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模块综合检测 环境保护 中图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综合检测优化训练 中图版选修6
第五章环境管理综合检测(中图版选修6)(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2011年4月30日青海新闻网报道:青海海东地区进一步明确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有关规定,以有效制止建设项目中未审批就建设,未验收就投产的违法行为。
海东地区环境管理部门的管理手段,主要运用了( )①行政手段②法律手段③经济手段④环境教育手段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选A。
我国环境管理部门实施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法律和行政手段,根据环境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对污染企业执行行政管理。
2.下列属于我国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领域的有( )A.环境宣传教育B.与澳大利亚合作开采铁矿C.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D.日本本田公司与东风汽车集团合资组建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解析:选A。
我国参与国际合作的领域有:水资源研究与保护、大气质量研究与保护、有害废弃物研究与管理、动植物研究与保护、环境宣传教育、环保技术合作等。
3.根据“一个地球,一个家庭”的口号,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途径是( )A.控制人口增长,解决贫困问题B.参加国际合作,保护全球环境C.进行国土规划,加强国土立法D.加强法制建设,严格法制管理解析:选B。
当前的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特点,只有一个地球,因此环境保护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由于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污染,绿色消费已成为时尚,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
据此回答4~6题。
4.以下做法与绿色消费不.相符的是( )A.废品回收利用B.完善质检体系C.使用无汞电池D.产品多层包装5.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 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③使用高效化肥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⑤采用生物措施防治虫害A.①②③ B.①②⑤C.②③④ D.③④⑤6.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要求( )①产品的原料必须是绿色植物②产品原料的产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③产品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生产技术标准④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储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产品多层包装与绿色消费是不相符的;使用高效化肥、使用农药防治虫害,都有可能使蔬菜和水果受到污染。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6第1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1)材料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1.(2)互花米草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A. 生物多样性增加B. 生物多样性减少C. 围海造陆D. 海岸受到侵蚀【答案】B【解析】(1)从图中可看出引种的互花米草群落面积不断增加原有群落藨草和芦苇群落面积不断减小甚至可能消失且总面积不断减少反映的环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减少 B正确故选B【答案】C【解析】(2)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沿海滩涂海水经常入侵而互花米草生长良好说明其抗盐 C正确故选C2.(1)材料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按性质属于()2.(2)其他国家把电子垃圾运输到“世界垃圾终点站” 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 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B. 环境污染问题C. 生态破坏问慝D.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答案】B【解析】(1)电子废弃物相当于电子垃圾属于固体废弃物污染属于环境污染故选B【答案】C【解析】(2)其他国家把电子垃圾运输到“世界垃圾终点站” 也就是让中国承担他国的污染问题影响中国的发展及环境这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的观念故选C3.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A. 甲型H1N1流感流行B. 石油资源枯竭C. 臭氧层遭到破坏D. 城市垃圾成灾【答案】C【解析】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严重破坏了大气圈的环境由于大气环流的存在大气圈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是全球人类共有的环境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都属于大气圈层环境的破坏属于全球环境问题需要全人类共同参与防治选项中目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臭氧层破坏故选C4.(1)下列环境问题中由a环节引起的是()4.(2)引发酸雨的环节是()A. 水土流失B. 大气污染C. 地震D. 旱涝灾害【答案】A【解析】图中a环节表示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只有A项的水土流失是因为人类从环境中索取资源过程造成植被的破坏而引起的【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②环节为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因此此环节应为引发酸雨的环节5.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三类B. 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指自然环境C. 地理环境的中心事物是城市D. 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答案】D【解析】按照环境的形成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A错误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B错误人类地理环境的中心事物是人口 C错误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D正确故选D6.(1)南极洲和北冰洋都地处高纬度地区但南极洲比北冰洋更冷下列分析错误的是()6.(2)下列对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夜空会有极光出现②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③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多的大洲④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6.(3)当前全球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为了尽可能保持南极这片净土人类在南极地区的合理活动应该是()A. 南极洲热容量比北冰洋小B. 南极洲地势比北冰洋高C. 南极洲阴雨天比北冰洋多D. 南极洲冰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比北冰洋强【答案】C【解析】(1)南极洲主要为陆地而北极地区海洋面积大南极洲的热容量比北冰洋小 A 对南极洲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大洲地势比北冰洋高 B对由于北冰洋的水汽含量更充足故阴雨天气更多 C错南极洲冰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比北冰洋强 D对故选C【答案】D【解析】(2)南极洲纬度高夜空会有极光出现①对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为亚洲②错南极洲是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洲③错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④对故选D【答案】B【解析】(3)对各种资源进行实际性开采、对各种资源进行商业性开发都会对南极洲的环境造成破坏所以C、D是错误的停止在南极洲的一切活动是极端的做法人类需要对南极洲进行科考所以A是错误的人类在南极地区的合理活动应该是进行适宜的科学考察所以B是正确的故选B7.