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习俗》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附优秀范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附优秀范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附优秀范文)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多媒体出示诗词《竹枝词》)同学们,你们读过陈勉襄的《竹枝词》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的景象吗?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描写的是中秋节,体现了吃月饼、赏月、吃芋头、嘬田螺的习俗。

(逐一出示相关内容)3.(多媒体出示诗词《元日》)我们再来阅读一首王安石写的诗,那么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又是什么节日的景象吗?(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

)4.中秋节、春节都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有许多的风俗习惯,刚才我们诵读的两首诗中就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俗话说:“离家三里远,别是一风俗。

”各地有各地的风俗,那什么是风俗呢?(生谈自己对风俗的理解) 5.教师归纳小结:风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趣味,同时也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一篇关于“家乡的风俗”的习作,一起来了解家乡的风俗,感受家乡的风情。

二、展示,了解风俗1.同学们,我们有些风俗是大同小异的,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一些风俗。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节日的风俗。

(多媒体逐一出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的一些风俗) 2.学生边看图边说、边补充。

3.刚才所看到的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节日方面的风俗,但是有些风俗具有各地的特点,如有的地方春节时吃黄豆芽(如意菜)、端午节吃咸鸭蛋等。

你的家乡有哪些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风俗?4.学生按小组互相交流自己家乡的特色风俗及自己参与风俗活动的经历。

三、确定思路,回顾写法1.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后,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

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

如果让我们来写一写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或者是你参加的风俗活动的经历,你最想介绍哪种?2.引导学生回忆课上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的和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习作:家乡的风俗 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习作:家乡的风俗 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家乡风俗,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表达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内容要求如下:1. 选择一种家乡的风俗进行介绍,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饮食习惯等。

2. 描述风俗的特点、起源、发展及在当地人民生活中的意义。

3. 结合亲身经历或感受,表达对家乡风俗的热爱和传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调查、收集家乡风俗的相关资料,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风俗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结合,表达出真情实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调查问卷、照相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家乡的风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调查了解:让学生分组调查家乡的风俗,收集相关资料,整理成文字或图片。

3. 交流分享:各组学生汇报调查成果,互相交流,教师点评、指导。

4. 写作指导:教师讲解作文要求,指导学生如何选材、构思、表达。

5. 学生写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完成作文。

6. 修改润色:学生互相评改作文,提出修改意见,教师点评、指导。

7. 优秀作文展示:挑选优秀作文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借鉴。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风俗2. 主要内容:风俗特点、起源、发展、意义3. 写作要求:选材、构思、表达七、作业设计1. 根据所学内容,修改自己的作文,力求语言优美、表达流畅。

2. 收集更多关于家乡风俗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3. 以“家乡的风俗”为主题,创作一幅图画或手工作品。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调查、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习俗》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习俗》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习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习俗,感受家乡的民俗文化。

2. 培养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习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家乡的习俗。

2. 讲述家乡习俗的来历和意义。

3. 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家乡的习俗。

4. 指导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习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习俗,感受家乡的民俗文化。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习俗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家乡的习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家乡的习俗,讲解习俗的来历和意义。

3. 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家乡的习俗,让学生深入了解习俗的特点。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习俗的感受和认识。

5. 练习:指导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习俗,进行写作练习。

6. 交流:组织学生进行作品交流,互相学习和借鉴。

7. 总结: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家乡习俗的重要性和传承家乡文化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1. 家乡习俗2. 主体部分:介绍家乡习俗的来历、意义和特点。

3. 结尾部分:强调家乡习俗的重要性和传承家乡文化的意义。

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家乡习俗的作文。

2. 收集家乡的其他习俗,进行深入了解。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家乡习俗的兴趣?2. 学生对家乡习俗的了解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3. 学生在写作练习中,是否能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家乡习俗?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改进?5. 如何更好地传承家乡文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以上是一份关于《家乡习俗》的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习俗,感受家乡的民俗文化,培养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习俗的能力,以及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习作内容: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可以写一写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也可以写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还可以写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二、习作目标:1.抓住重点写“家乡风俗”,写出特点。

