的具体联系,以表现内心世界的主观联系④依据物质材料的固有联系,建立作品与内心世界的具体联系A.①③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D。

画家通过对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美术作品,表现个人内心世界,这是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过程,因此,①错误,②④入选;通过对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美术作品,表现个人内心世界,是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的客观联系而非主观联系,③错误。

高二政治教案-哲学常识第五课第一节第二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设计 精品

高二政治教案-哲学常识第五课第一节第二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设计 精品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理解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和自身素质的制约;并且通过这些理论观点的学习,提高辩证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合作研讨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同时,感悟到自然美、社会美、家乡美。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受到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难点: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设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二、必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因素的制约主观因素的制约[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假如你在森林中迷失方向怎么办?我国南方某城市一名4年级小学生小安在暑期报名参加了野外生存训练夏令营。

有一天,在森林里训练抓特务的活动中,他与同学们失去了联系。

这是一个深山老林,电话及其它通讯方式都联系不上,周围又没有人家。

他带的食物和水很有限,而且又发现自己没带指南针。

他非常害怕,在森林中大哭起来。

后来,他冷静下来,开始想脱险的办法。

(他该怎么做才能走出大森林?同学们讨论,说出办法)他想起训练营学到的一些求生方法。

首先想到的是设法找一条小溪。

如果能找到一条小溪,顺着溪流走,一般迟早会走出去的,因为水是向低处流的。

可是他失败了,花费好长时间也没找到小溪,而且越走越远,食物和水也越来越少。

他告诫自己不要慌。

他相信,只要沉着冷静地想办法,就一定能够脱离危险。

(一个4年级的小同学,才十一、二岁,能有这样的心态和决心,真让人佩服!)他突然想起,训练营老师曾讲过,如果在当地的森林里迷了路,一直朝北走,就会走出森林。

怎样判断方向?于是他开始用曾学过的知识,根据一些地物特征来判定方向。

(同学们知道哪些地物特征可以帮助判定方向吗?学生讨论:树冠,树的年轮,岩石,苔藓,蚂蚁洞……)经过1天1夜的努力,小安终于走出森林,安全脱险。

他为自己野外生存训练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老师和同学们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高考政治哲学要点记忆口诀

高考政治哲学要点记忆口诀

高考政治哲学要点记忆口诀学习政治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用对方法做什么事情都会事半功倍。

关于高考政治哲学的学习有什么方法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哲学要点记忆口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备战高考:政治哲学要点记忆口诀其一:唯物论围绕本原起争论,基本派别为二分。

唯物唯心斗始终,根本分歧谁第一。

先有物质唯物论,意识第一是唯心。

古代朴素近机械,各自缺陷难自成。

辩证历史唯物论,迄今为止最科学。

物质第一终决定,意识第二有能动。

正确反映反作用,促进阻碍两重性。

实际出发是前提,精神意识不可轻。

时间地点与条件,主观客观须适应。

教条本本与经验,主观主义不能犯。

坚持科学无神论,不信伪科和迷信。

党的政策来指导,国家建设能搞好。

其二:辩证法辨证法与形而上,围绕三点起争端。

联系发展与全面,孤立静止与片面。

尖锐对立成两派,根本分歧在矛盾。

联系特点要把握,客观普遍和条件。

多样联系掌握二,因果整体与部分。

先行后续与引起,二者必须同时备。

因果关系可转化,情况有二要记牢。

因果关系勿颠倒,故意颠倒有蹊跷。

承认因果客观性,科学研究的前提。

因果联系要把握,科学预见知后果。

整体部分有区别,内涵地位与功能。

整体部分有联系,二者不可相分割。

相互影响要重视,关键部分可决定;整体部分会转化,条件具备才可以。

全局观念要树立,整体着眼是第一:搞好局部也重要,整体功能发挥好。

其三:发展的观点物质运动不可分,绝对运动要承认。

相对静止也存在,运动特殊的状态。

变化发展不容疑,重点掌握其实质。

新旧事物咋区分?符合规律是标准。

发展观点重运用,方法需要掌握三,承认过程分阶段,创新才能促发展。

规律概念须掌握,自身本质与必然,三个方面有对比,外力现象和偶然。

客观规律不可违,主观能动要发挥:实事求是是精髓,解放思想相统一。

其四:矛盾的方法矛盾方法要抓住,一分为二是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两点重点都要论。

