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我控制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幼儿阶段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阶段。

自我控制是指孩子在行为、情绪和冲动之间作出适当的选择和控制。

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对幼儿的发展和日常生活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性、培养方法以及家庭和社会的角色。

一、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性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成长、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自我控制能力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成绩。

掌握自我控制能力的孩子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以及在完成任务时能够更有效地管理时间和资源。

其次,自我控制能力有助于幼儿培养良好的习惯和道德价值观。

通过控制冲动和行为,幼儿可以更好地遵守规则和约定,并尊重他人。

此外,自我控制能力对幼儿的情绪管理和社交关系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以及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二、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方法1. 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帮助幼儿培养自我控制能力:(1)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不被允许的行为。

(2)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榜样。

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遵守规则和约定。

(3)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互动,培养他们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2. 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机会给予幼儿适度的挑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父母可以提供一些适合孩子年龄和能力水平的活动和任务,鼓励他们尝试和坚持。

这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以及学会自我控制。

3. 建立规律的日常生活规律和稳定的生活环境对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固定的作息时间和日常生活规律,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我控制的习惯,并培养他们对时间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4. 游戏和角色扮演游戏和角色扮演是幼儿发展自我控制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参与各种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幼儿可以学会自我调节和互动。

这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是一个人在行为、情绪和冲动上能够自主管理和调节的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健康的行为模式,还能够为将来的学习和人际交往奠定基础。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来探讨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及其培养方法。

一、发展阶段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1-2岁时,幼儿处于探索和观察的阶段,他们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渐学会遵守简单的规则。

3-4岁时,幼儿开始逐渐具备控制情绪和冲动的能力,能够辨别事物的对错和好坏。

5-6岁时,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更能够理解和遵守复杂的规则,并在行为和情绪上做出更好的控制。

二、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性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对他们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自我控制能力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积极的行为模式。

通过自我控制,幼儿可以遵守规则、尊重他人、控制冲动,从而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其次,自我控制能力也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只有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和行为,幼儿才能更好地专注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自我控制也是幼儿人际交往的重要能力。

只有学会控制情绪和冲动,幼儿才能更好地与他人进行合作、解决冲突。

三、培养方法1. 提供稳定和支持的环境:幼儿在稳定和有爱的环境中成长,能够更好地发展自我控制能力。

给予幼儿适当的支持和关注,让他们感到被接纳和安全。

2. 建立清晰的规则和期望:为幼儿制定适合他们年龄的规则和期望,让他们明确知道哪些行为是被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同时,也要渐进式地引导幼儿逐渐学会自我控制自己的行为。

3. 通过游戏和互动培养自我控制:通过各种游戏和互动活动,让幼儿有机会练习自我控制。

例如,可以玩一些需要等待自己轮次的游戏,或者进行模拟情境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

4. 注重情绪管理的培养:幼儿在情绪管理方面的能力对于自我控制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教导幼儿运用适当的词语表达情绪,教导他们深呼吸和冷静下来,从而培养他们在情绪上的自我控制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控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控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控力自律和自控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品质,它们能够帮助孩子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坚持,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控力对其未来的成功与幸福有着重大的影响。

那么,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控力呢?下面将从培养良好习惯、提高意志力和建立明确目标等方面为大家分享一些方法和建议。

1. 培养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是自律和自控力的基石。

教育者应该从小事做起,创造有规律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如定时起床、吃饭、睡觉等。

此外,还可以鼓励孩子建立整理书桌、收拾房间等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明白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从小扣好自己的人生第一粒扣子。

2. 提高意志力意志力是保持自律和自控力的关键。

父母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来提高孩子的意志力。

例如,可以引导孩子参与一些需要坚持、集中注意力和克服困难的游戏,例如拼图、记忆游戏等。

逐渐增加游戏的难度和挑战,帮助孩子逐步培养耐心和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意志力。

3. 建立明确目标明确的目标可以激发孩子的动力,帮助他们保持自律和自控力。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并制定明确的目标,例如提高某门功课的成绩、学会一项新技能等。

在设定目标的时候需要注意,目标应该具体、可行和有挑战性,同时要确保孩子明白达到目标所需付出的努力和时间,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决心。

4. 培养乐于分享和合作的精神培养孩子乐于分享和合作的精神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自律和自控力。

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此外,也可以通过激励孩子参与公益活动,帮助他们关注他人的需要,从而培养孩子的自我调节和自控力。

5. 提供正面激励正面激励是培养孩子自律和自控力的关键。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及时的认可和鼓励,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在孩子遭遇失败或犯错误时,也应以理解和耐心的态度对待,并鼓励他们从失败中学习和提高。

正面激励可以帮助孩子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而提高他们的自律和自控力。

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如何培养自我控制力

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如何培养自我控制力

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如何培养自我控制力儿童的注意力是指儿童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思考和关注的能力。

而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多半是因为他们过于好奇,缺乏自我控制力。

事实上,自我控制力不仅对于学习成绩的提升至关重要,还能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帮助儿童培养自我控制力。

