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国的兴亡》说课稿

合集下载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教学目标:1.学习秦统一的历史,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2、探讨秦统一建立国家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教学重点:秦兼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

秦朝的建立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

秦的各种政治、经济措施对后来的封建王朝产生了巨大影响。

教学难点:对秦统治的正确评价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而又客观的历史评价。

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分析,形成正确的是非功过观念,提高联系、全面、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电脑历史挂图教学方法:引导式启发式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功高三皇、德高五帝的皇帝是谁?他得丰功伟绩有何之处?“(使用电脑搜索。

)二、整体感知:(课件展示)1、秦朝在同一六国之前有那些改革的措施,主要是谁负责改革,他改革的作用是什么?2、秦朝统一六国的顺序是?统一六国当中最有转折的战争是与赵国的哪场战争?3、秦朝在统一六国后,宰相是谁?他向秦始皇如何建议的,改革让秦国在以后的发展中怎么样?4、分析秦朝的建立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什么样的意义?5、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谁领导的?6、探讨这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作用和意义?7、刘邦为什么能在楚汉之争中取得胜利?三、课文探究:(课件展示)1、秦朝的统一对于历史的贡献意义?学生分组讨论:(主要是立足于秦朝建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一系列的改革,改革产生的作用。

是要求学生达到的要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要求要辩证的去看待秦始皇的是非功过,从而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3、秦朝灭亡的原因,对比秦汉统治者的治国策略,讨论汉朝为何能统治时间久?四、课文总结:本文通过对秦朝历史的学习,认识到秦朝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对秦朝统治的政策评价,让我们认识到历史发展规律是有其必然的因素。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讲义PPT课件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讲义PPT课件
时间起止:公元前206—前202年
性质:“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 邦为争夺皇位而战,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 争。
结果:经过四年的战争,刘邦取胜。公 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 安,史称 “西汉”。
21
22
成语典故一箩筐
指鹿为马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四面楚歌 破釜沉舟 约法三章 鸿 门 宴 等等
2
2.整合教材内容为三部分。 秦朝的统一 秦朝的灭亡
西汉建立
公元前221年, 秦兼并六国后, 建立第一个统 一的中央集权 国家
公元前206年, 秦末农民战争 推翻了秦朝的 统治
经过楚汉战争, 刘邦胜,于公 元前202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立西汉
3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秦兼并六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中国的条件。
8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与赵国
9
10
“秦王扫六合”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11
长城
陇西
画一画:
东海 秦朝疆 域四至 的简图 示意图。
南海
12
秦朝疆域四至
北至长城一带
西 到 陇 西
东 到 东 海
南到南海
13
二、陈胜吴广起义
1、起义爆发的原因 2、起义的主要经过 3、结果和影响
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
了,此乃鹿也!”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
“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
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
“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
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

《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秦帝国的兴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大一统王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2)秦加强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如郡县制的建立,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建长城和修筑驰道等。

(3)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大起义。

(4)楚汉相争。

2、理解(1)秦始皇为巩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

(2)识读秦朝疆域图和秦朝主要交通干线图,掌握阅读地图的能力,并理解便利的交通对巩固统一的重要作用。

(3)秦朝的残暴统治和人民不堪重负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二、教材分析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是本课的重点。

商鞅变法为秦吞并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秦的统一结束了中国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在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

官僚制度方面,中央设三公各司其职,地方设郡县管理一方,但中央和地方官职的任免都由朝廷决定,由此,统治权就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可引导学生将这一官僚制度与分封制相比较,从而理解其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分析文字、度量衡、钱币不统一所带来的不利之处,从而理解秦始皇在这些方面采取的统一措施的进步意义。

结合“史海拾贝”内容介绍长城,使学生了解秦修筑长城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

(为什么要修筑长城)秦朝在推行巩固统一措施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积极效应和负面影响是本课的难点。

秦统一中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秦朝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功绩显著。

