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环境概况

合集下载

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组成及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组成及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Abta t inh n ao a N tr R srei G nui l a di ecn u n zn f s l eua dQn — s c :La ce gN t n l a e eev as ct t o f e t oeo o s a a n ig r i u n so e n h l le P t
维普资讯
第 3 5卷 第 2期 20 0 6年 6月
西





Vo . 5 No 2 13 .
J u n l fW e tC i a F r sr c e c o r a s h n o e ty S i n e o
J n.06 u e20
种子植物 区系中属的地理 成分复杂多样 ,与其他 地区联 系广泛 ,并 具有过 渡的特性 ,而在分 布类 型 中以北温带
成分 占优势 。 关键词 :甘肃 ;连城 自然保护区 ;植 物组成 ;种 子植 物区系
中 图分 类号 :S7 9 9 5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7 8 4 ( 06 0 0 6 0 6 2— 26 2 0 ) 2— 04— 6
( . e i oet nvri 。B rn 00 3 凡 C ia 1B in Frs yU ie t e ig10 8 , jg r sy hn ;
2 M ngmet ueuo inhn ainl a r eev ,Y ndn a s 3 33。P 凡 C ia . a ae n ra f ac egN t a N te R sre o gegG nu7 0 3 B L o u . hn )
A u n S e a o a i a h ng N a ina t r s r e o n u St dy o e d PlntFlr n Linc e to lNa u e Re e v fGa s

连城概况

连城概况

连城县概况1.自然条件概况连城县,别名莲城,是福建省龙岩市辖下的一个山城县,位于福建省西部,界于北纬25°13′—25°26′,东经116°32′—117°10′,北部与清流县毗邻,南部与上杭县接壤,南北长七十四公里,东部与永安、龙岩相连,西部预长汀交界,东西宽六十四公里。

全县现辖十七个乡镇,包括莲峰镇、庙前镇、新泉镇、朋口镇、莒溪镇、文亨镇、姑田镇、北团镇、林坊乡、曲溪乡、宣和乡、隔川乡、罗坊乡、揭乐乡、塘前乡、四堡乡、赖源乡,辖区总面积约为2595.54平方公里。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10末全县常住人口25万多人,户籍人口248645,通行闽西客家话、连城话。

1.1.地形地貌本县境内,山岭重叠,丘陵起伏,地形复杂,地貌多姿。

除两岸有狭长的河谷小平原外,大不是海拔400米以上的丘陵和中、低山。

全境有玳瑁山及松毛岭两条主要山脉,东西部为中山,中西部为是丘陵盆地,地势由东到东南向西到西北倾斜。

地貌从低到高成梯状分布,一次课肩带谷盆、丘陵、低山、中山。

玳瑁山位于境内中、东部,主峰分布在赖源、曲溪、莒溪、庙前等乡的东北部,成东北—西南走向的中山地区。

12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余座,其中位于莒溪境内的狗子脑海拔1811米,为全县最高峰。

松毛岭山脉位于我县西部边境与长汀交界作南北走向,1200米以上的山峰有五座,是我县次高山地,罗坊乡石壁山海拔1459米为最高峰。

这一代由于地壳出现陷裂和侵蚀切割,山地、丘陵、坡谷错综分布,形成罗坊、宣和、新泉西部地形零星破碎的低山丘陵地。

处于西部丘陵和东部中山之间所夹的四堡、北团、城郊、文亨、宣和以及新泉的东部,莒溪、庙前的西部,第十较平缓、海拔300—500米,局部700 米左右,构成较为开阔的南北向长廊盆地,是我县主要稻作区。

从海拔最低点279米的新泉西村大队到全县最高峰莒溪狗子脑,高差1514米,是个群山重叠,沟谷纵横的山区县。

连城县基本概况

连城县基本概况

连城县基本概况一、基本县情连城位于闽西的北部,全县土地总面积2596平方公里,辖7镇10乡240个行政村,总人口33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5万人。

境内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环境舒适宜人。

连城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县”、“中国红心地瓜干之乡”、“中国连城白鸭之乡”、“全国武术之乡”和“中国客家美食名城”等荣誉称号。

连城是革命老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连城是中央苏区21个县份之一,当时全县有近万人参加红军,全县有在册革命烈士1675名,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连城从事伟大革命实践。

