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设计 追求创新
高一通用技术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高一通用技术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高一通用技术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技术与设计1》教学计划一、课程内容分析及整体教学思路:《技术与设计1》模块包括四个主题:技术及其本质、设计过程、设计的交流和设计的评价;八个单元:1走进技术世界,2技术世界中的设计,3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4发现与明确问题,5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6设计图样的绘制,7模型或原型的制作,8技术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共21小节(其中2小节选学),根据每周一课时,每节课至少进行1节内容,时间较紧,内容较多。
对于设计,不要死记硬背概念,不要机械理解过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设计过程介绍的是一般的过程,不是规定的程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运用。
技术与设计不是专业设计师眼中纯粹的理论说教,也不是遥远的童话,而是技术与生活的桥梁。
解决问题是技术设计的基本起点,问题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和周边的环境。
从广义上讲,设计是为了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分挖掘来自生活的需要,是技术与设计产生发展的前提。
设计应该追求创新,而创新的过程需要不同思想的碰撞,需要不断的反思。
在教学中,交流和评价既是设计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计过程成功完成的途径、方法和保证, 它们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二、当前学生状况分析:1、学生对技术有一些感性认识,但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
2、学生对亲历技术活动还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材特点分析:1、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开放、反思、合作学习。
3、体现人文精神,启迪学生领悟融于技术的人文内涵。
4、挖掘技术内涵,重视提高学生综合技术素养。
四、教学方法: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讨论、思考、探究、实践、活动等方式。
1、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2、重视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指导。
发展科技教育,着力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江苏省天一中学
54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Education追 踪 Profile江苏省天一中学创办于1946年,1978年被确定为省首批办好的16所重点中学之一,1990年被省教委确认为“江苏省首批合格重点高中”。
学校是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级示范高中、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学校、中国科协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英才计划)试点学校、江苏省14所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之一、江苏省课程基地示范学校、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项目学校。
天一中学现有66个教学班、学生近3 000人、教职工300余人。
由政府投资4亿多元建设的东亭新校区占地450亩,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
学校以“生态公园、温馨家园、文化圣园、数字校园”为建设理念,以“爱生校园、学习型校园、和谐校园、幸福校园”为内涵建设方向,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被多家报刊称赞为立体的教科书及最美校园。
天一中学校风优良,有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省级以上专家、特级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35人,市级学科带头人、省市评优课一二等奖获得者128人,全国、省专业学会理事20多人,形成了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具有现代教育资质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天一中学以“诚”为训,经过长期积淀,形成了“敬业奉献、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天一精神,着力培养“积极的生活者”。
学校教育充满了人文情怀,在教师眼中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学校努力让每个学子都在天一校园享受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子的个性和才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天一中学以培养积极的生活者为价值取向,探索以丰富课程为平台的自主学习育人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自主、更多选择的成长环境,提供更加有利学生发展的丰富资源、支持和机会,让学校成为一本立体的教科书,在高中阶段奠定学生积极的生活者的基本特征。
科技教育措施Â探索起步阶段(2000—2008年):成立科技社团一些兴趣趋同、学习意愿强烈的学生,按学术领域的不同,开始组建科技社团,自主运作,民主管理,在社团教师的指导下亲历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初中历史情境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生更 直观 地感 受历 史 , 激 发兴趣 , 调动情 绪、 情感, 引发 观察和 思 考, 进而掌握 知识和发展能力 , 形成正确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关键词 : 初 中历史 ; 情境体验 式; 创新教 学 ; 方法
别是初 中生思维能力虽有提高 , 但他们仍喜欢直观 的历史 。教学 实践 告诉 我们 , 如果 只凭 教师语言或教 材文字 , 从概念 到概念根 本不能激起学生对教学 内容的兴趣 ,当然 就不 能很好 的体验 、 感
法 的。
一
3 . 创设表演情境— —寓教于乐 , 提升学习兴趣 体验式教学法的四种策略 课堂中必不可少 的调味剂 “ 学习的最好刺激 , 乃是对所学教材 的兴趣 ” 。学生对“ 死“ 的 东西较缺乏兴趣 , 但是如果能将死的东西演活 了却不但能激发起 他们 的兴 趣 , 也挖掘 了他们 的能力和潜力 , 所 以笔者也尝试 着在
、
1 . 语 言情境—
教学语 言是教师基本功之一 。有人认为 , 历史教师 只要是饱
学之 士就行 , 无需讲究语言 , 但你 可否知 晓 , 攻克哥德 巴赫猜想 的 课堂教学 中创设模 拟角色表演的情境 , 增强学生主体性 、 参与性 。 数学 大家 陈景润却 因表达欠 缺而未能成为一名好教 师 , 著名物理 通过 学生模拟过去历史 的片段 , 渲染课堂气 氛 , 调动学生 的积极 学家杨振 宁在描述物理定律 时语 言优美而令人赞 叹呢?所以 , 笔 性 , 增加学生的学史兴趣 。 者始 终认 为在 课堂教学 中珍 珠成 串才 能更美 ,有血有 肉才算丰
中图分类号: G 6 3 3 5 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9 9 2 — 7 7 1 1 ( 2 0 1 4 ) 0 1 — 0 0 9 1
亲历探究过程 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 不仅是 一 门科 学 ,而且 是一种 艺术 。成功 的 “ 固有 频 率 ” ,使 教 学信 息 收发 达 到 同步 ,激 起
的教学 ,本 身就是 一种 艺术 的创造 。课 堂教学 是教
学 过 程 的 重要 环 节 ,它 要求 辩 证 地 处 理 知 识 与 能
2 指导 实验探 索 体 会 学 习乐 趣
生感 到 自己无法 解决 问题 的矛盾 时 ,教师 再适 时予 以引导和 点拨 ,这样才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
0 3 1 河北省 唐 山市丰 南区大新庄 高级 中学 6 3) : 0
郑 秀 莲
教 学艺术 的 “ 调 ”就 在于 找准 学生心 理状态 基
1 设计物理 情景 激 发 学 习兴 趣
点看 ,学 习活动 不仅 是 由认知和 情感 共 同参与 的过
程 ,也是 一个知 识 “ 再发现 ”或 “ 新发现 ”的过 重 程。 “ 实验 探索 ”可 以深化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在这
个过程 中,教师应 处于 主 导地 位 ,设计 好合 理的教 学程序 ,引导学 生去探 索知 识 ,学生应 处在探 索知 识 的主 体 地 位 上 ,教 师应 让 学生 动 眼 、动 手 、动
发 现J  ̄ 钢 丝都落 在鱼 的上 方 ,这 时教师 就 可 以弓 LB . I 出 “ 的折射 ”原 理 。这 样 的引入 方式 ,能将 光学 光
原理融入 口常生活 中,可操 作性 强。 由此 可 见 ,教
师i 育通 过精心设 计物 理情 景 ,才 能使教 学 内容变 rt r] 美 、变活 ,深 入到 学牛 的心灵 之 中,实现 物理 教学 的情 感转移 ,使学 生对物 理学和 物 理教师 的情感 转 化 为学习 的动 力 ,并产 生 良好 的艺术效 果 。
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创新路径探究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由安徽广播电视台、金寨县人民政府联合出品的6集电视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近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安徽卫视播出。
该片以金寨地区的早期革命活动为发端,通过红四方面军、红25军、红28军等战斗印记辐射中国革命,深度讲述从金寨走出的59位开国将军的故事。
在恢弘的主旋律下,通过网状脉络钩沉红色往事,群像式、故事化地展现百年历史风云,在构建集体记忆的基础上,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收获了良好的口碑。
一、基于地域的情感凝聚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和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安徽省金寨县诞生了十多支成建制的红军队伍和59位开国将军,被称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以洪学智、徐立清、皮定均、陈先瑞等59位金寨籍开国将军为主体人物,讲述他们忠于信仰、矢志不渝的人生经历。