但同时也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一些措施和工程确实加重了人民的各种负担,使百姓无力承受,最终酿成农民起义。

应该使学生知晓,“兴”与“亡”之间的辨证关系,人民的支持和理解是统治的基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广大人民谋福利。

三、重要图片说明《铜车马》第三单元的单元页插图。

秦铜车马于1980年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的一个陪葬坑内,共有两乗。

图为1号铜车马,也称作高车、立车或戎车。

【历史教案】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历史教案】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学习目标:1.了解秦统一的背景﹑时间和秦朝的都城;探究秦统一的意义2.了解秦的暴政,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

理解秦暴政与陈胜、吴广起义的因果关系。

3.了解楚汉战争的时间、性质及结果。

完成目标:【自主预习】一.“秦王扫六合”1.背景:战国以来,成为大势说趋。

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之战后,六国再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2.时间:年,秦国先后兼并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3. 开国皇帝:4.都城:5.意义:。

二、陈胜吴广起义1.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2.时间:3.地点:4.领导人:5.口号:6.建立政权:7.结果:8.意义:9.年项羽率兵数万与秦军30万在巨鹿展开决战,项羽毅然命令部下,结果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刘邦趁项羽与秦军决战之机,率军攻占,秦朝灭亡。

三、楚汉战争时间:交战双方:交战目的:主要战役:结果:【达标检测】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 夏朝B.商朝C.秦朝D.汉朝2.李白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该诗称颂的是秦始皇()A.统一中国 B.推行郡县制C.修筑长城D.抵御匈奴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李自成起义D.太平天国运动4.后人用“六王毕,四海一”来称赞秦王嬴政统一天下。

你知道“四海一”的时间是哪一年吗()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230年D.公元221年5.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皇帝是()A.夏禹B.汉武帝C.秦始皇D.唐太宗6.能反应陈胜吴广起义壮举的成语是()A.破釜沉舟B.背水一战C.纸上谈兵D.揭竿而起10.说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成语典故。

课堂小结:。

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课程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秦统一的背景,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2)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4)通过阅读“秦朝疆域图”,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识图,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基本史实。

(2)通过联系对比方法,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3)通过对“纸上谈兵”等成语典故的运用,了解本课中相关的一些基本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到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秦兼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

难点:秦为什么能够兼并六国实现统一?三、教学准备教师自制“战国七雄形势图”以及制作幻灯片(战国后期的历史背景、本课线索图表等)。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成语典故及秦王朝的资料。

四、教学方法利用幻灯片,通过阅读资料、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动手绘图进行探究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播放视频资料,导入新课。

歌曲中提到了哪个历史人物?哪个朝代?秦始皇大秦帝国师:秦兼并六国,建立起强大的统一帝国,然而赫赫一时的秦帝国很快就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你知道秦王如何统一六国的?秦帝国为什么很快被推翻了呢?导入新课板书[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学习目标1.了解秦灭六国的历史条件,说出秦灭六国的经过和完成统一的时间。

2.探讨秦统一的重要意义。

3.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时间、地点和意义;分析秦朝速亡的原因。

三幅历史画卷历史画卷一顺应潮流秦朝兴----秦王扫六合历史画卷二实行暴政秦朝亡----陈胜吴广起义历史画卷三楚汉战争争天下----楚汉战争历史画卷一顺应潮流秦朝兴----秦王扫六合1、自主学习课本64-65页,完成同步学习42页1-3题。

《秦帝国兴亡》初三年级历史说课稿

《秦帝国兴亡》初三年级历史说课稿

《秦帝国兴亡》初三年级历史说课稿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秦帝国的兴亡》初三年级历史说课稿一、本课地位: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秦王扫六合”2、陈胜吴广起义3、秦汉战争。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朝代。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它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对后世影响深远。

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

以“秦王扫六合”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增加了对秦朝的短暂的存亡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教训。