境内留存有《古田会议决案草案》起草地新泉望云草室、朋口战役纪念碑等多处革命旧址。

连城是旅游胜地。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九龙湖、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培田古村落、四堡古书坊建筑群、新泉红四军整训地等八大景区。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AAAA级旅游区冠豸山距城区仅1.5公里,素有“阳刚天下第一、阴柔举世无双”的美誉,入选“福建最值得外国人去的10个地方”连城文化底蕴深厚。

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和发祥地之一,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中原传统文化遗存。

有被誉为“天下第一龙”的姑田游大龙和“乡村狂欢节”之称的罗坊走古事。

被称为“民间故宫”的培田古民居建筑群、明清时期全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四堡古书坊建筑群,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连城境内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已发现的矿种51种,其中煤、锰、银、铅锌、花岗岩等矿种品位高、储量大,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全县毛竹面积53万亩,立竹量6150万根,居龙岩市第一位。

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8万千瓦,可开发资源容量14万千瓦,已建和在建水电站总装机11万千瓦,可为境内生产生活提供可靠的电力和水资源保障二、2009年经济社会概况【经济社会概况】全年全县生产总值59.49亿元,增长14.4%。

第一产业增加值14.77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5.42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增加值19.30亿元,增长14.7%: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26.9∶41.7∶31.4转变为24.8:42.7:32.5。

连城竹安寨天池水的气候成因分析

连城竹安寨天池水的气候成因分析

连城竹安寨天池水的气候成因分析摘要:连城竹安寨“天池水”的成因分析,是国家“四a”级风景区---连城冠豸山申报丹霞地貌自然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天池”常年积水,久旱不枯的考证,对研究丹霞地貌的构造运动,内力地质作用学和外力地质作用学上具有特殊的科学意义。

关键词:“天池水”;气候成因;久旱不枯中图分类号:p466 文献标识码:a1 “天池”概述“天池”景观座落在连城县城关东南面约2km处的国家“4a”级风景区——连城冠豸山竹安寨景区中的一座相对独立的小山峰之巅。

“天池”由一高一低并排相邻的两个椭圆形(长5m,宽2m)的小水池组成,因其常年积水、久旱不枯,人们将其称为“天池”。

它的海拔高度为537.5m,处于e116°48′,n25°43′,与山脚的相对高度为130m。

“天池”四周群山环绕,山涧纵横,山地类型繁多。

因“天池”常年积水,即使遭受到2003年前汛期雨季后长达28d的高温、高蒸发、无雨的特旱之年,它也是久旱不枯,因此对其蓄水的成因,众说纷纭,莫终一是,成了一道迷人的旅游景观,成了冠豸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现从气象学的角度,对“天池”常年积水、久旱不枯这一壮观又不可多得的地质遗迹,作一粗浅的气候成因分析。

2 “天池水”水资源分析实地勘探考查,竹安寨景区的山体呈条带状展布,地质是以紫红色为主的陆相盆地沉积岩系,具有“峰崖崔嵬,红流奔腾,赤壁四立,绿树上复”之奇观,属于典型的“顶平、身陡、麓缓”的丹霞地貌。

“天池”处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山峰之巅,两侧是垂直的悬崖峭壁,山脊形如高耸的石墙,雄伟壮观。

“天池”四周的山体地势均较低,垂直落差大。

“天池水”是没有外部地表迳流水的注入,纯由大自然的降水和四周峦山形成一种高承压的地下上升泉汇聚而成。

3 “天池”水资源的循环过程分析“天池”水资源的循环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大自然水分的收支平衡过程。

3.1 “天池”水资源的来源由大自然降水、高承压的地下“上升泉”水和典型的山地气候形成的大气凝结水(雾、露等)三项水资源汇聚而成。

连城县

连城县

连城县(L ian cheng xian)政区概况【名称来历】因县东有莲峰山,故县治取名莲城,元至正6年(1346年)罗天麟、陈积万率众起义失败,始改莲为连,寓以去草寇之义。

【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6°32′14″~117°09′54″,北纬25°13′35″~25°56′00″。

