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梳理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必修一生物第五章知识点

必修一生物第五章知识点

必修一生物第五章知识点第五章环境生态与保护1.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征:-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环境组成的,包括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和它们所处的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因素。

-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平衡和自我修复能力。

-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 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群落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存在的、互相依赖的不同物种的总体。

- 群落的结构包括物种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等。

- 群落的功能包括资源利用、能量传递和生态位的占据等。

3. 生态因素与生活环境:- 生态因素指的是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要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气体成分、土壤等。

- 生物对生态因素有一定的适应性,不同物种对生态因素的适应范围有所不同。

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化学元素通过生物的生产、消费和分解等过程进行循环。

- 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5. 生态能量的流动和转化:-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通过生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

- 能量在生物体内的转化过程中,不断转化为热能并且逐渐散失。

6. 生态平衡与稳定:-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一定的平衡状态,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

- 外界的环境干扰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引发生态危机。

7.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 生物多样性指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的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 生态保护是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保护物种多样性的行动,包括国家级和全球级的生态保护措施。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4.1 1、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水往高(指溶液浓度高)处流)⑴、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收水分膨胀。

⑵、当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细胞失去水分皱缩。

⑶、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等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3、原生质层:指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可以被看作是一层半透膜。

4、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⑴、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⑵、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

⑶、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原生质层逐渐膨胀恢复原态——质壁分离复原。

5、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因:⑴、外因:细胞失水。

⑵、内因: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6、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7、半透膜只具有半透性而不具备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也具有半透性。

5、质壁分离过程中,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液泡的颜色由浅变深;复原过程中反之。

4.2 1、欧文顿(E .Overton)的发现和结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1925年荷兰科学家的实验发现和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3、1959年,罗伯特森(J .D .Robertsen)的发现和论断: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4、“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的发现和结论(P—67图4—5)⑴、发现:两种细胞刚融合时,融合细胞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370C下40min 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

⑵、论断: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5、1972年,桑格(S .J .Singer)和尼克森(G .Nicolson)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⑴、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生物的生殖一、生殖的类型名词:1、生物的生殖:每种生物都能够产生自己的后代,这就是~。

2、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易保持亲代的性状。

3、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也叫配子)的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这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具有双亲的遗传性,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4、分裂生殖(单细胞生物特有):是生物体由一个母体分裂成两个子体的生殖方式。

如变形虫、细菌、草履虫。

5、出芽生殖:母体→芽体→新个体,如水螅、酵母菌。

6、孢子生殖:母体→孢子→新个体,如青霉、曲霉。

7、营养生殖: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发育为新个体,如马铃薯块茎、草莓的匍匐茎,秋海棠等。

8、嫁接:一种用植物体上的芽或枝,接到另一种有根系的植物体上,使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新植物体的方法。

9、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外植体(离体组织或器官)→消毒→接种→愈伤组织(组织没有发生分化,只是一团薄壁细胞)→组织器官→完整植株。

10、配子生殖:由亲体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两两相配成对,互相结合,成为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

11、卵式生殖: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生殖方式叫做~。

凡是种子植物用种子进行繁殖时,都属予卵式生殖。

12、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的过程,叫做~。

13、花粉管:是萌发的花粉粒内壁突出,从萌发孔伸出而形成的管状结构。

主要作用是将其携带的精子和其他内容物运至卵器或卵细胞内,以利于受精作用。

14、双受精: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又叫受精卵(染色体为2N);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成为受精极核(染色体为3N),这种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现象叫做双受精。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通常涉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以下是该章节的一些关键知识点:1. 细胞的基本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 所有生物体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2. 细胞的类型:-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如细菌和古菌。

- 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如动植物细胞。

3. 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半透膜。

-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 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液体,含有多种细胞器。

- 线粒体:细胞的能量工厂,负责ATP的合成。

- 内质网: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场所。

-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和包装。

- 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 溶酶体:含有酶,负责分解物质。

- 细胞骨架:维持细胞形状和运动。

4. 细胞的代谢:- 代谢是细胞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分为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 光合作用:植物细胞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 呼吸作用: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5. 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 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

- 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 无丝分裂是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6. 细胞的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由四种核苷酸组成。