2.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体验故土乡情。

教学重点:学会抓住特点写出重点,表达对故乡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课前向长辈们了解家乡的风俗,并写一段简单的介绍词。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一、谜语引入主题1.节日习俗知多少:“十里一风,百里一俗。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各地都有各自的乡土风情和民俗民风。

老师先带同学们进入猜谜板块。

2.看图猜节日:课件逐一出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等的一些风俗。

学生一边猜一边介绍这些节日的风俗,师生一起品味中华大家庭浓浓的家乡情。

二、初步了解民俗1.何为“民风民俗”: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2.春节习俗大百科:“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

你家乡的春节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和长辈们了解家乡的风俗,并写一个简单的介绍词。

现在开始同一个籍贯自由组合,资源共享,互相交流自己家乡特色的风俗。

3.图文出示:师生共同梳理各省的春节风俗【浙江】杭州:罗神竹舞、赶十八、打年糕绍兴:送灶、社戏。

温州:分岁酒。

东阳:抲年鬼。

【四川】走人户、游喜神方、人日祭诗圣【福建】过火群、隔年饭、长年菜、分圆【江西】板凳龙、吃隔岁、换茶、掸青、起牙【山东】贴年红、送百神【陕西】做面食、做顶针、扭秧歌……【设计说明:由于寄宿制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班级学生籍贯基本不少于10个省。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 习作一:家乡的风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 习作一:家乡的风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习作一:家乡的风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风俗简介: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

2. 家乡的风俗特点:分析家乡风俗的独特之处,以及与其他地方风俗的差异。

3. 家乡的风俗故事:讲述家乡风俗背后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

4. 家乡的风俗活动: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家乡风俗的独特之处,并将其融入到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调查问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乡的风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介家乡的风俗: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

3. 分析家乡的风俗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家乡风俗的独特之处,以及其他地方风俗的差异。

4. 讲述家乡的风俗故事:讲述家乡风俗背后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文化。

5. 介绍家乡的风俗活动: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6.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将所了解的家乡风俗融入到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7. 学生习作: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8. 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习作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风俗2. 副了解家乡文化,传承家乡精神3. 正文:- 家乡的风俗简介- 家乡的风俗特点- 家乡的风俗故事- 家乡的风俗活动- 写作指导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要求内容丰富,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

【同步作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家乡的习俗 教案

【同步作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家乡的习俗 教案

【同步作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习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习俗,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描写、议论等手法,进行作文创作。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写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习俗: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活动、特色美食等。

2. 写作方法:对比、描写、议论等手法在作文中的应用。

3. 作文修改:如何修改作文,使其更加精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习俗,学会运用对比、描写、议论等手法进行作文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使其更加精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等。

2. 学具:作文纸、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乡的习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活动、特色美食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3. 示例:展示一篇关于家乡习俗的作文,分析其写作手法和技巧。

4. 练习:让学生运用对比、描写、议论等手法,进行作文创作。

5. 修改: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使其更加精彩。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乡习俗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家乡的习俗2. 板书内容:- 传统节日- 习俗活动- 特色美食- 写作手法:对比、描写、议论- 作文修改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家乡习俗的作文,要求运用对比、描写、议论等手法。

2. 修改自己的作文,使其更加精彩。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2.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需要调整?3.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需要改进?4.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帮助他们解决?5.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家乡的习俗,学会运用对比、描写、议论等手法进行作文创作,并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课教案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1. 学会集中一点来细致抒写“家乡风俗”。

2. 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体验故土乡情。

重点学会细致抒写, 表达对故乡的感情。

一、导入-- 节日风俗同学们,大家好。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

中国人过节也是非常讲究的,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悦耳的童谣把我们带入到了浓浓的节日的氛围中。

从视频中, 我们可以粗略的了解到中国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风俗。

过春节要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等⋯⋯这些经过长时间的积淀, 逐渐形成的历代人们约定俗成的节日传统和习俗就是风俗。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 千里不同俗。

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

今天, 我们就从家乡的节日风俗着手, 来上一节“家乡节日风俗”的写作指导课。

(板书)二、品他乡风俗1.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两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习作: 《家乡的春节习俗》《春节·添位》, 看看自己喜欢哪篇文章,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联系文章中的一些具体的语言和段落, 来谈。