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

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国家兴亡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三、本课目标:根据以上情况和大纲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认识陈胜吴广起义。

2、能力目标: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

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培养学生通过认识秦朝的文物古迹来分析秦朝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同时总结秦朝在统治国家中有哪些经验教训。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本课重点: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如何让学生认识秦兼并六国的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镇江市丹徒区高资中学张庆文
一、助学目标:1、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和意义。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3、识读《秦朝疆域图》,探讨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增强分析问题能力。

二、助学重点:1、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和意义。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三、助学难点:秦兼并六国的意义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自助、互助
(二)自助展示
1、秦国兼并六国的时间。

2、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

3、秦国兼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有何历史
意义?
4、识图《秦朝疆域图》,指出秦朝的都城、疆域“四至”。

5、本课我们学到了哪些成语历史典故,请选一个成语说说典故。

(三)求助、补助
1、师生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2、学生提出自助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讨论解决
3、教师补助
长平之战—纸上谈兵垓下之围—四面楚歌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霸王别姬“皇帝”称号的由来
(四)概括总结:根据助学案,总结本课内容
(五)当堂练习,巩固消化——《互动课堂》。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1)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1)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封建朝代。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本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秦王扫六合”主要介绍的是秦统一天下的过程;“陈胜、吴广起义”主要介绍的是以陈胜、吴广起义为开端的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统治;“楚寒战争”主要介绍刘邦打败项羽而建立西汉的过程。

一、秦王扫六合1、课文首先介绍了秦统一中国的背景和原因。

第一、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可由经济条件、民族关系及社会各阶层渴望统一等几个角度来展开。

第二、由秦国来完成统一,不是偶然的。

可由商鞅变法、秦国多年征战及秦王嬴政的个人作用展开说明。

第三、秦赵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在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了,秦国的统一进程加快了。

2、本目接着介绍统一的过程和结果3、本目最后介绍了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完成了统一六国的事业,从此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二、陈胜、吴广起义1、本目首先介绍了起义的背景及原因:秦王朝的暴政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第一、徭役、兵役负担沉重。

当时全国总人口约2000万,其中青壮年男子大约有400万左右,而秦朝常年在外服役的男子大约有300万左右。

第二、秦朝的赋税很重,农民要将三分之二的收入交给国家。

第三、秦朝的刑法很残酷,单是死刑就要腰斩、车裂等十多种,还有族诛和连作。

第四、秦二世即位后,统治更加残暴。

2、本目接着介绍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

原因:公元前209年,一些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边,路遇降雨而无法按期到达。

按照秦朝法律,误期要被处死,于是陈胜和吴广杀死押送的军官,发动起义。

经过:建立了张楚政权,提出“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

结果:兵分三路,最终失败。

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鼓舞后来的农民反抗封建统治。

为推翻秦朝奠定了基础。

3、本目的最后介绍了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各地的反秦斗争仍在继续,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击败秦军主力,刘邦进军咸阳,秦朝灭亡。

《秦帝国的兴亡》说课教案

《秦帝国的兴亡》说课教案

秦帝国的兴亡民乐学校钱惠娟一、教材教法分析:“统一”是中华文明的特征。

秦始皇建立的秦朝是一个空前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从此,中国历史开始了一个以统一为主流的发展趋势。

贯穿本课的核心问题是“统一”: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国家;秦的暴政毁灭了统一国家二、学生学法分析:教学对象是处在青少年时期的七年级学生。

他们有着年龄和生理方面的局限,例如年龄小,知识积累少,理解能力弱;但是他们主动参与性强,信息来源广,思维活跃。

但认识能力还不高,在理解和评价上会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组织角色扮演、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体验到学习历史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考察、研究、比较和归纳的能力,并通过图文材料获取历史信息。

2、通过讨论秦始皇的功与过,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并达成一定共识。

3、引导学生通过成语故事了解历史,达到以文促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秦统一的积极意义。

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2、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人”的历史发展规律。

