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高中语文优质课教案展示一:滕王阁序、逍遥游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及其文学地位。

分析并欣赏《滕王阁序》的文采与哲理。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通过文本细节,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友情、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翻译分析文章结构与修辞手法探讨文中体现的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课内外相关文献阅读与讨论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作者背景、文学特点等。

互动法:分组讨论、问题解答、学生分享等。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学习情境。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音频等辅助教学。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相关阅读材料。

实体教具:地图、古籍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3.1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5分钟):简介王勃及其文学地位。

课文朗读与初步理解(15分钟):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教师解释生僻字词。

分析文章结构与修辞(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指出修辞手法。

深入探讨与讨论(20分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与价值观念。

3.2 时间分配导入新课:5分钟课文朗读与初步理解:15分钟分析文章结构与修辞:20分钟深入探讨与讨论:2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4.2 课文理解测试: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及其对课文主题的把握。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王勃《滕王阁序》原文及注释版本王勃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相关文学作品或评论文章网络资源:王勃研究、滕王阁旅游介绍等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王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优质教案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优质教案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滕王阁序》全文;(2)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3)了解王勃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情、乡愁的真挚情感;(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滕王阁序》全文2. 教学重点:(1)文中生僻字词的解释;(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修辞手法;(3)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3.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营造氛围,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王勃的生平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滕王阁序》,解决生僻字词问题;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修辞手法;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体会友情、乡愁的主题;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滕王阁序》;3. 调查身边同学对《滕王阁序》的了解程度,整理成调查报告。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读后感:阅读学生的读后感,评价他们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4. 调查报告:评估学生对身边同学的了解程度,了解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七、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2. 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3. 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逍遥游优秀教案优秀6篇

逍遥游优秀教案优秀6篇

逍遥游优秀教案优秀6篇逍遥游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3、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特色。

4、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并能对之作简单辨析。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3、赏析本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并评价庄子的思想。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风格的就是庄子。

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逍遥游》,看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1、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曾作过漆园吏。

生活贫穷困顿,但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哲学思想源于老子,而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齐物论》))精神上冲出渺小的个体,短暂的生命融人宇宙万物之间,翱翔于“无何有之乡”(((逍遥游))),穿越时空的局限,进人无古今、无死生超越感知的“坐忘”境界(《大宗师》))。

庄子的体道人生,实为一种艺术的人生,与艺术家所达到的精神状态有相通之处。

这种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文学特质。

2、《至乐》记载: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

语文教案-《滕王阁序》教案

语文教案-《滕王阁序》教案

语文教案-《滕王阁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滕王阁序》全文。

2.分析《滕王阁序》的艺术特色,体会王勃的写作风格。

3.感受作者对壮丽山河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滕王阁序》的文学价值、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理解并背诵《滕王阁序》全文,分析文章结构。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作者王勃及其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滕王阁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2.教师辅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三、课文分析1.分析文章结构,概括各段内容。

2.着重分析文章中的精彩句子,体会王勃的写作风格。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滕王阁序》的初步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关注《滕王阁序》中的精彩句子。

二、课文分析1.深入分析文章中的艺术特色,如:骈文、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2.着重分析文章中的哲理内涵,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就文章中的某个句子或段落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文背诵1.学生分组背诵课文,互相检查。

2.教师辅导,帮助学生提高背诵效果。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关注《滕王阁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二、课文分析1.分析文章中的难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2.着重分析文章中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就文章中的某个观点或思想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2.布置拓展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王勃及其作品。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关注《滕王阁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二、课文背诵1.学生集体背诵课文,互相检查。

