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望海潮》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望海潮》教学设计
望海潮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力求当堂背诵。
2、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感悟词的主旨。
3、比较两首词作,感受柳永不同的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
学习方法: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课:【画面1】同学们,文学作品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你知道吗?在美国,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引发了一场战争,而在中国,有一首词也引发了一场战争。
大家猜猜看?【画面2】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公元1158年的一天,当金代第四位皇帝完颜亮读完一首赞美杭州的词作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他即兴题诗称“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隔年,便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赏析过程:一、初读:(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下面就请大家自由读两分钟,扫除字音、词义障碍。
【画面3】)【参考】形胜:地理条件优越。
三吴:吴兴、吴郡、令稽为三吴。
都会:大都市。
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
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多。
怒涛:汹涌的潮水。
霜雪:比喻浪花。
天堑(qiàn):天然险阻,指钱塘江。
珠玑:泛指珍宝等珍贵商品。
盈:充满,言其多。
重湖: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里湖,故称重湖。
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
清嘉:清秀美丽。
嘉,一般作“佳”。
三秋:农历九月。
羌管:笛子出自羌族,故称羌管。
这里泛指乐器。
泛夜:指在夜间飞扬。
嬉嬉:欢乐快活的样子。
莲娃:采莲的姑娘。
千骑:形容州郡长宫出行时随从众多。
高牙:古代将军旗竿用象牙装饰,故称牙旗。
望海潮柳永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望海潮柳永教案一、教案背景望海潮是宋代文人柳永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以其深情浓意和抒发离愁别绪的感人之处而被广泛传诵。
柳永作为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音乐家,其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因此,在教学中引入望海潮这首作品,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能够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能准确理解望海潮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 能够模仿望海潮的写作方式,创作出自己的文学作品;3. 了解柳永和宋代文学的背景知识,扩大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柳永和宋代文学的背景知识介绍;2)望海潮的词文学特点分析;3)分段解读望海潮的内容与意境;4)引导学生模仿望海潮的写作方式,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
2.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述柳永和宋代文学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2)解读:通过分段解读望海潮的内容与意境,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3)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望海潮的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作能力;4)写作:指导学生运用望海潮的写作方式,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
四、教学步骤1. 柳永和宋代文学的背景知识介绍(约10分钟)介绍柳永的生平事迹和他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同时也简要介绍宋代文学的主要特点和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2. 望海潮的词文学特点分析(约15分钟)通过分析望海潮的词牌、韵律和文学风格,让学生对于宋代词的特点和美感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分段解读望海潮的内容与意境(约20分钟)将望海潮分为几个段落,依次解读每一段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4. 引导学生模仿望海潮的写作方式,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约30分钟)通过教师示范和指导,让学生运用望海潮的写作方式,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可以是词、散文或其他文体。
5. 学生展示和讨论(约1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学作品,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鼓励学生尽量从不同角度进行创作,并提供积极的评价和建议。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望海潮》
柳 永
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 柳永,字耆卿,北宋崇安人。排行第
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世 称柳屯田。婉约派创始人。为人放荡 不羁,因仕途坎坷而终身潦倒。诗作 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 羁旅行役之情
学习目标
•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 2.品位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兵状貌 极其夸赞
人民和平 宁静的生 活
点 染
• 根据主题与艺术表现的需要,有的地方予
以点明,有的地方则需要加以渲染。“点” 即抽象评点,“染”即具体描写,二者紧 密相连,相互配合,造成强大的攻势,表 现鲜明的情志,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本词中的点染
• 1.形胜——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 3.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 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 情。
思考
• 1.哪些句子能够勾起完颜亮入侵的野心
呢? (小组讨论) • 2.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繁华? • 3.作者在描写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上
地理位置 历史传统 自然景观 市井面貌
自然风光 都市繁华
• 2.都会—— • 烟柳画桥,风帘萃幕,参差十万人家。 • 3.繁华——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 4.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 夜,嬉嬉钓叟莲娃。
• 小结:内容+情感+手法
