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成像发光技术1
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生物发光实验步骤
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生物发光实验步骤随着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已经成为了研究生物体内生物学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活体荧光成像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实时观察到小动物体内的生物发光信号,揭示生物体内的分子过程和疾病发生的机制。
以下是一般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生物发光实验的步骤,供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参考。
实验材料准备1. 小动物:选择适合的实验小动物,例如小鼠或斑马鱼等。
2. 荧光成像仪:选择适合的活体荧光成像仪器,以保证实验成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3. 示踪剂: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荧光示踪剂,例如荧光蛋白或荧光染料等。
4. 外源激发源:准备合适的外源激发源,用于激发小动物体内的荧光信号。
实验操作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实验用小动物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麻醉或固定,以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 示踪剂注射:根据实验设计,将选定的荧光示踪剂通过适当的途径注入小动物体内,可以是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等。
3. 示踪剂激发:在示踪剂注射后,根据实验需要,使用外源激发源对小动物体内的荧光示踪剂进行激发,激发的光源要根据示踪剂的激发波长进行选择。
4. 荧光成像:使用荧光成像仪器对小动物体内的荧光信号进行实时观测和成像,在观测过程中要注意调节成像仪器的参数,以保证成像的清晰度和信号的准确性。
5. 数据分析:实时观测并记录荧光成像的数据,根据实验设计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统计,揭示小动物体内的生物发光信号的分布和强度变化。
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在注射示踪剂和激发荧光信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小动物的生理状况和实验操作的影响,以减少对小动物的伤害和干扰。
3. 荧光成像过程中要注意对成像仪器的参数进行调节,以获得清晰准确的荧光信号成像数据。
4.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要根据实验设计进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5. 实验结束后要对小动物进行恢复和护理,确保小动物的健康和安全。
小鼠活体成像实验步骤
小鼠活体成像实验步骤引言小鼠活体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小鼠的生理和疾病过程。
该技术结合了光学、荧光和成像学等多种技术,通过对小鼠进行荧光成像或生物发光实验,可以观察和定量评估小鼠内部器官的功能和病变情况。
本文将介绍小鼠活体成像实验的步骤和常用技术。
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在进行小鼠活体成像实验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1.小鼠选择:选择适合实验的小鼠株系和个体。
要考虑小鼠的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
2.药物和探针准备: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探针,并按照说明书进行准备。
3.仪器和设备准备:确保实验所需的成像仪器和设备正常工作,如荧光显微镜、全身小动物成像仪等。
4.实验环境准备: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和稳定,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
步骤二:小鼠麻醉和固定1.麻醉小鼠: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
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
全身麻醉常用的药物包括异氟醚、七氟醚等;局部麻醉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多卡因等。
根据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麻醉小鼠。
2.固定小鼠:将麻醉后的小鼠固定在成像台上,可使用专用的小动物固定装置。
固定小鼠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动物活动对成像结果的影响。
步骤三:探针给药和荧光探针成像1.探针给药: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荧光探针,并根据药物说明书的建议给予小鼠给药。
常用的探针有荧光染料、荧光蛋白等。
探针给药的剂量和给药途径根据实验需要确定。
2.荧光探针成像: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成像仪器和设备进行荧光探针成像。
常用的成像仪器有荧光显微镜、全身小动物成像仪等。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成像方式,如单光子或多光子成像。
步骤四: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1.数据分析:将荧光成像得到的数据导入相应的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目的和假设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分析技术,如图像分割、定量分析等。
将得到的荧光信号定量化,得到所需的数据结果。
2.结果呈现:根据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可以使用图表、统计分析等方式进行结果呈现。
活体成像系统
活体成像系统(in vivo imaging system)主要采用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和(fluorescence)两种技术在活体动物内进行生物标记,通过成像系统来检测被标记的动物体内分子和或细胞的生物发展进程,并进行相关的生物、药物治疗研究,在体外检测、干细胞研究、纳米药物的传输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1.利用活体成像系统标记、示踪干细胞活体成像实验中常用萤火虫荧光素酶或亲脂性荧光素染料直接标记干细胞,从而监测干细胞在活体动物内的移植、存活、增殖;示踪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布于迁移;诱导多能干细胞在移植鼠体内的分化存活及免疫排斥。
利用生物发光和荧光不但可以监测到活体内细胞增殖,还可监测凋亡细胞事件,标记凋亡细胞可用于包括AIDS、神经退行性疾病、脊髓炎综合征、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肿瘤等细胞增殖一调亡的平衡被破坏而发生的一系列相关疾病的研究。
