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若干思考
关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提案
关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提案提出背景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推进,高等教育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如今,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校对社会和经济的贡献度。
但在我国,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还存在着一些制度性难题,制约了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我提出了以下建议,以期能够为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建议。
主要内容分权管理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实现分权管理。
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以行政层面为主导,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事务都由行政部门一手独掌。
然而,这种模式制约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升。
相比之下,分权管理模式能够充分尊重学校的专业性和学术权限,并且提高管理效率。
建议在学校内部实行分权管理,将各个管理职能交由相应的部门负责,从而达到高效管理和协同效应的目的。
同时,学校内部职权也应分工更细、交叉更少、责权利明晰,避免由于角色模糊导致的决策不明晰。
鼓励自主创新现代大学制度需要注重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需要的是学校制度上的“改革创新”。
学校应该鼓励自主创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和支持,打造研发和创新的平台和体系。
同时,大学也应加强对学科交叉、深造、国际化等方面的支持,培育多样性和创新性的学术环境。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现代大学制度需要建立起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
传统模式下的评价体系常常存在许多不合理、不科学、不公正的现象,如注重数量、忽视质量,注重学术成果,却忽视教学质量等等。
这种模式的评价体系不仅不能建立良好的学术氛围,还会影响学术研究的方向和质量。
建议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和准则,以考察教学、科研、学术成果等维度,打造科学公正的评价机制,同时注重引导和激励教师探索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研创新模式,在实践中更好的提升教学水平,为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提供坚实的保障。
倡导全球化视野现代大学制度需要倡导全球化视野,发挥“国际副校长”、“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等国际合作机制的作用。
对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思考——大学与政府、社会关系的视界
・ 收 稿 日期 :06—0 20 9—1 0
本 文 是 浙 江 省 20 05年 新 世 纪 高 等 教 育教 学 改 革 项 目成 果 之 一 . 题 编 号 :b57 课 y00 8 作 者 简 介 : 小 琳 (96一)女 , 江 诸 暨人 , 兴 文 理 学 院 副 教 授 。 魏 16 。 浙 绍
制衡 的权力关 系。 有效制的三种权力相互渗透和“ 寻租” 只有建立起 “ , 商议合作” 的机制 , 才能实现相互 间的“ 共生共荣” 。
关键词 : 现代 大学制度 ; 大学 自主权 ; 学与政府 ; 大 大学与社 会
中 圈分 类 号 :6 0 C 4 ,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8 9 X(06 0 —00 — 5 10 —2 3 20 )6 13 0
中 , 学外部 关 系主要 是 指大 学 与政府 、 大 社会 的关系 , 大学 的 内部组 织 结 构 是指 大 学 内 部 的领 导体 制 和管
理 体制 , 大学 成员 行 为规 范体 系 主要是 指 明晰 教师 、 学生 、 管理 人员 个人 的责 、 、 的规 章 、 策 和行 为准 权 利 政
则 。本 文 的视点 在 于大 学外 部关 系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 学是 遗传 与 环境 的产 物 。现代 意义 的 大学制 度肇始 于 欧洲 中世 纪 大学 , 随着 大学 的产 生而 产生 、 伴
并伴 随着 大学 的发展 而 不断 完善 , 核心 是“ 其 大学 自治 、 学术 自由” 。 最初 的 中世 纪 大学 以行 会 的形 态存在 。 在 中世 纪 , 会本 身 是一 种 同业者 的 组织 。 行 这种 组织 以 自治 为
度 ” 迄 今 尚无 一 个公认 为权威 的定 义 , , 我们通 常 提到 的现代 大 学制 度 , 也仅 只是 一个 相对 于传 统计 划 经济
原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在高教年会的演讲报告:现代大学制度—2013年10月16日桂林
1.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应该有不同 的定位。 对于研究型大学,眼光要更加长远。 最近,因为关注人才培养的问题,在访问 北大工学院陈十一院长和上海交大张杰校 长时,我专门问了一个问题:他们如何认 识21世纪工程教育的定位?
陈十一院长的回答是:不仅是培养工程师 ,而且要更加关注工程科学家的培养。 张杰校长的回答是:把工科教育变成工程 科学教育。 两个人的回答异曲同工,都在关注他们这 类学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要从工程本身向 应用科学转变。
这一共识,在对海外大学的访问中得到进一 步的佐证。 我与受访者中的很多人都素昧平生,但通过 与他们的联系和接触,也能感受到,正是国 内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才使得海 外大学的校长们愿意与我们坐下来平等交流 。
美国马里兰大学前校长、美国工程院候任院 长牟德博士介绍,美国政府拨给大学的经费 不断在缩减,拨款从占学校总预算的70%降 到现在只占13%。 台湾地区近年来通过“五年五百亿“等项目 一直在加大对大学的投入,但正如高雄中山 大学杨弘敦校长所说,即便如此,对比起来 ,内地大学的资源比台湾大学的更多,因此 发展的后劲也会更足。
在评估报告里,专家几乎都提出了类似的 问题:不到位、不统一、不落实。
最近,受邀到武汉纺织大学做报告,我就 了解到,他们曾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结 果,学校领导却越来越感到,作为有着深 厚纺织行业背景的省属大学,只有办出特 色和水平,才能在高校林立的湖北拓展出 发展空间。 于是把校名又改了回来,坚定不移地走特 色发展道路。 密切对接湖北省的支柱产业。
这些高职院校的定位非常清晰,每一个学 校都是一个好的案例。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若干关系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若干关系刘献君世界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处于关系之中。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同样面对着各种关系。