- 基因是DNA上的遗传信息片段,控制细胞的性状。

7. 细胞的信号传递:- 细胞通过信号分子与外界环境交流。

- 信号分子可以是激素、神经递质等。

8. 细胞的分化和发育:- 细胞分化是细胞发展成特定类型的过程。

- 细胞的分化和发育是生物体形态和功能形成的基础。

9.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细胞衰老是细胞功能逐渐下降的过程。

- 细胞死亡包括凋亡和坏死。

10. 细胞的癌变:- 癌变是细胞失去正常生长控制,无限制增殖的过程。

- 癌细胞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这些知识点为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的核心内容,涵盖了细胞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以及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五章 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五章  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 第五章 知识点归纳班级 姓名第一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1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 2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能分解酶的酶是蛋白酶;少数种类是RNA..3、酶的作用:催化作用;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方向和平衡点..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不变..▲ 4、酶的特性:1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2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3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 下;酶的活性最高..﹡①温度:温度过高会使酶变性失活;过低只会降低酶的活性;升温后活性可恢复.. ﹡②酸碱度: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胃蛋白酶是1.5—2.2▲ 5、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优化设计62页1底物浓度 2酶浓度 3PH 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4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第二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ATP 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代表普通化学键..﹡注意:ATP 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 被称为高能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ATP 与ADP 的转化:▲ 注:ATP 和ADP 的相互转化中;酶不相同;物质是可逆;能量是不可逆的..3、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 主要的储能物质:脂肪直接的能量来源:ATP 最终能量来源:太阳能4、产生ATP 的生理过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光反应暗反应不能产生..﹡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叶绿体基粒光反应、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第三节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1、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 的过程..ADP+Pi+能量 ATP ATP ADP+Pi+能量 能量来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去路:合成ATP 此过程释放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酶1 酶2▲ 有氧呼吸过程:1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初步水解不彻底 场所:细胞质基质C 6H 12O 6 → 2C 3H 4O 3丙酮酸+ 4H +少量能量2 ATP ;2第二阶段:丙酮酸的彻底水解 场所:线粒体基质2C 3H 4O 3丙酮酸+ 6H 2O → 6CO 2 + 20H +少量能量2 ATP ;3第三阶段:H 的氧化 场所:线粒体基质24H + 6O 2→ 12H 2O +大量能量34 ATP..总反应式: C 6H 12O 6 +6H 2O ++大量能量38 ATP ..注意:产物H 2O 中的氧只来自于第三阶段的O 22、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场所:细胞质基质C 6H 12O 6 → 2C 3H 4O 3丙酮酸+ 4H +少量能量2 ATP ;2第二阶段:丙酮酸的不彻底水解 场所:细胞质基质▲3、有氧呼吸中;葡萄糖:O 2:CO 2 = 1:6:6酒精发酵中;葡萄糖:酒精:CO 2 = 1:2:24、有H 2O 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 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5、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难点优化设计72页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3水分: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4CO 2:环境CO 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6、① ;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② 水果、蔬菜保鲜:零上低温、低氧、一定湿度、高CO 2;抑制呼吸作用..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提取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因此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2分离原理:绿叶中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3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4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3、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色素有4种:①叶绿素a蓝绿色;②叶绿素b黄绿色;统称为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③胡萝卜素橙黄色④叶黄素黄色;统称为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光合作用最弱..4、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色素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酶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基粒和叶绿体的基质中..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2水:当植物叶片缺水时;气孔会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影响CO2进入叶内;暗反应受阻;光合作用下降..3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达到一定程度二氧化碳饱和点后;光合速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不再增加..影响暗反应4温度:温度可影响酶的活性..主要影响暗反应8、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提高光合作用;晚上适当降温;抑制无氧呼吸..9、化能合成作用: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能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叫做化能合成作用..这些细菌属于自养生物..。

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重点知识整理(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重点知识整理(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重点知识整理(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一、呼吸作用过程 1、有氧呼吸总反应式及物质转移: 2、无氧呼吸二、O 2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当CO 2释放总量最少时,生物呼吸作用最C 6H 2O+能量O 2浓度CO热能(内能) ATP 中活跃的化学弱,最宜存放。