地处福建省西部,东与永安市相邻,东南与龙岩市新罗区相接,南与上杭县接壤,西与长汀县毗邻,北与清流县相连。

县城莲峰镇,人民政府驻莲峰镇中山中路28号,电话区号0597,邮政编码366200,距龙岩市71千米。

【政区沿革】周朝为七闽地,春秋属越,秦时属闽中郡,汉元封时属会稽郡。

三国时属吴国之建安郡,晋太康3年(282年)属所置之新罗县,唐开元末置长汀县为汀州所治,莲城之地为长汀县所辖。

唐光启元年(885年)汀、漳二州为王审之所据,莲城之地为其所辖。

至宋元符间始置莲城堡,属长汀县,宋绍兴3年(1133年)改堡置县,割长汀县古田乡六团里,相并为莲城县,隶属于汀州。

元至正6年(1346年)因罗天麟、陈积万起义遂改莲为连。

元至正18年(1358年)为陈友谅所据,直至明洪武元年(1368年),此后至清末连城均隶属于汀州。

民国2年(1913年)废府级建制,省下设道,连城属西路道(后改称汀漳道),民国17年(1928年)废道,直隶福建省。

民国19年至22年(1930年~1933年),连城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所辖,改称为汀连县。

1934年恢复民国建制,连城县隶属第八行政督察区,专署驻长汀,民国36年(1947年)专署驻地迁龙岩。

新中国成立后,连城隶属第八行政督察区,1950年3月第八行政督察区改称龙岩专区,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

1997年5月改地区为市,连城县隶属龙岩市。

1951年2月长汀县罗坊乡划归连城县。

4月,长汀县四堡乡划归连城县,1955年12月,长汀县宣和区、上杭县长坑村划归连城县,1957年12月,长汀县池岗村、上杭县沙里村划归连城县,1959年5月,清流县塘前公社划归连城县。

连城县基本概况

连城县基本概况

连城县基本概况一、基本县情连城位于闽西的北部,全县土地总面积2596平方公里,辖7镇10乡240个行政村,总人口33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5万人。

境内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环境舒适宜人。

连城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县”、“中国红心地瓜干之乡”、“中国连城白鸭之乡”、“全国武术之乡”和“中国客家美食名城”等荣誉称号。

连城是革命老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连城是中央苏区21个县份之一,当时全县有近万人参加红军,全县有在册革命烈士1675名,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连城从事伟大革命实践。

境内留存有《古田会议决案草案》起草地新泉望云草室、朋口战役纪念碑等多处革命旧址。

连城是旅游胜地。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九龙湖、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培田古村落、四堡古书坊建筑群、新泉红四军整训地等八大景区。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AAAA级旅游区冠豸山距城区仅1.5公里,素有“阳刚天下第一、阴柔举世无双”的美誉,入选“福建最值得外国人去的10个地方”连城文化底蕴深厚。

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和发祥地之一,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中原传统文化遗存。

有被誉为“天下第一龙”的姑田游大龙和“乡村狂欢节”之称的罗坊走古事。

被称为“民间故宫”的培田古民居建筑群、明清时期全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四堡古书坊建筑群,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连城境内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已发现的矿种51种,其中煤、锰、银、铅锌、花岗岩等矿种品位高、储量大,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全县毛竹面积53万亩,立竹量6150万根,居龙岩市第一位。

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8万千瓦,可开发资源容量14万千瓦,已建和在建水电站总装机11万千瓦,可为境内生产生活提供可靠的电力和水资源保障二、2009年经济社会概况【经济社会概况】全年全县生产总值59.49亿元,增长14.4%。

第一产业增加值14.77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5.42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增加值19.30亿元,增长14.7%: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26.9∶41.7∶31.4转变为24.8:42.7:32.5。

《连城》环境描写

《连城》环境描写

《连城》环境描写连城,这座古城位于江南水乡,四周环山,水网纵横。

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春天,连城的山水变得格外迷人。

桃花、樱花、杏花等各种花卉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沿着河岸漫步,可以看到一排排垂柳,轻轻摇曳着,像是在向人们招手。

远处的山峦被云雾缭绕,如同仙境一般。

此时,连城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夏天,连城的山水更加壮美。

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

沿着河岸走,可以看到一些渔民在捕鱼。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这片水域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此时,连城的阳光明媚,微风拂面,让人感到无比舒适。

