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民间长诗民间传说

合集下载

第六章 民间长诗

第六章 民间长诗
第六章
民间长诗
主讲人:何永波
第一节 史诗 一、史诗概述 • 史诗,是民间叙事体长诗中一种规模比较宏 大的古老作品。
• 世界四大史诗: 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 古代印度的《罗摩衍那》、《摩珂婆罗多》 • 其他:如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亚美尼 亚的《沙逊的大卫》,芬兰的《卡列瓦拉》 等。
• 《盖房调》傈僳族 : • 妈炸是阿妈的亲友。我要望靠蚂蚁群,我要依赖蚂 炸伙。 • 客人:我睁大眼睛看,我斜着眼睛瞧,蚂蚁群在歇 着气,妈炸伙在睡着觉。假如你阿爸没有主意呵, 如果你阿妈没有办法呵,蚂蚁不会轻易爬行,蚂炸 不会随便蹦跳。 • 主人:我的姨妈办法妙,我的舅母主意好。姨妈走 到村头,舅母跑到寨口;站在村头朝下看,立在寨 口往上瞧,亮开嗓子呼一声,折支树枝招招手。 • 主人:今年这一年,今月这一月,斑鸿的窝倒了, 鸽子的窝垮了,斑坞没有避风处,鸽子没有躲雨窝。 只要你阿妈有办法呵,不必愁苦没有避风处,不要 忧虑没有躲雨窝。
• 所谓“四游”: 《东游记》王母、《南游记》观音、《西游 记》唐僧、《北游记》真武 • 所谓“八传”: 《黑暗传》《封神传》《双凤奇缘传》《火 龙传》《说唐传》《飞龙传》《精忠传》 和《英烈传》。 • 蒙古族有《嘎达梅林》等,傣族有《娥并 与桑洛》《召树屯》等,彝族有《阿诗玛》 等。
二、爱情婚姻类叙事长诗 • 《孔雀东南飞》、《娥并与桑洛》、《阿 诗玛》 三、反映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的叙事长诗 • 《木兰辞》、《钟九闹漕》、《嘎达梅林》 等,
三、史诗的主要类别 1、创世史诗:创世史诗也称作“原始史 诗”、“神话史诗”。 • 彝族的《梅葛》、《阿细人的歌》, • 瑶族、白族的《创世纪》, • 纳西族的《祭天古歌》,以及《苗族 古歌》等。
2、英雄史诗: 是以民族英雄的斗争故事为主要题材的 史诗。 • 英雄史诗的主要内容是反映民族之间 频繁的战争,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民族 大迁徙。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民间长诗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民间长诗

该诗表现了封建礼教对爱情的摧残, 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封建 制度的反抗。
艺术特色
孔雀东南飞在艺术上非常成熟,采用 了民间文学的叙事手法,同时吸收了 乐府民歌的长处,以优美的语言、生 动的情节、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形象 ,展示了丰富而深刻的社会生活。
《木兰诗》
创作背景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 乐府民歌,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 从军的故事。
民间长诗与民间信仰
信仰寄托
民间长诗往往包含着人们对于神灵、祖 先、英雄人物的信仰和敬仰,这些人物 形象在长诗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和展现 ,成为人们信仰寄托的载体。
VS
传承民间信仰
民间长诗作为民间信仰的重要载体,传承 了民间信仰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具有 重要意义。
要点二
体现民族精神
民间长诗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蕴含 着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包括爱国主 义、集体主义、家庭观念等,对于培 养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具 有重要意义。
要点三
反映社会生活
民间长诗以人民生活为题材,通过描 绘人物、事件和场景,真实反映了古 代社会的生产、生活、风俗和思想, 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史料。
集体性
民间长诗是由民间口头创作、在 民间流传的长篇诗歌,具有集体 性的特点,其创作和流传过程往 往是通过口耳相传、师徒传承等 方式进行的。
地域性和民族性
民间长诗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 特点,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民间长 诗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反映 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 风貌。
02
民间长诗的历史发展
05
民间长诗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
民间长诗的传承方式与现状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试题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试题

一、大纲说明: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按新修订的教学计划规定为专业限选课。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对民间文学的历史、现状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对民间文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学会分析鉴赏民间文学作品,能够区分不同体裁的民间文学,近而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学的珍惜、热爱之情和保护民间文学的责任感、使命感。

特根据《民间文学概论》的教学大纲制定该课程的考试大纲。

二、命题要求:本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为中国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内容涉及到民间文学的含义、性质;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间文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方法和原则;具体的民间文学体裁、各体裁民间文学代表作的鉴赏等方面。

主要测试学生对民间文学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对民间文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内容覆盖《民间文学概论》十二章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难度中等;题型设计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叙述题、论述题等六大类型;试题分值的分布情况如下:填空题(每空1分,共10空,占10%)、单项选择题(10题,每小题 1.5分,共15分,占15%)、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共20分,占20%)、简答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占20%)、叙述题(1题,15分,占15%)论述题(1题,20分,占20%);考卷类型为闭卷;考核时间为100分钟。

三、大纲正文:【考试内容及要求】绪论识记:民间文学的含义、范围。

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

运用:结合实例分析民间文学的价值。

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作家文学的关系识记:民间文学的口头性、集体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的含义。

