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核能的利用》教案.doc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3.7 核能 教案
核能【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2.了解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式3.了解核能和平利用的进展,了解核能的优点和核能开发可能带来的问题4.了解核电站中发生的能量转化(二)能力目标;能根据示意图来区分裂变和聚变(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核电站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2.通过对核事故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在不断的进步的【教学重难点】知道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原子弹爆炸时的情景爆炸后的长崎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将两颗外号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弹,分别投到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时释放的巨大能量使这两座城市在瞬间化为废墟。
【设问】你知道原子弹爆炸巨大的能量是怎么产生的?(二)新课学习提问:请根据化学课中讲过的内容,说说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情况?教师归纳小结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明确: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区域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组成的。
板书:讲述:科学家在研究时发现,发现了极其微小的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也是可以变化的。
为了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们尝试用粒子去“轰击”原子核,最初是用α粒子去轰击,后来又用质子、中子去轰击,发现都能引起原子核的变化——核反应,而且发现在某些核反应过程中能释放出大量能量。
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我们把它叫做核能。
(1)什么叫核能?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
(2)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经过科学家们的大量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发现释放核能可以有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两条途径。
一、裂变1.定义: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为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举例:用中子轰击铀235,可以使它分裂,变成两个新核(氪和钡),同时向外放出能量和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如果继续轰击其他铀核,就会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产生链式反应。
九年级科学上册 3_7 核能教案2 (新版)浙教版ok
核能教材使用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第7节核能教材分析核能作为人类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有前途的新能源,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开发。
目前,人类开发和利用核能的技术已日趋成熟,但对核能的利用也存在着如核废料的处理、核泄漏等问题。
本节通过介绍获得核能的方式,介绍核电站、核能开发的新进展,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等,使学生对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形成科学的认识。
学情分析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应知识,而学生头脑里,这部分知识是一个空白。
因此,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则,不宜过深,尽可能采取恰当的比喻、图片、视频等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知道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和热核反应,知道放射性及其应用二、过程方法①掌握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②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和平利用核能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核能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裂变和聚变的异同,核电站的工作原理难点:对核能的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教学准备化学反应的模型图片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图片核电站的图片射线的应用场景教学过程一、请各小组同学将自己查阅的有关核能的资料与同组成员进行讨论,并对难以明白的内容加以记录(之前布置查找资料和怎样用百度搜索)。
(5分钟后,各小组讨论和记录完毕,教师要求各组汇报讨论中的疑问,在纵多的问题中教师要进行筛选部分。
)课前收集资料,让学生学会信息处理1、原子弹和氢弹的威力为什么大的惊人?2、核电站是通过怎样发电的?3、核电站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吗?4、什么是核反应?5、核辐射怎样防护?6、我们国家的原子弹多吗?氢弹有吗?哪种威力大?讲述:同学们查阅资料的能力很强,同时提出的问题也很吸引其他同学和老师,你们想要问题的回答,也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板书:核能的利用)讨论:在化学反应中核外电子有得失,而核内质子和中子为什么这么团结、问题:根据同学们已查阅的资料,原子核有哪些变化?你知道获得核能的途拓展:1.从原子核内部结构和同位素原子分析:氘核+氘核→氦核发生聚变和裂变时会产生一些肉眼看不见的物质,这些物质会产生能量很高的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板书)都是对人和动物有害的,所以在建造核电站时要有很厚的水泥防护层。
九年级科学上册 3.7 核能的利用教案 浙教版(2021-2022学年)
核能的利用一.教学目标1。
知道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2.了解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式3。
了解核能和平利用的进展,了解核能的优点和核能开发可能带来的问题4.了解核电站中发生的能量转化二.自学指导:1.[知识回顾]:原子核的结构:(带正电)中子原子(带负电)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2.阅读P110-P112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三.学习新知识1.由于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
(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微观的能)2. 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
(1)裂变:是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发生的是反应。
(2)聚变:是使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聚变需要很高的温度,所以也叫做反应。
3.【应用】原子弹如果对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引起大量的铀核发生裂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发生猛烈的爆炸。
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应用】氢弹根据的原理制成.威力比原子弹还大。
目前聚变还不能人为控制。
【应用】核电站目前的核电站都是控制的链式反应的速度。
使核反应缓慢地进行裂变而工作,并源源不断地释放核能。
核电站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核能→ →→。
4、放射线原子核在裂变和聚变时会产生许多肉眼无法看见、能量很高的射线,如 .(注:放射性物质不一定是核反应的产物,许多天然物质也具有放射性)放射线的利和弊.ﻬ⑴利:可用于机械设备探伤、;如检查金属板内部有无砂眼、裂纹(裂痕)等。
处理种子变异,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使农作物增产;检查和治疗恶性肿瘤.⑵弊:大剂量的放射线会对人畜造成伤害,所以核反应堆在使用中技术含量很高,稍有不慎,会造成核污染,在利用核能必须注意防止这种污染。
所以核电站在修建时会有很厚的水泥防护层。
九年级科学上册 37 核能的利用教案 新版浙教版
拓展:1、1千克轴235在裂变时释放的能量相等于2500吨优质煤完全燃烧产生的能量。
2、介绍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历程、意义。
3、对我国核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讨论:学生自学课本P127, 比较聚变和裂变有哪些不同之处。
拓展:1、从原子核内部结构和同位素原子分析:氘核+氘核→氦核
讨论:在化学反应中核外电子有得失,而核内质子和中子为什么这么团结、牢固呢?
