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相对强大的伊朗符合中国国家利益
_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世界多极化第三课第二框国际关系检测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第二框国际关系1.国际关系是复杂多变的,对国际关系领域的探究,主要聚焦于( )①主权国家之间的冲突与合作问题②国际组织之间的冲突与合作问题③主权国家之间的战争与和平问题④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问题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对国际关系领域的探究,主要聚焦于主权国家之间的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等问题,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A2.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 )①国家性质②国家实力③宗教、文化和历史④国家利益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国家之间出现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宗教、文化和历史等。
其中,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D3.在第34届东盟峰会上,东盟10国领导人通过了治理海洋垃圾的《曼谷宣言》,将采取共同行动减少区域内的海洋垃圾。
《曼谷宣言》成为东盟就治理海洋垃圾达成的第一份协议。
东盟峰会能够通过《曼谷宣言》的原因在于 ( )①参与国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②东盟是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组织③《曼谷宣言》符合参与国利益④东盟10国之间有广泛的共同利益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③④符合题意;参与国在根本利益上不可能一致,①说法错误;某些国际问题,国际组织参与国能否达成一致,与国际组织本身影响力没有直接关系,②不符合题意。
答案:D4.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电商交易的深入发展,数字贸易逐渐深入商业流程的核心。
对此,美国力图掌握制定数字贸易规则的主导权,阻止中国的崛起。
由此可见( )①国家之间在具体利益上是有差别的②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维护国家利益可以不择手段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争夺贸易规则主导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美国力图掌握制定数字贸易规则的主导权,阻止中国的崛起,可见国家之间在具体利益上是有差别的,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维护国家利益不能损害他国正当利益;④说法错误,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关于伊朗核问题相关资料
中国如何应对伊朗核问题中国为了国际影响和自身利益,在伊朗核问题上势必要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但这个斡旋角色并不好当,伊朗核问题十分复杂,既有政治因素,又有经济因素,更有美、欧、俄、中的多极力量角逐。
因此在此问题上,中国必须深刻分析伊朗的核问题,必须要处理好各方关系。
一、伊朗核问题伊朗核问题20世纪50年代后期,伊朗开始核能研发活动。
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
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2003年2月,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伊朗核计划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
美国多次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甚至威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2003年9月,国际原子能机构首次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尽快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终止提炼浓缩铀试验。
此后,为使伊朗彻底终止铀浓缩活动,国际原子能机构先后通过了一系列决议。
2003年10月,伊朗中止铀浓缩活动。
2003年12月18日,伊朗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萨利希(左)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共同在维也纳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2003年12月,在代表欧盟的法德英三国的斡旋下,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但伊朗一直强调和平利用核能资源的权利,并在暂停铀浓缩活动方面多次出现反复。
2004年11月,法德英三国与伊朗举行了多轮会谈后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
由于双方存有分歧,巴黎协议未能得到落实。
2005年12月,俄罗斯提出伊俄两国在俄境内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的提议,以确保伊朗核技术不会用于军事目的。
但伊朗表示其铀浓缩活动必须在本国境内进行。
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并于10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封条,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
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
国际社会积极斡旋,要求伊朗停止核燃料研究活动,但伊朗坚持有权和平利用核能。
中国投资伊朗
中国投资伊朗:战略为主谨慎规避风险伊朗核制裁乌云压顶之际,伊朗石油部长米尔卡泽米(Massoud Mirkazemi)在伊朗国家石油公司负责人Ahmad Ghalebani陪同下,8月5日飞抵北京。
大约一个月前,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迄今为止最严厉的制裁伊朗法案H.R.2194,将制裁对象扩展到全球任何一家向伊朗能源部门投资、向伊朗出口成品油以及向伊朗能源部门提供金融、保险服务的企业。
欧盟、加拿大也纷纷展开对伊朗的单边制裁。
道达尔、壳牌这些察言观色了几十年的欧洲能源巨头,一两年前就选择了撤离。
到了今年7月,就连俄罗斯卢克石油和韩国的一家工程建造公司,也宣布放弃在伊朗的项目。
伊朗政府有些恼羞成怒,发誓要把这些离弃伊朗的外国公司列入黑名单,禁止他们今后再进入伊朗从事任何工作或活动。
一时间,伊朗被疏远、被隔离,倔强言辞都成了独幕剧。
伊朗宣称要自力更生,将外国公司抛弃的项目转手交给本国大大小小油气开发商。
伊朗说,他将在国内外发行价值超过160亿美元的债券来供给能源产业。
但现实是,在最有前途的南帕尔斯气田上,工人数量从高峰时期的近10万人锐减至2万人。
伊朗缺乏将天然气转换成LNG的技术,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处理和运输;伊朗缺乏炼化装置,难以实现国内成品油的自给自足。
这些过去30年里未能实现的目标,能在制裁收紧后实现吗?要寻求外部帮助,伊朗首先想到中国——这里有现金、有市场,更重要的是,中国从伊朗买油是为了天经地义的国家利益,美国没有多少砝码来强制13亿人口以其能源安全为代价,来配合美欧的单方面制裁。