理解:民间文学四大基本特征的相互关系。

运用:结合实例分析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相互影响。

第二章民间文学的搜集、记录与整理识记:中国古代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成就和特点。

理解: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方法与原则。

运用:运用民间文学田野调查的方法搜集整理身边的民间文学作品。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六篇_经典中国民间故事在线阅读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六篇_经典中国民间故事在线阅读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六篇_经典中国民间故事在线阅读从古⾄今发⽣过很多民间传奇故事,那些或勇敢或悲壮或凄惨的事迹虽已离我们远去,但⼈们会将它们的伟⼤的英雄事迹流传下来。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六篇,供⼤家参考。

更多民间故事相关⽂章推荐(↓↓↓)民间传说故事1七⽉七⽇鹊桥会我国民间流传的美丽传说中,⽜郎织⼥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

传说⽜郎⾃⼩⽗母双亡,跟随兄嫂⽣活。

⽽兄嫂对他不好,⽜郎只有和他放牧的⽼⽜为伴。

有⼀天,⽼⽜忽然开⼝说话,告诉他其兄嫂为了独吞家产要谋害他,劝他赶快提出分家,分家时⼀切房产都不要,只要与他朝⼣相伴的⽼⽜。

⽜郎照⽼⽜说的做了。

⼏年后,⽜郎长成了健壮的⼩伙⼦。

⽼⽜对他说:“你该成家了,明天黄昏有⼀群仙⼥在湖⾥洗澡,你把湖边那件粉红⾊的纱⾐拿⾛,来要⾐服的仙⼥就会做你的妻⼦。

”⽜郎也照此做了。

那位仙⼥叫织⼥,她⼼灵⼿巧,能织出天上灿烂的云霞。

⽜郎与织⼥结为夫妻,⽣了⼀⼉⼀⼥,过着幸福美满的⽣活。

不久,此事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她认为⾃⼰的侍⼥私配凡⼈是犯了天规,命令织⼥⽴刻返回天庭。

织⼥⽆奈,只好向天上飞去。

⽜郎和两个孩⼦见此情景急得没法。

⽼⽜说,你快将我的⽪披在⾝上,敲着⽜⾓追上去。

说完⽼⽜倒地⽽死。

⽜郎披上⽜⽪,敲着⽜⾓,挑起前后装有孩⼦的箩筐,也飞了起来去追赶织⼥。

王母娘娘⼀看不好,急忙拔下头上的⽟簪向下⼀划,⼀条⼜深⼜阔的天河将织⼥和⽜郎隔开了。

他们只能隔河相望⽽不能相会。

后来鸟王神同情他们,在每年农历的七⽉七⽇,派⼤群的喜鹊在天河上搭⼀座桥,让⽜郎与织⼥过桥相会。

传说七⽉七⽇过后喜鹊头上的⽑都秃了,那是搭桥时被踩掉的。

唐代诗⼈杜牧的著名七绝《秋⼣》中的诗句就蕴含着⽜郎与织⼥的故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扇扑流萤。

天阶夜⾊凉如⽔,坐看牵⽜织⼥星。

诗中描绘了⼀位活泼可爱的少⼥在初秋之夜乘凉嬉戏的情景,情趣盎然。

想⼀想:唐代诗⼈杜牧的著名七绝《秋⼣》中的诗句蕴含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你能把这个故事再讲⼀遍吗?民间传说故事2七弦琴的传说唐代诗⼈刘长卿有⼀⾸诗叫做《听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民间文学民间传说

民间文学民间传说

第六章 第三节
• 一、传说与历史的联系 • 有些传说是从历史中汲取的,带有历史性的因素, 因此传说也被称为“民众口传的历史”。比如有 些传说人物在历史中是能找到原型的。比如说孟 姜女,最早的原型是《左传》的杞梁妻,杞梁是 一位齐国将军,也就是说孟姜女实际上是齐国贵 族夫人。《左传》最早记录她哭这件事的本意是 赞扬杞梁妻在悲痛之际,还能遵守礼法神志不乱, 但到了元代,喜欢编故事的人就变成了与秦始皇 有了联系。
• (四)动植物传说 ⒈动物传说。如《牛耕田的来历》 ⒉植物传说。如《五谷的来历》
传说与神话的联系



第一,民间传说与神话产生的历史时期比较接近,它们的历史关系十分密切。一部 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是交融在一起的,可以说,在这一时期,传说与神话的界限 十分模糊。 第二,就体裁特征和传播方式而言,传说与神话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 第三,传说和神话都具有超现实性的幻想。传说的人物和情节有一定程度的超现实 因素。传说的故事追求传奇性,而许多传说效果是靠超现实性的魔幻情节来制造的。
• 二、传说与历史的区别 • 历史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可考性,而传说的可 考性也只能考察他历史真实的那一部分。传说具 有艺术性,他有虚构想象。比如说《杨家将》里 的杨延昭大家都知道,英雄杀经常玩。《宋史》 里记载杨延昭的儿子是杨文广,而在传说中却说 杨延昭的儿子是杨宗保,杨宗保的儿子是杨文广, 这样一来,杨文广又成了杨延昭的孙子,所以说 传说中多多少少都有编的成分。
四大民间传说
• • • • 《牛郎织女》 《白蛇传》 《孟姜女哭长城》 《梁山伯与祝英台》
第六章 第二节
一、传说产生的动因
• • • 表露 和 发抒。这是传说得以不断产生的原发动因。 民众无权写历史 民众喜欢清官 民众喜欢革命领袖 民乃天下之本,历史发展的主人。 民间传说大多表现了人民的美好愿望