“金寨籍”在片中是主体人物共同的标签,同时也形成了该片浓郁的地域化风格。
“我们所有的地理观念,更多的是媒介帮助我们建构起来的一个‘虚拟的实体’和‘想象的共同体’。
大众媒介作为这种‘想象’的中介,它提供了一种共同阅读的‘仪式’与过程,使千百万陌生人形成同为一族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一个‘想象的地理’。
”[1]纪录片作为一个载体,在人与地理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
利用纪录片负载文化,可以对本土受众形成天然的亲和力,与他们形成良好的互动效应,因为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是极其巨大的。
节目播出期间,新浪微博的话题数突破5000万,同时节目组收到了数十篇高质量的观后感,作者包括红军后代、专业作家、电视从业者、文化学者、军史专家、党史工作者、高校思政课教师等。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清明》杂志原主编周旗这样评价:“那里(金寨)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在神奇的土地上诞生的六集大型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不仅有革命的理想主义、革命的英雄主义,而且还洋溢着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
”[2]同时,导演在创作中不囿于本土化的创作视角,而是挖掘集体记忆、建构民族认同。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创新与探索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创新与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十分重视过程,让学生真正去参与、体验,因而学生获得了真实的感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只有在体验和实践中才能理解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的生活的有机部分。
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强调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体验,鼓励小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等直接的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性学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小学生的发展提供一种开放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小学生会发现他们在书本中难以发现的无数生动的事件,经历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遇见的无数现实情境,获得书本上几乎不能获得的真实体验、经验和感悟。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小学生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我实践故我在”。
在这里,教师都是参与者,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活动。
这种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经验,注重学生的人格,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强调通过研究学习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
形成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对社会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判断能力。
同时也强调激发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兴趣,关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
一、联系生活,亲历亲为。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实际的真实感受。
比如我在讲三年级《有趣的叶子》时,就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自己去采集各种植物叶子进行感性认识,再通过采访、调查、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各种方式搜集资料、筛选材料、最后得出结论。
使他们有一种成功的自豪感。
这种内心的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
亲历体验科学活动
亲历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关键词:学生是探究活动、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有效组织、引导的主体摘要:《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以活动促探究、以探究活动促有效,和谐交流愉悦合作遨游课堂内外。
在科学活动中,安排好小组活动,组织好探究,从而让探究更有效。
科学探究性教学活动,学生是学习的探究活动主体,教师是组织引导者,如:提出问题时,不能因为学生提不出来,教师一着急就直接告诉学生,应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实验活动不成功,不能立即去做给学生看,而应组织学生去分析问题出在哪儿。
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多动眼“看一看”,多动脑“想一想”,多动口“说一说”,多动手“做一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一、在教学中活动,我采取分组探讨与全班探讨相结合的方法,1、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2、由各小组汇报研讨结果,3、我帮助汇总全班研讨的“信息”。
小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难免会用不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刚刚接触的问题,要根据学生语言去引导思维。
二、重视引导学生把科学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
大自然现象奥秘无穷,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
因此,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到的学习方法在课外进行探究。
能扩展学生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以活动促探究以探究活动促有效1、活动准备时,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准备工作。
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素养的基础学科,它以活动为基础,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使得孩子在探究中提高用科学的能力,作为一名引导者,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过程,同时要照顾到个别现象,我校地处婺城区农村学校白龙桥十二局,80%是外来民工子女,我在上三年级上第一单元《植物》一课中,走进植物世界,当我们走在路上或漫步校园时,常常会被一些花草树木所吸引,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生机,带来了美丽。
高一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计划必修1
高一通用技术课程教课计划必修1一、课程内容剖析及整体教课思路:《技术与设计 1》模块内容包含 5 个章节内容,主要重申培育学生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和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为此,需要学习各样基本的技术观点和过程。
关于设计,不要照本宣科观点,不要机械理解过程,要依据实质状况灵巧掌握。
设计过程介绍的是一般的过程,不是规定的程序,能够依据实质状况,变化运用。
技术与设计不是专业设计师眼中纯粹的理论说教,也不是遥远的童话,而是技术与生活的桥梁。
解决问题是技术设计的基本起点,问题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和周边的环境。
从广义上讲,设计是为了使生活更为丰富多彩,充足发掘来自生活的需要,是技术与设计产生发展的前提。
设计应当追求创新,而创新的过程需要不一样思想的碰撞,需要不停的反省。
在教课中,交流和评论既是设计过程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设计过程成功达成的门路、方法和保证 , 它们应贯串于整个教课过程。
在教课过程中,这几部分内容应当是举一反三的,不可以机械割裂。
特别是第一二章节,它是一般高中技术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应贯彻于技术教育的一直。
二、目前学生状况剖析:1、学生对技术有一些感性认识,但还没有上涨到理论高度。
2、学生对亲历技术活动还有必定的困难。
三、教材特色剖析:1、着重联系实质,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引领学生自主研究,开放、反省、合作学习。
3、表现人文精神,启示学生意会融于技术的人文内涵。
4、发掘技术内涵,重视提升学生综合技术修养。
四、教课方法: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着重创建、科学与人文交融的课程。
因此在教课过程中要多采纳议论、思虑、研究、实践、活动等方式。
1、着重指引学生进行研究式学习。
2、重视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指导。
3、重视各样技术活动的详细指导。
4、倡议合作性的学习方式。
5、增强学生的个人指导。
6、着重信息技术在教课中的使用。
7、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五、教课详细实行方案章节主要内容教课目标要求(知识能要点难点考点教课手段及课时安排力感情策略)和举措第一章让学生对技术及其性质1、技术的内涵及议论、思走进技术世界( 3)有一个全面的的认识,属性考、研究,1、技术源于人类的为此后的学习打下必需2、创新的两种形多媒体辅专心爱心专心1需求的梦想的基础,起到铺垫的作式:发明与改革助学习2、技术发明与改革用,并激发学生对学习3、技术的综合性、3、技术需要综合知技术的兴趣。
探究·实践·体验