2.教师辅导,帮助学生提高背诵效果。

2.布置拓展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王勃及其作品。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精选5篇)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精选5篇)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滕王阁序教案,山草香整理分享了5篇滕王阁序优秀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要求学生理解和积累掌握“故、尽、即、胜、幸、且、矣”等多义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骈文的特点2、过程和方法通过教师诵读指导使学生熟读成诵,通过学生研读和讨论,疏通文字,把握文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调动认知、情趣导入在江南,有中国古代的三大名楼,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请同学们说说下面三首诗描写的分别是哪座名楼?出示诗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诗》)今天,我们就来一睹王勃笔下的滕王阁的风采二、指导诵读,初步感受朗读是学习感悟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培养语感教师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读出节奏教师提示:1、疑难字音轸zhěn瓯ōu隍huáng棨qǐ戟jǐ懿yì襜chān潦lǎo俨yán骖cān 騑fēi凫fú闼tà甍méng舸gě舳zhú鹜wù蠡lǐ遄chuán睢suī睇dì眄miǎn阍hūn舛chuǎn赊shē悫què簪zān笏hù叨tāo2、节奏划分示例: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如,豫章/古郡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穷/岛屿之萦回;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七字句的读法有四种: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阎公/之雅望三、自主探究,积累理解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研读探讨归纳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教师边巡视边解答疑难字句1、词类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带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动用法,使……放下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涌起,像流星一样飞驰宾主尽东南之美: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飞阁翔丹,下临无地: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使动用法,使……腾空、使……飞起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使……吃惊四美具,二难并:美、难,形容词作名词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使动用法,使……委屈、使……逃匿2、通假字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3、多义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故、尽、即、胜、数、幸、且、矣等四、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第一段:写地理风貌,引宴会人物第二、三段:摹万千气象,状周围景观第四、五段:绘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第六、七段:述身世际遇,叹盛宴难再五、布置作业,巩固提高课后让学生翻译全文并写在作业本上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明确目标二、重点研读、深入理解示例:兴州城形胜宾主之美山川之美登楼之喜主要手法:记叙(铺陈)、描写示例: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体悟天地之大,宇宙无穷,感叹人生无常,盛衰有时)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玄想宇宙广袤,衬托人生渺小,引发感慨)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沟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答非所问,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直抒胸臆,坦言心怀,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主要手法:抒情、议论冯唐、李广、贾谊、梁鸿句,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古已有之,今又何伤?)老当益壮四句,勉励自己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表现了崇高的人生观贪泉、涸辙句,表明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表现了乐观开朗的情怀北海、东隅、桑榆句,表现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孟尝、阮籍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班超、宗悫句,表示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三、整体归纳、把握特色示例: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板书设计】《滕王阁序》州城形胜人生无常,宾主之美盛衰有时,兴记叙(铺陈)、描写悲抒情、议论、用典山川之美怀才不遇登楼之喜济世无门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教学说明:二、学习过程当以整体,部分,整体为宜,本教学设计在整体诵读理解感知的基础上,深入积累文言字句,理解内容、把握情感,而后归纳总结写作特色三、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本文第一课时,充分让学生诵读,培养语感,整体认知;同时,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掌握文言字句、文言现象从而感知文章思想内容五、课后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习得的能力得到迁延与提升滕王阁序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常见句式分析2、文章分析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常见句式分析教学难点:文章分析教学方法:讲析、讨论板书设计:滕王阁序王勃一述宾主之美二绘山川之美三写宴会盛况四叹知己难遇,盛宴难再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练习二、三作业检查二、学习新课,课文第四至第七自然段请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理解课文。

滕王阁序教案最新5篇

滕王阁序教案最新5篇

滕王阁序教案最新5篇《滕王阁序》的优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2.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3.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文学典故。

4.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5.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重点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2.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3.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难点文中的语言和大量的典故。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陆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楼阁庙宇,比比皆是。

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名扬天下。

它们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鸛鹊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

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

二、关于文体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

骈文讲究排比、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平仄,声韵要求严格。

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关于作者: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县),初唐文学家。

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

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

《滕王阁序》是他的著名文章,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也因其开阔的意境,宏大的气势,而成为千古绝唱。

2.关于本文写作背景: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滕王阁序》课文优秀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课文优秀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课文优秀教学设计《滕王阁序》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2. 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三)、情感与价值观:1.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二、教学方法设计1.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2.利用多**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教材处理设计:《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

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

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

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

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

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1.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四、教学过程与师生互动设计(一)导语设计: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

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

那么有谁知道“*古代四大名楼”呢?(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四大名楼因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