一、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规律的生活习惯对于培养自我控制力非常关键。

为了帮助儿童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家长可以设定固定的起床、吃饭和睡觉时间,并且要坚持执行。

此外,建议家长鼓励儿童按时完成作业,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并且要求他们按时完成任务。

通过这样的方式,儿童能够逐渐养成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培养自我控制力。

二、增强儿童的自律性和耐心自律性和耐心是培养自我控制力的重要品质。

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有趣而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来增强儿童的自律性和耐心。

例如,建议家长和儿童一起玩耐心培养游戏,例如拼图、闭眼摸物等,以锻炼儿童的耐心和自控力。

同时,家长还可以给儿童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按时整理书包、清理自己的玩具等。

逐渐地,儿童会意识到完成这些任务需要耐心和自律,并且会在生活中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三、关注儿童的兴趣爱好并设置目标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和自我控制力需要与儿童的兴趣爱好相结合。

家长可以关注儿童感兴趣的领域,并与他们一起制定小目标。

例如,如果儿童对音乐有兴趣,可以鼓励他们坚持学习音乐乐器,并设立每周练习的目标。

这样的目标和挑战可以帮助儿童集中注意力,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力。

同时,儿童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也会感受到成就感,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律性。

四、引导儿童进行适度的运动和休息适度的运动和休息可以改善儿童的注意力和自我控制力。

家长应该鼓励儿童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如游泳、跑步和球类运动等,以帮助他们消耗过多的精力和能量。

此外,适当的休息时间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儿童放松身心,恢复精力。

家长可以和儿童一起规划适当的休息时间,并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利用休息时间,如阅读书籍、听音乐或进行简单的冥想。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1、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孩子只有具备了规则意识,才能提高自控水平。

家长可以现在生活常规方面着手,制定规则如按时起床、睡觉,不挑食等。

家长要长期坚持一贯的要求,孩子就会逐步约束自己。

除了生活常规,爸爸妈妈还可以给孩子订立一些规矩并坚决执行。

如带孩子逛商场前,给孩子明确说不能乱买东西。

尽管如此,孩子可能还会乱要,这时家长就要果断拒绝。

孩子经过一次次失败的体验,自然不会胡乱要了。

2、通过游戏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游戏中常常蕴含着规则,孩子通过这种有趣的形式,更容易形成自控能力。

如妈妈可以和孩子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通过扮演“木头人”,学会控制自己的动作,进而产生自我控制的意识。

3、家长要做出自我控制的好榜样。

爸爸妈妈在自我控制方面表现好的话,孩子也会受到影响。

如带孩子外出,遇到堵车的时候,可以和孩子做一些小游戏消磨时光,避免把焦躁情绪传染给孩子,让等待的过程变得有趣。

想对孩子发火的时候,深呼吸并说:“我要冷静,不能发火。

”这些言行都会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4、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人的成长不但需要物质,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

经常与孩子沟通,你发现孩子道德品质方面是否发生了偏差?好的行为习惯是否有待于进一步养成?也只有与孩子经常性的沟通,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才能使孩子从心底里感觉幸福,促成好的习惯的养成。

5、循序渐进,及时表扬。

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首先,爸爸妈妈要有耐心,注意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内心世界,与孩子之间建起了绝对的信任,以便于树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有效地增强了父母的教育影响,对于孩子的不良表现,要给予耐心的说服教育,切忌一味地训斥、压制。

再有,对于孩子表现良好的自控行为,要给与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6、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

顽强的毅力是一个人良好自制力的重要保证,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自控能力,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

幼儿的自我控制方法

幼儿的自我控制方法

幼儿的自我控制方法幼儿期是孩子个性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而自我控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自我控制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管理情绪、控制冲动和推迟满足,这对于孩子的发展和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幼儿的自我控制方面,有一些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他们逐渐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

1. 游戏中培养自制力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学会分享、等待和推迟满足的能力。

比如,玩具轮换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分享和等待,规定每个孩子可以玩玩具的时间,轮流使用玩具,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耐心和分享意识。

2. 情绪管理训练幼儿在情绪管理方面往往较为脆弱,容易被情绪左右。

为了帮助他们掌握情绪,可以通过游戏、绘本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教导幼儿正确表达情绪和控制情绪。

例如,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扮演自己的父母或老师,学会用适当的表情和语气来应对不同情绪。

3. 设立规则和奖惩制度为了帮助幼儿建立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家长和教师可以制定一些明确的规则,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规则的设立要尽量简单明了,不过多限制幼儿的行动,同时也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可接受性。

奖惩制度要公平、合理,以激励幼儿主动控制自己的行为。

4. 逐步培养责任感幼儿的责任感需要通过社会化过程逐步培养。

家长和教师可以给幼儿一些适当的家务活动,如整理自己的玩具、放回教室的座位等,让幼儿学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并逐渐提高他们对任务的自我控制能力。