2.利用活体成像系统进行纳米诊断癌症早期精准检测诊断对其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肿瘤标志物的传统检测方法存在敏感性与特异性方面的问题。
对于早期诊断来说,诊断灵敏度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利用纳米粒子的独特的光、电、热、磁和力学性能,可以显著增强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
目前,基于纳米粒子的肿瘤疾病诊断技术主要包括早期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活体动态多模式影像诊断技术等。
例如,将能够识别肿瘤细胞表面受体的特异性配体与纳米粒子结合,待纳米粒子与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后,利用物理方法如测试传感器中的磁讯号、光讯号等,通过成像系统显影,能够对体内是否存在恶性肿瘤进行早期诊断。
除了诊断功能外,利用纳米诊断材料与肿瘤细胞结合的特性,进行肿瘤细胞示踪与捕获杀灭,实现诊断-治疗一体化是肿瘤纳米诊断治疗技术的重要目标。
3.利用活体成像系统检查标记的肿瘤细胞或抗肿瘤药物在肿瘤研究中,活体成像技术被用来检测肿瘤的生长,从而对基因治疗和抗癌药物的药效的进行评价,此外还应用于多种癌症,如肺癌、乳腺癌、膀胱癌等的活体动物模型的建立。
生物活体成像的技术与进展
生物活体成像的技术与进展生物活体成像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生物医学技术和成像技术对活体生物的内部结构、生理功能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方法。
随着生物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生物活体成像技术成为诊断、治疗和监测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同时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加准确、直观、深入的手段。
本文将介绍生物活体成像技术的类型、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生物活体成像技术的类型生物活体成像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放射性活体成像技术: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PECT)等,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生物分子对活体进行成像。
2、光学活体成像技术:包括蛋白质荧光标记和近红外荧光成像两种方式,可以对活体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高分辨率成像。
3、磁共振活体成像技术:包括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波谱(MRS)等,可以对活体内部结构、代谢变化等进行成像和分析。
4、超声活体成像技术:包括超声成像(US)和超声弹性成像(USE)等,是利用超声波对活体进行成像和研究。
二、生物活体成像技术的原理不同类型的生物活体成像技术有不同的原理和方法。
放射性活体成像技术是通过标记放射性同位素,利用该同位素自发放射引发的能量释放和衰变所产生的射线对活体进行成像。
蛋白质荧光标记和近红外荧光成像的原理是将荧光蛋白或其他特定分子标记到感兴趣的生物组织和器官中,然后利用特定的激发光波长激发该荧光物质,得到荧光信号进行成像。
磁共振活体成像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磁场和射频信号对活体进行成像。
超声活体成像技术则是利用超声波和声学窗口对活体进行成像和研究。
无论是哪种成像技术,其主要原理都是依据成像物质(如荧光物质、同位素、超声等)与活体本身的相互作用,通过不同的成像手段将失真性质的物理信号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
三、生物活体成像技术的应用生物活体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分别从放射性活体成像、光学活体成像、磁共振活体成像和超声活体成像四个方面介绍其应用样例。
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
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是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标记细胞或DNA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是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标记细胞或DNA,采用荧光报告基团(GFP、RFP、Cyt及dyes等)进行标记,利用一套非常灵敏的光学检测仪器,让研究人员能够直接监控活体生物体内的细胞活动和基因行为。
学术术语来源——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文章亮点:1 利用显性遗传的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转基因大鼠作为细胞供体,进行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成功获得了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2 经鉴定后的间充质干细胞传代至10代时仍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采用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方法进一步证实,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其可分别向成脂和成骨方向分化。
结果说明稳定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未影响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良好的示踪因子。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绿色荧光蛋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基因大鼠;细胞表型;成骨分化;成脂分化;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主题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质类;大鼠,转基因摘要背景:转基因动物提取的间充质干细胞自身携带绿色荧光蛋白,与传统病毒、质粒转染相比,能在活细胞中稳定地表达,可较快筛选其修饰的细胞。
目的: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取2周龄的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大鼠双侧长骨骨髓,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流式细胞术分析第5代绿色荧光蛋白阳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表型,并分别加入成骨及成脂条件培养液进行体外多向诱导分化,采用茜素红钙盐染色和油红O染色进行鉴定。
结果与结论:成功获得了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达CD90和CD105,不表达或弱表达CD14和CD45。
经成骨诱导3周后茜素红染色可见有橘红色钙盐沉积,经成脂诱导3周后油红O染色见红色的脂滴。