• 作业:从炼字的角度分析词中“云树
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的“绕”“卷” 两字,并分析作用。
2024年《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
2024年《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望海潮》教材第三章《宋词欣赏》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望海潮》词牌的起源、词的创作背景、词的格律特点、词的意境分析以及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望海潮》的词牌特点,掌握其格律要求。
2. 理解《望海潮》的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 掌握《望海潮》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牌的格律特点及意境分析。
2. 教学重点:《望海潮》的创作背景、修辞手法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浪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壮美,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望海潮》。
2. 新课导入:介绍《望海潮》的词牌特点、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词的格律和意境。
3.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望海潮》为例,详细讲解其格律、修辞手法及意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望海潮》的格律特点,并进行仿写。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望海潮》中的修辞手法,分享各自的见解。
7. 课堂拓展:引导学生关注其他以海为题材的诗词作品,进行拓展阅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望海潮》2. 板书内容:(1)词牌特点:七言绝句、平仄韵律(2)创作背景:宋代、海洋文化(3)修辞手法:拟人、对偶、夸张(4)意境分析:壮美、激昂、感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望海潮》的格律特点,完成一首仿写作品。
(2)阅读其他以海为题材的诗词作品,进行鉴赏分析。
2. 答案:(1)示例:海浪翻滚激荡,雄浑壮美;烽火连天映照,英勇豪迈。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词牌格律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章节和内容;2. 教学目标的具体条目;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6. 作业设计的题目和答案。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诗歌欣赏》中的《望海潮》。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2. 诗歌的音韵美、意象美、情感美;3. 诗歌的主题及艺术特色;4. 课堂实践:仿写一首以海为主题的诗歌。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望海潮》的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2. 掌握《望海潮》的韵律、意象、情感等审美特点;3. 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美和情感美的理解;2. 教学重点:掌握《望海潮》的韵律、意象、情感等审美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浪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壮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望海潮》;2. 背景介绍:讲解作者苏轼及《望海潮》的创作背景;3. 诗歌朗读:全班齐读诗歌,感受其音韵美;4.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解读诗歌的主题及艺术特色;5. 例题讲解:讲解一首以海为主题的诗歌,分析其韵律、意象、情感;6. 课堂实践:学生仿写一首以海为主题的诗歌,教师巡回指导;7. 随堂练习:分析一首现代诗歌,探讨其与《望海潮》的共通之处;六、板书设计1. 《望海潮》;2. 内容:背景介绍、诗歌朗读、诗歌解析、例题讲解、课堂实践、随堂练习;3. 重点:意象、情感、主题、艺术特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海为主题,仿写一首诗歌;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歌欣赏的方法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苏轼的其他作品,了解其诗歌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意象美和情感美的理解;2. 学生诗歌创作能力的培养;3. 板书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诗歌的意象美和情感美的理解1. 意象美:《望海潮》中的意象生动丰富,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比较赏析两首词的意象,体会独特的意境。
2.明确城市荣衰兴败折射历史的兴亡悲情和词人的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对诗意的探寻,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比较赏析两首词的意象,体会独特的意境。
【教学方法】讲授法、白板展示法、直观演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南盛景自古让人魂牵梦绕,尤其是素有美誉的杭州和扬州。
有很多描写杭州的诗词: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林升《题临安邸》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有很多描写扬州的诗词: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二首》(其一)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苏轼《江城子》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殷芸《殷芸小说·吴蜀人》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柳永笔下的杭州和姜夔笔下的`扬州。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学生白板展示,师生共同探讨)两首词意象选取不同,组合方式不同,表现手法、所呈现的意境、所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请结合诗歌语句,并分析比较。
三、合作探究(一)这两首词意境特点、情感色彩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明确:“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二)为何一百年前的富庶会变成一百年后的萧条?明确:“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导致北宋灭亡是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和纸醉金迷。
四、拓展延伸《望海潮》《扬州慢》,一欢歌一悲吟,你更喜欢哪种情感表达?说明理由。
明确:(一)历史的真实:繁华和灾难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花开花落,城市、国家就是在这样的起起伏伏中向前发展的。
(二)文学的审美表达:讴歌盛世和反映灾难都是文学家的责任。
五、巩固提升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望海潮》
小试牛刀:
• 训练1: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你能不能分析一下这首曲的点染手法的运用.