—1—光与光合作用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色素分布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体中的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含量排名︓2主要吸收:主要吸收:二、光合作用过程总反应式:物质转移(以生成葡萄糖为例):三、光照和CO 2浓度变化对植物细胞内C 3、C 5、[H]、ATP 和O 2及(CH 2O)含量的影响CO 2+H 2O光能叶绿体四、专有名词辨析1、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强度):真正的光合作用强度。

2、净光合作用速率(强度):表现光合作用速率,可直接测得。

衡量量:O 2释放量、CO 2吸收量、有机物积累量。

3、呼吸作用速率:衡量量:O 2消耗量、CO 2产生量、有机物消耗量。

—2—五、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光照强度、光质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2、CO 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3、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关系(1)黑暗 (2)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一、高中生物反应式CO 2 吸收 (O 2CO 2 释放 (O 2吸收CO 2放出CO 2O(3)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CO 2✧ 光合作用产生的O 2—呼吸作用消1、光合作用2、有氧呼吸3、酒精发酵4、乳酸发酵5、醋酸发酵二、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暗反应)、高尔基体(形成纤维素:单糖→多糖) 三、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为消化液其中无消化酶,其消化方式为物理消化即:胆汁对脂肪颗粒起乳化作用。

四、寒冷时体温调节主要为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主要增加产热,减少散热。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一、细胞代谢与酶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使化学反应加快的方法:加热:通过提高分子的能量来加快反应速度;加催化剂: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度;同无机催化相比,酶能更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5、酶的本质:关于酶的本质的探索:巴斯德之前,人们认为: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巴斯德的观点: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某些物质起作用李比希的观点: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毕希纳的观点: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萨姆纳提取酶,并证明酶是蛋白质;切郝、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6、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5、酶的特性: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 倍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活性最高。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1、底物浓度(反应物浓度);酶浓度2、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3、温度:高温使酶失活。

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三、实验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实验中人为控制改变的变量)、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docx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docx

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班级姓名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1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

▲ 2 、酶的本质: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能分解酶的酶是蛋白酶),少数种类是 RNA 。

3 、酶的作用:催化作用,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方向和平衡点。

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不变。

▲ 4、酶的特性:(1)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2)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3)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 pH 下,酶的活性最高。

﹡① 温度:温度过高会使酶变性失活;过低只会降低酶的活性,升温后活性可恢复。

﹡② 酸碱度: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胃蛋白酶是 1.5 —2.2 )▲ 5、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优化设计 62 页)(1)底物浓度( 2)酶浓度( 3) PH 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4)温度:高温使酶失活。

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 -----ATP▲ 1 、 ATP 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

结构简式:A-P~P~P,其中:“A ”代表腺苷,“ P”代表磷酸基团,“ ~” 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注意: ATP 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 ATP 被称为高能化合物。

这种高能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 ATP 与 ADP 的转化:酶 1酶 2ADP+Pi+能量ATP能量ATP ADP+Pi+能量来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去路:合成 ATP此过程释放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注: ATP 和 ADP 的相互转化中,酶不相同,物质是可逆,能量是不可逆的。

3、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主要的储能物质:脂肪直接的能量来源: ATP最终能量来源:太阳能4、产生 ATP 的生理过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光反应(暗反应不能产生)。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回顾第五章是高一生物必修一的重要章节,主要涉及到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以及进化。

本文将对这一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

一、基因与染色体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它决定了生物个体的性状。

基因存在于我们的染色体上,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结构。

生物体通过有丝分裂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增殖,这是一种细胞分裂过程。

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会先复制,然后分离成两个一样的染色体,最终形成两个分离的细胞。

这一过程保证了遗传物质的传递。

二、基因的表现基因通过遗传的方式传递给后代,但并不是每个基因都会表现出来。

基因的表现形式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显性基因会在个体中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则需要两个一样的基因才能表现。

有时,一个基因的表现还会受到其他基因的影响,这就是基因的互作。

基因互作会导致交叉现象的发生,即不同基因组合形成的交叉表现。

交叉现象是基因多样性的来源之一。

三、基因的突变基因的突变是基因组变异的一种形式,它是指遗传物质发生的随机变化。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突变两种。

点突变是指遗传物质中的一个碱基发生变异,如碱基替换、插入或删除等。

染色体突变则是指整个染色体的结构发生变化,如染色体的缺失、倒位和易位等。

突变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来源,它在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突变有时会带来有利的特征,从而在自然选择中被优先保留下来。