猜想:可能核内巨大的能量束缚着质子和中子。
讲述:科学家通过长期的实验发现改变有些时会释放 出巨大的能量(板书:核能)
问题:根据同学们已查阅的资料,原子核有哪些变化?你知道获得核能的途径吗?(板书)
讨论并投影:裂变和聚变的模型
讲述: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两个新原子核,同时释放能量,如铀235的原子核在中 子轰击下会变成两个更小的新核——氪核和钡核。
拓展:1、铀235是铀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原子
2、在元素周期表上找到铀、氪、钡三中元素的位置,并比较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
新核的质子总数没有变,中子总数数少于旧核的中子数,少量中子在释放时又轰击其他铀核,使铀核持续裂变,出现链式反应。
3、原子弹的制造原理就是 上述的链式反应。(出示链式反应的模型图片并讲解)
讲述:同学们的评论很丰富,从图片中我们看到原子弹的威力很大,可以说是毁性的,大家一定感到疑惑,威力为什么会如此巨大?是怎样产生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复习:化学反 应的本质是什么?(用模型结构复习原有知识,用已知知识为切入点,学生接受更自然)
思考:上述反应中存在怎样的能量变化?原子核内部有变化吗?
讲述:在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燃烧是放热反应和有些固体加热反应需吸热,但在这些反应中还不能使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其实原子核内部储存着巨大的能量。
九年级科学上册 3.8核能的利用教案 浙教版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重点
核裂变
难点
核裂变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板书设计
第8节核能
一、裂变和聚变
1、核裂变,如原子弹
2、核聚变,如氢弹
二、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
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三、放射线
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原子弹——根据核裂变的原理制成。属于不可控制的链式反应的结果!
(2)核聚变——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举例:氘核和氚核在超高温下聚合成氦核,同时放出大量能量。
由于聚变反应需要在很高的温度下才可发生,所以也叫热核反应。
氢弹――根据核聚变的原理制成。威力比原子弹还大。
设疑:核能这么巨大,难道只能用于战争吗?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核能的释放?
2、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
讲授:如果使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在可控制的条件下缓慢进行,释放的核能就可有效地利用。
可介绍如何控制核裂变的反应速率(如右图)
核电站――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大量热量,使水
变成蒸汽,推动汽轮机运转,再带动发电机发电。
γ射线:电中性
放射线的益与害:
大剂量的放射线对人畜会造成伤害,但较小的量并加以控制
则可以为人类做许多的事,举例说明。
(三)布置作业
1、课本P112第一、二题。
2、作业本第8节。
如图所示
图一:秦山核电站 图二:核电站示意图
思考:根据图二,思考在电站工作过程中,能是如何转化的?