活体成像技术在老鼠中枢神经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活体成像技术在老鼠中枢神经系统研究中的应用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而老鼠被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研究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活体成像技术在老鼠中枢神经系统研究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活体成像技术的种类以及在老鼠中枢神经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一、活体成像技术的种类活体成像技术是指以非侵入性的方式获取生物体内部或外部的图像、结构和功能信息的技术。
在老鼠中枢神经系统研究中,常用的活体成像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1. 电生理技术:电生理技术是一种直接记录神经元电活动的技术。
通过电极插入老鼠大脑中特定的脑区,可以记录下该区域神经元的电活动信息。
电生理技术的优点是时间分辨率高,可以精确记录单个神经元的电信号,但缺点是空间分辨率差,只能记录一个局部区域的电信号。
2. 荧光成像技术:荧光成像技术是通过检测特定荧光蛋白的发光情况来反映生物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技术。
在老鼠中枢神经系统研究中,常用的荧光蛋白有GCaMP、ChR2等。
该技术可以对整个神经元群落进行成像,时间分辨率较高,但空间分辨率相对较差。
3. 磁共振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是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器官和组织的图像的技术。
在老鼠中枢神经系统研究中,常用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有fMRI和MRI。
该技术可以对整个脑区进行成像,不侵入性强,但时间分辨率相对较低。
4. 二光子显微镜技术:二光子显微镜技术是一种用红外激光激发荧光信号的散射光谱成像技术。
在老鼠中枢神经系统研究中,该技术可以用于脑区切片的实时成像。
该技术不侵入性强,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都较高,但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昂贵的激光。
二、1. 观察神经元活动荧光成像技术和二光子显微镜技术可以用来观察神经元的活动。
GCaMP是一种钙离子指示剂,可以反映神经元内钙离子水平的变化。
通过对老鼠脑区注射GCaMP基因,可以实时观察神经元内部钙离子水平的变化情况。
而二光子显微镜技术可以用于对脑区切片进行成像,观察神经元的活动情况。
活体成像和传感器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活体成像和传感器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随着生物学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得以研究和理解,这些过程的变化甚至可以被实时监测。
其中,活体成像和传感器技术的进步对生物学研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一、活体成像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活体成像技术是非侵入性的,能够帮助研究人员研究活体生物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
有几种常见的活体成像技术:1. 生物发光成像技术生物发光成像技术是生物学中最常见的活体成像技术。
它可以通过监测生物组织中产生的发光信号,来获得这些组织的生化和生理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转换为图像。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生命体中很多过程,比如细胞的活性,机体内部的代谢过程等等。
2. 磁共振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同样也是常见的活体成像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使人们获得代表脏器和组织三维图像的医学图像。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许多疾病,如瘤、骨折、炎症、心脏病和脑部疾病等等。
以上两种活体成像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二、传感器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开始将传感器技术应用在生物学研究中。
传感器技术不仅提供了对自然生物生理学和生态学中常见警示剂,如pH、温度、氧气气体浓度的测量,而且开发出了一系列高灵敏、高特异性的生物传感器,如蛋白质、DNA序列和药物等生化传感器。
1. 生化传感器生化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和诊断生物样品,如血浆、尿液、细胞和组织。
这些传感器可以识别分子的结构,并通过与分子的头部相互作用来确定这些分子是否存在。
甚至可以对分子的稳定性和活性进行评估。
其中,蛋白质是一类重要的生化传感器,因为它们可以依据生物样本的质量、存储和处理条件的影响来检测分子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生化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很广,例如在药物研究中,可以通过测量变形和折叠分子的反应来评估药物对分子结构的影响。
2. 细胞传感器细胞传感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研究器官和组织的生理状态。
这些传感器可以监测细胞内和细胞外的生理参数,如细胞内钙、电位和酸度,以及细胞外的氧气、二氧化碳等。
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学技术也在迅速进步。
其中一个叫做“活体荧光成像技术”的新技术,已经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这项技术是一种通过显微镜和特殊的成像技术来观察活体器官的技术。
在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1. 活体荧光成像技术是什么?活体荧光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显微镜和特殊的成像技术来观察活体器官的技术。
它是通过感光元件和软件程序来实现显微镜成像和自动化分析的。
这项技术可以将生物发光的能力转化为图像来帮助实现内部器官的显微检测和分析。
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癌症和其他疾病的研究和治疗。
2. 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在医学研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这项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和识别疾病和异常细胞,包括癌症细胞、细胞转化、生理变化、代谢调节和发育等。
在癌症研究方面,活体荧光成像技术被广泛用于观察肿瘤血供、细胞转移和微观肿瘤发生等过程。
此外,活体荧光成像技术还可以用于观察器官、细胞分裂、自噬和细胞自我修复等现象。
3. 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除了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活体荧光成像技术还可以用于医学诊断。
