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 精品教案设计(含板书和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通用3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通用3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通用3篇)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三首》篇1《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在辞官归乡之后写的一组组诗,共六十首。

课本中的古诗即是选自其中的一首。

古诗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朗读,熟读成诵。

因此我这节课的设计思想就是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背诵古诗,并配以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带着理解记忆。

首先说一些这节课的优点:1、第一个环节,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诗画配对、这个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也比较有兴趣。

只有来自学生中间的东西,学生才更感兴趣。

兴趣是学好的的前提。

2、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范成大的资料也是比较成功的。

这个环节与说课的时候有所不同。

说课的时候我的思想是让学生看文字,但是改成视频之后,效果比较好。

学生非常喜欢看,而且在得到了视觉享受之后也记住了相关信息。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是实实在在认真看了。

而且看过之后的东西记忆会比较深刻。

3、通过观看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本来这个环节在理解完了诗意之后,我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天过去了,却没有行人经过,那些人都是干嘛了?因为之前观看了很美丽的乡村画面,学生还没有从那个思维中走出来。

所有答的问题都是我不曾想过的,比如学生说那些人都在家里避暑,或是说躲在家里不出来怕踩坏了菜花等等,都是很有想象力的。

通过这个环节我不能不承认预设是多么的重要,但是百密毕竟有一疏。

要想尽量小的避免预设不全的问题我认识提前试讲比较重要。

因为这节课我在另外两个班里试讲之后回答也是五花八门,很少有人说对。

所有即使这次学生的回答再发散,奇怪我也是有应对的心理的。

4、让学生动手参与古诗的学生当中。

我做了精美的卡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图游戏。

这个环节学生比较喜欢,因为避免了以往枯燥的背诵环节。

学生在这个环节也有了团结协作与竞争意识。

5、让学生不同形式的展示古诗。

比如歌唱,打节拍等等。

学生的表现非常出色。

他们很自信,都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展示。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成熟的地方:1、不过第一个环节我在说明要求的时候只说“请同学们连线”但是没有连完之后再背一背。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讲解《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才华和情感表达。

2. 教学目标•理解并背诵《古诗三首》•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增强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鉴赏能力3. 教学重难点•重点:背诵《古诗三首》,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提高鉴赏能力4.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谈论古诗的美和意境让学生对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

2.学习《古诗三首》:逐句解读,讲解每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背诵练习:让学生跟读诗句,逐渐熟悉诗词。

4.分组讨论:让学生就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展开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5.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5. 作业安排•要求学生背诵《古诗三首》•写一篇读后感,对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进行思考和感悟二、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古诗三首》为教学内容,通过对古代诗人的诗作进行讲解和分析,旨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古诗的声音、感受其中的意境,帮助他们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分组讨论和总结反思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

然而,需要反思的是,针对古诗这一内容,是否有更多互动性的教学方式,如诗歌朗诵比赛、诗歌创作等,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引导他们形成独特的见解和感悟,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

综上所述,通过对《古诗三首》的教学,我不仅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引导他们走进古诗的世界,感受其中的美和智慧。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审美修养。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课程背景1.1 课程简介《古诗三首》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经典教材,包括了三首古诗,题材广泛,内容精美。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风采,感受中国古诗文的魅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 - 了解《古诗三首》的主要内容和背景; - 领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 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围绕《古诗三首》展开,分别是《春晓》、《早发白帝城》和《静夜思》这三首经典古诗。

每首古诗的背景、作者以及主题都将被详细介绍。

2.2 教学流程1.开场导入:通过诗歌朗诵和图片展示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课文解读:逐首进行《春晓》、《早发白帝城》和《静夜思》的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诗歌欣赏:播放古诗朗诵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每首古诗的主题和作者意图,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感悟。

2.3 活动设计•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表达和表现能力。

•创作赏析: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内容进行写作或绘画创作,展示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反思3.1 教学亮点•融入多媒体元素,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设计多元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理解古诗的能力。