首先是内部和外部的关系。
现代大学制度包括两个层面的制度:政府如何管理大学,即大学的他治——外部制度;大学如何自我管理,即大学的自治——内部制度。
外部制度和内部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外部制度是内部制度建设的条件、前提。
良好的外部制度为内部制度建设提供了环境、条件,其中十分重要的方面是保障大学的办学自主权。
对于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不能一概而论,认为我国大学缺乏办学自主权,而应从关系的角度分析。
办学自主权可以划分为民法权和公法权。
与西方大学相比,我国大学拥有比较充分的民法权,而缺乏公法权。
我国高校法人虽然不享有完全的财产所有权,但有较充分的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法律规定的处分权,如银行贷款、购买土地、各类楼房修建、收入分配等自主决定权,这方面的权力比西方大学校长的权力要大。
但是在专业设置、招收学生等方面,我国大学法人基本上没有自主权,而西方大学则享有比较充分的自主权。
《高等教育法》明确的高校法人地位不仅仅是民事主体,而且表明高校也是一类特殊的行政主体,是公法人中的特殊法人。
[1]因此,从现代大学制度的外部制度来说,要尽快落实大学在办学中的公法权。
内部制度对外部制度的影响具有放大和消减的双重作用,十分重要。
笔者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哲学思考》[2]一文中,从宏观层面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制度与大学制度、大学制度与现代大学制度、制度目标与制度过程等关系进行了论述。
本文进一步就大学内部制度建设中的目的与手段、内容与程序、制度与机制、制度与文化等关系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目的与手段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
从起源来看,“目的”起源于射箭。
古人眼睛为目,箭靶的中心目标为的,射箭是为了射中目标,这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古人将这一具体的动作转化为抽象的概念——目的。
关于我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一点思考
代大 学制度 的本质所在 。我 国现代 大学制度 的构建 , 需要创设 健全 的法制 化平 台, 落实大学 面 向社会 自主 办学 的 法入 主体地 位; 转换政府职 能; 转变大学运行机制 ; 立健全 的学 术评鉴 制度 , 育 以学术 自由精 神为核心 的 内在 建 培 制度 。 关键词 :现代大学制度 ;大学 自治 ;学术 自由 中 图分类号 : 6 7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 —6 2 (0 6 0 0 8 9 7 20 )2—0 0 —0 01 5
与社会发 展方 向和 内在要求 相一致 整, 也涉及到高校 的 自身发展定位 , 同样还涉及到对 会发展方 向的, 否则就是传统的、 守的或落后 的 j 保 。但也有学 学校、 学者 自身命运 的关注…。可 以说 , 现代大学制 的, 现代大学 制度的“ 现代 ” 不是一种 时间的分 度的建构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指向, 也是促 者认为 : 而是价值的约定。可 以说 , 现代大学制度既有传 使高等教育规范、 有序、 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 , 野 , 拟就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 、 特点及我国现代大学制度 统的因素 , 也有现代的元素 , 还有未来的质素 , 它是过 现在、 未来的综合体 。 J 的构建进行探讨 , 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借 去、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关于我 国建立现 代大 学制 度的一 点思考
徐 月红
( 南京 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 院 , 南京 2 0 9 ) 1 0 7 摘 要 :现代大 学制度 是新 时期 高等教 育改革 的方向和必然趋势。大 学 自治、 学术 自由、 长治校、 授治学是现 校 教
b o z ro ,fse h h rn y tm a i c d m cfed m st ec r . rn emirr o trte i ee ts se tk n a e re o a h o e n g a i
对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099商业故事BUSINESS STORYEducation·教育教学对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张晓丹(中山大学 南方学院,广东 广州 510970)摘要:这些年,许多人都在批评中国教育培养不出大师。
温家宝曾在同济大学演讲时表示:“一所好的大学,不在高楼大厦,不在权威的讲坛,也不在那些张扬的东西,而在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
要通过讨论与交流,师生共进,教学相长,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学术氛围,并不断完善和发扬,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这样,真正的大学就形成了,就会有一批有智慧的杰出人才出现,整个国家就有了希望。
”具体来说,关键在于建立真正的现代大学制度。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若干问题一、对“现代大学制度”的认识有学者指出,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有两个,那就是大学自治和教授治校。
而我认为无论“谁来治”,出发点都应围绕以下两点,即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涵可以包含以下两方面:(一)爱师爱生只有大环境关爱师生,才能把大学的主体——师生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
现在国内诸多大学均实行“量化管理”,重点“管理”教师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和科研成果等,这将直接决定教师的工资水平和晋升,而教学质量、学生的“评教”对教师的职称评定、升迁的影响微乎其微,这从制度上影响教师为了升迁和评职称,只能埋头于“科研”,不闻它事。
这种“重科研轻教学”的观念和做法很难说是“爱师爱生”的表现。
比如普林斯顿大学的怀尔斯教授,其学校各级领导均不过问他在从事什么研究,更没有统计他发表了多少篇论文,给予其充分的自主研究空间。
结果,怀尔斯教授经过九年的努力,虽无论文发表,却解决了360多年以来未解的难题,摘取20世纪数学的皇冠。
国外一些国家则相当重视对师生的关爱,比如英国大学实行导师制,学生一入学便会受到品学俱佳的导师的关爱。
以牛津大学为例,导师制要求学生每周与导师见一次面,汇报自己一周内研究和撰写的论文。
然而在国内,大学生和老师、学校的关系越来越疏离,感情也不深,更不必说“尊师重教”。
对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思考
现 代大 学精 神 的根本 就是 要求科 学 与人文并