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是染,结句“断肠人在天涯。”这是点。 点染结合,渲染旅途黄昏萧条、寂寞、悲凉的气氛, 凸现了客居异乡的游子日暮途穷、离愁肠断的心境。
二.诗歌中的点染手法
• 点:指点明情感内涵,将所要抒发的情感
和要说的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有一个总 体认识。(或开头或结尾)
• 染: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以
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深刻、更生动形象的 把握。
小结:
本词中“繁华”是点,“烟柳画 桥”“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 雪”“市列玑珠”“三秋桂子,十 里荷花”等等为染。点染结合,为 我们描绘了一个社会太平、国家富 庶、经济繁荣的钱塘生活景象。
训练2: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这首诗的点染结合又体现在哪里.试分析.
明确:“归思”是点,用“秋雨”、“雁声”来染 。 用“秋雨”绵绵不绝和雁声的孤单渲染了一种萧瑟、 凄清的气氛,主要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再读诗歌
你能不能用自己优美独特的语言描 绘一下繁华美丽的杭州。
望海潮
柳永
教学目标:
• 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词中所写景
物。
• 2.掌握点染手法。 • 3.尝试从不同角度赏析本诗。
预习检测
1.关于词
• 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
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 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 “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词的声韵之美;2.品味语言,学习意象鉴赏之法。
教学重点:学习诗词意象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品词识人,通过意象分析把握此词的内涵。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分组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粉笔、黑板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和诗歌比较导入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附上竹子图片)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问题:请问诗中之竹与图片中的竹子有何别?明确:诗中之竹乃意象,溶入了作者的情感,不再是单独的客体。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事物)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
问题:请找出《望海潮》中的意象。
明确: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怒涛,珠玑,罗绮桂子,荷花,烟霞等。
二、作品鉴赏1.读文入情,评词识人“三分鉴赏七分读”,注意读音,把握节奏,体悟情感都会(dū)参差(cī)堤沙(dī)天堑(qiàn)珠玑(jī)豪奢(shē)重湖(chóng)菱歌(líng)罗绮(qǐ)叠巘(yǎn)羌管(qiāng)钓叟(sǒu)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古代汉语》第二册第七单元《诗词鉴赏》中的《望海潮》。
具体内容包括:1. 诗歌的背景知识:了解作者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 诗歌的篇章结构:分析《望海潮》的词牌、韵律和结构。
3. 诗歌的主题思想:领悟诗中描绘的壮阔海景和抒发的豪放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望海潮》的词牌特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主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领悟,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
2. 教学重点:《望海潮》的词牌特点、韵律美和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课外诗词鉴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浪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海的壮美,引入本课。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柳永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词牌《望海潮》。
3. 诗词鉴赏:(1)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分析诗词的结构,如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3)解析诗中的意象,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
4. 例题讲解:以诗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为例,讲解地理知识在诗词鉴赏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中的其他意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望海潮》2. 板书内容: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意象:潮、风、帆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望海潮》的词牌特点。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意境。
2. 答案:(1)词牌特点:双调,七言绝句,平仄韵脚交替。
(2)意境描述:诗中描绘了壮阔的海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望海潮》的词牌特点和意境。
但在讲解诗中意象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望海潮》教学设计
《望海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阅读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亟待提高。
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充分的诵读,通过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风光、市井面貌、百姓生活五个角度进行分析,依照意象、意境、情感这一思路,对整首词整体感知。
教学目标:品味诗句,培养思维能力,理解能力。
学习两种表现手法,迁移应用,培养写作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德育要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赏析诗句。
导入:柳永的这首《望海潮》不同于他以往的婉约词风,起笔高亢,以大开大合的笔法,浓墨重彩的向我们展现了杭州的美丽与繁华。
上节课我们通过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风光、市井面貌、百姓生活五个角度进行分析,体会到了词人对杭州都市生活的繁华、祥和、美丽的惊叹、赞美和喜爱之情。
我们也感受到了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这都得益于词中优美的语言和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难点是赏析诗句。
重点是点染和铺陈这两种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
首先让我们齐读《望海潮》。
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学生齐读)(评价)通过学生的齐读,我们来共同赏析名句。