在肿瘤手术中,医生可以利用这项技术观察肿瘤情况和移除程度,帮助提高手术效果和治疗效果。
此外,这项技术也可以用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器官的诊断。
4. 活体荧光成像技术的优势和挑战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无需切开、取样或注射药物,可以帮助减少手术风险和病人痛苦。
其次,这项技术可以将生物发光的能力转化为图像,实现了更为精细和全面的成像效果。
然而,活体荧光成像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光线故障、成像深度受限等问题。
此外,该技术也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提高其精度和可靠性。
5. 结论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在医学界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
这项技术在医学研究和诊断中均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疾病检测和治疗、手术指导和疗效检测等方面,使医学诊疗更加精准和安全。
小动物活体成像的原理及区别
小动物活体成像的原理及特点小动物活体成像主要采用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与荧光(fluorescence)两种技术。
生物发光是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标记细胞或DNA,而荧光技术则采用荧光报告基团(GFP、RFP, Cyt及dyes等)进行标记。
利用一套非常灵敏的光学检测仪器,让研究人员能够直接监控活体生物体内的细胞活动和基因行为。
通过这个系统,可以观测活体动物体内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感染性疾病发展过程、特定基因的表达等生物学过程。
传统的动物实验方法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点宰杀实验动物以获得数据, 得到多个时间点的实验结果。
相比之下,可见光体内成像通过对同一组实验对象在不同时间点进行记录,跟踪同一观察目标(标记细胞及基因)的移动及变化,所得的数据更加真实可信。
另外, 这一技术对肿瘤微小转移灶的检测灵敏度极高,不涉及放射性物质和方法, 非常安全。
因其操作极其简单、所得结果直观、灵敏度高等特点, 在刚刚发展起来的几年时间内,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研究及药物开发等方面。
一、技术原理1. 标记原理哺乳动物生物发光,是将Fluc基因整合到细胞染色体DNA上以表达荧光素酶,当外源(腹腔或静脉注射)给予其底物荧光素(luciferin),即可在几分钟内产生发光现象。
这种酶在ATP 及氧气的存在条件下,催化荧光素的氧化反应才可以发光,因此只有在活细胞内才会产生发光现象,并且光的强度与标记细胞的数目线性相关。
对于细菌,lux操纵子由编码荧光素酶的基因和编码荧光素酶底物合成酶的基因组成,带有这种操纵子的细菌会持续发光,不需要外源性底物。
基因、细胞和活体动物都可被荧光素酶基因标记。
标记细胞的方法基本上是通过分子生物学克隆技术, 将荧光素酶的基因插到预期观察的细胞的染色体内,通过单克隆细胞技术的筛选, 培养出能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细胞株。
目前, 常用的细胞株基本上都已标记好, 市场上已有销售。
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 生物发光成像活体生物荧光成像技术是指在小的哺乳动物体内利用报告基因-荧光素酶基因表达所产生的荧光素酶蛋白与其小分子底物荧光素在氧、Mg2+离子存在的条件下消耗ATP发生氧化反应,将部分化学能转变为可见光能释放。
然后在体外利用敏感的CCD设备形成图像。
荧光素酶基因可以被插入多种基因的启动子,成为某种基因的报告基因,通过监测报告基因从而实现对目标基因的监测。
生物荧光实质是一种化学荧光,萤火虫荧光素酶在氧化其特有底物荧光素的过程中可以释放波长广泛的可见光光子,其平均波长为560 nm(460—630 nm),这其中包括重要的波长超过600 nm的红光成分。
在哺乳动物体内血红蛋白是吸收可见光的主要成分,能吸收中蓝绿光波段的大部分可见光;水和脂质主要吸收红外线,但其均对波长为590—800 nm的红光至近红外线吸收能力较差,因此波长超过600 nm的红光虽然有部分散射消耗但大部分可以穿透哺乳动物组织被高灵敏的CCD检测到。
生物发光成像的优点可以非侵入性,实时连续动态监测体内的各种生物学过程,从而可以减少实验动物数量,及降低个体间差异的影响;由于背景噪声低,所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不需要外源性激发光,避免对体内正常细胞造成损伤,有利于长期观察;此外还有无放射性等其他优点。
然而生物发光也有自身的不足之处:例如波长依赖性的组织穿透能力,光在哺乳动物组织内传播时会被散射和吸收,光子遇到细胞膜和细胞质时会发生折射,而且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吸收光子的特性也不尽相同,其中血红蛋白是吸收光子的主要物质;由于是在体外检测体内发出的信号,因而受到体内发光源位置及深度影响;另外还需要外源性提供各种荧光素酶的底物,且底物在体内的分布与药动力学也会影响信号的产生;由于荧光素酶催化的生化反应需要氧气、镁离子及ATP等物质的参与,受到体内环境状态的影响。
二、小动物活体成像1. 制作动物模型可根据实验需要通过尾静脉注射、皮下移植、原位移植等方法接种已标记的细胞或组织。
生物化学发光体内成像原理
生物化学发光体内成像原理生物化学发光体内成像技术是一种利用分子发光现象进行活体成像的方法。
该技术通过将荧光探针标记在特定的生物分子上,利用这些标记物的发光特性来观察生物体内的生物过程和疾病发展。
一、生物发光原理生物发光是许多生物体都具备的一种自然现象。
许多生物,如萤火虫、发光细菌和海洋生物,都能发出可见光。
这种发光现象是由于这些生物体内存在发光底物和发光酶,当底物与酶结合时,产生能量被转化为光能,从而发出光。
生物发光的机制主要有两种:生物体内发光和体外发光。
生物体内发光是指生物体自身产生发光,如萤火虫的发光现象。
体外发光是指将特定的底物和酶标记在生物分子上,利用它们之间的反应产生发光。
体外发光是生物化学发光体内成像技术的基础。
二、生物化学发光体内成像原理生物化学发光体内成像技术利用体外发光的原理,通过将荧光探针标记在生物分子上,观察标记物的发光信号,实现对生物过程和疾病发展的成像。
1. 荧光探针的选择荧光探针是生物化学发光体内成像的关键。
荧光探针的选择应根据需要观察的生物过程或疾病发展的特点来确定。
常用的荧光探针包括荧光蛋白、荧光染料和量子点等。
荧光蛋白是一类具有自发发光特性的蛋白质,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其与目标蛋白连接,实现对目标蛋白的实时成像。
荧光染料是一类具有荧光特性的化学物质,可通过标记到特定分子或细胞上实现成像。
量子点是一种纳米颗粒,具有较长的荧光寿命和较窄的发射光谱,可用于多标记物的同时成像。
2. 荧光探针标记和成像将荧光探针标记到生物分子上是实现体内成像的关键步骤。
标记方法主要有化学标记和基因工程标记两种。
化学标记是将荧光探针与生物分子通过化学反应结合,如将荧光染料与抗体结合,实现对特定蛋白的成像。
基因工程标记是通过将荧光蛋白基因与目标蛋白基因融合,使目标蛋白在细胞内表达荧光蛋白,实现对目标蛋白的实时成像。
成像时,利用荧光显微镜或其他成像设备观察标记物的发光信号。
荧光显微镜能够通过激发荧光探针产生的荧光信号来获得高分辨率的图像。
活体动物体内生物发光和荧光成像技术
活体动物体内生物发光和荧光成像技术基础原理与应用简介文章来自中国生物器材网文章目录:一、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二、活体动物荧光成像技术三、生物发光成像与荧光成像的比较四、活体动物可见光成像仪器原理与操作流程活体动物体内成像技术是指应用影像学方法,对活体状态下的生物过程进行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技术。
