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研究

合集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如何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精准性、教学方法创新性以及课程实施效果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一、教学内容精准性的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两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主要包括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法律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知识。

教学内容的精准性对于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影响。

教学内容要注重前沿性和热点性。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注重前沿性和热点性,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法律政策的最新动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和调查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要注重系统性和完整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有系统性和完整性,既要注重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也要注重法律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全面了解国家法制体系和法律基础知识,健全思想道德体系,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要注重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使教学内容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实践提供有益帮助。

二、教学方法创新性的研究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方面,教学方法的创新至关重要。

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具体案例中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探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探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于一体的课程,它既强调学生的思想、道德,又重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合格的道德素
养与法律意识。

那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如何呢?
首先,在知识讲授方面,该课程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方面非常有效。

课程设置合理,讲授内容有条理,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环境,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意识水平。

其次,在教学环节上,该课程也有很高的效果。

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老师会利用课
堂活动、案例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从而加深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

此外,该课程还提供学生练习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实践到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水平。

总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是非常高的,它不仅可以提供
学生全面的知识讲授,而且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实践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思想道德修
养与法律基础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水平,大大提高学生的素质。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研究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研究

的情况。包括研究的领域情况、作者情况、研究分析方法、研究主 本 文是 以中国期 刊 网篇名含 “ 保 险市场 供 求”的 文献 为分析 对 要内容观点等 ,发现得出结论如下: 象 作的探 索性 研究 ,由于 条件 限制 ,分析 中肯定 存在 一定 的不足 。 5 . 1 随着 保 险业 的 发展 ,关 于保 险市 场供 求 的研 究有 一些 成 果 因为数据 库及 相关 文献研 究的 成果还 不多 ,样本 的可选 性 受限 ,因 著作 ,但是 不 多。 1 9 9 7 年 就 有文 献开 始研 究 保 险市 场供 求 问题 , 此 对该 问题 的分析研 究有 一定 的局 限性 ,分析较 粗浅 。通过 文献 分
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堂教学存在如下一些 问题 ,导致 《 思想道德
修 养与法 律基 础 》课 实效 性不强 ,难 以牢 牢抓住 大学 生意识 形态 教
育。

是政治导 向不明确。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思 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 想 政治理 论 必修 课 ,思政 课教 师应该 旗帜鲜 明的站稳 马克思 主义 的 行 系统 的 马克思 主义理 论教 育的任 务 ,是 对 大学生进 行思想 政治 教 立场 。坚持 马克思 主义 的世界 观 、人 生观 和价值 观 的导 向 ,严格 完
山 西 青 年
法律 经 济
高校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研究
居 云 飞
6 7 7 0 0 0 临 沧 师 范 高 等 专科 学校 恩 政部 云南 临 沧

要 :高校 《 思想道德修 养与法律基础》课 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 的世 界观 、人生 观和价值 观 。
治教 育的主渠道和 主阵地。上好 《 思想道德修 养与法律基础》课 ,更好 的帮助 大学生成 长为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伟大事业 的建设者和接 班人 , “ 以人 为本 , 科 学发展” 的教育理念,转 变教学思路 ,提升教 学水平 , 就能够扎 实推进高校 《 思想道德修 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效 陛。 关键词 :大学 生;想政治 ;科学发辰 ; 教 学;实效性

浅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实效性

浅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实效性

【 摘
要】《 思想 道德修 养 与 法律 基础 》 是 以帮 助 大学 生树 立 正确 的人 生观 、 课 价值 观 、 道德 观 为主要 内容 的 一 门课 程 。 应
对其 实效性加 以深入 思考 和反 思 , 寻提 高《 探 思想 道德修 养 与 法律 基础 》 程 实效性 的有 效 途径 , 课 帮助 学生树 立崇 高 的
的信 息 量 、 科 的前 沿思 想 、 现 实 案 例 的 分析 与 说 明 、 学 对
【 收稿 日期 】2 1— 2 2 0 1 1—2
【 简介】 曹碹 中(98 ) 男, 作者 17- , 山西太谷 人 , 山西戏剧 职 业 学院教 师 , 士 。 硕