但是,中国向来不爱逞强出头,也不可能在风口浪尖向伊朗做出任何扩大投资的承诺。
8月11日,伊朗驻华使馆领事菲克里(Ali Fekri)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介绍,伊朗石油部长米尔卡泽米5日抵达北京,其后四天里,他拜访了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和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的高管,“没有谈任何新合作,都是讨论过往项目”。
米尔卡泽米席间提出,中国三大公司应实施好现有项目。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学案13(人教版必修2)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三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导学案【课前延伸学案】【学习目标】1、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外交政策的含义:2、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
(3)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1)宗旨:(2)基本目标:①②(3)基本立场:①独立自主的含义:②独立自主的主要表现:(4)基本准则:二、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1、建国初期,我国外交政策的三条原则: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4、中国外交政策的作用和贡献5 、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条件三、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1、什么是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道路即不同于以往西方列强通过侵略、征服、控制的途径,掠夺、攫取别国的财富来实现自身的发展,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创新,采取和平的方式,增加财富,实现自身的发展。
2、中国为什么走和平发展道路?3、中国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1)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2)(3)【课内探究学案】【合作探究1】几年来,朝鲜核问题又成为全球一大焦点,中方在朝鲜核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
我们历来主张并积极致力于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赞成半岛无核化,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朝鲜半岛的扩散。
这不仅是本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需要,也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同时,我们认为,朝鲜的安全必须得到切实的保证。
只有通过有关各方建设性的对话、磋商和真诚合作,才是最终解决朝核问题唯一正确和有效的途径。
中国与国际社会一样十分关注近来围绕朝核问题出现的一些新情况,真诚地希望有关各方能保持克制,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和谈判努力寻求以和平外交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中国和伊朗的条约
中国和伊朗的条约一、背景介绍在国际关系中,条约是国家之间为了达成共同目标、维护利益、解决争议而签署的协议。
中国和伊朗是两个重要的国家,在历史上曾经多次签订条约,其中一些条约对两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和伊朗的条约,分析其对两国关系以及国际格局的影响。
二、中国和伊朗的历史背景1. 中国的历史背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国家。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通过对外交往,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与伊朗的交往也可以回溯到古代丝绸之路的时期。
2. 伊朗的历史背景伊朗是一个位于亚洲西部的国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伊朗在历史上曾是波斯帝国的核心,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
伊朗也是一个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三、中国和伊朗的重要条约1. 签署日期•第一次条约的签署日期•第二次条约的签署日期•第三次条约的签署日期2. 条约内容及影响(1)第一次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第一条款•第二条款•第三条款•…(2)第二次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第一条款•第二条款•第三条款•…(3)第三次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第一条款•第二条款•第三条款•…四、中国和伊朗条约对两国关系的影响1. 经济合作中国和伊朗在多个领域开展了经济合作,包括贸易、能源等方面。
由于条约的签署,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为双方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2. 政治对话通过条约,中伊两国开展了频繁的政治对话,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两国领导人的会晤和交流有助于解决双方之间的争端和分歧,维护两国的共同利益。
3. 安全合作中国和伊朗在安全领域也有着密切的合作。
通过条约,两国可以共享情报、开展军事合作,加强共同对抗恐怖主义、保卫地区稳定的能力。
五、中国和伊朗条约对国际格局的影响1. 区域稳定中国和伊朗两国的合作有助于维护中东地区的稳定。
通过共同努力,两国可以有效应对地区安全挑战,推动维和进程,促进区域的和平与稳定。
2. 多边主义两国的合作和条约签署表明中国和伊朗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和国际法治。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世界多极化第3课第2框国际关系课后练习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
国际关系(建议用时:40分钟)知识点一认识国际关系1.当今世界,各国的改革发展稳定都离不开良好的国际关系。
在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是(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B.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C.国际组织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D.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关系A[在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A符合题意,B、C、D都不符合题意。
]2.建设新型国际关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是中国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的一项鲜明主X。