探究·实践·体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昆铜中学周冰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课程。
近几年来,我校充分挖掘社区课程资源,重视探究型组织建设,鼓励学生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并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践、体验”等多种学习活动,形成了符合本校实际的实践活动特色,积累了课程实施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探究实践体验培养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新型课程。
这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的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经验、社会实践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进行探索研究的实践活动,其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门课程还是一种实践性的课程,倡导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发展性课程,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回归学生的本性,解放学生的个性,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价值追求。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做了这样一个定位:面向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特殊性,独特性和具体性;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面向现实的社会实践。
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以探究性学习为主体,以社团活动为载体,以“探究、实践、创新、发现”为主线,让课堂走进自然、走向社会,让自然、社会走进课堂,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践、体验等多种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挖掘社区课程资源,把学生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的场所各类课程资源中,区域文化、社区文化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把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的场所,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最好的选择。
学科教学前沿心得体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教学也在不断追求创新与突破。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置身于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亲历了学科教学前沿的发展。
以下是我对学科教学前沿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创新教育理念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科教学前沿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过去,我们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今,学科教学前沿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
2.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能,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科教学前沿要求我们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融入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探索和创造。
二、创新教学方法在学科教学前沿,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创新教学方法:1. 项目式学习。
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2. 情境教学。
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学习,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体验式教学。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创新教学评价学科教学前沿要求我们创新教学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创新教学评价方法:1. 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 综合性评价。
将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因素纳入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3. 自我评价。
探索新知识 培养创新意识
初 中 历 吏 教 学 应 注 重 ④ 他
‘ 江西省大余县南安中学 曾纪红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进行再创造工作 , 让学生感到新知识 在自己 来发 面。教师可以问学生面肥为什么能很快地 :
面前发生 比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好 得多 , 将面发好呢?启发学生 得出发面得有适宜的温 , 真正被掌握并且可 以灵活运用 。一定要让学生 的个体多 , 呼吸旺盛 , 面很快就发了。取一小块
关键词 : 自然教学 景 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即推崇创新 、 追求
创新 、以创新为荣 的观念意识 , 提供思维空间,使学生把机械模仿转化为探索 是一种发 现问题积极探 求 的心 创造 。教师可 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某种现象发
理趋向。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唤 现问题 , 自己提出问题。 不管是采用哪种提 出问
一
意力的集 中。 三、 放手让 学生操作 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
、
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 。
对学生进行爱惜粮食和保护衣物的教育 。 总之 ,
推崇创新、 善于创新 、 重视创薪思维的培养是生 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 ,真正地放手让学生 : 物教学的改革 的方 向。 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 , 我 学习 自然的正确 方法是让学生进行 “ 再创 操作 , 操作要 到位 不能 留于形式 , 让操作与思 一 将不断学习和创新 ,积极探索更切合实际的培 造 ”也就是 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知识 自己去发 维联系起来 ,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仓 新意识 的 , 9 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生物教学新方法 。 现或创造出来 教师 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 源泉。例如许多学生都知道保 留的面肥可 以用 -
珠联璧合共谋“新”生
珠联璧合共谋“新”生作者:暂无来源:《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7年第9期通用技术与科技创新是青少年科技教育中的两项重要教学活动。
如何将二者融合,激发科技教育的活力?一、明确通用技术与科技创新的教学要求及二者融合的意义通用技术教学要求关注全体学生发展,提高学生技术素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共分为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
必修1让学生亲历设计的一般过程;必修2让学生从四个部分(结构设计、流程设计、系统设计和控制设计)进行理解和实践;选修模块包括《电子控制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等。
这些内容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及课外科技社团活动提供了优质的课程资源。
科技创新需要通过科技知识、技能、方法、理念解决科学研究和生活生产以及国防领域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因此,通用技术教育为科技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科技创新为通用技术教育提供了远大的目标和强劲的动力,二者融合将为科技教育带来质的飞跃。
二、融合通用技术和科技创新课程资源,通过“三段教学法”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首先,注重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合。
鼓励学生订阅专业辅导期刊,长期学习和收集电视节目特别是科教频道相关资源,并积累优质科教视频案例。
其次,注重创新理论方法在创新活动中的应用,融合创新原理方法与通用技术模块知识,自编科技创新校本教程用于科技社团教学;带领学生走进大学科技实验室参观学习,同时聘请大学教授作科技创新的专题报告。
再次,在科技实践中重点实施专题与案例整合的教学策略。
采取课内与课外结合的形式,把优秀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探索出“观察、思考、行动”的三段教学法。
其一是观察,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善于抓住创新灵感。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的见识有限,因此教师应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鼓励他们深入生活、进行调查研究,关注报纸、网络等媒体的热点,了解利用通用技术和创新原理解决问题的乐趣与价值。
其二是思考,发现问题,制定设计方案,认定科技创新“我也行”。
每一个小成就都是成长的风景线