7 ・ 2
第2 6卷 第 1 期
任 何 教育都 有一 个 实效性 的问题 。思 修 ”教 学也 不 “
例外 。所 谓 “ 效 ”是 从 价值 的角度 对教 学效 果 的评估 和 实 。 判断。“ 思修 ” 教学 的实效 性 , 指 《 想 道 德修 养 与法 律 是 思 基 础》 教书 育人 的实 际效 果 。 课
“ 修” 思 的教 学 效 果 实 际上 有 两个 方 面 : 一方 面是 显
浅 析 《 想道 德修 养 与法 律基 础》 思 的实效 性 第二 , 具备 高 尚 的师德 , 到言 传身 教 ; 做 第三 , 自身 的知 使 识 结 构 能适 应课 程 和学 生 的需 要 ; 四 , 自己的人 格 魅 第 用 力, 引领 学生 追求 真理 的脚 步 。《 思修》 教师 不但 应注 重 课 提 高 自身 的 内在 修 养 , 而且 应 该 注 意 外 在 的仪 表 、 言 、 语
的。首 先 , 为教 学体 系 的前 提 和基 础 , 材 体 系是 课程 作 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性探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性探析

套 。第 二 ,以大纲为标 准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 ,结合 学生的实际需求 ,提炼 教材 内容 ,主要讲清 、讲透教 材 中的重点 和难点 ,分析 、讨论 与学生成长 、成才和 发展息息 相关 的热点 问题 ,而 不能主 次不分。第三 , 以理论 为指针 ,注重理论联 系实 际,避 免就理论讲理 论 ,不关照学生的接收需要 ,力求将理 论用通俗 的语 言 、典型 的案例进行分析 ,使学生从感 性认识 出发加 深理论问题的理解。深人细致地分析、研究和把握教 材是设 计好一节课 的基础 ,是教 师能够 驾驭教学过程 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的基础。 根据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 的教材 体 系 ,经过 三年 的新课 程教学 实践 ,华 北 水利水 电 学 院思想 政治教 育 学 院设 计 了新 课程 教 学 的 l 3个 专题 的讲 授 内容 。 它们 是 :第一 ,珍 惜 大学 生 活 , 开拓新的境界;第二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 念; 第三 ,继承爱 国传统 ,弘扬 民族精神 ;第 四, 领悟人 生真 谛 ,创造人 生 价值 ;第五 ,保持 心理健 康 ,培养 交往 能力 ;第 六 ,加 强道德 修养 ,提高道 德 品质 ;第 七 ,增 强公德 意识 ,维护公 共秩序 ;第 八 ,学 习职 业规 范 ,培 养守则意 识 ;第 九 ,把 握爱 情真谛 ,树立家庭美德 ;第十,增强法律意识 ,弘 扬法 制精 神 ;十一 ,了解宪政法 律知识 ;十二 ,了 解刑 事法律 知识 ;十三 ,了解 民事 法律知识 。这些 专题 的讲授 内容遵 循 了教 材编写 的逻辑 结构 ,重点 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出现的理想信念、爱国 主义 、价值 取 向等 课 程 的 核心 内容 进 行 探 讨 与 思 考; 然后从具体 问题切人道德教育领域 、社会公 德 、家 庭美 德 、职业道 德 以及个 人道德 修养 ;最后 讲 解法 制观 教育 的有关 内容 。 二 、运 用行 之有效 的教学 方法是 增强教 学实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