国际关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 ) A.共处、战争与和平 B.竞争、合作与冲突C.共处、屈服与对抗D.共处、对抗与竞争B[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与冲突,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 3.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际社会更好地解决发展赤字问题,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以实现共同发展。
这表明( )A.国际社会实现了以合作代替竞争、以交流代替冲突B.国家间的往来、交流能够推动国际关系的发展C.国际关系就是经济关系、贸易关系D.“一带一路”倡议能够维护各国根本利益B[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以实现共同发展,表明国家间的往来、交流能够推动国际关系的发展,B符合题意;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A错误;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C不全面;“一带一路”倡议能够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各国的共同利益,D错误。
]4.中美同处全球价值链,彼此关系高度依赖,在众多领域都可以开展深度合作。
而美国国内部分人士倡导将美国产业链全部移出中国,大行“中美脱钩论”的言论,不符合世界潮流,也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这表明( )A.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与合作、冲突和对抗B.国际关系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关系等C.国际关系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D.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家间交往的主要方式C[中美在众多领域都可以开展深度合作,美国国内部分人士倡导将美国产业链全部移出中国,表明国际关系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C符合题意;A中认为“对抗”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错误的;材料没有体现国际关系的内容,B不符合题意;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D错误。
伊朗人质危机背景下的中美合作
伊朗人质危机背景下的中美合作作者:龙立恒来源:《西部学刊》2022年第15期摘要:1979年11月爆发的伊朗人质危机,是美国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为了对伊朗施压促成人质危机解决,卡特政府积极寻求国际社会的帮助,中国是重点争取的对象。
卡特政府希望中国发挥影响力,促成伊朗释放被扣押的人质;希望中国支持联合国制裁伊朗,协同应对苏联的扩张。
为此卡特政府在贸易、科技等多个方面放宽对中国的限制,派出重量级的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对中国进行访问,一方面争取中国在解决人质问题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基于当时的国际环境,试图与中国在更广泛的范围实现进一步的合作。
中方基于国际形势和国家利益,对此进行了积极的回应,中美就抵御苏联扩张等重大问题达成了一致,深化了在贸易、国防、科技等方面的合作。
关键词:卡特政府;伊朗人质危机;中美合作中图分类号:D8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15-0046-031979年11月4日,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被一群激进的示威者占领,66名美国公民被扣为人质,伊朗人质危机爆发。
为了使人质能迅速被释放,卡特政府一方面采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措施对伊朗施压,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其中中国是美国重点争取的对象。
1979年12月27日,苏联对阿富汗的进攻代表着苏联在全球的扩张态势达到顶峰,在苏攻美守的大背景下,面临严峻形势的卡特政府希望与中国在解决人质危机和抵抗苏联扩张这两个重要方面实现进一步的合作。
分析伊朗人质危机背景下的中美合作,不仅对把握美国外交策略的制定逻辑具有理论意义,更对理解美国政府利用国际合作作为工具应对危机的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已解密的档案,梳理美国与中方交涉过程的史实,分析卡特政府对中国的考虑、美方对中方的说服、中方的回应以及对中美合作的影响,以期深化对伊朗人质危机背景下中美合作的认识。
一、卡特政府对中国的考虑和行动(一)卡特政府对中国的考虑基于伊朗人质危机的背景,卡特政府希望中国扮演的主要角色是调停者、合作者和制衡者,这些角色并不局限于伊朗人质危机这一单一的事件,还涉及更高层次的中、美、苏三国博弈。
国际关系复习思考题
国际关系复习思考题国际关系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国际体系:指国际社会各行为主体之间彼此互动而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
国际格局:指国际社会主要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和态势。
国际秩序:以一定国际格局为基础所形成的国际行为规范和相应的保障机制。
国家权力;是一国控制或影响国际环境和他国意志与行为的能力,是一国实现本国国家利益的手段。
亚洲安全观: 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均势外交: 大国为谋求霸权而采取的一种外交手段。
首脑外交:指国家领导人直接参与的外交活动公众外交:指一国面向国内外公众营建总体。
布什主义:布什主义,是指布什政府从美国共和党保守主义和现实主义思想出发,奉行“共和党色彩的国际主义”路线,在国家安全政策和对外交往中遵循“美国利益至上”和“以实力求和平”两大原则,在对待恐怖主义和谋求核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不友好国家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政策,在全球地缘战略格局上以更具进攻性的军事部署为基础,采用强硬和保守的态度追求美国的国家利益。
“布什主义”的显著特征在于他提出了一反国际法规则的所谓“先发制人”政策,所以“布什主义”也被称为“先发制人主义”。
失范性冲突:全球问题: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一系列超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关系到并严重威胁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社会性问题。
内涵:(1)国际社会层面(2)社会人类学层面(3)自然与社会层面雅尔塔体制:美、英、苏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会议(1943、11)、雅尔塔会议(1945、2)和波茨坦会议(1945、7)上对如何处理和安排战后的欧洲和世界、对日战争等问题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或协定,这些协议、协定及其实施构成了雅尔塔体制。
非政府组织: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签约双方分别是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地利帝国的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知识梳理导学案1 (1)