举, 这形成了现代大学精神的核心层。主要有以
下 四个 方 面的 内容 :
一
是现 代科 学精 神 。求 实 与创新 是现 代科学
精 神 的集 中表现 。 二是 民主精 神 。 民主 是 一种 精 神生 活 方 式 、
学的体制 , 形成科学 的运作体 系。其 中, 构建现代 大学体 制是核 心, 现代 大学制度 的体制特征 是要求 产权清 晰, 学术 自治, 教授 治学, 管理科 学。 关键 词 :现代 大学制度 ; 体制; 大学精 神 ; 产权 中图分类号 : G 6 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 7 1 6 9 ( 2 0 1 3 ) 0 3— 0 0 9 7~ 0 5
第 1 0卷
第 3期
华北科技学 院学报
2 0 1 3年 7月
对 完 善 现 代 大 学 制 度 的思 考①
董 波②
( 华北科技学 院, 北京 东燕郊 1 0 1 6 0 1 )
摘
要: 针对 我国 的国情和高 等教 育的现状 , 要建 立现代 大学制度 首先要凝 练现代大 学精 神, 构建起 现代大
所高 校 的师生 普遍 认 可 的一 种 群体 意 识 , 是 一 所 高校 的办 学理 念 和价 值 追 求 的集 中体 现 , 是 引 领
一
所 高校 不断 发 展 、 不 断 提升 办 学 水 平 的精 神 动
力, 是高 校一 代又一 代 学人 的品格 、 精神 、 追求 、 成
就积淀形成的, 是不可替代 、 不可模仿的 , 是高校
校 的出资者 、 办 学者 、 监管 者 的责任 和权 力 。实现 所有 权与 办学 权 的相 对 分离 。政府 要 转 变 职 能 , 让高 校 的产 权适 度 多元化 , 同时渡让 出办 学权 , 让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健全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创新思考
关 键 词 : 大 学现 代 制 度 : 内部 治 理 结 构 ;创 新 思 考
中 图 分 类 号 :G 6 4 9 .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1 - 2 8 6 2 ( 2 0 1 3 ) 0 1 — 0 0 7 8 — 0 2
一
二、 现 代 大 学 制 度 建 设 存 在 的 主 要 问 题 目前 我 国高 校 的 办 学 主 体 是 政 府 , 政 府举办 . 政府投 资 、 育 资 源 统一 分 配 . 对高校统得过多过死 , 高校 没有 办学 自主权 和 办学 灵 活性 , 官办不分 、 上令下行 , 千校一面 , 使 高校 失 去 了 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 . 现 在 高 等 教 育 存 在 的主 要 问 题 , 不 问 题 。 因此 . 解 决 中 国高 校 的发 展 问题 关 键 是 吏 制 。 从 高 校 内部 管 理 体制 来 看 . 基 本 上 沿袭 的是 政 府 的组 织 机
《 国家 中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要 ( 2 0 1 0 -2 0 2 0 ) 》 提 效 的 、 有 目标 的 大 学 制 度
出要 完 善 中 国特 色 现 代 大 学 制 度 。 完善治理结构 。 这 既强 调 了 “ 现代大学制度 ” 的重要性 . 同时 又反 映 了 中 国 大 学 发 展 阶段 结 构 是 一 个 必 须 正 视 和 亟 待 解 决 的关 键 问 题 。
定。 然 而. 制 度 一 旦形 成 , 又 有 其 稳 固性 的 特 点 。 新 的制 度 往 往 构 与 管 理模 式 . 高 校 的 治理 主 要 是 靠行 政 权 力 , 在高校趋官化 、 “ 教授治学” 形 同虚 设 , 由于 诸 多 因 素 , 教 授 能 够 促 进 社 会组 织发 展 . 随 着 时 间 推 移 和 情 况 的 变化 . 原 有 的 趋 行 政 化愈 演 愈 烈 . 制 度 又 对 组 织 的 发 展 和 运 行有 一定 的制 约性 。 因此 . 组 织 机 构 的地 位 、 学术的神圣 . 失 去 了其 应 有 的庄 严 , 导致学风浮躁 、 学 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发展 . 需 要 制 度 改 革 先 行 大学 的建 立 与 发 术 腐 败 、 教 学 中 心地 位 弱 化 、 教学 质 量 下 降 , 大 学 这 座神 圣 的殿 展 需 要 一 定 的 制 度 保 障 现代 大学 制 度 是 建 设 一 流 大 学 的前 堂 被 世 俗化 . 失 去 了她 所 应有 的独 立 品格 和 批 判 精 神 。这 些 问 也 制约 着 我 国高 等 教 育 又 提 和基 本 . 是大学人 才培养 、 科学研究 、 社 会 服 务 和 文 化 传 承 题 严 重 制 约 着我 国大 学 的健 康 发 展 . 等 职 能 实 施 的重 要 保 障 现 代 大 学 制度 就是 规 范 大学 组 织 运 好 又快 的发展 完 善 我 国现 代 大 学制 度 . 加 快 推 进 高 校 体 制 改 行 和各 项 行 为 的规 章 、 规 则体 系 我 国现 代 大 学 制 度 的 建 立 应 与 社会 主 义 市场 经济 体 制 相 适 应 .一 是 坚 持 社 会 主 义 办 学 方 向 二 是 受 制 于党 纪 、 国法 和政 策 法 规 的约 束 。 三 是 遵 循 高 等 学、 民 主管 理 五 是 大 学作 为法 人 实 体 和办 学 主体 应 具 有 相 应 层面上的内容 : 一是外部制度安排 . 二 是 内部 制 度 设 计 。外 部
关于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架构、机制与观念
办 高等教 育 的整 体发 展 。 经 济结 构上 看 , 立学 从 独 院是 介 于“ 有 ” “ 公 与 民办 ” 间 的 第 三 种 混 合 型 结 之
的 构 建 , 方 面 要 注 意 总 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国 高 等 教 育 创 建 至 一 今 , 其是 上世 纪 七 十年 代 末 改革 开 放 以来 的经 尤 验 教 训 , 一 方 面 又 要 特 别 关 注 当 今 条 件 下 我 国 另
招 , 名 定位于 2 0 命 0 3年 教 育 部 8号文 件 的颁 布 1 。
生 的 一 公 办 高 等 学 院 内部 以 民 办 机 制 运 行 的 二
级 学 院 , 成 规 模 于 19 形 9 9年 高 等 学 校 的 持 续 扩
积 累 , 谋 求 更 好 发 展 的 自身 需 求 。 种 时 代 背 为 这
景 与 自身需 求 的交 织 决定 了我 国 现代 大学 制 度
济 体 制 下 的 传 统 大 学 制 度 而 占 的 , 所 指 的 是 与 它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相 适 应 , 合 高 等 教 育 规 符
律 , 政 府宏 观 调控 , 等 学 校依 法 自主办 学 , 由 高 管
的 独 立 学 院 的 发 展 、 义 层 面 的 行 政 权 力 和 学 术 狭 权 力 的 和 谐 互 动 以 及 观 念 层 面 以 人 为 本 思 想 在 当
维普资讯
教育学研究
关于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 架构 、 机制与观念
任 利 剑
内容 提 要 本 文 从 我 国 当 前 高等 教 育 发 展 的 实 际 出发 , 为 独 立 学 院 的 崛 起 是 构 建 现 代 认
关于构建现代化大学制度的设想
二、构建社会 主义现代大学制度 的核心
建立适应 市场 经济要求的现代 大学制度 ,橱 心是要 通
三、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的重点
要构建社会主义现代 大学制度 ,必烦在 强调尊重高等
*
【 收辅 日期]2 0 — 9 0 01 0 — 1 【 作者筒卉 ]白云讳 (96 .男,山西五 台 ,山西农业走学教务灶干部 。 16一) 人
知识 高技 术的专 门人 才.芫键 是根据社会 化、市场化大 生