起 到 了极 其重要 的思想 导 向作 用 ,但在 大学 生 中存 在 被边缘 化 的情形 :不少 大学 生认 为思 政理论 课不
重 要而忽 视 了该课 程 的学 习 ;部分学生认 为该 课程 的许 多 内容 在 中学 阶段 已经学 过而不想学 ;味而 不愿 学等 等 ,从 而导致 学生上 课 的积 极性不高 ,课 堂教
5 9
目的则 需要 通过 课 堂教学来 实 现 。因此 ,要 通过 课 堂教 学过 程 中师生 的互动 来 了解学 生 当前知 识储 备
样 会 收到更 好 的教 学效 果 。
的情 况 ,了解 学生对 所讲 授理 论 的接 受情况 :通 过 课 堂上师 生 的交流 ,了解 学 生对 理论 认 同还 是 不认 同?为什么 ?甚至 可 以通 过 课 堂上 学 生 的表 情 来判 断其对 知识 的掌握 情况 ,决 定是否做 进一步讲解 。同 时 ,学生也通过互动反馈 ,来 掌握所学知识 的要义。
解 ,学生 还没来 得及反应 ,已经开始 了下一 问题 的
讲解 ,使学 生 不 知 所 云 ;更 有 些 教 师过 分依 赖 书 本 、幻灯片 的 内容 ,一 味地 按板 书 “ 读课 ” ,语 言 空洞 乏味 ,缺乏应 有 的感染 力 ,学生 听得无味 ,便
没 了学习 的积极性 。 12 教师 与学生之 间缺乏 互动 .
董 敏 杰
(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杭州 3 13 ) 12 1

要 :思想道德修 养与 法律 基础课 是 一 门对 大学生 的成 长发挥 着重要作 用的 思想
政 治理 论课 。本 文从 思想道德修 养 与法律 基础课 的教 学 实践 出发 ,分析 了教 学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 ,对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作 了 索,以改 探 进教 学 ,达到教 学相 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制观念,同时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教学中如何提高该课程的精准教学实效性,一直是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将对该课程的精准教学实效性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为高等教育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精准目标的确定精准目标的确定,是精准教学实效性的第一步。

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来说,教学目标应该清晰具体,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社会需求,具体而言,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突出思想道德修养。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提高思想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强化法律基础知识。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和法律素养,了解国家法律制度和法律意识形成的历史背景。

3. 提升法律能力。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将这些方面的内容具体化,以便能够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指导和依据。

二、有效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保障。

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来说,应该选择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1.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可以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 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性。

3. 实践教学。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法律咨询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法律知识和法律能力。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该注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教学改革研究

和需要的调查 、课 堂学生 自主性学习积极性 的调动 、 课
后师生交流沟通 、 以素质提高 为 目的考核促进 、 教学信
息反馈 以及教学总结 与改善等过程。教学方法包括 : 启
迪法 、 引导法 、 悬疑法 、 法 、 答辩 参与法 、 对话法 、 案例法 、 读 书交 流法 、 社会实践法等等 , 这些方 法适时地有 效地 使用 , 为学生提供 自我展现 、 自我教育 的课堂平台 , 提高 师生 的双 向互动性 ,变过 去传 统 的单项灌输 为双 向交 流, 增强学生学 习的 自主性 , 更大程度地增 强了课程 的
首先 , 是教学 内容“ 。教学能结合社会 现实问题 活”
与大学生 的思想实际 , 本能做 到每节专题能解决大 多 基 数学生在这一专题方面的困惑与认识 问题 , 并能理清 自 己的思路 。 其次 , 是教学方式方法 的“ ” 活 。在坚持采用 多媒体
谈谈怎样用教学创新改革来加 强高职高专《 思想道德修
养与法律基础》 课教学实效性 。


通过对教材 的“ 深化 、 细化 、 活化” 的教研工作 。
完成从教材体 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
首先 , 在准确把握教材 内涵和突出教学主题 的基础
教学 手段 的前提下 , 常组织形 式多样 的讨 论会 、 经 辩论 会、 专题演讲等课 堂形式 , : 如 结合教学 中的有关章节 内
关 键词 : 础课 ; 基 实效性 ; 究 研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简称“ 基础课” 是教 , 育部 0 5方案的第一 门课 , 其教学实践上 的困难在于 : 一 是全国高校使用教育部统编教材 ; 是这 门课 由“ 二 思想 道德课 ” 法律基础课” 与“ 合并而成。 在此情况下 , 高职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检验研究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检验研究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检验研究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任务和内容决定了它突出的实践性和修养性,根据教学现状,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检验应在课堂教学效果检验的基础上,重视实践教学效果的检验,激励教师创新考核方法,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学生法律观念。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考核检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要目的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为主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德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能力,提高道德判断能力、道德推理能力、道德实践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解决成长成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这门课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大学生活,还影响着他们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现在和未来,那么如何来检验这门课是否真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教学效果好不好呢?我们需要通过设置合理的考核标准来检验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教的怎么样。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现状分析大学生普遍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称“基础课”)不像专业课程一样给自己带来更直接、更现实的用处。