《民间传说》序

《民间传说》序

《民间传说》序勤笔的人手快,用心的人手巧。

老友成一先生勤于动笔,善于用脑,日久修炼成写作上快和巧的功夫,并赋予作品以个性化特点。

前年,他的综合文集《笔墨百味》面世,墨香未尽,去冬则向我出示《喜乐神》的打印稿,今又寄来《民间传说》的清样。

三年三本书,在同代写作者中算是快速多产了。

而如果纵览成一先生的这些作品,还会发现他独特的写作倾向和鲜明个性的一面。

这可从他对于民间传说素材的情有独钟,和作品中民间故事题材所占比重的强势明显反映出来。

不用说《喜乐神》和《民间传说》两书,以民间口头传说为基本素材写成,即便是《笔墨百味》集散文、诗歌、杂文、小说、电视小品等样式于一体的综合性文集,也收集了不少民间故事的篇什。

这不仅彰显作者的良苦“用心”和奇“巧”构思,也足以表明其作品的民间文学特点。

其中,最为典型最有特色的当数他新近完稿的《民间传说》一书。

民间传说本是围绕客观实在的事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成一先生这部由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与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构成的《民间传说》,主要是写传说,但也写了一定数量的神话故事。

一般来说,传说的主人公是人,神话主人公则是神;传说多见于社会方面的内容,神话则侧重表达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征服。

创作思维机制、功能等也不尽相同。

但传说与神话,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写作上,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无论是书中的传说还是神话,都具有超现实性的幻想,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超现实因素,而人物和情节都具有现实性。

这些故事决不是空穴来风,最初应该有一个历史事实的影子。

为了追求故事的传奇性效果,不少篇目还采取了超现实性的魔幻情节来加以强化。

通过幻想加工,把内容充实起来,转化为更趋完善的传说故事。

流行于民众被喻为“活的书”的民间传说,自由灵活,不惧践踏,不怕摧残。

在生长与毁灭的漫长进程中,显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可怕的震撼力。

书籍被焚,传说再生;儒生遭坑,民众犹存。

中国民间文学复习知识点

中国民间文学复习知识点

民间文学复习重点绪论一、☆民间文学:(名词解释)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

它既是人民生活、思想情感的自发流露;又是他人关于科学、宗教及其它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民间文学的三大价值:实用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二、folklore英国威廉。

约翰。

汤姆斯首次使用folklore一词,指“大众古俗”,民俗学和民间文学有了一个正式名称。

三、民间文学的范围1、民间散文作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歇后语2、民间韵文作品:名歌、民谣、民间长诗、谚语、谜语、绕口令3、民间说唱作品:民间曲艺、民间小戏四、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1、是民众表达思想感情,愿望,传达政治见解的方式,它满足民众的表达需要和创作欲望,是民众交流思想的一种艺术化手段。

2、可以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娱乐和放松3、是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一种工具4、是了解民风民情和进行相关研究的的参考资料五、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历时追溯法共时比较法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作家文学的关系一、民间文学的根本特征口头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表演性二、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差别1、作者的差异。

最显著的标志是民间文学具有群体性特征,作者是匿名的,作家文学是个人创作,作者有名有姓2、民间文学是口传文艺,以口头语言为载体,作家文学以文字为载体3、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的直接反映,作家文学是高级的精神的表现物和慰藉物4、二者在功能上的差异。

民间文学有很强的实用性并成为一种生活手段,作家文学通过培育人的的精神来实现干预社会生活的功能三、★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论述)钟敬文说:民间文学和一般作家文学,是两株树上开出来的形状和色香各异的花朵。

民间文学本是作家文学的源头或母体,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1、民间文学在题材、思想内容上对作家文学产生影响。

民间口头作品往往成为作家再创作的题材。

民间文学孕育了作家文学,它表面上虽没有采用民间口头作品的内容,但在他的创作过程中,却接受了民间文学作品的影响。

民间传说故事(精选30篇)

民间传说故事(精选30篇)

民间传说故事(精选30篇)民间传说故事一、民间故事的简介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之一。

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统称,有的地方又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也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二、民间传说故事(精选30篇)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间传说故事(精选30篇),欢迎阅读。

民间传说故事1很久很久以前,天帝有十个儿子,每一天都会有一个儿子值班,给人间带来温暖和光明,让人们欢乐的生活。

突然有一天,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原先是值班很好玩,经常会有一些趣味的事发生,天帝的十个儿子都要值班。