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初中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第7节 核能 教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清楚的表达核能的概念,以及利用核能的两种方式;2、能够说出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已经能量转换的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及讲解,认识链式反响和热核反响的区别;2、通过大量的事例,了解核能的优点以及核能开发可能带来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核电站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2、通过对核事故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在不断的进步的。
2学情分析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响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响知识,而学生头脑里,这局部知识是一个空白。
因此,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那么,不宜过深,尽可能采取恰当的比喻、图片、视频等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本节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着手,例如核能的威力、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核泄漏处理方法等,结合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重点难点1、获取核能的两种方式2、区别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的链式反响4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九上第三章第7节核能〔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材料: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将两颗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分别投到了日本广岛市和长崎市。
广岛市80%的建筑物化为灰烬,6.8万人当场丧生,长崎市60%的建筑物被摧毁,当场伤亡8.6万人。
该地区核爆炸的幸存者患了各种怪异的后遗症,在随后的几年中,又有大批人痛苦的死去。
1、原子弹巨大的威力从何而来?2、原子弹的能量既然这么大,能否应用到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呢?3、原子弹爆炸后,为何在之后的几年有大量的人痛苦的死去?〔二〕新课学习[知识回忆]:原子核的构造:质子〔带正电〕原子核中子〔带负电〕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讲述: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严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结实,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一、什么是核能?由于原子核质量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
九年级科学上册37核能的利用教案新版[浙教版]
3.7 核能的利用①掌握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②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和平利用核能③了解我国核能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裂变和聚变的异同,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对核能的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视频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请各小组同学将自己查阅的有关核能的资料与同组成员进行讨论,并对难以明白的内容加以记录(之前布置查找资料和怎样用百度搜索)。
(5分钟后,各小组讨论和记录完毕,教师要求各组汇报讨论中的疑问,在纵多的问题中教师要进行筛选部分。
)1、原子弹和氢弹的威力为什么大的惊人?2、核电站是通过怎样发电的?3、核电站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吗?4、什么是核反应?5、核辐射怎样防护?6、我们国家的原子弹多吗?氢弹有吗?哪种威力大?讲述:人类所需的能源大多数来自于太阳能。
你知道从太阳射向地球的电磁能(光)是怎么产生的吗?(核聚变产生的核能转化过来。
)这节课将要学习的(板书:核能的利用)修正策略教学过程新课教学:出示二战期间“小男孩”和“胖子”炸毁广岛和长崎的资料照片,请学生针对照片中的情景发表自己的评论(评论的落点:1、巨大的能量是释放形式是怎样的;2、这些能量若被我们利用可以创造多少的财富)讲述:同学们的评论很丰富,从图片中我们看到原子弹的威力很大,可以说是毁性的,大家一定感到疑惑,威力为什么会如此巨大?是怎样产生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复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用模型结构复习原有知识,用已知知识为切入点,学生接受更自然)思考:上述反应中存在怎样的能量变化?原子核内部有变化吗?讲述:在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燃烧是放热反应和有些固体加热反应需吸热,但在这些反应中还不能使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其实原子核内部储存着巨大的能量。
讨论:在化学反应中核外电子有得失,而核内质子和中子为什么这么团结、牢固呢?猜想:可能核内巨大的能量束缚着质子和中子。
讲述:科学家通过长期的实验发现改变有些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板书:核能)问题:根据同学们已查阅的资料,原子核有哪些变化?你知道获得核能的途径吗?(板书)讨论并投影:裂变和聚变的模型讲述: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两个新原子核,同时释放能量,如铀235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会变成两个更小的新核——氪核和钡核。
九年级科学上册 37 核能教案2 新版浙教版1(word文档良心出品)
核能教材使用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第7节核能教材分析核能作为人类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有前途的新能源,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开发。
目前,人类开发和利用核能的技术已日趋成熟,但对核能的利用也存在着如核废料的处理、核泄漏等问题。
本节通过介绍获得核能的方式,介绍核电站、核能开发的新进展,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等,使学生对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形成科学的认识。
学情分析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应知识,而学生头脑里,这部分知识是一个空白。