每一个小成就都是成长的风景线2023年,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年份。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亲历科技不断创新、文化不断交汇的时代,这将引领我们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而在这个前奏中,每一个小成就都是成长的风景线。
成长,既是一条漫长的路,也是一张领悟的图景。
它不仅需要时间的耐心陪伴,也需要自己不断思考、实践和完善的坚持。
在这段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并持之以恒,就能逐渐摆脱拖延和焦虑,赢得更多的自我成就感和成长经验。
而成长的机会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经历中。
短暂的成功经历来自于打通第一个程序,T恤设计中正确地应用色彩搭配,成功地组合两段旋律等等,都是成长的过程所带来的小成就。
这些小成就虽然不足以让我们大跃进,但却毫不妨碍我们不断前行。
每一次小小成功都是勇气的催化剂,让我们更加勇敢地迎接未来、追求梦想。
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真正取得成功的人都是那些不断试错、不断调整和不断学习的人,这是每一个小成就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变得更加有经验,更加懂得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面对未来的各种烦恼和困难,我们不会束手无策或者抓耳挠腮。
相反,我们将变成更加从容、泰然和睿智的人,因为我们知道,每一个小成就都是成长的风景线。
小成就连城,不要小看每一次微小的胜利。
转化视角,把小的成功视为无形的人生财富,让你在成长的路上与其他人相较而言更进一步。
经过多次的克服和战胜,一个人的感受到自己从里的日渐强大,感觉到生命的无限魅力,这便是一种精神上的成长。
而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每一个伟大的人都是从一点一滴的积累中走出来的,他们通过无数次的小成功,才铸成了今天那些彪炳史册的伟大业绩。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变革,我们的生活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改变。
在未来的岁月中,我们将会有更多可能性和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愿景。
但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小成就都是成长的风景线,是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的重要环节。
无论是读书,工作还是生活上的一些小成功,都会帮助我们不断进步,实现自我价值。
以劳动教育助力职业教育塑大国之工匠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40期1.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统一性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促进就业创新创业、塑造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的基础性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动职业教育全面改革发展,对职业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其旨在培养学生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学生精进技艺、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基础。
劳动教育,是让学生通过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强化劳动理念,弘扬劳动精神,以动手操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体悟社会主义自由、平等、和谐的劳动关系。
职业教育应侧重强调德技并修、知行合一、工学相结合;其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强调理虚实一体,在学中做,从做中学;课程构建方面强调“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要求,职业教育应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要积极跟进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用以推动就业和对接产业发展需求。
方案部署了诸如打造职业教育培训评价体系,建设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专业性产教融合实验实训基地,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等重要任务。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应重点结合专业特点,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
因此,职业教育的任务能否落实和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技能水平、实践能力是否有所强化,而这些能力的塑造是需要借助劳动才能实现的,所以劳动教育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劳动教育需适应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2.1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存在的区别我国的普通教育旨在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教科研水平和理论创新能力的学术型人才,其对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要求不高;而职业教育更倾向于塑造学生的职业能力,专注于技能实践和技术应用能力的锻炼,其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恰好弥补了普通教育在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的教育缺口。
设计与技术的关系
第二章步入设计殿堂第三节设计与技术的关系我们已经对设计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那么,设计在技术发展中有什么作用?设计与技术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一、设计是技术发展的基础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图2-29)。
从古代的马车到现代人们乘坐的形态优美、性能卓越的轿车,人类的代步工具越来越先进,制造交通工具的技术也越来越高明。
在这个过程中,结构的更新,动力的改变,工艺的进步,乃至每个零件、每种材料的革新,都显示着技术的发展进步,而每一个进步,都凝聚着设计者的心血。
设计,就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根据预定的目的和环境限制的条件,去想像,去构思。
经过不断的艰辛的创造性劳动,人类的技术才得以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水平,世界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彩。
由此可见,设计在技术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设计是技术发展的基础。
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问题,设计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技术实习:通过到图书馆、工厂、设计单位查找资料,分组走访技术人员,调查设计在技术发展中的作用,并写出调查报告在全班交流。
二、技术发展为设计创新提供了条件现代的轿车,美观、舒适、性能卓越。
可是人类经历了周千年,直到近代才设计出这种优良的交通工具,为什么以前没有设计出来呢?这就揭示了设计对技术发展的依赖。
设计尽管是创造性的工作,但它离不开当时已有技术水平这一重要基础。
让我们测览一下历史上技术发展与设计创新相互作用的轨迹:新石器时代,人类掌握了烧制技术,掀起了人类特别是我国先民的第一次设计高峰,我国进人了让我们引以自豪的彩陶文化时期,设计和制作了大量精美的彩陶(图2-30)。
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后,进人了机械化大工业时代,大量机械设计和与机械相关的设计应运而生:蒸汽机、轮船和火车等。
19世纪,随着电的广泛运用,逐步步人电气化时代。
以电为依托的设计层出不穷: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话等(图2-31)。
到了20世纪80年代左右,人类开始跨人信息化社会,现代技术的发展使现代设计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一年级劳动教育下册四维目标
一年级劳动教育下册四维目标1、价值体认:以“亲历实践”促进劳动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立足点,劳动教育首先要解决认知、态度及情感问题。
当前,青少年群体中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的现象屡有存在。
价值体认的目标体现的是“亲历实践”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作用。
将劳动价值观嵌入价值体认目标,需要在学生开展服务活动、日常生活劳动、职业体验活动等亲历实践中,引导他们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价值体认目标的实现,需要充分运用好综合实践这种“动”起来的劳动教育形式,促使学生完成个人生命的价值建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2、责任担当:以社会责任引领“日常劳动”习惯劳动不仅是态度,也是责任和习惯,这就需要破解将劳动当作“学校要求我才做”“有时间我才做”的额外事的现实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责任担当目标,便有引导学生将劳动作为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要求。
责任担当旨在培养学生“围绕日常生活开展服务活动,能处理生活中的基本事务,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具有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生活的意愿”。
在责任担当中落实劳动教育目标,即把开展劳动当作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推卸的责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助做,集体的事情争着做”,并一以贯之,是劳动责任、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培养的关键所在。