5. 注意力训练幼儿的注意力非常有限,容易分散和转移。

为了帮助幼儿提高自我控制力,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训练幼儿的注意力,如让幼儿专注于一项任务,定期递增任务的难度,逐渐提高幼儿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6.正面引导与鼓励正面引导和鼓励对于孩子的成长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

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幼儿时,要注重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和努力,让幼儿建立自信心,激发出更多的自我控制力。

总之,幼儿的自我控制是一个需要长期培养和锻炼的能力,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情绪管理训练、规则制定、责任感培养、注意力训练以及正面引导等方法来帮助幼儿逐渐掌握和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小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自律与自制力

小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自律与自制力

小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自律与自制力自我控制是一个人成功发展的关键能力之一,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自律与自制力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如何帮助小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并培养他们的自律与自制力。

一、理解自我控制的概念自我控制是指个体在面对冲突、诱惑或挑战时,能够抑制冲动,管理情绪、行为的能力。

对小学生而言,自我控制包括控制情绪,管理时间,适应规则以及克制冲动等方面。

二、培养自律的方法1. 设定目标和规划:帮助孩子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可行的规划。

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然后帮助他们制定每天完成这些目标的计划。

这样可以让孩子理解长期目标的重要性,并学会自我规划。

2. 培养良好的习惯: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定时作业、定时睡觉、定时起床等。

通过逐步养成这些习惯,他们将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时间,形成自律的行为模式。

3. 提供支持与奖励:在孩子养成自律行为时,家长和老师需要提供支持与奖励。

比如,夸奖孩子在控制冲动、坚持学习等方面的努力和进步,给予一些小小的奖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培养自制力的方法1. 制定规则和约束:给孩子制定一些适当的规则和约束,让他们明确哪些行为是被接受的,哪些是被禁止的。

这样做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克制冲动。

2. 分清优先级:教导孩子区分什么是紧急的,什么是重要的。

帮助他们分清优先级,合理安排时间与精力,学会抵制那些不重要的诱惑。

3. 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让孩子体验到延迟满足的价值和意义。

比如,告诉他们完成作业后才能玩电子游戏或者看电视;或者鼓励他们学会储蓄,等待更好的东西。

四、教育的重要性1. 家庭教育:家长应起到榜样的作用,自己首先要具备自律与自制力的品质。

同时,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制力。

2.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与自制力。

老师可以通过制定班规、纪律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3. 社会教育:社会环境对于培养孩子的自律与自制力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儿童心理学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力

儿童心理学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力

儿童心理学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力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孩子们的成长环境的变化,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自我控制力是指个体能够控制和管理自己的行为、情绪和冲动的能力,它对于儿童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儿童心理学中的几种常见方法,帮助家长们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力。

一、培养孩子的情绪认知能力情绪认知是指儿童认识、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他人的情绪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情绪认知能力是提高他们自我控制力的关键。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施:1. 情绪表达练习: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区分并命名不同的情绪,从而增强对情绪的认知。

2. 情绪模仿游戏:通过模仿和理解他人的情绪表达,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情绪的变化,提高对情绪的识别能力。

3. 情绪调节练习:引导孩子利用各种适当的方法来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如通过深呼吸、数数等方式。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更好地控制情绪。

二、建立稳定、明确的规则和限制规则和限制的存在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一种稳定的行为准则,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力。

在制定规则和限制时,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渐进式规则制定:逐渐增加和调整规则,让孩子能够适应新的要求,避免一次性给予太多限制而导致孩子难以接受。

2. 明确的规则:规则需要具体明确,避免模糊性,同时也需要合理公正。

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遵守规则。

3. 合理的限制:限制应该是符合孩子年龄和能力发展的,不过度限制孩子的自主性与探索性。

三、提供积极的激励和奖励激励和奖励是培养孩子自我控制力的有效手段。

家长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提供积极的激励和奖励:1. 明确目标:和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目标,并将其分解成小步骤,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遵守。

2. 及时奖励:在孩子达到规定的目标或者表现出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时,及时给予奖励和肯定,并与孩子分享他们的成就感。

3. 鼓励自我奖励:帮助孩子学会通过给予自己奖励来激励自己并保持自我控制力。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控制能力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控制能力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控制能力教育子女是家长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控制能力也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是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自己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本文将介绍一些家长在培养孩子自我认知与自我控制能力方面的方法和策略。

1. 给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认知情绪认知是孩子发展自我认知能力的基础。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例如,当孩子感到生气或难过时,父母可以引导他们用适当的词语来描述自己的情绪,并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方式,如通过绘画、写日记或与他人分享等方式来释放情绪。

2.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思考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当孩子面临困难时,父母可以和他们一起探讨问题,并引导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建立自律的习惯自律是培养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途径。

家长可以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自律的好习惯。

例如,父母可以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保持整洁的个人卫生,或者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通过这些方式,孩子能够慢慢地掌握自我控制的技巧和能力。

4. 提供积极的榜样孩子往往会从家长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包括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