8.2 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学习重点、难点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知识梳理一、国家交往剪影(阅读材料回答探究与共享)二、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1、含义其中最重要的是2、内容3、形式,基本形式是4、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1)决定性因素:①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首先体现了的利益②表现:A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B 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③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2)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国家力量(又称国家实力、综合国力)国家力量的重要性是:三、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1、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为什么?2、我国国家利益的内容3、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知识测评】一、单项选择题:1、国际关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其中,最主要的是()A.竞争、合作和冲突关系 B. 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C. 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D.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2、2004年11月10日开始,日美进行了第8次综合军事演习,属于国际关系内容和形式中的()A政治关系共处B军事关系合作 C外交关系合作 D军事关系战争3、国家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A 各国的对外政策决定的B 各国的领导人决定的C 各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D 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4、2001年6月15日,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元首聚会申城,宣告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国家利益案例分析——伊朗1
第三讲 伊朗核危机问题研究 --国家利益案例分析
2009年11月
2013-2-22
1
一、主要行为体
伊朗核危机研究 1、伊朗 2、美国 3、俄罗斯 4、安理会 行为体 5、国际原子能机构
2013-2-22 2
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The
1、人口: 7000万(2006年7月) 2、宗教:伊斯兰教98.8%(91%什叶派; 7.8%为逊尼派) 3、政治体制:神权共和国。1979年伊斯 兰革命胜利后颁布的第一部宪法规定, 伊朗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神权统治高 于一切。 4、面积:163.6万平方公里(2006年2月 统计)海岸线长度为2700公里。 5、主要国产资源:石油 稀有矿产 国家 处于地震带(德黑兰处于地中海—喜马 拉雅山地震带)
9、国际原子能机 构穆罕默德· 巴拉迪 宣布伊朗境内发现浓 缩铀痕迹,伊朗官方 强调其核计划的目的 是和平利用核能。
2013-2-22 22
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 IAEA)
国际原子能机构
1、1954年成立(总部奥地利维 也纳) 2、总干事巴拉迪(埃及人) 3、中国1984年参加 4、2006年2月139个成员国
2013-2-22
38
安理会中的英国和法国立场
1、追随美国外交 2、遏制伊朗传统宗教势力的影响 3、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 4、控制中东石油价格和运输安全(霍 尔木兹海峡) 5、英国与伊朗的“水兵事件”
2013-2-22 39
美国国家利益
1、追求世界霸权,追求中东地区霸权 2、保证霍尔木兹海峡运输安全 3、石油利益:控制石油价格和石油生 产地 4、防止核武器扩散和中东地区的核竞 赛 5、伊拉克安全
当代中国外交名词解释4.0
当代中国外交名词解释4.0名词解释两条线战略:概述:是指20世纪60年代苏联修正主义加紧危害新中国,中国必须同时应对美帝苏修两大敌人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外交方针。
背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局势出现了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当时国际政治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美苏争霸过程中出现缓和的迹象,中苏分裂,使确立于建国前夕并在50年代主导中国对外关系的“一边倒”政策失去存在的意义, 其结果不仅使我国在与美国抗衡中失去强大的依靠力量,而且在国际舞台上又增加了一个强大对手。
中美关系没有明显改善,我国也逐步走上同时与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状态的道路。
同时,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国内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发生变化,强调阶级斗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中国成为核国家。
对于外交与国际事务,主张支持左派政权,筹备第二次亚非会议,世界范围内的农村包围城市。
为了增强同美苏两霸对抗的力量,毛泽东把我国的外交重点转向亚非拉国家,谋求与广大亚非拉国家结成反帝、反霸国际统一战线,从此,我国的外交进入既反美又反苏的“两条线”战略时期。
内容:团结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推进世界革命。
积极评价:(1)、有力地支持了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扩大了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自主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地图--改变了联合国成员的结构,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2)、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国当时的软实力--革命经验,借推进世界革命,进一步巩固了独立自主权。
(3)在实力悬殊的劣势下顶住了美苏夹击,而且突破了美国长期对我遏制的局面, 维护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迎来了建国后的第二次建交高潮,大大提高中国对世界人民的影响力。
消极评价:(1)、在强调维护国家利益的问题上片面强调国家安全,忽视国家的发展。
“两条线”战略片面夸大美苏对我国安全的威胁,结果导致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的估计出现错位,夸大战争的威胁,影响和削弱了经济建设。
此外,由于受美苏压制的刺激,过分排斥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缺乏对接世界先进技术的主动性,片面强调自力更生搞建设,错失发展良机。
一个相对强大的伊朗符合中国国家利益.