3、创意物化:在“生产实践”中提升劳动能力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也是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创意物化目标的达成,与劳动精神和态度培养高度相关。
创意物化目标指“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实践,熟练掌握多种操作技能,综合运用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这一目标的载体是学生经历丰富多彩的生产劳动或模拟生产劳动互动,如各类职业体验活动、设计制作活动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常见活动形式都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特定岗位上经历劳动过程。
个人创新心得体会【7篇】
个人创新心得体会【7篇】个人创新心得体会篇1一、确立好目标,必须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锻炼自己因为大学是进入社会的摇篮,和以前的学习环境相比较,大学有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
大学不仅是文化的起源地也是自我谋生的聚集地。
因此,作为大学生,我们有很多接触社会,在大学里我们可以半工半读,家教、服务员、各中校园代理等兼职都是我们大学生能胜任的简单工作。
所以锻炼自己的途径还是很多的。
二、心态问题拥有良好的心态,尤其是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并充分拥有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但是由于大学生受年龄及阅历等方面的限制,未必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缺乏对可能遭遇到风险的必要准备。
在缺乏良好心态的情况下,创业前景也会受到相应不利影响。
三、经验限制由于刚步入社会,大学生很难拥有关于创业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创业知识一般也限于“纸上谈兵”,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创业及在公司运营中肯定会遇到各种不可预见的问题,以致创业困难。
四、知识限制创业需要企业注册、管理、市场营销与资金融通等多方面的丰富知识,在缺乏相应知识储备的情况下,仓促创业不仅难以融到必需的资金,而且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也将处于劣。
五、资金困境由于大学生很难有足够的创业资金,从社会上融资或获取无息及贴息贷款是必然选择。
但是大学生创业由于风险较大,较难获得必需的资金。
而且一般在获取资金方面也存在两种问题,一是急于获得资金而不惜贱卖技术,二是过于珍惜技术而不肯做出适当的让步。
这些问题都决定了在资金方面难以获得相应的资助。
六、技术限制理工类大学生受学识的限制,拥有可创业的技术的大学生只可能是少数。
而对于那些文科类大学生来讲,很难拥有可以创业的技术。
技术的缺乏直接限制了大学生创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学生创业将遭遇较多的困难。
创业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具备丰富的创业经验和知识,以及对市场的洞察力,并且要有足够的资本、技术,同时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因为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更何况创业也面临着倒闭的危险,所以我们必须做好面对这些的良好心态。
二年级下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二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二年级大部分学生聪明,上进心强,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较认真,能比较有兴趣地参与到老师预设好的一些实践活动中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由于学生年龄小,也出于一些安全方面的考虑,本学期,主要是在课堂内开展教学,以儿童的生活为核心,以观察、操作、探索、调查、游戏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学习简单的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课程总体目标: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2、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3、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4、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5、养成合作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三、教学措施;1、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活动;2、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点,充分体现探索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多动手实践,多动脑思考和多动口表达;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3、搞好分层教学,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每个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4、在活动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可以充分自由,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和灵活的活动时间;学生可以充分自主、自由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积极创新;四、教学进度平溪镇中心小学教学进度表健康饮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一、活动主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孩子的饮食以副食品为主;这就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乱挑食、爱吃零食的不良现象;常以零食为主,三餐不按时吃,这样既不符合饮食卫生,又严重地危害了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既助长了小学生追求名牌、追求奢华、追慕虚荣的风气,又毒害了小学生的心灵;所以培养小学生正常饮食的良好习惯,确保小学生健康成长,是我们亟待探究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力求通过以“小学生的饮食与营养情况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规范小学生的饮食习惯,正确引导营养方向,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二、活动总目标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对食物的关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食物的功用,让食物更好地为我们健康成长服务;2、使学生了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和健康饮食的小常识,提高对健康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并讲究饮食卫生;能力目标:1、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自己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2、通过访问、调查、上网、查阅资料等方法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3、引导学生通过办手抄报,写标语、建议书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饮食与营养”的宣传活动;情感与态度目标: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养成合理的良好的饮食习惯,杜绝浪费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三、活动方式:调查访问宣传资料收集参与体验四、活动适用对象:二年级学生五、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总1具体目标:明确研究主题,建立研究小组,准备实施活动时间:1课时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研究主题民以食为天”,饮食似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条件反射;在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时代,吃饭只是为了填饱肚皮;当人们再也不必为了“一日三餐”的着落而犯愁时,吃饭成了享受,成了一门艺术;吃什么最好,怎么才能吃得科学合理,吃出健康,更成了当今社会人们最关心的话题;那么关于吃的方面你肯定想了解很多东西;此次我们要以“饮食与营养”为主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探究活动;二、围绕主题,展开讨论1、食物可分为哪几类举例说明谷类食物——如米饭、馒头、面条、窝窝头、烧饼、玉米、红薯等等;新鲜蔬菜;水果;大豆及其制品——煮黄豆、豆腐、豆腐脑、豆干、豆浆等等;动物性食物——鸡、鸭、鱼虾、肉、蛋和奶2、每一种食物分别有哪些营养价值三、小组拟订活动方案1、教师宣布组织形式;2、班内分组,注意男女的平衡及不同能力,不同性格倾向学生的平衡,明确组内分工,选出小组负责人;3、活动方案的设计表格如下: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了解食物营养活动一:调查交流食物的营养价值;总2具体目标:1、通过调查活动,了解每一种食物的营养价值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活动时间:课外1周,课内1课时活动过程:一、各研究小组分头行动,通过观察、调查、上网、查阅书籍、咨询他人等方法了解食物所具备的营养物质;二、做好活动时的研究记录四、班内进行交流五、教师总结归纳谷类食物:这类食物主要为人体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新鲜蔬菜和水果:此类食物主要提供维生素C、胡萝卜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动物性食物:此类食物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大豆及其制品:此类食物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膳食纤维和B 