活体动物体内成像技术主要分为可见光成像(optical imaging)、核素成像(radio-nuclear imaging)、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成像和超声(ultrasound)成像、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成像五大类,其中可见光成像和核素成像特别适合研究分子、代谢和生理学事件,通常称为功能成像;超声成像和CT则适合于解剖学成像,通常称为结构成像。
功能成像与结构成像比较,前者更能够反映细胞或基因表达的空间和时间分布,从而了解活体动物体内的相关生物学过程、特异性基因功能和相互作用。
所以,活体动物体内功能成像技术可用于观察和追踪靶细胞、基因的表达,同时检测多种分子事件,优化药物和基因治疗方案,从分子和细胞水平对药物疗效进行观察,从整体动物水平上评估疾病发展过程,对同一个动物进行时间、环境、发展和治疗影响跟踪。
由于功能成像的诸多优势,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研究及药物开发等方面,本文重点介绍活体动物可见光成像技术。
体内可见光成像(optical in vivo imaging)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与荧光(fluorescence)成像两种技术。
生物发光成像是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标记细胞或DNA,利用其产生的蛋白酶与相应底物发生生化反应产生生物体内的探针光信号;而荧光成像则是采用荧光报告基因(如GFP、RFP)或Cyt及dyes等荧光染料进行标记,利用荧光蛋白或染料产生的荧光就可以形成体内的荧光光源。
神经科学研究中的活体成像技术
神经科学研究中的活体成像技术神经科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系统与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活体成像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活体成像技术是指在活体动物体内观察和记录器官、细胞和分子的动态过程的技术手段。
在神经科学研究中,活体成像技术能够提供详细的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信息,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活体成像技术。
首先是光学成像技术,如荧光成像和双光子显微镜。
荧光成像技术利用标记的荧光物质来观察和记录细胞和分子的活动。
这种技术可以实时观察神经元的突触活动、脑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以及信号传递的过程,揭示神经系统的动态运作。
双光子显微镜则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更大的透射深度,能够观察更深层次的神经元和突触活动。
其次是磁共振成像(MRI)技术。
MRI利用强大的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人体组织的详细图像。
在神经科学研究中,MRI可以用来观察大脑活动的时空特征、脑结构的变化以及神经系统中不同区域的连接方式。
通过MRI技术,科学家可以探索脑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
另一种常见的活体成像技术是电生理记录。
这种技术通过记录神经元的电活动来观察和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
单细胞记录可以记录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如静息状态、动作电位和突触传递等。
此外,电生理记录还可以用于观察神经回路的活动,揭示神经系统各个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同步性。
此外,现代的基因工程技术也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活体成像的工具。
例如,发光蛋白(如GFP)的基因工程技术可将其植入到特定的神经元或细胞中,使其在特定条件下发出荧光信号。
这种技术可以实时观察和记录特定细胞类型的活动,并帮助科学家研究神经元的连接和功能。
活体成像技术的发展使神经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通过这些技术,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神经系统在正常和病态条件下的运作方式。
这对于理解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健康生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方法和理论支持。
这其中就包括了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它利用物质本身的自发荧光特性,结合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到活体组织或细胞内生物分子的动态变化,为研究生物学、医学等学科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突破。
本文将结合实际应用,深入探讨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一、活体荧光成像技术的原理活体荧光成像技术是基于生物分子的自发荧光发射特性,利用荧光染料或标记的生物分子与细胞或组织中的分子相互作用而产生。
通过荧光显微镜、成像仪等设备,可以将荧光信号转化成可视化的数字图像。
相对于其它成像技术,活体荧光成像技术不会对样本造成损伤,因此可以观察到相对真实的生物学过程。
二、应用一:神经元活体荧光成像神经元是生物学研究领域中一个热门的研究对象,利用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到神经元的动态变化,如轴突的扩散、突触发放、神经元的活跃度等。
这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直观且高效的探究手段。
例如,在神经科学领域中,利用荧光成像技术可以实时记录病毒感染和药物注射后神经元的变化。
三、应用二:肿瘤细胞活体荧光成像肿瘤是人类健康中面临的一大挑战,利用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可以对肿瘤细胞的分布、数量、生长情况等进行动态观察。
此外,荧光成像技术还可以结合荧光标记分子,使肿瘤细胞表面显示出针对特定癌细胞的抗体,实现肿瘤活体成像的精准定位和标记。
这项技术有望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应用三:呼吸窘迫症候群活体荧光成像呼吸窘迫症候群是三甲医院急诊科重症室转入病房的一个重大疾病。
通过利用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可以迅速记录患者肺泡的活动情况,如肺部细胞内氧气浓度的变化、血液流动速度等,这将为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早期诊断和预测提供很好的帮助。
五、应用四:病毒感染活体荧光成像病毒感染是近年来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利用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可以观察病毒在体内的动态分布、病毒引发的病理反应等。