秋天,连城的山水变得更加深沉。

枫叶变成了一片片火红的颜色,像一把把火烧得通红。

山上的松柏则变成了一片片金黄色,像一座座黄金城堡。

此时,连城的天空湛蓝如洗,白云飘荡,让人感到无限遐想。

冬天,连城的山水则变得更加宁静。

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孩子们在上面滑冰玩耍。

山上的松柏则被雪覆盖,像一座座白色的宫殿。

此时,连城的空气清新而寒冷,让人感到一种独特的美感。

除了自然风光外,连城还有许多人文景观值得一看。

比如说古城墙、古街道、古建筑等等。

这些古迹见证了连城的历史和文化,也是人们了解这座城市的重要途径。

总之,连城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

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白天黑夜,都有不同的美景等待着人们的发现和欣赏。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人文的魅力,也可以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美好。

连城县城盆地地下饮用水源地环境调查与对策探讨

连城县城盆地地下饮用水源地环境调查与对策探讨

学 术 论 坛222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1 基本情况1.1流域概况连城全境山岭耸峙,丘陵起伏,川谷与盆地交错其间,环境特殊。

水流流经闽江、汀江、九龙江,故俗有“三江源头”之称,其中:闽江水系流域面积为1219.58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47%;属汀江水系的流域面积1004.85平方公里,占38.7%;属九龙江水系流域面积371.11平方公里,占14.3%。

有国家4A 级冠豸山风景旅游区,有世界A 级、国家Ⅰ级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良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2.8%。

县城位于莲峰镇,属文川盆地,四周为丘陵山地,北面为隔川乡,东面为揭乐乡和冠豸山风景区,南面为文亨乡、林坊乡,面积428.77km 2。

1.2地下水资源概况(1)连城县地下水资源概况。

全区地下水天然资源为73064.20万m 3/a,(见表1)。

其中岩溶地下水可开采量为6292.92万m 3/a,已开采量为1924.37万m 3/a,尚有开采潜力。

而在县城盆地(含莲峰镇、隔川乡、林坊乡、文亨乡、揭乐乡),主要采用地下岩溶水水源,如莲峰镇、隔川乡、林坊乡及驻军部队都饮用此地下水。

其天然资源量为1307.32万m 3/a,已开采量为878.34万m 3/a,其中自备水井28万m 3/a。

辖区内的第四系孔隙水可采资源为1324.01万m 3/a,现开采量为313.86万m 3/a,饮用民井人数约6万人,是农村人口的重要饮用水源,但水质条件较差。

(2)全辖区有地热资源420.95万m 3/a,已开发利用140.17万m 3/a(见表2),主要在新泉镇、文亨乡等地用于温泉度假商业旅游业及养鱼、养鳖、养鳗等。

而揭乐布地、新泉儒畲、官庄等地的地热水温仅在33℃左右,且流量小,地点偏僻因而未开采利用。

2 水文地质概况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水力特征,以及岩石地下性质,将地下水分为侵入岩类基岩裂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盐类裂隙溶洞水(岩溶水)和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四大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城县环境概况1.自然条件概况连城县,别名莲城,是福建省龙岩市辖下的一个山城县,位于福建省西部,界于北纬25°13′—25°26′,东经116°32′—117°10′,北部与清流县毗邻,南部与上杭县接壤,南北长七十四公里,东部与永安、龙岩相连,西部预长汀交界,东西宽六十四公里。

全县现辖十七个乡镇,包括莲峰镇、庙前镇、新泉镇、朋口镇、莒溪镇、文亨镇、姑田镇、北团镇、林坊乡、曲溪乡、宣和乡、隔川乡、罗坊乡、揭乐乡、塘前乡、四堡乡、赖源乡,辖区总面积约为2595.54平方公里。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10末全县常住人口25万多人,户籍人口248645,通行闽西客家话、连城话。

1.1.地形地貌本县境内,山岭重叠,丘陵起伏,地形复杂,地貌多姿。

除两岸有狭长的河谷小平原外,大不是海拔400米以上的丘陵和中、低山。

全境有玳瑁山及松毛岭两条主要山脉,东西部为中山,中西部为是丘陵盆地,地势由东到东南向西到西北倾斜。

地貌从低到高成梯状分布,一次课肩带谷盆、丘陵、低山、中山。

玳瑁山位于境内中、东部,主峰分布在赖源、曲溪、莒溪、庙前等乡的东北部,成东北—西南走向的中山地区。

12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余座,其中位于莒溪境内的狗子脑海拔1811米,为全县最高峰。