下列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是()A. 森林的破坏B. 大气污染C. 水土流失D. 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B【解析】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不是生态环境问题故选B8.(1)图中数码的含义不正确的是()8.(2)该图反映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①为生产规模过大B. ②为滥采滥用自然资源C. ③为生产活动遵循自然规律D. ④为破坏生态环境【答案】C【解析】(1)由材料可知图示为人类发展和生产活动与环境质量之间的联系图而图中的关系均为人口过多和人口素质过低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问题不会有生产活动遵循自然规律因为遵循自然规律不会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故选C【答案】C【解析】(2)该图反映了环境向恶性发展人类与环境具有对立性必须促进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故选C9.(1)贵州采矿工业导致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可能是()9.(2)围绕能源开发贵州适合构建的产业链主要有()①煤—电—钢②煤—焦—化③煤—气—液④煤—电—铝A. 露天矿表土剥离易造成严重的土地沙漠化B. 矿区道路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C. 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高排产业环境污染严重D. 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等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生态退化【答案】C【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贵州矿产资源丰富重化工业污染大故选C【答案】D【解析】(2)贵州煤、铝资源丰富故可以围绕两种资源构建煤—焦—化煤—电—铝贵州缺铁无法发展煤—铁—钢故选D10.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有()①改变气候类型②调整全球热量和水分交换③向大气释放废热④改变地表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学特征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③④【答案】D【解析】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会对影响局部地区的气候变动但不会改变气候类型①错误对局部的水热产生影响但不会对全球热量和水分成产生影响②错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向大气释放废热从而会对气候产生影响③正确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改变地表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学特征进而影响到气候④正确故选D11.(1)与图中A、B、C、D箭头表示的意义相匹配的内容依次是()①铁矿石、石油②煤渣、污水③酸雨、生态恢复④围湖造田、废物利用11.(2)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A①、B②、C③、D④B. A①、B②、C④、D③C. A②、B①、C③、D④D. A②、B①、C④、D③【答案】A【解析】(1)①铁矿石、水产品是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的物质和能量即为A②煤渣、污水为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即为B③酸雨和光化学烟雾是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即为C④围湖造田和废物利用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即为D故选A【答案】C【解析】(2)读图可知箭头A表示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只要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超过环境提供资源的能力和自净能力产生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就小且人类与环境是可以统一的不定是对立的两者关系是可以协调的 AB错误箭头B表示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如果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产性环境问题 C正确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被影响的自然环境会反过来作用于人类 D错误故选C12.(1)该漫画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是()12.(2)导致该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A. 水体污染B. 全球气候变暖C. 自然资源衰竭D. 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C【解析】(1)该漫画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是水资源枯竭导致地面沉降故选C【答案】D【解析】(2)导致该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过度抽取地下水故选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13.(1)分别描述Ⅰ、Ⅱ、Ⅲ阶段年降雨侵蚀力与年输沙量的变化特征并归纳两者关系13.(2)推测1994年年输沙量出现高值的原因13.(3)结合材料判断导致Ⅲ阶段年输沙量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什么?其过程是如何进行的?13.(4)试分析该地区水沙的变化在未来几十年内可能会对下游河道的影响?【答案】(1)变化特征Ⅰ阶段年降雨侵蚀力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较大 94年出现极大值年输沙量波动上升 94年出现极大值Ⅱ阶段年降雨侵蚀力在总体较高的范围内波动年输沙量在较低范围内波动Ⅲ阶段年降雨侵蚀力有所下降年输沙量大体下降关系两者大体呈正相关【解析】(1)在Ⅰ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年降雨侵蚀能力波动比较大在1994年达到了极大值年输沙量也是呈现波动变化在1994年出现极大值在Ⅱ阶段年降雨侵蚀力呈现比较高的状态在总体较高的范围内波动年输沙量在总体较低的范围内波动在Ⅲ阶段我们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年降雨侵蚀力下降年输沙量总体下降所以总体上来看两者大体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输沙量随着降雨侵蚀力增强而增强【答案】(2)1994年年降雨侵蚀力明显比其他年份强说明该年降雨量大且集中甚至可能暴雨成灾在植被覆盖率不高的情况下坡面泥沙易被侵蚀入河导致河流输沙量增加【解析】(2)输沙量与年降雨侵蚀力大体呈正相关的关系读图可知 1994年的年降雨侵蚀力明显比其他年份强说明该年降水量大且集中甚至多暴雨在植被覆盖率不高的情况下坡面泥沙容易被侵蚀入河导致河流输沙量增加【答案】(3)人为原因扩大林地面积过程林地增加森林截留雨水增加降雨对地表的冲击减少植被增加可以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侵蚀能力减弱植被增加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所以坡面上被侵蚀的泥沙减少河流中输沙量减少【解析】(3)读图2可知林地面积在不断扩大森林能起到减缓地表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答案】(4)河流输沙量减少下游河道淤积减少侵蚀增强河道稳定且可能加深加宽【解析】(4)河流的输沙量减少对河流地貌也会产生影响下游河道的淤积情况会有所缓解河流的下蚀和侧蚀能力就会加强因此河道会加深加宽而且会更加稳定14.(1)分析西华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4.(2)结合材料二说明裴庄村进行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措施【答案】(1)乡镇工业企业的盲目发展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农民使用化肥、农药、农膜不合理对土地造成污染【解析】(1)由材料一“该县乡镇企业快速发展西华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污染物排放过多造成主要包括工业排污和农业排污【答案】(2)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林、副多种经营模式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开发利用沼气新能源发展农业观光旅游【解析】(2)读图可知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措施有调整产业结构、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开发沼气新能源、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等15.