一、学习难点:赏析诗句赏析诗句时,我们要学会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抓住关键词,可以抓住关键的动词、副词、形容词、数量词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1、首先,让我们来赏析历来被人们所称道的一句“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不好,用霜雪比喻浪花,波涛滚滚而来,“卷”突出浪涛的形态,如果用“推”就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2、除了这一句,本词中还有许多美妙的诗句,例如“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句。
(相传金主完颜亮读罢柳永《望海潮》一词,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望海潮教案全国一等奖
望海潮教案全国一等奖《望海潮》教学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能够逐段理解和领悟《望海潮》的寓言意义和历史背景。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学生能够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归纳整理出《望海潮》的基本思想。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首先,教师会给学生出示一张《望海潮》的图片,提问:“孟浩然的《望海潮》中,为什么会有海水倒流呢?这首诗又有什么意义呢?”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2.学习环节:a.分析诗歌的基本结构。
教师请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然后帮助学生进行剖析和解读。
在诗歌情感上,望海潮的诗意流露出了孟浩然对于大世界的向往和人类前进的希望;在意象上,孟浩然通过借鉴海潮的巨大威力和改变海水流动的能力,恰如其分的表达了自己要在这个时代的舞台之上,一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的愿望。
b.体会诗歌的隐喻含义。
孟浩然借海潮变幻一事来寓意政治处境和时代巨变。
学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语言、文学、历史等课程中独立研究,理解并把握许多的隐喻,发挥自己的学习创造性。
c.分析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
3.巩固环节:通过举例描述,教师处理出《望海潮》的隐喻,对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充分了解《望海潮》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
4.作业:让学生自由创作一张海潮图,表达个人对《望海潮》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诗歌内容的印象和认识。
三、教学体会:《望海潮》是孟浩然的一首名篇,起初对这篇文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但在教学上,因为采用了多种学习方式,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我对这篇名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领悟。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百分之百肯定没有教得尽善尽美,也有很多地方不足,但这都是我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机会。
《望海潮》公开课教案一等奖3篇
1、《望海潮》公开课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
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
了解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是学习重点,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是难点。
【教学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尝试欣赏【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宋词的常识:词牌名、词题、小令、中调、长调、婉约派、豪放派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柳永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被称为北宋婉约派正宗。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望海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二、配乐朗读,读出节奏,感受语言美。
【学生朗读后,教师指导节奏、用韵,配合多媒体图片音乐交互效果,示范朗读,然后指导学生配乐诵读,读出美感——一读体验,二读示范,三读品尝】三、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感悟词意。
【学生初步概括分析作品的主要意象(内容)和风格,简介背景,体会词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感。
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大意解读准确即可。
老师有针对性地适当引导,在语言表述规范上作示范,不作过分硬性的定评】【上片】写杭州城的优美风景与繁荣景象。
“形胜”、“繁华”是点睛之笔,概括全篇。
【下片】写西湖景区清秀迷人的湖光山色与官同游同乐的愉悦祥和气氛。
(形胜、繁华)【移步换景的描写方法,由景到物、由物到人的描写顺序,起承转合的典型结构】【背景】这是一首投赠词。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案一等奖设计3篇
1、高二语文《望海潮》教案一等奖设计引导语:《望海潮》的教案设计应该怎么写才能让需学生更好的接收知识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二语文《望海潮》教案设计,欢迎参考阅读!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本词的景物描写方法。
2、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3、掌握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二教学重点:1、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开创意义。
2、本词景物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
2、景物描写中白描、铺叙手法。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五参考书目:1、《中国文学史》(三),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唐宋词名篇讲演录》,王兆鹏著,广西大学出版社3、《中国古代诗词精品赏读丛书:柳永》,赵长征编著,五洲传播出版社六课时安排:两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口语训练(一)导语:晏殊是北宋前期的代表性词人,写了很多婉约曲致、歌咏升平的词作。
14岁入朝后,历任要职,官至仁宗朝的宰相,生平喜爱文学,又喜欢荐拔人才。
北宋诗人张舜民写了一本笔记叫《画墁录》。
书中的第一卷里说,柳永第一次赴汴京预备参加科举时,流连于花街柳巷,没能考取功名,他写的《鹤冲天》中有一句词“忍将浮名,换了浅吟低唱”得罪了仁宗皇帝,很长时间内吏部不让他升迁。
柳永就去找同是词人的当朝宰相晏殊,希望能拉他一把。
但晏殊却讽刺他作“彩线慵拈伴伊坐”之类的情词,和当时的“深斥浮艳虚华之文”的仁宗皇帝一样,鄙视他的俚俗浮艳的词风,自然不肯帮他。
不过这个晏殊是个非常有诚信的人,七岁能文,被誉为神童。
十四岁参加科举考试时,宋真宗召见了他,让他和进士们一起在朝廷接受面试。
晏殊在会试中看了题目后,向皇上奏道:“臣十天前已做过这篇文章,草稿尚在,请圣上另命一题。
”皇上赞其诚实,当众赐同叔进士出身。
正是他的诚实获得了皇帝的信任,也最终帮助他官场上的升迁。