《滕王阁序》教案【精彩4篇】

《滕王阁序》教案【精彩4篇】

《滕王阁序》教案【精彩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为您整理了《滕王阁序》教案【精彩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滕王阁序》教案篇一1、熟悉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感情。

2、欣赏《滕王阁序》的景色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3、学习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树立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1、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

2、实词和虚词的学习。

1、事、景、情交融的写法。

2、课文背诵。

2课时一、导语设计: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积淀着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古建筑到处都是。

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名楼不少,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

这些明楼因其精美的建筑和名人的游历题诗而著名。

二、文体常识:1、“序”: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赠序,即临别赠言。

2.“骈文”: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语句方面以骈偶和“四六”句为主;语音方面平仄相对;用词方面以用典和藻饰为主。

三、作者: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

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沛王李贤闻其名声,招为王府侍读,后因一篇《檄英王鸡》触怒高宗,被逐出沛王府。

又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因受牵连被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径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客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客序》。

高中语文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

高中语文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

高中语文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高中语文逍遥游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逍遥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的首篇课文。

《逍遥游》作为《庄子·内篇》的第一篇,具有开宗明义的价值。

更关键的是,庄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篇中,它是作者批判现实的理论依据和深层动力。

并本单元要求学生加强自学,掌握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和句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欣赏作品的情节、形象和语言。

欣赏中要展开想象,进入作品创造的艺术天地。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另外教学大纲要求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合,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以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据此本文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智能目标:1、练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2、养展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的能力,能欣赏作品听情节、形象和语言。

德育目标:1、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论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教学重点]1、掌握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了解、赏析本篇形象化的说理特点[教学难点]理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无所待”的思想二、教法运用教法的选择是要看对象的,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生的基础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1.教师提示诵读要领,学生诵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

《滕王阁序》教案(优秀9篇)

《滕王阁序》教案(优秀9篇)

《滕王阁序》教案(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滕王阁序》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优秀教案五课时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优秀教案五课时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优秀教案(五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3、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课时安排:五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作者、骈文及相关背景了解三大名楼及滕王阁的历史初步感知并赏析第一段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江南三大名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

大家学过有关岳阳楼的有范仲淹写的《》,有关黄鹤楼的有的《黄鹤楼送之广陵》、崔颢的《黄鹤楼》,今天我们来学一篇《》。

展示课件: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黄鹤楼《黄鹤楼》;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二、背景介绍1、关于作者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祖父是隋朝学者王通。

王勃六岁即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

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

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

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

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

随后前往交趾途中溺水惊悸而死。

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2、关于滕王阁滕王阁始建于唐高祖之子李元婴为洪州刺史之时。

民国十五年(1926年)终毁于兵燹。

其间创而重修,修而又毁,毁而复建,有确凿文字可考者达28次之多。

3、关于本文的写作《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都督阎公不之信。

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

已宿构矣。

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

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

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

’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优质教案1.1 背景介绍1.1.1 说明《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被誉为骈文的巅峰之作。

1.1.2 强调《滕王阁序》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地位,提升学生对该文的重视程度。

1.1.3 提出本节课的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并欣赏《滕王阁序》的艺术魅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文本解析2.1.1 介绍《滕王阁序》的文体特点,解释骈文的构成要素。

2.1.2 分析文章的结构布局,讲解开头、中间、结尾各部分的作用和意义。

2.1.3 解读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3.1.1 安排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3.1.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3.1.3 分析朗读时的技巧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滕王阁序》。

4.1.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滕王阁序》的艺术特色。

4.1.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写作。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难点讲解5.1.1 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古文用法。

5.1.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1.3 讲解课文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典故。

以上教案内容供您参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6.1.1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投影仪和电脑。

6.1.2 准备《滕王阁序》的文本复印资料,分发给学生。

6.1.3 准备相关的参考书籍和文献,以便于学生查阅。

七、教学过程7.1 教学步骤7.1.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滕王阁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滕王阁序》的兴趣。

7.1.2 朗读课文:安排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7.1.3 文本解析:分析文章的结构布局,讲解开头、中间、结尾各部分的作用和意义。