十个太阳把大地烘烤得像个大火炉,森林着火了,河水干涸了,人们饿的饿,中暑的中暑,并且死亡人数越来越多。

十个太阳是开心了,可人们遭殃了。

之后,人人都明白的神射手—后羿出现了,原先后羿看见人们叫苦连天,于是他准备把太阳射下来,他站在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上拿起弓,又从身后拿来一只箭,只听“嘣、嘣、嘣……”的几声,九个太阳掉了下来,他正准备射第十个太阳时,心想:如果我把第十个太阳射下来,那么天地间将是一片黑暗,还是留一个太阳吧!于是,他把最终一只箭给扔了。

之后,后羿成了全世界人都明白的大英雄。

民间传说故事2嫦娥奔月是中国十大古代感情故事之一。

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

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后,又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

民间叙事长诗

民间叙事长诗

民间叙事长诗中文二班金璨 20140418一民间叙事长诗概述一民间叙事长诗的含义、发展、特点和分类1、民间叙事长诗的含义民间叙事诗是民间文学体裁之一。

一种具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的韵文或散韵结合的民间诗歌。

叙事性是民间叙事诗的突出特点。

在民间叙事诗的创作和传播中﹐巫师﹑艺人﹑歌手等起著比较重要的作用﹐有些重要作品还有专业的歌唱人员。

这类诗歌除以口头形式流传外﹐有的还有手抄本。

3、民间叙事长诗的特征1、吟唱历史事件,描写爱情悲剧歌颂民众反抗斗争,反对封建礼教对纯真爱情的束缚与戕害,是中国民间叙事长诗的两个根本主题。

如表现反抗头斗争的《噶达梅林》(蒙古族),《钟九闹漕》(汉族);表现爱情悲剧的《娥并与桑洛》(傣族),《崇阳双合莲》(汉族),《阿诗玛》(彝族撒尼人),《尕豆妹与马五哥》(回族),《黄黛琛》(裕固族),《仰阿莎》(苗族)等。

2叙述曲折故事,抒发浓烈情感。

如《娥并与桑洛》,《召树屯》,《萨里哈与萨曼》,《松帕敏与嘎西娜》,《艾里甫与赛乃姆》等。

3 塑造人物形象,多用诗歌表现方法。

如《娥并与桑洛》,《我的幺表妹》等。

4结构与演唱有程式化特点。

2、民间叙事长诗的发展。

民间叙事长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历程产生于周至春秋中叶的《诗经》已有叙事诗的萌芽汉代乐府民歌中的一些小叙事诗,较之先秦的叙事诗雏形,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直到汉代乐府中出现了《焦仲卿妻》这样的作品,我国古代叙事诗才趋于成熟隋唐以来,受民间叙事诗的影响文人叙事诗逐渐繁荣,产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明清之际,我国民间叙事长诗进入空前繁荣的阶段,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反映当时生活的叙事长诗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搜集整理,大量少数民族民间叙事长诗问世,为我国文学宝库增添光彩4、民间叙事长诗的分类中国民间叙事诗的产生﹑流传和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按内容分﹐有创世叙事诗﹑英雄叙事诗和婚姻爱情叙事诗三类.创世叙事诗这类叙事诗产生较早﹐大多以开天辟地﹑人类起源﹑自然万物起源﹑民族来源﹑文化创造等为题材。

民间叙事诗

民间叙事诗

阿诗玛
二、基本特征
1、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形成时期晚于史诗,没有远古时 期的生活内容,没有庄严的风格和宏伟的篇幅。
2、篇幅较长,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并致力于刻画人物形 象。 3、常常运用叙事和描写、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多用男女对唱的形式。
4、单线递进的结构方式。
五、少数民族故事诗的比较
我国南方的华南、中东南地区干栏稻作文化圈的民族(如 壮、侗、布依、仫佬、苗、瑶族等),内容多反映民族的 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及社会斗争,表现人们对暴力的仇视 和被迫迁徙的痛苦主题。浪漫的想象与现实的描绘皆有, 刻画人物较细致。
我国西南地区的山地阔叶文化圈的民族(如彝族、哈尼族、 傈僳族、纳西、藏族、白族等),多是歌颂纯真的爱情、 争取婚姻自主、反抗不合理婚姻的悲剧。叙事、抒情、描 写相结合。
我还有一个最小的孩子,
草原上没有人不知道他的成名。
他是一个特殊的人。
我把他也送给您,
我曾把他看作我的命根,
只求您饶了我这条性命。
我曾把他当作我生活的翅膀,
如蒙古族的《嘎达梅林》 心想把你带走哟,孩子,/怎能从虎口里救出你爸爸?/看你死在
仇人的手中,孩子,/还不如死在妈妈的手下。
心想把你带走哟,孩子,/怎能在战场上和敌人厮杀?/看你落在 仇人的手中,孩子,/还不如死在亲娘的手下。
院子里的松树直挺挺, 生下儿子像青松; 场子里的桂花放清香, 生下姑娘像花一样。
场子里的树长得格叉叉, 生下儿子长不大, 他叫阿支,阿支就是他, 他像猴子,猴子更像他。
华南、中东南干栏稻作文化圈,语言生动活泼,准确凝练、 明快铿锵,显现出舒缓而和谐的音乐旋律,具有清秀、委 婉的风格,语言口语化,有说有唱。
哭嫁歌生动而深刻地反映出男权中心制度对女性的压抑和 父系家长制度对媳妇的奴役,表现了妇女的痛苦、不平与 反抗,以及对婚姻自由和爱情美满的渴望。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民间长诗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民间长诗