伊朗自上世纪1978年伊斯兰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后,一直被美国视为眼中钉,在两伊战争中美国提供萨达姆化学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武器打击伊朗,美伊两国一向交恶,视同水火。
伊朗有16万平方公里国土,7000多万国民,石油、天然气丰富,是世界主要石油输出国,战略位置重要。
美国在逐个分化、瓦解、控制穆斯林国家后,伊朗更成为主要打击目标。
伊朗目前的处境不容乐观。
第一、在核问题上,处于国际社会的核查、制裁压力;第二、美国在其西边伊拉克得手,在其东边的阿富汗正在加紧军事动作;第三、用延缓反导做筹码,诱使俄罗斯赞同对伊朗制裁;第四、伊朗在伊斯兰世界相对孤立。
二战后美国和西方把社会主义国家和穆斯林国家视为异类,首要的是遏制打击社会主义国家,其次是遏制打击穆斯林国家。
在苏联解体后,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依次肢解的南联盟、占领了伊拉克、进入了阿富汗,下个的目标必然指向伊朗。
如能拔除伊朗,则进一步去削弱俄罗斯,然后剑指中国。
但伊朗绝非是其他穆斯林国家,其宗教影响、国民的国家认同感、军事力量、承受打击和报复的能力都相当的潜力,美国在伊朗现况下不会武力相加。
美国谋求的是制裁,长期的制裁必然削弱伊朗国力,也将诱发伊朗内乱,如果伊朗内部动乱,则武力相加必能收效。
中国同样是美国的眼中钉,只是中国国力强盛,任何国家难以和中国动武。
但中国在世界各国没有可靠的盟友,中国只能利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寻求化解对中国压力的路径。
从这个意义上讲,伊朗保持相对稳定和强大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进一步说,在俄罗斯对伊朗制裁问题上倒戈时,中国得设法阻止对伊朗制裁,必要时动用否决权。
对伊朗的制裁,从眼前看,相关中国的石油供给,从长远看,相关到今后的国际局势演变,使中国处于一个极端不利的国际政治、军事环境中。
伊朗为何对中国说不
伊朗为何对中国说不?伊朗为何对中国说不?在西方国家的眼里,中国和伊朗之间可能存在比较铁的关系。
正因为如此,西方投鼠忌器,在考虑制裁伊朗的时候,总要探探中国的口气。
很多时候,中国也确实为伊朗挡掉了不少明枪暗箭,让疲于应付的伊朗赢得了一些喘息的时间。
然而,伊朗并不认为中国就是他们的朋友,而只是把中国当做生意上的伙伴。
因此当他们认为中国没有多少利用价值的时候,就会毫不留情的对中国说不,一点也不给中国留面子。
据法新社5月30日报道,最近伊朗取消了原本颁发给中国的一项水电站大坝建造工程合同。
据悉,该合同价值20亿美元,主要是在伊朗西南部巴赫蒂亚里省,建造发电量达1500兆瓦的发电站和水坝。
报道援引伊朗当地媒体消息称,伊朗能源部长马吉德•纳姆久说:“伊朗中央银行拒绝了中方提供的融资方案,能源部决定把该工程交给革命卫队旗下的建筑公司承建。
”伊朗这一决定很显然伤害了充满热情的中国。
中国是在伊朗受到西方制裁而经济陷入停摆的情况下进行投资的,这种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有一种雪中送炭的性质,它帮助伊朗在减轻制裁受到的伤害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伊朗并不领情,他们或许认为中国是乘虚而入,敲伊朗的竹杠,因此在潜意识里就产生了拒绝中国投资的念头,而且这种念头就像梦魇一样,逼迫着他们不断关上中伊经贸大门。
该报道同时指出,伊朗已取消了好几个与中国合作的大规模工程项目,这包括在去年10月,“中止”了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合作开发波斯湾北帕尔斯(North Pars)气田的项目,而该项目总值达150亿美元。
看起来伊朗真的是希望中国不再插手他们的经济建设,毫不留情地准备切割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关系了。
不可否认,中国与伊朗的关系仅仅只是一种经济合作关系,而这种关系又的确是通过伊朗的石油单方面来维系的。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国内对石油的需求大幅增加,目前中国每天的原油需求量巨大,其中近一半的原油都需要进口,这其中就包含了伊朗每天出口给中国的石油。
对鲁哈尼当选伊朗总统的评论
对鲁哈尼当选伊朗总统的评论评1:伊朗总统大选结果当地时间15日揭晓,温和保守派候选人鲁哈尼赢得选举,成为伊朗新一届总统。
鲁哈尼主张务实的政治和经济政策,与各方均保持着较为良好的关系。
2003年至2005年哈塔米担任总统期间,鲁哈尼出任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曾与英、法、德三国就暂停铀浓缩达成协议!.评2:鲁哈尼在选举前承诺,如当选总统将力挽伊朗经济,组建一个“充满智慧和希望”的政府,与国际社会建立“建设性互动”,与美国修复关系。
围绕伊核问题,他主张通过谈判解决与西方的分歧,同时强调不会放弃核权利。
鲁哈尼采取的是实用主义立场,认为好斗无益于伊朗人民!.评3:伊朗关系着中国核心利益,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伊朗政局的变化始终是中国关注的重点。