因此,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则,不宜过深,尽可能采取恰当的比喻、图片、视频等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知道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和热核反应,知道放射性及其应用二、过程方法①掌握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②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和平利用核能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核能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裂变和聚变的异同,核电站的工作原理难点:对核能的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教学准备化学反应的模型图片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图片核电站的图片射线的应用场景教学过程利用)讨论:在化学反应中核外电子有得失,而核内质子和中子为什么这么团结、问题:根据同学们已查阅的资料,原子核有哪些变化?你知道获得核能的途氘核志。
B板书设计第7节核能一、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二、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教学反思学习科学将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学习科学是学习其他科目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
所以课堂要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节教案在设计上很好的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和体现了以学生为课堂的主角,师生之间互相提出问题,互相探讨共同合作;同时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显然,教师在讲授本节课程时遇到怎样把原子核内部的世界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会这种核变确实是我们都有的遗憾。
之外,核能离我们很远又很近,但我们没办法直接感受,让学生体会核能的巨大也很难,比较好的方法可以用具体的例子、数据、核电站工作原料等方面说明。
核能的利用教学设计
核能的利用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7节教材分析《核能的利用》是浙教版《科学》第五册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中的第七节,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此之前,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原子核基础知识,具有朴素的能量转化及守恒的思想,对核武器的相关知识充满向往,对核能的和平利用充满困惑。
因此,该课时的教学是传统的有丰富讲授内容和情感熏陶价值的经典讲授课。
完成该课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核能这种颇受争议的新能源的认识,同时也为同学们对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最终认识解决难题。
教学目标1.了解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知道核武器与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的关系2.了解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式----核电站,知道核电站工作原理及能量转化3.知道放射线的种类和标志,介绍核电站的安全性4.情感教育①节能意识的培养②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③科学家的正义感和历史使命感认识教学重点1.重核裂变获得核能的方式及链式反应的认识2.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及核电站的能量转化教学难点1.核电站的工作原理2.核电站的安全性认识教学方法讲授式探究法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2.查阅便准备核电站安全性有关资料3.阅读核武器及其有关防护知识教师准备1.课件准备2.学生课堂合作学习资料(每人一份)3.演示实验材料:火柴两盒,橡皮泥一块。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课学生身边的能源危机话题1.拉闸限电给同学们学习生活带来不便2.化石燃料的日渐消失3.核能作为新能源备受关注接受能源危机事实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认识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新课(一)核能的认识问:核能能够被利用吗?追问:你能举出核能被利用的例子吗?展示:相关利用核能的图片学生回答举例观看建立学生交流平台,了解学生原有的对核能的认识并在教师的展示图片中增进认识过渡:巨大的核能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回到原子结构上寻找答案.投影图片:原子的结构问(1)位于原子中间的叫什么?带什么电?位于核外的叫什么?带什么电?(2)原子核带正电的原因是什么?中子带电吗?讲授:质子和中子都位于原子核内,所以又叫核子(板书)观看学生集体回答复习旧知识,并适当补充新概念轻松的问题,制造融洽的课堂气氛问:原子小不小?原子核呢?设问:质子和中子都紧紧地挤在原子核内这现象曾令很多科学家想不通,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引导(1)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如何?(2)质子带什么电?质子间的作用力如何?讲授:在那么近的距离下,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相邻两个质子间的排斥力是非常巨大的,即便如此,原子核还是那样地坚固稳定,可以想象肯定存在另一种力的存在,这就是核力(板书)核力那么强大,原子核存在巨大的核能(板书)就不足为奇了.学生回答:小,更小.学生困惑答(1)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2)带正电,质子间互相排斥.学生倾听诱导学生进入科学家的视野;对学生的引导问题是学生能建构新概念的前提(二)重核的裂变过渡:在对原子核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了两个事实投影两个事实1.原子核是可以改变的,有些改变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中等质量的原子核能量最低问:根据这两个事实,你认为科学家应该沿什么方向研究才能获得核能?学生观看思考同桌商量回答(1)把质量较小的核转变成中等质量的核(2)把质量较大的核转变成中等质量的核情景教学.通过设计两个事实,让学生回归历史,学会像科学家那样的思考投影图片:第一块铀矿讲授1.铀矿很难开采,但衢州可以开采2.U-235属于重核图片:铀核裂变过程(单个铀核) 观看学生倾听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接受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过渡:科学家在实验室里还发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让我们动画模拟这一过程动画:中子轰击铀核的链式反应讲授链式反应(板书)问:到底是什么现象使科学家吃惊的呢? 慢镜头重放链式反应引导:要是链式反应的铀核足够大,能量将无限膨胀,这是要毁灭地球的啊! 观看倾听记忆同桌商量后回答(1)分裂时释放出巨大能量(2)有更多中子产生通过动画的模拟,让学生体验科学家在实验室里面临的情境,启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地思考教师渲染课堂气氛小故事:二战时,费米和西伯德等科学家在发现链式反应后的行动故事启迪:是科学家的正义感和历史使命感拯救了世界,拯救了人类文明!录像:铀核的裂变讲授:原子弹(板书)就是利用重核裂变制成的学生倾听学生观看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正义感和历史使命感让学生拓宽视野,适度了解爱因思坦的质能方程及原子弹的原理(三)轻核的聚变过渡: 氢的同位素有哪几种? 学生回答:氕氘氚复习回忆投影图片:氘核和氚核问:你认为红球和灰球分别代表什么?追问:你是怎样判断的?讲授演示:氘核和氚核的聚变问;生成的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微粒叫什么?问:这个反应是化学变化吗?