3.2 教学不足•需要更多考虑不同学生对古诗理解能力的差异,提供更多个性化辅导;•教学设计可以进一步优化,增加更多互动环节,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分享。

通过对《古诗三首》的深入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拓展文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和表达能力。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收获更多成长和乐趣。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包含了《村居》、《所见》、《小儿垂钓》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描绘了农村的自然风光和儿童的生活,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一些常见的古诗句式和修辞手法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的字词和古诗的意境理解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字词含义,引导他们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意境,掌握一些古诗的阅读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意境。

2.难点:理解古诗中的生僻字词和修辞手法,培养古诗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绘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欣赏教学法: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古诗的文本和翻译,以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参考。

2.准备相关的图片和音乐,用于营造古诗的情境。

3.准备一些关于古诗的讨论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情境,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古诗的文本,让学生自由阅读,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然后,教师对古诗进行翻译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读和背诵。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 精品教案设计(含板书和教学反思)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 精品教案设计(含板书和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读写“宿”字。

“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再齐读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

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

(出示朗读的节奏)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认识并背诵《1.古诗词三首》中的《登鹳雀楼》、《将进酒》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三首古诗词;2.了解三首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3.学习古诗词中的一些汉字、成语、风俗习惯等相关知识;4.提高听、说、读、写方面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2 教学内容和重难点1.《1.古诗词三首》课文的结构、内容和意义;2.《登鹳雀楼》、《将进酒》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三首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3.三首古诗词中的重要字词、成语和文化知识;4.完成相关习题和活动。

重难点:1.三首古诗词的意义、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2.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3.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知识;4.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和任务。

1.3 教学过程1.3.1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图片或案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词的美和文化内涵。

2.学习课文教师先自己念一遍三首古诗词,然后和全班一起朗读和背诵。

然后带领学生分析三首古诗词的结构、内容和意义,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在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初中课程中学过的诗歌知识,例如对古诗文的韵律、格式、意境等进行解读和领会。

3.教学重难点重要词汇、成语和知识点的解释和讲解。

4.练习活动完成《1.古诗词三首》的相关习题和活动,例如分组讨论、回答问题、写作、创作等。

1.3.2 课堂案例在教学《1.古诗词三首》课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许多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举个例子: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解读,分析诗句的意境和文化内涵,然后演绎表演,与其他小组互动。

通过这种互动,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意义和韵味,同时也能够锻炼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三首古诗词的意义和文化内涵,以及学习一些重要的汉字、成语和文化知识。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读写“宿”字。

“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再齐读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

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

(出示朗读的节奏)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诗歌,感受古诗之美;2.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能描述故事情节;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歌描写的对象;4.能够初步体会古代文人情感表达方式,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读诗歌。

二、教学准备1.《古诗三首》教材相关课文;2.录音机、音响设备;3.打印好的《古诗三首》文本;4.图片、PPT等辅助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音响设备播放《静夜思》原声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并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营造宁静的学习氛围。

2. 学习《静夜思》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静夜思》,学生跟读;2.理解诗意:结合图片展示,学生讨论诗歌描写的景色,增进理解;3.默写训练:让学生尝试写出《静夜思》的几句诗句,检验理解程度。

3. 学习《春晓》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春晓》,学生跟读;2.情感表达:让学生思考诗歌中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开展情感交流;3.听课后感:学生用简短语言描述自己的春天感受。

4. 学习《登鹳雀楼》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登鹳雀楼》,学生跟读;2.诗歌背景:简要介绍《登鹳雀楼》的背景和作者,增加诗歌的历史感;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认为的诗歌意义,各小组报告。

5. 总结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品味和理解古诗的韵味,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默写《静夜思》的前两句;2.描述一下你心中的春天;3.谈谈你对《登鹳雀楼》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注重情感体验和实际应用,学生在诗歌中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也开发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表达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积极,但还需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诗歌的理解和背景知识,提高诗意理解的深度。