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从这两篇文章中, 总结出一些写作的方法呢?用自己的语言, 写自己的感受, 反映出民风民俗的情趣。

写民风民俗, 要能让别人从中体会到生活情趣。

我们还要注意不能生搬硬套所查阅的资料, 要将资料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写进去,这样文章才有感染力, 别人才爱读。

小结: 写什么?选取家乡有代表性独特的风俗。

明确了写什么, 最难的是把它写好。

大家看,该怎样写?细腻描写(可以结合具体段落读)板书:选材:独特描写:细腻同学们,民风民俗是时间积淀的产物, 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寄托了老百姓美好的愿望和朴素的情感。

因此我们在写节日家乡风俗的时候, 不能仅仅是介绍这种风俗、介绍它的起源、更要挖掘蕴含在节日起源和风俗中的美好愿望和情感。

三、说家乡风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 “家乡的风俗”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 “家乡的风俗”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传统风俗文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2.提高学生的观察、描述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2.材料:笔、纸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4.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温馨舒适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图片或小视频展示家乡特色风俗,引发学生兴趣。

2.教学目标:介绍家乡风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表达家乡情感的愿望。

3.活动一:学生自我介绍家乡的一两个特色风俗。

4.活动二:小组合作,讨论家乡风俗的意义,并汇总形成小结。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家乡风俗的理解。

2.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家乡风俗。

3.活动一:学生根据所了解的家乡风俗,撰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自由作文。

4.活动二:学生交流作文,互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课时1.复习:再次强调家乡风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

2.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对家乡风俗的热爱和了解。

3.活动一:小组合作,准备呈现家乡风俗的PPT,每组介绍一种风俗并展示具体场景。

4.活动二:全班讨论,分享家乡风俗的不同之处。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家乡风俗有了更深的了解,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合作与交流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更主动地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考和情感。

五、延伸阅读1.《家乡风俗的魅力》,刘瑞康,少儿图书出版社,2008年。

2.《风俗文化探索》,李宁,中华书局,2015年。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引发学生对家乡风俗的热爱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借鉴本单元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2.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过程与方法:写出自己熟悉的民风民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1.写出民风民俗的特点。

2.字里行间表达自己对民风民俗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明确习作要求,抓住特点介绍民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节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谈节日。

你们知道哪些节日呢?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2.学生探讨后,教师归纳总结:如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清明节等。

设计意图:习作与生活相联系,说说知道的节日就是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消除习作的畏惧感,以迅速进入一个自由表达、自由发挥的情境中。

二、明确要求。

1.学生读习作要求。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随机课件出示)这次习作内容可以写什么?①介绍一种风俗;②写一写你参加这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3.有什么要求呢?(课件出示习作要求)①介绍一种风俗。

想想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以从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也可以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②写一写你参加这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穿插在合适的地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审题,明确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本次习作。

三、写作指导。

1.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课文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一单元习作: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一单元习作: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家乡的风俗习惯,培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风俗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展示的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二、教学内容1. 家乡风俗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饮食习惯等。

2.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风俗,包括描绘风俗场景、表达情感等。

3. 作品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培养合作交流、分享展示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风俗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家乡风俗的文化内涵,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等。

2. 学具:写作纸张、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乡的风俗场景,引发学生对家乡风俗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饮食习惯等,让学生对家乡风俗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风俗,包括描绘风俗场景、表达情感等。

4. 写作实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乡风俗,进行写作实践。

5. 作品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培养合作交流、分享展示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家乡的风俗2. 板书内容:风俗习惯、写作指导、作品展示与评价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2. 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家乡风俗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分享展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结: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风俗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以下是针对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的教案内容:
-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 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 教学内容与过程:
1. 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老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风俗习惯,以及为什么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家乡风俗习惯。

然后,可以询问学生,你们知道你们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吗?。

2. 阅读范文,分析写作技巧。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篇关于家乡风俗习惯的优秀作文,让学生仔细阅读并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 组织讨论,激发思维。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家乡的一个特别风俗习惯,并讨论这个风俗习惯的意义和历史背景。

4. 开始写作,指导思路。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指导,例如如何开头、如何展开、如何结尾等。