为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 ,使 市场在政府宏观调控 下成为 社会 贵源配王 的基础手段 。经济体制的这一具有革命 意义 的重大 变革,曲搀套 影响教 育、文化等上届建筑的改革和 发展。 高等教 育应主动适应 社会 经济的发展变化 ,按 J 高 l l } 等教 育的基本性质 ,深化教 育体制 改革 ,建立植根 于 自主 办学基础上的现代 大学制度 。 社会主义经峁体制改革市场化 目标 的构建 .要求 高等 学校成为主动 适应 经峁 改革和 发展 的 自主 办 学实体。首 先,经济基础头 定社会 政 浩上层 建 筑和教 育文 化 意识形 态。直接服务 于经济建设 的高等教 育必须积极按最市场经
(0 2年 2月) 20
( 曲 .2 0 ) F 0 2
关 于构 建 现 代 大 学 制 度 的 设 想
白云伟 ,武英耀 ,李晓明
( 山西农业走学,山西 太菩 0 00 ) 3 8 1
【 擅
要】社套主 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 固的确立和克善 ,将影响乃王袅定现代教育 的改革和发展 。高等教 育的
主权 。
济 的要 求 , 通过人才培养和知识与技 术的创 新 ,为社会 经 济提供 知识和技 术 支特 ;高等学校迁要通过 深化 文革 ,增
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思考
学模式、 德国大学模式 以及美 国大学模式。一般认
为, 大学起源于 1 2世纪的欧洲。 早期的大学 主要是
以知识传授为主。1 世纪末。 种早期 的大学 走向 8 这
衰落, 因是其陈 旧的形式和体制无法适应社会 的 原
现代大学制度建立 的发展历程来看, 现代大学制度 促进并保障了大学的持续、 快速发展, 使大学从社会 的边缘走进经济社会的中心, 同时, 也极大地促进了
制度的构建; 重视教育立法, 转换政府职能, 实行政校分开, 实保障大学法人地位; 切 树立大学 自主办学意识。
建立大学良性运行机制, 正确行使< 高等教育法> 所赋 予的办学 自主权 ; 调整 大学 内部组 织结构, 协调大学 内 部权力分配, 突出学术权力在学术事务中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 : 现代 大学制度; 改革; 思考 中圈分类号 :6 92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2 80 (0 6 1 — 0 5 4 G 4 .1 A 10 — 6 92 0 )0 02 —0 我 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体制改革
而成为经济建设的“ 主战场” 走上了一条艰难 曲折 。
的“ ” 之 字型 发展 道路 。
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北京大学的建立和 发展具有代表性意义。在蔡元培先生担任北京大学
校长 期 间。 借鉴 德 国大学 的理念 和制 度, 合 当时北 结
改革开放 以来。 国高等教育 的改革取得 了巨 我 大成就。 但不容忽视 的是存在的矛盾 与问题依然很 多。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一直以政府行政约束 为 主导 。 费来 源 、 业设 置 、 生 计 划等 保持 大 学 正 经 专 招 常运转的各种资源完全由上级教育 主管部 门控制。 这种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导致 大学组织行政化, 乏 缺
构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若干思考
改革 的需要 。 关键词 : 现代 大学制度 ; 概念 ; 属 性 ;意 义 ;原则
河 北 青 年 管 理 干 部 学 院学 报 2 0 1 3年 第 2期
构建我国 现代大学制度的若干思考
王琳 博
( 西南 大 学 ,重 庆 4 0 0 7 1 5 )
摘要 : 构 建现代 大学制度 不仅 是 高教 改革 的 历 史 必然 , 也是 大 学 自身 建设 发展 之 需 。
基 本 问题 , 并 从 概念 中挖掘 其属 性 , 以期 为建立 中国特色 的现 代大 学制度 提供 可行 性建 议 。
( 一) 现 代 大 学制 度 的概念
“ 现代大 学 制度 ” 已成 为学 术界 的一个 研究 热点 , 关 于它 的概念 还未形 成 定论 , 但逐 渐呈 现 以下研究 范式 : 一是 以“ 制 度” 为 主体 的哲 学思 维模 式 的研 究 , 其逻 辑 主 线 为“ 制度 —— 大学 制 度—— 现 代 大 学 制 度 —— 中国特 色现代 大学 制度 ” , 这种 范式 遵循 从普 遍 到特 殊 , 从 一般 到 个 别 , 从 共 性 到个 性 的 规 律 ; 二 是 以“ 大学 和大 学制度 ” 为研究 对象 , 从 比较高 等教 育学 和高 等教育 发展 史 的角度展 开研 究 , 其逻 辑思 路
原 则规定 或 框架 , 是制 定各 项具 体制度 的基 础和 依据 ; 而具 体 制度 则是基 本制 度 的展开 或具 体化 引。有 学 者认 为 , 从 社 会学 和新 制度经 济 学的角 度 , 可 以把 大学 制度 分 为根本 制度 、 一般 制度 和具 体制 度 ] 。
浅谈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的几点思考
◆ 王德波
( 齐鲁师范学院教务处 )
【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 , 为提 高教 育质 量 , 推进 高等教 育的 内涵式发展 , 必须加快 实现教 育治理 能力现代化 , 首要任务 就是 完善 的现 代 大 学制 度 。现 代 大 学制 度 就 是要 构 建政 府 、 学校 、 社 会 之 间 的新 型 关 系 , 促 使 教 育管 理 向教 育 治理 的转 变 , 同时扩 大 高校 办学 自主权 , 以大 学章程的建设来完善高校 内部 治理 结构 , 推 动高等教 育的现代化 。 【 关键词】现代 大学制度 高等教育改革 思考
现 代 大 学 制 度 是 伴 随 现 代 大 学 的 建 立 而 发 展 的 。 不 同 时 期 的 大 学 需
2 O 世 纪初 , 美国威斯 康星大学 首先提 出了大学 为社会服 务的职能。经 学位委员会 为核心 的学术管理制度 , 在学科专 业建设、 科学研究 、 学 术评价 过现代大学的不 断 发展 , 使其 承担 了人 才培 养、 科 学 研究 和 社会 服 务等 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充分 发挥作 用 , 依 法享受 学术 自由。其三 , 要 积极 职能。 探 索成 立 高校 理 事 会 、 董事会制度等 , 对发展 规划、 学科建设 、 人 才培 养 、 科
一
大学精神 、 昭示大学使命。高校办学应回归大学本位 、 守护大学精神。
( 2 ) 完 善 大 学 内部 管 理体 制
、
现 代 大 学 制 度 的 由 来
其一, 坚持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 , 完善其议事 规则 , 制定配套 的规章 要相适应的制度来保障 。 这样大 学才能 紧扣 时代脉搏 , 履 行 时 代 所 赋 予 的 制度。厘 清党委 书记和校长各 自的职 权范 围, 规范 党委会 、 校 长办公会 或 历史使命。 校务委员会等机构 的职 能定位与 决策程 序。其二 , 要建立 以学术委 员会 、
关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些思考(节选)
问题 。
但行 政人 员 不能耍 性 格 。 ” 因此 , 我们 强 调 “ 教 授 就 是
大学 ” , 而 没 有说“ 处 长就是 大学 ” “ 院长 就是大 学” 。 陈希 同 志任 教育 部副部 长 的时 候 曾对 我说 : “ 我
在政 府对 大 学 的 巨 额财 政 投 入 上 。此 外 , 随 着 经 济 社会 的高 速发 展 , 在政 治 、 经济 、 社会、 文 化 与 教 育 同