松毛岭山脉位于我县西部边境与长汀交界作南北走向,1200米以上的山峰有五座,是我县次高山地,罗坊乡石壁山海拔1459米为最高峰。

这一代由于地壳出现陷裂和侵蚀切割,山地、丘陵、坡谷错综分布,形成罗坊、宣和、新泉西部地形零星破碎的低山丘陵地。

处于西部丘陵和东部中山之间所夹的四堡、北团、城郊、文亨、宣和以及新泉的东部,莒溪、庙前的西部,第十较平缓、海拔300—500米,局部700 米左右,构成较为开阔的南北向长廊盆地,是我县主要稻作区。

从海拔最低点279米的新泉西村大队到全县最高峰莒溪狗子脑,高差1514米,是个群山重叠,沟谷纵横的山区县。

1.2.气候条件连城县属于亚热带。

境内盛行偏北风,夏季多吹偏南风,受季风环流影响,气候温暖,冬冷无严寒,夏热无酷暑,夏长冬短,雨量充沛,春夏湿润多雨,秋冬雨少干旱。

年平均气温18.9℃,一年之中七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7.2℃,一月最冷,月平均温度8.7℃;全年无霜期283天,除霜日一般出现在11月28日,终霜日在2月20日左右;全年日照时数1700—2000小时。

年平均降雨量在1600—2200mm之间,但由于地形的影响,造成雨水的时空分布与区域分布不均,其分布趋势与地势特点相吻合,大致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多余区在东部中山区,年雨量在2000—2200mm之间,相对少于去在县境西北部的北团、文亨大部及东部谷地的姑田,年平均雨量在1600—1700mm之间。

全县70%-80%的降雨量都集中在2—9月份,其中4—6月份的降雨量占全年总雨量的50%。

1.3.矿产资源连城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矿种33种,主要有:①煤:储量2800多万吨,分布在揭乐、北团、罗坊、庙前、莒溪、赖源等乡镇。

②金属矿:①稀土矿储量11.7万吨,主要分布在四堡乡和宣和乡。

②铁矿储量110万吨,分布在莒溪、庙前、文亨、北团等乡镇。

③铅锌矿储量6.9万吨,主要分布在庙前镇。

④钨矿、锰矿储量分别为2089和24万吨,主要分布在庙前镇。

③非金属矿藏:主要有瓷土、膨润土、石灰石、石英石、大理石、磷、钾长石、萤石、辰石、砾石、硫磺矿、云母等,其中瓷土储量200.1万吨,分布在李屋、曲溪、赖源、莒溪、朋口等乡镇。

现已开发矿种20余种,形成省、市、县、乡、村、私营矿产资源开发格局。

其中,庙前镇兰桥村杨屋隔铅锌矿作为矿产之一,它主要得经营范围是铅锌矿的开采,而从采矿到选矿、加工的整个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尤其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1.4.水资源本县水资源丰富,大小溪涧错综缠绵,有中部和东部的各大山麓向四周流出,构成放射状水系,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河主要有四条。

水流两省注入三江。

汇入闽江的有北团溪、文川溪、姑田溪;汇入九龙江的有蒲竹溪;注入汀江的有朋口溪。

朋口溪为本县汀江流域第一大支流,源于我县曲溪公社的黄胜,在新泉附近流入旧县河,流域面积达1167平方公里,在县境内长度为49 公里。

曲溪黄胜是朋口溪、蒲竹溪、姑田溪等溪流的共源点,故称为水流三江顶。

但这些溪河均属山地型河道,溪流短小,河面狭窄,纵剖面比降大同时河段上有乱石累累,下游砂石淤积,河床浅,缺乏航运条件。

且在雨季,山洪暴发易引起山洪灾害,,旱季水源枯竭,易受到干旱威胁。

据以往水总量普查统计,年径流量2.58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0.18万千瓦,发电量8.17万千瓦,年可发电3.51亿千瓦小时。

地下水总量7.41亿立方米,其中地热水储量2585立方米。

1.5.森林资源林业资源丰富,属我国南方36个重点林区之一,现有林地面积325.4万亩,36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48.2亩笋竹两用生产基地,亩立竹量132株。

森林覆盖率82.8%,居全省首位;立木蓄积量1281万立方米,立竹量5000多万根,居闽西之首。

1.6.土壤资源1.6.1.成土母岩和母质本县地质构造复杂,底层发育较为完整,除三迭系尚未发现外,从前震旦系列到第四系各地质岩层均有出露,地层多由侵入岩似斑状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南靖群砂砾岩,二迭纪龙潭煤系,翠屏山阶赤石群紫红色砂砾岩等构成。