7.1.4 难点讲解: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古文用法。

7.1.5 互动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高三语文教案:滕王阁序4篇

高三语文教案:滕王阁序4篇

高三语文教案:滕王阁序高三语文教案:滕王阁序精选4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词《滕王阁序》的作者和创作背景;2.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和主题;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和主题;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词中较为复杂的修辞手法;2.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课前导入教师播放《滕王阁序》的音乐,让学生先听一遍,并请学生写下对音乐的感受。

2.诗歌背景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滕王阁序》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简要介绍杜牧的生平及他在唐代的学问、政治和文学地位,以及创作《滕王阁序》的背景和目的。

3.课文阅读教师指导学生通读整首诗,然后进行逐行解读。

重点解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4.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滕王阁序》,体味作者对美景和人物的推崇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教学辅助手段:1.音频设备:用于播放《滕王阁序》的音乐;2.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杜牧的相关资料和诗歌背景介绍;3.教材:课本中的《滕王阁序》诗歌。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诗词《滕王阁序》的作者和创作背景,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和主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高三语文教案:滕王阁序精选4篇(二)高三语文教案:说木叶说课稿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说木叶”一诗篇。

b) 学习理解和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c)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2. 能力目标:a)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

b)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感知和悟道的能力。

c)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技巧。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b)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精选4篇)

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精选4篇)

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精选4篇)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

只有优秀的教案课件,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因为准备不足导致的教学事故。

从哪些角度去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精选4篇)【篇一】高二语文新课标学案备课人:孟华使用时间:【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教学难点】骈体文的特点【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方法】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介绍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初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新唐书·王勃传》中说:“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石卧。

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时人谓勃为腹稿。

”王勃才气从中可见一斑。

正因为如此才华,路过洪州,参加滕王阁重阳宴会时,才能顷刻而就,文不加点,写下在唐代已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

二.解题及作者:《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序”——文体的一种。

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王勃(649~676年),文学家。

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

他和、、并称“初唐四杰”。

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

三.背景: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

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

《逍遥游》优秀教案5篇

《逍遥游》优秀教案5篇

《逍遥游》优秀教案5篇《逍遥游》优秀教案5篇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逍遥游》优秀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

《逍遥游》优秀教案1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4、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万物”到底待“什么”;写“万物皆有所待”有什么作用;难点:篇首写鲲鹏现世,极言其大,为什么要这样写。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目标:1、了解文章背景和庄子2、疏通文意,学习第一段过程:一、导入人类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却给宇宙带来了无穷的意义。

浩渺的宇宙和深邃的心灵,是古今中外的思想者探索和审美的世界……(引导学生对专题的关注,使学习课文不成为孤立的学习)。

古代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以经世之才,却屡遭打击,可是他们非但没有消沉,反而变得日益豁达。

比如苏轼。

那么,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精神支柱,今天我们要讲的庄子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之一。

二、检查预习1.你对庄子及其创作有哪些了解呢(适当补充背景知识)2.课文论证了庄子什么样的观点呢3.你对“逍遥游”的含义怎样理解的呢(“逍遥”,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

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

“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三、朗读课文,粗通文意。

1、听录音,注意字音与节奏。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正句。

鲲(kūn) 抟(tuán) 坳(ào ) 蜩(tiáo) 决(_uè)起而飞抢(qiāng) 小知(zhì) 斥鴳(yàn) 数数(shuò)然泠(líng)然、3、疏通、积累通假字:冥——溟反——返知——智已——矣辩——辨而——耐有——又重点实词(单音词):怒而飞志怪抟扶摇六月息负大舟覆杯培风决起枪榆枋控于地适千里小年知其修绝云气斯已矣天地之正重点实词(双音词及短语)海运扶摇野马坳堂夭阏莽苍果然泠然数数然羊角重点生字抟坳蜩舂蟪蛄斥鴳四、整体感知《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让学生掌握《滕王阁序》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1.1.2 培养学生对骈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1.1.3 提高学生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滕王阁序》。

1.2.2 学会欣赏骈文的韵律美、对仗美和意境美。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1.3.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崇尚美好品德。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滕王阁序》的字词解释、句式结构。