以上是本次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诗三首》。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能够背诵《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

3.掌握古诗词的韵律和朗读技巧。

二、教学重点1.《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中的诗意风景描写。

2.把握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素材、录音设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入诗词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学习诗词:通过逐句解读,让学生初步理解诗词的意义。

3.背诵诗词:分段进行诗词的背诵,重点在于把握节奏和韵律。

4.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词,注重情感表达和语调转折。

第二课时1.复习:让学生互相背诵古诗词,加深印象。

2.音韵训练:通过音乐、打击乐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

3.朗读比赛:组织朗读比赛,激发学生表现欲,提高朗读水平。

4.总结:对整节课进行回顾,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1.背诵并朗读《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

2.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词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3.准备一段演讲,分享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引入古诗词,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在朗读和背诵环节中,学生的表现积极,但有部分学生在理解古诗词中的深层含义方面还需加强。

未来可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开展更多情感培养和意义探究的教学活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为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教学目标1.会认“徐、篱”等6个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能背诵《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徐、篱、疏”3个字,会写“宿、徐、篱、疏、蝶”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根据诗句理解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课件展示春天美景图片。

教师导入:同学们,课件中展示春景美不美?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美景?你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描写春景的诗句?预设:词语:万紫千红、诗情画意……诗句: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

2.能够朗读《古诗三首》。

3.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

4.认识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道理。

二、教学准备1.板书准备:相关古诗内容和注释。

2.课件准备:配合古诗内容的PPT或图片。

3.教具准备:音响设备。

4.学具准备:学生课本、学生笔记本或练习册。

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引入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古诗的题目,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同时解释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通过引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得到提升。

第二部分:学习古诗文字及背景知识1.老师朗读《古诗三首》,解释生字生词,引导学生品读和理解。

2.分组让学生读诗、思考诗的含义,进行讨论。

3.通过小组展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古诗的意境。

第三部分:思考与感悟1.引导学生发表对古诗的感悟和领悟,促进学生对古诗哲理的思考和探究。

2.与学生共同分析古诗中的辞藻和修辞手法,增进学生对于古诗的审美意识。

第四部分:巩固与拓展1.设计有趣的小练习或活动,如填空、选择题等,检测学生对古诗内容的掌握情况。

2.鼓励学生扩展阅读其他古诗,拓宽诗歌视野,提升综合能力。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识和词汇积累。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古诗内容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同时,我还会加强对于古诗韵律和修辞手法的讲解,帮助学生提升诗歌鉴赏和欣赏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也意识到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整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对于我今后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帮助我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案及反思

1.古诗三首【教学内容】教科书P2~3内容。

【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

3.体会古诗词中表达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词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1. 这节课我们学习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2. 简介作者:范成大,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3. 解释课题。

质疑,诗人为什么对乡村生活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古诗,去感受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吧。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 自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学习生字词。

2. 听录音范读,感受节奏,划停顿,读出节奏。

3. 多种形式读古诗。

三、细读古诗,理解大意(一)先学。

1. 请同学们再读古诗,边读边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 反馈理解情况。

(二)后教。

(全班交流,教师指点)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诗句中描述了哪几种景物?这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2)学生说景物的特点。

(3)师:多美的景色呀!诗人把它凝练成一句诗就是——(生接读)“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你看,诗人就是这样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短短的两句诗,就勾勒出了如此美妙的景色。

(4)用换字法体会“肥”“稀”两个字用在这里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精炼性。

(5)师:现在,谁来把这句诗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从你的朗读声中也能感受到这种美?(学生个别读)2.“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学生说诗句意思。

(夏天日长,篱笆边无人过往,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翩翩飞舞。

)(2)学生质疑。

重点引导想象:为什么篱笆边没有行人,他们都到哪儿去了?(3)师:刚才,我们所说的这些人们的劳动情景,在诗中并没有直接地写出来,但我们却通过对诗句的质疑,再展开适当的想象,就挖掘出来了。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介绍《古诗词三首》是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课文,包括了《登鹳雀楼》、《静夜思》以及《将进酒》这三首经典古诗词。