母岩是自然土壤成土母质的来源,由于各成土母质的岩性各有所异,在生物、气候等自然成土因素的作用下,而形成了多种多样不同属性的自然土壤。

据我县土壤普查分类确定有红壤、粗骨性红壤、暗红壤、黄壤、粗骨性黄壤、山地草甸土、酸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等九个亚类。

其中:属酸性岩发育的有24 0.74万亩,占山地面积72.44%;属中性岩发育的有3 0 8 7亩,占山地面积0.09 %;属泥质岩发育的有2.1 3万亩,占山地面积0.64%;属砂质岩发育的有88.04万亩,占地面积26.4 9%;属石灰岩发育的有921 4亩,占山地面积的0 .28%;属第四纪面积有1933亩,占山地面积的0.06%。

纵观本县母岩分布状况,本县母岩尤以黑云母花岗岩和片麻状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其次为砂页岩和砂砾岩。

由于母岩性状的不同,其发育形成的土壤的理化性态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6.2.土壤类型在我县区域范围内,虽然由于生物、气候、水文、地质和耕作熟化程度有所差异,形成的耕作土壤种类繁多,但把各种各样的土种归到土属上来全县仍以灰泥田、黄泥田两个土属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紫泥田和紫灰泥田两个土属次之。

其中:灰泥田土属所含的五个土种面积109221.74亩,占耕地面积41.56%;黄泥田土属所含的五个土种面积为76871.45亩,占耕地面积29.25%;紫泥田和紫灰泥田二个土属面积为28045.6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0.67%。

全县红土田、石灰泥田两个土属面积比例最小,分别占耕地面积的0.047%和0.015%。

由于我县山地土壤是在中亚热带特定的生物气候条件和特定的地理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土壤呈现明显的水平分布,由县界东西两侧向中部的土壤类型分布是:黄壤→黄红壤→红壤。

又由于我县地势高峻,生物气候垂直差异明显,随海拔的升高,及水热条件与植物群落的变化,土壤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带谱,其分布趋势是:从新泉西村(海拔279米)到莒溪境内狗子脑(海拔1811米),从低到高依次为:红壤→暗红壤→黄红壤→黄壤→粗骨性黄壤→山地草甸土。

在土壤垂直带谱中,一般在海拔高度800米以上,因云雾重,日照短,低温高湿,干湿交替不明显,有利于黄壤化;800米以下,随海拔高度递减,干湿交替明显,有利于红壤化。

但由于坡向、坡度及植被的影响,土壤垂直带谱中,土壤分布海拔高度也出现一定的变幅。

1.6.3.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方面,全县总面积259600公顷。

其中,耕地面积16964公顷,林地面积216933公顷。

1.2.社会经济状况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79.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3%,完成年度计划的116.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9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33.98亿元,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28.55亿元,增长12.0%。

三次产业比重由2009年的24.8:42.7:32.5调优为21.3:42.8:35.9。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全年实现27.39亿元,同比增长5.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50.3亿元,同比增长44.6%,2010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4.06亿元,比上年增收0.88亿元、增长27.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62亿元,转移性收入2.61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全年完成3214万美元,超出年度计划1664万美元。

外贸出口全年完成3019万美元,超出年度计划1719万美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完成27.5亿元,同比增长31.4%,人均生产总值23376.47元,增长2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年实现14292元,同比增长10.5%,完成年度计划的102.3%。

农民人均纯收入6359元,同比增长10.4%,完成年度计划的105.1%。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

10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36.84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8.2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44.1%,完成重点项目建设战役全年目标任务的116.1 %。

新开工、投产及部分投产的项目有:赛特真空绝热板生产项目、鑫晶人造蓝宝石晶体生产项目、以晴集团蜂系列胶囊项目、LED模块封装项目、茶叶籽油项目、泰德LED项目、兰花产业化合作项目等;红心食品加工集中区建设项目第一期已完成征地审批手续,进行场地清理及便道施工,抓紧进行厂区布局及建筑设计。

“863”项目计划完成较好,引进固定资产投资千万元规模以上工业生产项目新签约81个,新开工建设64个,新竣工39个。

引进农业项目新签约8个,新开工9个,新竣工投产7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