我的故事讲完了,下面把时间留给发言的同学。
(二)口语表达:话题:同学们可就毅力这个话题,结合自己看过的某本书,某个名人的名言、某个影视中的人物事迹,发生在同学中的某个人或事作主题发言。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望海潮》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望海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必修四《望海潮》。
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诗歌的原文展示,包括诗歌的朗读和翻译;第二部分是诗歌的鉴赏分析,包括诗歌的背景介绍、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的解析。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望海潮》,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使学生能够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使学生能够了解古代历史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朗读和翻译,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难点:通过鉴赏分析,使学生能够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一幅海潮的图片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与翻译:让学生朗读诗歌,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翻译,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背景介绍: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帮助学生了解古代历史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 鉴赏分析: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例题讲解:选取一些经典的诗歌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题来理解诗歌的鉴赏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学到的鉴赏方法,对一些诗歌进行分析和评价,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可以使用一些图示、符号等来辅助表达。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望海潮》的鉴赏文章,要求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答案:《望海潮》是一首描写海潮的诗歌,通过形象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海潮的壮丽景象。
诗歌以“潮”为主题,以“望”为视角,通过对海潮的观察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望海潮》
词中运用色彩、线条等绘画元素,如“烟柳画桥”、“云树绕堤沙”等句,使 词具有绘画美。同时,通过意象的叠加和组合,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PART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
REPORTING
相关历史文化知识介绍
柳永与宋词的发展
柳永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的作品在宋词的发展中占有 重要地位。通过了解柳永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可以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望海潮》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PART 04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REPORTING
修辞手法运用
对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 雪”等句运用对偶,句式 工整,音韵和谐。
比喻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 池夸”运用比喻,将美景 比作凤凰栖息的池塘,生 动形象。
夸张
“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 华”等句运用夸张,突出 钱塘的繁华和重要地位。
意象塑造及意境营造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PART 03
文学价值与影响
REPORTING
《望海潮》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01
代表了唐代婉约词的巅峰
柳永的《望海潮》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唐代婉
约词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03
丰富了词坛的表现手法
《望海潮》在表现手法上独具匠心,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 法,使得词作在表达上更加生动、形象,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 的可能性。
《望海潮》与其他描绘杭州的诗词比较
历史上有很多诗人和词人描绘过杭州的美景,如白居易的《忆江南》、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等。通过比 较这些作品与《望海潮》在描绘杭州方面的异同点,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杭州的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魅力。
《望海潮》教案(优秀3篇)
《望海潮》教案(优秀3篇)《望海潮》教案篇一【情景导入】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径钱塘(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是什么样的一首词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呢?【信息筛选】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然后说说读后的感受。
2、这首词描写的是杭州,那么作者笔下的杭州究竟是怎样一座城市呢?它有什么特点呢?富庶而又美丽的繁华大都市。
人们生活安定和美,一切显得极为和谐。
3、具体来说,上片和下片各自交代了什么内容?请结合文本本身来简要概括一下。
明确:上片写杭州美丽的环境和繁荣的经济,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生活景象。
(过渡)了解了词大概内容后,请同学们再来朗读课文,跟着作者再次走进当年的杭州。
【合作探究】1、自古杭州皆繁荣,那么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展现它的美丽和繁华的呢?明确:“东南形胜”三句从地理条件、悠久历史来说的,“烟柳画桥”六句是从风景美丽和人口众多来说,“市列珠玑”三句是从人们生活的城市的商业发展来看的。
这是上片描写的内容。
2、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文本详细地分析一下上片。
解说:“东南形胜”从地理条件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恨重要,风景优美,故曰“形胜”。
“ 三吴都会”,是从历史悠久着笔的。
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才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开头三句,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