四、进化的相关概念进化是生物演化的过程,它指的是在长时间里生物种群的遗传组成逐渐发生变化。

进化的关键是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

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遗传给下一代更多的优势特征。

这种适应环境的特征称为适应性特征,它们是进化的产物。

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它指的是遗传物质的随机变异。

这种变异有时是突变引起的,有时则是基因重组带来的。

遗传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选择的基础。

五、人类的进化人类的进化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研究化石记录和遗传学数据,科学家们发现人类的祖先是非洲的原始人。

高一生物必修1第五章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1第五章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1第五章必背知识点总结高一生物必修1第五章必背知识点(一)1、功能: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注:生命活动的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葡萄糖);生命活动的储备能源物质是脂肪.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2、结构:中文名:腺嘌呤核苷三磷酸(三磷酸腺苷)构成:腺嘌呤核糖磷酸基团~磷酸基团~磷酸基团简式:AP~P~P(A:腺嘌呤核苷;T:3;P:磷酸基团;~: 高能磷酸键,第二个高能磷酸键相当脆弱,水解时容易断裂)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 酶 ADPPi能量注:(1)向右:表示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用于**种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

向左:表示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生物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在人和动物体内,来自细胞呼吸;绿色植物体内则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2)ATP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是细胞中ATP与ADP循环转变,且十分迅速。

高一生物必修1第五章必背知识点(二)一、酶的作用和本质1、概念:酶通常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又称为生物催化剂。

(少数核酸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它们被称为核酶)。

2、控制变量:①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作自变量。

②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叫因变量3、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4、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二、酶的特性1、酶具有高效性2、酶具有专一性3、酶的作用条件温和3、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①PH:在最适pH下,酶的活性最高,pH值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PH过高或过低,酶活性丧失)②温度: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温度过低,酶活性降低;温度过高酶活性丧失)另外:还受酶的浓度、底物浓度、产物浓度的影响。

高一生物必修1第五章必背知识点(三)一、有氧呼吸过程:C、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呼吸作用。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同的是反应的第一阶段相同,都能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高一生物必修1第五章知识点总结高一必修一生物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1第五章知识点总结高一必修一生物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1第五章知识点总结高一必修一生物
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1第五章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1. 植物的细胞结构: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叶绿体等。

2. 植物的组织结构:植物体由根、茎和叶构成,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养分,茎的主要功能是支持植物体和输送养分,叶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

3. 植物的生殖:植物具有有性和无性两种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包括花的形成和授粉、受精、胚胎发育和种子的形成等过程;无性生殖包括营养繁殖、切花繁殖、茎叶繁殖等。

4. 花的结构:花由花托、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等组成。

不同植物的花结构有所差异,以适应不同的传粉方式和生活环境。

5. 受精过程:受精过程包括花粉颗粒萌发、花粉管的生长、花粉管与卵细胞结合和受精核的融合等。

6. 种子的结构和发芽:种子由种皮、胚乳和胚珠等组成。

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通过萌发根和幼茎形成新的植物。

7. 植物的生长调节:植物的生长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调节。

内环境因素包括植物激素的作用和光周期信号的影响,外环境因素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和养分等。

8. 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素中的叶绿体中,其反应方程式为:6CO2 + 6H2O + 光能→C6H12O6 + 6O2。

以上是高一生物必修1第五章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一、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1、来源:活细胞产生(除少数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2、判断:①活细胞一定产生酶(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前期也产生酶)对②酶一定由活细胞产生对③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产生酶对④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产生激素。

对(激素是由特定的内分泌细胞产生)3、作用:酶可以在细胞内外起作用。

4、本质: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

5、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6、特性:①高效性:缩短化学平衡时间,不改变平衡点。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③作用条件温和:适宜PH、适宜温度。

过酸、过碱、温度过高使酶永久失活。

低温保存酶试剂。

唾液淀粉酶:6.8 胃蛋白酶:1.5 唾液淀粉酶:37度左右。

会判断曲线图7、影响酶促反应速率:①酶活性(温度、PH)②酶数量③底物浓度二、ATP1、分子简式、模式图2、组成(元素、物质)3、相互转化4、意义: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三、细胞呼吸1、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兼性厌氧菌),装置设置2、产物鉴定(酒精、二氧化碳)3、有氧呼吸三阶段,场所无氧呼吸产物,有哪些生物分类。