【环境保护】城镇建设工程中需要大量的砂石材料一些拥有建材资源的地区便大量建立采石场采石的主要流程有剥离表土、岩石爆破、机械碎石、分土筛选、堆料弃土下图为采石场景观图说明采石场开采过程中对周围生物造成的不利影响【答案】采石剥离表土破坏地表植被采石爆破所出现的冲击波、振动、飞石和瞬时杂音等均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采石场各类机械的运行噪音引发动物的规避迁移生物量减少采石引发的扬尘等大气污染物影响生物的繁衍生息采石场形成生态系统分隔缩小生物活动范围减少生物的多样性【解析】采石场开采过程中对周围生物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从植被、生存环境、动物活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采石剥离表土破坏地表植被采石爆破所出现的冲击波、振动、飞石和瞬时杂音等均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采石场各类机械的运行噪音引发动物的规避迁移生物量减少采石引发的扬尘等大气污染物影响生物的繁衍生息采石场形成生态系统分隔缩小生物活动范围减少生物的多样性。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6第4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和雾霾天气相关的季节和大气现象是()A. 夏季季的强对流B. 冬季的逆温C. 冬季的低压D. 冬季的冷锋【答案】B【解析】2.下列水体类型中,自净能力最强的是()A. 河流水B. 淡水湖泊水C. 地下水D. 咸水湖泊水【答案】A【解析】人类目前大量使用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而河流水自净能力最强,大约每16天与其他水体更新一次。
故选A。
3.(1)与2018年底相比,2019年10月,上海垃圾分类达标率猛增的主要原因是()3.(2)图示新型垃圾处理流程最大的优点是()A. 市民素质大幅度提升B. 政府激励约束C. 垃圾处理技术水平提高D. 垃圾分类合理化【答案】B【解析】(1)由材料可知,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它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
2019年10月底,上海市约1.2万个居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为80%,由此推测,是政策导致上海垃圾分类达标率猛增,B正确;短时间内,市民素质不会大幅度提高,A错误;垃圾处理技术应用于分类后的垃圾处理,与垃圾分类达标率猛增关系不大,C错误;垃圾分类合理,有助于垃圾回收利用,与垃圾分类达标率猛增关系也不大,D错误。
故选B。
【答案】D【解析】(2)垃圾产量主要取决于人们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多少,垃圾的处理不会从根本上减少垃圾的产量,A错误;新型垃圾处理流程能减少二次污染、减少污染物排放,但达不到“杜绝”和“零排放”的程度,BC错误;新型垃圾处理流程将各种废弃物进行了回收或再利用,对废弃物进行了减害化和资源化处理,D正确。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6第1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9小题每题3分共计27分)1.环境问题的本质是()A. 发展问题B. 资源问题C. 人口问题D. 粮食问题【答案】A【解析】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2.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只要有箭头b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B. 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C. 若箭头a、b表示的人类活动力度过大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D. 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使其协调【答案】C【解析】由题知人类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源的速度超过环境所能供给的或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则都会产生环境问题3.(1)推测沙坎的形态()3.(2)近年来沙坎高度不断降低的原因最可能是()3.(3)沙坎高度降低最利于()A. 西陡东缓B. 颗粒西细东粗C. 东高西低D. 南北延伸【答案】C【解析】根据文字信息“一次涨潮时间远远短于落潮时间”可知涨潮时间短速度快海水由东向西涌入时以侵蚀为主造成沙坎东半部坡较陡地势较高大颗粒物涌入西半部沉积海水退出时由西流向东速度慢以沉积为主造成沙坎西半部坡度缓地势较低细颗粒物在沙坎东半部沉积【答案】B【解析】由“沙坎高度主要取决于入海河流的侵蚀作用”可知入海径流量越小水流越平稳侵蚀力便越小沙坎高度越高滩涂束窄河道会导致流速加快侵蚀力增强沙坎高度降低【答案】A【解析】沙坎的形成会导致入海口水位变浅影响航运因此沙坎高度降低最有利于航运沙坎在入海口处能阻挡河水入海不利于排洪沙坎高度主要取决于入海河流的侵蚀作用此处不易滩涂围垦和渔业养殖故A对 BCD错4.(1)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4.(2)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4.(3)图中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A. 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B. 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C. 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D. 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答案】B【解析】(1)据图可知①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和内陆地区特别是撒哈拉沙漠与中亚沙漠区只能是沙漠化问题②分布在西欧发达国家最多很可能是酸雨问题③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森林区和亚洲的横断山区只能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④在中国的黄土高原至云贵高原一带较多可能是土壤侵蚀问题⑤分布在沿岸海域一带应该是海域污染问题故B项正确故选B【答案】D【解析】(2)工业排放的废气、家庭炉灶排放废气和汽车排放废气的共同特点是均向大气中排放了自然界中没有的物质导致大气质量下降环境被污染建筑工地扬尘没有向空气中排放大气污染物质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C【解析】(3)该题目问的是自然原因 A、B项属于人为原因故排除该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是荒漠化面积日益扩大故C项正确 D项错误故选C5.(1)图a中a、b、c、d、e分别表示()5.(2)人类活动或多或少会对水循环过程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5.(3)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通过建雨水花园(图b)来缓解城市内涝该措施改变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A. 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B. 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C. 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 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6.图中箭头甲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会引起()①滑坡、泥石流②酸雨危害③臭氧层空洞④荒漠化、水土流失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答案】D【解析】7.(1)烟瘴挂大峡谷成为长江上游野生动物“诺亚方舟”的主要原因是()①纬度低热量充足②相对高差大气候差异大③人类的特殊保护④环境封闭人类活动少7.(2)推测牙哥水电站未获核准的原因可能是()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②③【答案】C【解析】(1)烟瘴挂大峡谷位于三江源核心地带是长江上游的第一个大峡谷这里人迹罕至烟瘴挂大峡谷成为长江游游野生动物“诺业方舟”的主要原因是相对高差大气候差异大②对青藏高原热量不足①错环境封闭人类活动少④对③错 C对 A、B、D错故选C【答案】D【解析】(2)水电站建设库区蓄水会淹没许多区域的植被牙哥水电站未获核准的原因可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D对三江源地区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较小 A错人迹罕至文物古迹少 B错该地人类活动少没有污水排放不会影响水质 C错故选D8.