搜集与整理的方法
田野调查
深入民间,通过口传、笔录、网络等多种渠道收 集长诗的各个版本和细节。
传统出版
将搜集到的长诗整理出版,以书籍、期刊等形式 呈现。
数字人文
利用数字化技术整理、存储、分析民间长诗数据 ,建立数据库或数字博物馆。
搜集与整理的注意事项
尊重原生态
保持民间长诗的原生态特色,避免搜集过程 中对原作品造成破坏。
弘扬民族文化
民间长诗凝聚着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基因,传承与 保护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 聚力。
推动文化创新
民间长诗的传承与保护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也是为现代文化创新提供灵感和借鉴,促进文 化的持续繁荣与发展。
05
民间长诗的创作与表演
创作与表演的关系
1 2
相互依存
民间长诗的创作与表演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的关系,它们密不可分。
民间长诗的社会功能
文化传承功能
道德教化功能
娱乐审美功能
社会交往功能
民间长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传承着民族的历史、文化 和传统。
民间长诗中蕴含着道德观念和价 值观念,能够引导人们的行为和 社会风气。
民间长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 审美价值,能够带给人们愉悦和 享受。
民间长诗是人们进行文化交流和 情感沟通的重要媒介,能够促进 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06
民间长诗的影响与展望
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承民间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促进文化交流
民间长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传承民间长诗有利于 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维护文 化的多样性。
民间长诗中蕴含了丰富的民族 精神和民族情感,通过传承和 弘扬民间长诗,可以激发人们 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归属感。

民间文学文本

民间文学文本

民间文学文本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镇上的人们都以耕种为业。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过着平凡而安稳的生活。

而这个小镇最有名的地方就是一座古老的桥。

桥上半圆形拱形状,两侧都是石头砌成的护栏,历经百年仍然牢固稳定。

人们从桥上经过,总会感觉一股神秘的力量流过全身。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到这个小镇,他是一位作家,准备在这里
寻找灵感。

走在桥上,他突然听到桥下传来了一声声尖叫。

他赶紧探头一看,原来桥洞里面有一条蟒蛇正在咬一个小女孩。

年轻人急忙跳下桥洞,将蟒蛇制服救下了那个女孩。

女孩是个孤儿,
留在小镇上没有亲人。

而事情传出去后,小镇上的人们都惊叹于年轻人的勇敢和善良。

从此之后,那个年轻人成了小镇上的名人,每年都有不少人来到这个
小镇寻找他。

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座桥,更多的人来到这座桥,感受那股神
秘的力量。

人们都说,这座桥就是连接人和神的通道,能给人带来无
限的力量和勇气。

故事传到了更远的地方,甚至传到了天国。

天上的神灵被年轻人
的勇敢所感动,他们决定将这个小镇称为“勇敢镇”,让之前无亲无
故的女孩在天宫中生活。

而那座古老的桥,也因此被赋予了神秘的力量,人们在它的陪伴
下度过他们的平凡而神奇的生活。

经典长篇传统民间故事大全

经典长篇传统民间故事大全

【导语】民间故事就是劳动⼈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形式的⼝头⽂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作品的通称,有的地⽅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

下⾯是⽆忧考分享的经典长篇传统民间故事⼤全。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长篇传统民间故事 唐代⼤诗⼈李⽩(公元701-762年)⼀⽣写诗1000余⾸,他的诗雄奇豪放,把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推向了⾼潮,对后世和世界都有极⼤的影响,被后⼈尊为“诗仙”。

李⽩5岁那年,跟着⽗亲从西域(yù)回到四川青莲地区定居。

到10岁的时候,他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有⼀年春天,岷(mín)⼭⼭脚下有个客⼈前来拜访李⽩的⽗亲,恰巧他外出未归。

客⼈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转⾝就要离去。

李⽩见了,连忙拉住客⼈说:“伯伯,您远道⽽来找我⽗亲,累了半天也不休息⼀下,就要返回,这样会伤⾝体和精神的啊。

” 客⼈见李⽩礼貌热情,能⾔会道,⼼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来。

李⽩开始忙起来,他⼜是送茶,⼜是递⽑⼱,对客⼈⾮常尊敬。

为使客⼈不寂寞,李⽩放下⼿中正在读的书,到客厅陪着客⼈说话,他⼤⼤⽅⽅地说:“请问⼤伯尊姓⼤名,以便我转告⽗亲。

” 客⼈有⼼要试试李⽩的才学,便咳了⼀声,⽤⼿指轻捻(niǎn)了⼀下胡须,⼤声说:“我的姓是‘有⼈偷’,名字是‘鸟落⼭头不见脚’。

” 李⽩认真思考了⼀会,便拱⼿回答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亲回来,我⼀定告诉他。

” 客⼈疑惑地问:“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下?” 李⽩马上回答说:“‘有⼈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单⼈旁,那么就是‘俞’字;‘鸟落⼭头不见脚’,就是‘岛’字。

您姓俞,名字叫岛!” 客⼈听后,⼗分佩服,连连拍着他的脑袋说:“童⼦真是奇才,可喜可贺!” 李⽩不到10岁时,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家乡。