重点:秦朝的统一及其影响难点:秦朝的短暂而亡。

四、教学过程五、教学反思:我把这节课设计成多媒体教学的形式,通过呈现大量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力求把历史的本来面貌重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教师通过启发引导、组织讨论、创设情境、生动讲述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秦帝国的兴亡说课课件.ppt

秦帝国的兴亡说课课件.ppt

知识巩固
我说历史
自己动手
秦帝国的兴亡
兴 (前221年) 中央集权 文字货币度量衡 巩固 加强 暴政 亡 (前206年)
长城 秦疆域
楚汉战争: 刘邦VS项羽
第一局:鸿门宴 第二局:用人用策 第三局:垓下之战
秦王 嬴政,认为自己的功德高过古 县的由来和推行: 代的三皇五帝,于是采用“ 皇帝”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 的称号。他自称“始皇帝”,并幻 区设县,后来又在边地设郡。商鞅变 想后世子孙从“二世”“三世”传 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 至“万世”。从此,“皇帝”一词, 秦始皇决定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 成为此后两千多年中国传统社会最 郡县制。 高统治者的称号。
歌谣小结
历史知识总是比较零碎,学生学 公元前之二二一,秦灭六国有大功。 了之后可能很快就忘记了,而歌谣由 国都设在咸阳城,炎黄子孙得安宁。 于它琅琅上口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加 秦朝暴政民愤激,戍卒大泽揭竿起。 强对基本史实的记忆。 势如破竹建政权,陈吴败后项刘继。 楚汉之争又四年,刘邦长安建政权。
练习Βιβλιοθήκη 朝会得“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 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 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 惟恐遭劫难。”
——你能从教材中找出相应的史实吗?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看 到了秦始皇的功劳,也发现了 他的许多问题,那么,你眼中 的秦始皇是什么样的?
成语典故
这个故事的名称是什么? 里面含有一个什么成语? 这件事反映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征? 你还能说出教材中的哪些成语?
•对于历史发展规律性的认识和探索方面还要加强。
二00七、一
一、选择题 1、秦统一全国是在(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5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20年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 ) ①推行郡县制 ②实行分封制 ③设立“三公” ④修驰道,统一车轨 ⑤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A、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二、填空题: 1、秦王_______于公元前221年灭掉六国,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 。 2、秦统一后,在中央设_____、_____ 、_________ ,合称“三公”。 3、秦规定使用____ 为全国统一的文字,规定_____________ 为全国 通用的货币, 并把____ 国度量衡的标准器颁行天下。 4、秦长城西起______ ,东到______。

七年级历史教案 秦帝国的兴亡9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 秦帝国的兴亡9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秦帝国的兴亡9篇秦帝国的兴亡 1一、本课地位: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秦王扫六合”2、陈胜吴广起义3、秦汉战争(自学内容)。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朝代。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它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对后世影响深远。

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

以“秦王扫六合”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增加了对秦朝的短暂的存亡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教训。

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

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国家兴亡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根据以上情况和大纲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认识陈胜吴广起义。

2、能力目标:(1)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

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2)培养学生通过认识秦朝的文物古迹来分析秦朝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同时总结秦朝在统治国家中有哪些经验教训。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本课重点: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如何让学生认识秦兼并六国的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秦为什么能统一中国。

在各个诸侯国中,最初秦国并不是最强的,但它后来为什么能统一中国,这是学生较难理解的。

第8课 秦帝国的兴亡.

第8课  秦帝国的兴亡.