“风联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表现都市户口繁庶。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绿树环抱,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高中语文必修《望海潮》一等奖说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望海潮》一等奖说课稿《高中语文必修《望海潮》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高中语文必修《望海潮》一等奖说课稿33、《望海潮》说课稿教学目标:1.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
(板书)二.词的基本知识: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指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
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三.柳永生平及其影响: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
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四.整体感知。
1.请同学听录音,注意词中生字的读音,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受?2.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首词。
高二语文《望海潮》优质教案(精选
高二语文《望海潮》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宋词选读》中的《望海潮》。
本词为宋代词人柳永所作,描绘了壮阔的海潮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词的背景、词牌介绍、词文解读、艺术特色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望海潮》的背景,了解词牌特点,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 领悟词中描绘的海潮景象,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分析《望海潮》的艺术特色,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中意象的解读,艺术特色的分析。
教学重点:词的背景、词牌特点,词文内容的理解,情感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景象,引发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介绍柳永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词的背景。
3. 词牌解读:讲解《望海潮》的词牌特点,引导学生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4. 词文解读:a. 学生自读词文,理解词意。
b.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分析词中的意象。
c. 讨论词中的情感表达,感受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5. 艺术特色分析:a.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词的艺术特色。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古诗词的艺术特色。
六、板书设计1. 《望海潮》2. 内容:a. 背景介绍b. 词牌特点c. 词文解读d. 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望海潮》中的意象,并阐述其在词中的作用。
2. 答案:a. 意象:潮水、风、云、月、沙等。
b. 作用: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出壮阔的海潮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词文解读、艺术特色分析等环节,提高了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a. 比较阅读:让学生阅读其他描绘海潮的古诗词,分析其异同。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望海潮》教学设计 (2)
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学习诗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四、反复诵读感知大意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2.预习《雨铃Biblioteka 》板书设计1、从地理位置上看
富庶美丽2、从历史传统上看惊叹
3、从自然景观上看艳羡
安定祥和4、从市井面貌上看赞美
5、从百姓生活上看
《望海潮》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的大意。
2.整体把握词作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
2、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六、概括总结体会情感
1、作者笔下的杭州给人什么印象?
2、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七、合作探究表现手法
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文谈谈你的看法。
八、拓展延伸
欣赏图片,用“对联”或“其他形式”为家乡民乐写一则城市宣传语,让更多的人了解民乐,走进民乐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
2.学生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节奏
3.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4.有感情地再读全词
五、联想想象,感悟意境
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也差点成了千古罪人。当然,这只是前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现在大家再想想词中哪些内容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大宋直指杭州的野心呢?为什么?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案(精选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宋词精选》章节,详细内容为《望海潮》一词的解析与学习。
《望海潮》是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作品,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望海潮》的背景、作者、词牌、韵律等基本知识。
2. 领悟词中所表达的景象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词中意象的把握和情感的体会。
重点:词的背景、作者、词牌、韵律等基本知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望海潮》。
2. 讲解背景:介绍作者柳永,讲解《望海潮》的背景和词牌特点。
3. 诗词解析:a. 学生自读诗词,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b. 教师逐句解析,分析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c. 学生讨论,共同探讨词中的难点和重点。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宋词,分析其意象、情感和表达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另一首宋词。
7. 课后作业布置:见第七部分。
六、板书设计1. 《望海潮》2. 内容:a. 作者:柳永b. 背景:钱塘江大潮c. 词牌:长调d. 意象:潮、云、月、风等e. 情感:壮志未酬、忧国忧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望海潮》中的三个意象。
b. 分析《望海潮》中的情感。