因此,作为家长,自己要成为一个积极的榜样,表现出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

例如,在面对挫折时,家长可以展示出平静和乐观的态度,并教导孩子如何应对困难,以此来影响和激励孩子。

5.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感到安全和被尊重。

例如,家长可以安排一些家庭活动,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让孩子从中学会顾及他人的感受,发展自己的社交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幼儿园教师应对幼儿缺乏自控力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幼儿园教师应对幼儿缺乏自控力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幼儿园教师应对幼儿缺乏自控力的有效策略与方法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幼儿缺乏自控力的情况,这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幼儿园教师需要针对这一问题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方法,帮助幼儿培养和提高自控力。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幼儿园教师应对幼儿缺乏自控力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一、借助游戏活动培养自控力1. 利用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学会等待。

在教学中,幼儿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排队等候的游戏活动,如抢椅子游戏、接力赛等。

通过这些游戏,幼儿可以培养等待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自控力。

2. 开展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游戏是培养幼儿自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参与角色扮演,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在角色扮演中培养自己的自控力。

二、注重情绪管理教育1. 引导幼儿学会表达情感。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音乐等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学会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是通过哭闹等方式发泄情绪,从而培养自控力。

2. 提供情绪管理技能培训。

针对幼儿缺乏自控力的问题,教师可以开展情绪管理技能培训,教会幼儿如何通过自我调节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提高自己的自控力。

三、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1. 与家长沟通合作。

幼儿园教师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幼儿的自控力培养问题,协同家园共同努力,共同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2. 提供家庭作业指导。

教师可以向家长提供一些家庭作业指导,让家长在家中也能够引导孩子进行一些自控力培养的活动,从而加强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共同促进孩子自控力的提高。

针对幼儿缺乏自控力的问题,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情绪管理教育和家园合作等多种途径进行幼儿自控力的培养。

只有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幼儿在健康快乐的成长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自控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自控力培养是一个重要而细致的过程。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各种方法和策略引导幼儿培养自控力,使他们在情绪和行为上更加成熟和稳定。

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的方法

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的方法

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的方法自我控制是一项关键的心理能力,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情绪、克服诱惑、积极面对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幼儿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1. 通过游戏培养自制力游戏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途径。

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游戏,可以帮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游戏的结果产生的影响。

例如,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等待自己的轮次,学会与他人分享,以及控制自己的冲动。

同时,还可以加入一些规则和限制,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会自我控制。

2.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约定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明确的指导和约束。

通过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和约定,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有序的行为模式。

例如,在家庭生活中,可以告诉幼儿午餐前要先洗手,或者晚上睡觉前要整理玩具。

这样的规定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律和自我控制能力。

3. 提供正面激励和奖励机制正面激励和奖励机制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主动控制自己的行为。

当幼儿成功地控制自己的冲动或者完成了一项任务时,家长或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奖励,如鼓励的语言、小礼物或者表扬。

这样的正面激励和奖励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并进一步促使他们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4.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是自我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通常容易因为情绪激动而失去自控力。

因此,教导幼儿正确地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提供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可以教导幼儿在遇到烦恼或愤怒时,先深呼吸、数数或者找个安静的地方冷静一下。

这样的技巧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5. 培养耐心和毅力耐心和毅力是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

帮助幼儿培养耐心和毅力的方法包括:给予他们适当的挑战,鼓励他们坚持完成任务;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表扬和赞扬幼儿坚持不懈的努力。

通过这些方式,幼儿将逐渐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6. 培养社交技巧和合作意识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也需要学会自我控制。

儿童自我控制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儿童自我控制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儿童自我控制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儿童自我控制是指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自主地管理自己的行为、情绪和冲动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呢?首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自律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稳定、有规律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提供有序的生活和学习氛围。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制定一些简单而明确的规矩和规则,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从而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控习惯。

其次,父母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尊重和倾听孩子的意见和需求。

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他们的声音和想法是被重视的,也能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父母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决策权,让他们有机会在一定范围内做选择和决策,提升他们的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第三,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良好榜样。

孩子更容易从行为上学习与模仿,而非空洞的口头要求。

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展示出自律行为,例如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经常锻炼身体等,这样可以鼓励孩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并渐渐形成自控的习惯。

另外,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也需要合理地设置奖励和惩罚机制。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每一次的自控表现进行肯定和奖励,让他们产生积极的反馈。

同时,也要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进行恰当的批评和惩罚,但不能过度严厉,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儿童自我控制还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加强。

当孩子对某一项活动或技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就会自觉地进行学习和自我管理。

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孩子尝试各种各样的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坚持不懈,面对困难时能够有毅力和自制力。

最后,教育机构和学校在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认真执行课堂纪律,让孩子明确规则,自觉遵守。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有益于培养自律能力的活动,如社团、实践课程等。

总而言之,孩子的自律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面共同努力来实现。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力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力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力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力是十分重要的。