追问: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问:这个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请同学们从书上快速查找!生答(1)灰的代表质子,红的代表中子.(2)氢的同位素质子数为一(3)氦原子核(4)不是(5)原子是否变化.化学变化原子不变(6)超高温一连串的问题,循序渐进,层层诱导,在对话中探究,在探究中深入引导:超高温有多高?几千度?几万度?…是几千万度!讲授:因为这个反应在这么高的温度下进行,所以又叫热核反应(板书)引导:这么高的温度一般情况很难达到,但是,有一种方法人们可以制造出超高温,你猜猜看?讲授:用原子弹引爆制造超高温,促使氘核和氚核的聚变,氢弹(板书)就造出来了问:原子弹和氢弹的威力谁大?问:人们每天都在享受轻核聚变带来的温暖,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投影图片: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讲授:我国科学家的努力奋斗,刻苦钻研的故事学生接受记忆学生猜想:原子弹爆炸时生答:氢弹大太阳内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热核反应学生接受情感渲染教师渲染气氛,加强对反应条件的记忆让学生在猜想后讲授,使学生便于比较两种核武器的威力联系生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这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可增强民族自豪感(四)放射线过渡:原子弹.氢弹的威力无比,不仅是因为他们能量巨大,更是因为它们会给人带来肉眼看不见的伤害,这就是放射线(板书)阅读思考:1、放射线是怎么样产生的?常见的放射线有哪些?2、建造核电站为什么要修建很厚的水泥防护层?放射线有哪些应用?问:对放射线标志,你认为它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学生看书自学合作交流问题答案学生回答交流看问题找答案这是让学生进行文献探究答案的交流可增加学习气氛并保证答案的可靠性在学生的交流中可加强对标志的记忆(五)核电站过渡:有人说,核能是魔鬼,因为它一问世,就被用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也有人说,核能是天使,因为它可用来发电, 建造核电站(板书)演示实验:一盒火柴一起点燃插在橡皮泥上的一排火柴逐根燃烧学生观察思考对比试验激发学生思考分析:前者能量瞬间释放,后者能量缓慢释放类比:前者原子弹,后者核电站核电站的能量就是逐步被释放出来的投影:核反应堆讲授:核反应堆可保证核能慢慢地逐步释放核能,它是核电站的心脏!知识从对比中迁移科学家往往会在无关但相似的现象中找到灵感,对比实验,寄托灵感让学生在接受中建构新知识投影;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图指出:核反应堆.热交换器.第一.二回路等投影:小组讨论1、核能发电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2、两回路中为何装泵?3、双回路循环有何好处?4、第一回路为何建在水泥防护层内?投影,组图(电站外景-安全壳-压力容器)讲授:世界核电现状,我国核电现状小组讨论学习核电站的原理较难理解,讨论交流有利于克服难点激发爱国情感观察比较:浙江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图片追问:为何要建造在海边?引导:核电站所在省份有何特点?生答(1)都建在海边(2)用水冷却(3)经济发达,用电多,也有钱建造对比思考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讲解中让学生建构新知识(六) 课堂小小结课堂主要内容,鼓励学生为轻核聚变的有效控制努力学习回顾整理激励情感,使小结成为课堂设计的又一高潮结练习讨论学习: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我们还要发展核电吗?说说你的观点。
九年级科学上册 3.7 核能的利用教案 (新版)浙教版
核能的利用一.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2.了解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式3.了解核能和平利用的进展,了解核能的优点和核能开发可能带来的问题4.了解核电站中发生的能量转化二.自学指导:1.[知识回顾]:原子核的结构:(带正电)中子原子(带负电)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2.阅读P110—P112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三.学习新知识1.由于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
(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微观的能)2. 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
(1)裂变:是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发生的是反应。
(2)聚变:是使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聚变需要很高的温度,所以也叫做反应。
3.【应用】原子弹如果对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引起大量的铀核发生裂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发生猛烈的爆炸。
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应用】氢弹根据的原理制成。
威力比原子弹还大。
目前聚变还不能人为控制。
【应用】核电站目前的核电站都是控制的链式反应的速度。
使核反应缓慢地进行裂变而工作,并源源不断地释放核能。
核电站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核能→→→。
4、放射线原子核在裂变和聚变时会产生许多肉眼无法看见、能量很高的射线,如。
(注:放射性物质不一定是核反应的产物,许多天然物质也具有放射性)放射线的利和弊。
⑴利:可用于机械设备探伤、;如检查金属板内部有无砂眼、裂纹(裂痕)等。
处理种子变异,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使农作物增产;检查和治疗恶性肿瘤。
⑵弊:大剂量的放射线会对人畜造成伤害,所以核反应堆在使用中技术含量很高,稍有不慎,会造成核污染,在利用核能必须注意防止这种污染。
所以核电站在修建时会有很厚的水泥防护层。
九年级科学上册 3.7 核能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7节核能》重点:裂变和聚变的异同,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难点:对核能的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①掌握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
②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和平利用核能。
③了解我国核能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化学反应的模型图片、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图片、核电站的图片、射线的应用场景。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请各小组同学将自己查阅的有关核能的资料与同组成员进行讨论,并对难以明白的内容加以记录(之前布置查找资料和怎样用百度搜索)。
1、原子弹和氢弹的威力为什么大的惊人?2、核电站是通过怎样发电的?3、核电站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吗?4、什么是核反应?5、核辐射怎样防护?讲述:同学们查阅资料的能力很强,同时提出的问题也很吸引其他同学和老师,你们想要问题的回答,也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板书:核能的利用)。
新课教学:一、裂变、聚变引入:原子弹产生的巨大能量是什么能?1、什么是裂变和聚变(1)裂变视频模型实例:原子弹。
(2)聚变flash演示实例:氢弹讲述。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两个新原子核,同时释放能量,如铀235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会变成两个更小的新核——氪核和钡核。