各方势力围绕伊朗总统选举而展开的搏弈始终贯彻伊朗总统选举的始末,如前几天的中东局势变化也是西方(主要是美国)试图影响伊朗总统选举的手段,美国内心是想扶植不听宗教领袖话的总统上台!.评4:若伊朗选举出一个不听宗教领袖话的总统上台,那美国就有手段去搅动和搞乱伊朗政局,然后支持亲美势力发动政变,建立一个亲美的政权。
历史上确实发生过这样的政变,于1963年伊朗巴列维国王宣布施行白色革命。
依照美国的蓝图来进行伊朗的农业与工业改革,建立了亲美政权!.评5:1979年,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巴列维政府被推翻。
宗教领袖霍梅尼回国后举行公民投票,废除立宪君主制度,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
当年10月伊朗流亡国王巴列维前往美国治疗淋巴瘤,德黑兰穆斯林群众愤而占领美国使馆,扣留使馆人员,史称伊朗人质危机,自此美国与伊朗交恶!.评6:应该说伊朗伊斯兰革命是世界形势的产物,当时美国被苏联挤压得全球收缩,更是各大国插手伊朗事力的结果,中国应该也有嫌疑。
伊朗伊斯兰革命建立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和政教合一制度,是中俄欧明里暗里扶持的反美政权,成了美国的皮肤中钉和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评7:当然重要的是中东的资源和伊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伊朗必定是世界各大国争夺的重地。
中国死保伊朗为什么
中国死保伊朗为什么
《中国死保伊朗》
中国和伊朗具有悠久的友谊历史,虽然受到西方国家压迫,但从关系、政策角度来看,两国之间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随着局势的变化,中国为了实现伊朗的和平解放,也开始发挥自身的力量和责任,从政治运动到文化传输,不惜投入巨大资源,将伊朗安全当作自己的任务,肩负起中国男人死保伊朗的重任。
从中国暗访伊朗,到高层交往,中国凝聚力一直不减,以此实现中国对伊朗行为约束,努力将伊朗从紧张状态调节到和平状态。
伊朗危机来来去去,但中国一直站在伊朗一边看守,并坚决拒绝将伊朗纳入国际制裁范围,给伊朗有力的讲话,从煽动双方协商调和,到人道救援,只为了实现伊朗的和平解放,让伊朗以和平的方式走出困境。
以影响力抗拒美国实施制裁,抗击日益加剧的污染,坚持战略尊重,努力把苦涩推向甜美,扮演着“流亡者”的角色,只是为了实现“中国死保伊朗”的目标,让伊朗走出困境,恢复民间一片和平。
伊朗也是一块极具磁性的高原,深受中国人民的喜欢,为中国的梦想继续添上一抹新的鲜艳色彩。
总之,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显示了中国死保伊朗的坚定意志和诚挚情感,正式步入正道,永远记住它所拥有的士气与无私,拥有它的安全感,继续坚持它的责任主义,以及风雨兼程的跨越。
同时,也对伊朗人民继续发挥极大的正能量作出发扬。
与此同时,中国死保伊朗的做法也让世界瞩目、引起热议,然后再次反映出中国这位大国的责任,以及一个崭新的中国。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37国际关系与国际形势
课时规范练37国际关系与国际形势一、选择题1.(2024广东肇庆一模)嫦娥五号任务困难度高、技术跨度大,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
嫦娥五号的胜利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贡献。
材料表明( )①我国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维护各国共同利益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势③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实力的较量④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走和平崛起之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4广东清远联考)2024年9月6日至7日,第2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第26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相继实行。
在当前困难形势下,中方坚决支持今年会议提出的“东盟举足轻重:打造经济增长中心”的主题,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合作,共同推动地区经济复苏与增长。
材料表明我国( )①主动提倡国际合作,是负责任的大国②立足共同利益,推动地区经济复苏与增长③推动地区团结,是促进共同发展的主动力气④顺应时代主题变更,主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2024广东深圳调研)首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993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召开,此后每年召开一次,在各成员间轮番实行。