这些古诗词内容丰富,意蕴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启迪意义。

教师在教学这一单元时,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定知识目标1.理解《登鹳雀楼》、《静夜思》、《将进酒》这三首古诗词的基本意思;2.熟悉古诗词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3.掌握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感悟和体会能力;3.激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情操;2.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3.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教学《古诗词三首》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 导入: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入诗词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详细讲解:逐首讲解古诗词的背景、含义、语言特点等,让学生全面理解; 3. 诗词赏析: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读、朗诵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对诗词的感受; 4. 情境体验:组织课外参观、写作、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诗词的魅力; 5.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对于古诗词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促进彼此间的启发和分享。

四、教学反思与优化在教学《古诗词三首》这一单元时,教师应该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从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与优化: 1. 教学内容设计:是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2. 教学方法优化:是否能结合当代教学技术,使用多媒体手段提升教学效果?3. 学生表现评价:是否能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细化评价标准,鼓励学生的发展? 4. 课堂互动:是否能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5. 课后延伸:是否能更好地设计课后延伸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古诗词的魅力?五、教学效果评估教学《古诗词三首》这一单元结束后,应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1 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1 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1 古诗词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中的一首诗歌单元,本单元选入了《春晓》、《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

这些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古诗文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古诗文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在理解和鉴赏古诗文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使他们在理解和鉴赏古诗文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的大意,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文,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文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文大意。

2.难点:欣赏和鉴赏古诗文,体会古诗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古诗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动画等。

2.教材:准备《古诗词三首》的教材,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3.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重点句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春晓》、《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春晓》和《游子吟》三首古诗。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并能够理解诗文中的难点字词。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古诗意境和表达。

但他们在理解诗文中的难点字词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帮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难点字词的讲解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能够理解诗文中的难点字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难点:理解诗文中的难点字词和意境。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诗文的朗读和背诵录音。

3.准备难点字词的解释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三首古诗,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然后,教师呈现诗文,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诗文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诗文中的难点字词,教师巡回指导。

然后,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教师巡回指导。

然后,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要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并写下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最新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案+反思)

最新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案+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案+反思)[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能读懂古诗词,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词的意思。

4.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春夏时节的美丽景色。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词描绘的情景。

2.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春夏时节的美丽景色。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描写夏天的吗?今天,我们就跟随宋代诗人范成大走进他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气息!(板书课题,释题,简介作者)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读古诗,字音读正确,学习生字词。

2.齐读,划停顿节奏。

(教师正音,指导学生注意读出诗的节奏)3.多种形式读古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夏季)4.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5.教师指导部分词语。

6.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指名说,同桌互相说)7.再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师生齐读)三、细读古诗,深入探究1.出示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学生说诗句的意思。

(正值江南初夏时节,梅子金黄杏子也成熟了,麦花雪白雪白的,金黄的油菜花稀稀落落。

)(2)诗句中描述了哪几种景物?这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师:多美的景色呀! 诗人把它凝练成一句诗就是——(生接读:“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你看,诗人就是这样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短短的两句诗,就勾勒出了如此美妙的景色。

(用换字法体会“肥”“稀”这两个字的精妙之处。

)(3)现在,谁来把这句诗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从你的朗读声中也感受到这种美。

2.出示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指名说诗意。

(夏天日长,篱笆边无人过往,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翩翩飞舞。

)(2)为什么篱笆边没有行人,他们都到哪儿去了?(引导学生结合“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即夏天人们的劳动情况进行充分的讨论、想象,感受农民的辛苦)师:初夏时节,田野里风光如画,农民辛勤忙碌,蜻蜓和蝴蝶在庭院里自由自在,上下翻飞。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和民俗风情,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2. 学习古诗词的基本功:朗读、分析、表达、感悟。