自我控制力是指幼儿能够自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和思维,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本文将讨论幼儿园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方法和环境创设来促进幼儿的自我控制力的发展。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1. 提供有序的教室环境教室环境的整洁和有序对幼儿的学习和自我控制力的培养都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经常与幼儿一起,共同整理教室,让幼儿通过动手的方式感受到有序与整洁的重要性。

2. 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教师需要创设安静的学习环境,避免过多的噪音和干扰。

在课堂上,应避免与幼儿讨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保持专注和集中的状态。

3. 提供充满挑战的游戏和学习机会教师能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和学习机会,鼓励幼儿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

例如,设计一些拼图、解谜或构建游戏,让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耐心和毅力。

二、引导积极情绪表达1. 鼓励自我表达幼儿需要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绘画或口头表达等方式,帮助幼儿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幼儿需要学会通过一些简单的技巧来管理自己的情绪,比如深呼吸、数数或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让自己平静下来。

教师可以将这些技巧融入到日常活动中,并与幼儿一起实践。

三、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措施1. 设立清晰的规则教师应当与幼儿一起制定明确的规则,让幼儿明确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行为。

这样的规则有助于幼儿培养遵守纪律的能力。

2. 使用奖励和惩罚措施适当使用奖励和惩罚措施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表扬、小奖品或者额外的活动来奖励积极表现,同时采取一些适当的惩罚措施来引导幼儿改正不良行为。

四、提供角色扮演和模仿的机会1.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角色扮演是培养幼儿自我控制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在模拟的情景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 提供积极的榜样教师是幼儿的榜样,他们需要展示出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怎样小学生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与自控力

怎样小学生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与自控力

怎样小学生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与自控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力和自控力是当今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专注力和自控力是人类需要习得的一项重要的能力,对于小学生尤其重要,因为他们正处在发展阶段,需要习得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力和自控力的建议:1. 生活习惯的训练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孩子专注力和自控力的重要途径。

教导孩子做好规律作息,良好的做事习惯不仅可以让孩子建立自信,还可以让孩子增强专注力和自控力。

2. 活动和休闲的平衡适当的休闲活动可以使孩子放松与愉悦,不断挑战自己的能力。

同时,休闲活动也可以巩固孩子的成长和知识储备,增强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动机。

学校的科学实验、阅读比赛、运动、游戏和音乐等项目都是可以加强孩子专注力和自控力的好方法。

3. 记忆方法的训练为了加强孩子的专注力和自控力,训练其发现的能力,精细化的记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分段记忆、思维导图、想象联想、模拟实践等方法帮助孩子锻炼记忆和专注力。

4. 意识向内转移孩子不合时宜的行为通常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做什么。

教育孩子内省,让他们将眼光转向内部,而不是只看外表,这就可以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建立他们的自尊、自主和自信。

5. 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新事物可以帮助孩子拓展自己的眼界与思维,同时注重周期性的挑战和奖励,可以激励孩子克服自我,不断改善自身。

在新事物中, 孩子可以探索世界上的可能性和自己的潜能,增加自我控制的信心和能力。

结论:在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力和自控力时可以通过规律生活、适当休息、记忆方法的训练、内省和尝试新事物的方式加以实践。

这样可以提高小学生专注力和自控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日常生活以及后续发展,同时也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一种方法。

幼儿园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幼儿园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幼儿园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它是指一个人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动和行为,以便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况。

幼儿园在孩子们的早期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因为它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有组织、有规律和充满各种学习和社交机会的环境。

以下是幼儿园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自我控制能力的几种方式:1. 制定规则和日常例行事项:幼儿园通常有明确的规则和日常例行事项,如按时上课、完成任务、与他人分享或倾听老师的指导等。

通过遵守这些规则,孩子们学会了按照规范和时间要求进行行动,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2. 培养耐心和等待的能力:幼儿园中的活动往往需要孩子们等待自己的轮次,如等待洪水猛兽游戏中的自己的回合,等待故事时间或等待午餐时间。

这些等待的过程使孩子们学会耐心等待,并控制自己的冲动,以适应不同的情况。

3. 激发兴趣和自主学习:幼儿园通过提供各种学习材料和活动,鼓励孩子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这样的环境培养了孩子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因为他们需要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和行为,以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环境。

4. 发展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在幼儿园中,孩子们与其他孩子和教师一起学习和玩耍。

这种社交交互帮助他们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以适应社交环境。

例如,他们需要分享玩具、等待轮次和倾听他人,这些都需要自我控制的能力。

5. 培养解决问题和冲突的能力:在幼儿园中,孩子们可能会遇到问题和冲突,如争夺玩具或与其他孩子发生争执。

通过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适当的冲突解决方式,幼儿园帮助孩子培养了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提供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的支持:幼儿园老师经常与孩子们交流和互动,他们可以提供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的支持。

他们会引导孩子们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导他们适当的应对方式,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总的来说,幼儿园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培养自我控制能力的良好环境。