同时,老师还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5. 互相修改,提高质量。

学生完成初稿后,可以进行互相修改和润
色,以提高文章的质量。

最后,老师可以选取几篇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导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家乡安阳正在蓬勃发展,作为小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宣传安阳贡献力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从写家乡风俗做起吧。

二、目标航船因为有了目标才能顺利达到彼岸,学习因为有了目标才能事半功倍,一起读。

写作目标1、我能画出习作材料中的关键词,提炼本次习作要求,确定写作重点;2、我能根据习作要求选材,确立中心。

收集资料,列出提纲;3、我能根据习作要求确立独特的写作方法,抒真情实感,显个性特点。

4、我能做到字体工整,字数600左右,和同学分享,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三、学习过程自学:(1)、审题请大家默读材料,边读边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并在书上批注。

1、本次作文属于命题?半命题?自拟题目?2、本次习作的要求我们写哪两个文体?3、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建议、特别强调了什么(加分项重涂)?(根据学生回答,列出板书)自学(2)、梳理导学案——学习任务1、确立题目要新颖,列出提纲我能行。

2、精彩开头和结尾,且听我给你说明。

3、典型事件排时间,特点来历穿插好。

4、写作方法有新意,模仿魔方要发扬。

四、队学交流、合作、预展、抽取任务五、群学展示展示一:定题目,列提纲,说开头,道结尾。

展示二:定内容,说过程,插来历,听谁说。

六、后展示提升亲爱的孩子们,你知道“好作文”的标准吗?一篇好文章有三个标准。

1、语言表达的准确性;2、布局谋篇的创新性;3、主题思想的正确性。

模仿就是魔方,读是为了写。

最近你学到的哪种写作方法可以运用到你的习作中?(指名回答)七、写作歌:家乡风俗并不难,认真审题是关键。

列提纲,分详略,穿插来历和特点,字儿不够事来凑,活动现场和感受。

开头结尾有方法,模仿魔方是高手。

八、结束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第1篇】《家乡的习俗》教案教学目的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展示各民族民风民俗)“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的风俗习惯。

2、如果要让你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你会选择介绍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3、导入新课: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来把家乡特别的风俗介绍出来吧!(板书:家乡的风俗)二、启发思路。

1、介绍之前,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风俗。

(学生自由讨论)2、汇报讨论成果。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3)你将把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去写?3、根据你要介绍的风俗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1)写特色小吃,可以直接用其名称作为作文题目。

(2)可供选择的题目:《春节习俗》《家乡的春节》《欢度节》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种风俗,想想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抓住重点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出示课文片段欣赏: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教师点拨:这一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写除夕。

中心句是“除夕真热闹”,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从味、色、声三个角度描写老北京除夕的风俗习惯。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气味到色彩再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风俗,提高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独立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有趣的风俗,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风俗: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2. 写作技巧:如何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的指导。

3. 作文修改:学生完成作文后,进行互相修改和评价,提高作文的质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风俗,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风俗,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等。

2. 学具:作文纸、笔、参考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风俗,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对家乡的风俗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写作指导:讲解写作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如何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4.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5. 修改与评价:学生互相修改作文,并进行评价,提高作文的质量。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风俗2. 正文: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3. 写作技巧: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的指导。

七、作业设计1. 写作作业:根据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2. 修改作业:互相修改作文,并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家乡的风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写作指导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描述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家乡风情的热爱之情。

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享和讨论各自家乡的风俗习惯,如节日庆典、婚丧嫁娶、饮食习惯等。

分析并讲解如何将这些风俗习惯写得生动有趣,具有感染力。

指导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要求内容真实、结构清晰、语言流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短片,如春节、中秋节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你们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独特的风俗习惯吗?你们认为这些风俗习惯的由来和意义是什么?”二、新课内容讲解(10分钟)引导学生分享和讨论各自家乡的风俗习惯,教师板书关键词汇和短语。

分析并讲解如何将风俗习惯写得生动有趣,具有感染力。

例如:运用生动的描写、形象的比喻、有趣的对话等手法。

讲解作文结构,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头要引人入胜,主体要详细描写风俗习惯,结尾要点明意义或抒发情感。

三、写作训练(20分钟)教师分发写作任务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学生独立思考,撰写作文。