活体成像荧光发光标记方式降低背景的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活体成像荧光发光标记方式降低背景的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活体成像是一种用于观察和研究生物体内部功能和结构的重要方法。
然而,由于组织和细胞的自然荧光以及背景噪声的存在,如何准确地检测和定量分析目标信号成为了活体成像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挑战。
为了克服背景干扰带来的困扰,研究人员们提出了许多降低背景的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背景荧光和噪声,提高目标信号的检测和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活体成像荧光发光标记方式以及降低背景的方法。
首先,我们将回顾活体成像的背景知识,包括细胞和组织的自然荧光特性以及背景噪声的来源和影响因素。
其次,我们将介绍各种常用的活体成像荧光发光标记方式,包括化学染料、荧光蛋白和量子点等,以及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最后,我们将重点讨论降低背景的方法,包括背景剔除、光学滤波、信号放大和成像算法等。
我们将详细介绍每种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并提供实验验证和案例研究。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深入了解活体成像荧光发光标记方式降低背景的方法。
这些方法的应用将为活体成像研究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数据,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本文也将分析研究意义,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以下是各个部分的概要:引言部分将首先对活体成像荧光发光标记方式降低背景的问题进行概述,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该主题的基础。
随后,介绍本篇文章的结构安排,指导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最后,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为后续内容打下基础。
正文部分将分为背景介绍、活体成像荧光发光标记方式和降低背景的方法三个小节。
首先,背景介绍将深入探讨活体成像荧光发光标记方式的研究背景和相关领域的现状,为读者提供对该主题的背景了解。
接着,活体成像荧光发光标记方式部分将介绍不同的标记方式以及它们在活体成像中的应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概述。
活体成像技术和分辨荧光显微技术在感染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和价值
活体成像技术和分辨荧光显微技术在感染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和价值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诊疗技术也开始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
其中,活体成像技术和分辨荧光显微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这两项技术在感染免疫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和价值。
活体成像技术是一种能够在活体动物或人体内直接观察、记录和分析组织、细胞、分子等生物过程的技术。
它包括了多种成像方法,如生物发光成像(BLI)、荧光分子成像(FMI)、核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等,其中荧光分子成像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活体成像技术之一。
分辨荧光显微技术是一种能够将光学显微镜图像中的样本结构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的技术,同时还可以实现多通道成像和时间序列成像等功能。
这种技术可以用来观察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细胞内信号转导、动态细胞过程等,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和药学领域。
感染免疫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其中包括各种传染病、自身免疫病和变态反应等,如流感、肺结核、乙肝、艾滋病、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
这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难题,而活体成像技术和分辨荧光显微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活体成像技术可以用来观察感染免疫疾病的病理过程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比如,在感染病毒或细菌时,会出现炎症反应,此时通过BLI技术可以观察到病灶部位出现了强烈的生物发光信号,从而可以确定感染的位置和严重程度。
而FMI技术则可以利用荧光标记物来观察单个细胞或细菌在体内的运动轨迹、生长发育以及与宿主细胞之间的互动等,这些信息对于科学家和医生来说都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分辨荧光显微技术可以用于观察感染免疫疾病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变化,比如观察细胞内免疫反应的变化、检测病原体和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评价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效力等。
这些信息可以指导医生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综合来看,活体成像技术和分辨荧光显微技术在感染免疫疾病的应用有着巨大的潜力。
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ppt课件
标记原理
➢ 氧化反应:Fluc基因整合到细胞染色体DNA上以表达荧光 素酶,当 外源(腹腔或静脉注射)给予其底物荧光素 (luciferin),即可在几分钟内产生发光现象。
➢ 反应条件:ATP, O2。 ➢ 光的强度与标记细胞的数目线性相关。 ➢ 分子生物学克隆技术:基因插入——单克隆细胞筛选——
稳定表达细胞株。
荧光照相机(charge coupled device camera, CCD camera) 及其分析软件和作为报告子的荧光素酶(lsuciferae)和 荧光素(luciferin)组成。
优点: • 无创性; • 可多次重复在不同时间点检测; • 快速扫描成像; • 实验动物整体成像。
.
2
技术原理
建立移植瘤模型 (A549/A549-luc)
➢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nude mice, 6-7 w, 20±2 g, female;
5×106 /200 μl PBS; n=3; 150 μl /只(30 mg/ml), i.p., 10-25
min 后活体成像;QWK, 4 w。
➢SCID鼠尾静脉移植瘤模型:SCID mice, 6-7 w, 20±2 g,
皮下瘤HE(20×)
.
7
实验过程
结果3: A549及A549-luc细胞原位成瘤及转移 能力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尾静脉接种模型脏器HE(20×)
.
8
谢谢
.