步发 展 的一体 化 的进 程 之 下 , 一 所 大 学 无 论 如 何 标 榜, 其 作 为学 术研 究“ 象 牙塔 ” 的传 统 与追 求 , 都 无 法 脱 离 社会 环境 而 “ 独 善其 身” 或 “自 给 自 足 ” , 大 学 的
态 。这 就 是 我 们 目前 提 出 建 立 现 代 大 学 制 度 建 设 的
特 殊 时代 背景 。 因此 , 自 去 年 1月 份 至 今 年 3月 份 , 我 访 问 了 港 澳 台地 区 、 新加 坡 、 美 国 、日 本 等 境 外 近 2 O所 大 学 ,
是 大 学 自己 能 够 改 变 的 。 二 是 与 大 学 内 部 治 理 结 构 有关 , 大 学 自身 要 摆 正 自 己 的 位 置 。 在 大 学 里 , 行政
文献标识 码 : D
文章编号 : 1 6 7 1 —9 7 1 9 ( 2 0 1 4 ) 1 —0 0 0 3 一O 5
当前 , 现代 大 学制 度是 一个 热 门 的话题 , 特 别 是
《 国 家 中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 2 0 1 0 —2 0 2 0
浅谈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为提高教育质量,推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必须加快实现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首要任务就是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就是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促使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的转变,同时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以大学章程的建设来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推动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现代大学制度高等教育改革思考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投入的增加,使得社会更加关注教育的质量和公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快速增长,影响了教育结构和布局。
这些现实状况迫切需要由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那么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现代大学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相互促进、互相制约的新型关系,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和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来提高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一、现代大学制度的由来现代大学制度是伴随现代大学的建立而发展的。
不同时期的大学需要相适应的制度来保障,这样大学才能紧扣时代脉搏,履行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首先提出了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职能。
经过现代大学的不断发展,使其承担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职能。
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标志着我国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并于1903年进行修订了《奏定学堂章程》,从此我国的大学开始走向制度化。
建国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的体制下主要是政府主导教育行政管理,从1949年至1978年的30年间,在经历了解放区高等教育模式和苏联模式的冲击后,形成了一种政治和教育高度融合的大学制度。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重新学习西方国家的大学制度,开启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之路。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广泛使用“现代大学制度”这一概念。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当前大学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必须进行高等教育领域改革。
浅议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
Ap . 0 r2 08
第 5卷 第 4期
Vo . No4 1 . 5
浅议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
周 玲
( 汉大学 教育科学学 院, 北 武汉 407 ) 武 湖 30 2
摘 要: 自高 等 教 育 扩 招 以来 。 代 大 学制 度 已经 成 为 高等 教 育 界 备 受 关 注 的 焦 点 话 题 , 是 高 等 教 育 改 革 实 现 也
看 可 以 给 他定 一 个 三 维 坐 标 。横 轴 方 面 , 是 19 就 9 9年 开始 的 大学 扩 招 ;纵 轴 是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确 立 了一 个 雄 心 勃 勃 的新 目 标. 即所 谓 的 “ 建 世 界 一 流 大 学 ” 创 。这 个 目标 是 在 1 9 9 8年 5 月 北 大 百 年校 庆 上提 出来 的 , 以 称 之 为 “ 8 所 9 5工 程 ” 。国 家 集 中力 量 重 点 建 设 北 大 、 华 两 所 大 学 , 3年 内 各 投 入 巨 资 , 清 在 争 取 建 设成 为世 界 一 流 大学 。 后 。 随 争相 “ 建 世 界 一 流 ” 高 创 的 校 不 断 增 加 , 在 进 行 重 点 建 设 的 高校 已经 达 到 三 十 多 所 , 现 大 多采 取 教 育 部 和 地 方共 建 的方 式 :第 三 个 维 度 是 在 前 面两 个 纬度 基 础 上 发 生 的 教 育 品 质 的变 异 。19 9 0年 代 末 以来 教 育 发 展 的一 个 重要 特 征 , 是 教 育 作 为 社会 公 器 的公 信 力 、 校 作 就 学 为文 明教 化 的道 德 源 泉 、 为 “ 后 一 片净 土 ” 良好 声 誉 已 作 最 的 经 荡然 无 存 。 一些 地 方行 业 风 气 的评 比 中 . 育 成 为 群众 反 在 教 映 最为 强烈 、 败 最 为 严 重 的 领 域 , “ 镜 蛇 ~ 文 凭 批 发 市 腐 有 眼 场” 之称 。 学 校 园里 乱 相 丛 生 、 司 林 立 ,学 位 门 ” 件 闹 得 大 公 “ 事 沸 沸扬 扬 , 的假 文 凭 和 假 的真 文 凭 造 成 文 凭 贬 值 , 楼 高 耸 真 大 而 大师 稀 少 , 令很 多 人 都 深 感 忧 虑 。 造 成 高 等 教 育 日益 严 重 的腐 败 问 题 有 一个 重 要 的 背 景 , 即 上个 世 纪 政 治 体 制 改 革 的滞 缓 ,致 使 高校 官气 弥 漫 ,官 本 “ 位 ” 重 回潮 。面 对 这 种 几 要 葬 送 大 学 根 基 的 现 象 , 实 现 大 严 要 学 精神 的 回归 必 须 实 行 高 等 教 育 变革 , 建 现 代 大 学 制 度 , 重 而 对 高等 教育 的改 革 而 言 ,其 任务 就 是重 建现 代 大学 制 度 和 大 学 精神 。