通过规则、日常例行事项、自主学习、社交技能培养和情绪管理支持,幼儿园帮助孩子们发展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自控力的观后感

如何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自控力的观后感

【观后感】如何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自控力自控力,作为一个人成长中非常重要的品质,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自控力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管理情绪和行为,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毅力、耐心和坚韧性。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自控力,而这些方法和技巧的灵活运用,也是家长在育儿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内容。

一、情绪管理与心理调适对于孩子来说,情绪管理是自控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面对挫折、失败或者是受到挑战时,孩子往往容易陷入情绪的波动之中。

家长需要教导孩子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冷静下来,理性思考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鼓励他们参与户外活动、让他们学会表达情感等方式来帮助孩子进行情绪管理。

我的经验是,平时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共享快乐的事情等方式加强亲子交流,让孩子明白学会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二、自律与耐心培养自律和耐心是自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耐心,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进行。

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按时睡觉、学会分配时间等等。

这些看似细小的要求,却是培养孩子自律和耐心的有效途径。

家长还可以通过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学会自我约束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三、锻炼意志力和毅力意志力和毅力是孩子拥有良好自控力的基础。

对于这一点,我一直坚持让孩子做一些能够培养他们意志力和毅力的事情,比如学习一项乐器、参加体育锻炼、学习一门技能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鼓励孩子坚持不懈,给予他们正面的激励和肯定。

在我的观察中,坚持做一件事情的过程,对于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和毅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总结回顾】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自控力是非常重要的。

这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教育。

在情绪管理、自律与耐心培养、意志力与毅力锻炼等方面下功夫,可以有效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自控力。

作为父母,我也深切体会到,培养孩子的自控力需要耐心和坚持,更需要从自身做起,成为孩子良好品质的榜样。

儿童的自我控制

儿童的自我控制

儿童的自我控制儿童的自我控制是指儿童能够自觉地管理和调控自己的情绪、行为和冲动的能力。

它是儿童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他们的学习、成长和社交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儿童自我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方法。

一、儿童自我控制的重要性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自我控制能力能够帮助儿童集中注意力和掌控自己的行为。

对于学习来说,集中注意力是必不可少的,儿童如果不能自我控制,就很难专注于学习任务,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自我控制能力有助于儿童延迟满足,即能够抵制即时的冲动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这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特质,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计划和规划未来的行为。

最后,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与他们的社交关系息息相关。

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儿童更有可能在社交交往中保持冷静和合理的行为,这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二、培养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方法1.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儿童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规则来引导他们的行为。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与儿童一起制定一套适合他们年龄和发展阶段的规则和期望,并确保他们理解这些规则的重要性。

通过具体而明确的规则,儿童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为,并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行动。

2. 给予合适的奖励和惩罚奖励和惩罚是培养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当儿童表现出良好的自我控制时,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如表扬、额外的奖励等。

相反,当儿童缺乏自我控制时,适当的惩罚也是必要的。

奖惩的目的是让儿童明白自我控制的重要性,并激励他们主动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3. 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儿童在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得到家长和教育者的引导和支持。

家长可以通过身体语言和口头指导来帮助儿童认识到不同情绪的体验和表达,并教导他们运用一些适当的技巧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此外,教育者也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来帮助儿童学习如何应对各种情况。

4. 培养适度的自主性自主性是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自我控制力的培养-----陈会昌“怎样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力”,像“怎样的教育最好”一样,是价值判断而不是是否判断。

持有不同教育价值观的父母和老师会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

本文只是根据笔者多年研究和思考,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对儿童自我控制力的培养和训练做一个较全面的综述,其中哪些方法更好,是可以选择的。

我们的研究发现的大量证据,有力地证明了自我控制力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从我们的3号、4号、5号成果中可以看出。

我把它喻为儿童身上的第一颗“种子”。

由于遗传的作用,这颗种子是儿童出生时就已“播种”好的,但这颗尚未发芽的种子,从一开始就有差别:一些种子比另一些种子更容易发芽和生长。

自我控制力这颗种子能不能培养、训练、促进?回答是肯定的。

这种培养从出生不久就应该开始(2号文章已讲过),在2-3岁大脑发育提供相应基础之后,对儿童自我控制力的培养就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关于幼儿和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甚至成人原则上也适用)的自控力培养,我总结了以下十种方法。

我认为,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不仅适用于自控力,也适用于其他心理品质;不仅适合于儿童,而且适用于青少年和成人,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而且适用于夫妻、朋友和上下级关系。

在介绍这十种方法之前,须强调自控力训练的几条基本原则:1 不要轻易对孩子做出整体性评价,如“你真笨”,“你真聪明”,“你是坏孩子”,“你太胆小”,“你就会打人”,“你永远也不会认真细心”等等,无论父母还是教师,都应该把这些评价语言从自己的教育词典中彻底删除!2 父母和教师不要说“你看看你,你看看人家!”这样的话。