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 环境问题在乡村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B. 发展中国家工业生产落后因此环境问题不如发达国家严重C. 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根本途径是积极发展经济D. 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全球【答案】D【解析】A、环境问题在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在城市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B、由于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阶段且生产技术落后故环境问题严重C、控制人口数量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途径D、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跨地区甚至是全球性的9.关于环境问题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有()A. 乡村只有生态破坏而没有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B. 乡村环境问题主要由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和农业生产不合理而形成C. 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严重D. 环境问题都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答案】B【解析】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在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0.(1)A图反映出的主要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2)A图中主要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10.(3)图B揭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据图A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大气污染, 水污染, 噪声污染, 土地荒莫化, 全球变暖【解析】(1)读图可知废气排放造成大气污染污水排放造成水污染火车等产生的噪音造成噪声污染乱砍滥伐造成土地荒漠化地球出汗表示全球变暖乱砍滥伐植被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所以A图反映出的主要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土地荒莫化、全球变暖【答案】(2)火山爆发, 海啸【解析】(2)读A图可知火山爆发和海啸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答案】(3)全球变暖、冰JI融化沿海城市及平原被淹没, 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质燃料排放大量CO₂, 乱砍滥伐使森林咸少对CO₂吸收量减少【解析】(3)读图B可知全球变暖、冰JI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及平原被淹没据图A分析产生这些环境问题主要是全球变暖引起的原因是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质燃料排放大量CO₂ 乱砍滥伐使森林咸少对CO₂吸收量减少11.(1)新疆气候非常干旱南北两个盆地里面形成大片的沙漠请解释新疆气候干旱的原因11.(2)新疆南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________ 塔里木河主要补给水源属于山地________ 塔里木河下游的水量逐渐减少最终消失在荒漠中造成塔里木河下游河流消失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11.(3)水源是影响新疆沙漠边缘绿洲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从发展生产和节约资源的角度提出合理利用新疆水资源的措施【答案】原因深处内陆、高山环绕蒸发旺盛【解析】新疆气候非常干旱南北两个盆地里面形成大片的沙漠、地形新疆远离海洋受来自海洋的气流影响小盆地被高山环抱因此当地降水稀少大陆性强蒸发强【答案】陆地内循环, 冰雪融水, 蒸发, 下渗【解析】新疆南部地区为塔里木盆地地形非常封闭地表径流最终没有流入海洋塔里木河流域降水稀少主要补给水源属于山地冰雪融水但沿途蒸发大因此塔里木河下游的水量逐渐减少【答案】措施合理分配上下游水资源发展滴灌和喷灌等先进技术宣传教育【解析】水源是影响新疆沙漠边缘绿洲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题意表明为了可持续发展当地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耐旱农作物为了全流域协调发展改变过去漫灌方式节约用水提高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12.(1)简要分析科纳克里难以控制埃博拉病毒传播的主要原因12.(2)与陕西省相比分析广东省距湖北省较远却累计确诊人数较多的原因12.(3)推测此次疫情对我国各类中小企业的影响并说出理由【答案】经济落后人口密度大居住、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无法准确确定感染者位置传播速度快、医疗卫生条件差当地政府管控力度小【解析】科纳克里经济落后技术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落后防疫的能力较低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并且科纳克里人口密度大容易人传人【答案】广东省经济更加发达(人口数量大)交通更加便利广东省与湖北省的人员流动更加频繁参与流动的人口数量更多【解析】与陕西省相比广东省距湖北省较远却累计确诊人数较多的原因可以从人口数量、交通、人员流动等方面分析与陕西省相比广东省人口数量更多、交通更加便利、经济更加发达人传人现象更加严重二次传染的可能性较大广东省与湖北省的经济联系、人员流动更加频繁参与流动的人口数量更多等所以广东省累计确诊人数较多【答案】传统劳动力指向型产业会劳动力不足餐饮、旅游等服务产业市场萎缩互联网相关产业市场需求增大医疗物资与药物等企业市场需求增加【解析】疫情导致劳动力无法上班对传统劳动力指向型产业来说会因为劳动力不足、生产时间缩短而导致企业亏损人们无法上街购物对于互联网相关产业来说市场需求量的增大会使企业盈利增加疫情对医疗物资的需求量增大对于医用物资与药物等产业来说由于对医用物资和药物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会使医药企业规模扩大、盈利增加而对于餐饮、旅游等服务产业来说会因疫情而导致市场萎缩、营业时间缩短企业亏损等13.(1)3月24日-28日N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均呈现________趋势最主要的污染物是________13.(2)此次污染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A.眼睛 B.上呼吸道 C.身体疲劳 D.没有影响13.(3)综合上述分析是否可以确定这次污染就是光化学烟雾污染?请说明理由【答案】(1)上升, 总悬浮微粒(TSP)【解析】(1)3月24日-28日N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均呈现上升趋势最主要的污染物是总悬浮微粒【答案】(2)B【解析】(2)读资料4 此次污染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上呼吸道故选B【答案】(3)不可以理由①NO₂浓度不高②日照时数短不利于光化学烟雾的发生③3月28日11时左右没有日照光化学烟雾污染发生的可能性更小【解析】(3)不可以确定这次污染就是光化学烟雾污染理由是①NO₂浓度不高②日照时数短不利于光化学烟雾的发生③3月28日11时左右没有日照光化学烟雾污染发生的可能性更小。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 模块综合检测(一)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模块综合检测(一)杭七中假期作业《环境保护》试题一、选择题:读两种类型的环境问题示意图,回答下列1~2题: 1.以水资源为例,图中所示发展中国家A.技术落后,人均使用水资源的数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小 B.用单位水资源产生的环境问题小,最终对环境的影响也小 C.人口过多,消耗的水资源总量大,容易出现水资源危机 D.对水资源的危害程度远远大于发达国家 2.以能源为例,图中所示发达国家A.能源消耗总量大,产生的污染问题不大B.由于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对地球产生的危害小 C.使用单位能源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对环境总的影响小 D.人口数量少,但人均消耗的能源数量大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下图),据此回答3~5题: 3.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 A.l% B.20% C.19% D.21% 4.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 A.土地沙漠化 C.土壤盐碱化B.水土流失 D.温室效应()()5.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B.退耕还林还草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