学习专业课可以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在将来找工作时可以作为重要砝码,而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存在偏见,致使他们不愿上课,认为考前背一背就掌握了这门课,自己的道德水平、法律素质就提高了,结果是无人去学,也就无法形成道德的他律,更达不到自律。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学生没有认识到这门课的作用,其直接原因是没有形成一套适应本课程的考核体系,致使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明确,目标不清晰,看不到现实的“用处”,教学效果无法提升。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要建立检验教学效果的新模式,通过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和生活实践效果的检验两种模式综合检验,其中课堂教学效果占比为60%,生活实践效果占比为4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之一。

它涵盖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大内容模块,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文明修养和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

而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该课程的精准教学实效性,成为当前教育教学工作者亟待研究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课程定位和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管理等方面,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精准教学实效性进行研究,旨在为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一、课程定位和内容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精准教学实效性首先需要从课程定位和内容设置角度进行研究。

该课程的定位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文明修养和法治意识,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设置来实现。

在内容设置上,可以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选取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性的案例和事件,使其既有思想道德启迪的作用,又有法治教育的效果。

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社会现象、伦理问题、法律事件等,使课程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精准教学实效性还需要从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进行研究。

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能够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效性。

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智能手机应用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三、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环节。

在教学过程管理中,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指导能力,能够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还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承担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基础知识的任务。

而课程的教学实效性研究,则关乎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改进。

本文将围绕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精准教学实效性展开研究与探讨。

一、课程背景和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中国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这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和法律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的法制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素养和法律基础知识两个方面。

思想品德素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和道德修养。

而法律基础知识则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等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掌握基本的法律技能,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

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还应注重课程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实效性评价教学实效性是指教学活动取得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综合评价,是衡量教学工作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效性评价,应当兼顾教学效果和社会效果。

在教学效果方面,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为其未来的社会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

然而,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一直备受关注,如何提升课程教学的精准实效性已经成为时代命题。

首先,要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效性,需要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承受能力,并且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引导。

一方面,教师应该注重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在课堂上讲解人文思想的内涵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通过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引导学生自觉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范,提高其人格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另一方面,教师还需注重法律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精神。

其次,为了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效性,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互动式教学方法和游戏化教学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项目找到适合学生的实践载体,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再次,为了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效性,需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线上教学平台。

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内容,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线上教学平台可以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增加学习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同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互动式学习和自主学习。

总的来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不仅需要教师的实际操作策略,同时还需要学校对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配套机制,保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积极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同时学生能够稳步全面地发展成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

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对提高学生素质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该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进行研究。

一、课程目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

具体目标包括:1. 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 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理解道德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进而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加强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风尚。

3. 加强法律意识。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体系,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约束力,建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

4. 提高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升华和提高,在道德上得到锤炼和升华,从而提高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

二、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以上目标,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具备以下特点:1. 知识点讲解准确详细。

该课程涵盖的知识点范围广泛,结构复杂,教师需要把握核心知识点进行准确详细的讲解,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入和全面。

2. 注重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

案例分析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3. 培养学生思辨和讨论能力。

该课程需要培养学生思辨和讨论能力,教师需要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进行交流和互动,进而形成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讨论能力。

4. 强化个性化教育。

学生在思想、道德及法律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要注意强化个性化教育,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引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

由于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和复杂,学生往往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对于如何提高该课程的精准教学实效性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改善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1.课程内容偏抽象难以理解许多学生反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涉及的概念和理论较为抽象,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打折扣。