普遍特殊的关系,共性个性是其意。

相互联结要点二,除此之外有转化。

解剖麻雀弹钢琴,主要矛盾来决定。

【K12学习】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五课第二框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K12学习】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五课第二框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五课第二框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第五课第二框意识的作用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1)识记:意识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2)理解意识是怎样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意识作用的原理,使自己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逐步培养起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2)通过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理的学习,明确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途径,培养自己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旺盛的斗志,积极投身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去。

学习重难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知识准备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____ _和____ _,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和,在实施之前还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2、意识活动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_ ____、___ __,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_____和___ __。

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_______ __ _。

3、意识活动的__ ___和___ __,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透过人类意识这个“思维的眼睛”,我们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_______和_ __。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________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_________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_ _ __和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__ _____,又对生理过程有着__ _____。

高二政治第五课复习 人教版

高二政治第五课复习 人教版

高二政治第五课复习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五课复习+模拟试题解析(一)基本概念1. 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

2.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能动的)。

3. 感性认识:是人脑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它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具体生动性的特点。

4. 理性认识: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它具有抽象性和间接性等特点。

5. 真理: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6. 概念、判断和推理: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判断是对事物的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

7. 分析和综合:分析是把事物的整体或全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综合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二)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 主观能动性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的原理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主观能动性发挥还受到已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的程度等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

方法论意义:要着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自觉总结经验,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反对否认或夸大主客观因素在主观能动性发挥中的作用。

2.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为基础;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方法论意义: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①无论是哪个领域的事物,无论是简单的事物还是复杂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也都有自己的本质;②现象与本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第一,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第二,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人教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意识的作用》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第五课第二框

人教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意识的作用》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第五课第二框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意识的作用》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第五课第二框二、主干知识填空(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内容:1.意识能动作用的特点(1)意识活动具有和。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制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

(2)意识活动具有和。

性: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放映是主动的,不仅能放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放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放映什么。

意识反映的选择性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1)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的重要条件。

人通过感官可以认识事物的现象,通过“思维之眼”能够揭示事物的。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_______ _____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注意: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________ 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_____ ,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_____ 丧失斗志。

方法论:重视_________ __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_____ 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归纳提升: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________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原理:________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课堂小结,梳理知识。

四、考点训练,知识误区感悟。

(课前完成,小组讨论,课堂展示。

【优化方案】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哲学常识 第六课第一节考能培养给力演练

【优化方案】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哲学常识 第六课第一节考能培养给力演练

哲学常识第六课第一节考能培养给力演练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漫画表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存在具有客观性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解析:选A。

本题利用生动形象的漫画考查学生对哲理的把握情况和运用能力,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难度较小。

饥饿时的要求是一块面包,吃饱后要求的就多说明不同的社会存在决定不同的社会意识,故选A。

2.(2011·高考山东卷)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

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解析:选C。

刑法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刑法被及时修正,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要求的表现,故C项符合题意,同时排除A项;B项错误,立法实践的变化决定政治制度的变化;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它不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D 项错误。

本题抓住题干,明确其规定性,从正面理解即可选出答案。

3.(2011·高考北京卷)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次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

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解析:选C。

国家之所以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C项符合题意。

A、B两项表达虽然正确,但都不是原因。

D项说法不准确,社会心态的调整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但不是化解社会矛盾的主要途径。

高二哲学第五课复习体系总结

高二哲学第五课复习体系总结

第二节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一、认识的根本任务(一)认识1、含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按性质2、分类:感性认识: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按程度和水平理性认识: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3、根本任务及方法论(1)根本任务: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头国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认识的目的:指导实践(3)方法论:①要求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付出艰苦劳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

②运动科学思维的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③反对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或只重书本不重实践的唯理论(本本主义);也反对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或只重实践不重书本的经验论。

4、为什么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又感性上升到理性又现象到本质、规律(1)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

(2)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又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直到实践。

(二)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关系及注意问题2、注意的问题(1)同一本质可以有多种现象来表示(2)同一现象可以表现了不同的本质和规律(四)假象与错觉的关系(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六)真理与科学理论1、含义:(1)真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2)科学理论:把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定的体系。

※2、科学理论的作用:(1)决定了它能够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2)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3、方法论:(1)充分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掌握科学理论,深入实际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作用。

(3)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的本质(怎么做)(一)原理帽: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付出坚信劳动,不断创造条件的过程。