2.1.2 作者王勃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2 教学难点2.2.1 骈文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2.2.2 文中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简要介绍王勃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3.1.2 阐述《滕王阁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2 自主学习3.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3.2.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指导。

3.3 课堂讲解3.3.1 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骈文的写作技巧。

3.3.2 解读文中的历史、文化知识。

3.4 合作探讨3.4.1 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主题。

3.4.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3.5 课堂练习3.5.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5.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讲解。

3.6 情感升华3.6.1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美好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6.2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4.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

4.1.2 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4.2 练习成果4.2.1 批改学生的练习作业,了解掌握情况。

4.2.2 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评价、反馈。

4.3 课后反馈4.3.1 收集学生的课后感想,了解教学效果。

济源市高中语文优质课教案展示一:滕王阁序、逍遥游

济源市高中语文优质课教案展示一:滕王阁序、逍遥游

济源市高中语文优质课教案展示一:滕王阁序、逍遥游1号课目滕王阁序教学目标:1.鉴赏本文的美景与真情。

2.理解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理解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想:《滕王阁序》是千古传唱的奇文、妙文,但同时又是教学中的难文、硬文。

它是骈文的优秀篇章,用典太多,文辞简奥,给学生的诵读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学生必须在课前预习中做一些充分而必要的工作,如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疏通文意,找出文中运用的典故,理解其意图;诵读时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句子的节奏划分等。

课堂上教学重点放在深入探究情感的变化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古几重阳,依然天高地迥;东南一都会,正是彩彻区明。

王勃兴来,诗文题阁楼,一序占千秋;我辈登临,乐趣寄山水,三江抒豪情。

让我们跟随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一起登上滕王阁,品读其美景,赏析其真情。

(展示目标)文章的全称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这些标题已介绍了文章的内容:秋天在滕王阁举办的一次大型宴会上所作的开场白。

此类文章开篇多为介绍宴会地点、集会人物,极尽溢美之词,结尾多为总结全文提出号召展望未来。

我们不妨来验证一番。

二、学生齐读第一段。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内容。

答:赞盛地、捧阎公、夸嘉宾三、学生自己读最后一段,归纳内容。

答:总结陈词,回到现实,礼让他人。

四、重点学习2-6段,这一部分才是全文的精华部分。

教师配乐诵读,并预先设置问题。

1.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用文中一句话来作答。

答: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2.因何而“兴”?答: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尤其是美景,集中在2-3段。

五、赏析2-3段,男女生分读。

提问:哪些写景的美句最能打动你?方法提示:1.诵读2.描述意境3.写景视角4.技巧手法5.相关诗句对比举例: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评析:这一句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

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源市高中语文优质课教案展示一:滕王阁序、逍遥游教学园地10-04 20561号课目滕王阁序教学目标:1.鉴赏本文的美景与真情。

2.理解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理解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想:《滕王阁序》是千古传唱的奇文、妙文,但同时又是教学中的难文、硬文。

它是骈文的优秀篇章,用典太多,文辞简奥,给学生的诵读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学生必须在课前预习中做一些充分而必要的工作,如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疏通文意,找出文中运用的典故,理解其意图;诵读时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句子的节奏划分等。

课堂上教学重点放在深入探究情感的变化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古几重阳,依然天高地迥;东南一都会,正是彩彻区明。

王勃兴来,诗文题阁楼,一序占千秋;我辈登临,乐趣寄山水,三江抒豪情。

让我们跟随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一起登上滕王阁,品读其美景,赏析其真情。

(展示目标)文章的全称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这些标题已介绍了文章的内容:秋天在滕王阁举办的一次大型宴会上所作的开场白。

此类文章开篇多为介绍宴会地点、集会人物,极尽溢美之词,结尾多为总结全文提出号召展望未来。

我们不妨来验证一番。

二、学生齐读第一段。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内容。

答:赞盛地、捧阎公、夸嘉宾三、学生自己读最后一段,归纳内容。

答:总结陈词,回到现实,礼让他人。

四、重点学习2-6段,这一部分才是全文的精华部分。

教师配乐诵读,并预先设置问题。

1.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用文中一句话来作答。

答: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2.因何而“兴”?答: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尤其是美景,集中在2-3段。