14岁时,李⽩来到南浦(今四川万州市),当地有个姓胡的乡绅(shēn)⾃以为有学问,看不起别⼈,他想考⼀考李⽩。

有⼀天,他当着李⽩的⾯就出了⼀副上联:“梁⼭栽⼤⽵,⽆须淋(邻)⽔。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概论民间文学概论目录第一章绪言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第三章民间文学的价值第四章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第五章各族民间文学的交流与相互影响第六章神话第七章民间传说第八章民间故事第一章绪言第一节民间文学的概念一、民间文学称谓的由来二、民间文学的概念与范围三、民间文学的体裁分类第二节学习民间文学的目的和意义民间文学称谓的由来民间文学这个名称是由民俗学演变而来的。

最早提出“民间文学”这个概念的是1846年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W·J·Thoms)。

他所说的“民俗学”(Folklore)的意思是“民众智识”(The Learing of the people)。

他说,民俗是“在普通人们中流传的传统信仰、传说及风俗”,包括了“古时候的举止(manners),风俗,仪式(observanees),迷信,民曲(ballade),谚语等等”。

他的这段论述,含有很重的民间文学成份。

后来,英国的班尼(C·S·Burne)在她的《民俗学概论》的专著中又很明确地指出,民俗学的内容包括传袭的信仰(Beliees),习惯(Customs),故事(Stories),歌谣(Songs),俚语(Sayfngs)等流行于民间的文化事象。

很显然,这些文化事象中的许多品类,正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民间文学的样式。

这种理论的提出,引起各国学者的兴趣和关注,使他们各自又作了种种解释。

在美国和前苏联,对“民俗学”一词的研究主要是指口头文学或口头创作,近似于民间文学在我国,“民俗学”一词是1913年由日本传入的。

到“五四”运动时期,则有更多的学者从事“民俗学”的研究,但名称尚未统一,有的叫“民俗学”,有的叫“民间文学”,而“民间文学”的概念在学术界已经逐步明朗化。

1955年,我国创办的《民间文学》发刊词明确指出:“这个刊物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对全国各民族口头文学的搜集、整理,同时促进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我们要用较多的篇幅来刊载各族人民口头创作。

傣族叙事长诗和民间故事

傣族叙事长诗和民间故事

傣族叙事长诗和民间故事傣族民间叙事长诗,按照它生产的各种不同历史时期及其内容,大体可以划分为创世史诗、神化史诗、英雄史诗和悲剧叙事诗四大类,以神话史诗和英雄史诗分量最大。

叙事长诗是贝叶文化文学艺术的瑰丽奇葩,是傣族传统文学的主要形式。

傣族民间叙事长诗,绝大多数是根据贝叶经同名故事改编和创作产生的。

历史年代悠久,篇幅很长,每一部都在三千行以上,最长的达10多万行。

被傣族人民称作“五大诗王”的《乌沙巴罗》、《粘芭西顿》、《兰嘎西贺》、《巴塔麻嘎捧尚罗》、《粘响》,篇幅都是几万行以上。

其中《乌沙巴罗》和《粘芭西顿》篇幅最长,《乌沙巴罗》长达12万余行,《粘芭西顿》长达6万余行。

叙事长诗的诞生,是傣族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傣族文学已经跨入了一个繁荣创作的“黄金时代”。

西双版纳傣族的民间叙事长诗,情节曲折离奇,诗句优美动人。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傣族人民的社会历史生活,真实记录了傣族人民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和纯真的爱情生活。

如人们熟悉的长诗《召树屯》,塑造了南木诺娜、召树屯这两个栩栩如生的代表傣族人民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的典型人物。

他们虽然身为王子公主,但人们都按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赋予他们劳动人民所具有的各种优秀品质。

诗中描绘他们外表的美,用细腻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丰富、微妙的思想情感,揭示了心灵的美。

当他们在湖边相遇的时候,召树屯是那样彬彬有礼地向南木诺娜表达爱情:“美丽的姑娘啊,我像一只粗野的狼,我像无礼的暴君,我的心啊,却像金鹿一样善良。

”南木诺娜回答得对么巧妙:“热辣辣的太阳,会使鲜花枯黄;你过热的爱情啊,叫我心里跳荡。

”《召树屯》反映了傣族人民的历史真实,塑造了属于傣族人民的英雄形象,表达了傣族人民的理想和愿望。

《相勐》,译为汉语是一地之宝的意思,是一部反映古代傣族统一战争的英雄史诗,长达700余行。

长诗叙述在茫茫的森林中有一个叫勐荷傣的大勐,王子叫沙瓦里。

他利用美丽的妹妹楠西里总布招亲比武,希望与强大的勐瓦蒂王子貌舒莱结盟,换取十万大军,企图征服和统治森林里一百零一个勐的人民。

民间叙事长诗名词解释

民间叙事长诗名词解释

民间叙事长诗名词解释
民间叙事长诗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种长篇叙事诗歌形式。

它以叙事方式将一段或一系列的故事情节连贯地展现出来,往往涉及历史、神话、传说、英雄等内容。

以下是对民间叙事长诗的一些核心词汇解释:
1. 民间:指民间传统文化中的创作和表达形式,常常以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于民间,体现了广泛的群众参与与创作特点。