2、裂变和聚变的应用二、战争中的核能核武器资料一:日本9.0大地震后,网上开始流传“这是日本人进行海底核试验”的猜测,这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像地震波一样迅速传播,并且越传越显得有“理”。
有的说日本福岛海域前几年发生了很多次5.5~6级的地震,和原子弹试验产生的震级相当;有的说3月11日的大地震是氢弹试验造成的。
1、日本为什么要进行核试验?核武器。
2、你知道哪些核武器?原子弹、氢弹。
3、你知道核武器的威力吗?日本受过核武器的重创,二战时长岛川崎原子弹爆炸。
视频:感受核武器的威力三、和平利用核能、核电站资料二: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
位于日本本州岛东部沿海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停堆,且若干机组发生失去冷却事故,3月12日下午,一号机组发生爆炸。
最新浙教九年级上册科学37《核能》优秀教案
第七节核能【内容来源】初中科学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三章第七节【主题】第七节核能【课时】第1课时一、教案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
2.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和平利用核能。
3.了解我国核能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示意图来区分裂变和聚变。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二、教案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核电站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难点:通过对核事故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在不断的进步的三、教案过程新课教案:一、裂变、聚变引入:原子弹产生的巨大能量是什么能?核能:原子核发生变化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1、什么是裂变和聚变(1)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观看动画:核裂变模型学习核裂变的应用:原子弹――根据核裂变的原理制成。
属于不可控制的链式反应的结果!观看演示:核聚变学习核聚变的应用:核聚变发电——核聚变发电是21世纪正在研究中的重要技术,主要是把聚变燃料加热到1亿度以上高温,让它产生核聚变,然后利用热能核武器——利用核聚变原理,制作氢弹。
二、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在电站工作过程中,能是如何转化的?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核电站的安全性核电引起的主要安全问题:1.核反应失控,会损坏设备,引起放射性物质的泄露;2.放射性废料处理不当,会导致环境污染。
三、放射性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变产物),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
●放射性现象的应用X光检查癌症治疗核能发电消除静电知道肥料的吸收及流失灭虫鉴定古物所属的年代(放射性定年法)……●过量的辐射对人的危害在大剂量的照射下,放射性对人体和动物存在着某种损害作用。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第7节 核能教学设计 浙教版
核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清楚的表达核能的概念,以及利用核能的两种方式;2、能够说出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已经能量转换的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及讲解,认识链式反应和热核反应的区别;2、通过大量的事例,了解核能的优点以及核能开发可能带来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核电站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2、通过对核事故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在不断的进步的。
2学情分析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应知识,而学生头脑里,这部分知识是一个空白。
因此,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则,不宜过深,尽可能采取恰当的比喻、图片、视频等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本节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着手,例如核能的威力、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核泄漏处理方法等,结合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重点难点1、获取核能的两种方式2、区别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的链式反应4教学过程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九上第三章第7节核能(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材料: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将两颗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分别投到了日本广岛市和长崎市。
广岛市80%的建筑物化为灰烬,6.8万人当场丧生,长崎市60%的建筑物被摧毁,当场伤亡8.6万人。
该地区核爆炸的幸存者患了各种怪异的后遗症,在随后的几年中,又有大批人痛苦的死去。
1、原子弹巨大的威力从何而来?2、原子弹的能量既然这么大,能否应用到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呢?3、原子弹爆炸后,为何在之后的几年有大量的人痛苦的死去?(二)新课学习[知识回顾]:原子核的结构:质子(带正电)原子核中子(带负电)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讲述: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一、什么是核能?由于原子核质量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
浙教版科学九上《核能的利用》word教案
第8节核能的利用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2、了解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式3、了解核能和平利用的进展,了解核能的优点和核能开发可能带来的问题重点难点:核裂变教学过程:╬╬╬╬╬╬╬╬╬╬╬╬╬╬╬╬╬╬╬╬╬╬╬╬╬╬╬╬╬╬╬╬╬╬╬╬╬╬╬引入:通过介绍二战末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和两图片引出核变。
一、裂变和聚变1、核裂变――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举例:中子轰击铀235产生核能链式反应(chain reaction):如果产生的中子继续轰击其他铀核,就会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
原子弹――根据核裂变的原理制成。
属于不可控制的链式反应的结果!2、核聚变――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举例:氘核和氚核在超高温下聚合成氦核,同时放出大量能量。
由于聚变反应需要在很高的温度下才可发生,所以也叫热核反应。
氢弹――根据核聚变的原理制成。
威力比原子弹还大。