c. 比较本节课所学宋词与另一首宋词的异同。
2. 答案:a. 潮:象征国家的命运,波澜壮阔。
云:象征人生的浮沉,变幻无常。
b. 《望海潮》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对壮志未酬的忧虑。
c. 学生需自行分析比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词的背景、作者、词牌等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词中意象和情感的体会程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宋代词人的作品,了解不同词人的风格和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海潮》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阅读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亟待提高。
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充分的诵读,通过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风光、
市井面貌、百姓生活五个角度进行分析,依照意象、意境、情感这一
思路,对整首词整体感知。
教学目标:品味诗句,培养思维能力,理解能力。
学习两种表现手法,迁移应用,培养写作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德育要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赏析诗句。
导入:
柳永的这首《望海潮》不同于他以往的婉约词风,起笔高亢,以大开大合的笔法,浓墨重彩的向我们展现了杭州的美丽与繁华。
上节课我们通过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风光、市井面貌、百姓生活五个角度进行分析,体会到了词人对杭州都市生活的繁华、祥和、美丽的惊叹、赞美和喜爱之情。
我们也感受到了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这都得益于词中优美的语言和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难点是赏析诗句。
重点是点染和铺陈这两种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
首先让我们齐读《望海潮》。
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学生齐读)(评价)
通过学生的齐读,我们来共同赏析名句。
一、学习难点:赏析诗句
赏析诗句时,我们要学会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抓住关键词,可以抓住关键的动词、副词、形容词、数量词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1、首先,让我们来赏析历来被人们所称道的一句“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不好,用霜雪比喻浪花,波涛滚滚而来,“卷”突出浪涛的形态,如果用“推”就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
2、除了这一句,本词中还有许多美妙的诗句,例如“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句。
(相传金主完颜亮读罢柳永《望海潮》一词,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现在我们用抓住关键词这种方法来赏析这一句。
首先,我们发现修饰“桂子”和“荷花”这两种西湖的典型意象时选用了“三秋”、“十里”两个数量词,“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
“十里”是说湖中荷花种植范围广,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桂花与荷花并不是盛开在同一时节,词人巧妙地把西湖的两种典型意象凝练于一句诗中,大大扩大了词的意境,给人以开阔壮美之感。
“重湖叠巘清嘉”是说,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绣山水实在是清丽可嘉,这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
3、在词中,我们不但体会到了自然风光的优美壮阔,我们也能感受到人们生活的恬静安逸。
本诗中哪一句诗最能表现人们生活的安居乐业呢?“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的确如此,这一句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生活情景呢?提示:“弄”“泛”,两个动词充满动感,这样的生活图景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极富生活情趣。
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采莲的幼童,嬉戏喧闹,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答题要点:翻译诗句,抓住关键词,意象、意境、情感。
二、学习重点:点染和铺陈的表现手法
这首诗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它被称为词中的清明上河图,词中优美的语言和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都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我们来共同学习两个重要的表现手法:点染和铺陈。
1、点染原本是绘画中的手法。
运用到古诗词中,简单来说,点是点明主旨(总写),染是具体描述(分述),点染之间无间隔。
例如:《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染),总是离人泪—(点)。
同学们还记得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吗?同学们齐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染),断肠人在天涯_—_(点)。
现在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遍《望海潮》请同学们找出词中运用点染表现手法的诗句。
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染:(自然风光之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都市繁华)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民生安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2、除了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也得到了巧妙的运用。
铺陈其实就是诗经中的赋。
铺:平铺直叙。
陈:详细陈述。
例如,《孔雀东南飞》中: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陌上桑》中: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我们发现铺陈表现手法,句式整齐,铺陈常与夸张和排比连用。
让我们一起朗读《望海潮》,找出其中运用铺陈表现手法的诗句。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真可谓一句一景,工于铺陈。
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点染和铺陈的表现手法,难点是通过抓住关键词来赏析诗句。
(师生共同总结知识点,提出要求,下次课提问,做到温故知新)
迁移应用(作业):
学习了这首《望海潮》相信同学们也想用我们的笔,写一写我们的家乡伊春。
伊春最突出的景色有哪些?
自然风光方面:群山环绕,山像一幅水墨画,树的颜色,红松,汤旺河石林,大平台观杜鹃花。
可以写不同季节景色的变化,秋天的五花山,冬天的雪景。
百姓生活方面:这里人们的生活,春天的早晨人们早早就在院子里互相召唤着,结伴而行,去山里采山野菜。
人们的装扮,表情。
下午时菜市场热闹非凡的场面,刺老芽,老山芹,刺五加叶,葔腿,黄瓜香,猫爪菜,荞麦秧菜,山茄秧,苦老芽等各种山野菜整整齐齐的摆放着,供人们选购。
可以写一写人们注重防火,护林,栽树的活动。
相信同学们会写出对家乡的赞美热爱之情,老师期待你们精彩
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