高二政治下册哲学常识 第五课 第一框题 第二框题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政治下册哲学常识  第五课  第一框题 第二框题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政治下册哲学常识第五课第一框题第二框题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高二政治下册哲学常识第五课第一框题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第二框题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二重点和难点重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难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第一个和第二个表现;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①客观规律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客观条件的制约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三新课讲解5.1.1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导入新课:人要取得改造世界的胜利,从自然界取得物质生活资料,就要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那么,人有没有能力认识客观世界,人怎样认识客观世界,这就是第五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第一节要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为什么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怎样才能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1 主观能动性也叫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2 主观能动性包括相互联系着的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认识世界的活动——“想”什么是认识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们在同客观世界的接触过程中,客观事物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就形成了认识。

有人会说,动物同客观事物相接触,不也产生认识吗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与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人类的认识活动有什么特点呢人类认识世界是积极的能动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即具有主观能动性。

表现在:(1)人的认识活动是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

当面对滚滚洪水,动物只能逃生,而人却在思考着洪水的成因和怎样战胜洪水,并积极地同洪水搏斗。

人可以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制造仪器设备,建立实验室,设计各种方案,去探索事物的奥秘,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这一点主要是讲认识活动的特点。

(2)人不只是反映事物的外部的表面的现象,而且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能通过思维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一点既是指认识能力,是人高于一般动物之处;又是讲认识活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特有的认识活动。

2013高考政治一轮《生活与哲学》第5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2013高考政治一轮《生活与哲学》第5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1、意识活动的特点:
目的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 定的目的和动机, 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 计划性: 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意
识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 活 主动创 握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意识不仅能够“复制” 动 造性: 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2009江苏卷)“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 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 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 话蕴含的道理是( )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解析】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 性和自觉选择性,BCD三项均不是意识活动的特点, 据此可排除BCD三项。
• (2010山东卷)24.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 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解析:选C。题干中说“既可以看 成-----也可以看成-----”,说明选项 应该是意识活动,排除A;BD说法 错误。
(2009宁夏卷)右图中两个市场调查员对同一地区的 调查之所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是由 ( ) ①反映客观世界的侧重点的不同决定的 ②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主动创造性的不同决定的 ③是否如实反映客观对象决定的 ④是否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决定的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漫画反应的是由于人的意识 具有主动创造性,所以对同一个问题 有不同的看法,不是侧重点的不同, 所以排除①。漫画中两人都是如实反 映,只是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 动的、有选择的,所以排除③。②④ 符合题意。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哲学常识 第五课第三节考能培养给力演练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哲学常识 第五课第三节考能培养给力演练

哲学常识第五课第三节考能培养给力演练一、单项选择题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把研制大型飞机纳入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这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为此,国家转变体制机制,坚持自主研发,加强国际合作,优化整合全球资源,成立了国家控股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标志着大型飞机的研制进入实体操作阶段。

研制大型飞机的决策和实施需要( )①审时度势②在分析指导下进行综合③运用系统综合的思维方法④发挥体制创新的决定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B。

②④表述均错误,正确的表述应为:在综合指导下进行分析;发挥体制创新的积极作用。

①③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2.望、闻、问、切合称“四诊”,是中医诊断病症的基本方法。

中医诊断病症进行分析时,强调“四诊合参”。

这一过程( )①要坚持分析和综合相结合②贯穿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原则③完成了认识的第二次飞跃④要反对形而上学和主观主义A.①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解析:选C。

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是由理性认识到实践,材料所述内容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与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无关,③不选。

①②④正确,当选。

故选C。

3.(2012·河南鹤壁第一次模拟)对分析与综合关系的正确认识有( )A.分析与综合是两个独立的过程B.分析与综合是同一过程,二者无本质区别C.认识事物首先要对事物各要素进行综合,然后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D.在综合指导下的分析和分析基础上的综合是密不可分的解析:选D。

分析与综合密不可分。

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A、B、C观点错误,D说法正确,故应选。

4.牛顿用三棱镜把日光分解为依红、橙、黄、绿、蓝、靛、紫顺序排列着的彩色光带,这就是光的色散。

把光波分解成频谱,分别研究各个成分的波长,这才明确了光的颜色的本质。

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A.只有对事物各要素进行周密的分析,才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B.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占有丰富的感性材料C.只有进行科学的综合,才能正确认识整个客观对象D.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是唯一科学的思维方法解析:选A。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第五课复习课件 旧人教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第五课复习课件 旧人教


A.正确的理性认识以实践为基础 B.现象
是认识本质和规律的先导 C.实践是认识的来
源 D.占有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就能完成认识
的第一次飞跃 • 2.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B