五、赏析2-3段,男女生分读。

提问:哪些写景的美句最能打动你?方法提示:1.诵读2.描述意境3.写景视角4.技巧手法5.相关诗句对比举例: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评析:这一句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

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

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一动一静相映增辉;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

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一体,浑然一色。

背景旷远、色彩明丽、意境浑融、超逸豪迈。

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

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补充介绍:“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都督阎公不之信。

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

乃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

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

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公曰:‘是亦老生常谈。

’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公闻之,沉吟不言。

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唐摭言》卷五)总结这一部分写景文笔瑰丽、手法多样,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虚实相衬,众多景物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

六、鉴赏4-6段,前后分排读提问:1.景如此之美,为何又由兴悲?用原句来作答。

答:(1)人生苦短,盈虚有数的顿悟(2)众人皆乐,唯我独悲的孤苦(3)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感叹(4)壮志难酬,知音不遇的痛苦2.你联想起了哪些类似的诗句?答: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3.面对如此境遇,王勃又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的?用原句来回答。

答:文以情胜,这些文句之所以脍炙人口、引人共鸣,是因为王勃写尽了世上失意人的报国无路、济世无门,也喊出了天下乐观者的不甘沉沦、豪情壮志。

失望与希望兼有,追求与痛苦交织,这是从心泉中流淌出来的最纯真的情感,所以就最能拨动人的心弦。

4.为何王勃能将这种情感写得如此真切感人?(介绍王勃的经历)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干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总结:怀才不用、知己难遇。

笑脸后有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我们要看到他年轻背后的沧桑、辉煌背后的无奈。

正因为景美情真,才使得这篇文章达到了诗与画、景与情、神与形、自然与社会、山水与人文、欢快与沉重、悲怆与奋进、低沉与昂扬的高度统一。

七、拓展延伸:文以阁而名于世,阁以文而传天下。

设想某一天,你与王勃相遇在滕王阁,你想对他说什么?写下给王勃的一两句话。

对理想的执著往往在遭遇挫折时会产生巨大的痛苦,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人以老庄、佛家的出世思想为寄托,去寻找诗意的人生,一如陶渊明;有的人执著于其中,痛苦而不能自拔,进而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一如刘伶;有的人以天下为己任,勇于进取、积极向上,一如曹操。

身处初唐的王勃当时很年轻,却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正如落霞,但即使生命如此短暂他也要以孤鹜一“飞”的矫健姿态去迎接,去挑战!他的理想更加坚定,斗志更加昂扬,他以飞翔的姿态定格于滕王阁的秋水长空,那青春的宣言响彻了历史的天空,今天听来仍旧让人怦然心动、热血沸腾。

我想起了美国作家海明威在小说《老人与海》里的一句名言:“一个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你不可以打败他!”附板书:滕王阁序王勃兴←------------------景美↓悲------------→情真2号课目逍遥游【教学目标】1、感知语言,感悟寓言,感受思想。

2、用诗、词、曲、联或整句总结点化自己的解读。

【教学重难点】1、根据所提供的联句,理解段意,解读文意。

2、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状态。

3、试着用诗、词、曲、联或整句表达自己的感悟。

【教学方法】1、诱思探究,对联解读。

2、多媒体(PPT)。

【教学时间】2007年5月10日【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小家”的小对联,激发兴趣:“生命是一个过程,走完它,很长很长。