中国主动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商讨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支持多哈回合贸易谈判、粮食平安、能源平安、区域经济一体化、企业社会责任、气候变更、防灾减灾等议题。
可见中国的做法有利于( )①促进亚太地区各国国家利益完全一样②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③中国成为协调亚太地区各国间事务的中心④维护世界多极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24广东肇庆一模)自2024年10月7日巴以新一轮大规模冲突爆发以来,截至10月25日,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双方超7 200人死亡。
中方正同有关各方沟通协调,阻挡战火扩大、避开人道主义灾难,接着通过联合国和双边渠道向加沙地带供应紧急人道主义救济。
伊朗怎么这么硬气?对我国的石油贸易增加,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伊朗怎么这么硬气?对我国的石油贸易增加,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硬气的伊朗,蒙蔽总是令人担心。
在最近的几次石油运输中,伊朗的表现变得更加锐利,双方国家在商务上也都存在不少纠葛。
有观察者指出,这种硬气背后,表面伊朗只是想要增加与中国的石油贸易,只能解释其表现是因为其隐藏的更多目的,如:
一、财政政策
伊朗政府近来十分让人担心,实行了不少惩罚性政策,使得其财政收入急速减少。
因此,繁衍和加强其石油产业链是为了使它有充足的收入来支撑政府的政策建设和服务人民的基本需求。
二、经济支持
石油这样的活跃行业,是伊朗经济发展的佼佼者。
而支持这个行业,助推经济发展,也为伊朗社会带来历史性的变革,实现现代化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社会支撑
目前伊朗在石油领域受到美国重大制裁,使得该国政府难以维持正常的经济服务。
石油贸易的持续和扩大,不仅可以使其政府国家财政更趋稳定,政策更有把握,也能支持当地社会发展的步伐。
四、社会稳定
同时,有分析认为,伊朗增加石油贸易也有其及时的政治目的,能够
为伊朗人民提供更加稳定和安全的生活环境,实现社会整体的和谐和平稳。
无论出发点是何种,外界看伊朗这次更明确的行为反应,都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伊朗本身的决定建立更加强大的政治财政支撑,最大限度保证国家安全与实现经济发展。
至此,也可以说伊朗这算是有原则地力求国家繁荣,让经济对人民有实际利益。
正是由这种信心带来的动力,使得伊朗选择用力而姿态明白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采取这一态度拒绝被外力压制、被视为实力弱小。
伊朗为什么讨厌中国
伊朗为什么讨厌中国伊朗和中国的关系以来就存在着矛盾,多年以来,两国的关系一直是起起伏伏的。
虽然两国之间曾有着旺盛的贸易合作,但伊朗仍然对中国抱有深深的敌意。
伊朗对中国的反感有很多原因,下面就来介绍一下伊朗为什么讨厌中国。
首先,中国有一个变相的“大国政策”,伊朗认为中国正在利用其自身的强大经济和军事优势,来推动其在地区和全球政治事务中的影响力。
伊朗也认为中国无视中东地区国家的利益,利用自身优势来满足自身的经济需要。
其次,伊朗认为中国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是一种形式的“新式殖民主义”,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利用这项倡议,来改变当地政治和社会结构。
伊朗认为,中国正在借此机会,把事务推向利益最大化,从而维持其在该地区的压倒性优势。
再次,伊朗对中国的敌对情绪,也受到了中国在地区的军事存在的影响。
伊朗一直反对中国在中东的军事活动,他们认为,中国使用自身的力量,维持在该地区的压倒性地位,这是对当地国家的挑衅。
此外,伊朗还担心中国正在进行的物质和文化侵略,伊朗认为,中国正在借助其经济影响力和文化输出,对涉及伊朗重要战略地区和边境地区进行不宅的独立性。
伊朗认为,中国正在通过经济和文化手段,改变当地的政治格局,实现该地区的霸权主义目的。
最后,伊朗还担心中国在中东发展中油田计划。
伊朗担心中国将利用其在中东油田的诱人优势,改变伊朗在油田发展中的领导地位。
伊朗认为,这些计划将使其失去在油田发展中的最终影响力,这将直接影响伊朗的经济发展。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伊朗对中国的反感,主要源于中国在中东的经济和军事影响力的增强,以及中国在该地区的文化及油田发展中的变,伊朗认为,中国正在借助这些手段,实现其霸权主义目的,以及维持自身在中东地区的压倒性优势。
综上所述,伊朗认为中国正在利用其对地区政治、军事以及经济的影响力,来实现其霸权主义目的,这就是伊朗为什么讨厌中国的原因。
虽然这种敌意可能永远不会消失,但我们还是应该努力建立起双方的和谐关系,以促进全球的和平与稳定。
伊朗对中国
伊朗对中国伊朗对中国: 两国友谊的历史与未来前景导言:伊朗与中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丝绸之路”。