①是科学家才能完成的事情 ②要运用分
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③是感性认识上升到
理性认识的关键 ④离不开思考的作用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辨析: 1、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3、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有志者事竟成。 6、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单选)据报道,赤道太平洋暖流向东扩展,
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升高,热带大气海洋表面出现
向偏暖方向发展的基本特征。我国气象专家据此
预测,如果大气条件继续有利于海水增温,厄尔
规律;预见性、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以指导人们的
活动。
• 2、做。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指导下能动 地改造世界的活动。

表现在:创造自然和社会中原来没有的东西(人造
世界);利用规律,改变或创造条件,化害为利。
• 3、决心、意志、干劲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年的潜心研究实现南茶北移,成功地将中国的茶
叶向北推移了300公里,改写了2300多年来茶叶
不能在北纬36度以北生长的传统生态环境学理论
。据此回答1—2题。 • 1.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D
• A.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 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B.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就能改写历史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即新事物代替旧事 物 D.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同尊重客观规律相 结合,才能把认识和实践推向前进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三节考能培养给力演练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三节考能培养给力演练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教学案:2.12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知识要点】一、理论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1.研究导体电阻与它的长度的关系:2.研究导体电阻与它的横截面积的关系:二. 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1.探究目的:学会应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研究的方法,探究导体电阻和哪些因素有关及定量关系式。

2.实验准备与器材:(1)电阻的测定:利用伏安法测电阻(滑动变阻器可采用限流式或分压式)。

不同长度、粗细、材料的被测金属导线,直流电源(4V),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滑动变阻器(50Ω),电键,导线若干,(2)长度的测量:毫米刻度尺。

(3)横截面积的测量:螺旋测微器测直径3.实验步骤(1).研究电阻和长度的关系时,选用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的金属导线①先取一导体,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的有效长度,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

②按如图所示的原理电路图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到适当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电键S。

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断开电键S,求出导线电阻R的平均值。

④换用不同长度的金属导线,重复上述步骤,求出相应导线的电阻,比较电阻和长度的关系,得出结论。

(2).研究电阻和横截面积的关系,就选用材料和长度相同的金属导线①选取金属导线,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导线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S。

然后进行实验操作,比较得出结论。

(3)同理研究电阻与材料的关系是,就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金属导线,进行实验,比较得出结论。

5.注意事项(1)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接入点间的部分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

(2)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1.(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D。

我们之所以不能对历史问题轻率地下结论,主要是因为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所以对历史问题要慎重考虑,③④符合题意。

①说法绝对化,不能认为不同的认识主体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

②强调了真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与题意无关。

2.(2012·四川南充质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虎之所以犯这种错误,在于割裂了()A.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B.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C.事物发展原因与发展途径之间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解析:选A。

老虎所犯的错误,就是它割裂了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只看到了百兽畏狐而走的现象,而没有透过这种现象,看到百兽是畏己而走的真实本质。

3.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①认识的根本任务②认识的根本目的③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④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①④解析:选C。

本题考查认识的深化、扩展和向前进推移。

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将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

4.我国有“小儿辩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离人近,近热远凉。

两小儿的辩论给我们的启示是()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D.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析:选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两个小儿一个是凭视觉,另一个凭感觉都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没有把握本质和规律,因而都不能科学回答太阳的远近问题。

这启示我们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B符合题意。

A观点错误,C、D与题意不符。

5.“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

这一著名命题所包含的哲理是()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解析:选C。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无限反复和发展。

命题是讲认识问题,这样就排除D项。

题干讲真理性认识,没有涉及感性认识,排除A项。

“追求真理”是指认识的扩展和深化问题,而不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的问题,排除B项。

C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6.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

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

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解析:选A。

本题考查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材料可以看出,人们对大陆漂移说的认识是一个在曲折中前进的过程,①②正确切题;③④观点错误,不能入选。

二、非选择题7.(2012·黑龙江大庆四中调研)《诗经·小雅·小宛》中有“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一句,认为蜾蠃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

因此,人们用“螟蛉”比喻义子。

后来人们认识到:蜾蠃捕捉螟蛉,是为了孵化后把螟蛉作为食物。

(1)古人产生错误的认识表明了什么?(2)对照古人与现代人的认识,它告诉我们怎样的认识论原理?解析:弄清古文的原意是回答这类题目的前提。

古人只看到了事物的现象,而没有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所以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答案:(1)古人的错误告诉我们,在认识事物时,不要只从现象去判断事物的本质,要从现象着手,去分析事物的本质。