2. 叙事:指通过文字或口头讲述的方式,以时间顺序展开故事情节,描述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过程。

3. 长诗:长篇的叙事诗歌作品,通常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和较长的篇幅,能够详细、全面地叙述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举例来说,中国古代四大古代长诗之一《山海经》就是一部民间叙事长诗,记录了古代地理、历史、神话的内容。

它通过叙事的方式描绘了各种奇特的山川、河流和神秘的生物,给读者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

这个例子展示了民间叙事长诗对于传承和表达民间文化的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民间传说第一节传说的界定与分类一、民间传说的界定在中国古代,人们常常将传说称为“逸闻”、“传闻”、“趣闻”等。

“五四”新文化以后,人们渐渐意识到民间传说的独特性,开始从学理上去界定民间传说,各种定义大同小异,基本上都认为民间传说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传播,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相关的故事。

传说的主人公大都有名有姓,有些甚至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们常常与地方的某些自然物、人工物以及社会风习发生联系,于是有不少传说成为这些事物来历的一种说明。

由于传说往往和历史的、实有的事物相联系,所以具有历史性的特点。

在这种意义上来说,传说是劳动人民“口传的历史”。

尽管如此,传说决不是严格意义的历史。

传说中的历史往往是经过了取舍、剪裁、虚构、夸张、渲染、幻想等艺术加工,甚而虚构成为故事。

所以,传说主要是通过某种历史素材来表现人民群众对历史事件的理解、看法和感情,而不是严格地再现历史事件本身。

与严格的历史相比较,传说更多艺术表现性质。

二、民间传说的分类(一)人物传说这类传说以人物为中心,记叙他们的事迹,包含着民众对这些人物的评价。

人物传说中大多是有据可考的历史人物,当然也有虚构的人物,而在传承他们的民众心中却与历史人物同等看待。

具体说来我国人物传说包括一下几类:1、帝王将相传说。

秦始皇、赵匡胤、朱元璋、康熙等的传说。

2、民族英雄传说。

岳飞、杨家将、戚继光、林则徐的传说等。

3、清官传说。

狄仁杰、包拯、海瑞的传说等。

4、民族起义英雄和革命领袖的传说。

黄巢、宋江、方腊、李自成的传说等。

5、近现代革命领袖的传说。

毛泽东、贺龙的传说等。

6、文人的传说。

屈原、王羲之、李白、蒲松龄的传说等。

7、工匠的传说。

鲁班传说。

8、神医的传说。

扁鹊、华佗、李时珍的传说等。

9、宗教人物传说。

张天师、张三丰的传说等。

(二)史事传说这类传说以叙述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主,它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记录历史事件的某一片段,而不关注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这类传说与人物传说往往有所交叉,但是二者各有侧重,史事传说重在记事,人物传说重在记人。

史事传说主要分为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传说、抵御外来侵略的传说、族源和迁徙的传说、民族团结的传说等,如藏族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传说,杨家将的传说,白莲教起义的传说,捻军的传说,义和团的传说,红军的传说等。

(三)地方风物传说这类传说在我国最为丰富,它主要是关于山川名胜、土特产品、风俗习惯的由来等具有较强解释性特点的传说。

我国地方风物传说主要包括:1、山川湖海等自然风物的传说,如珠穆朗玛峰的传说,长江和黄河的传说,天池的传说,石林的传说等。

2、名胜古迹等人造景观的传说,如长城的传说,黄鹤楼的传说,大昭寺的传说等。

3、土特产品的传说,如贵州茅台酒的传说,重庆火锅的传说,江西景德镇瓷器的传说等。

4、风俗的传说,如端午节的传说,泼水节的传说,十二生肖的传说,“三媒六证”的传说等。

地方风物传说具有浓厚的地方性和民族性,往往包含着各地民众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自豪。

当然,我们上面所说的分类是相对的,有些传说出现两种或三种类型交叉的现象,是无法归入以上三种类型之中。

第二节民间传说的特征作为民间口头叙事文学的民间传说的特征,首先体现在它与相邻体裁神话与民间故事的区别上。

一、民间传说与神话、民间故事1、民间传说与神话由于两种体裁部分作品产生的时间非常接近,因此它们往往既可以看作神话,也可以看作民间传说。

有不少民间传说来自神话,从而使民间传说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同时神话和民间传说都有解释的叙事功能。

但是它们的区别也是明显的:二者形成的思维机制不同:神话是原始人经过不自觉的原始思维而形成的;民间传说则是民众自觉艺术思维的产物。

二者主人公属性不同:神话的主角是神,具有超人或超自然的力量,往往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种种力量人格化而成的,因此神话可以说是以人拟神;民间传说的主角是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历史上出现过的,是历史人物的艺术化和传奇化的结果,因此民间传说是以神拟人。