这种横向比较最容易伤害儿童、青少年包括成人的自尊、自信和自我价值感。

3 “没有爱、欣赏、表扬和奖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同样,对不符合期望的失控行为没有惩罚、批评、说理、引导、冷落、暂停、取消权利,教育也不会成功。

4 一个人身上好品质的出现,总是伴随着负面情感,如悲伤、内疚、自责、羞愧等。

要培养孩子好的品德,就要激发孩子的自责、内疚和羞愧感。

5 家庭教育一忌,是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爸爸与妈妈不一致,或父母与祖辈不一致。

6 “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

教育艺术的秘诀尤其体现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情感关系中。

7 不要把孩子训练成无条件听从父母指示、百分之百吸收父母价值观的人,在具备基本的自控能力之后,独立性将变得更重要。

8 所有训练方法都有一个前提:父母教师本人必须具有较好的情绪和行为自控力,具备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起码在当前堪称孩子的榜样。

9 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不仅适用于自控力,而且适用于其他心理品质的培养;不仅适合于儿童,而且适用于青少年和成人;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而且适用于夫妻、朋友和上下级关系。

10 关于自控力训练,网络、科普书和心理咨询机构中随处可见,本文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出一个更全面、实用、符合国情的、可选择的综述。

一、关爱、敏感、尊重、平等父母对孩子关爱、敏感、尊重、平等,这是大多数心理学流派所主张的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

离开这一条,其他教育方法无从谈起。

要让一个孩子听话,最重要的首先不是严格,而是给他温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对孩子非常疼爱、关心、敏感,孩子的顺从、合作行为就比较多。

如果父母呵斥、冷漠、不能满足孩子需要,孩子就会不合作、不听话。

所有的孩子从小都有自尊心。

有些家长抱怨:“我让他往东,他非得往西。

”这是孩子在某一个阶段,特别是三四岁时的特点。

有些做父母的总是呵斥孩子,不准孩子干这干那,孩子就可能表现出不顺从。

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接受的教育是平等、尊重的教育,父母总是用商量的口气:“你是不是觉得你……了?”“你试试这样做好不好?”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就很少和父母作对。

关爱孩子,要讲究无条件积极关注。

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

一个人为什么会在发展的各个阶段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在小学中学不爱学习、专门和老师作对、捣乱、品德差、吸毒、违法犯罪、离家出走呢?因为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某一个阶段没有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他就用各种心理防御手段对抗这些人。

所谓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无论孩子的行为符合不符合父母教师的期望,父母教师都关爱他,帮助他。

两岁以前,多数父母对孩子是无条件积极关注的,但是孩子一进幼儿园,一些家长就开始变得“功利”,变成“有条件关注”了。

这些功利的做法不能说完全错误,比如奖励小红花并不错,但是把小红花贴在墙上比,就会引起儿童之间互相比较,这种比较从教育和心理学角度看是把双刃剑。

好处是让发展较快、较好的孩子高兴,增强自信和自尊;坏处是会打击发展较慢儿童的自信、自尊和情绪。

不少家长接孩子的时候,看到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就可能一路走一路唠叨:“你为什么得小红花那么少呀?”“老师为什么不选你的画呀?”“你以后要好好表现,妈妈才喜欢你。

”从这个时候起,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就开始讲条件了。

因此,父母不要动不动就把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例如,“你看人家楼上那小孩,都数到200了,你才数到50,人家是5岁,你也是5岁……”这样的话是坚决不能说的。

不同孩子从父母身上继承的遗传基因、遗传时间表都不同,是不可比的。

二、令行禁止”令行禁止“在社会生活中很常见,例如红灯停车、乘飞机关手机、听音乐会迟到不能入场、看球赛不能照射激光……这些都是所有人必须做的。

对一些人来说,外部规则已经转化为内心的道德需要,但是这种内化的规则起源于儿童时期的培养和训练。

妈妈把饭菜摆好,孩子在那儿玩玩具,妈妈说:“过来吃饭吧。

”这时候,孩子面临两件事情,一件是对他有吸引力的玩具,另一件是对他没有太大吸引力但是却既有生存意义又有社会意义的吃饭。

为什么有社会意义?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别人吃饭,你也过去吃饭,别人吃完,你也吃完,饭后妈妈爸爸收拾饭桌、刷碗,这就体现出家庭的和谐。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要自我控制:“我等一会儿再玩,现在我去吃饭。

”但是按照孩子的本性,没有一个孩子从一开始会立刻去吃饭,除非他那时候非常饥饿或不想玩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人之初,性本恶”,人的本性是趋乐避苦的。

像这样的事情,就要令行禁止。

随着孩子逐渐懂事,要尽早地采取这种方法。

最初可以采用“强迫身体控制”,把孩子领过来,他闹或哭,都不要理睬。

第一次这样做了,下一次情况就会好一些,多次以后,孩子就能养成习惯。

有的家长抱怨:“我的孩子不听话,跟他说好几遍都不听,讲道理也不听,怎么回事啊?”原因可能是,你在最初向他提出一个要求时,没有“令行禁止”。

提出要求而没有执行,等于强化了孩子的不听话行为,因为孩子想:“我照样玩,妈妈也没把我怎么样”。

父母在家里有很多要求和命令是正确的,比如,按时吃饭,按时睡觉,随着天气冷热加减衣服,讲卫生(不能把鼻涕抹在墙上),不能穿鞋在沙发上跳,大人吃剩饭孩子也吃一点,好吃的东西要分享,等等。