3. 完成以下两个任务:1)背诵《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春晓》。

2)参与古诗词朗诵比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古诗词吗?谁能举例几首古诗词?”2. 讲解古诗词的特点与意义:艺术性、意境深远、寄情于物、意指深远、声韵和谐、曲调婉转,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文化瑰宝。

3. 引入本堂课的内容——《1.古诗词三首》。

第二步:学习(3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诵读《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春晓》。

2. 教师根据课件对每首古诗词进行讲解和解读,重点突出句意和意境。

3. 学生个人或小组读懂每篇古诗词,进行朗读,体会诗句之美,回味诗文之意。

4. 让学生分组讨论古诗词的意义和表达,展开想象,通过自由朗读和研究古诗词来展示自己的个性。

第三步:巩固与提高(25分钟)1. 参与古诗词朗诵比赛,分小组比赛,评选出最佳组合。

2. 学生们互相评价,自我反思,找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提高自己的措施。

第四步: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和温故知新。

2. 提醒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古诗词来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能力,并在生活中发挥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教学反思】在整节课中,我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诵和研究古诗词,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通过讲解和解读古诗词,学生们对古代文化和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学生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更好地展示了自己的个性和风采。

在比赛环节中,学生们全情投入,为自己的组合竭尽全力,提高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主动性。

总的来说,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也获得了很大的满足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古诗词的喜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读写“宿”字。

“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再齐读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

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

(出示朗读的节奏)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读诗歌。

3.讲诗歌,读诗歌。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什么?(篱: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阴:树荫。

描写景象: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一直伸向远方,树枝上新生出的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吗?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了什么?(描写景象: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蝴蝶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女生带着刚才的感受再来读这两句。

你们读了以后有什么感觉?(感觉非常有趣)4.思考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对乡村美景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5.集体朗诵,读出古诗的趣味。

6.谁愿意把整首诗背给大家听?(1)1分钟背诵记忆古诗。

(2)填空式背诵。

(3)全诗背诵,背诵比赛。

7.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四、关注细节,拓展延伸。

1.回想整首诗,小朋友在干什么?(捉蝴蝶)你愿意来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蝶的情景吗?大家仔细看,评一评谁是“最佳小演员”。

2.依次请几位学生表演“捉蝴蝶”。

(预设:分别表演“走”着追蝴蝶和“跑”着追蝴蝶。

)3.我们再来看诗句中写的是“急走追黄蝶”,表演时到底是应该“走”着追还是“跑”着追?(学生讨论)我们来看看古代汉语词典中“走”的意思。

(走:跑,疾行。

)4.现在,你觉得刚才哪位同学可以被评为“最佳小演员”呢?说说你的理由。

5.美读:诗中不仅有美丽宜人的景色,还有活泼可爱的儿童在追逐翩翩飞舞的黄蝴蝶,简直太有趣了,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

五、延伸故事,感悟诗境。

1.动动手,画一画。

读了这首诗,你觉得图上该画出哪些景物呢?(篱笆、小路、树、儿童、黄蝴蝶、油菜花。

)赶紧动手画一画这美丽的景色吧。

(提醒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画和课文中的插图作做比,辨别不同之处,适当进行修改。

)2.这是一首诗,是一幅画,也是一个小故事,请你回家先把诗背给父母听一听,再依照自己的画把诗歌编成故事说一说。

板书设计宿新市徐公店赞美春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以题目导入:齐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2.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3.回顾学过的有关乡村的古诗有哪些。

(《村居》《所见》……)4.简介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谁来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了解?(2)介绍作者:播放课件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正音。

注意生字,要读得字正腔圆、准确流利、有板有眼。

指名认读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读通诗文。

(注重纠正字音)2.注意节奏。

(1)听范读。

(出示课文朗读)(2)自主练习朗读。

(朗读诗歌,要求准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3)指名试读,评议。

(4)教师示范指导。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再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乡村场景。