第8课秦帝国的兴亡[教学目标]1、知道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秦始皇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3、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秦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认同其对中国历史产生的积极意义。

[重点与难点]1、重点: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

2、难点:秦朝的灭亡。

[设计依据]1、教材分析:(1)秦朝作为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在历史上是空前的,一系列制度的创设,对后世影响深远,故为重点。

(2)强盛的秦朝最终灭亡,学生难于理解,故为难点。

2、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因此,本课可以让学生分析秦能统一中国的原因。

但是,学生对盛极一时的秦帝国短命而亡,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加以引导分析。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复习提问:商鞅变法有何作用?回顾已学的知识,回答问商鞅变法为秦灭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导入新课。

题。

讲授新课秦始皇1、统一:灭六国,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指导学生查阅地图册中《秦灭六国示意图》。

简要说明秦灭六国的过程。

指出: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了全国的统一,这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

阅读《秦灭六国示意图》,了解秦灭六国的过程。

动手绘制“秦灭六国路线图”。

2、措施:政治方面经济文化方面军事方面1、提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遇到了以下问题,他是如何解决的?对后世产生什么影响?(1)有人提出要仿照西周制度,分封子弟于六国旧地,许多大臣表示赞同。

(2)文字、货币、度量衡不统一,车途异轨,交流不便。

(3)北方匈奴侵扰。

2、根据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1)秦始皇创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官僚机构,他以史为鉴、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度,加强了中央到地1、整理教材P45——P48相关内容,根据历史事实回答问题:(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创立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和郡县制度。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doc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doc

教学设计课题: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授课教师:苗玉良授课班级:七年级5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秦统一的背景,培养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和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探索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秦疆域图”,培养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过程和方法1.通过识图,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基本史实。

2.通过对“纸上谈兵”“揭竿而起”“破釜沉舟”等成语典故的运用,了解相关的基本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到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通过阅读相关小字内容,认识到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重点:秦国的兼并战争及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秦国为什么能统一全国。

教学辅助:PPt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新授〔一〕兴——秦王扫六合1、秦统一全国的背景和原因(自学P64第一段文字)。

1)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2)商鞅变法后(回顾商鞅变法),秦国成为七国中势力最强大的国家。

3)秦赵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在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了。

(学生讲故事:长平之战)2、过程: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可教学生采用谐音记忆法“喊赵薇去演戏),建立了秦朝。

3、秦朝的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历史意义)学生小组合作自学解决以上四个问题课本剧表演:“皇帝”的由来4、秦朝的疆域四至。

〔二〕亡———秦末农民大起义1、根本原因:秦王朝的暴政。

暴政的表现:1)徭役、兵役负担沉重。

2)秦朝的赋税很重,农民要将三分之二的收入交给国家。

3)秦朝的刑法很残酷,单是死刑就要腰斩、车裂等十多种,还有族诛和连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王扫六合”》说课稿
山海关二中李占红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一、说教材
1.本课地位和作用: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朝代。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它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对后世影响深远。

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

以“统一”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并增加了对秦朝的短暂的存亡和历史意义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教训。

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2。

本课具体内容及大纲要求:
本课的内容是新单元的一个开始,它既联系了上一单元的春秋战国的纷争,大变革的时代,又是对下一节课对秦朝的暴政的铺垫,还是与大一统的汉朝的一个强烈对比的历史时期。

本节课共有三大部分,一是秦的统一及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二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三是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大纲要求:一是,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所展示的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二是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个进步作用。

3、学生情况分析: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搜寻知识,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

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不能辩证的看待历史问题及历史人物,同时对国家兴亡、统一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

4、本课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和大纲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秦灭六国及其意义;掌握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包括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了解万里长城,灵渠等古代工程及秦朝疆域。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和整理课外知识的活动,培养学生从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对秦始皇及其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秦朝的建立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使学生明确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学会运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

秦始皇统一六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而巩固统一的措施,更是对中国历史的巨大贡献。

但他的残暴统治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埋下了秦朝短命的祸根。

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对中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5、本课重点:
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重点是秦朝的统一及统一的措施和统一的作用.。

6、本课难点:焚书坑儒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难以理解,易主观臆断。

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要求和新课改的理念,我把本节课设计成网络探究课的形式,在网络逐渐普及的时代,信息更为广泛,老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当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学习,提高兴趣应当是我们教学当中充分考虑的问题。