民办高校建立有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若干思考
种 。据 统计 , 经 济合 作 与 发 展 组 织 成 员 国 中 , 在 职业 性 高等 教 育 机 构 中公 立 学 校 和 依 靠 政 府 资
助 的私立 学校 在校 生 占 8 % , 立学 校 在 校 生 占 8 私 1% ; 2 在学 术性 高 等 教 育 机构 中公 立 学 校 和依 靠 政府 资助 的私立 学校 在 校生 占 8 % , 立 学 校在 9 私 校生 占 1 %。 国 目前 对 民办高 校 还 未 有政 府 1 H我
20 0 9年 第 1 1期
民办教 育研 究
P iae Ed c to s ac rv t u ain Re e rh
No. 1, 0 1 2 09 S ra eilNo. 0 5
( 第5 总 O期)
・
教育发展 ・
民办 高 校 建 立 有 中 国特 色 现 代 大 学 制 度 的若 干 思 考
朱 皑 强 闵 卓
( 山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苏 南 京 钟 江 204 ) 109
摘
要 : 文从 民办 高校 深层 次 定位 与责任 、 本 制度 理 念与核 心 价值观 、 度设 计 与路径 选 制
择 等 方 面探 讨 了在 民 办高校 中建 立有 中 国特 色现 代 大 学制 度 的 问题 , 非 营利性 概 念 与制 度 对
人 力资 源优 势 。因此 , 为 社 会 力 量 办 学 的 民办 作 高 职教 育具有 领 军 的客观 地位 。 2 非 营 利 性 。 这 是 一 个 国 际 通 用 概 念 。非 . 营利 性 即公益 性 。其 内涵并 非 不 允 许 有 盈 利 , 而 是该 类组 织 的盈 余 只能 用 于 本组 织 的 目标 , 能 不
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问题与思考
历史 唯 物主 义有 一个 基本 观点 ,那 就是 ,生 产
力 与生产 关 系 、经 济 基 础 与 上 层 建 筑 ,或 先 或 后 、
或快 或慢 ,应 保持 适 应 。 14 99至 20 0 9的 6 O年 问 ,
一
、
现代 大 学制度建 设 的几个 问题
2—1 8 收 稿 日期 :2 09—1 0
作 者 简介 :杨天平 (96一) 15 ,男,江苏盐城人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从事教育管理基础理论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金华 ,3 10 。 20 4
杨 天平 :中国特色 的现代 大学 制度 建设 :问题与 思考 路 。对于 这个 问题 ,已基 本达 成共识 。 值得 深思 的 是 ,17 9 8年 改 革 开 放 后 ,各 方 面 尤其 是经 济建设 ,取 得 了举世 瞩 目的成 就 ,生 产力
利 ,急 于求 成 ,一 味企 求 “ 大 做 强 ” 做 。二 是 校 内
行 政权 力泛 化 和官本 位体 制强 化 ,党 政并行 的制度
设 计增 加摩擦 成 本 。大学 是政 府 的从属 机构 ,其所
教育 ,搞 无 产 阶级专 政下 的继 续革 命 、阶级 斗 争为 纲等 ,乱 折腾 ,高等 教育 是重 灾 区 ,走 了不 小 的弯
教 学地 位边 缘化 、学术风 气庸 俗化 、民主 管理 形式化 等 问题 。应 辩证 处理 政府 与 高校之 间的 关 系,既 强调 政 府 的有 限控制 ,又强化 高校 的有 限 自治 。首先 ,政 府应 明确 自身 的管理 角 色、转 变管理 职能 、 下放 管理
权 限 、注重 管理服 务 、 强化 中介 管理 。其 次 ,高校应 进 一步 完善 党委 领 导下 的校 长 负责制 、 营造 教授 治学 的优 良环境 、加 强 民主 管理 的制度 建设 、 强化教 学 工作 的主体 地位 、健 全科 学研 究的 管理制 度 。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导言:现代大学制度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机构,其功能涵盖教育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本文将从大学的历史沿革、现代大学制度的定义与特点、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意义以及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要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学的历史沿革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1世纪的欧洲,最早的大学被称为“藤校”,主要提供神学和哲学的教育。
随着时间推移,大学开始提供更多种类的学科,比如法学、医学和自然科学等。
16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进一步促进了大学制度的发展,大学不再是为了教授传统知识,而是强调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的普鲁士王国推出了现代大学制度的雏形,以促进自由思想和学术研究。
20世纪初,美国成为了现代大学制度的领导者,其强调综合性大学的理念成为了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
二、现代大学制度的定义与特点现代大学制度是指以培养高等教育人才为核心,通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来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一种机构体系。
现代大学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综合性:现代大学制度不再局限于一种学科或职业的培养,而是提供多种学科和多层次的教育,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研究导向:现代大学制度注重研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并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3. 国际化:现代大学制度积极面向国际,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招收国际学生和教师,推动文化交流与知识共享。
4. 社会服务:现代大学制度不仅培养人才,还承担社会责任,提供各种社会服务,推动地方和国家的社会进步。
三、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意义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1. 促进社会进步:现代大学制度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提供各种专业人才,推动社会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
2. 推动科技创新:现代大学制度注重科研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构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若干思考王琳博(西南大学,重庆400715)摘要: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不仅是高教改革的历史必然,也是大学自身建设发展之需。