设疑:核能这么巨大,难道只能用于战争吗?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核能的释放?二、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讲授:如果使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在可控制的条件下缓慢进行,释放的核能就可有效地利用。
可介绍如何控制核裂变的反应速率(如右图)*核电站――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大量热量,使水变成蒸汽,推动汽轮机运转,再带动发电机发电。
如图所示图一:秦山核电站图二:核电站示意图思考:根据图二,思考在电站工作过程中,能是如何转化的?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三、放射线讲授:核变过程中除了放出大量热量外,同时也会放出许多肉眼无法看见、能量很高的射线如以下三种:α射线:带2个单位正电荷,是氦原子核β射线:带1个单位负电荷,是高速的电子流γ射线:电中性放射线的益与害:大剂量的放射线对人畜会造成伤害,但较小的量并加以控制则可以为人类做许多的事,举例说明。
小结:核能与和平利用课堂练习:课后1-3题作业:作业本。
九年级科学上册 3_7 核能的利用教案 (新版)浙教版
猜想:可能核内巨大的能量束缚着质子和中子。
讲述:科学家通过长期的实验发现改变有些时会释放 出巨大的能量(板书:核能)
问题:根据同学们已查阅的资料,原子核有哪些变化?你知道获得核能的途径吗?(板书)
讨论并投影:裂变和聚变的模型
讲述: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两个新原子核,同时释放能量,如铀235的原子核在中 子轰击下会变成两个更小的新核——氪核和钡核。
讨论小结:1、原子弹炸时产生大量热量。
2、我们有能力重新利用核能而不应该用 来制造核武器(板书: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
讲述:(首先对学生的看法给予肯定)目前世界各国都积极的开发核能,在部分发达 国家利用核能发电成了主要的发电方式。我国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我国很重视核能的开发,上世纪九十年代相继建造了大亚湾和秦山核电站,目前有很多的核电站在建造中。
问题:同学们能解释为什么原子弹的威力这么大吗?
拓展:1、1千克轴235在裂变时释放的能量相等于2500吨优质煤完全燃烧产生的能量。
2、介绍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历程、意义。
3、对我国核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讨论:学生自学课本P127, 比较聚变和裂变有哪些不同之处。
拓展:1、从原子核内部结构和同位素原子分析:氘核+氘核→氦核
2、太阳释放的能量的原理
3、氢弹的爆炸需高温引爆
讲述:核能是巨大的,我们利用太阳能其实是利用了太阳内部进行的热核反应,而且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只有太阳释放能量的22亿分之一,如果我们能利用核能造福人类的话,那么前景是很乐观的。目前的技术要集中的利用太阳能还有难度。但可以像造出核武器一样将核能更有效的利用,在“广岛”、“长崎”被原子弹炸毁的图片中,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学生自主发表看法)。
《第三章第7节核能》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上册
《核能》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核能”。
核能作为新兴的能源形式,是初中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时将围绕核能的基本概念、核能的产生原理以及核能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展开学习。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核能的基本概念,了解核能的产生原理和核反应的基本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会探究核能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新能源的关注和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小组讨论的参与度以及提问的主动性来评价学生对核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核能概念简述、核能应用举例等,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小测验:在课程结束时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核能基本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核能相关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核能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核能概念:教师讲解核能的基本概念,包括核能的定义、核反应的类型等。
3. 探究核能产生原理: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过程及原理。
4. 核能的应用:结合实例,讲解核能在电力生产、医疗、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核能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如何合理利用核能。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核能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核能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作业:(1)撰写一篇关于核能概念的短文,包括定义、产生原理和应用;(2)收集至少三个核能在日常生活或科技领域的应用实例,并简要说明其作用;(3)思考核能发展的利与弊,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准备在下一课时进行小组交流。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需反思本课时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等,以便调整后续教学策略。
3.7核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实践活动,体验核能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和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通过PPT、思维导图或文字形式提交预习成果,展示他们对核能的理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板书设计
1.核能的基本概念
-核裂变:重核分裂成两个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大量能量。
-核聚变:轻核融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大量能量。
-核反应堆: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控制链式反应的速率,实现能量的稳定释放。
2.核能的利与弊
-优点:清洁、高效的能源,可以满足大量的能源需求。
-缺点:存在辐射污染和安全问题,核废料处理是一个长期难题。
3.核能的应用
-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热能,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核武器: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巨大能量的武器。
4.核能的未来发展
-核聚变反应堆:研究中的新型核反应堆,具有更高的能量输出和更高的安全性。
-核废料处理:开发新的处理技术,实现核废料的安全存放和处理。
5.核能的安全性
-辐射防护:了解辐射的类型、危害及防护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辐射伤害。
【新版】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核能》【创新教案】