2.教学方法单一目前,许多教师在授课时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讲授,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

导致学生 passiveness,无法主动参与课程,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

3.评价体系不完善课程的评价体系较为单一,仅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缺乏全面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1. 优化课程内容针对课程内容抽象的问题,需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

将课程中的抽象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际案例中理解和应用课程中的理论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引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法律的作用和影响。

2.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外,还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互动中成长。

3. 完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应该更加全面。

除了考试成绩外,还应该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进行考察,可以引入课堂互动、出勤表现、案例分析等多种评价方式,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的表现。

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及时进行解答和引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研究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它涉及到人们的道德修养、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等多方面内容。

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不仅与学生个人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关,也与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和和谐发展有关。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对该课程的实效性展开了研究。

研究表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案例分析不够充分、教学评价不够科学等,需要加强课程改革并结合实际问题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建设法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实效性,课程改革,教学互动AbstractThe course of Ideology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i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higher education nowadays. It covers many aspects such as people's moral cultivation, legal literacy, and concept of rule of law.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his course is not only related to students' personal knowledge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but also to the rule of law construction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ociety.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field research,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urse of Ideology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It shows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such as the theoretical content of the textbook, insufficient case analysis, and unscientific teaching evaluation. Therefore, the course reform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and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problems to enhan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cultivate more talents, which will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rule of law society.Keywords: Ideology and Morality Cultivation, Legal Basis, Effectiveness, Course Reform, Teaching Interaction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法制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任务,高等教育是培养未来中坚力量的重要场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其教学内容涵盖思想道德、法律知识等方面。

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有效地进行精准教学,提高课程的实效性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一、精准教学的概念精准教学,是指在全面了解学生现状和需求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地教授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且成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的人才。

而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精准教学,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快速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不同的学生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针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程内涵,提高识别能力;而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并与教师互动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另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的学生需求,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快速提高学习效果。

1. 强化课程内涵的深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课程的内涵深度加强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程的核心概念以及其中的实践意义。

在保证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点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懂得其实践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 融入案例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多的利用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程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加深对相关案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 注重交互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交互式教学,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

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新探

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新探

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新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

在将介绍该课程的背景,探讨其研究意义和目的。

在将对目前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学策略创新的思路。

通过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验证提升实效性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在将对研究进行总结回顾,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探讨实践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性、新探、背景介绍、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现状分析、问题探讨、教学策略创新、案例分析、效果评估、总结回顾、展望未来、实践意义。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新探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教学方式也在不断革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教学策略创新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教学策略创新和案例分析,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社会影响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升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道德沦丧、法治意识淡薄的现象愈发突出,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感培养。

在现代社会,除了专业知识外,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也是广大学子进入职场并立足其中的必备条件,因此通过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理解和尊重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然而,针对这一课程的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并不充分。

首先,精准的课程设计是促进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应根据学生的文化背景、现实问题和学科特点进行精准定位。

例如,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贪欲和消极情绪,应该引导学生正视并克服这些问题;在法律知识中,应优先讲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紧密结合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教学方法对于促进实效性同样至关重要。

对于思想道德培养这样较为抽象的内容,应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例如利用多媒体展示优秀社会形象和积极文化氛围,促进情感参与和认同。

在法律知识的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案例分析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互动交流,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问题。

最后,教学评价对于实效性的提升也有着重要意义。

课程评价既需要适应教学目标,也需要适应学生特点。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包括思想品德、法律意识、协作精神、个性特点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和反馈,促进其个人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效性可以通过精准的教学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完善的教学评价等方面得到提升。

针对此类课程,应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体系,通过数据搜集和分析,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研究为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实现教学相长,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自查教学效果,发现敢于正视现实的勇气和能力是超越自我、实现自觉发展的动力源,具有自觉教育意识的教师主体的发展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批评与自我批评教学质量自查难度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人类完全有理由需要高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