9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光学原理
➢ 检测波长范围:400-950 nm荧光 ➢ 最少可检测到皮下500个细胞 ➢ 相同深度检测到发光强度和细胞的数量有较好的线性关
活体成像counts.s
活体成像counts.s活体成像counts.s主要采用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与荧光(fluorescence)两种技术。
生物发光是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标记细胞或DNA,而荧光技术则采用荧光报告基团(GFP、RFP、Cyt及dyes等)进行标记。
采用一套非常灵敏的光学检测仪器,让研究人员能够直接监控活体生物体内的细胞活动和基因行为。
通过这个系统,可以观测活体动物体内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感染性疾病发展过程、特定基因的表达等生物学过程。
传统的动物实验方法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点宰杀实验动物以获得数据,得到多个时间点的实验结果。
相比之下,可见光体内成像通过对同一组实验对象在不同时间点进行记录,跟踪同一观察目标(标记细胞及基因)的移动及变化,所得的数据更加真实可信。
另外,这一技术对肿瘤微小转移灶的检测灵敏度极高,不涉及放射性物质和方法,非常安全。
因其操作极其简单、所得结果直观、灵敏度高等特点,在刚刚发展起来的几年时间内,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研究及药物开发等方面。
实验过程通过分子生物学克隆技术,应用单克隆细胞技术的筛选,将荧光素酶的基因稳定整合到预期观察的细胞的染色体内,培养出能稳定表达荧光素酶蛋白的细胞株。
典型的成像过程是:小鼠经过麻醉系统被麻醉后放入成像暗箱平台,软件控制平台的升降到一个合适的视野,自动开启照明灯拍摄第一次背景图。
下一步,自动关闭照明灯,在没有外界光源的条件下拍摄由小鼠体内发出的光,即为生物发光成像。
与第一次的背景图叠加后可以清楚的显示动物体内光源的位置,完成成像操作。
之后,软件完成图像分析过程。
使用者可以方便的选取感兴趣的区域进行测量和数据处理及保存工作。
当选定需要测量的区域后,软件可以计算出此区域发出的光子数,获得实验数据。
软件的数据处理和保存功能非常强大,可以加快实验速度,方便大批量的实验。
技术应用通过活体动物体内成像系统,可以观测到疾病或癌症的发展进程以及药物治疗所产生的反应,并可用于病毒学研究、构建转基因动物模型、siRNA研究、干细胞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以及细胞体外检测等领域。
生物化学发光体内成像原理
生物化学发光体内成像原理引言:生物化学发光体内成像是一种用于观察活体生物内部分子和细胞活动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
它基于生物体内特定分子或细胞的发光性质,通过检测和记录发光信号来获得关于生物体内部状态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生物化学发光体内成像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生物体内发光的原理生物体内发光是指在生物体内部分子或细胞发生特定化学反应后释放光能的现象。
这种发光过程主要依赖于两种机制:一是荧光,即分子吸收光能后,激发到高能级,然后通过非辐射跃迁返回到低能级时释放出光能;二是化学发光,即某些特定的化学反应在适当的条件下产生光能。
这些发光反应通常与特定的发光底物或荧光探针有关,可以通过适当的光学设备来检测和记录发光信号。
二、生物化学发光体内成像的原理生物化学发光体内成像的原理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步骤:标记和成像。
1. 标记生物化学发光体内成像的第一步是将目标分子或细胞标记上发光底物或荧光探针。
这些发光标记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入到生物体内,如注射、饮食等。
一旦标记物进入生物体内,它们会与目标分子或细胞发生特定的结合,从而实现对其的标记。
2. 成像标记完成后,利用适当的成像设备对生物体进行成像。
这些设备通常包括高敏感度的光学探测器和成像系统。
通过探测和记录标记物释放的发光信号,可以获得与标记物在生物体内分布和活动相关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以图像的形式呈现,从而实现对生物体内部分子和细胞的成像和观察。
三、生物化学发光体内成像的应用生物化学发光体内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生物医学研究生物化学发光体内成像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生物体内分子和细胞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例如,可以通过标记特定的蛋白质或基因来观察其在生物体内的表达和分布情况,从而揭示其功能和调控机制。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疾病模型动物中疾病相关分子或细胞的变化,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2. 临床应用生物化学发光体内成像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原理
活体动物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透过体 表, 接收动物体内物质所发出的荧光或可 见光显像, 因此检测中需要对病灶部位 (或 药物) 进行造影标记。
分类
• 可见光成像 (optical imaging) • 核素成像(radio-nuclear imaging) • 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成像 • 超声(ultrasound)成像 • 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 成像
• 特异性强,无自发荧光 生物发光方法是以酶和底物的特异作用而发光,特异性 极强。动物本身没有任何自发光,使得生物发光具有极低 的背景,极高的信噪比。但用荧光方法时,在受到激发光 激发时,生物体中皮肤、毛发和各种组织及食物等都会产 生荧光,特别是被标记的靶点深臧于组织内部,需要较高 能量的激发光时,也就会产生很强的背景噪音。虽然荧光 信号强度远远超过生物发光,但极低的自发光水平使得生 物发光的信噪比远高于荧光。