同时也说明事物的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外部联系,不如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即理性认识更可靠。

(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们的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要树立正确的认识;人们的认识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一、单项选择题1.媒体披露:南京耗资5000万新建一年的汉中门大桥被市民发现有30多根栏杆裂开了口子,在接到投诉后,施工单位竟连夜用胶水将裂口糊上了。

漫画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A.认识现象不等于认识本质,因为现象不都表现本质B.现象总是本质的表现,透过现象可以认识本质C.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只有理性认识才是正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解析:选B。

现象都表现本质,A观点错误。

感性认识也可能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也可能是错误的,C观点错误。

漫画中的人以假象掩盖真相,启示我们必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B符合题干要求。

D不符合题意。

2.毛泽东同志指出:“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

”由此可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是()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终点B.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C.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D.感性认识必然会发展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解析:选C。

本题考查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中等难度。

A不准确,认识没有终点。

B 本身观点正确但体现的是二者的区别。

D认为感性认识必然发展到理性认识不准确,理性认识也不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3.欧拉给出的公式:V-E+F=2,堪称“简单美”的典范。

世间的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但它们的顶点数V、棱数E、面数F,都必然符合欧拉给出的公式,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却概括了无数种简单多面体的共同特性,岂能不令人惊叹!这表明()A.现象是个别的、多变的B.本质是同类事物中相对稳定的东西C.感性认识就是事物的现象D.真理性认识的范围是无限的解析:选B。

“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却概括了无数种简单多面体的共同特性”,也就是说,这个公式概括了多面体的本质。

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单纯的外在因素不能解释复杂的决策性行为,因此将心理学的深入分析融入到了经济学中,从而为一个崭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

这表明了()A.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必须借助心理分析B.人们的认识不断地深化、扩展、向前推移C.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D.客观形势发展了,主观认识也应跟着发展解析:选B。

本题以卡尼曼经济学研究成果为背景,考查认识的发展等知识,着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A表述错误,应舍去。

B符合题意,应选,因为题干强调卡尼曼教授在研究中遇到的难题,促使他去分析、去研究,从而为一个崭新的经济学领域奠定了基础,这说明人们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C、D与题干无关。

故选B。

5.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长相。

青蛙说:“奶牛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对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

”于是,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

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程说明()A.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B.感性认识是丰富、生动和正确的C.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D.感性认识有必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解析:选C。

生活在河里的小鱼之所以会形成图中的奶牛形象,主要是受其所处的环境和主观因素的影响,C符合题意。

获得真知的途径有两个:亲身实践和努力学习,A错误。

感性认识不一定正确,B错误。

题干是关于奶牛形象的描述,不涉及对事物的本质认识,D不符合题意。

6.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协会提示消费者,在各种名目繁多的商品促销活动中要谨防“价格欺诈”、“折扣误导”、“循环消费”等打折陷阱。

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①感性认识都是不可靠的②假象实际上是一种错觉③要发挥理性思维的作用④要透过现象认识木本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选B。

感性认识也可能是可靠的,①观点错误。

假象是一种客观现象,错觉是一种主观认识,②观点错误。

要想识破打折陷阱需要发挥理性思维的作用,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③④正确切题,故选B。

7.一部法律的制定、一个政策的出台,都要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多次讨论。

这种决策的慎重性,从哲学上说明()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源泉C.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D.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解析:选C。

题干强调法律的制定、政策的出台要经过多次审议、不断完善,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故选C。

B错误,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A、D不符合题意。

8.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就像一个蓝色的水泡王国,尽显水之神韵。

在解释最初的创意时,PTW建筑事务所的主设计师说:“我们想到了有机细胞的天然图案以及肥皂泡的形成。

希望观众坐在建筑里面……产生一种置身于水流的感觉。

最后终于发现能够支撑较大跨度的‘水泡’是一种合适的结构。

思路走到这一步,所有设计师都非常激动。

”这段话表明() A.意识发挥了反作用B.真理是认识的起始和终点C.加工感性材料思维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D.精神状态是人们最重要的能动表现解析:选C。

从想到了有机细胞的天然图案以及肥皂泡的形成,到终于发现“水泡”是一种合适的结构,体现了对感性材料的加工需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C符合题意。

题干体现了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非意识的反作用,A不符合题意;B观点错误;人能够利用规律改造世界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最重要的表现,D观点错误。

9.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等,表明党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表明()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B.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D.追求真理永无止境解析:选D。

A不符合题意。

B错误,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错误,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

“党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表明追求真理永无止境,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