第七节核能【内容来源】初中科学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三章第七节【主题】第七节核能【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
2.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和平利用核能。
3.了解我国核能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示意图来区分裂变和聚变。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核电站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难点:通过对核事故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在不断的进步的三、教学过程新课教学:一、裂变、聚变引入:原子弹产生的巨大能量是什么能?核能:原子核发生变化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1、什么是裂变和聚变(1)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观看动画:核裂变模型学习核裂变的应用:原子弹――根据核裂变的原理制成。
属于不可控制的链式反应的结果!观看演示:核聚变学习核聚变的应用:核聚变发电——核聚变发电是21世纪正在研究中的重要技术,主要是把聚变燃料加热到1亿度以上高温,让它产生核聚变,然后利用热能核武器——利用核聚变原理,制作氢弹。
二、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在电站工作过程中,能是如何转化的?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核电站的安全性核电引起的主要安全问题:1.核反应失控,会损坏设备,引起放射性物质的泄露;2.放射性废料处理不当,会导致环境污染。
三、放射性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变产物),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
●放射性现象的应用X光检查癌症治疗核能发电消除静电知道肥料的吸收及流失灭虫鉴定古物所属的年代(放射性定年法)……●过量的辐射对人的危害在大剂量的照射下,放射性对人体和动物存在着某种损害作用。
九年级科学上册 3.7 核能教案2 (新版)浙教版
核能教材使用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第7节核能教材分析核能作为人类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有前途的新能源,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开发。
目前,人类开发和利用核能的技术已日趋成熟,但对核能的利用也存在着如核废料的处理、核泄漏等问题。
本节通过介绍获得核能的方式,介绍核电站、核能开发的新进展,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等,使学生对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形成科学的认识。
学情分析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应知识,而学生头脑里,这部分知识是一个空白。
因此,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则,不宜过深,尽可能采取恰当的比喻、图片、视频等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知道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和热核反应,知道放射性及其应用二、过程方法①掌握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②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和平利用核能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核能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裂变和聚变的异同,核电站的工作原理难点:对核能的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教学准备化学反应的模型图片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图片核电站的图片射线的应用场景教学过程利用)讨论:在化学反应中核外电子有得失,而核内质子和中子为什么这么团结、问题:根据同学们已查阅的资料,原子核有哪些变化?你知道获得核能的途氘核志。
B板书设计第7节核能一、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二、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教学反思学习科学将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学习科学是学习其他科目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
所以课堂要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节教案在设计上很好的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和体现了以学生为课堂的主角,师生之间互相提出问题,互相探讨共同合作;同时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显然,教师在讲授本节课程时遇到怎样把原子核内部的世界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会这种核变确实是我们都有的遗憾。
之外,核能离我们很远又很近,但我们没办法直接感受,让学生体会核能的巨大也很难,比较好的方法可以用具体的例子、数据、核电站工作原料等方面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节核能的利用
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式
3、了解核能和平利用的进展,了解核能的优点和核能开发可能带来
的问题
重点难点:核裂变
教学过程:
╬╬╬╬╬╬╬╬╬╬╬╬╬╬╬╬╬╬╬╬╬╬╬╬╬╬╬╬╬╬╬╬╬╬╬╬╬╬╬
引入:通过介绍二战末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和两图片引出核变。
一、裂变和聚变
1、核裂变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举例:中子轰击铀235产生核能
链式反应(chain reaction):如果产生的中子继续轰击其他铀核,就会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
原子弹――根据核裂变的原理制成。
属于不可控制的链式反应的结果!
2、核聚变
――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举例:氘核和氚核在超高温下聚合成氦核,同时放出大量能量。
由于聚变反应需要在很高的温度下才可发生,所以也叫热核反应。
氢弹――根据核聚变的原理制成。
威力比原子弹还大。
设疑:核能这么巨大,难道只能用于战争吗?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核能的释放?
二、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
讲授:如果使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在可控制的条件下缓慢进行,释放的核能就可有效地利用。
可介绍如何控制核裂变的反应速率(如右图)
*核电站
――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大量热量,使水
变成蒸汽,推动汽轮机运转,再带动发电机发电。
如图所示
图一:秦山核电站图二:核电站示意图思考:根据图二,思考在电站工作过程中,能是如何转化的?
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三、放射线
讲授:核变过程中除了放出大量热量外,同时也会放出许多肉眼无法看见、能量很高的射线
如以下三种:
α射线:带2个单位正电荷,是氦原子核
β射线:带1个单位负电荷,是高速的电子流
γ射线:电中性
放射线的益与害:
大剂量的放射线对人畜会造成伤害,但较小的量并加以控制
则可以为人类做许多的事,举例说明。
小结:核能与和平利用
课堂练习:课后1-3题
作业:作业本。