1971年在伊朗拉姆萨尔签订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确定2月23日为“国际湿地日”。
据此回答6~7题:6.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有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污染 C.吸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 A.气候变暖,水分蒸发 C.围湖造田,垦荒种粮B.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D.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B.工农业废水的大量排放 D.过度开发,发展旅游业()7.导致我国长江流域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地理试卷(第1页,共7页)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
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综合检测 中图版选修6(1)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满分60分)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据此回答1~2题。
1.传统的环境观认为( )A.人与环境之间应和谐相处B.自人类学会制造第一件工具开始,就开始了对自然的征服,但是只有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
C.人类是自然界的主人D.天人合一2.下列观点符合新的环境观的是( )A.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
B.人类的发展来自于对自然的征服C.人类活动都会给生物体带来灾难D.人类对自然的保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解析】第1题,传统的环境观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主人,人类主宰自然、征服自然。
第2题,新的环境观认为人类和环境应和谐相处,人类要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实现天人合一。
【答案】 1.C 2.D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题。
3.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解析】①东非高原和北非主要为荒漠化问题;②欧洲西部主要为酸雨问题;③刚果盆地、几内亚湾沿岸和我国西南部主要为原始森林遭受破坏;④我国黄土高原、江南丘陵及南亚和西亚部分地区主要为农田土壤的侵蚀问题;⑤亚洲、非洲和欧洲沿海的石油运输航线上主要表现为海域污染等。
【答案】 B4.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按其属性可分为大气环境和生物环境等B.人类环境是自古就有的,并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拓展C.一个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D.任何地区的环境质量都是稳定的、不变的【解析】环境按其属性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人类环境是在人类出现之后才发展起来的,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选修模块环境保护练习中图版选修6(2021年整理)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选修模块环境保护练习中图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选修模块环境保护练习中图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选修模块环境保护练习中图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环境保护1.(2017·河南九校一模)玛纳斯河发源于天山北麓,北流注入玛纳斯湖,长约450千米,上游水急多峡谷,下游平原坦荡,河曲发育。
新中国成立后,玛纳斯河流域兴修水库,渠灌事业迅速发展,成为著名的棉粮产地.玛纳斯河流域由于面积大。
用水单位多,流城内生态环境现已遭到了严重破坏。
下图为玛纳斯河流域局部示意图。
简述玛纳斯河流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解析:根据材料提示“玛纳斯河流域由于面积大,用水单位多,流域内生态环境现已遭到了严重破坏”可知,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在低洼地方,不合理灌溉还会引起土壤盐碱化.根据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采取具体治理措施。
答案: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建立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机构,合理分配水资源;改进耕作和灌溉技术;调整作物结构,发展耐旱作物等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灌区建立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合理灌溉,减少大水漫灌。
2.(2016·高考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 000米以上的地区,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
简述大规模采挖冬虫夏草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020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卷含解析中图版选修6【实用模板】
模块综合检测卷(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1.(2019年山东泰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材料下图示意2008~2017年某地区四种公路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
概括该地区公路交通碳排放量变化的主要特征,并提出为控制该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应采取的合理措施。
【答案】主要特征:该地区公路客运交通碳排放总量逐年增加;在公路交通碳排放量中,私人汽车产生的碳排放量占比最高,且排放量逐年增加。
措施:控制私人汽车总量和增长速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发展相关技术,提高燃油效率;推广新能源和生物燃料;加强交通建设,优化交通线路,缓解交通拥堵;积极宣传居民的碳减排责任,提倡绿色出行等。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曾经“漫江碧透”的渭河,如今成了国内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流之一。
陕西省政府印发《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方案(2015~2017年)》,要求到2017年,渭河全面消除污染严重水域。
(1)说明渭河水体污染严重的原因。
(4分)(2)提出能有效解决渭河水污染的措施。
(6分)【答案】(1)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农业污水排放量大;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人口激增等。
(2)污水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以减少化肥、农药对水体的污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与监督等。
3.(2019年湖南省常宁一中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2018年3月,国家海洋局发布了《2017年中国海平面公报》。
2017年,国家海洋局组织开展了海平面监测、分析预测、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及评估等工作。
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980年至2017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每年3.3 m,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下图为“1980~2017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图”。
说出1980~2017年我国海平面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带来的危害。
【答案】特征:呈波动上升趋势。