在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中,除了遵循高等教育和大学发展的规律外,还要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公开透明的原则,让大学制度更好地发挥其功效,服务大学发展和国家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概念;属性;意义;原则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大变革的转型时期,建立健全现有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用了专门一章,系统阐述“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这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文件中还是第一次。
我国的大学不是没有制度,而是缺乏合乎时代发展需要的现代大学制度。
基于此,本研究以我国公办大学中的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制度构建为对象,通过分析现代大学制度的概念和属性,以期为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提供参考。
一、现代大学制度的概念及属性概念是认识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通过认识事物的涵义,揭示事物的本质,使人们研究和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在构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科学地回答“现代大学制度是什么”的基本问题,并从概念中挖掘其属性,以期为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提供可行性建议。
(一)现代大学制度的概念“现代大学制度”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关于它的概念还未形成定论,但逐渐呈现以下研究范式:一是以“制度”为主体的哲学思维模式的研究,其逻辑主线为“制度———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这种范式遵循从普遍到特殊,从一般到个别,从共性到个性的规律;二是以“大学和大学制度”为研究对象,从比较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发展史的角度展开研究,其逻辑思路为“大学发展史———大学制度演变史”,研究顺序是先西方后我国。
1.从制度涵义和适用范围来看,有学者认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概念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建立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现代大学办学体制;二是形成符合提高办学水平与效益要求的现代大学内部管理机制。
前者是指大学外部,明确各级政府、社会各方面与大学的关系;后者是指大学内部,规范其运作方式和管理制度,明确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1]。
还有研究者认为,现代大学制度是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大学制度而讲的。
现代大学制度是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高等教育规律,政府宏观调控,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相统一的高等学校管理制度的总称。
现代大学制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现代大学制度是指高等教育系统,举办者、管理者、办学者权收稿日期:2012-11-08作者简介:王琳博,男,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管理。
责清楚,政事分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高等学校管理制度。
狭义的现代大学制度是指高等学校(办学者),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高等教育规律[2]。
有的学者认为,大学制度是以学术本质为根据,确定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大学行为规则体系。
它从内外关系上,可分为外部制度和内部制度;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成文制度、不成文制度;从内容维度上,可分为组织设置制度、管理制度、工作制度等。
这些制度又可划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两大类。
基本制度是关于大学性质、任务以及组织构成和主要行为活动等最基本内容的原则规定或框架,是制定各项具体制度的基础和依据;而具体制度则是基本制度的展开或具体化[3]。
有学者认为,从社会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可以把大学制度分为根本制度、一般制度和具体制度[4]。
2.从大学制度的演进史来分析,一种观点认为,现代大学制度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以德国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大学制度,二是我国近代建立的大学制度,三是走向社会中心的大学制度[5]。
需要指出的是,对“现代”二字的理解。
冠之以现代,不过借用一个名词而已,表示与过去的不同。
在国内学者眼中,“现代”一词仅仅是一种象征的说法,是一种美好理想的总汇。
事实上,更为合理的理解“现代”的涵义是指在时限上从过去以来持续到现在。
它只是一种表示“美好的、理想的”修饰语。
由哲学和教育学两门学科的“母子”关系特点分析,从哲学维度回答“现代大学制度是什么”的问题更接近于其本真的认识。
因为从高等教育哲学观的角度和汉语语词的表达上分析,“现代大学制度是什么”这个问题常常是从其特性、实质或特质上去描述的。
鉴于此,愚认为,现代大学制度的真正本质包含了广义和狭义两方面。
广义上是指大学制度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而建立的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制度体系,即宏观层面的制度。
狭义上是指大学内部管理制度,即微观层面。
如大学的人事人才制度,财务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
(二)现代大学制度的属性众所周知,每种客观事物都有其属性,认识事物的属性是探究事物本质的途径之一。
属性即特质、特征和性质,是事物内在的或固有的、不因外部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性质。
由此推论,制度属性就是内在于制度之中并以此区别于其他制度的一种质的规定性,或根本性特征。
作为一个规范体系和制约机制,或者是某种意义上的一种工具,任何制度都存在属性问题,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制度[6]。
基于此,现代大学制度的属性就是其本身所具有的固有的本质的特征、特性或特点,是其区别于其他制度的根本。
从大学制度的概念和发展史分析,现代大学制度具有如下几种属性:1.社会制约性。
大学制度的社会制约性是指现代大学制度的存在与发展深受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人口等。
任何制度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的出现与变革是随着社会矛盾的不同而改变。
现代大学制度既有国别之分,又有时代之差,可见它是一个复杂的变化的概念,它将伴随社会的发展变迁而改变。