4、细胞呼吸在生活中的应用。

5、给你反应物和场所,判断产物及是否发生呼吸作用。

四、光合作用1、实验:原理、试剂、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结果2、色素主要吸收什么光、功能、存在部位。

3、探索历程各自科学家做的事情匹配。

(萨克斯也证明光合作用必须有光)4、光合作用各阶段反应、场所。

5、细胞呼吸实质,光合作用实质。

6、影响细胞呼吸(氧气浓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曲线、光合作用因素(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7、化能合成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知识要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知识要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知识要点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是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的知识点,高中生需要重点关注,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知识要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知识要点一、细胞代谢与酶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3、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4、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最适温度,最适pH)5、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机理:降低活化能。

实质: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底物浓度。

2、酶浓度。

3、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4、温度:高温使酶失活。

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三、实验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过程见课本P79)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的原则。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要点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

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3、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个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4、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5、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6、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

7、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一、细胞代谢与酶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使化学反应加快的方法:加热:通过提高分子的能量来加快反应速度;加催化剂: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度;同无机催化相比,酶能更显着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5、酶的本质:关于酶的本质的探索:巴斯德之前,人们认为: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巴斯德的观点: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某些物质起作用李比希的观点: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毕希纳的观点: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萨姆纳提取酶,并证明酶是蛋白质;切郝、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6、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5、酶的特性: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活性最高。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1、底物浓度(反应物浓度);酶浓度2、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3、温度:高温使酶失活。

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三、实验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实验中人为控制改变的变量)、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相关概念: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

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酶的发现:【了解即可】
①、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②、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
③、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三、酶的本质: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
白酶),也有少数是RNA。

四、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
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直接能源物质】
一、ATP的结构简式: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
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这种高能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二、ATP与ADP的转化:
三、能量来源:
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动物——主要来自呼吸作用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相关概念:
1、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
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
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
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

二、线粒体结构:内膜向内折叠成——嵴,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三、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 6O2 + 6H2O 6CO2+ 12H2O + 能量
四、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2C2H5OH(酒精)+ 2CO2+ 少量能量

C6H12O62C3H6O3(乳酸)+ 少量能量
五、有氧呼吸过程(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场所发生反应产物
第一阶段
细胞质
基质葡萄糖2丙酮酸+[H]+少量能量
丙酮酸、[H]、释放
少量能量,形成少量
ATP
第二阶段
线粒体
基质2丙酮酸+6H2O 6CO2+[H]+少量能

CO
2
、[H]、释放少量
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三阶段
线粒体
内膜[H] + O2 H2O +大量能量
生成H
2
O、释放大量
能量,形成大量ATP 酶



六、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七、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

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3、水分: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

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
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4、CO
2:环境CO
2
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

八、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1、作物栽培时,要有适当措施保证根的正常呼吸,如疏松土壤等。

2、粮油种子贮藏时,要风干、降温,降低氧气含量(不能完全无氧,那样无氧呼吸会增强),
则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3、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呼吸作用。

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相关概念: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二、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叶绿素a (蓝绿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素b (黄绿色)
色素
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黄素(黄色)
三、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了解】
①、1648年海尔蒙脱(比利时),把一棵2.3kg的柳树苗种植在一桶90.8kg的土壤中,然后
只用雨水浇灌而不供给任何其他物质,5年后柳树增重到76.7kg,而土壤只减轻了57g。

指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自水
②、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
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③、1785年,由于空气组成的发现,人们明确了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
氧化碳。

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④、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

过一段时间
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

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⑤、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

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
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⑥、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

第一组相植物
提供H
218O和CO
2
,释放的是18O
2
;第二组提供H
2
O和C18O,释放的是O
2。

光合作用释放的
氧全部来自来水。

四、叶绿体的功能: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具有吸收光能的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的基质中含有许多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超过光饱合点,光合速率
反而会下降。

2、温度:温度可影响酶的活性。

3、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达到一定程度后,
光合速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不再增加。

4、水: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缺少时光合速率下降。

六、光合作用的应用:
1、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2、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3、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4、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

5、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为了降低呼吸作用)。

6、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七、光合作用的过程:
总反应式:
八、化能合成作用
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这些细菌也属于自养生物。

如:硝化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