本节课通过网络平台,学生自学、搜集资料、讨论等多种方式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三、说学法:
1、引导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观察学习法:所谓观察学习法是指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历史信息等,从中发现它们的特点、所反映的历史内容,并与所学内容联系,如此为学生的思维力的发展、想象力的发展,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结合具体教学过程设计说明一下是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

(展示课件)
1、复习导入: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这类问题的提出的目的是复习旧的知识,并引入新的课程)
战国时期,七国割据称雄,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

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奴隶制被废除,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了,逐步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

因此,七国中秦国最有实力统一六国。

一.秦灭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提问:战国时期的三次战役是什么?
教师引入:通过这次长平之战,实力最强大的赵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抵抗,下面我们来看看,秦王嬴政是如何灭掉六国的。

1.秦灭六国(前230--前221年)
(幻灯片动画演示秦灭六国顺序的)
教师讲解;从公元前230年兼并韩国开始,到公元前221年兼并齐国,十年间,六国先后灭于秦,在公元前221年,秦完成了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位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君的风采。

(出示幻灯片):秦始皇画像及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巩固统一的措施:此目内容既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以应当花较多时间来探讨。

这里主要从秦朝的中央集权的建立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作用及对当今中国历史统一现状四个方面层层深入进行。

首先,教师引入。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秦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怎么做才能够从政治上完成巩固统一呢?仿效西周的分封制是不是明智之举?请大家根据当
时的实际情况,为秦王嬴政设计一个统治方案。

(引导学生注意:秦应该或者完成哪些方面的统一,例如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方面。

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巩固这种统一局面?)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然后由一位同学总结,看看秦始皇是怎么做的。

在学生分析后,有教师课件展示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集权制度的建立:
在中央,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秦中央政府的最高官员,他们都由皇帝任命,构成对全国发号施令的总枢纽。

在地方,秦朝实行郡县制。

这是中国地方政区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郡县制在我国被长期沿用下来,影响十分深远。

秦始皇通过这一套专制集权制度,把全国一切大权控制到了皇帝手中,它一方面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教师对以上内容进行总结后,继续提问,那么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加强专制,在文化、经济和其他方面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这一部分由学生来看书并总结,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总结能力及分析能力。

在此目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各方面讨论和分析总结秦统一的措施和作用,从而加深理解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突出的作用和秦统一的深远影响。

在这里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对于焚书坑儒事件,通过幻灯片显示当时的焚书遗址,加强知识的直观性和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来探究和分析,秦始皇用焚书坑儒的方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和目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哪?意在帮助学生打开分析的思维,不要只看书中的名人的观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学会把历史事件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和认识。

最后,教师在从当时特殊的环境和对历史发展的趋势的角度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从而真正实现对难点的突破。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焚书坑儒事件的目的是通过这种做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他却采取极其残暴野蛮的手段维护他那至高无上的权威。

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对于这一点,我们要予以否定。

对于最后的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及开发南疆和灵渠的水利工程及秦朝的疆域的学习,由于在课前安排了学生的自学和资料的整理,由学生根据资料配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既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总结知识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3.在思考与探究中,请同学们讨论两个问题,第一,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2、目前祖国未完成的统一大业是什么?谈谈你对统一大业的认识?安排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能够辩证的分析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并得出结论: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而又功过分明的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

而对于第二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对祖国历史中的现实问题进行更深入地分析,意在提高对历史知识在现
实中的运用能力。

这一系列的安排层层推进,分解进行,学生在自然当中就会作出一些理性思考从而达到了对历史能以史鉴今的升华。

4.用顺口溜的方式做为本课的总结,并选择合适的课堂校问题,通过小竞赛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并提高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5.板书设计:这样设计,线索清楚,简洁明了,体现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分析和安排,请各位老师指教。

谢谢!
山海关第二中学
李占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