危害:直接造成沿海低地淹没和生态环境破坏;将导致波浪和潮汐能量增加,加剧海岸侵蚀和岸滩下蚀;加重海水入侵程度,影响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加大沿海城市泄洪和排涝难度等。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综合检测优化训练 中图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四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综合检测优化训练中图版选修6(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伦敦原有“雾都”之称,1952年该市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烟雾事件,导致4000人死亡。
近年由于政府采取措施,帮助居民和工厂企业改用煤气、柴油等燃料,并限制私人小汽车在市区内使用,空气质量大大提高,雾日已不多见。
据此分析伦敦“雾都”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位于山地迎风坡,有利于水汽的凝结B.距离海洋近,空气中水汽含量高C.近地面空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D.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解析:选B。
雾形成的自然原因是大气中要有充足的水汽,海岛从海洋获得充足水汽。
注意是自然原因,易误认为是人为因素。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2~5题。
材料1:像粮食和蔬菜一样,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已开始成为合法交易的商品。
迄今为止已有2500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在我国四省三市(江苏,山东,河南、山西,上海、天津和柳州)进行了交易,交易额超过2000万元。
排污权交易机制(指政府在对污染排放总量限定的情况下,允许污染排放量大的企业向污染排放量小的企业购买排放指标)已在我国初步形成。
材料2:全国酸雨分布图。
2.酸雨是指pH值小于________的降水( )A.7 B.4.5C.5.6 D.6.53.材料1中所列省市,处于重酸雨区的是( )A.上海B.河南C.台湾D.山东4.从长远看,“排污权交易机制”的运行将会( )A.造成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B.鼓励企业追求生产工艺的环保化C.使排污量大的企业获得更大收益D.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5.我国南方多重酸雨区最主要的原因是( )A.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B.地形有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C.雨水丰沛且降水强度大D.纬度低太阳紫外线辐射强解析: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我国酸雨比较严重的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
其中,上海等地属于重酸雨区,由于这些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降水较多、土壤呈酸性,而多属酸雨区。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6第4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A.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B. 东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异常C. 中南半岛湄公河水质污染D. 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碱化【答案】B【解析】东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异常会导致厄尔尼诺现象或拉尼娜现象,这两种现象的影响是全球性的。
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中南半岛湄公河水质污染、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影响均是区域性的。
故选B。
2.下列哪个观点是正确的()A. 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B. 人类的发展来自于对自然的征服C. 人类活动都会对生物体带来灾难D. 人类对自然的维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答案】D【解析】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很多问题,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A项错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逐渐认识到征服自然会招致自然的报复,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B项错误;人类活动对周围环境有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种,人类活动不会只给生物带来灾难,C项错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维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D项正确。
故选D。
3.(1)巴厘岛海滩一夜之间冲来成吨塑料垃圾的动力是()3.(2)合理处理口罩等医疗垃圾的方法是()A. 冬季风B. 夏季风C. 热带气旋D. 信风【答案】C【解析】(1)由材料可知,库塔海滩被誉为巴厘岛最美海滩之一,但一夜风暴过后海滩上冲来了成吨的塑料垃圾,结合巴厘岛的地理位置及所学知识可知,巴厘岛海滩一夜之间冲来成吨塑料垃圾的动力是热带气旋。
故选C。
【答案】B【解析】(2)口罩等医疗垃圾含有大量的细菌,一般通过高温焚烧的方法进行处理,不能焚烧的医疗垃圾要经过消毒后才能填埋,C项错误、B项正确。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6第4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该市排入江河的污水来源是()1.(2)该市的河水黑臭,不能为生产和生活利用,你认为长期有效且相对经济的解决办法是()A. 工业和生活废水及地面污水B. 上游来水C. 海水倒灌D. 以上各项均是【答案】A【解析】读材料可知,某大城市每天排放大量未经任何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流经该市的河流中,造成河流终年黑臭。
故城市时刻产生的工业和生活废水及地面污水流成为排入江河的污水来源。
【答案】C【解析】解决河水黑臭问题必须要从污水源头控制,而A、D两项做法过于被动,只治标;B项成本太高,目前大规模的海水淡化不现实。
2.(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2.(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2.(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 增加耕地面积B. 防治水土流失C. 改善人居环境D. 提高作物产量【答案】C【解析】读图可见,与以往单纯的打坝淤地相比,既有综合的拦洪拦沙生态效益,又能够实现快速造田,可以让群众在短期内受益,因此更注重当地人居环境的改善,C对。
【答案】B【解析】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沟道覆土造地”、“支渠排水灌溉”、“防洪坝系建设”等措施上,一方面沟道覆土后,沟谷变宽、沟道土地更加平整;另一方面,打坝修渠使沟道内径流减少,流水侵蚀减弱,泥沙淤积增多,也使沟谷更宽更平整。
经过整治,当地的土地变得面积更大、更平整,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等更加集约高效的利用,所以方便田间耕作是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B项正确;优化农业结构、健全公共服务不属于生产条件的改善,A、C排除;治沟造地的诸多措施增加了土地面积、减轻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土壤墒情,打坝淤地工程形成的耕地肥力较高,而治沟造地是在打坝淤地的基础上进行的,并未明显提高耕地肥力,D排除。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6第4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 不同地区间的热量差异B. 不同地区间的气压差异C. 不同地区间的海陆差异D.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存在【答案】A【解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造成大气在竖直方向的升降运动(受热膨胀上升,遇冷收缩下沉),结果造成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致使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故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气流的水平运动必然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得风向发生改变,偏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故选A。