族维生素;活动二:自我饮食习惯调查总3-4具体目标:1、了解自我饮食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2、培养学生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的能力;活动时间:课外1周,课内1课时活动过程:一、出示自我饮食情况调查表早餐加餐包括零食三、交流展示四、针对自我饮食习惯,进行评价,提出合理性的意见和建议提倡均衡饮食活动一:如何做到饮食均衡、适量总5—6具体目标:1、明白饮食必须做到均衡、适量,才能使我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2、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活动时间:课外1周,课内1课时活动过程:一、调查研究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危害三、讨论1人们饮食为什么要注意营养的搭配2怎样合理安排饮食,才会使营养均衡四、介绍平衡膳食的营养特点:1、小学生每天应吃的食物有:第一类食物:米饭、馒头、面条、玉米、红薯共375克,主要摄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第二类食物:肉75克、鱼虾类25克、蛋25克、奶及奶制品200克,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第三类食物:大豆及其制品75克,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膳食纤维和B 族维生素;第四类食物:水果75克、蔬菜250克,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胡萝卜素;第五类食物:食用油15克、食糖10克,提供热能;2、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1膳食食物要多样化2要有合理的膳食制度按照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正常情况下,一般每日三餐比较合理,两餐的间隔以4~6小时合适;各餐数量的分配要适合劳动需要和生理状况,较适宜的分配为:早餐占全天总热能的25%~30%,午餐占全天总热能的40%,晚餐占全天总热能的30%~35%;六、教师总结:活动二:我是小小营养师总7—8具体目标:1、懂得饮食要适时、适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2、学会对日常食物的合理搭配活动时间:课外1周,课内2课时活动过程:一、调查身边的小伙伴们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营养习惯,给他们提提建议调查表期一午餐:米饭、鱼香肉丝、青菜炒蘑菇、番茄蛋片肝丝汤、香蕉午点:豆沙粢毛团星期二午餐:玉米饭、五香板鱼烩素丝、葱花肉糜豆腐汤、龙虾片午点:酱黄豆粥星期三午餐:虾皮香干菜肉大馄饨、面包午点:花生血糯赤豆羹星期四午餐:鸳鸯蛋、胡萝卜卷心菜、虾皮紫菜汤、苹果午点:花卷星期五午餐:米饭、咖喱鸡翅、小白菜炒香干、番茄土豆丝汤午点:饼干、橙汁鱼肝油三、出份营养套餐小小报下面我们就要来做小小的营养师,亲自动手设计既有营养又合理的健康食谱;四、营养师大碰撞让孩子们交流自己设计的营养食谱,营养师们互相发问、解疑;建议营养师们将营养食谱介绍给你认为适用的人;同学、家长、老师等活动三:讲究饮食卫生总9—10具体目标:1、使学生了解合理饮食和讲究饮食卫生的重要性,提高对健康的认识;2、懂得合理搭配一日三餐的重要性,学会基本的配餐方法活动时间:课外1周,课内1课时活动过程:一、收集资料:针对小组活动的主题,通过网络或图书馆,书店等途径查找相关的资料;二、调查与分析:平小“饮食卫生”情况调查表被调查人年龄性别班级三、学生收发调查表整理资料,分析数据;四、学生组合设计开展一项科学饮食宣传活动,建议食堂工作人员或家长合理搭配食物,确保学生均衡营养,保证健康成长;①学生设计宣传标语或拟写倡议书;宣传语把好进口关,健康不离你我他讲究饮食卫生,远离疾病困扰合理搭配饮食,确保均衡营养不暴饮暴食,不偏食远离垃圾食品,选择绿色食品②收集整理资料,分发给学生和家长,食堂工作人员;五、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否则就会传染疾病,危害健康,“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注意: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东西时不要狼吞虎咽;吃东西时不要同时做别的事情,更不要相互追逐、打闹;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2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3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4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5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6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7在商店购买食品、饮料,要特别注意是否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购买过期食品饮料;不食、饮过期食品饮料;8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总11具体目标:1、以各种方式来总结此次活动的收获与体会2、培养学生的创造与写作能力活动时间:课内1课时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通过前阶段的一系列调查活动,大家已经深深的知道了饮食均衡的重要性;大家以后要改掉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而且要做到不能多吃“垃圾食物“,这样我们才能健康地成长;二、各小组以各种方式来宣传饮食与营养的密切关系1排练小品饮食小医生2撰写饮食儿歌3出一份健康饮食手抄报4编写健康饮食宣传标语5写一篇饮食与健康活动的体会第四阶段展示拓展阶段总12具体目标:1、以各种方式来展示此次活动的收获与体会2、宣传饮食与营养的密切关系活动时间:课内1课时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经过一周努力,我们现在各小组是硕果累累,很想与大家分享吧下面请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展示;二、展示各小组的活动1、健美小组交流展示:资料卡2、最近,我们发现校园中的“小胖子”和“小瘦子”越来越多了,因此,决定研究研究其中的原因;我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知道了:大多数肥胖是由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主要表现:1、喜欢吃甜食、油腻食物;2、喜欢喝汤、饮料3、暴饮暴食、经常吃零食;4、饭后静坐,缺乏运动;5、夜间进食;营养小组交流展示:一份调查报告4、关于食物营养的调查报告三、活动评价: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快结束时,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自己的感受: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快要接近尾声了,我的感受非常深,健康饮食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饮食方面的知识,而且让我也在活动中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在活动中我学会了怎样与人交流,学会了怎样查找资料,在查找资料中增加了我的课外知识,也更进一步地了解了饮食与健康之间的重要关系;今后我要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通过合理饮食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美好的人生;与书交朋友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的提出在当代信息社会中,学生单靠课堂灌输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除课堂教育外,图书馆是他们的第二课堂,书籍又是他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书籍和有关参考读物;另外读书活动、好书介绍、征文比赛、编辑墙报、演讲比赛等一系列的活动又能激发学生爱书、读书、知书、用书的广泛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在阅读过程中,那些名人传记能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他们与小说中的主人公同悲喜;神秘的科幻故事能使他们对未来世界充满美好的幻想,展开想象的翅膀;而各种科普读物又能使他们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提高自身的素质,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因此安排“我与好书交朋友”的课题研究有着一定的重要意义;二、活动的具体目的:一情感目标:1、通过这次活动,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对读好书的作用有进一步的认识,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二)认知目标:1、认识图书馆设备,了解图书馆规则和礼节;2、认识书的结构;3、学生对书的种类、形式有进一步的认识,看健康有益的书,做到开卷有益;二、能力目标1、促使学生认真阅读,养成摘录、剪贴的好习惯;掌握摘录的方法:编写目录、分类摘录,并写一两句话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见解;2、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跳读、略读、速读、精读;3、通过竞赛培养学生敢于参与的意识,促进学生互相学习、相互启发,相互合作的精神;三、活动方式:调查访问宣传资料收集参与体验四、活动适用对象:二年级学生五、实施活动的具体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总13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研究主题二、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三、小组拟订活动方案1、教师宣布组织形式;2、班内分组,3、活动方案的设计表四、组建小队,设计口号1、组建特色小队,确定带“书”的队名;如“书友”“书虫”“书迷”“书童”等等;选出队长,确定队员;2、为小队设计与队名有关的的宣传口号;如“书友书友,以书为友”“书迷书迷,读书入迷”“书童书童,拜书为师”“书虫书虫,见书就啃”3、设计全班活动口号;如“大家读读读,知识长长长”第二阶段实施阶段活动一:书是良师益友总14活动过程:一、课外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名人与书的故事;二、名言诵读、交流阅读后心得;讲名人读书的故事;三、用名人名言制作读书书签并进行评比,让名人精神时时陪伴激励自己;四、布置教室,营造读书氛围,使其成为书香教室;五、寻找本班爱读书的小名人,请他谈谈读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