难怪有学者对我国大学制度的变迁和发展作了如下的划分:滥觞期(19世纪末—1911年)、初创期(1912年—1949年)、转型期(1949年—1977年)、变革期(1978年—1991年)、发展期(1992年至今)[7]。
2.开放性。
大学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实体,由此建立的大学制度也应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一方面要求国家宏观层面的制度的建设需要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制度,另一方面要求大学内部管理制度要保持开放。
如大学教师的聘任制度、大学校长遴选制度。
坚持对外开放,保持适度的人才流动,才能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才能壮大师资队伍,增强大学教师的整体素养和综合能力。
否则,封闭的人才管理制度容易造成“近亲繁殖”的人才智库。
3.公正性。
我们知道,公正是一种基本的正当的社会价值,公正性是人类社会制度所追求的终极目的之一。
因而,大学制度必须具有公正性,公正性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根本属性[8]。
公开透明,建立“阳光机制”是现代大学制度的理想诉求,公开、公平、公正的大学制度才能取信于民,才能避免管理中的腐败问题,才能在执行中产生实效。
4.人本性。
制度是主观见诸于客观的时代产物,大学制度制定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
大学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人”而展开,所有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要落实在“人”的身上[9]。
人是大学制度发展的直接动力,也是根本目的。
它的产生蕴涵了人的主观意愿与客观诉求,它的发展是人际关系及利益相关者矛盾运动的结果。
因此,以人为本,服务大众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原则,人本性就构成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属性。
5.本土性。
最早的大学制度起源于中世纪大学,发展于19世德国柏林大学的洪堡改革,丰富于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改革,影响到我国大学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每次大学制度的变革都融入了各个国家文化、地理及历史的因素,这不仅丰富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而且彰显出大学制度的生命活力。
于是,本土化逐渐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又一属性。
需要进一步说明,大学制度的几个属性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它是统一于大学制度之中,这样界定的主要缘由是科研需要。
事实上,各个属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比如说公正性和开放性就是相互兼容的,只有开放的大学制度才能确保制度的公平,只有坚持公平的原则,才能使开放名副其实。
社会制约性和本土性也是相互联系的,不同国家、地域的大学,因其社会现实的差异,所以大学制度呈现本土化的特征,本土化是由大学制度的社会制约性所致,而社会制约性要求大学制度与各个国家的本土文化相融合,这样大学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才具有牢固而可靠的根基。
二、构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意义现代大学制度包含宏观和微观层面两个方面。
一方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可以推动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大学自身发展。
首先,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制度改革的外因。
摆脱现有大学体制的弊端,亟需构建现代大学制度。
我国大学和世界各国高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管理体制的竞争。
在2006年国际《财富》论坛上,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发言指出,当今“国际竞争的核心不是资金和人才的竞争,也不是技术的竞争,而是制度的竞争。
从我国长远来看,应该学习的是制度改造”。
其次,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根基,这是制度改革的内因。
大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大学的发展应适应社会的需要。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模式。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以市场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
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自然要求大学能适应这样的改变,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正是时代的呼声。
三、构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原则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不仅是高教改革的历史必然,也是大学自身建设发展之需。
在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中,除了遵循高等教育和大学发展的规律外,还要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公开透明的原则,让大学制度更好地发挥其功效,服务大学发展和国家改革的需要。
(一)宏观层面的大学制度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其主要体现大学制度的外部环境。
每种大学制度的诞生、颁布、试行、实施和修订都是在一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下作用的产物,都受到当时当地社会现实条件的制约,也即是说,大学制度的社会制约性,要求大学的管理者在制定大学制度时应自觉遵守客观实际的要求。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制度存在的根本要义在于协调多方利益主体的关系,建立一种满足多方利益主体的平衡机制体制。
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规范大学人的正当权利,治理不合理的现象,发挥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大学功能,发挥大学制度的保障监督功效。
3.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
构建符合大学发展规律的“阳光机制”由现代大学制度的开放性和稳定性所致,建立“阳光机制”,才能让制度更具权威性和实效性,避免腐败和不正当行为。
(二)微观层面的大学制度微观层面的大学制度是指大学内部管理的制度人,如大学教师的评价制度、学生管理制度、人事人才制度、校长遴选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