长久以来,这两个国家一直保持着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然而,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伊朗对中国的意义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伊朗对中国的重要性,并展望这两国之间的未来前景。
第一部分: 历史与背景1. 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伊朗与中国之间的历史文化纽带。
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一个重要的贸易通道,串联了古代中国与伊朗及其他中亚地区的文明。
伊朗作为中亚的重要贸易中心,扮演着促进东西方贸易的关键角色。
2. 现代的政治合作在现代,伊朗与中国的合作进一步扩展,并在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通过高级别的政府交往,尤其是那些涉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会晤。
第二部分: 经济合作1. 能源合作伊朗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储备国之一,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
因此,两国之间的能源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
中国已成为伊朗石油的主要买家之一,并通过投资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项目来稳定供应。
同时,两国还展开了更多的合作,包括石油炼油和天然气管道建设等。
2. 贸易合作伊朗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合作也在不断增长。
在过去几年中,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已经稳步增长。
中国是伊朗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除了石油和天然气,双方在其他领域的贸易也在扩大,如机械设备、汽车、电子产品等。
第三部分: 地缘政治的挑战与机遇1. 地区稳定与合作伊朗对中国的重要性不仅限于经济合作,还涉及到地区稳定与合作。
伊朗地处东中亚和中东地区的交汇点,对于中国来说,这个地区的稳定至关重要。
伊朗在地区问题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包括对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干预以及对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影响力。
中国通过与伊朗的密切合作,可以维护和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2. 一带一路倡议伊朗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之间的合作前景非常广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朗自上世纪1978年伊斯兰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后,一直被美国视为眼中钉,在两伊战争中美国提供萨达姆化学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武器打击伊朗,美伊两国一向交恶,视同水火。
伊朗有16万平方公里国土,7000多万国民,石油、天然气丰富,是世界主要石油输出国,战略位置重要。
美国在逐个分化、瓦解、控制穆斯林国家后,伊朗更成为主要打击目标。
伊朗目前的处境不容乐观。
第一、在核问题上,处于国际社会的核查、制裁压力;第二、美国在其西边伊拉克得手,在其东边的阿富汗正在加紧军事动作;第三、用延缓反导做筹码,诱使俄罗斯赞同对伊朗制裁;第四、伊朗在伊斯兰世界相对孤立。
二战后美国和西方把社会主义国家和穆斯林国家视为异类,首要的是遏制打击社会主义国家,其次是遏制打击穆斯林国家。
在苏联解体后,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依次肢解的南联盟、占领了伊拉克、进入了阿富汗,下个的目标必然指向伊朗。
如能拔除伊朗,则进一步去削弱俄罗斯,然后剑指中国。
但伊朗绝非是其他穆斯林国家,其宗教影响、国民的国家认同感、军事力量、承受打击和报复的能力都相当的潜力,美国在伊朗现况下不会武力相加。
美国谋求的是制裁,长期的制裁必然削弱伊朗国力,也将诱发伊朗内乱,如果伊朗内部动乱,则武力相加必能收效。
中国同样是美国的眼中钉,只是中国国力强盛,任何国家难以和中国动武。
但中国在世界各国没有可靠的盟友,中国只能利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寻求化解对中国压力的路径。
从这个意义上讲,伊朗保持相对稳定和强大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进一步说,在俄罗斯对伊朗制裁问题上倒戈时,中国得设法阻止对伊朗制裁,必要时动用否决权。
对伊朗的制裁,从眼前看,相关中国的石油供给,从长远看,相关到今后的国际局势演变,使中国处于一个极端不利的国际政治、军事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