和好处;活动二:认识图书馆总15活动过程:一、参观学校图书馆,认识图书馆的设备;1、学生参观校图书馆并纪录在图书馆里看到的设备,并请他们猜猜这些设备的用途;2、师分别将图书馆里面的各种设备做分类,并一一介绍其用途;二、知道图书馆的规定1、请管理人员针对图书馆的借阅办法,例如:借书证的办理、借书的期限、数量、时间等,跟同学作详细的介绍,2、同学们参观图书的分类,学习按分类找书;三、学习图书馆的礼节1、请管理员讲解在图书馆的礼节,背诵图书馆礼节歌;2、小品:图书馆的调皮鬼;同学做管理员一起示范,彼此互动,了解图书馆的礼节四、建立班级图书柜1、建立班级图书:校图书馆借一部分,同学家中看过的书带一部分,并进行筛选,明确有些书不适合学生看,还有些日本动画、漫画书是浪费我们的时间;2、制定借书、看书规则3、选出班级图书管理员4、制作借书证五、介绍书的基本结构:1、了解爱惜书本应有的态度;2、认识书本封面、封底、书背、扉页、序文、目录、正文、索引、版权页、参考资料的名称;3、关于读书时间安排的讨论活动三:我们爱读书总16活动过程:一、我喜欢的图书,了解书的种类、形式,正确选书1、介绍自己喜欢的类型:可以按童话、科普、文学、幽默、传记和专业书籍等介绍;2、推荐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图书3、交换图书;二、讲故事比赛1、故事大王赛——童话故事赛2、小博士赛——科普故事赛3、学英雄故事会——英雄故事赛三、知识竞赛1、分小队出好考题,先小组选拔赛2、各小队派代表参赛,试题仍有各小队出;四、读书方法交流1、收集名人读书方法,并作交流;2、同学读书方法交流;3、设计读书卡,课外阅读目录表;活动四:我们制作书总17活动过程:一、查一查1、了解我国书的发展、演变;2、了解现代的书;3、写一写爱护书的话;4、成立制作书的行动小组;二、制作书活动1、讲解书籍包含三大部分;2、学生制作书;三、交流、介绍各自的好书,开阔学生的视野;四、举办读书笔记展览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无穷的乐趣;五、进行读书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第三阶段:展览读书成果总18活动过程:一、读书笔记、读书目录表和读书卡展览;二、“读书乐”手抄报比赛1、请美术老师讲解办好手抄报的学问2、分组合作,办好手抄报3、讨论评优规则,评比三、剪贴小报竞赛第四阶段:整理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袋总19活动过程:一、把积累的材料整理好二、展开评价工作;先自评,再好友评,老师评,家长评;三、档案袋展示附表1亲爱的同学们:进到图书馆后,请你用心观察,看看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到底有哪些东西把它记下来,并猜猜它的用途,最后再把它归类可分为:图书类、非书资料;二年级班姓名附表2附表3 课外阅读记录表勤劳的蜜蜂爱跟花朵交朋友,奋发的种子爱跟土壤交朋友,刚强的矿石爱跟烈火交朋友,有为的孩子爱跟好书交朋友;二年级班班级姓名一、活动背景: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针对本班学生个性中暴露的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不良倾向,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紧紧盯着的只是孩子的学习,一切围着智能转,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事情父母都可以代劳;致使他们: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反思他们感恩意识缺失的根源所在,关键是“爱”的泛滥所致;如今,孩子们所获得的“爱”太泛滥、太单向、太单一,使他们处于爱的麻木之中;家长们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的权利,宁可自己千辛万苦,再穷也不穷孩子;久而久之,家庭小环境促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心态和习惯;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多时候对孩子爱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或者空洞说教灌输,而显得内容空泛单调,方法僵硬死板,其效果也就自然而然的苍白乏力;鉴于此,我决定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调整教育的重心,尝试让爱的教育从身边做起,从学会感恩父母做起二、活动成员:二年级全体学生三、活动目的:1、让学生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常怀感恩之心;2、学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学会对父母说“谢谢”,学会与父母沟通、换位思考,学会感念亲恩,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3、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变得自信、大胆、培养他们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能力,增强合作精神;4、让学生了解亲情的无私和伟大,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5、了解有关父母的感人故事,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的爱心,树立心中有他人的情感;四、活动的实施:活动一:走进父母总20—21活动过程:一、活动计划;1、活动对象:二年级全体学生;2、活动过程: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成长经历等,做家庭情况调查表,体会父母的辛劳,帮父母做家务,制作小贺卡等;二、活动步骤1、成立活动小组同学们经过讨论,将实践活动分四个小组进行;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选出小组长,确定组员,并填好表格;A组采访组通过问卷、采访形式调查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以及为了子女付出的爱,收集家长们的意见;B组调查组通过调查家庭收支情况,体会父母的辛劳,知道两如为出、合理消费,学习理财技巧,制定消费计划;C组行动组:通过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出一版墙报,手抄报;D组资料组:搜集有关歌颂父母的故事、诗歌、名言,并以画图,送小贺卡等形式回报父母的爱;2、指导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由小组长负责,根据本小组的活动重点,讨论本小组的活动计划;三、各小组活动情况;1、确定采访内容,制作表格;采访组的成员讨论采访内容,确定四个小话题:①名字的由来②成长的足迹③母子了解知多少④倾听父母的感受2、制作调查表四、成果展示一个星期过去了,走进爸爸妈妈这个课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就要结束了;在活动成果展示会上,同学感到异常兴奋,他们都急于把自己的喜悦和收获和别人分享;采访组的同学急不迫待地把采访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小组长米凤莹还告诉大家如何做一个令父母喜欢的好孩子;活动二:我和父母去上班总22活动过程:一、试一试:和父母一起去上一天班,好好体会1、问爸爸妈妈去“上班”要注意些什么2、和爸爸妈妈“上班”去3、写下自己的体会;二、听一听:爸爸妈妈讲各自的工作经历;三、说一说:和班上的同学一起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四、做一做:自己出一本和父母一起上班的书;1、画一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历设计追求创新——小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研究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陈萍萍金洁当今国际上中小学劳技教育课程发展的总趋势是:课程目标向以基本技术教育为主线转移,课程内容中提高现代科学技术含量,注重学生设计能力、创新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将来无论是技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还是技术产品的消费者,都要具备必要的技术素养。
学生的设计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培养教育的,尤其需要在劳动技术学科中得到培养的。
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设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使设计学习成为劳技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手段。
我们有必要挖掘与拓展新教材中设计学习的内容,不但要使学生知道做什么、怎样做,还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要引导学生去构思、改进。
从而提高劳动价值,促使学生在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一、对设计学习的认识:设计学习是学生运用生活与学习中对材料、工具、劳动技能等的认识,对某个实际问题或作品进行权衡、选择、组合和优化,进行方案构思。
并能用语言、文字、图画或模型等方法表达出来的过程。
设计学习是劳动与技术课程中重要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能很好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小学生的设计学习是一种设计的初步与启蒙教学。
在小学设计学习中应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征,认知能力,以作品为引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材料、工具、劳动技术进行选择,形成自己理想作品制作的方案构思。
通过设计学习,我们要使学生能调查分析需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的态度。
通过设计学习,要使学生能根据材料、工具,运用一定的技术原理,提出各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形成创新意识。
通过设计学习,使学生能用各种方法表达设计意图,并在活动中不断修正和优化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和技巧。
通过设计学习,我们要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各种问题,创造各种新的作品。
二、小学设计学习的原则:设计就是从确定的目标出发,经过一定的规划、分析和决策,产生相应的文字、数据、图形等构思的过程。
一个产品设计时需要考虑各种问题。
但小学生的年龄和固有的生活经历,使他们不易全面接受设计的学习。
因此,小学的设计学习中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渐进性原则:设计是一项综合的创造性劳动,不仅要有丰富经验,还要掌握各种标准和具有相当技术本领。