如果父母认为自己提的要求正确,那么,让孩子做到,他就必须做到!三、强化“强化”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概念:一个人的行为得到好结果时,这个行为以后的发生率就会增加;一个行为没有得到好结果时,这个行为就会减弱。

华生的“给我一打婴儿……”的极端观点曾饱受诟病,但行为主义、尤其是新行为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仍然在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自控力训练来说,强化法是简单而收效快的方法。

举例:妈妈给女儿辅导数学,讲了3遍,孩子还不会做,这时候,妈妈大概就会忍不住要批评孩子了。

但是妈妈想起了心理学家教给她的一些方法,自己艺术性地撒了个谎,妈妈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外婆给我讲这道题,讲了八遍我才会呢。

现在我才给你讲了三遍,别着急,咱们接着讲!”后来讲到五遍,孩子懂了,妈妈表扬她:“我小时候八遍才学会,你五遍就学会了,你比我还能干呢。

”本来是一件批评孩子的事情,变成了表扬。

下一次再给女儿辅导数学,“跟着妈妈学数学”这个行为就会加强。

如果讲了三遍她不会,就骂她一句:“真笨!”下次再给女儿讲数学,她就不愿来,她会想:“妈妈又要骂我”。

在任何时候批评孩子都会减弱他的行为。

如果批评的是一个应该批评的行为,这个批评就会起积极作用;如果批评的是一个不该批评的行为,那父母就做错了。

使人满意的东西叫“强化物”。

对儿童来说,强化物主要有三种:物质奖励、活动奖励、精神奖励。

物质奖励如食品、玩具、孩子喜欢的东西,或者钱;活动奖励就是带孩子玩,讲故事,打电脑等等;精神奖励,如赞赏的微笑,表扬,搂抱,拍拍孩子等等。

对幼儿和小学生,这三种强化物缺一不可。

只有物质奖励的强化,容易使孩子变得功利。

举个例子,孩子第一天扫地了,你奖给孩子1元钱。

这会激励他第二天还去扫地。

第二天他去扫地,再给他1元钱。

第三天他又去扫地,这次不要奖励。

孩子说:“妈妈我又扫地了。

”你冲他微笑一下,说:“我看见了。

”孩子说:“你还没给我1块钱哪!”你说:“我知道了。

”但是不提钱的事。

第四天孩子又扫地,说:“妈妈,我今天又扫地了。

”你这时候做出高兴的样子,奖给他1元钱。

孩子心想,”前两天是每天1块钱,现在变成两天1块钱了。

“这就叫强化的间歇性。

这种间歇强化对培养人的习惯很有效。

人格中有个“尽责性”概念,指做事细致、认真、责任心强。

比如在学校不把作业抄错,老师布置的作业记得很清楚并能按时完成,做事不马虎,写字认真。

有些人的特点就是比较马虎。

因为他们的神经系统天生敏感性差,刺激阈限值高。

老师用小声布置作业,有的孩子能听见,有的孩子听不见,这就表现出差异。

听不见的孩子,也容易马虎、潦草,这是天性。

有些孩子,写字东倒西歪、大小不一,生活随便,书本褶皱、文具零乱,这明显表现出人格尽责性方面的行为特点。

在使用强化法的时候,要根据儿童的各方面特征小心使用。

对敏感的孩子,强化的力度应该小一些,不敏感的孩子,强化的力度就应该大一些。

“代币法”是自控力训练的有效手段。

用硬纸剪成小圆片,上面写着1、2、5 (10)的分值,和孩子讲清楚,什么行为奖励多少分,分数可以换来什么。

如果使用得当,效果很好。

心理学者曾经用这种方法,花两个月的时间矫正了一个三年级小学生生活混乱,学习粗心,作业潦草,成绩不良等行为,使他变成了一个好学生。

很多心理治疗师用强化法矫正儿童和成人的行为,如孩子爱吃手,注意不集中,恐高症,学校恐惧,攻击行为等等。

还要提一提“负强化”,它指当一个不合乎期望的行为减弱时,就减少相应的惩罚,这有利于这个“坏行为”的继续减弱。

四、认知训练认知训练是认知发展心理学家大力提倡的教育方法。

他们的理论依据是:同一件事情或同一个行为,在不同年龄儿童、青少年心目中,可能是很不一样的。

如果你给一个2岁幼儿讲自控力为什么重要,他可能一点也听不懂,但是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就能理解其意义。

这些心理学家宣称,对于幼儿园以上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来说,具备一定的道德认识,是形成相应道德行为的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