(读注释)2.交流感想。

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体验分享一下。

(农家忙)3.朗读节奏。

(出示朗读的节奏)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4.理解诗意。

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查阅自己不明白的词语,理解诗意。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译文: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果实肥硕;荞麦扬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天长了,篱笆前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读出你的喜爱与赞扬之情,并评价。

指名说。

(加强对诗意的理解)在美丽的田园里,果子快要成熟了,荞麦花雪白成片,油菜花金黄稀疏,蜻蜓蝴蝶飞舞,寄托着收获的希望,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呀!齐读本诗。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农村生活的恬静,他们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篇。

请看南宋翁卷的《乡村四月》。

(体会又忙又乐的心情)5.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再读古诗,感受自然之美。

2.全班齐诵,感受大家在田间忙碌劳作之美。

3.引导学生说说学习古诗的感受。

4.有感情地背诵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第三课时 -一、直接导入,明确诗题。

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3.解题: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

教师指着板书“清平乐(yuè)”,请再齐读一遍“清平乐”,读了这个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给人一种宁静、闲适的感觉。

)4.师简单介绍:“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

用它作词牌的词一般给人一种宁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5.那就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读《清平乐·村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富于感情。

2.学生自读:谁先来读给大家听?(教师正音)3.指导书写“锄豆”的“锄”。

4.指名学生朗读。

5.齐读全词,读的同时请注意观察,这首词与前面的两首诗有什么不同?(这首词的特点:有长短句,有词牌名,分上下两片。

)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哪个字、哪个词语、哪个句子不理解。

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共同讨论交流。

7.讨论交流。

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1)你们是怎么理解“翁媪”的?(“翁”是什么?请大家看这个字的上面,是一个“公”字,“翁”指老公公。

“媪”左边是一个“女”字,是指老婆婆、老奶奶。

所以“翁媪”就是指老翁、老妇。

)(2)“锄豆”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锄豆”这个词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需要联系上下文。

联系上下文,你们能猜出这个词语的意思吗?“锄豆”就是锄豆田里的杂草。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

1.我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特别想读一读。

教师入情入境地范读。

3.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老师朗读的方法。

教师简单介绍:请读这三个字,“小”“草”“媪”(课件闪烁),发现了什么?(这三个字最末有相同的韵母,都有“ao”。

)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

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

大家读读词的上片,感受一下。

(生练习读)看看词里面还有哪些字押韵?(“东”“笼”“蓬”)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

我们再一起读一读。

四、品读诗词,展开想象。

1.品读乡村美景。

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

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

谁来读词的一、二两句?你从这两句中体会到了什么?美丽的风景不仅要用眼睛去欣赏,还要学会用耳朵去聆听!(课件播放潺潺的溪流声)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其实“茅檐”透露的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能带给我们美的感觉呢?(老师简介: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结,“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

)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里去。

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

生一齐朗读。

想象画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画面:一所茅屋又低又小,紧靠着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草。

听见茅屋里有人操着柔媚的当地方言,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老翁、老妇?)2.品读人物画面。

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片。

这一家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预设: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亡赖”呢?(“亡赖”同“无赖”,实际上是说小儿顽皮、淘气。

)哪个字最能看出小儿可爱呢?(从“卧”字可以看出小儿可爱。

)想象“卧”是什么样的姿态?“卧剥莲蓬”的样子你能想象出来吗? (学生想象:小儿很专注,很认真,还会哼着歌,还可能仰着,高兴了就打个滚,摇头晃脑,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师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侧着就侧着,愿意趴着就趴着……他是多么快活、自由自在、幸福、惬意……难怪冰心奶奶说,“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通过你们的声音来表现出这种惬意吧。

想象画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画面:茅屋外,老夫妇的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

可爱调皮的小儿子最讨人喜欢,他正趴在溪边剥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师讲解:诗中的翁媪虽然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他们的童心未泯。

人们常说老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

同学们来仔细看图,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