小学生的年龄小、经验少,完全让小学生独立地设计一个作品是相当困难的。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循序渐进,由单一到综合,由易到难,把设计的选择、优化等能力的培养渗透在各课中。
教师要根据设计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按照不同年级,不同教材进行不同的设计教学。
只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需要才能获得效果。
(二)局部性原则:一个作品设计时涉及到材料、工具、功能、制作的工艺外观形状等。
如果在一个作品中,一节课中把设计学习的内容面面俱到,教学时间不允许,学生也理解、掌握不了。
因此在教学中,特别在小学生刚开始设计学习时,应该根据具体作品,有时进行材料选择的引导,有时开展选择工具的活动,有时让学生根据作品的功能来选择制作工艺。
这样使学生在一点一滴的设计方法学习中,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与能力。
(三)生活性原则:小学生的设计学习内容应选择学生生活中见到的,有用处的作品去设计。
因为学生的设计必定要根据他们所了解的现实为基础。
因此,设计学习应该引导学生多去了解生活、生产,逐步见多识广,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想法和设计构思。
其次,要给学生创设设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倾听别人的构思去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对材料、工具、工艺,作品功能、外观进行设想,有什么用,有什么优点,可用到何处。
不断地扩大学生生活实际。
(四)开放性原则:设计是一种构思,是对材料、工具、功能组合选择的思维训练。
要鼓励学生的异想天开,不要墨守成规做很多的限制。
教师也不必很快表态。
因为,敢想敢做是创造性设计的源泉。
因此,在设计学习中要尽量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尽量让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想法,通过交流、甄别、选择,自己来完善,改革原有的想法。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设计中的创新,大胆、有新意的设计往往产生于开放之中。
三、小学生设计能力培养途径:小学劳技教育中设计学习是大量地渗透在各种技术作品的学习中的。
因此我们应该深化和拓展劳技教育内涵和外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历作品的设计、制作,使学生获得对材料使用的设计,工具使用和工艺的设计,制作程序的设计,作品的功能、价值的设计等等。
从而促使学生多方面的设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实现劳动与技术教育工具价值与发展价值的统一。
(一)认识材料培养材料设计能力:材料是作品设计方案中的重要因素,是作品制作的基础。
材料选择往往是技术活动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因此,我们要通过调查、比较、试验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各种常用材料及其不同用途,体会材料世界对技术、对人类的意义。
根据材料特性来开展设计学习是小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设计用什么纸做纸花,用什么材料做笔筒,还有一个房屋模型的屋面用什么材料做会有什么效果……通过对比和选择,不仅能使学生在设计时合理选材,还能创造性地选用一些新材料,废旧材料。
使学生在选择材料中培养了设计意识与能力。
(二)选择工具培养工具设计能力:工具的发明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合理使用工具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加工质量。
因此我们在作品设计时要引导学生去了解不同工具的性能、用途和使用方法,以便学生设计使用更合适的工具来制作理想中的作品。
根据工具选择来开展设计学习,也是小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途径之一。
在技术教育中,学生的动手实践是非常重要的,这包括工具的使用。
我们引导学生会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不同的工具,培养学生对工具的选择能力和对工具的使用技术,在制作中容易方便、安全。
一个作品要制作得快而且质量高,就需要正确的选择和使用工具。
(三)了解工艺培养工艺设计能力:工艺是生产过程中的程序、方法和技巧,它体现了生产活动中的技术等。
制作的工艺是制作者必须进行设计的。
让学生了解制作的一般过程,选择不同的工艺,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节省材料,还可以提高作品的质量,掌握相应的制作工艺。
根据制作作品设计工艺也是小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一种途径。
在小学阶段,我们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工艺,对制作的效率,材料的投入,产品的质量是有很大影响的。
有了对不同工艺的了解,才能有选择,有设计。
四、小学设计学习的主要环节:小学生的设计学习过程应该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一件作品往往需经历一个设计过程。
有时是对作品的功能要进行设计——有什么用。
有时是对作品的外形要进行设计——方便、安全、美观等。
有时是对材料要进行设计——耐用、便宜、容易得到。
有时是对制作工艺的程序要进行设计——怎样制作得好。
当然有时是两方面,甚至是三方面因素结合考虑。
体现设计学习的局部性和渐进性原则。
制定设计方案是设计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小学生设计能力的主阵地。
一个作品或一项活动的方案设计一般包括五方面:收集信息——设计分析——方案构思——设计表达——方案修正。
当然可以根据实际进行删减或合并。
(一)信息收集:要制定好一个设计方案首先要引导学生去收集信息。
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信息处理方法,获取全面、准确、有用的信息对完成一个好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在经历信息收集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设计意识会逐渐增加,也能拓展他们的设计思路。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所设计产品或活动有关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处理。
收集到的信息越多,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的可能就越大。
学生应熟悉各种常用的收集信息的渠道,如:用户调查、专家咨询、查阅图书和浏览互联网等。
如:在教学三年级的“洗红领巾”一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询问家长,或去商场、上网收集有关清洁剂的说明书,了解不同清洁剂的使用功能。
同时了解不同质地的红领巾(布、丝绸)洗涤时要注意的方面。
学生经过有关洗涤方面的信息的收集、分析,不但有利于学生在“洗红领巾”活动时选择合适的洗涤材料和方法,同时也为学生解决实际的红领巾洗涤问题,如红领巾上有油渍、如何防止红领巾退色等提供了帮助,提高了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分析:任何作品的设计都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建立在事物间的联想和实物的改进上。
设计分析的基本思路是首先从物、人、环境三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其次对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范例(案例)剖析和实际需求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可能解决的方法。
即学生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材料选择往往是技术活动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如:在教学四年级“缝布袋”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设计需求的问题情景。
然后再展示各种造型、功能的布袋范例,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做出范例中的布袋这些不同功能和造型的布袋对你创作新布袋有什么启发布袋范例的分析,学生基本明白要完成一个布袋作品,应该根据布袋的功能(作用)去选择不同的材料(各种布、绳子等),设计不同的造型,选择不同的制作工艺。
能在前人的创造中受到技术设计的启迪,提升了对作品的高质量的设计能力。
(三)方案构思: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是整个技术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部分,这是最具挑战性的环节,需要学生的创新思维,大胆构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创造潜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设想。
因此在设计分析后要引导学生制定符合一般设计原则和相关设计规范的完整设计方案。
方案的构思方法有草图法、模仿法、联想法、奇特构思法。
如:在教学三年级的“春的美景”一课时,当课件展示美丽的春景后,要对学生进行设计方案的构思引导:如何把自己感受到的春天美景通过纸绳工艺表达出呢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构思作品设计的方案。
先确定作品的主题,然后根据主题来构思布局和各种景物的造型和色彩。
在作品的设计创作中,除了要说明纸绳的制作工艺及对纸的选择外,更重要是要说明设计的意图。
学生经历有针对性的方案构思引导,展开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虽然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富有春天特征的景物:桃花、柳树、燕子、蝌蚪、鸭子等,但画面的布局是五彩纷呈的:有的小组选取冰雪融化的小河、嫩绿的小草和南来的燕子等展现“万物复苏”的春天。
有的小组选取桃红柳绿,蝴蝶飞飞的生动场景来展示春的美景。
同学们的设计构思不仅选取了最能反映春天特色的景物。
并注重景物色彩的搭配和布局。
具有审美情趣。
(四)设计表达:设计表达即呈现方案,把在构思过程中产生的设计想法,利用草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这里建立假设(图形)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它是设计的雏型。
因此,老师要通过启发和迁移,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构思和创意具体化,形象化和视觉化。
根据自己的构思画成草图,根据草图再绘制详细的设计样图,提出一个或几个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