一个人走路,太寂寞;一群人上路,多欢乐。

”学习同样是一个过程,走完它,很长很长。

一个人学习,太寂寞;一群人学习,多欢乐。

让我们一起走过这四十分钟,去体味语文学习之乐。

首先,让我们欣赏一下“小人物”的欢乐:(齐读)①登高见远假舆马以致千里君子日日学则终成大业顺风闻彰借舟楫而绝江河吾辈时时思即日臻妙境②琵琶女琵琶行琵琶弦上琵琶语青衫客青衫人青衫司马青衫湿③太史公报任少卿书通狂惑表私心昌黎翁祭十二郎文衔哀痛致诚意④不可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潜归园田唱隐居者之乐岂能摧眉于京城权贵,李白游天姥吟不遇者之愤⑤翠翠、窦娥、祥林嫂、林黛玉、杜十娘、李香君、朱丽叶、玛蒂尔德,古今中外,一群女人唱尽人生悲欢离合,诌出一套《哀江南》,《祝福》声回荡《茶馆》水生、马谡、小栓爹、青面兽、张公子、柳梦梅、葛郎台、别里科夫,中年老少,一堆男人演绎世间酸甜苦辣,写成一部《逍遥游》,《雷雨》声响彻《边城》⑥论学科,《语文》最葩,书本内有许多风雅。

鉴小说,古今名家;品名著,中外贤达。

更有那坐茶馆,观雷雨,赏罗朱,冤窦娥,沁人心脾,赏心悦目,潸然泪下。

2、名家对联,引入课题:让我们再体味一下“大人物”的欢乐:①对联:东鲁春风吾与点,南华秋水我知鱼②导语(涉及庄子其人及其思想):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把庄子称为“神人”。

孔子是儒家的代表,庄子是道家的化身。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他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他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写在书里面的东西,都是一些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词,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他在天地之间,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但是,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呢?让我们一同走进《逍遥游》,解读《逍遥游》。

二、展示课题,交待学习目标:1、感知语言,感悟寓言,感受思想。

2、用诗、词、曲、联或整句总结点化自己的解读。

三、解读第一段:1、听读第一段。

2、根据提示,理清思路,感悟寓言,解读段意:提示:①鲲鹏高大,培风图南②野马尘埃,以息相吹③舟巨水深,翼大风厚④蜩鸠笑之,适远具粮3、依提示,指层次。

4、下列诗词联句对段意的解读,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是:(1)鲲鹏怒乘风起揽得九万里苍穹蜩鸠笑枪树止哪知三天外寰宇(2)水多积方能负大舟而有力风厚蓄才可抟大翼而有余(3)鲲心之大,假可载大船之深水,掀起千层浪鹏志之远,借能负巨翅之强风,冲上九重天(4)智者多谦翱翔苍穹专注无语愚人常傲翻飞蓬蒿旁骛多舌5、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点评。

(板书:万物有所待)四、解读第二段:1、根据提示,理清思路。

提示:①朝菌蟪蛄小年也②冥灵大椿大年也③鲲鹏适南大知也④斥鴳笑之小知也2、男生读第一层,女生读第二层。

3、用诗词联句表达自己对段意的理解,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4、下列诗词联句对第二段的解读,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是:(1)哀朝菌不知晦朔,悲蟪蛄不知春秋,徒伤向冥灵百岁春秋,羡大椿千载岁月,妄想(2)斥鴳之乐相比鲲鹏之志小知不及大知朝菌之短难及冥灵之寿小年不及大年(3)没有人希望短寿,像朝菌不见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殇之哀婉,踩着花开的季节悄然而逝;没有人拒绝长命,像冥灵五百春秋,大椿八千岁载,彭之潇洒,循着落叶的林阴逍遥自在。

5、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板书:境界有大小)五、解读第三段:1、学生齐读课文。

2、根据提示,理清思路,感悟寓言,解读段意:提示:①知行德而者②宋荣子③列子④至神圣人3、师解:在第三段中,庄子提到了四类人。

第一类:“知行德而”者,“知者”是公务员,兢兢业业,干一行爱一行,如焦玉禄、孔繁森和任长霞等;“行者” 是好村长、好乡长,如“咱们的牛百岁”和“刘老根”,;“德者”乃“信臣精卒”“忠臣良相”,如诸葛亮之流;“而者”是皇帝李世民、国家主席胡锦涛、美国总统布什。

这类人出类拔萃,凤毛麟角。

然而,他们自视清高,像蜩鸠,像斥鴳,跳不出世俗的羁绊。

第二类:宋荣子,“誉非不惊”,“宠辱皆忘”,因为他“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他分清了物和我、荣与辱的界限,但他未能“忘已”,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和“知行德而”者的区别,“犹然而笑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