教师巡视课堂,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完成作文后,互相交流,互相评价。

教师点评部分学生的作文,指出优点和不足,给出改进建议。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乡的风俗习惯对于家乡文化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并传承家乡的文化传统。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修改并完善自己的作文,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收集更多关于家乡风俗的资料,为下一节课的分享做准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家乡的风俗习惯有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在写作训练环节,大多数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作文,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语言表达不够流畅、结构不够清晰等问题。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2.学生说一说: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习俗?
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

预设2: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

预设3: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3.引言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

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不已。

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家乡的风俗。

可以是查阅资料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询问长辈时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板书:家乡的风俗)
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是家乡的哪种风俗?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3.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1)指名学生说。

(2)教师归纳总结: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传说、风俗,或者有着独特的纪念意义。

(3)谁知道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都有什么风俗?学生自对本次习作充满写作热情,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习作 家乡的风俗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习作 家乡的风俗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习作:家乡的风俗1.能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3.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能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能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相关课件2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不同的风俗。

2.尝试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或写自己经历的一次风俗活动。

3.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教学过程一、谈今念往,了解风俗1.谈话导入,谈谈自己家乡过春节的风俗。

2.联系生活,说说自己还知道有哪些风俗。

(课件出示各种风俗活动的图片)3.教师举例,明确风俗含义。

(课件出示有关屈原和端午节的资料)二、品读范文,学习写法1.通过例文学习:写特色,写具体。

(1)课件出示例文1。

回顾老舍先生围绕“除夕真热闹”,从味道、色彩、声音三个角度全方位地描绘,充分展现了除夕的热闹。

(2)课件出示例文2。

学习作者抓住面具的颜色来表现藏戏的特点,揭示藏戏中人物面具的象征意义。

2.通过例文学习:抓重点,融感受。

(1)回顾《腊八粥》的构篇方法,学习抓重点分清主次的写作方法。

学习沈从文重点描写八儿等粥的过程,使得文章结构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2)通过品读《腊八粥》的描写片段,学习在文章中融入自己感情的写作方法。

课件出示例文3。

重温沈从文在描写腊八粥做法的同时还加入了自己的感受,引起共鸣。

(3)类文欣赏,课件出示例文4。

这个片段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辞旧迎新的画面。

三、拓展思路,试写片段1.分享交流,绘导图。

你想写你家乡的什么风俗呢?欣赏各地风俗视频,教师归纳分类,出示思维导图。

2.片段分享,悟方法。

(1)课件出示学生作品,例文5。

教师点评:围绕中心句“花灯真多呀”,重点描写了兔灯和桃灯。

抓住灯的颜色和外形来描写,生动且具体。

(2)课件出示学生作品,例文6。

我的家乡在安庆岳西县,每到过年时,村子里就会举行庄重的“跳火堆”活动。

听爸爸说,举行这样的活动,是为了保佑全家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生活红红火火。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课教案《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集中一点来细致抒写“家乡风俗”。

2.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体验故土乡情。

重点学会细致抒写,表达对故乡的感情。

一、导入--节日风俗同学们,大家好。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

中国人过节也是非常讲究的,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悦耳的童谣把我们带入到了浓浓的节日的氛围中。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粗略的了解到中国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风俗。

过春节要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等……这些经过长时间的积淀,逐渐形成的历代人们约定俗成的节日传统和习俗就是风俗。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

今天,我们就从家乡的节日风俗着手,来上一节“家乡节日风俗”的写作指导课。

(板书)二、品他乡风俗1.下面请同学们默读两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习作:《家乡的春节习俗》《春节·添位》,看看自己喜欢哪篇文章,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联系文章中的一些具体的语言和段落,来谈。

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从这两篇文章中,总结出一些写作的方法呢?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感受,反映出民风民俗的情趣。

写民风民俗,要能让别人从中体会到生活情趣。

我们还要注意不能生搬硬套所查阅的资料,要将资料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写进去,这样文章才有感染力,别人才爱读。

小结:写什么?选取家乡有代表性独特的风俗。

明确了写什么,最难的是把它写好。

大家看,该怎样写?细腻描写(可以结合具体段落读)板书:选材:独特描写:细腻同学们,民风民俗是时间积淀的产物,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寄托了老百姓美好的愿望和朴素的情感。