这是笔者职业自信的信条。

于是,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遵循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查找问题,帮助自己避免教学形式化、虚无化,克服主观主义错误,增强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信心与能力。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用笔者所授课的5个2012级的3个二本专业,共247人作为研究对象,为区别于全校2012级本科学生,称之为“研究组”。

1.2研究材料与方法以笔者所制作的课程期末考试自编测试试卷,并辅以平时成绩依据为研究材料。

主要以试题难度为分析指标,另辅助使用SPSS19.0检验研究组与全校组的区别,以及检验研究组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的相关关系。

2分析与讨论2.1研究组与全校组的期末考核期末考核采取开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试卷由笔者制作,上一级教学管理者审核的自编测试。

试卷满分100分,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材料分析题共4种题型87题客观题组成。

其中,材料分析题每题2分,其余题型每题1分;采用机器阅卷。

研究组与全校组期末考核成绩基本情况见表1。

研究组与全校组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教学策略上。

研究组采用“化整为零”的策略,把考核知识点贯穿于教学全程,突出学习的过程性和形成性特点。

这一策略未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2.2课程成绩评定课程的学业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

期末成绩主要指期末开卷考试的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0%。

平时成绩占30%,由任课教师评定。

2.2.1研究组平时成绩的评定笔者在考察平时成绩时,主要依据考勤、课堂表现和作业3个数据,各占10分。

我们安排了7次作业,其中5次是课后作业,2次是课堂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者的评分相互交叉影响。

学生的全勤率范围\[48.1%,76%\],平均65.6%。

2.2.2研究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相关检验表2数据说明,0.712>0.05,研究组的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没有相关关系。

这不符合教学形成性和过程性理念:平时表现与期末考试应该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表3说明,平时成绩比期末成绩平均高出37.53分,配对差异及其显著。

表2和表3突显:研究组的教学主要依靠提高平时成绩来评定课程学习是否合格,迎合、讨好学生,降低课程考核要求倾向明显。

2.3课程的教学进程笔者主要结合讲授、合作学习和视频学习三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来跟进教学。

教学过程中,讲授课在有效保障教学进度的同时,牺牲了一些教学互动,多数学生不喜欢这一方法。

学生在道德部分的学习中表现自负与厌学,在法律的学习中表现自卑与兴趣。

合作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沟通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与自信心。

笔者在教学设计上为每个学生提供1次与全班学生分享交流的机会,这一目标基本实现。

少数同学争取了五至六次机会,一些同学则放弃了。

合作学习是笔者考核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交流合作、换位思考、尊重、倾听等素质的主要渠道。

同时,合作学习希望同学正确定位,自卑或自负不应成为同学的学习态度。

学生比较喜欢视频教学,他们非常配合。

笔者主要选用《感动中国》《大家》《东方时空》《社会观察》《今日说法》栏目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视频。

经过教学内容的精心准备、氛围的营造、同学的交流分享、教学点评,同学至少在情感和认识上有了一定变化。

这种方式不利于推进教学进度,与反复强化训练相比,短时内帮助同学提高分数不理想。

但它却是促进学生提升道德素养与法律素养知、情、意、行辩证统一的较好方式,它在考核情感层次的教学目标方面贡献较大。

2.4试卷的难度分析采用通过率(答对试题人数与参加测试的总人数的比值)表示试题的难度。

通过率越高,试题越简单,反之,通过率越低,试题越难。

通过率在0~0.4之间,属于高等难度,通过率在0.4~0.6之间,属于中等难度,通过率在0.6~1之间,属于低等难度。

试卷的平均难度为0.656,属于中等偏易难度。

本试卷的知识考核点涵盖了教材的所有章节,难度系数在0.500以上,知识点考核达标,72.41%的知识点达到教学目标。

3结果3.1试卷的突出问题3.1.1高出错知识点11个。

这些知识点分别是: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对慎独的理解,道德理想的实现途径,文化传统在爱国主义中的地位,个人主义的主要内容,对合理利己主义的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职业道德的最低层次要求,法律部门的概念,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来源,民法的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3.1.2模糊知识点7个,它们分别是:课程的定位,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人生态度的概念,人生价值的根本内容,治安管理处罚行为的权力性质,我国劳动法律规定的最低就业年龄,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起始。