2.(1)造成“八大公害事件”的罪魁祸首是()2.(2)“八大公害事件”对人类影响很大,直接表现为()2.(3)从可持续发展观的角度来看,为避免类似环境公害事件的发生,下列针对工业污染的防治措施中合理的是()A. 资源短缺B. 环境污染C. 生态破坏D. 全球环境变化【答案】B【解析】(1)“八大公害”事件是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事件)急性发作的后果。
故选B。
【答案】A【解析】(2)“八大公害”事件给人类带来疾病和死亡,造成人身伤害、健康受损;加速资源枯竭并不是污染引起的;沉降物主要通过污染水、土壤和空气间接对人类形成危害;对温室气体浓度的影响不能直接体现出来。
故选A。
【答案】C【解析】(3)停止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会使生产活动缺少原料和动力;关闭所有严重污染的工业企业不切合实际,应做好“关、停、并、转、改”工作;提高资源利用率,能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三废达标排放能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农业经济效益较低,大力发展农业不可行。
故选C。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6第5章 环境管理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7小题,每题3分,共计21分)1.冬季,为了省电节能,响应环保倡议,办公室可以将空调()A. 调高一度B. 调低一度C. 频繁开关D. 改成炭火【答案】B【解析】冬季,空调调高一度,多消耗能源,不环保。
调低一度,达到省电节能的目的。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是()A. 国家和政府B. 个人和团体C. 环发大会D. 企业和事业【答案】A【解析】政府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三个层次;中国政府有一整套的基本国策、方针、政策、管理制度和国家行动方案,为环境管理提供保证;环境管理对个人的要求是建立绿色消费观念,反对无节制的高消费,培养正确的环境道德。
3.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B.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C.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D. 全球大量削减工业生产【答案】D【解析】由题,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缓解全球变暖的重要措施,对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应加强国际合作,同时还应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D选项全球大量削减工业生产,不现实也不可行。
4.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环境技术手段和环境教育和新闻媒介手段等。
据此完成下题。
20世纪80年代国家制定了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环境保护政策。
这属于环境管理手段中的()A. 行政手段B. 法律手段【答案】A【解析】20世纪80年代国家制定了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环境保护政策。
国家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政策进行管理,这属于环境管理手段中的行政手段,A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综合检测环境保护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分析下表中内容,回答1~3题。
社会阶段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产力水平低中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中弱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和规模小中大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简单中等多样化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中高1)A.人口数量的增多B.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C.资源的不断变化D.社会的不断更替2.关于农业文明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农业文明阶段以制造和使用金属工具为标志B.土地数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C.在土地贫瘠或难以开垦的地区,人地矛盾突出D.人类通过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土地质量不断提高3.下列不属于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呈现的特点的是( )A.利用方式的多样化B.土地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C.非农业用地的质量是以土地的区位和用途来衡量的D.土地退化和土壤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将会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解析:1.B 2.C 3.B 第1题,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利用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2题,农业文明阶段是以种植和养殖为标志的;土地质量和数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使土地质量不断下降;在土地贫瘠或难以开垦的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第3题,在工业文明阶段,由于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非农业用地的大幅度增加,土地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土壤污染和土地退化也越来越严重;土地的质量和数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读气温变化图,回答4~5题。
4.对于该现象直接引发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海平面下降B.作物生长地发生改变C.地下水位下降 D.降水增多5.人类的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渐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没D.加强国际间合作,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解析:4.B 5.D 据图分析全球气温在升高。
全球气候变暖可使海平面上升,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降水增加,而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区域降水减少,从而影响作物生长地发生改变。
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主要由于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增多所致,故与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综合开发利用含硫资源无关,而C项并非最有效的措施。
(大纲全国卷)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
读表完成6~8题。
6.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7.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8.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解析:6.B 7.C 8.C 第6题,解读信息,浮游生物的暴发性繁殖和生长是赤潮发生的原因,而浮游生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的内容是营养物,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浮游生物疯狂生长,形成赤潮;重金属盐毒性高,可能会导致浮游生物死亡;固体废弃物没有溶解在水中,浮游生物不能直接吸收;泄露的石油会形成油膜,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第7题,水温高,浮游生物生长活跃;风力小,水体运动缓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污染物浓度高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8题,解读信息: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