因此我们在写节日家乡风俗的时候,不能仅仅是介绍这种风俗、介绍它的起源、更要挖掘蕴含在节日起源和风俗中的美好愿望和情感。

三、说家乡风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在品读、鉴赏了学长们所写的习作之后,我们来说一说自己家乡的有哪些节日风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导学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导学案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2)它的特点是什么,从哪几方面介绍?
(3)哪一部分作为重点进行具体介绍?
(4)从哪些方面写具体?
(5)拟定什么题目?
(6)写出你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2、怎样把文章写好,表达出来?
3.怎样把故事写进我们的习作里呢?
4.习作提纲讲解
(1)习作开头,可以通过歌谣(或者古诗名句)引出要介绍的风俗
四、例文欣赏,作业布置
1.欣赏习作例文,学习写法
2.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习作方向
3.撰写草稿,修改完善
4.完成习作,互读,互改
5.完成誊写我手写我心,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
6.教师提出要求: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个风俗,先列出提纲,认真完成自己的习作吧。
教学反思
希望中心小学导学案
课题
《家乡的风俗》
课型
习作
科目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主备人
时间
执教人
学校
教学目标
1.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
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
材料来写,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4.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
(2)描写时,可以加入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让你的作文更生动。
(3)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这样习作才能表达得更清楚,有条理。
1.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种风俗呢?
如:闹花灯拜年包饺子等等
2.你想重点介绍哪个方面?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呢?
3.回顾《老北京的春节》一课,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的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一《家乡的风俗》导学案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一《家乡的风俗》导学案

家乡的风俗学案教学重点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教学难点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

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的风俗活动。

2.尝试介绍自己经历的一种风俗活动,重点介绍经历和感受。

3.初步知道介绍风俗活动的介绍方式和注意事项。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网络、亲朋好友了解民俗文化,每人至少准备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民俗进行介绍,或者调查本地的民俗活动。

2.教师准备民俗相关的图片、文字介绍。

教学过程【出示课件1】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2分钟)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请同学们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板书:家乡的风俗)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

(板书:多样性→)【出示课件2】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教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

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

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出示课件3】2、结合ppt图片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

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

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

(端阳节,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鹊桥会织女。

想学织女巧巧手,葡萄架下听私语。

(七夕,来源于我国历史上的美丽传说,传说凡间的牛郎和天上的仙女相爱了,可是由于天上和人间的界限,玉帝规定每年只能见一次面,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成了有情人相会的特别的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习俗》导学单
一、本单元主要是学习民俗主题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请同学们回忆从《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题目:家乡的风俗)
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

(注意:多样性→)
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简要了解不同地方的风俗。

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

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2、简要了解以下传统民俗: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

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

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

(端阳节,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鹊桥会织女。

想学织女巧巧手,葡萄架下听私语。

(七夕,来源于我国历史上的美丽传说,传说凡间的牛郎和天
上的仙女相爱了,可是由于天上和人间的界限,玉帝规定每年只能见一次面,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成了有情人相会的特别的日子。

)除夕夜,要过年,千家万户庆团圆。

(关于过大年前的除夕你们应该最了解,过年的前一天叫做除夕,主要准备过年的衣服、食物,贴对联、收拾家里,有的家庭还会有守夜的活动,希望岁岁安康。

)2、通过以上的了解,自己对哪种民俗最感兴趣?也可以介绍一下自己的亲身感受。

或者说一说自己家乡的风俗。

3、请根据自己的经验,思考:你为大家介绍的家乡的风俗是什么?它会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动?你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是什么?4、说一说。

对一种或者两种感兴趣的民俗活动进行介绍,要求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并且谈谈自己的想法。

三、根据自己的介绍,详略以及介绍方式进行简要总结,掌握如何明白哪里需要具体介绍,哪里需要简单说说。

同时在介绍中了解更多的民俗特色。

(重点:详略得当)注意事项:简要介绍民俗的名字、由来、寓意、民俗内容。

重点介绍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的细节情况。

四、请同学尝试写写自己介绍的民俗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