3.2原因分析3.2.1大学学习理念还未基本建立。

中学学习模式是其应对学习的习惯性策略,即使是开卷考试,绝大多数学生也非常期待教师勾画考试重点,以便临考前反复背诵,或者缩印成笔记应付考试。

3.2.2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教师和学生的最低要求:所有学生至少能考60分,而全校的及格率没有超过60%,这是师生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3.2.3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严重缺乏。

学生擅长解决记忆水平的知识点,而难以对付理解、综合、分析与应用层次的知识点。

3.2.4学习目标不明确。

半数略多的学生在笔试中不及格,补考学生的平时表现都较好。

笔者就一直在思考:“60分万岁!”难道是其学习目标吗?3.2.5.学生的隐性逃课现象普遍存在。

研究组的平均出勤率为65.6%,同时,至少95%以上的知识点反复在课堂上强化。

但试卷分析表明,很多课堂上重点强化的知识,学生没有掌握,或者掌握得不理想。

课堂观察和学生反馈也佐证了同学的隐性逃课。

3.2.6懒惰、被动、严重依赖教材。

至少40%的知识点在教材上能够找到现成答案,其余知识点需要稍加思考。

如果不认真听课,又因为开卷考试而不愿意熟悉教材,在仓促的考试中落第将在所难免。

3.2.7师生的教学目标各异。

笔者的最低课堂教学要求:帮助、强化、督促学生关注、记忆更多的必要知识,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最高要求在于加强其道德素养与法律素养知、情、意、行的辨证统一过程,以促进同学全面而自由发展。

而多数学生只希望能应付考试,最好与专业无关的课程都不要开设。

师生的教学目标未在同一教学场域相遇,这是令人痛苦而尴尬的现实。

4结论从试题难度考察,教学没有达到教学目标。

从平时成绩的考核看,教学策略强化了学生被动学习的态度,不利于学生自立、自律、自强的品格养成。

针对问题,提出以下改进课程教学与考核的建议。

4.1加强学风建设学生的“等、靠、要”被动、功利思想普遍存在,教学管理应围绕学风,狠抓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毅力,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虚心踏实的学习风格,开拓创新的学习精神。

家人、民族、国家拒绝投机和务虚。

4.2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批判意识学生在主观上有着强烈的独立自主愿望,但面临独立时机,惶恐、迷茫、虚度、无所适从的心态展露无遗。

面对教材、面对权威、面对偶像,不怀疑,不思考。

独立批判意识的缺乏,是制约大学生开拓创新的重要因素。

4.3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引导学生正确定位自负与自卑是学生的两个突出表现。

一部分学生自我感觉良好,看不起同学,看不起老师,看不起学校,到了高年级,他们也许还在纠结自己的大学学习环境。

而一部分学生过分自卑,郁郁寡欢,封闭自我,无法做到心灵的开放和接受。

两种人格特质都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大学教育有义务和责任给学生提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平台,引导学生正确定位。

4.4树立学业考核的正确理念学业考核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必要而且重要。

对于教师,主要是了解教的质量和存在问题,以便改进教学。

对于学生,主要是检测学的质量,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引导师生正确对待考试,我们必须有信心、勇气和能力接受任何形式的考查。

4.5重视形成性评价,合理定位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较难检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性要求,我们的自编测试最多能测试到认知层次。

课程的情感、意志、行为层次的教学目标更多地依赖于形成性评价。

因此,加大形成性评价的考核力度,同时重视形成性评价,不仅有利于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优良学风,还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发展,端正教风。

4.6坚持因材施教重点了解、研究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心理实际,加强中学学习与大学学习的过渡与衔接研究。

多数大学新生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和创新学习等理念还未真正树立,其中学学习经验在很长时间是其基本的大学学习策略。

因此,我们的教学及管理必须以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内化学习经验,而引导、内化的前提是贴近学生实际。

参考文献:\[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高碧青,高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认识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04):365-3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