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水温较高,且人口稠密,工业比较发达,排放的污染物多,为浮游生物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
赤道地区虽然水温高,风力小,但人口少,排放的污染物少。
大洋中部受人类污染少、高纬近海水温低,均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图甲为北极地区景观图,图乙为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图甲中的景观反映了图乙中的环境问题是( )A.② B.③C.④ D.⑤10.节约能源,降低能耗,能有效减缓( )A.①③B.①④C.④⑤ D.②⑤解析:9.B 10.A 第9题,图甲景观反映的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导致的两极冰川融化的问题。
图乙中①表示全球气候变暖,②表示酸雨,③表示两极冰川融化,④表示土地荒漠化,⑤表示臭氧层被破坏。
第10题,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可以有效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导致的两极冰川融化的问题。
(海南高考)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
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
据此完成11~12题。
1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1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11.C 12.B 第11题,20世纪80年代与明清时代相比气候变化不足以导致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银川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湖泊变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排水造田。
第12题,湿地对城市的直接影响是增加空气的湿度和美化环境。
湿地增大,可以降解污染,但湿地湖泊主要目的不是对城市污染进行净化,城市排污能力的增加主要依靠对城市污水的净化处理。
读下图,回答13~15题。
13.由图可知,该省21世纪工业废弃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是( )A.工业废水 B.工业废气C.固体废弃物 D.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14.该省工业废气排放量在21世纪迅速上升的原因不可能是( )A.城市发展使绿地减少B.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把部分有大气污染的产业迁往该省C.机动车增多D.优化能源消费结构15.该省在1990~2001年间,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大幅度降低,可能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该省大规模削减工业生产规模B.该省加大了工业废水的处理力度C.该省大量修建了水库等水利设施D.该省大量地利用废水进行农业灌溉解析:13.C 14.D 15.B 第13题,读图可知,该省21世纪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大幅度减少,说明它的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
第14题,工业废气大多来自能源的消耗,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可以减少废气的排放,不会使废气的排放量迅速上升。
第15题,加大废水的处理力度,可以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量。
大规模削减工业生产规模,会影响经济发展;利用废水进行农业灌溉会影响农产品质量;修建水库与废水排放量减少无关。
二、综合题(共70分)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煤炭开采方法主要由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煤炭开采区土地复垦示意图。
(1)简述煤炭开采区若不重视土地复垦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6 分)(2)简述图示地区土地复垦所采取的措施。
(4 分)解析:第(1)题,煤炭开采区,进行地下开采,如不回填,容易引起地面塌陷,回填过程易引起地下水污染,开采过程会导致地表植被遭破坏,引发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第(2)题,图中塌陷区边缘有树林,说明植树造林、种草保持水土。
不同区域农业活动的差异,说明因地制宜布局农、牧、渔业等。
答案:(1)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2)植树造林种草;因地制宜布局农、牧、渔业等。
17.(全国乙卷)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下图)。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
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
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10分)解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殖过程中会造成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层土壤盐碱化,进而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居民生活;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可造成海域污染和海水富营养化,危及海洋生物生存。
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18.下图为我国洞庭湖沿岸某地的195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1)说明该湖区1950~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
(4分)(2)简述该地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及周围地区产生的环境影响。
(6分)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湖泊面积明显减少;居住用地增加;农业用地增多。
湖泊面积明显减少导致对河流的调蓄能力下降,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1)湖泊面积减少;居住用地增加;农业用地增多。
(2)湖泊对河流的调蓄能力下降;工业废水的排放,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旱涝灾害频繁)。
19. 读我国化石燃料生产相等能量情况下排放的污染物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5分)(1)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2)当前,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所占比例有增长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3)要解决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问题,必须采取哪些措施?(6分)解析:第(1)题,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灰分会增加可吸入颗粒物,降低大气能见度;SO2、NO2会导致酸雨产生;碳氢化合物会导致光化学烟雾污染等。
第(2)题,天然气与石油、煤炭能源相比,能够完全燃烧,比较洁净,所以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所占比例有增长趋势。
第(3)题,解决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问题应从调整能源结构上、能源利用率上、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向大气中排放的灰分会增加可吸入颗粒物,降低大气能见度;SO2、NO2会导致酸雨产生;碳氢化合物会导致光化学烟雾污染等。
(2)利用天然气对环境的污染最轻。
(3)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洁净煤技术;调整能源结构;在能源开发上,面向可再生能源;发展新能源。
20.阅读表1、表2,回答问题。
(10分)表1 某年我国耕地面积统计表(千公顷)表2 我国三个地区某年土地减少的面积(1)根据表1(4分)(2)从表2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减少的土地面积远远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试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6分)解析:第(1)题,目前我国耕地减少主要受生态退耕、城市道路、工矿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灾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