活体成像 • 麻醉实验动物 • 注射底物荧光素。最佳的检测时间是在注射后15到35分钟之 间。(对于不同的动物模型,发光动力学过程并不完全一致, 最好先进行预实验确定何时发光信号最强。) • 成像,检测时间一般是1分钟到5分钟,如果信号特别弱,也 可以延长到10分钟,如果信号特别强,也可在1分钟以内。 对于荧光来说,检测时间是1秒以内。为节约时间,检测生物 发光,最多可同时检测5只小鼠。
技术应用
1.肿瘤学
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能够让研究人员能够直接快速的测量各种癌症模型中肿 瘤的生长、转移以及对药物的反应。其特点是 极高的灵敏度使微小的肿瘤病灶(少到几百个细胞)也可以被检测到,比传统 方法的灵敏度大大提高了; 非常适合于肿瘤体内生长的定量分析; 避免由于宰杀老鼠而造成的组间差异;节省动物成本。 由于以上特点,使基于转移模型、原位模型、自发肿瘤模型等方面的肿瘤学研 究得到发展。建立肿瘤转移模型,可以观察肿瘤转移情况,进一步探讨肿瘤转移 的机制;可进行原位接种,观察原位以及原位转移模型,使肿瘤学研究更接近肿 瘤临床发病的微观环境;通过建立自发肿瘤模型,可以观察肿瘤发生机理
步骤
细胞标记或动物标记 进行生物发光实验,首先根据实验内容的不同,用 荧光素酶基因标记肿瘤细胞、干细胞、病毒、药物载 体或动物,或者用Lux操纵子标记细菌。用荧光素酶 基因标记可通过质粒、慢病毒或逆转录病毒等方法进 行。
体外预实验检测 • 需要检测的细胞、病毒、细菌等标记后,在活体成 像前,可以通过多孔板预先检测一下标记是否成功, 荧光素酶或荧光蛋白的表达强度等,并据此筛选阳 性克隆、绘制标记物的发光梯度曲线等。 • 体外预实验是作为小动物活体成像解决方案中不可 缺少的一部分。比如,利用体外预实验初步检测转 染荧光素酶的肿瘤细胞发光值,选择转染率相对高 且稳定的一批细胞进行体内实验。对于通常进行的 细胞检测来说,具体可以通过活体成像仪器检测活 细胞的发光强度,也可以通过体外化学发光和荧光 检测仪检测细胞裂解液的发光强度。 • 当用体外化学发光和荧光检测仪时,可以更准确地 捕捉到发光值、更稳定的输出发光值。(微孔板式 化学发光检测仪,如Berthold Centro LB 960)
•
• •
3.基因治疗 4.干细胞及免疫学 5.基因表达模式与基因功能研究 6.蛋白质相互作用 7.细胞凋亡
• 检测的深度 由于生物发光的灵敏度高于荧光成像,对于需要深部成 像的研究(检测的深度在3~4cm),如干细胞、原位肿 瘤与转移,自发肿瘤等,应用生物发光成像是最, 因为荧光素酶基因是插入细胞染色体中稳定表达 的,单位细胞的发光数量很稳定。即便标记细胞在动物 体内有复杂的定位,亦可从动物体表的信号水平直接得 出发光细胞的相对数量。而对于荧光,激发光需要穿过 组织到达靶点,发射光需要从体内出来,路径较长。信 号水平取决于激发光的强度、发光细胞的数量、靶点的 深度、光线穿过的组织对其的吸收及散射等因素,使得 荧光强度较难定量。
1.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用荧光素酶 (Luciferase)基因标记细胞或DNA 2.荧光染料标记(fluorescence)-用荧光报告基团(GFP、 RFP, Cyt及dyes等)进行标记
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的基本 原理
哺乳动物生物发光,是将Fluc基因整合到细胞染色体DNA上以 表达荧光素酶,当外源(腹腔或静脉注射)给予其底物荧光素 (luciferin),即可在几分钟内产生发光现象。这种酶与其小分子 底物荧光素在氧、Mg2+存在的条件下消耗 ATP 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 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可见光能释放。因此只有在活细胞内 才会产生发光现象,并且光的强度与标记细胞的数目线性相关
2.药物研究
• 在药效学评价方面,荧光素酶癌症模型可用于癌症体内用药在整体动物水平上进行长期疗效 跟踪观察。利用无创伤活体成像对癌细胞生长的检测,可对癌症治疗之前和过程中的癌细胞 的变化进行实时观测和评估。这种方式提供一个很好的对癌细胞的反应和复发评估的预诊断 途径。用活体成像的方法比传统技术有更高的灵敏度,当用传统的方法还不能检测到瘤块时, 用该技术已经可以检测到很强的信号。由于该技术只是检测活细胞,不能检测已经凋亡的细 胞。而用传统的方法,不能区别正常细胞与凋亡的细胞,所以该技术可以比传统技术更早更 灵敏的发现药物的疗效。 利用活体成像技术高灵敏度、观察方便的特点,在抗肿瘤药物临床前研究中,通过给予肿瘤 接种的小鼠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时间、不同给药途径,观察抗肿瘤药物的最佳给药途径、给 药剂量及给药时间,从而制定合适的剂型与服药时间。 在药物代谢方面,标记与药物代谢有关的基因,比如CYP3A4等,研究不同的药物对该基因 表达的影响,从而可以间接知道相关药物在体内代谢的情况。 在药剂学研究方面,可以通过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质粒直接装载在药物载体中,观察药物 载体的靶向脏器与体内分布规律(图11-2)。在药理学方面,还可以通过转基因小鼠的应用, 观察药物作用的通路,用荧光素酶基因标记某一个兴趣基因,观察药物作用的通路
生物发光及荧光特点的比较
•
生物发光 优点 1.高灵敏度 (105vs102) 2.检测深度高 3.可进行经确定量 4.特异性强,无需激发光; 对 环境变化反应迅速,图像清楚; 信噪比较低 多种蛋白及染料可用于多重标 记,标记相对简单, 无需底物,价廉 活体动物、动物尸体、器官全 部可以进行成像 缺点 信号较弱,成像速度慢, 需要注入荧光素,仪器精 密度要求高 有些物质不能用生物发光 标记,如抗体、多肽等 很难用于人体 非特异性荧光限制了灵敏 度 信噪比高 不能精确定量
生物发光与其他体内成像技术的比较
优点 缺点 适用于小动物的研究, 无法标记小分子药物,暂不适用 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于人类和临床(正在研究中), 操作简单,无放射性
生物发光
其他体内成 像技术 (PET,CT,M RI)
分辨率高,不需标记 适用于小分子药物标 记
特异性差,在肿瘤很小时无法区 分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并且对 于肿瘤细胞的活跃程度不敏感 小动物CT需要对动物有较强的X射线照射,容易引起突变,对动 物的生理有一定影响
荧光
高灵敏度——生物体内很多物质在受到激发光激发 后,也会发出荧光,产生的非特异性荧光会影响到 检测灵敏度。特别是当发光细胞深藏于组织内部, 则需要较高能量的激发光源,也就会产生很强的背 景噪音。荧光成像的灵敏度最高也只能在动物体内 检测到约105细胞,相对于生物发光在动物体内监测 到102数量级细胞的灵敏度要相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