2、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即故事的传说化和传说的故事化。

二者之间彼此渗透,相互影响。

尽管如此,二者之间还是有一些区别:民间传说总是与一定的纪念物相关联,围绕客观实在物进行叙事;民间故事则无需这样。

民间传说的事件往往有具体时间、地点、有名有姓的人物;民间故事则完全不受这些的约束。

二者的叙事风格不同,主要表现在对幻想艺术的把握上。

民间传说的幻想和虚构是有限的,往往受到传说核的制约;民间故事由于不受具体时间、特定空间的限制,可以任意发挥想象,进行虚构。

对这三种相似的民间口头叙事文学的区别,美国学者W·巴斯科在其《神圣的叙述》中进行了比较。

经过比较,我们发现民间传说是对神话的世俗化和现实化的发展,而民间故事又以娱乐欣赏的方式将这一倾向向前发展。

如果说民间传说的叙事方式以神话的叙事方式分化为前提,那么它自身的分化又民间故事叙事方式的前提。

也就是说,无论叙事文本角色,还是叙事体式,民间传说都是介于神话和民间故事之间的,在它身上既有神话的某些特点,又有民间故事的某些风格。

二、民间传说的特点通过以上与神话和民间故事的比较,民间传说的体裁特点体现的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1、可信性的内容民间传说所涉及的人物、事件、地点、时间,一般是特指的,相对固定的,讲述时不能随意遗漏或替代,有的学者将之概括为“四固定”,即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物固定和事件固定。

这些都决定了民间传说叙事内容具有可信性。

民间传说的可信性并不等于民间传说中的每个情节、每个形象都具有可考的历史事实,而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

2、传奇性的情节传奇性是民间传说生命力之所在。

民间传说传奇性的情节除了通过夸张、幻想等艺术手法完成以外,还受到我国仙道思想的影响,这一点在我国民众传承的“仙话”中表现尤为突出。

传奇性情节对民间传说的内容表达和叙述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可信性和传奇性在民间传说中的交融使它具有跨越历史和文学的两重性,但是这一点在不同的历史时代表现出不同的形态,诚如日本学者柳田国男所说,连接历史与文学两端的民间传说,“是架通历史与文学的桥梁”。

“随着时间的推进,传说的两极,总的趋势是越来越拉开了,联系的纽带也越来越变细了。

”这就意味着民间传说离开它的原型的年代越远,其历史性就会日益淡薄,而文学性则不断增强,从而拉开了历史与文学这两端之间的距离。

3、箭垛式的人物形象所谓箭垛式,是指民众把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的现象。

民间传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将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某种性格进行集中描述,使这一性格在传说人物身上得到强化,逐渐定型下来,形成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和包容性的箭垛式人物形象。

民间传说中的鲁班形象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4、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民间传说围绕一定的客观实在物来讲述,它的艺术构思也依凭于客观实在物,这就决定了民间传说的传播总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这个特定的中心进行的,因此民间传说的传承范围是相对固定的,从而构成了一个大大小小的民间传说圈。

任何一个民间传说都有它独立的历史源脉,在每个历史阶段又有横向的传播范围,因此传说圈不是民间传说平面的流播范围,它是民间传说纵向传承和横向扩布的结果,是历史与现实、横向与纵向结合的一个立体的民间传说体。

第三节民间传说的价值及其研究民间传说的价值概括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民间传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以客观实在物构建的民间传说,寄寓着民众对各类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评价,是他们的历史观点、历史情感的重要载体,因此民间传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口传的历史”。

民间传说有的纯属虚构,有的虚实结合,如何看待它的历史价值呢?民间传说的历史价值,首先体现在它可以填补历史记录的空白,这一点在原始社会和当今无文字的民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民间传说可以纠正统治阶级所做历史记录的谬误。

民间传说自然并不都是信史,因此我们看待民间传说的历史真实性时,不应拘泥于细节记录的真实,而应重视这些口头文学作品所反映民众的历史情感,将之作为民众精神史、心灵史的真实记录。

其次,民间传说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作为民众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以它特有的方式保存民众的历史,而且在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的今天,民间传说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再次,民间传说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乡土文化和民族精神: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传说在叙述人物、刻画景物、解释风俗时,字里行间充满着乡土气息,洋溢着热爱故园的乡土情结。

在我国丰富多姿的民间传说宝库里,以四大传说影响最大。

四大传说是《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在我国民间传说中还有一种较为独特的种类——“仙话”。

这种以叙述神仙活动为中心内容的传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反映在《山海经》中不死国、不死民的传说。

仙话内容较为复杂,既有出世隐逸、与世无争的消极思想,又包含惩恶除暴、扶贫济困的积极进取精神,艺术表现手法奇特,想象别致。

仙话与追求长生成仙的道教关系密切。

道教用仙话来论证教理,宣扬教义;而仙话也因道教的大肆宣扬而得以广泛传播。

我国古代有许多仙话的专门集子,如汉刘向的《列仙传》、晋葛洪的《神仙传》、唐五代杜光庭的《墉城集仙录》、明王世贞的《列仙全传》等。

许多仙话至今活在民众口头上,其中关于八仙(吕洞宾、汉钟离、曹国舅、张果老、铁拐李、兰采和、韩湘子、何仙姑)以及一些著名的道士如张天师、陈抟、张三丰等最为流传。

仙话研究也有了初步的成果,如罗永麟的《中国仙话研究》,梅新林的《仙话——神人之间的魔幻世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